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两篇文章(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16:00:38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两篇文章(三篇)
时间:2023-04-07 16:00:38     小编:zdfb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两篇文章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中共山东省委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带领全省人民开拓创新、埋头苦干,圆满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本届政府的良好开局。

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全省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5万亿元,增长9.6%左右。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达到905.6亿斤。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结构调整见到新的成效,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预计提高1.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3%,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到30.2%。发展质量有新的提高,公共财政收入4560亿元,增长12.3%;税收收入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达到7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预计分别增长12.2%、10.8%。

地区协调发展取得新的突破。蓝黄两区科技创新、特色产业培育、未利用地开发成效明显。制定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培训、投资环境改善都迈出实质性步伐。修订全省交通发展专项规划,把贯通全省的铁路、公路项目和西部机场列入优先位置。新开工济宁至鱼台等6条高速公路,德大等12个铁路项目进展顺利。制定了与农民工相关的工资、社保、教育、医疗、就业、户籍、住房保障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同工同酬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预计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3.7%。示范镇新增100个,农村新型社区新增600个。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省政府分三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230项,投资核准事项减少40%,行政事业性收费由87项缩减为25项。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新增市场主体69万户,增长22%。全省开展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引领下,各类企业规范改制步伐加快。进一步理顺了省以下财税关系,“营改增”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和民间金融阳光化进程加快,启动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市场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超过100家,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完成公司制改造。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选择30个县开展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统一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启动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工作。

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全省上下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不断深化,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合作城市分别达到190对和187对。积极走访全球知名企业地区总部,与一批世界500强公司建立了更密切关系。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非省市长对话、第七届华商企业科技创新合作交流会,香港、台湾山东周活动取得丰硕成果。全省进出口总额2671.6亿美元,增长8.8%。实际到账外资140.5亿美元,增长13.8%。农产品出口、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外派劳务保持全国领先。国家级开发区达到32家。

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的进步。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作风建设和制度完善成效明显。严格执行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05件、政协提案752件。提请省人大审议通过地方性法规9件,制定政府规章14件。全面落实行政程序规定,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完善社区治理机制,推动行政管理、社会事务、便民服务一体化。建成城市社区服务站6286个,“一站式”服务大厅4019个。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到1.8万个,社区志愿者达到92.9万人。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12242件,其中大案要案360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2182人。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试行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对口贯通分段培养,青岛、潍坊等地推进中小学校取消行政级别试点,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等完善治理结构的探索取得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预计达到2.17%。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建设。采取17市共同承办新模式,成功举办“十艺节”。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艺术精品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建成标准剧场34个,新建、改建县级图书馆和文化馆132个。一批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全民健身工作取得新进展,十二届全运会山东蝉联金牌、奖牌榜冠军。

民生保障得到较好落实。大力实施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全年民生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7.2%。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00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增长11%。城镇新增就业119.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3.3万人。150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增养老床位8.9万张。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7.9万套,建成22.2万套,分配18.9万套,提前完成国家计划。深入开展平安山东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平安行·你我他”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努力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理顺机构体制,加强对食品药品全过程监管。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编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一期行动计划,积极构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完成淘汰111家企业落后产能任务,全面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新能源发电装机新增147万千瓦,占比提高到9.5%。南水北调东线山东段工程正式通水,沿线治污取得重大进展。胶东调水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小清河流域生态治理扎实推进,淮河流域治污和海河流域治污在国家考核中都名列第一。全省新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00平方公里。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占到播种面积的25%。造林335.6万亩,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30万亩。预计全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5%左右。

各位代表,2013年全省各条战线都争先创优,奋发有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人口计生、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对台、侨务、档案、史志、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步。去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工业结构过重,企业创新活力不足,资源环境约束增强,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不够完善,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安全生产事故和干部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4年政府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关键一年。综观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挑战,也具有许多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视察山东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省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切实转变观念,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端正思路、坚定信心,把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努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起到领头雁作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今后我们必须在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动力、发展途径、考核导向等方面实现新的转变,逐步减少对资源投入的严重依赖,在持续增长中调整经济结构,努力在推动科学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到前列。

2014年政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按照省委十届七次、八次全体会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各位代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建议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出口总额增长6%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任务。

实现以上目标,综合政策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使之与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相协调,不断提高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做出更大贡献。做好农村发展规划,保留山水田园风光,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建设美丽乡村。

——着力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工资性收入和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教师的收入。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税收征管,依法组织预算收入,坚决反对弄虚作假,稳步提高财政收入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

——着力调整地区经济总支出结构。贯彻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构建扩大服务性消费的长效机制,落实带薪休假,提高消费支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推进投资轻型化、社会化、多样化。深入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结构,扩大资源、技术和设备进口,保持对外收支基本平衡。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战略,发挥东部地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蓝色经济、高效生态经济。推动各种资源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构建经济紧密型和一体化发展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和动力。

——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健全接受人大审查、检查、询问、质询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完善协商民主,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搞好村委会换届。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着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增创齐鲁文化新优势。——着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鼓励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自治之间的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新型社会组织,激发社会内在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体制,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着力建设生态山东。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制度,全力推进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各位代表,山东人民勤劳诚信,富有智慧,勇于进取。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三、关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最关键的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切实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根据中央的规划和省委的部署,今年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第一,进一步简政放权。全面完成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合理构建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

第二,深化农村改革。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职业农民培训,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体系。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现农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继续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征地制度改革,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以土地托管、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深化供销社改革。

第三,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省管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引导具备条件的国有大型集团公司改组为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四,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要素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健全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式价格制度,推进药品、医疗、教育、交通等公用公益事业价格改革。健全劳动就业市场,积极推动农民工、编制外用工、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秩序,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的导向作用。

第五,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年内基本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选择部分中小学、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开展去行政化试点。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统筹解决民办非营利机构就业人员的养老、医疗待遇。第六,深化财税改革。加快构建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向省人代会报告全口径政府预算,全面公开省级财政总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选择50%的市、县开展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推进税收制度改革,深入开展“营改增”试点。继续减少“三公”经费,按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省直部门运转经费。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省级专项由243项压减到99项。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力争把省对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提高到55%左右。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加快消化存量债务,坚决防止出现债务危机。

第七,稳步推进金融改革。积极指导农民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使之为“三农”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鼓励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发展,稳步推动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银行。规范设立民间资本管理机构、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推动更多企业改制、挂牌和上市,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搞好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探索发展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商品交易市场。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第八,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加快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积极推动经济以非农产业为主体、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乡村和不在城镇驻地的企业工矿区,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社区。组织好20个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具备条件的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按标准建设新型社区。坚决避免不切实际的大拆大建、迁村并点、赶农民“上楼”等现象。第九,加快对外经贸体制创新。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支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打造中小微企业国际贸易服务平台。推进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支持青岛市申办建设自由贸易港区,开展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第十,进一步改善跨境投资管理体制。下放外资审批管理权限,落实国家放宽投资准入政策措施,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深化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及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全球布局产业链,搞好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国际研发合作。审慎推进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服务平台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办好亚太经合组织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

