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读后感八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22:08
最新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读后感八篇(优秀)
时间:2023-06-06 15:22:08     小编:zdfb

观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观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一

;

摘 要:蛙,是我们所熟知的一种两栖类动物,它的生育能力之强、存活之多,生存能力之强大,它也是我们先民认为的雨神的代表,所以我们壮族的先民对蛙十分的蛙崇拜。蛙崇拜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几分色彩,使得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丰富。

关键词:蛙崇拜文化;民族文化

引言

蛙崇拜文化历史悠久,它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一、对蛙最初的认识和了解

蛙,是一种两栖动物,是我们所熟悉的,在生活中,也随处可以听到蛙的叫声,我记得,在我小时候一到夏天的夜晚到处田野里都蛙的叫声,使人心烦意乱、难以入眠。所以我都很讨厌蛙,看见了就打,也经常去田地里抓蛙和它的卵来玩,好像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直到我开始读书了才从课本里了解到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他帮助我们捉田野里的害虫,使庄稼得以丰收。我才对蛙的看法得以改善,到了我开始学习美术才知道,它不但是我们的好朋友还是很多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就像我们大画家齐白石,他就以蛙为题材创作了很多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便是其代表作,画面虽然没有直接画蛙,而是通过几只小蝌蚪在山间游走的那样一种场面来体现,但使得画面更加富有意义。使蛙得以展现在我们众人的面前,使我们能更好的去认识和了解蛙。从此,人类对蛙的探索更进一步。

二、广西壮族蛙崇拜的起源和发展

广西壮族地区的蛙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壮族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其文化历史的传承一般都是由口头文学来完成,所以也可以从壮族的口头文学来了解壮族蛙崇拜的起源。

流传在广西的东兰、巴马、凤山等地的壮族地区的《马虫另歌》(马虫另即指蛙)唱到:“天下树有根,地上水有源。说其孝马虫另,更是有来源。说来根底长,数来源流远。说道布洛陀,数到姆六甲。才对它的根,才中它的源。”从其歌词的大意可以看出壮族的蛙崇拜文化渊远而流长。

传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上很多东西都是靠着前辈们对已知的领域来传承和发展我们的社会,然而,壮族的蛙崇拜也是靠着传承来发展的,在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人类生产力不发达,辛勤的劳动人民只有靠着双手来发展生产维系生活,所以劳动力是很重要的,从而人们对生儿孕女的渴望更甚。在我们的生活中蛙的生殖能力之大是我们的劳动人民所熟知的,它的数量之大、存活率之高都是很惊人的,当到了四、五月份在一片水田里可能到处都是他们的蛙卵。所以劳动人民对蛙的崇拜与日俱增,他们也想有着像青蛙一样的生育能力,从此对蛙当祖先来供奉着,一代一代的继承着,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人们对祖先所定下的规矩是不能打破的,所以一直延续着这一信仰。鉴于这样的社会背景,所以蛙崇拜文化才得以保留和发展。今天才会有了对蛙崇拜的探索和研究。

三、广西壮族蛙崇拜的意义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社会相当落后,生产力及其低下,劳动人民只有靠着双手辛勤地劳作。所以劳动力是多么的可贵,从而导致我们的劳动人民对生育能力与否看得相当重要。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蛙是我们的劳动人民非常熟悉的,蛙由于自身的体形以及强盛的生殖能力,被壮族先民视为女性的化身,成为了生殖崇拜的对象。从形态来看,蛙的肚腹和孕妇的肚腹形状相似,一样圆浑而膨大;从内涵上看,蛙的生育能力之强,产子数量之多、存活率之大都是他们所熟知的,一夜春雨便育出成群的幼体。鉴于这种因素,所以它们深受远古先民的崇拜,他们希望借助于蛙的崇拜能给他们带来好运,希望百子千孙,能有更多的劳动力,从而改变生活。

