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水平考试地理4篇(模板)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49:20
高中水平考试地理4篇(模板)
时间:2023-06-06 14:49:20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高中水平考试地理篇一

学业水平考试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试成绩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实施学业水平考试,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严重偏科;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广东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指南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1月考试,接受我省当年高中阶段教育(含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学校,下同)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参加规定科目的考试,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3科作为高职院校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分类招生录取依据(包括依据学考成绩录取和自主招生两种招生类型,具体办法另文通知),由考生自愿选择报考,其他科目由考生根据自己参加高考意愿及原有学考科目成绩情况选择报考。6月考试,接受我省当年高中阶段教育二年级学生及应、往届毕业生和社会青年报名参加规定科目的考试。

(二)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相应年级,但未取得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考相关科目考试成绩,可报名参加我省相应科目的学考。

(三)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相应年级,拟在我省报考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含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和高职分类招生考试(含高职类面对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等各类单考单招)的,须按规定报名参加我省相关科目的学考。

(四)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2、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

3、高中阶段教育在校一年级学生;

4、从2019年起,我省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考试(3+专业技能课程证书考试)全省统一文化科目考试提前到1月份进行,报考我省普通高校招收中职毕业生考试的中职毕业生不得报考1月份进行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成绩公布

1月考试成绩在2月下旬公布,6月考试成绩在7月中旬公布。

(二)成绩使用

1.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科目考试成绩使用。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的通知》(粤教考〔2008〕28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依据之一,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科目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是具备普通高校相关专业录取资格的必要条件,可以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资格条件和相关专业录取的依据之一。同时,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关于2018年深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通知》(粤教考函〔2017〕5号)本科批次合并的有关精神,本科批次文科、理科类专业三科普通高中学考科目成绩等级要求统一调整为2c及以上。

(1)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的主要依据。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作为高职院校当年分类招生(含自主招生)录取“文化素质”的成绩依据,成绩当年有效。高职院校的.相关录取办法详见《关于做好2019年广东省高职院校依据学考成绩招生录取工作的通知》。

(2)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也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科目成绩的主要依据之一,成绩长期有效。

3.广东省户籍学生,在外省高中阶段学校就读期间取得的由省级教育或考试部门统一组织的学考(或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成绩,按规定办理成绩转入手续后,我省予以认可,可作为当年及以后普通高校录取的依据。在外省取得的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语文、数学和英语科目学考成绩,按规定办理成绩转入手续后,我省予以认可,但只能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及同等学力认定的相应科目成绩,不能作为当年及以后高职院校分类招生录取的依据。

4.符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我省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37号)规定在我省参加高考条件的非广东省户籍随迁子女,参加2019年学考所取得的成绩,按我省有关规定使用。其他非广东省户籍考生,在我省参加学考取得的成绩如何使用,由其户籍所在地的省招生委员会确定。

高中水平考试地理篇二

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市级考试和区县级考试。主要考查必修模块的内容,其中,语文和数学学科增设自选模块的考查内容(具体见《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市级考试实行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考、统一阅卷、统一报告成绩。考试科目为语文、外语、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含物、化、生实验、英语听力考查;思想政治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高一下学期末:化学

高二上学期末:物理、地理、历史

高二下学期末: 生物、英语(含听力考查)、思想政治(开卷)

高三上学期末: 语文、数学

其中,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科目考试时间为9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测试为30分钟。

区县级学业水平考试由各区县招办组织管理,各学校具体实施。考试科目为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考试时间由各区县根据教学进度自行安排。

高中水平考试地理篇三

;

