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14 14:08:14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
时间:2022-05-14 14:08:14     小编:郭同学

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一

 夜深人静,新月如钩。

 一壶紫砂,一缕茶香,一卷芳华。一条条不同的路上,是一个个不同的故事,折射出一种种光辉的品格。

                   赴齐路上·一倒的智慧

 齐襄公在位期间,整天只知玩乐,且滥杀无辜,民不聊生。其兄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无可奈何,只好外逃。

 公元前686,公子无知杀齐襄公,欲登位,被大夫雍廪杀死。齐无国君,一时大乱。二公子皆欲回国登位,管仲则奉命刺杀公子小白。

 管仲见公子小白,搭箭射出,正中小白。小白一声大呼,当场倒地。管仲随即离去,不想最后竟是小白登位,即齐桓公。

 原来那一剑射中了小白衣间带钩,带钩为铜制,故小白无伤。射中后,小白干脆倒地装死,逃过一劫。如果没有那一倒的智慧,大齐的路会如何走下去?是否能国富兵强?是否能称霸中原?小白会不会重用管仲?“三选制”还能不能推行?

 将计就计,逃过一劫,这一倒的智慧,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巴蜀路上·追赶的惜才

 楚汉争雄之际,身怀韬略的韩信最先投奔的是楚军,可他见项羽骄纵傲慢,难成大业,就转而投奔了刘邦,被萧何赏识,萧何答应将其推荐给汉王。

 韩信大喜,在汉营中等待,却迟迟未等到汉王召见。韩信便乘夜离开。正值萧何前来,来不及通知汉王,萧何便骑了快马在月下追赶。

 追了一夜,萧何才赶上韩信。韩信见萧何如此重视自己,便留了下来,很快得到了重用。

 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屡次为汉军立下赫赫战功。

 萧何月下追韩信,实乃爱才惜才之壮举。这一追,成就了韩信,亦成就了萧何爱才的美誉,成就了刘邦之霸业。

               长坂坡上·护主的忠义

  建安十二年,曹仁南下伐新野,刘备将其击溃。次年九月,曹操率五千铁骑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

 赵云被刘备叮嘱保护家小,可曹军到后,他不慎和主公失散,而刘备的二位夫人皆不知去向。赵云且走时,忽见糜夫人怀抱阿斗坐于枯井边。见赵云来,糜夫人把阿斗交予赵云,为不阻碍赵云突围,翻身投井。

 赵云感慨,将阿斗抱护于怀中,提枪上马。赵云一路杀退晏明、张郃等四将,终于在长坂桥得到张飞的接应。

 赵云一路又要迎战,又要保护幼主阿斗,还打退了曹军几员大将,其艰难可想而知。赵云一直忠心保护阿斗,忠义可叹,义薄云天。

 忠心耿耿,单骑救主,此事传为美谈。

 在历史的漫漫长路中,无数英雄的故事在这里上演。这长路,铁蹄踏过,烟枪迷过……更有英雄豪迈走过,他们宣扬着这路上必须携带的东西:仁、义、礼、智、信。

 【简评】 厚重的历史漫途,阡陌重重,多少金戈铁马的故事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上演。文章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把三个不同背景的历史故事用“仁义礼智信……”串联起来,书写着历史的忠义情怀。小作者博览群书,历史知识丰富,一个个经典的历史故事信手拈来,文笔不凡。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二

在路上见到的一件事

咦?前面怎么围了那么多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看到这一幕,我对妈妈说:“老妈,我们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等老妈反应过来,我已经向前挤去了。

我和妈妈用力地拨开人群,一边说着:“对不起,请让一让!”一边给人们陪着笑脸。费了好大的劲才终于挤进了人群。只见一辆摩托车和一个躺在地上的老奶奶。听周围人说,原来,摩托车在人行道上想找个地方停车,去小卖部买点东西。没有想到他刚找到一个停车位,想要把车停下,一个老奶奶却走了过来,他本来想要踩刹车,慌乱中却踩成了油门。于是,摩托车便急速地向前冲去,一下子挂倒了旁边的老奶奶。这一幕刚好被一位路人看见了,就赶紧打电话叫警察。民警没来时,过路人就围成了一圈,有的人说让那位年轻人先把老奶奶扶起来送医院,有的说要保护现场。正在人们七嘴八舌地议论时,民警来了,他让人们不要乱动,也不要乱嚷,急忙拨打了120之后,民警先简单地问了下情况,又把老奶奶扶了起来,让她站稳。这时,120救护车也到了,大家赶忙把老奶奶扶上了救护车,警察叫小伙子随同前去医院处理此事。

随着事故的处理,人群慢慢地散开了。这时,我和妈妈也走才出了人群。走在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宝贝,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记住了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妈妈又说:“你一天干什么事都马马虎虎,不认真,整天丢三落四。看看现实生活中,马虎可怕不?”我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忙给妈妈说:“我一定改掉马虎不认真的坏毛病。”妈妈欣慰地笑了。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三

风,呼啸着迎面扑来,顿时眼前一片浑黄,沙子迷了眼睛,树叶跟着风哗哗作响。安定后,又是可怕的寂静。这条路,很长很长,走了许久许久还看不到它的尽头,向前看仍是一片迷茫;这条路太难太难,我走得又太累太累。

我揉了揉眼睛,抖了抖身体,继续向前走。地上的石头弄得我脚痛,于是我坐在路旁的草上,背倚着树,头仰向天,闭上眼,休憩一下。突然,身后袭来一阵风,地上的落叶夹杂着细沙砸在我身上。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回过头来,好好看看你所走过的路,想想那些困难的经历,这样才能走好这条路。”我睁开了双眼,正要往后看,前方一个强有力的声音把我拽了回来:“不!你要向前看,眼睛永远直视路的前方,别把头扭回去想那些已化作烟云的经历,只有一心一意,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才能走好这条路。”

“是吗?”我在心里问自己。那个苍老的声音又传来,“向后看,这样才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才能走好前面路,一味地冲向前方,而不知回头看,是会摔跟头的,会受到更多的伤害。那无异于一头被红色冲昏了头的牛!”