我们的壮族人民也是靠着种植农作物为生,而农作物收成的好坏有与雨水有着莫大的关系,庄稼收成好是因为风调雨顺,然而事与愿违,往往都是干旱,庄稼的收成都不是那么好。人们认为自己的诚意不够,所以想通过蛙的叫声来感动上天,便制作了蛙饰铜鼓,想通过蛙饰铜鼓沉重的叫声来祈求雨水,使庄家得以丰收。所以说蛙是可以带来雨水、使农作物得到灌溉的神圣之物,所以蛙崇拜一直得以延续着。直至今日还有学者那样认为。如德国学者迈尔认为蛙饰铜鼓“意在唤雨”;法国学者m.p.塞斯蒂文认为是蛙的呱呱叫声把雨水引来的,而铜鼓沉重的声音像一群蛙所发出的巨大声响,能诱使雨神给大地送来倾盆大雨。

四、广西壮族蛙崇拜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影响

壮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部分,然而蛙崇拜文化又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蛙崇拜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在壮族地区有着各式各样的节气都是关于蛙崇拜的,也是蛙崇拜的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其中的蛙婆节,找蛙婆、祭蛙婆、陪蛙婆出游、葬蛙婆等等,都是关于蛙崇拜文化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壮族的这些丰富的蛙崇拜文化,所以对民族民间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在文化上,壮族人民里面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方言,使语言文化的交流上的形式更加丰富,为我国的少数民族文化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使我们在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时候有更多的材料。在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保护好了国内民族的东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所以说壮族的蛙崇拜文化对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影响深远。

在音乐上,壮族人民有着大量的民歌,如《马虫另歌》、《是谁把歌唱》、《我的家乡好》等都是壮族民歌的经典之作,他们的旋律之美、铿锵嘹亮对民族歌曲的研究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给民族歌曲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给民族歌曲的发展起到了参考的作用。使中国的民族歌曲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化。

在美术上,壮族人民的服饰上也有蛙图腾元素,在壮族人的服饰里占了一席之地,冲刺着我国人民的视觉,使服装设计具有更多的题材。在工艺和陶艺方面也有蛙元素的体现。在美术上的表现也是十分鲜明的,就如大家所熟知的齐白石老先生,他对蛙的本性和特征都是十分的了解,绘画出了大量以蛙为题材的经典作品,如《蛙声十里出山泉》、《蛙蚊》等等。这些所有的都体现出了壮族的蛙崇拜对社会的影响。

总结

在远古时代广西壮族地区的先民们对生育能力的渴望与对雨水的渴求,所以崇拜蛙图腾文化,而蛙图腾文化在中国的广西地区延续着几千年的历史,它对我民族文化影响重大,正是由于有了对蛙图腾的崇拜,才有了今天丰富多彩的民族生活,也使得民间美术得以迅速发展。所以蛙图腾文化不仅仅是广西壮族地区的文化,他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只有真正发展好了民族特色文化,我们的社会才能真正的强大。

蛙崇拜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蛙在壮族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但由于固有的思维模式,蛙在壮族人民心中仍然居于神圣的地位,并不断影响着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梦祥《民族的记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08

[2] 胡佩衡《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11

相关热词搜索:;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二

山泉娃娃生活在一个美丽的地方,漫山遍野的绿树、小花儿,五彩缤纷的.倒影使山泉娃娃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加美丽。它有一个梦想,就是走出自己的家门,到外面玩一玩。

山泉娃娃从山上流下来。

山泉娃娃自己问自己:“我要去那里呢?”

山泉娃娃先流到小溪,它叫起来:

“原来我的目的地就是小溪啊!”

山泉娃娃又流到了小池塘。它又叫起来:

“原来我的目的地是池塘啊!”

山泉娃娃又流到了江河,它说:“这总该是我的目的地了吧!”

可江河告诉它:“你的目的地是大海,你再走一站就到大海了。”

山泉娃娃又走了三天三夜,终于到达了广阔的大海。

山泉娃娃说:

“哇!我的目的地这么美丽啊!”