四、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各位代表,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产业链短已严重制约我省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必须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我们将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方向,努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降低一二产业比重;提高最终产品比重,降低初级产品比重;提高绿色环保产品比重,降低高污染产品比重;提高有记录可追溯产品比重,降低信息不完整产品比重。

持续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实施“渤海粮仓”科技工程和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努力实现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落实农业特色产业振兴规划,推进种植业养殖业的标准化规模化。普及测土配方施肥,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科学指导。积极筹建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渔业园区。引进高端人才,创新育种技术,做大做强种子和种苗产业。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整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启动实施雨洪资源利用一期工程,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85万亩。

传统工业遵循市场导向进行调整,可以释放出极大潜能。需要我们共同探讨的是,销往海内外的食品,能不能拥有更多名优商标和自主品牌;堆积如山的纸张,能不能转化为高档印刷品和精美包装;铺天盖地的布料,能不能变为服装、内饰和工艺品;多种多样的金属,能不能加工成各种特殊用材和金属制品;遍布各地的化工企业,能不能有一些转向生产精细产品;规模极大的建材工业,能不能提供更多的优质地板、高级陶瓷和卫生洁具;产量高达200万辆的汽车工业,能不能提高中高档乘用车的比例。必须正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坚持“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积极化解钢铁、水泥、船舶、化工、轮胎等行业的困境。加强重点领域节能,强化能耗、环保、安全等标准的硬约束。进一步敞开大门,面向全国和世界,鼓励各类市场化兼并重组。

在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持企业加强产业链高端产品研发,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重视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开发等产业,力争在节能环保、石油装备、集成电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打造新的优势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智慧山东”建设。

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是我省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心环节。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打破行业垄断,鼓励社会资本投向银行、保险、铁路、民航、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服务业。各级政府产业扶持和结构调整资金,要全面向服务业倾斜,重点培育那些处于初创时期或幼稚阶段的产业行业。加大财政对公益性事业和准公益性事业的支出。深化机关、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快培育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加强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好客山东”品牌,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交通、通信、互联网是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条件,也是现代形势下发展服务业的战略重点。今年将编制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济南、青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开工建设莘县至南乐、蓬莱至栖霞、泰安至东阿、东阿至鲁冀界、龙口至莱西、文登至莱阳等6条高速公路。加快鲁南大通道的前期工作,争取完成跨微山湖的方案设计。完善全省快速铁路网规划,加快推进济青高铁等重大项目的规划建设,建成青烟威荣城际铁路。积极发展绿色、低碳的内河水运。争取日照、青岛新机场开工建设,抓紧做好聊城、菏泽等机场前期工作。深入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动城市光纤入户、农村宽带进村。加快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商用化进程,有序推进“三网融合”。创新投融资方式,带动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市场化融资新路子。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只有抓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发挥出最大效能。

一是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认真筹备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在解决“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突破。承办好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三次执委会暨助推山东转调创投资洽谈会,积极邀请优秀民营企业到我省投资兴业。把县域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

二是真正实现对外地、外省和外国的全面开放。充分利用我省地处沿海的地理位置,努力塑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着力清除市场壁垒,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负面清单之外领域。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废除妨碍统一市场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三是把人才培养和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探索实行国际通用的人才评价、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机制,引导人才向产业和科研一线流动。鼓励企业转变观念,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好国内外的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

四是把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项目设立、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机制。改进政府科技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围绕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主要用于人才引进、节能环保、创业补助、创新奖励、基础研究和公共科技平台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管理。支持企业创造新品牌、制定新标准,实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五、关于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实施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搞好学校规划布局,加强师资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便利城乡居民子女就近就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扩大分段贯通培养招生规模。实施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快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四德工程”,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和文明城市创建。制订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指标体系,整体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办好一批文化惠民、服务群众的实事,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推进全民阅读。建设地面无线数字电视覆盖网,建立应急广播体系。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乡村记忆”工程。组织好第三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办好第五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筹办好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和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

促进就业创业。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注意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职工的重新安置工作。依法调处劳动人事争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施政府就业培训项目,完善就业困难援助机制,规划建设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要把政府支持创业创新的政策、资源和信息送进大学、送进社区、送进企业、送进家庭。把全社会都动员起来,关心就业,支持创业。鼓励每一位公民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创造条件,实现自己的梦想。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基本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完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提高10%。做好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推进城乡低保制度统筹发展,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扩大覆盖面。抓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解决好特困家庭生活问题。加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计划。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解决28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实施城乡统一的大病保险制度。扩大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范围。深入开展健康山东行动,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制定“单独两孩”政策实施方案。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加强重点行业脱硝脱硫、城区裸露土地绿化和建筑扬尘综合整治,加快黄标车淘汰进度,落实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加大“外电入鲁”实施力度,积极稳妥推进“煤改气”工程。加强南水北调沿线和小清河流域水质监管及治污建设。实施地下水超采区和海水入侵区水生态治理,启动退耕还林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试点。加强森林、湿地、海洋生态保护,抓好水土流失、荒山荒滩、破损山体、采矿塌陷等生态脆弱区的恢复治理。持续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都要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强化规划执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自然风貌,保持地方特色,传承历史文化,注入绿色、智能等现代元素。从体制、政策上优先支持公共交通建设,方便群众出行。加快推进建筑工业化,加强建筑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抓好城市管网建设改造,增强防洪防涝能力,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4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0%,农村新型社区配备污水处理设施达到60%。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序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继续搞好棚户区改造。开工各类保障房31.6万套,建成19万套。新建农房50万户,改造农村危房10万户。探索将农民工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把符合条件的企业建房纳入保障房管理。改进住房公积金归集、使用、监管机制。

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民生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三支队伍”建设,完善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提高社区治理服务水平。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抓好安全生产检查,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加快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统一权威的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持续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加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和应急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宗教关系和谐。

各位代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国家安全。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共建、人民防空和交通战备工作,提高退役军人安置和优抚工作水平,推动军地、军民融合发展。

六、关于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必须切实提高政府综合素质,全面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持续推动作风建设。进一步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毫不松懈地反对“四风”,推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完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机制。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帮助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会议和文件数量。认真贯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进一步完善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等管理规定,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政府绩效管理,深化“庸懒散”专项治理。认真解决“门好进、脸好看,但事还是难办”的问题。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发扬钉钉子精神,弘扬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作风,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没有制约就没有公信力,没有监督就没有执行力。要摆正政府自身位置,科学分解权力,合理配置权力,加快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政府各级各部门“一把手”都要定期述职述廉。涉及财务、土地、工程和干部人事的事项,绝不允许一个人说了算。进一步发挥好审计、监察部门的作用,重视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监督。严格行政问责,强化对滥用权力、失职渎职的责任追究。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各级政府及公务人员必须依法向群众说真话、交实底,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全面、准确地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制定实施法治政府建设规划纲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改进行政复议工作,做好有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制定和备案。整合行政执法主体,相对集中执法权,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全面加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形成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抓好诚信建设,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以自身诚信带动社会诚信。优化工作流程,注重服务细节,提高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健全各领域信用评估体系,引导企业重质量、守信用,打造公平正义、重诺守信的营商环境。强化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从法律和道德两方面推动群众增强诚信意识,让山东人诚实守信的美德不断发扬光大。

