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十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7 21:29:05
最新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十七篇)
时间:2023-04-07 21:29:05     小编:zxfb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等实际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

2、通过测量、操作等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正确表象。

3、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4、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一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1个。学生准备直尺一把、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各1个,1元、1角的硬币各一个。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和常用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建立面积概念:

1、感受物体表面大小:

谈话:我们周围有许多物体都有表面,如课桌面、铅笔盒盖的面......

①摸一摸:

请每人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铅笔盒盖的面。

说明:这些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生活中随处可见物体的表面,你能举例说明吗?生答

②比一比:

同桌位间相互比较:

a、数学课本与练习本封面谁大谁小?

b、1元硬币与1角硬币谁大谁小?

c、大人的手与小朋友的手谁大谁小?

通过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

概括:物体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2、体验平面图形大小:

师: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说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角。(媒体逐一动态演示)

(1)(2)(3)(4)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平面图形,你能比较图(1)、图(2)哪个大吗?任意选两个图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同桌位相互说一说。

提问:图(4)有大小吗?能与图(1)比较大小吗?为什么不能?

学生讨论、汇报。

揭示:只有封闭的平面图形,即围成的平面图形才能比较大小,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板书:围成的平面图形、课题中”面积“)

二、创设情境,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比较面积,引出面积单位

(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师:比一比,下列每组图形中,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你怎么知道的?

(1)(2)(3)

各小组讨论,得出:图(1)的大小用看直接得出

图(2)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出大小(媒体演示重叠过程)

图(3)可以用划方格的方法比较出大小(媒体演示方格比较法)

媒体出示一组方格数相等面积不等的两个正方形:

师:图(1)有几个方格,图(2)呢?

图(1)图(2)的方格数同样多,所以面积同样大?同意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师提问:比较面积大小不能光数方格,那用方格法比较面积大小应有怎样要求?

强调: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把课题补充全:和面积单位)

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形成表象:

(1)认识1平方厘米:

媒体动态演示由四条1厘米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

a、说一说:这个图形有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指出: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1平方厘米)

b、找一找:请同学们从学具袋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仔细观察,再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师生用手势表示出1平方厘米。

c、摆一摆:用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呢?摆摆看。

d、量一量:现在你可以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请大家动手测量吧!

引导学生探索:如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桌面的面积,你觉得怎样?

(2)认识1平方分米:

师说明:像量课桌表面面积时,用1平方厘米不合适,我们就要创造一个新的面积单位。

引导学生猜测:这个面积单位可能是什么?(板书:平方分米)

①猜一猜,量一量: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猜一猜它的边长,再量一量。

②找一找:你周围什么物体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分米?能用手势表示吗?

③估一估:现在请大家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量一量,看一看谁猜得准?

(3)认识1平方米:

师:老师现在想测量教室的面积,怎么办?(选用1平方米这个面积单位)

①想一想,看一看:请同学们闭眼想像1平方米有多大。睁开眼后看一看与你想得一样大吗?

②说一说:面积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③找一找:找出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米的物体,并记住。

④估一估:你能估计出教室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⑤做一做游戏:1、猜一猜,1平方米的地面可以站多少名同学?实际站一站。

2、估计出这间教室可以站多少名同学?

四、交流评价,总结全课:

①各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感想和表现。

②闭眼想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填空:(媒体出示)

1块手帕面积41张双人床面积为3

2张邮票面积6

2、我有一双小巧手:

请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教室内你想知道的物体的表面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看谁量的数据多又准!

六、课堂延伸:

威海是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你想知道威海这个美丽城市的面积有多大吗?能不能用我们这节课学的面积单位去计量呢?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一起去探讨这个问题好吗?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二

三年级数学教案我家买新房子啦

一、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的学习在整个空间与图形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常常是从图形开始学习面积,因而学生总感觉与生活脱节,没什么用处。新教材彻底改变了传统教材的这种编排体系,从现实生活中的买新房入手,通过观察图纸、计算面积、装修新房等一系列的活动来认识面积单位、计算面积,有效地接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教材所呈现的背景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与现实背景,从中也能折射出改革开放与富裕的时代特点,用这样的学习材料来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

2、本单元的情景串。本单元有4个信息窗。依次是:

二、单元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

一年级下册:农夫与牧童--方位与图形(各种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年级下册:做鸟巢--图形与拼组(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上册:美化校园--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教材的地位。有三点:

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学习与完成阶段;

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继续学习;

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数学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

3、知识构成。共设有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面积与面积单位;

信息窗2: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信息窗3:解决问题;

信息窗4:地积单位(公顷与平方千米)。

三、单元教材解读

(一)信息窗1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作为买新房的第一步,首先就要看自己家新房的图纸,这也是一般家庭经常做的事情。教材考虑到了这一现实的背景,因而在素材选取上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新房的平面图,一家三口人正在欣赏自己未来的新房。从对图纸的观察可以自然地切入到对面积大小的认识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呈现的是新房子的图形信息及文字信息。

文字信息:7个房间的名称;

图形信息:7个房间中有6个长方形,1个正方形(餐厅是正方形,如果学生表述为长方形,也是可以的)。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学习面积、面积单位。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情景呈现的是新房的图纸,整节课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张图纸而展开的。学生在探究面积的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意义时要用图纸中的这些图形来进行,由于这些图形没有数据,教师在让学生准备图片时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单位:厘米

合作探索:教材是围绕着厨房与餐厅两个图形大小的比较来进行的,首先是用圆片来摆,然后用小正方形来摆,从而知道长方形比正方形大,既厨房比餐厅要大。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让学生准备多大的圆片,准备多大的小正方形,而且准备的圆片与小正方形还要与厨房、餐厅的图形相吻合,这在材料准备上遇到了困难。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图:用标有数据的一张图纸来呈现,并且这个数据还要便于学生课上进行操作,既利用这些数据组成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的大小要适宜,要便于学生使用。(其实是把信息窗二的情景图中的数据按照缩小20倍,既本图中的比例尺是1:20)

(3)学生材料准备:一是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如图所示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纸片,每张纸片标上数据,写上纸片的编号。还要注意纸片的大小要与图中的数据相吻合。二是准备剪刀,课上用来剪出面积单位。三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一组图形:10㎝×4㎝和6㎝×6㎝的是一组,6㎝×4㎝和5㎝×5㎝的是一组。四是为每个小组准备画在纸面上的2分米×2分米的图形,用来剪平方分米。