济宁市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读21世纪初奥运会承办城市分布图,图中数字对应的城市分别是 a ①悉尼 ②北京 ③里约热内卢 ④伦敦 b ①伦敦 ②北京 ③里约热内卢 ④悉尼 c ①伦敦 ②北京 ③悉尼 ④里约热内卢 d ①里约热内卢 ②北京 ③伦敦 ④悉尼 2、 a、b两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对图中a、b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 a 图表示北半球 b. b 图表示南半球 c.图中最大的圆圈纬度是0度 d.④点的经度是90°e 3、若图中c点气温为21.2℃,那么山顶a的气温不低 等高线地形图 a 19.4℃ b 19℃ c 20℃ d 20.4℃ 4、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流动 b.由南向北流动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东南流向西北 5、读图“我国二十四节气在地球公转轨道上 的位置示意图”,关于不同节气我国不同地区 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清明过后,东北地区日照时间变短 b.立秋,到华北地区观赏麦收最佳 c.立冬,南部沿海地区仍处在夏季 d.大寒,西北地区年内人影最长 6.图中甲乙丙三地气候特征差异最明显的表现是 ①气温年较差 ②降水量的多少 ③夏季风风向和影响时间长短 ④高温期与多雨期不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法国地中海沿岸波尔多、中国新疆均位于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世界著名的葡萄产区,其共同的气候优势条件是 a.雨热同期 b.光照充足 c.昼夜温差大 d.降水丰沛 8.有关下图中甲、乙、丙、丁 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地形以平原为主 b.乙国主要出口农产品是小麦和羊毛 c.丙国东临太平洋 d.丁国工业分布在内陆地区 泰山站 9.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泰山站主体为高脚式的灯笼状建筑,采用该式建筑主要是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防紫外线辐射  d利于天文观测 10、2014年冬季奥运会在俄罗斯索契举行;
2014年3月16日,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举行全民公投, 96.6%的选民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 , 读图,有关该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里海、黑海、大高加索山脉具有相同地理意义 b 有世界最大的湖泊 c 伏尔加河属于内流河,顿河属于外流河 d地跨三大洲,地理位置重要 11.图中阴影部分能正确体现我国纬度位置的是 23.5°s 0° 66.5°n 23.5°n a ba c d 读“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区有关特征图”,回答12---13题 甲 乙 丙 丁 人均gdp(元/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① ② ③ ④ 12.甲乙丙丁分别是 a.沪、粤、桂、新 b.新、桂、粤、沪 c.粤、沪、新、桂 d.桂、新、粤、沪 13.图中箭头 a.①代表西气东输工程 b.②代表南水北调工程 c.③代表产业转移 d.④代表西电东送工程 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美丽中国。他们在网上发微博,分享沿途见闻。据“驴友”光光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14~15题 14.下列光光所发微博错误的是 a.沿路线1领略了天山风光的美丽 b.沿路线2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 c.沿路线3感受到了壮族和藏族同胞的热情 d.沿路线4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 15.下列博文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a.甲地小桥 流水 人家 b.乙地的采茶歌曲委婉动听 c.丙地冰川广布牦牛成群 d.丁地的烤全羊味道纯正 16、关于济宁市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部分地区地处淮河流域 ②黄河流经济宁北部梁山县境内 ③南四湖的航运、养殖、旅游观光等价值不断加大 ④泗河是济宁市最大的河流 ⑤南四湖由微山、昭阳、独山、南阳4个湖泊串联组成,为山东省湖泊之首,为北方最大 ⑥梁济运河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7、关于济宁市自然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稀土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煤炭储量占全省的1/3以上 b水资源总量在全省居首位。

c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矿业已经成为济宁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d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较多 读“济宁市行政区划图”,完成18—20题 18、关于图中①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拥有全国惟一以农民起义遗址为主要 特点的风景名胜区 b.有南北铁路大动脉——京九铁路经过 c.境内运河为济梁运河,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 d.兴隆踪塔是其主要的人文古迹 19、关于图中②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佛都” b地形以平原为主,是全国优质棉生产出口基地 c境内的宝相寺规模宏大,其标志性建筑是的寺北端的太子灵踪塔 d分水龙王庙位于该县大汶河与京杭运河交汇处,是“引汶济运”的分水工程 20、关于图中③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b.鲁西南最大的物质集散地 c.京沪、新石铁路在此交汇 d.有“海岱名川”的美誉 二 综合题 (每空3分,共60分)
21.读我国地势阶梯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示“”阶梯,分布着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这里所产的青稞和小麦穗大粒饱,单产高,其主要原因是 a.品种优良 b.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c.地势较低,气温高 d.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2)图示“”阶梯,地形以高原和____________ 为主 (3)图示“”阶梯,平原面积广大,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南、北耕地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北方以___________为主。

(4)图中水电站多分布在 处 (5)图中山脉①是多条地理分界线的一部分,但它不属于 a.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b.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d.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2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 观察“黄土高原景观”图,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是 (2) 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表景观,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根据“黄土高原逐月降水分配图”,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年来,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呈恶性循环状态,其根本原因是 a.粮食短缺 b.毁林开荒 c.贫困 d.人口增长快 (4) 现在,我们正在加强水土流失地区的生态建设。请观察“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示意图”,提出合理措施:_________________ (5)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黄土高原就没有黄河,下列有关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隔着太行山脉,所以与华北平原的形成无关  b、黄河下游支流众多 c、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全长5500千米 d、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23、根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北京时间2013年9月10日,中远集团永盛轮靠泊荷兰鹿特丹港,顺利完成北极东北航道首航任务。航行时间约33天,节省了时间和运输成本,如果取道航程距离较远的传统航线,需要经过南海、马六甲海峡以及海盗猖獗的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全程耗费48天。