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工作力度。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落实到政府工作各环节,对腐败现象零容忍,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既要健全制度,更要执行制度。各级政府要把检查执行廉政规定情况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省政府领导成员要带头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各级政府公务人员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勤勉尽责,秉公用权。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真正做到,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

各位代表,实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谱写山东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关键在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中共山东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协力,顽强拼搏,为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两篇文章篇二

2009年2月13日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山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姜大明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8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全省人民经历了一系列大事、难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万众一心,攻坚克难,在应对和战胜各种困难与挑战中奋力前进。我们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妥善处理重大安全事故,展现了山东人民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我们全力支持抗震救灾,积极开展灾后对口援建,得到了中央领导和灾区人民的高度赞誉。我们在驻鲁部队大力支持下战胜严重浒苔灾害,全力做好奥运安保工作,保证了奥帆赛、残奥帆赛的顺利举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百年奥运梦想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灵活审慎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节奏和力度,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化解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年中,针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我们全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增效益、促民生、保稳定,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在中央扩内需、保增长政策出台后,我们及时制定 21 条政策措施,加大各项工作的落实力度,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建设成效显著。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1072.1 亿元,增长 12.1%,按平均汇率计算,人均4749 美元;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达到 852.1 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 16718.8亿元,增长13.8% ;服务业增加值达到 10367.2亿元,增长14.0%。地方财政收入 1956.9亿元,增长16.8%。发展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435.4亿元,增长 23.1%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1.2 亿元,增长 23.0% ;外贸进出口总值1581.4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 82.0亿美元,分别增长29.0% 和10.2%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 26930.2 亿元和 20053.9 亿元。物价涨幅得到有效控制。

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件,发布政府规章8件;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普法和依法治理深入开展,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普遍加强;执法公信力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平安山东”建设深入开展,打击刑事犯罪力度不断加大,治安防控能力继续增强,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机制有效运行。应急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推进。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和腐败分子。

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明显,公民道德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省属出版、发行、影视、报业传媒单位转企改制和股份制改造初步完成。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800亿元。文化惠民工程顺利推进,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 712 处、农家书屋1万多个,提前2 年完成 20 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等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山东文博会、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和首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等重要活动,创作生产了一批以电视剧《闯关东》为代表的文化艺术精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现新的突破,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我省体育健儿创历史最好成绩,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社会建设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6305元和5641 元,分别增长 14.3%和 13.2%。对群众承诺的五件实事全面兑现。全省 800 多座头顶库、串联库完成除险加固;农村低保标准由 800元提高到900 元,保障人数达到 187.5万人;新建改造村级卫生室6300个;安排财政资金2.69 亿元支持家电下乡;新增廉租住房保障 3.2万户,建成经济适用住房5.1万套。城镇新增就业 114.7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 149.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5%,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城镇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均超过1260万人,保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件数分别增长57.1%和28.6%。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

1 317 万平方米,启动了农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试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 87%。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明显,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全省连续18年保持低生育水平。妇女儿童、青少年、慈善、残疾人、老龄事业持续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史志、气象和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淘汰水泥落后产能1458万吨、小火电140万千瓦、钢铁落后产能 52.8万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 5.73%和7.15%,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全省污水处理实现“一县一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63%。新增造林面积276万亩,新建湿地和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区5处,新增农村沼气用户45万户。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驻鲁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我们更加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受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我省经济发展增速趋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对外贸易下滑较快,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财政收支压力很大。长期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资源环境代价较大;农业基础薄弱,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加;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尚不健全,保障水平还不高;政府自身建设存在不少问题,群众对干部作风和政府效率不够满意,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新出现的问题与长期积累的矛盾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形势更加复杂。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扭住发展不放松,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做到见事早、得机先,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创发展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民生,尽力办好人民群众急切盼望的大事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紧紧依靠各级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用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统一思想,形成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实践证明,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就一定能够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夺取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新胜利。

二、2009年工作总体要求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 周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也是山东转型蓄势、谋求更大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着力点,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根本途径,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积极作为、科学务实为基调,重点增强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重点开拓城乡市场和国际新兴市场,重点提高产业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重点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六十周年。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 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5%左右,外贸进出口增长10%左右,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稳定利用外资规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 7%,新增城镇就业90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主要约束目标是,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5.45%,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均下降 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需要说明的是,今年提出 10%左右的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综合考虑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只有实现这一目标,才能完成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保

2 持社会稳定等各项任务。与过去几年不同,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还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实现这一目标难度较大。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今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继续发展,全球经济增长减速与国内周期性结构调整相叠加,短期困难与长期矛盾相交织,使我们遇到的挑战比预想的还要严重。挑战面前,最重要的是坚定信心。有信心才有思路,有信心才有力量,有信心才有作为。要看到,我国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正确决策,为战胜困难、科学发展铸就了有力保障;我们有改革开放 30年积累的比较雄厚的物质、科技基础和良好的体制环境,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有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为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们有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历史经验证明,每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之后,都会催生新的科技、产业革命,都会带来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只要全省各级干部对科学发展充满信心,企业家对投资经营充满信心,广大群众对扩大消费充满信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把山东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要牢牢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积极作为就是要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科学务实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实事求是,统筹规划,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落到实处。一要突出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承认差距,敢于甩掉包袱,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二要突出改革推动。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消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创造活力。三要突出改善民生。下大气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凝聚人心,和衷共济,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四要突出工作落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抓落实上,脚踏实地地解决问题,雷厉风行地推进工作,把中央和省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各位代表,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山东人民,从来就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困难,全面完成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三、2009年重点工作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努力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

(一)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必须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一是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全面落实各项扩大投资的政策措施,抓好大项目的建设和接续,今年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投资不低于 1.6万亿元。切实搞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我省“四纵四横”的铁路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京沪高铁山东段等 7 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德大线等 7 条铁路,新建和改造铁路3341 公里。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重点加快高速公路大通道和疏港通道建设,推进滨州至德州等 4个在建项目,开工建设青州至临沭等 9 个项目,高速公路开工和在建规模达到761 公里。加强机场建设,开工建设烟台新机场、济南机场指廊工程,加快威海、东营等机场改造,提高支线机场运送能力。优化沿海港口布局,重点推进青岛前湾集装箱和日照30万吨原油等 18个港口项目建设。新增火电装机容量 316万千瓦,开工建设海阳核电站和荣成高温气冷堆核电机组,建成投产风电、生物质能发电 50万千瓦,加快推进河北黄骅至滨州500千伏电网工程和宁东至山东直流输电工程。切实优化投资结构。综合运用土地供应、环境评价、审核备案等手段,引导资金主要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关键领域。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切实保障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供应。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项目支持,切实落实配套资金,认真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城市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工作,大力推进企业上市融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土地资源保重点建设,对省重点项目和重大引资项目用地实行“点供”,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实行划拨和限价供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认真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监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确保中央和省里确定的重点投资项目资金不被挤占、截留、挪