(4)例题教学的层次设想:在合作探索阶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面积意义的抽象阶段;二是面积单位的学习阶段。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面积意义的抽象:引导学生在观察情景后进行四组图形的大小比较,按照“猜想--验证--抽象”的思路进行学习。猜想--观察情景,估计两个图形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进行操作,既进行重叠的操作活动,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抽象--厨房、餐厅、客厅......地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①=②(长是25厘米,宽是2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③=④(长是25厘米,宽是10厘米;两个元素相等。)

①>③(长都是25厘米,宽分别是20厘米与10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④>⑥(宽都是10厘米,长分别是25厘米与15厘米;一个元素相等。)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面积的描述性定义是在图形大小的比较过程中来进行的。也就是说,面积意义的描述,是通过图形的大小比较,在建立图形大小的表象过程中来学习的。

面积单位的学习:此阶段有四个学习活动组成--活动一:利用纸片材料比较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活动二:比较画在纸上的平面图形的大小;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平方厘米”;活动四: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

面积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是前两个活动阶段学习的重要目标。

活动一: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猜想:既猜想3号厨房与7号餐厅谁大谁小。验证:利用手中的纸片材料进行合作探究。反思:既反思以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梳理学生想到的办法(用重叠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

估计学生在验证时可能想到以下的办法:既用三次重叠的方法看到3号纸片大。

活动二:为学生提供如下所示的画在纸片上的图形,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第一组图形:

第二组图形:也可以为部分小组提供下面的图形:

所有的图形都平均分成1厘米一份,用圆点隔开。

在上面的活动中,学生用重叠的办法比较出了两个纸片的大小。现在是比较画在纸面上的图形,要比较它们的大小,就不能用重叠的老办法了,就要寻求另外的办法与思路。估计学生可能找到画方格的方法,第一组的比较可以画成边长为2厘米与1厘米的小方格,而第二组的比较只能画成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另外学生可能把以上探究活动中的重叠方法迁移过来,既先画出重叠的部分,然后再画边长这2厘米或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格进行比较。这种办法也可以用”画方格法“进行梳理与概括。

活动二同样也是按照”猜想--验证--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反思时引导学生想到”方格法“,同时进一步说明: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不果断比较,其实就是找到了比较平面图形大小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面积单位“。至此,面积单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终于显现出来,正要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活动三:剪出面积单位。

按照”活动--交流--抽象“的程序组织学习活动。活动指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片剪出一个面积单位;交流指汇报是怎么剪的,估计学生可能剪成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还有可能剪成长方形这种情况。抽象指明确揭示”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我们知道,不是任意一条线都可以作为长度单位,只有1厘米、1分米、1米才可以作为长度单位,那么是不是我们剪出的这些小正方形都可以作为面积单位?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接下来指导学生利用上述的材料再剪出2平方厘米、5平方厘米、10平方厘米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习,学生对于面积及其每个图形中包含的面积单位的表象可以得到充分的建立。

活动三认识”平方分米“与”平方米“。有了平方厘米的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演驿探究,既想象一下,面积单位还可能有哪些?什么是1平方分米?什么是1平方米?可以让学生剪出1平方分米,可以用线绳围出1平方米。

(二)信息窗2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上一个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观察自己家新房的图纸,作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本信息窗呈现给我们的是住进新房。各式各样的家具折射出现代家居的豪华,从中也能折射出现代人的幸福生活。

2、情景图中的信息。情景中呈现了新房的图形信息及图形的边长信息,另外还有房间中挂毯的边长信息。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2个绿点,共4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学习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

情景图:平面图标出的是新房的实际大小,如果利用它来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在思维时就应该有一个转换,既先暂时把它看作单位是厘米进行探究,对于三年级的儿童来讲,他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思维能力,既还不具备模型化的思想,因而在思维时可能会有困难--明明单位是”米“,怎么在探究时用”厘米“进行?

另外,平面图呈现的房间的实际尺寸与挂毯呈现的实际尺寸相矛盾,这也是影响学生思维的一个方面。

合作探索:教材是在探究了厨房与两个卧室三个图形的面积之后对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总结,缺少了一个发现”变中的不变“的探究过程。

另外,正方形作为特殊的长方形,它的计算方法与长方形完全一样,对它的计算公式的抽象可以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环节来进行,既不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来进行。

(2)如何改造教材:

情景:呈现两幅图形,一幅平面图在呈现时长与宽的数据用厘米作单位,把它作为图纸来呈现,用它来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既把情景中的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另一幅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用它来作为练习用,求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例题:把第一个红点求”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探究图纸上图形的大小。既求图纸上各个图形的大小。

(3)学习材料准备:学生准备如下材料:一是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十几个;二是为学生准备一套探究用的长方形纸片,纸片的大小与情景呈现的数据相吻合。

5、例题教学的具体阐释

首先呈现新房平面图的图纸:把情景中平面图的数据改为以厘米作单位。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改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按照”猜想--探究--反思“的程序进行教学。

猜想:考虑到学生已经预习了课本,也可能有的学生知道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不妨先让学生猜想一下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在学生会算面积但还不懂得面积公式算理的前提下能够算出图形的面积,都属于猜想数学方法的范畴。

探究:指让学生利用纸片材料探究每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为学生提供的纸片材料要分别写上房间的名称。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房间名称

图形形状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客厅

长方形

卫生间

厨房

小卧室

书房

大卧室

餐厅

正方形

反思:反思即升华,引导学生发现上表中”变中的不变“,既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与辨析,总结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方法,并抽象计算公式。

巩固:呈现课本所示的平面图(用实际尺寸标出)。此环节作为”每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学习之后的练习,并在练习过程中抽象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同时把问题改为”每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运用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如何进行面积单位之间进率的学习?