大海说:“你可以在我这里奔跑,跳舞。”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三

《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

现代画家齐白石作。纸本水墨,纵129厘米,横34厘米。齐白石老人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个命题时还上运用了这种特殊的联想手法。恰到好处。在该图中,画而上没有蛙,而观众有如闻蛙声之感。

而这蛙声也非是即时可“听”见的,而是在数周后的,十里山泉出山的溪水中。这是绝妙之至的构思。《齐白石作品选》第4枚《蛙声十里出山泉》是现代绘画大师齐白石的代表作之一,是公认的杰作,是齐白石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幅水墨画。

诗句是由老舍指定的。在我国美术史上,汉代画家刘褒曾画过《云汉图》,人见之觉得很热;又作《北风图》,人见之凉爽生寒。他转炎凉于笔底的功夫,给欣赏者呈现了一个鲜明可感的艺术境界,而观者的感受是由形象引起的联想感觉。

《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于1951年,已收入《齐白石全集》中。过去曾有许多评论文章对此进行评论,但多从画内与画外的关系方面找原因、寻论据,有人把这幅作品与宋代画院的考题相提并论,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评说常见于文人墨客的趣谈之中,都难真正寻求到这幅杰作的艺术真谛。

简析《蛙声十里出山泉》

《美术之友》(1998年第四期)发表了张光明的文章《简析〈蛙声十里出山泉〉──浅议齐白石绘画艺术的‘时空’观》,从“时空”艺术角度分析了这幅画的动机及其在艺术上达到的高度。

文章这样写道:“《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仅这幅画的创作就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

这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它涉及到艺术上一个深层话题,亦是一个难题。齐白石了解后,据说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的更深层课题,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而对这样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自己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

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还在大声鸣叫。

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优良传统,我们的前贤曾经运用这种方法取得了高超的成就。诗情画意不是轻易可得到的。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中,诗情画意榫凿相吻,水乳交融,充满了浓郁的艺术魅力。

对于蛙声十里出山泉有一首诗: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四

看到这个话题,每个人都立刻想到了一个广告: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因为这句话,我不喝农夫山泉矿泉水。

“你真蠢。它们不产水。他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有充分的理由。

给他发个广告:我们净化水,我们是山里的搬运工。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五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立刻就想到了一句广告词:我们不生产水,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就是因为这句话,我不喝农夫山泉矿泉水。

“你才傻,他们不生产水,他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我振振有词。

送他一句广告词:我们净化水,我们也是大山里的搬运工。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六

黑色山岩间涌出明澈的溪水,它分割了黑沉沉的山岩,使之出现生命的裂隙,这是充满生命意蕴的生命涌动,蝌蚪在其间,是生命涌动的歌吟。而暗夜中的蛙鸣,也如光亮分割空旷无际的暗夜,它使黑色的夜空出现明亮的裂隙,艺术家是这种裂隙或曰边界的感受、倾听者。

在阴暗、厚重岩石间涌现的溪水,如同盘古开天,将混沌的山岩带入明澈、清凉的诗意情境,蝌蚪、游鱼为之而生。

这种溪水的涌现,如同暗夜涌现的蛙鸣。在黑沉沉的暗夜中,如果没有蛙鸣,就会陷入没有尽头的黑暗,蛙鸣是暗夜中的一线光芒,是温暖的生命回声。

黄宾虹的如夜行山,实际上是一种感受与诗意的涌现,这种涌现不是明确、直白的呈现,而是烛照式的显现。中国画的写意本质,是传达天地之间神秘的生命之力,是表达心灵在山水间若有若无的回声。无论是黄宾虹的如夜行山,青城坐雨,还是齐白石的十里蛙鸣,都不同于那种风景式的直观写照,而是隐天地大道于山水之象,虽也是山水物象的写照,更有象外之致,流动着天地的韵律。

当黄昏的天光令万物归于朦胧,蛙鸣、虫声、流水成为暗夜中的明亮之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皆显现又归于沉寂,这暗夜的歌声也如繁花、青春之逝,不可追溯,也不可阻止。白石老人常写山野之繁盛,这浩大的`生命气象也终将流逝,而在凄冷萧索的荒寒中,又有生命的孕育、涌动。艺术家可以记录这种生命的凋敝与孕育,再现那些流逝的画面。

画是无声诗,并非全然的沉寂,而是滤去喧嚣,抵达天地自然、朴素的清音。画中弥漫的,多是秋虫之鸣,蛙声十里,松涛阵阵,是风静云淡之夜,山林间若有若无的天籁之声。

当静穆、深沉、纯净的天籁之音显现,世间的喧嚣就将退隐。我曾在古寺之侧小住,入夜万象皆隐,惟有秋声肃杀,鸣虫零落,天边一点星光,如暗夜中隐约的心光。忽悟白石老人那种纯净如天籁的画境,其正在此山野秋声之中。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七