3 用和贪污,工程质量不出问题,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二是努力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增加政府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财政支出,逐步消除制约居民消费的制度和政策障碍,减少居民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增强群众消费意愿。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稳定扩大汽车消费,加快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大力开发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消费市场,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开拓农村市场,引导城市超市和连锁店向农村延伸发展,落实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消费信贷,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把房地产业作为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切实做到“保住一头、启动一头、激活一头”。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政府保障性住房的资金、土地供应和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新增廉租住房保障2万户,为低收入家庭提供5万套经济适用住房,改造各类棚户区 260万平方米。启动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和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和帮助农民新建改建住房,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落实住房消费优惠政策,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和供给,放宽二套房购房政策,加快发展二手房和住房租赁市场,引导和支持房地产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信贷支持,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发展。

(二)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坚持把“三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大幅度提高农业投入和对农民的补贴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高农产品供给水平。启动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快大型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产创建力度,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立足战胜春旱和可能发生的其他自然灾害,争取今年粮食再获丰收。发展棉花、油料、蔬菜、果品和水产品生产,稳定生猪养殖,实施好奶业振兴计划。二是抓好农业提质增效,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快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建设,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建设,新建50个市县两级监测中心,加快推广农产品清洁安全生产技术,扩大标准化示范区和生产基地面积。推进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加强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治。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积极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支持 500家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在继续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高度重视我省农产品出口,稳定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由于粮食价格下行和农民工返乡,今年农民增收难度很大。要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搞好农村多种经营,办好第七届全国花卉博览会。加强小城镇建设,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帮助农村劳动力就地创业就业,落实好保护农民工权益的政策措施,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规划镇村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倾斜。健全管理养护机制,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继续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再解决 360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电网布局,提高供电可靠率。加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公共部门服务向农村延伸,增设服务网点,扩大服务范围。继续实施农村“三清、四改、五化”工程,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容村貌。加快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新增沼气用户 55万户,新增农村太阳能热水器30万台。继续抓好南水北调东线、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建设,基本建成胶东调水主体工程,搞好62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重点河道治理,建设好黄河标准化堤防和沿海防潮堤工程。今年,再完成 136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加快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进一步搞好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五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实行统筹。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推进工业调整振兴。克服当前困难,必须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保企业就是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从长远发展看,必须充分运用倒逼机制,大力推进工业调整振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由大变强。一是在市场开拓上取得突破。强化市场开拓意识,引导企业加强市场调研,细分市场需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

4 升级。加强营销网络和营销机制建设,推动企业营销创新。大力开拓重点建设项目市场,提高重点工程省内产品配套率。坚持国内国际市场一起抓,全面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开辟工业品出口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二是在企业技术改造上取得突破。认真制定和实施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充分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税等优惠政策,大幅度增加技术改造投入,今年各类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改投资要争取实现650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50%以上。积极推进“新特优”工程,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技术等五大高新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发展重大成套设备、高技术设备和高技术产业所需设备,支持数控机床、节能环保设备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启动实施一批重大装备制造业项目。围绕改进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加快轻工、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冶金等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推进传统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再上新台阶。三是在企业管理上取得突破。实施质量兴省战略,规范企业基础管理,抓好企业质量管理,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推进管理精细化,引导企业练内功、挖潜力、降成本、增效益。强化企业战略管理,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切实防范经营风险。开展诚信管理示范企业活动,加快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四是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上取得突破。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步伐,重点在工业产品设计、生产工艺改造、企业与行业管理及新兴产业创建等领域推进信息化。大力发展软件、芯片设计与制造、半导体照明、射频识别、第三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五是在提高职工素质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大全员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企业振兴和长远发展打好人才基础。六是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上取得突破。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重组落后企业、困难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强强联合,推动关联产业、上下游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与资源配置效率。今年要争取完成钢铁、地方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行业的优化重组。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继续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改善融资条件,扩大准入范围,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围绕自主品牌、优势产品和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

(四)推动服务业繁荣发展。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优化结构、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坚持扩大总量和提升层次并举,不断拓展新兴服务领域,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一是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落实重点产业协调推进制度,实行项目推进、载体培育和品牌建设相结合,集中支持一批带动作用大的重点服务业项目,培育一批大型服务业企业集团。以金融服务高级化、融资形式多样化、信用手段现代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企业改革,重点提升地方金融企业的实力,加快拓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建立和完善适应我省产业发展需要的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利用我省交通发达、港口密集、产业基础好的有利条件,搞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规划建设,构筑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物流信息、物流政策三大平台,促进现代物流企业实现集团化、连锁化、网络化,推动鲁东、鲁中、鲁南、鲁西四大区域的物流集聚和规模膨胀。以建设“数字山东”为重点,完善信息服务运营机制,推进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信息的互联共享。以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为方向,打破地域限制和行业封锁,积极发展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评估、代理、经纪等各类中介服务组织,逐步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商务服务体系。二是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充分挖掘生活性服务业提高生活质量、吸纳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优势行业,切实满足群众日常生活和就业需求。继续实施旅游“三个一批”工程,加快济南、青岛、泰安等地大型旅游设施建设,培育壮大旅游市场主体,全力打造“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统筹规划一批社区商业、养老托幼、家政服务项目,推进社区服务规范化和网络化。加强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组织实施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搞好服务。三是大力发展服务外包。进一步扩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抢抓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机遇,发挥济南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作用,加快青岛等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培育扶持一批具备国际资质、拥有自主品牌的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培养一批熟悉服务外包业务、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科学选择服务外包的发展路径,积极发展以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服务为主的业务流程外包和以软件为主的信息技术外包,充分发挥服务外包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作用。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抓好国家和省已出台政策的落实,发挥好政府服务业引导资金作用,5 引导外资和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今年服务业投资增幅要继续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水平。