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梳理认知。

建立模型:指在教师指导下把挂毯的样子画下来,实现生活问题向数学问题的第一次转化。教师可以把挂毯的大小画在黑板上,也可以用边长为1米的白纸来呈现。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对于情景中的挂毯来讲,学生是陌生的,另外,它的实际边长虽然是10分米,但它画在情景中的长度却不是10分米,也没有办法呈现边长是10分米的挂毯,因而必须再画出一个另外的图形,与它的实际边长相吻合,这既是建立准确的面积表象的需要,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需要。

模型求解: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究”挂毯的面积是多少“。

梳理认知:既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观察,总结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本信息窗教学的最后,不妨引导学生把新房的面积求出来:观察情景,求出新房的长是10米,宽是9米,面积就是平方米。

(三)信息窗3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呈现的是一家人正在设计装修新房,由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材料价格信息与新房面积信息自然地引入到求总价的学习活动之中。

2、情景图中的信息。图中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房间大小信息,既房间的长与宽;二是装修房间所需要的材料的价格信息。

房间长5米,宽3米;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3、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教材分析: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以后来学习的,主要任务是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讲,运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求出像情景中的问题的解可能困难不大,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建立这种类型问题的思考模型(既用乘法进行计算),建立问题求解的表象,这是教学需要升华的。教学中还必须把上一个情景中的平面图进行张贴。

(2)帮助学生理解情景是教学中不能忽视的。如木地板、石膏线等。石膏线可能就是紧贴着地面的竖直的石膏板,既通常所说的”石膏裙子“。

(3)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可以从情景中的长5米、宽3米的房间入手,这个房间在哪里呢?让学生在情景中找一找,在教师的引导下求装修小卧室需要多少元钱:

木地板:5×3=15(平方米),15×60=900(元)

石膏线:(5+3)×2=16(米),16×12=192(元)

对于情景中的文字来讲是抽象的,只有用图作引导,学生在思考时才不至于仅仅依靠抽象地去想。

(4)要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梳理。在教学情景中的例题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计算其它几个房间装修需要的钱数,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把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房间

名称

(米)

(米)

周长(米)

面积

(平方米)

铺木地板需要多少元

装石膏线需要多少元

客厅

5

4

厨房

5

2

小卧室

5

3

16

15

900

192

书房

5

2

大卧室

5

4

餐厅

3

3

引导学生填写表格的过程,其实就建立了线、面、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有效联系。线组成面,面中有数量(总的面积),数量与单价相乘就是总价。

(5)如何帮助帮助抽象算理(算式):求装修每个房间需要多少元,必须用单价与面积相乘,算理虽然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讲非常抽象,因为它改变了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学生原来学习的是如”每枝钢笔5元钱,12枝钢笔多少钱“,是用单价与数量相乘,这里的数量是钢笔的数量,学生好理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近。而本信息窗的学习,虽然数量关系一样,但这里的数量是”面积“,既是平面上的数量,对学生来讲又是一个挑战。除了理解文字以外,可以用”综合法“进行教学,既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表格:

单价

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面积(平方米)

1

2

3

5

......

13

14

15

钱数(元)

240

......

540

通过填写表格,不仅仅能够学到思考的方法,既从最简单的数据入手进行考虑,而且还能逐渐地建立计算的模型,既求钱数(单价),要用单价与面积相乘。虽然这个数量关系不需要抽象,但却为以后抽象数量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堂最后,不妨把装修新房所需要的总钱数求出来。

反思以上的教学设想,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设计是以解决问题为基础的,解决问题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解决问题以后要适时地进行抽象与升华。升华既引导学生感悟隐含在其中的数量关系,既:单价与面积相乘就是总价。

(四)信息窗4的解读

1、情景图的解读。情景图呈现的是新房所在的小区的景色,由室内扩展到了室外。从情景看,若干个楼房组成了一个大的住宅小区,形成了现代城市中特有的现象既楼群,折射出了现代城市迅速发展的特点。

2、情景图中的信息。

小区占地6公顷,绿化面积约有2公顷。

3、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1个红点,共1个例题。

1公顷有多大?学习地积单位”公顷“及”平方千米“。

4、教学的策略及注意事项

(1)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表象是教学的重要目标。

对于学生来讲,公顷与平方千米是非常抽象的,它不像长度一样是学生熟悉的。表象建立的标志是不仅要知道公顷有多大,还要在记忆里有它的大小模型,既当提到公顷时,马上就要想起当初在学习时大家围起来时的面积大小。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基础,在思考其它的数据时,就可以以它作为基础,如5公顷有多大,有5个学校操场那么大,既5公顷=50000平方米。数的计算如果脱离了这样的表象,就只能是简单的数学知识再现。

(2)课外与室外实践活动是建立公顷与平方千米表象的基础。

与其它知识学习不同的是,公顷与平方千米必须要开展课外与室外的实践活动。如公顷,量出边长100米,让大家围起来,围成一个正方形,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少,它的面积就是1公顷。又如平方千米,边长是1000米,教师可以提前预测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提前一天或几天走一走。

(3)要做好从室外活动到室内抽象的转换。如公顷,学生在操场中围起来,初步建立了1公顷的表象,课前对平方千米也进行了探究,在教室中还要把它们画下来,通过画下来的这个图形进行公顷与平方千米之间进率的抽象。

(4)及时补充资料,帮助学生完善认知。如每个乡镇的面积有多大,宁阳县的面积有多大等。对于公顷与平方千米来讲,它们都属于”大数“,大数的概念的建立,表象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思考模型,象前面所说的大家围起来一个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就是一个思考的模型。另外我们为学生补充的资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的模型,如新疆的面积大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大约是150万平方千米,当学生知道了山东省的面积大约是15万平方千米之后,学生思考150万平方千米就有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模型,既学生可以把它与山东省的面积进行比较,知道大约是10个山东省的面积那么大。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三

《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长方形面积、周长的比较。课本8990页

教学目标:

在实际情景中,学习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周长与面积。

重点难点:

面积、周长的区分及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周长。

检查、订正上节课的作业。

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理解图意。让学生说说石膏线的意思。

问: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可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房间要浦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师:求石膏线有多长是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生:求长方形周长=长2+宽2

师:求铺多少木地板是什么问题?如何解决?

生:求长方形面积=长宽

师:你自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好吗?

合作交流: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对于有错误的同学,共同找出它们的错误。

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三方面进行区分。

课堂练习

自主练习2两个问题分别求什么?第2问要引导学生,先求什么?(面积)

自主练习3是一道实际应用题,首先让学生明确动物的围墙指的.哪些边?两个问号分别求的是什么?