“向前!向前!前面才是你要走的路!与其向后回首那些伤痛,不如放下包袱,轻松上路,纵使有千难万险,闯一闯,又如何?”那个有力的声音似乎有些激昂,有些期待。

我,应该听谁的?“向前走!”“向后看!”两个声音争执着,后面的声音虽苍老,但很坚定,前面的声音有力而又振奋人心。天色被它们争得越来越暗,最后黑得看不见任何东西。黑色无边无际,而且越远处越黑,争吵仍在继续,我猛地站起来,喧闹声戛然而止,只留下一片寂静的黑色,真的是什么声音也没有,像是重要时刻来临之前的那种寂静。我又轻轻坐下,将头靠在双臂上,静静地思考,跟这寂静的黑一样寂静。

我,该怎么办?

清晨的风吹散了黑暗,我站起身来,拍拍身上的土,喘了口气,坚定地看了看前方,依然是无尽头,然后脚跟轻轻转了一百八十度,我看到了一面镜子,镜子里有我过去所经历的磕磕绊绊,我看清了,看清我的跌倒、失败、痛苦,我看着镜子思考了一会儿,然后闭上眼睛转向前方,睁开眼睛,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每走一步,我都忘记那些痛苦与失意,铭记那些教训与经验,而这时我一直向着前方,目不转睛。

一夜的思考,我明白了,既要回首过去,回首过去才能获得经验;又要远望前方,远望前方才能有生活的动力。

在路上的一件事作文【通用4篇】四

“哒-哒-哒……”一阵阵老式缝纫机的声音从一处长满爬山虎的灰色小平房里传出。伴着午后暖暖的阳光,凝结在浮动的空气中,轻盈地飘向那条名叫回忆的路上。 我的童年就是在外婆与缝纫机的陪伴下度过的。记忆中,外婆是个瘦小的老女人,坐在笨重的缝纫机前更显得渺小。但她并非看起来那么柔弱,灵活的操作和娴熟的技巧使她和缝纫机成为了一对好战友,配合得默契十足! 小时候认为外婆对缝纫机似乎比对我还好。每天清晨,她都要用毯子弹一遍,白纱擦一遍,再小心翼翼地给零件上些机油,保持它的润滑度,生怕它落了灰! 外婆似乎是个天生的缝纫家,而她的好战友与其称做缝纫机不如叫作绣花机,任何东西,不论破损到什么程度,只要在“她俩”的手里都能变得完美无瑕。乡里乡亲的也都喜欢来找外婆做衣裳、补衣裳,还特地送一个“十里大绣娘”的外号,意思是方圆十里都没人能比上我外婆的本领!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隙轻柔地照射在指间。我喜欢趴在桌前看外婆补衣裳,而外婆总是端坐着身子,微微前倾,使自己与缝纫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手拿着需要补改的衣服,一手控制着针眼的方向。她轻抿着双唇,一只脚像踩跷跷板一样前后摆动着,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与缝纫机的“哒哒”声融合在一起,就仿佛是一首华尔兹舞曲,轻快、甜蜜,连空气都似乎缓慢了下来。我撑着胖鼓鼓的脸颊,眼皮伴着节奏分明的缝纫机声,眨呀眨的。外婆微笑着,时不时抬头看看静观的我,将粗糙而灵巧的手指绕过洁白的棉线。小时候只以为是光点在眼前跳动,现在想想,真是别有一番幸福的味道! 我长大后,外婆因为长期缝纫而熬坏了眼睛。妈妈说什么也不让外婆再缝。而那台曾养活过妈妈、舅舅的缝纫机便被搁置在仓库里。妈妈也曾允诺给外婆买台新式的,可外婆说什么也不肯要。是啊!这台留下我童年生活以及象征着时代沧桑的“古董”又怎能和高科技相提并论呢? 午后我独自坐在桌前,耳畔又响起了那熟悉的“哒哒”声。不知是这串阳光勾起了悠长的回忆,还是回忆让这丝阳光如昨日般温暖。顷刻间,我又一次轻合双眼,像孩童一般安稳地睡去。梦中,依旧是那个瘦小的老人和那台老式缝纫机,而梦中的那个身影,我又有多久不曾探望? 的确,有这样一种声音,催促着我们成长,更有这样一种声音,见证了时光的流逝!缝纫机老了,外婆老了,失去光彩的岁月让人心酸,让人惆怅……再回首,与外婆携手走过的这段被岁月剪得细碎的时光还摇曳在金黄中。我不想也不敢去计算外婆还能陪我的时间。我只知道,我已能数清她的黑发。我多想回到从前,哪怕只有一天,让我再一次趴在桌前,看着外婆,听着缝纫机的‘哒、哒”声,再一次与步履瞒姗的她走过门前的鹅卵石小路…… “哒哒哒,哒哒哒……”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5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