相关热词搜索:;

高中水平考试地理篇四

;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质量分析

白水二中李媛媛

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我市统一命题、统一印制试卷、组织评卷的学科结业水平考试,是贯彻落实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4年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的精神,促进我市中学地理教育向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是检查、评价初中地理教育观念和教学质量的依据。下面对我市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基本情况

1、本次考试采用笔试、闭卷的考试方式,试卷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题型为两大题:选择题25题(50分)、综合题8题(50分)。

2、试题的内容结构,基本是按《2014 年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说明》规定的内容:其中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约占45%,中国地理50%乡土地理占5%

3、试题难度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基本覆盖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大部分内容,基本能考查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试题难度适中。

(二)试卷特点:

1、紧扣课程标准

试题紧扣课标,落实课标倡导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

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的基本理念,体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以往考题受制于教材的现象。试题没有出现教材中的原题,而是注重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理学习技能的累积情况,以基本技能来解决新题,抛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侧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2、整套试题灵活、开放,覆盖面较广,考试内容比例合理。

从整套试卷看,题目出得较灵活,很少有一看就得出的答案,考查的知识点很全面,基本覆盖了四册书的内容,各章节内容都考查到。地球、地图和世界地理约占45%,中国地理50%,乡土地理占5%,与考试说明上考试内容要求相吻合,考试内容比例上很合理,这是最值得借鉴的地方。

3、内容上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

本次考试以云南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为依据。主要考查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考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空间规律、相互关系、发展变化和形成过程等内容。强调地理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的要求。

4、注重科学性,图文并茂,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考试不能没有图,没有图就不是地理考试了,试卷上图形文字都很清晰,即注重考查了学生学习地理必备的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又注重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图文并茂,真正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5、结合乡土特色、考查乡土地理。

地理课程标准中规定,“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必考的内容。因为“乡土地理”可以引导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注家乡发展,引导学习学以致用。

(三)对地理教学方面的建议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出了学生双基不扎实、学习方法单一、答题不灵活等诸多问题,实质上也反映出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偏低,为了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我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基于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唯一依据,也是学业水平考试的依据,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要对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进行逐条细化分解,并进行能力分层,制定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和反馈评价(课堂练习、课后反思等)。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要坚决反对和彻底摈弃基于个人经验的教学和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2.强化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只有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课堂才有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找到学生主动学习的切点,改变被动学习的状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要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情感投资,创设和谐氛围。

3.提倡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充分挖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讲练结合,加强课堂练习,注重课堂反馈。要尽量保证课堂上堂堂过关,或者章章过关,切忌到了期末“算总账”,同时要将审题、阅读、答题的训练有计划地渗透到日常教学反馈中,并将能力立意贯穿教学、练习和测验中。

4、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用图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加强读图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读懂地理图像所包含的信息,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资料的能力,能分析各类地理图像所提供的文字、图、表信息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出规律。

5、教师授课时应规范用语与用字,避免误导

在试卷的地理名词书写中,常有错别字出现。针对这一问题,平时老师在教学当中应当要注意加强书写方面的训练,规范学生平时的书写,对学生易错、易混的字,要及时提醒、纠正、板书示范。教学中要注意专业术语的应用,加强地理概念的教学,通过实例的训练,抓住本质,增强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区分,例如: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农作物和农产品、地形区和地理区域、地形类型和地形部位等。

6、注重地理教学的联系性与理解,切忌千篇一律,死记硬背。

传统的地理试题中,考查地理机械性记忆的试题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地理课给一部分人造成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考得高分的错误认识,今年的试题中减少了死记硬背的试题,注重考查了对知识的了解水平。

7、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地图,增强学生的空间方位感。

多媒体教学能够取得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特殊效果,是一种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其功效是不容置疑的,在今后教学中提倡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讲到地球的运动,用传统的地理教学讲解,抽象、难懂,如果利用课件来讲解,就能把抽象问题直观化。

8、加大对地理学科的重视

在有些学生和家长的心里,还认为地理是“副科”,和升学考试没有关系,只是会考而已,还没有意识到地理考试是录取高中的依据,对地理考试的转变不够了解,一部分家长不重视,学生在家的复习时间难以落实,导致这次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理想。地理复习时间少,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在较短时间里难以完成四册书的复习内容,八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至少要一个月多才能完成,只剩下2个多月的复习时间,每星期2节课,就只有10多节课的复习时间,10多节课来复习四册书的内容是相当困难的,我建议到了八年级能不能每星期增加一节地理课,这样复习起来时间就多一点,地理成绩应该会比今年有所提高。

2014年6月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191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