自主练习4是几个形状各异的长方形面积相同,比较周长是否相等。先让学生猜想,再计算验证。通过交流,让学生初步体会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进行扩展练习:画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作业:自主练习1

板书设计:

石膏线=(5+3)212=8212=192(米)

木地板=5360=900(平方米)

教后反思:

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了周长与面积的比较,进一步巩固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对面积和周长大部分同学能够区分开,并能正确计算,对学习较差的同学,课后多给予辅导。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四

青岛版《我家买新房子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8284页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会估算物体的面积。

教学过程:

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

自主练习1通过目测即可排列出面积大小

自主练习2市数方格比较面积大小的题目。练习时,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看图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明确只要分别数出每个图形包含的小方格数就可以了。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数的。告诉学生不满一格,按半格算。

第5题是选择合适面积单位填空。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估计题目中所提供的物体表面的面积,根据面积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第6题是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树叶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的。有的学生可能用填补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借鉴对称的原理只数其中的一半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同策略。该题树叶面积约40平方厘米,只要接近这个数就行了。

课后作业:根据第7题,自主选择一些物体估计面积。

教后反思:

通过练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巩固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能估算物体的面积。个别同学估计的能力较差,应多结合实物让其提高估计能力。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五

泰安市教研室     李万江

一、教学内容

1、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及换算。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初步理解面积的意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表面和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素材解读

1、素材的选取。 “我家买新房子啦”从题目上看,心里的高兴劲就不用说了。以小明和爸爸、妈妈看新房,算面积,算装修费用,参观小区等一系列素材为线索,反映了家庭的可喜变化。

2、情境串。本单元共有4个信息窗,依次是:看新房--算面积--算费用--参观小区。

四、知识分析

1、知识基础。有两个:一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二是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2、教材地位。

(1)是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开始。

(2)是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图形)面积计算的必要基础。

3、知识构成。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单元,共设4个信息窗,每个信息窗的学习内容如下:

信息窗1: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

信息窗2:长方形、正方面积的计算,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间的进率。

信息窗3: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比较。

信息窗4:认识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的进率。

五、教材解读

1、信息窗1--看新房

(1)本情境图呈现的是一家三口正在拿着新房平面图看新房的情景。以爸爸提出的问题“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引入对面积意义和面积单位的学习。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只设计了一个红点,但实际上是两个例题,即红点标示的“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餐厅的面积有多大?”来学习面积和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餐厅和厨房哪个大呢?”在比较餐厅和厨房的大小时,要让学生知道比的是什么,怎样比才能知道哪个大?由于实际的地面不便于比较,这时就可以借助平面图来进行比较。在比较时,学生可能想到把两个平面图重叠起来进行比较,得不到答案,再将不重叠的部分剪接后再比较;用圆片摆一摆;用正方形摆一摆等方法进行比较。这里主要是让学生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和过程,在学生经历了大量的探索后,教师引出面积的意义。

②教材中没有给出准确的面积的定义,也不必要求学生用准确、规范的语言概括出面积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实物和图形,正确地描述就可以了。

③在解决“餐厅的面积有多大?”这一问题时,要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测出它的大小,在汇报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时,发现由于选择的测量单位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相同。进而体会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这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

④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的动手操作来建立1平方厘米的表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利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动手测量一些比较小的图形和物体表面的面积,通过测量知道了包含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就是几平方厘米。然后再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测量一些比较大的物体表面的面积,从而让学生体会必须有比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这时再引出对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的学习。

这一信息窗是以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餐厅和厨房哪个面积大呢?”这一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经历“物体表面大小比较--平面图形大小比较--面积”的知识形成过程。

⑤自主练习:本练习共设置了7道练习题。

第2题要告诉学生在数方格的时候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

第3题,在数每个字母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板时,有的学生可能提出第3、4个字母不规范,教师可以作些解释。

第5题除了完成教材中的题目外,还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估一估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第6题先让学生估一估,再数一数。然后说说是怎样数得。(大约40平方厘米)

第7题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实践活动的方式。在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室或教室外的物体,对其面的面积用适当的面积单位进行估测。主要是体会估测方法,以提高估测能力。这里要注意,学生估测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用以判断估测的准确与否。

聪明小屋是一道数图形的思考题。先让学生自己去数,再交流数的方法。方法是重点。(6条线段、10个长方形、18个长方形、14个正方形)

2、信息窗2的解读

(1)本情境图呈现的是新房的实景图和平面图。通过平面图提供了厨房、客厅和卧室里的数学信息。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设计了2个红点和2个绿点共4个例题。

第一个红点: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法方法。

第一个绿点:怎样计算客厅的面积? 运用公式计算面积。

第二个绿点:餐厅的面积是多少?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知识的迁移,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第二个红点:挂毯的面积是多少?探索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操作。“厨房的面积有多大?”根据上节课的经验,学生可能想到用平方米去摆一摆。在这里不可能把厨房搬到教室里来,因此就可以借助长方形纸板来研究。也有可能学生用数方格的办法来研究。重点要放在拼摆方法上,要让学生思考:不全部摆满,能不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什么?要让学生体会到长的厘米数与宽的厘米数的乘积就是这个长方形所包含的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的个数。

●充分利用迁移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操作、归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探索,经历猜测--验证--概括的过程,从而获得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丰富课程资源。由于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应多选取些学生熟悉的、具有现实性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要注意方法的多样化。在学习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表示正方形的边长,求出的正方形的面积单位也就不相同,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自主练习:本练习共安排了9道练习题。

第2题是一道估测几种常见的警示牌面积的题目。练习时,教师可以用硬纸板做一些示意牌,让学生来估,否则的话,学生估的数据会乱七八糟(有的学生可能估测教材中图形的面积,而不是实际警示牌的面积)。这里要让学生说说估测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第8题,此题可以巩固前面学习的面积计算的知识,又可渗透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多种答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考。

第9题时一道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需要用到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首先要看懂题意,再选择相关的信息进行计算。

“课外实践”这种练习往往被教师忽略,这种练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并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比较做好准备。练习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准备、活动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活动结束要进行交流和评价。

3、信息窗3--算费用

(1)本信息窗是一家三口算装修费用的情景,通过对话的形式呈现了信息。本信息窗的信息有:(为便于叙述可给图中的小朋友起上名字,如叫小明)

●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3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2)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区分好周长和面积。本信息窗没有设置例题,教学时教师可结合现实场景,简单介绍一下石膏线、木地板的用途,让学生读图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铺小明的房间要用多长的石膏线?”“铺小明的房间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地板?”“买石膏线要花多少钱?”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不难解决,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交流。重点是要区分周长与面积的不同。要引导学生从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三个方面进行区分。