齐白石老人一生最有名的画要数《蛙声十里出山泉》。自一九五一年问世以来,此画属于老舍家已过去了整整六十二年。今年,经过四位子女的一致同意,决定拿出来献给国家,让它成为公众的财产,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此决定一出,不少人都认为,存放地点的地位有点“小”,应该给国家博物馆或是中国美术馆。其实,说来话长,这里面有许多故事。

核心是这幅画和文学有关。

一是求画人是老舍先生,画是因文学而生的;其二,画是命题画,是按古人诗家的名句的意思而成画的,是文学和美术的共同产儿。

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老人求画。老人很漂亮地完成了四幅画作,裱出来之后,挂在寓中客厅西墙上,满壁生辉。老舍先生受了鼓舞,这回找了四句表现难度更高的诗句再度向老人求画,其中最难的就是查初白“蛙声十里出山泉”和赵秋谷的“凄迷灯火更宜秋”这两句。查初白是清康熙时期的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诗万首,被誉为白居易、陆游之后的“那一人”。老舍先生选中他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诗句也确实是一个妙招。

齐老人得信之后,超水平地创作了两幅杰作。对其中《蛙声十里出山泉》,他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斗,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画作完成之后,在老舍先生客厅挂出之后,消息立刻传向四方,轰动一时,成为中国文坛画坛一桩大事。这大致是一九五一年秋天的事。当时流传的说法是,老人得到命题后冥思苦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找到了灵感,提笔完成了有奇妙构思的绝品。当朋友们询问时,老舍先生自己也这么说,总是对老人的聪明才气和创作水准倍加赞赏,称他不愧是世界级的美术大师,九十一岁啊!

这张画后来常常挂在老舍客厅西墙上,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欣赏过。有关它的故事上了小学教课书,上了齐老人的几种传记。此画还正式出版了国家邮票。后来,为了安全起见,根据胡絜青先生的建议,暂时交给我任职的中国现代文学馆保管,锁在该馆库房的大保险框里。

2011年,北京文史研究馆的《北京文史》杂志改版,它的一位策划人杨良志先生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长长的回忆文章给他,题目叫《齐白石和老舍、胡絜青》。哪知道,文章发表时,竟然同时刊登了老舍先生当年求画的原信,信下面注明是“北京画院供稿”。这封信披露了一段惊人的史料,大出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的意料。原来,老舍先生在求画的同时,居然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其中关于怎么画《蛙声十里出山泉》,老舍先生用红毛笔写到:“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这封信像一颗炸弹,立刻轰动了整个美术界。原来,这幅杰作,真的是两位巨人用接力赛的方式取得的成果:老舍先生出题,出构思,定情调;齐老人继而完成美术构图和实现艺术创作。而且,老舍先生对谁也没有提过这封信的内容,反衬了他人格的自谦,平凡而自然,以及那个时期文人之间友谊的真诚和无间。

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观后感篇八

世界上有很多声音,比如小猫喵喵叫的声音,小鸡唧唧喳喳的声音,大雨奔流的声音都很喜欢听,但最喜欢的是山泉的声音。

那是一个夏天。我和妈妈去爬青城山,我们在半山腰。我突然听到一个叮叮当当的声音哇,听好了!我不禁佩服。然后,我继续听了一会儿。那是钢琴的声音。我觉得。可是这深山密林怎么会有琴声呢?钢琴只在音乐厅有!

于是我问我妈:我刚才为什么会听到钢琴声?

女儿,不是钢琴,是山泉!

山泉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因为山泉在流动,山泉下面有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高低不平。山泉流动时,会撞到石头,石头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

我要找到那座山泉!我说。

然后,我们继续爬啊爬,终于找到了山泉。wow 水清了,我妈把空水瓶放进泉水里,舀了满满一瓶水,抿了一口,说:“真舒服。”我接过水瓶,先尝了尝。哇,真甜!于是,我一饮而尽。

这时,叮叮咚咚的声音再次响起。山泉真是山里的钢琴家!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318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