(五)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应对当前困难,必须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进步对发展的支撑作用。一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各类重点科技创新机构建设,新建 70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30个省级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山东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充分发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作用,使之成为自主创新企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集聚区。加强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机构。二要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围绕做强我省优势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增加资金投入,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三要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和高校、科研机构骨干引领作用,推动科研项目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更加紧密对接。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集团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中试基地建设和产业化示范,降低科技成果转化成本,缩短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周期,发挥好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作用。四要强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续抓好“泰山学者”、“首席技师”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培育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抓住世界经济调整的有利时机,实施科研团队引进计划和留学人员来鲁创业计划,延揽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推广技术、开发产品、领办科技型企业。创新科技人才绩效评价、职称评定、岗位聘用和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使用和保护,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之年,节能减排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弱化。一要抓好节能降耗和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节能工作,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继续推进千户重点企业节能,加快实施“十大节能工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能效水平达标活动。搞好结构节能,努力在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关键领域抓出成效。推进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设,有效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努力构建稳定安全、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落实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政策,确保完成 100万千瓦小火电装机、1025万吨立窑水泥、30万吨焦化的淘汰任务,全面关停产能9万吨以下小型煤矿。二要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搞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突出抓好南水北调沿线、淮河、小清河、海河、半岛五大流域工业点源和城市污染源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城市污水处理厂 15座、垃圾处理项目10个,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搞好城市扬尘、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治理,进一步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近海海域污染防治。强化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监督,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加大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和饮用水源地保护。三要抓好循环经济发展。探索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施一批关键项目,拉长重点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废资源再生利用,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开展全民节能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四要抓好考核监管。完善节能环保法规体系,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强化源头控制,严格能评、环评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实施新增能耗等量淘汰制度。加大节能减排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实施“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使我省在全国区域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举措。在战略实施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强化带动。一是加快济南省会建设,增强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发挥省会经济的辐射作用,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加快发展。二是建设以青岛为龙头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一般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全力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三是在国家战略层面上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着力构建生态农业、临港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启动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开发为建设用地试点,增强鲁北地区发展活力。四是搞好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推动鲁南经济带煤电化工、能源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商贸

6 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做大做强。实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要坚持陆海统筹,发挥综合优势,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产业体系。巩固提升渔业、盐业、海洋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造船、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药物等先进制造业,加快港口整合,发展海上运输、滨海旅游等海洋服务业,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继续抓好“双30”工程,支持欠发达地区和临沂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进一步加大突破菏泽力度。落实好对口援建北川各项措施,启动新县城和工业园区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永久性住房和乡镇驻地建设,为再造一个新北川做出贡献。

(六)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要通过推进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

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力度。一是积极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增值税及营业税、消费税暂行条例。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加强规范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开展农村商业银行试点,稳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努力扩大农村保险,继续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增强资本实力。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二是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抓好燃油税费改革的相关配套工作。继续推进电价改革,完善天然气、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价格。积极推进水价综合改革,合理确定各类用水的水费征收标准,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合理制定再生水价格。加快建立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三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扩大省管企业规范董事会改革试点。建立科学的业绩考核、综合评价和责任追究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不断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进一步推动公路、铁路、桥梁和城市公用设施等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运作,加快城市供气、供热、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领域市场化改革。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政策,优化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融资支持,增强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竞争力。五是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争取尽快取得可资推广借鉴的改革成果。

当前国际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必须切实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发展路子。一是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贯彻落实好国家鼓励外贸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稳定传统市场,开发新兴市场。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大力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高我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支持出口研发和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高度重视出口商品质量安全,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加强进出口商品监测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二是在优化结构基础上稳定外资规模。根据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和扩大内需的要求,调整利用外资重点领域,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瞄准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吸引一批技术含量高、规模大、产业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抓好省内大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战略性合作。引导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省内企业改组改造。发挥园区优势,推动产业集聚,实现经济园区集约建设、科学发展。搞好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三是推动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资源能源合作,围绕煤矿、铁矿、铝土矿、木材、天然橡胶等战略资源,重点推进在建、在谈的 30 个境外资源合作项目。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收购矿产资源开发权,参股并购企业、品牌、研发机构和市场网络。用好国家“走出去”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富余产能向境外转移,拓展我省纺织、机械、家电、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承揽境外大型工程项目,大力发展劳务输出。抓好我省在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境外工业园区建设,支持企业到境外合作区集聚发展。

(七)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也是拓展消费领域、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现实要求。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期山东精神,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深入实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工程,积极探索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文明山东” 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积

7 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二是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推进国有大型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创新文化行政管理体制,实行文化市场统一执法。三是加快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免费开放力度。建成规范化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355 个,新建农家书屋 1 万个,完成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主体建设。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扎实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入实施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组织好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切实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净化城乡文化环境。精心筹备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办好第十七届全国园博会和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搞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要切实搞好创意规划征集和科学论证,先期启动历史遗存的修缮保护和有关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实施“ 创意山东”计划,培养创意人才、扶持创意企业、建设创意园区,加快发展网络动漫、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兴文化产业。大力实施齐鲁文化品牌战略,整合优势文化资源,扶持重点项目建设。健全文化市场体系,鼓励民间资本多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

(八)继续加强社会民生建设。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不仅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保证。今年,要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关心的五件实事。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再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中央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到城乡基层、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创业,鼓励承担重点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吸纳毕业生从事科研工作。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我省新建、在建的基础设施项目,要最大限度地吸纳农民工参加建设。充分发挥扩大内需拉动就业的积极效应,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和困难人员就业。落实创业优惠政策,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失业人员、退役士兵和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补贴力度,统筹做好城乡各类群体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规范劳动和分配关系。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建立失业预警制度,稳定就业岗位,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灵活用工、轮班上岗等多种方式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努力缓解就业压力。二是完善社保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将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建立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续办法。健全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待遇差距。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企业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和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加快社会保险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物价上涨和低收入群众生活补贴与保障标准联动机制,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实行分类施保。农村低保标准由 900元提高到 1000 元,做到应保尽保。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不断增强社会救助能力,新建改造 17 所社会福利院、42 个儿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改善残疾人服务设施,解决好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积极支持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社会团体发展慈善事业。三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制定《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巩固发展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授课和考试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增强全面发展和实践创造能力。健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中小学仪器配备更新和“两热一暖一改”工程,搞好城乡中小学校舍加固改造,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今年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定额分别提高 155元和 105 元。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完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加快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优化高校学科建设,加强师资和教学管理,稳妥化解高校债务风险,今年省属高校的生均经费定额再提高 300 元。规范民办教育发

8 展,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安排7.95 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在输入地免费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规范教育收费,促进教育公平。四是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质,加快制定并实施我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重大传染疾病防控。完善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用2 年时间实现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15 元,并逐年有所提高。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优质卫生资源向基层转移,改造好县级医院和 266 个乡镇卫生院,规划建设好 13000 所村卫生室,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建设,全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95% 以上。在全省推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把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逐步推进市级统筹,全省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 100 元,各级政府对参合农民的补助人均不低于 80元。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推进以市级中医院为重点的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促进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五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全省低生育水平。从今年开始,在全省农村实行住院分娩补助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

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向着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努力,使全省人民逐步过上更加富足快乐的幸福生活。