●自主练习:共安排了5道练习题。

第3题,因动物园是依山而建,所以围墙就少了一边,算式:400+200×2

第4题是比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是否也相等。这道题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然后再通过计算来验证。从而得到: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周长不一定相等。还可以进行拓展训练,如果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第5题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怎样包书皮,亲自动手包一包、试一试,然后再出示该题让学生思考。得到:长方形纸的宽应比书本的长长一些,长要比书本宽的2倍多些。从而判断用这张纸来包书皮是完全可以的。

“聪明小屋”可以先求出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再算6个长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如果学生还有其他算法,只要有道理,教师都要加以肯定,予以表扬。周长36厘米,面积12平方厘米。在计算周长时,如果学生用(12+6)×2一定要让他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要给与充分的肯定。

4、信息窗4--参观小区

(1)本信息窗呈现的是两位同学参观住宅小区全貌的情景,信息是通过同学之间的对话、信息牌的标注等形式呈现的。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本信息窗只设置了一个红点,即一个例题。此红点也是学生通过看到信息牌:桃源小区占地6公顷……对较大面积单位产生困惑,从而提出问题进行质疑。“1公顷有多大?”来认识公顷、平方千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教学建议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感知是基础。可以把学生带到操场或学校外,圈出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1公顷,再让学生走一走,从而让学生感受1公顷的大小。这时可能有的学生想到我们的祖国的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也有的可能想到家乡的面积等。

●进率是教学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从而得到1公顷=100米×100米=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自主练习:共安排了7道练习题。

第2题是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单位间换算的练习,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组织交流,说说换算方法,教师还可以补充些题目进行训练。

第7题是综合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研究周长一定,长、宽、面积的变化规律。通过学生的猜想、操作、测量、计算、找规律,从而发现用一定长度的铁丝围成的不同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是相等的,但面积是不相等的,这里要注意渗透函数思想。

“我学会了吗?”是一道花卉基地的平面图,在练习时除了让学生完成教材中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还要让学自己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有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全面的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实践活动

--点击双休日

泰安市教研室     李万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应用学过的统计及相关知识,初步培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经历调查、分析和决策的过程,体会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发现、分析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具体活动中,体会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方法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知识分析

该实践活动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以及多位数乘、除计算等知识后安排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回顾,也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利用。该活动需要学生调查、整理、分析信息,并作出简单的决策,这对于感受数学的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教材解读

教材按照活动的进程分3个板块,第一板块:讨论。是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讨论自己的双休日是怎样度过的?有哪些收获?为了使讨论的主题更加鲜明、集中,教材提供了2个引导性问题:“双休日做什么事情得最多?”“你认为你的双休日活动安排得合理吗?”第二板块:小调查。是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调查的情景,为了调查和统计的方便,教材提供了调查表。第三板块:我的收获。是同学们交流收获的情景,教师要引导学生向学校、家长表达自己对双休日的安排的希望,向社区反映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四、活动建议及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联系生活实际,提出研究的问题。

应该如何安排学生的双休日,这是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学生自己身心健康的敏感问题。对这一问题开展研究,便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分析这一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现实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包容他人的意识。此活动可在周五布置,以便双休期间开展活动,几周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双休日是怎样度过的,并利用教材提供的2个话题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调查的需求。

2、营造宽松的讨论环境,保证调查的真实。

调查的信息是否真实是本活动的前提。活动时教师要适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防止生编硬造,这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按照“问题--调查--分析--结论”为活动线索。

3、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调查时间和空间

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尤其要保证课外调查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流于形式。同时要加强调查方法的指导,文明礼貌的教育等,必要时教师可与社区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4、发出倡议。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发言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开展哪些活动是有益的,对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六

我家买小轿车啦五年级作文

妈妈买回一辆崭新的小轿车。望着乳白色的汽车,我迫不及待地钻进车里,在真皮座椅上不断地蹦跳着,欢呼着:“噢耶,我家也有小轿车啦!”

有了小汽车后,我们的生活便利多了。

记得有一次,我上学要迟到了,便叫妈妈开车送我,妈妈欣然答应了。妈妈车子开得真快,一路上的花草树木都在快速地往后退。它们挥舞着“手臂”,像似在跟我说再见呢。只几分钟,车子“叱”的.一下就到校门口。我下了车,对妈妈说:“再见妈妈,你的轿车跑得可真快呀!”妈妈微笑着说:“它不但跑得快,而且还省油呢。”我听了后,对妈妈的轿车更加佩服了。

还有呢,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出去玩。以前没有买车时,总要等公交车。公交车半小时才有一班,好不容易挤上去,公交车还要穿街走巷绕圈子,害得我们在车上“金鸡独立”好长时间才能到地点。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就更难受了。自从有了小轿车,我们想去哪就去哪儿,方便多了。

不过,现在盐城的轿车已经越来越多。放眼望去,马路上几乎全是车在跑。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了大气污染,导致雾霾天气的频繁出现。我们呼吸着浑浊的空气,身体日益衰弱。多么希望回到那从前的日子,多么期望那明媚的阳光啊!所以,我们还是少开车,多骑自行车,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而且还锻炼身体。

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大家能够多骑自行车,“绿色”出行。让我们的天更蓝,阳光更明媚,空气更清新!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七

我家买新车啦五年级作文

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我8岁那年,一个消息“呼”地一下窜进了我的心中——我家买新车啦!

我用手摸着黑得发亮的车皮,使劲闻着那股陌生的气味,呆呆地而又兴奋地看着车里高档的设备,当时只觉得这是一种奢侈。而现在呢?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辆设备高档、先进的.小轿车,在四通八达的马路上,黑色轿车的身影随处可见,办公用它,旅游用它……可见轿车早已风靡全球。

可以前呢?

在我爷爷的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用走的,只有富贵人家才买得起的自行车,在他们眼中是一种渴望和奢侈。几十年过去了,爷爷终于也拥有了一辆自行车,大街小巷,自行车无处不在。再过了些年,那辆破旧不堪的老式自行车也消失了,留下的是一辆新款电瓶车,对于那时的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坐着电瓶车去街上兜风,可是现在,坐高档小轿车也显得十分平常。

就在这短短几十年内,国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自行车到小轿车,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努力,开创出更加方便的22世纪吧!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八

下雨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

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

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

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虫躲在大树下,

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小弟弟快过来,

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

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

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九

《过年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课程。

春节,俗称大年,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作为正月岁首的春节,在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内容,主要包括办年货、装饰门庭、爆竹除夕、守岁等。

本课通过“看年货”“做年货”“扮环境”“比作品”“一起乐”的教学流程,借助阅读、参观、制作、评比、游戏等方式,将过年、“办”年货、装饰环境为主题活动,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感受,认识和了解中国过年的民间习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书法、剪纸、彩塑等美术表现方式,欣赏、创作、交流的美术活动形式贯穿始终。既突出了美术学科的特点,又营造了浓烈的过年的喜庆气氛,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过年的快乐心情。

二、教学思路

采用“探究—体验—尝试”的教学策略。探究过年的文化起源,在综合探究学习领域中,以造型游戏的方式,采用音乐、视频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有关过年的主题的想象、创作和展示活动。在教学中,首先看动画讨论年的由来,年的习俗,发现人们在过大年时的一些做法,通过大家合作,自制年货,一起享受过年的乐趣。

三、教学建议

(一)动画导入

1.同学们喜欢过年吗?谁知道过年是哪一段时间?

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在民间从除夕到正月十五都称为过年。

2.关于“年”还有一个传说呢!谁能告诉我们?

看一段剪纸动画片《除夕的故事》

神话传说《除夕的故事》:古时候有一个怪兽叫“夕”,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就出来危害百姓。聪明勇敢的孩子“年”,用爆竹除掉了“夕”。为了纪念这次事件,于是大家就把腊月三十叫做“除夕”,正月初一叫做“年”。过年时,家家贴对联,放爆竹。过年的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观察感悟

1.过年的时候,各族人民都以最隆重的形式来庆祝。看,图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

(背景音乐《春节序曲》)

贴对联、贴窗花、舞龙、买年货。

2.想一想:过年为什么要准备年货?

增加喜庆的气氛,祈求来年的富足安康。

3.找一找:图中都有什么样的年货?认真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说一说。

窗花、福字、爆竹、糕点、鱼等。

(三)探究体验

1.全班分成四组进行造型活动。

一组,剪窗花;

二组,塑年货;

三组,画年画;

四组,做面具(“年”与“夕”)。

2.制作窗花和年货,让我们的教室充满过年的喜庆气氛。

(1)窗花制作方法

仔细观察,什么样的窗花最好看?

颜色:选用鲜艳的颜色。

折叠:两折或三折,不要折得太厚。

形状:外形整体,方形、圆形、花形。

花纹(镂空):运用点和长短大小不同的形状来剪。

展开:就是一张好看的窗花。

(2)塑年货

运用彩泥,用团、搓、压、捏、刻等方法制作水饺、玉兔包等年货。

(3)画年画

画年画,将自己美好的祝愿融入到年画中。

(4)做面具

用彩纸拼贴的`方法制作“年”和“夕”的面具,可进行扮演。

3.作业要求

各组选一个主题进行合作,用作品装饰教室,营造过年的气氛。

给自己的作品取个好听吉庆的名字。

整理桌面和地面的纸屑,保持整洁。

(四)作品展示

用自制的作品来装饰教室,让教室也来传递我们期盼过年的喜庆心情。

以小记者采访的形式,评一评谁的窗花最漂亮、谁的窗花最独特!

小作者自己介绍:

我们的作品叫《 》。

我是用方法让作品变漂亮的。

我的作品里蕴涵着()的祝福。

(五)拓展

过年真快乐!过年的时候你还要准备哪些年货?

自己动手,让我们的教室、家庭充满年的喜庆、吉祥和快乐!

四、评价建议

1.能否合理使用材料动脑筋、想办法制作有创意的年货。

2.能否和同学团结协作。

3.能否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板书“挤”,谈自己在生活中听过、看过或亲身做过的“挤”的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这样一种环境、状况下人们需要什么?

(一种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

导入: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有这样一首诗:《别挤啦》板书“别”“啦”,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齐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感知课文

初读课文,谈理解、说感想。

1、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狄更斯(1812―――――1870)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等。狄更斯所生活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其写作用意。

2、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教育人们追求真、善、美)

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呼吁人们要宽容、善良、真诚、善待他人)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一)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

你,不要挤!

世界那么大,

它容纳得了我,

也容纳得了你。

1、“你,不要挤……”中的“你”指的是谁?

“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指的是什么人?(统治阶级、资本家、所有剥削者)

2、“挤”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挤”指所有不道德的行为。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有什么含义?

(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

3、诗中“世界那么大”的“世界”指什么?(人的内心世界)

4、第三句“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中追求的是什么?

(个人想要的自由、利益及一切美好的理想)

读:“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注意重音和停顿)

5、如何理解“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小组交流讨论。

(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小结:第一节诗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朗读的时候应该胸怀是宽广的、宽容的,语气是告诫。)

(二)1、在第二小节中“丑恶”有什么深刻含义?

(丑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猜测、妒嫉等不良心理、丑恶心态。)

诗中作者写到“不要把善良从内心深处挤走”,那么应该把什么挤走呢?又应该留下些什么呢?

(应该弘扬宽容、友善,摒弃自私与丑恶)

同时作者让我们认识到除了有思想和行为上的“挤”之外,还有“心灵上的挤”。告诉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做事有了准则、规则,心中有了道德,人们才会心安理得,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问心无愧”?

仿写填空:

我们应该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才会问心无愧;

我们应该给好事以,才会;

我们应该给以,才会;

我们应该给以,才会;

……

3、世界那么大,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还要一再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

(照应开头和题目,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朗读时注意突出“应有,严峻,问心无愧,千万”等重点的词,语气加重,速度稍慢。让人觉得像是劝诫又像忠告。(朗读时应该是严肃的、有力的。)

试着背诵这首诗。

小结:第二节诗告诫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四、概括中心,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本诗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生共同归纳)

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启发人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五、结合实际,升华课文: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别挤”?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请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一

一、教学设计基本理念:

1、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能联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的理解。

3、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真、善、美及和谐相处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的理解。

2、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真、善、美及和谐相处的向往。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1、预习诗歌,写出自己的阅读视角。

2、收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见过的或听见过的关于“挤”和“不挤”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点题,引发感想。

1、教师书写“挤”字,请学生急速读三遍。

师问:这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举手交流。)

2、师引导:你真想呼吁……?生:别挤啦!

教师板书完题目:请大家呼吁两遍!

3、(过渡)今天,我们、狄更斯就将在《别挤啦》这首诗中对话、交流、感悟、表达。

(二)、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读得正确、流利就不错了,能读得有感情那就更好了!