(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确保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科学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一是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认真贯彻食品药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生产标准,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全。二是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加强法制机制、保障能力和监管队伍“三项建设”,推进执法、治理、教育“ 三项行动”,打好“春夏秋冬”四大战役。进一步落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的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切实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治理。鼓励企业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技术水平。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各类安全事故。提高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预报预防能力,加大救灾物资储备,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平安山东”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反恐斗争,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增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扎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高度重视和有效防范股市房市、企业破产、征地拆迁、农村土地纠纷、涉法涉诉等问题可能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加强信访工作,创新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合理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理。四是构建团结和谐的社会环境。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规范和睦。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倡导社区志愿服务,引导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社会和谐。

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两篇文章篇三

2017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埋头苦干,顺利完成省人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山东全年生产总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60亿元,同口径增长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增长7.9%;城镇新增就业121万人;对外收支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明显进展。完成270万吨生铁、270万吨粗钢去产能任务。淘汰煤炭产能196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120.6%。地炼企业拆除落后生产设施194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到98.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31.1%。商品房去化周期降至合理区间。新增上市公司17家。股票、债券直接融资5794.7亿元,增长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4%,比全国低1.8个百分点。综合施策为企业减负600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8.7万元,比去年提高3.2万元。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服务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作得到加强。

(二)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2016年,山东实有市场主体增至710万户,列各省市第二位。山东企业数量增加27.4%,出口企业增加23.2%。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33%。全国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79家,省级技术中心达到1524家。粮食总产940亿斤,46个农业转型升级方案出台实施,农业“新六产”带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建成京东县级服务站99个、阿里淘宝县62个、村淘服务站2800个。22个工业行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工业技改投资1.5万亿元,总量全国第一。首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上,全国获金奖作品9件,其中山东4件。山东企业在全国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中数量最多。教育、研发、文化、信息、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增长18%。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7.3:45.4:47.3,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实现历史性转变。

(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削减省级权力事项227项,59个省直部门编制公布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省定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山东政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互联互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经营规模化率达到40%以上,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国领先。省属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基本完成,省属一级企业全部实现股权多元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省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达到66.6%。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率全国最高。

山东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数量翻了一番以上。农信社银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稳步推进,首家民营银行获批筹建。青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校长职级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开始实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新的编制、人事、薪酬管理办法。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基本建立。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入,违规建购房整改基本完成,收回资金61亿元。律师制度改革、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改革和社区矫正标准化试点稳步推进。

(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货物进出口总额15466.5亿元,增长3.5%,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增幅在全国外贸前十省市中位居第一。实际开展出口业务企业新增7833家,创造出口544.3亿元,拉动全省出口增长6.1个百分点。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提高到63.1%。加工贸易“委托设计+自主品牌”出口比重达到20.2%。

实际利用外资1110.7亿元,增长9.8%,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63个。实际对外投资862.3亿元,增长1.4倍,其中境外并购中方投资额增长2.8倍。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洲际直航实现零的突破,一年开通5条航线。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绩。300多万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待遇得到落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0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住房建设、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交通管理等政府服务和监督延伸到乡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

农村垃圾清理、清洁饮水、客运班车基本普及,新建房屋一律按7级烈度抗震设防。开工老旧住宅小区整治项目1727个,惠及85万户居民。棚户区改造53万套,货币化安置率达到55.9%。开工改造农村危房5万户。完成401万户农村厕所无害化改造,达到原定任务的2倍。拥有取暖设备的农村住户比重提高到83%。散煤清洁燃烧试点取得明显进展。“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德州、聊城、东营、滨州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鲁南高铁、潍莱高铁开工建设,济青高铁、石济客专等项目扎实推进,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362公里。全省首条地铁青岛3号线通车运营。

(六)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750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到78.9%。精准扶贫成效明显,1 全省脱贫151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连续第五年提高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

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平均增加6.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全面两孩政策平稳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值下降1.7个点。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产科床位增长20.5%。政府出资为1133名听障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平安山东、食安山东建设不断加强,社会治安持续向好,安全生产总体平稳。完成6207公里普通国省道和2.95万公里县乡路安全隐患治理。提前一年半完成2929处油气管道隐患整治。

(七)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小学德育教育全面加强。新建改建学校1830所,新聘教师7.5万人,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得到缓解。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地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职业教育学徒制试点进展顺利。科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在科研立项、项目评价、奖励制度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科研院所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面启动。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步入世界同领域先进行列,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挂牌成立,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落地我省。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实质性整合。全省文化产业投资3303.7亿元,增长18%。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创建,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广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成果丰硕,5部电视剧获中国电视金鹰奖和单项提名奖。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宗教工作取得新的进步。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和扶贫协作重庆等地工作取得新成绩。

(八)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补偿制度和城际联防联控机制初步建立,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持续下降。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13.2%,可吸入颗粒物下降8.4%,二氧化硫下降22.2%,二氧化氮下降7.3%。电力装机1.09亿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14.4%。大力推进工业绿动力计划,节能降耗工作不断加强。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平均浓度同比改善2.7%,氨氮平均浓度改善10.8%。平原区地下水位同比上升0.18米。采煤塌陷区和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永久农田划定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植树造林196万亩。

(九)法制政府建设成效显著。配合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决定9件,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地方金融发展条例、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审议通过省政府规章九件。包括乡村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农村住房设防管理办法。严格执行人大制度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主动加强与政协的民主协商。认真听取民主党,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49件、政协提案787件。支持司法机关关口前移,依法主动化解社会矛盾,在征地拆迁、重点建设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出台实施系统举措。89.8%的县市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公有制、非公有制企业制度,加强与非公有制企业代表的联系与沟通。认真开展省直部门述职述廉和360度评价。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26780件,党纪政纪处分27666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共山东省委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努力奋进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全民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仅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地区行业企业走势持续分化。市场需求整体疲软。民间投资,制造业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名牌产品,高端产业比重依然较低。群众生活还很困难。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教育,医疗,文化事业,公共服务与群众期望还有较大差距。煤炭消耗过多。主要大气污染排放量处于全国前位。水资源和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依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下降缓慢。银行不良贷款增速较快。各种金融风险不容忽视。一些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公共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各类隐形四风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腐败现象还时有发生。对上述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深入研究,积极予以解决。