1、朗读诗歌,或读得正确、流利,或读得有感情。

(1)、自由朗读

(2)、抽生分别朗读第一、二节,学生评价。

(3)、齐读这一首诗。

2、交流阅读视角,交流个性阅读,把握诗歌内容,。

(过渡)丁丁和冬冬在预习这首诗时有了他们各自的不同发现,请看“我的视角”栏目。

(1)、冬冬的视角……(生读)

(2)、丁丁的视角……(生读)

(3)、抽生交流自己的阅读视角、评价。

(三)、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1、初步理解“挤”的含义。

(过渡)“不要挤,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狄更斯在诗中所说的“挤”指的是什么?

(1)、抽生交流。(“挤”指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

(2)、狄更斯写的这首诗都来自生活,丁丁说“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能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一些现象。”我们分男女生分句来朗读诗,边读边想:你从哪句诗中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或不道德的例子?

①、分组分句读

②、同桌交流。

③、抽生交流:

a、读诗句。

b、举例子。

c、带着感受读诗句。

2、领悟作者意图,表达自身情感。

(1)出示“阅读理解建议1”:

请用心朗读第一节的每一句诗,用“只有……才……”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①、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交流

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有保证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才能自由追求最好的一切。狄更斯希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板书)

③、该生用情朗读相应诗句。

④、带着各自的感受齐读第一节。

(2)、出示“阅读理解建议2”:请用心朗读第二节的每一句诗,用“只要……就……”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①、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交流

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要善良、严防丑恶、有道德、做好事、对每一天负责……就能问心无愧。)(板书)

③、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吗?

(生:若无愧[赞赏]

,若有愧[人无完人,谁能无过,改了就是好样的。]将第二节诗中的“你”换成“我”齐读第二节,读出自己的问心无愧!

④、狄更斯不仅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还希望世界上的人们真、善、美,能和谐相处……)

师追问:第二节的那些诗句表达出了狄更斯的希望?用“nn”勾画出相应的诗句。

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齐读整首诗歌,表达出我们的强烈呼吁和满心希望!

(四)、拓展内容,升华情感。

(过渡)请相信,不会挤了。就在成都28路公交车站旁,随时都可以看到排队候车的乘客;曾经犯罪坐过牢的人做起了慈善事业;我们不也刚给甘孜州的贫困儿童献过爱心吗?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植物之间也和谐了:就在狄更斯的祖国英国的伦敦有一块很值钱的地,政府本规划用来建房,但是因为那儿生活着一群鸟儿,人们放弃了建房;在韩国,有两栋大楼妨碍了一颗840岁银杏树的生长,人们把大楼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我们就以“不挤啦”(板书)(出示课件)为题仿写诗的第二节,表达出你自己的希望!

1、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抽生交流、评价。

3、老师也仿写了一节与大家交流。(出示课件)请和我一起朗诵。

4、师建议:将仿写的诗收集起来装饰后做成一本漂亮的诗集,经常去读一读。

5、大屏幕出示“不挤啦”!

(五)、板书设计

自己

容纳

别人

自由追求

别挤啦

不挤啦

善良

严防

丑恶

问心无愧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二

教材分析:

《别挤啦》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所作的一首给人以心灵教化的诗歌,他通过对人思想感情上“别挤”和严防把美好心灵挤走两方面的抒写,表达了作者向往人间的美好,追求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语言诙谐、形象生动,每一句话都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由于诗歌跳跃性大,所以学习课文时可以利用诗句间的“留白”进行思维拓展,联系实际理解生动有趣的诗句背后意思,即作家呼吁的道德观。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从学生的初步感受入手,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结构的认识,之后通过对作家写作背景的引入,让学生认识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作家当时的一种渴望。继而通过展示评论家对狄更斯作品的评价,引发学生结合诗歌深入思考“软弱的空想”表现在什么地方?使学生对“不要挤”所表达的内含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诗人的渴求,怀着诗人对统治者的愤懑朗读这首诗。读出委婉的劝诫,读出强烈的指责!读出发自内心的呼吁!最后,让我们的学生思考,几百年过去了,再读这首诗有何现实意义?从而将学生带入我们所处的现实生活,观看:关心他人 快乐自己的公益广告,让孩子们写下此时的心绪,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目标:

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联系生活实际和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思。

感受诗人追求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理解、宽容的思想境界,从而受到心灵的净化。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挤”的含义和“别挤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从“挤”入手,感悟课题内涵

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场面吗?(观看投影画面)用一个字概括。

看到“挤”,你能想到哪些词?学生组词,课件出示,读读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拥挤、挤挤插插、排挤、挤兑、挤压、挤轧)

置身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出示课题:别挤啦,读读这三个字,你想以怎样的语气对那些拥挤的人说?(可以读出劝诫、可以愤怒、可以读出警示)

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一生追求真善美,憧憬美好生活美好人生的狄更斯就以这样的三个字为题目写了一首诗《别挤啦》,他要告诉读者什么?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呢?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书第78页,我想昨天同学们回家已经预习了这首诗,请注意诗歌朗读的节奏及感情。(抽一两名学生朗读)

二、初读全诗,感悟诗句意思

自由读诗,读到自己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然后练习把自己的理解通过读表达出来。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引导。

预设交流一:

你,不要挤!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1)世界究竟有多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人的目光有多远,世界就有多大)

补白:“世界那么大,尽管我们的 不同, 不同, 不同,但是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2)所以,你不要挤!因为 --学生接读: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读出世界之大。

(3)这个“我”、“你”指的又是谁呢?(是啊!既指课堂上的师生,又指生活中的自己和他人,指全世界各地区各种族的所有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个体。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三

一、基本理念:

1、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能联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的理解。

3、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真、善、美及和谐相处的向往。

三、教学重、难点:

1、能联系现实生活说出对“别挤啦”的理解。

2、能表达出对人与人之间真、善、美及和谐相处的向往。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

1、预习诗歌,写出自己的阅读视角。

2、收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或看见过的或听见过的关于“挤”和“不挤”的事例。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点题,引发感想。

1、教师书写“挤”字,请学生急速读三遍。

师问:这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学生举手交流。)

2、师引导:你真想呼吁……?生:别挤啦!

教师板书完题目:请大家呼吁两遍!