二、2017年政府工作具体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对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竞争中走在前列,意义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部署。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一个定位,三个提升的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动能转换为牵引,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今年工作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主基调。毫不动摇的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聚精会神的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稳定社会预期。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在稳的前提下,奋发有为。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坚持问题导向,2 底线思维,沉着冷静,迎难而上。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综合考虑各方多方面因素,建议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贸易进出口保持稳定。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3%左右。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降炭约束性指标。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效果,需要把握好以下指导原则: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全面提升两区一圈一带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海洋经济。探索高效经济发展新模式,强化省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西部经济龙企带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生产生活绿色化,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内外需协调和外贸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提高双向开放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省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引导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扩大有效的中高端供给,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着手,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也补制度短板。重点在提升人力资本,完善公共服务,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坚决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运用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完善市场环境和机制,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进一步利用好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积极融资和间接融资,全国性市场和区域性市场的社会融资功能。顺应消费升级新需求,扩大服务消费,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加快交通能源水利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重点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市民化,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两区通建农村地区市民化,广泛宣传并落实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经营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保持不变的政策。消除农民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公用设施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城市“十个”系统和农村“七改”工程。切实抓好产权市场建设,认真贯彻国家关于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各种所有权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保护,坚决制止内部人控制和非公平交易,利益输送。下决心依法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历史积案,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完善以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协会的联系沟通机制。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不断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同风险赛跑的意识。加强对网络形态,金融领域和实体经济风险的跟踪监测。依法依规应对处理不良资产和债券违约,影子银行,集合理财,信托计划,互联网金融等方面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深入细致做好社会托底工作,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三、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提出的腾笼换鸟和凤凰涅槃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狠下功夫,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型。

(一)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推动“新六产”发展。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收益,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绿色生产和粮食高产创建,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严守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和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好海洋牧场,扩大粮改市试点规模。适当调解籽粒玉米种植面积。发展果菜茶,肉蛋奶高效特色农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强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壮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抓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完成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00万亩。发展水肥一体化130万亩。基本完成南水北调续建配套工程。加快黄河水东调应急,引黄济青改扩建等工程建设。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高效,科研院所合作,鼓励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关键技术领域中试基地建设。支持济南数据科学中心发展。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使更多小微企业成为有市场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推动科研院所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探索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重组,支持省属主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融合发展。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深入实施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热情。吸引更多技术型技能型专家来鲁发展。建立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允许科研人员,医生和高校教师依规兼职兼薪。

(三)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严格执行安全环保农耗质量标准等法律法规。倒逼钢铁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船舶,炼油,轮胎,化工等重点行业过剩产能退出。做好传统产业规划布局调整,尊重市场规律。引导设备利用率低的各类企业,积极进行产能调整。今年再压减生铁产能387万吨、粗钢280万吨、煤碳351万吨。推动

3 济钢产能调整和山钢转型发展。统筹抓好煤炭企业改革重组,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等违法违规行为。灵活运用多种债务处理方式,稳妥实施兼并重组和破产清算。加快僵尸企业市场出清,认真做好去产能过程中职工安置工作。

(四)加快工业和服务业结构优化。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行动纲要,抓好工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结果应用。实施小微企业产业结构和治理结构融合升级战略。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培植壮大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推广。积极培育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工业设计,推广个性化定制、双配置建筑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化工企业进区入园。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建设智慧园区,引导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强化山东工业云平台线上服务,建设国家北斗导航数据山东分中心,开展23个服务业转型升级中期评估。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启动新一轮省级服务业重要改革试点。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康复器材产业,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推进全域旅游,加强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设。重视国际化和全国性会展。提升饭店业发展水平,促进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加强地质修复和地质公园建设。

(五)继续降低实体经济杠杆率。当前,我省经济总体杠杆率不高,但是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偏高,部分市县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不强。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工商企业降低杠杆率,严格管控政府性债务,同时也要对居民户债务过快增长的势头保持足够关注。必须进一步提高企业产销率,减少应收账款。鼓励企业开展对标学习,引进降本增效。减少物资消耗成本、销售管理财务等费用。引导企业增强资本金意识,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市场化、法制化的债转股。通过资本市场多种工具,提高资本金比率。通过技术创新,体制改革,管理完善,努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重点推进非住宅和去化周期较长的城镇商品房去库存。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银行和社会资金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化解担保圈风险,采取系统措施。

(六)深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快“山东标准”建设,更积极地参加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制定。逐行业制定质量提升计划,扩大“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影响力。鼓励企业发展工匠精神。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创建自主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实施及开展品牌并购。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企业、政府、社会各个方面一起努力,把青岛啤酒、东阿阿胶、宏济堂、德州扒鸡、周村烧饼等老字号的牌匾擦得锃亮;把海尔、海信、浪潮、张裕、重汽、如意等大品牌叫得更响;让烟台苹果、日照绿茶、金乡大蒜、滕州马铃薯、莱芜生姜、菏泽牡丹、沾化冬枣、肥城桃、黄河口大闸蟹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卖得更好;还要花更大力气支持歌尔、豪迈、迪尚、红领、孚日、亚光、乖宝等众多成长型品牌在海内外闯出更大天地。

加快“山东标准”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国际知名自主品牌。

(七)深化经济领域重点改革。一是促进农业农村改革,继续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稳步实施农村集体产业制度改革,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二是加快企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积极稳妥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和省属国有企业员工持股试点。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负责人领工资、交个税、规范成本核算。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坚持公共财政原则,进一步规范预算活动,合理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主动探索健全地方税体系。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市为单位逐步实现基本民生标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待遇、工资性收入政策、运转经费标准和公共设施建设标准“五个基本统一”。四是深化金融改革,鼓励各类企业和银行到海内外上市,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齐鲁和蓝海两个股权交易中心稳健发展,使更多挂牌企业向“新三板”批量转板。建设好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和青岛财富产品交易中心。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审慎开展综合经营。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完善治理结构,提升专业水平。优化服务方式,稳固扩大新型农村金融合作试点。五是深化要素市场、价格机制、薪酬福利、住房制度、事业单位、编制人事、统计体制等领域改革。

(八)提高经济开放度。培育发展外贸新业态,提高品牌商品出口比重和资本品出口比重。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快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电商合作。建设好“鲁产国际名牌产品网上专厅”。重点推动特色农产品,优质工业品上线销售。鼓励智慧供应链创新发展。提升民生物资配送和冷链物流能力。深化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对接。加强和重点国家,友好省州和港澳台地区的联系合作。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紧密结合。注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组织实施外专双百计划。允许各地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推广潍柴,万华,西王,金正大等企业海外并购经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办好哈萨克斯坦世博会山东活动周。

四、社会发展的优先事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

4 标,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今年我省要实现(89.6万)省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要按照统一部署,切实把各项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受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证。实施好异地扶贫搬迁和黄河滩区脱贫新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省定扶贫标准线。落实就业,保险,医保,救助等措施。统筹解决城市贫困问题。加强省内扶贫协作,开展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坚决防止弄虚作假,集中更大力量加快老区发展。让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鲁西南,鲁西北和沂蒙山等革命老区群众和全省人民一道奔向小康社会。

(二)推动教育再上新台阶。进一步加大投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覆盖,全面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按计划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任务,努力使所有班级学生人数降到标准以内,让孩子们在宽敞明亮安全的教室里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加强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立德树人,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重视体育和美育能力建设。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完善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深化“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职业院校新增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健全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做好二级学院,取消行政级别的试点。引导高校,加快专业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双一流,高水平应用性大学。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

(三)努力改善就业结构。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度重视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广开就业渠道,强化紧缺急需高技能人才培养,开展“订单式”培训。实施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落实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完成农民工职业技能升级、权益保障和公共服务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积极开展就业援助专项行动,发挥好失业保险,援企轮岗。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众创空间。健全人力市场运营信息发布制度。完善失业动态监测体系。

(四)促进社会保障公平可持续。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机制,提高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做好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衔接准备。开展市县国有资本向社保基金划转准备。继续做好社保基金委托投资和运营管理。全面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居民大病保险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规范居民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落实好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工商保险市省级调剂制度。整合农村五保供养和城市三无人员救助制度。统筹实施城乡特供人员救助供养。

(五)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编制实施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基本建成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制,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公共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壮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全面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完善提前预防控制体系。继续开展性别比综合治理。强化出生缺陷防治机制。适应二胎生育高峰,加强产科儿科医护人员和床位设施。坚持中西医并重。发展中西医医疗事业。高水平规划建设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青岛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中心。推动中慢药卫生机构改革,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发展医养融合型社会保险医疗机构。大力提升居家养老水平。开展残疾人病种康复服务行动。认真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建设便民惠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事业。探索竞技体育多元化发展模式。组织参加好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

(六)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制定实施山东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建设好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理事会制度,建立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启动“中央厨房”工程,实施市县广播电视台改革。编制“乡村记忆”工程总体实施规划。开工建设山东自然博物馆,支持社会力量创办博物馆、图书馆和文化馆。加快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和档案信息化建设,继续抓好第二轮修志。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乡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达标率提高到80%。启动省级广电节目无线数字覆盖工程,建立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实施百部影视精品创作生产计划。开展文化涵育核心价值观行动,深化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办好山东文化惠民消费季。收集整理齐鲁文化典籍,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展示场所。深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编制实施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建成开放孔子博物馆,办好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推进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齐长城等文物保护管理,研究建设稷下学宫模拟展示馆。

(七)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16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20万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市民化。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为新市民购买和租赁住房提供服务。坚持不懈落实同工同酬,努力实现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城镇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推动公用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使更多农村居民过上城市人的生活。开工棚户区改造76万套,进一步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开工整治老旧小区1900个,开展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试点。积极推动县改市、镇改街、村改居,转变城中村、城边村和农村新建社区管理模式。深化乡镇行政管理

5 体制改革,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继续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搞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5万户,农村改厕300万户。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八)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山东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警民联防联治。完善社区治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建立“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警务助理”制度。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狠抓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夯实基层监管基础,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与技术支撑能力,构建全程追溯体系。地震工作重点要转到预防上来,切实增强城乡建筑抗震能力。深化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大力普及交通规则和汽车文明,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网络,严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抓好铁路沿线综合治理。继续做好双拥共建工作,支持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九)更大力度抓好环境保护。以坚定的意志、扎实的行动、严格的执法,努力解决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执行大气污染物第三阶段排放标准限值,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减煤、抑尘、控车、除味、增绿的具体措施。全面加快锅炉高效环保改造和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改造,普遍实施民用散煤综合治理。加强扬尘整治和渣土运输管理。持续开展加油站清理整顿和油品质量专项检查,强化高排放车辆监管。做好气象、环境状况监测和预报预警。加强江河湖泊环境保护,落实河长制。对涉水污染源实行排放总量与浓度“双控制”,全面整治城乡黑臭水体。加强重要饮用水水源及南水北调水质安全保障。开展重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试点。实施“绿满齐鲁•美丽山东”造林行动,严格保护各类湿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快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联合惩戒。

五、政府建设的重点举措

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持续推动政风转变。人民政府必须时时刻刻了解人民心声。要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式,每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定期和不定期地走访工人、农民、教师或科技人员家庭,与个体劳动者、医务人员、文化工作者和其他自主创业者等社会各界人士交朋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军营了解社情民意,不断提高政府各种规划、计划、方案的质量和效果。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实施办法,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各级各部门都要互相尊重、诚恳配合、相互督促、立说立行,消除争权推责、扯皮掣肘等不良现象。坚决制止一切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反对任何统计数据造假。认真整肃庸政懒政怠政行为,着力克服不作为、慢作为现象。坚持权责对等,严格依规问责,及时照章公布。解决民生问题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近期与长远,保证可持续,不能随意许诺,不能浮夸作秀。建设政府系统良好政治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再削减一批行政许可等权力事项,确保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削减二分之一的目标。不断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和市场负面清单。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全覆盖。持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村企分开。深化机构编制和人事制度改革,适应经济社会新活动新组织新形态,建立健全政府管理和服务新机构新平台新队伍。鼓励各地区、各级政府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快行政资源下沉。按照减少层次、提高效率的原则,实行合理限度内的综合执法。进一步调整重组公共服务机构,清理处置“僵尸事业单位”。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加快政府管理与信息化融合,发挥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平台作用。全面公布市县乡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探索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建成运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

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坚持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坚决制止各种形式的乱作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密切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联系沟通,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升政府立法水平,促进立法和各项改革决策相衔接。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主动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法律顾问的意见建议,加强与司法机关、律师组织、中介组织的沟通交流。大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做好行政应诉工作。完善行政调解和行政裁决制度,促进仲裁工作健康发展。加强和改进政府信访工作,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和历史积案,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正视政府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和不会作为问题,营造更好的学习、交流和锻炼环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金融、国际等各方面知识。适应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发

6 展新常态,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努力具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在处理经济利益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鼓励干部多向群众学习,多到基层锻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强化对干部的精准培训,继续组织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和社区负责人进行专题学习。所有政府机关和公益事业单位都要带头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

完善正向激励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对负责者负责,坚决查处诬告陷害行为,更广泛地调动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积极性。坚持党管干部、事业用人原则,打破论资排辈观念,从广阔的事业领域、全面的奋斗实践中挑选人才,培养干部。坚持选人用人和严格管理相统一,切实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抓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改革试点,工资、津贴、社保和休假制度,加大对基层和边远地区公职人员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倾斜力度。客观看待干部在干事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宽容干部在工作中特别是改革创新中的失误。在构建容错机制的同时,建立健全纠错机制。

标本兼治反腐倡廉。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一岗双责”,努力巩固不敢腐的氛围,完善不能腐的制度,构筑不想腐的堤坝。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保持高压态势,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深化述职述廉,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加强审计成果运用,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执法监督,畅通社会监督和媒体监督渠道。坚持开正门、堵旁门、关后门,消除权力运行灰色地带,破除各种形式“潜规则”。最大可能减少政府工作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防止设租寻租和利益输送。国有企业和公立医院、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都要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任何公职人员都不能搞“近水楼台”“靠山吃山”。依法保障公务人员的合理待遇,维护公务人员应有的体面和尊严。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严格规范“两委”选举,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力度。努力在全省形成一种反腐倡廉人人参与、人人监督、人人负责的社会风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1385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