3、(过渡)今天,我们、狄更斯就将在《别挤啦》这首诗中对话、交流、感悟、表达。

(二)初读诗歌,把握内容。

(过渡)通过课前预习,你能读得正确、流利就不错了,能读得有感情那就更好了!

1、朗读诗歌,或读得正确、流利,或读得有感情。

(1)自由朗读

(2)抽生分别朗读第一、二节,学生评价。

(3)齐读这一首诗。

2、交流阅读视角,交流个性阅读,把握诗歌内容,。

(过渡)丁丁和冬冬在预习这首诗时有了他们各自的不同发现,请看“我的视角”栏目。

(1)冬冬的视角……(生读)

(2)丁丁的视角……(生读)

(3)抽生交流自己的阅读视角、评价。

(三)精读理解,感悟表达。

1、初步理解“挤”的含义。

(过渡)“不要挤,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狄更斯在诗中所说的“挤”指的是什么?

(1)抽生交流。(“挤”指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不道德的行为。)

(2)狄更斯写的这首诗都来自生活,丁丁说“诗中的每一句话都能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一些现象。”我们分男女生分句来朗读诗,边读边想:你从哪句诗中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道德或不道德的例子?

①、分组分句读

②、同桌交流。

③、抽生交流:

a、读诗句。

b、举例子。

c、带着感受读诗句。

2、领悟作者意图,表达自身情感。

(1)出示“阅读理解建议1”:

请用心朗读第一节的每一句诗,用“只有……才……”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①、先独立思考

再小组合作交流

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有保证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才能自由追求最好的一切。狄更斯希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板书)

③、该生用情朗读相应诗句。

④、带着各自的感受齐读第一节。

(2)出示“阅读理解建议2”:请用心朗读第二节的每一句诗,用“只要……就……”说出狄更斯想表达的意思。

①、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

②、抽生交流、教师引导。(只要善良、严防丑恶、有道德、做好事、对每一天负责……就能问心无愧。)(板书)

③、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吗?

(生:若无愧[赞赏],若有愧[人无完人,谁能无过,改了就是好样的。]将第二节诗中的“你”换成“我”齐读第二节,读出自己的问心无愧!

④、狄更斯不仅呼吁人们摒弃不道德的行为,还希望世界上的人们真、善、美,能和谐相处……)

师追问:第二节的那些诗句表达出了狄更斯的希望?用“﹏﹏”勾画出相应的诗句。

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齐读整首诗歌,表达出我们的强烈呼吁和满心希望!

(四)拓展内容,升华情感。

(过渡)请相信,不会挤了。就在成都28路公交车站旁,随时都可以看到排队候车的乘客;曾经犯罪坐过牢的人做起了慈善事业;我们不也刚给甘孜州的贫困儿童献过爱心吗?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植物之间也和谐了:就在狄更斯的祖国英国的伦敦有一块很值钱的地,政府本规划用来建房,但是因为那儿生活着一群鸟儿,人们放弃了建房;在韩国,有两栋大楼妨碍了一颗840岁银杏树的生长,人们把大楼拆除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我们就以“不挤啦”(板书)(出示课件)为题仿写诗的第二节,表达出你自己的希望!

1、学生独立写,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2、抽生交流、评价。

3、老师也仿写了一节与大家交流。(出示课件)请和我一起朗诵。

4、师建议:将仿写的诗收集起来装饰后做成一本漂亮的诗集,经常去读一读。

5、大屏幕出示“不挤啦”!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四

一、导入点题:

1、板书“挤”,请学生急速读三次。

2、这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3、你真想呼吁什么?相机板书课题。

二、学习内容

(一)学习第一小节内容

1、出示诗句:

“世界那么大,它容纳得了我,也容纳得了你。”

2、学生反复读。

3、理解“我”、“你”。

4、出示诗“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

5、那大门怎样的呢?有什么自由呢?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所有的大门都敞开着,这里没有之分,在这里,我们可以自由地()。”

6、出示句子,“你可以尽情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

7、学生反复读。

8、“我要尽情追求,我在追求()。”

9、当我们尽情地追求,享受这无尽的快乐,如果别人的追求伤害了你,你快乐吗?或你们追求也伤害了别人,别人又还会快乐吗?

10、出示句子“只要你得保证,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压抑”

11、具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是如何的呢?

“当我()时,我应当()。”

12、小结。

13、指导朗读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下课时,你为了争取时间,在饮水机前那长长的队伍中,你挤出了自己的位置,但同时也挤走了你自己的文明,也挤走了别人对你的尊重,我们不要再挤了,这样下去会挤走什么?

2、自由读第二小节。

3、会挤走什么?

4、我们要留住这一切,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才会问心无愧呢?

5、面对自己的心灵和行为,你问心无愧吗?将第二节诗的“你”换在“我”,读这一小节。

6、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问心无愧,那就不挤了,狄更斯的希望就实现了。

7、我们以“不挤啦”为题仿写第二节诗,表达出你的希望。

(三)小结全诗。

三、板书

别挤啦

容纳自由追求

别挤啦不挤啦

善良问心无愧《别挤啦》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五

《下课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与长短,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薄厚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长短、薄厚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3.渗透帮助他人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及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经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过程,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

2.课堂纪律的组织,学生的合作精神。

3.比较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

交流法、合作法。

教具学具

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本薄厚不一的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在我们教室里老师多还是学生多?

引导学生说:学生比老师多,老师比学生少。

2.请刚才回答的学生上来。

老师和xx同学站在一起,请大家判断谁高?谁矮?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新知,尝试交流。?

现在老师再请一位同学上来跟这位同学比较(有意请一位跟这个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这样学生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比较的方法)。

大家觉得谁高?谁矮?(两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争论一番。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高矮”的知识。请大家打开课本20页,观察这幅图,这是在什么地方?画上画了谁?

这张图还有那些事物可以比高矮?

三、精讲点拨,深入探究。

1.学生看图比较淘气和笑笑的身高,发现问题。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他们不能比高矮,因为他们没有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感知比较高矮要在同一水平线上。体会高矮是相对的。

2.我们也来做游戏,你们愿意吗?

三名高矮悬殊大的一些学生上台。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三名学生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3.比较长短。?

学生观察图中比较两根跳绳的方法,初步感知比较长短的方法:要先对齐,拉直了再比较。

教师出示两条长短差不多的绳子,让学生先观察然后说出哪根长哪根短?从而引发争论。

请两名学生上台用比较长短的方法比较两根绳子的长短,从而进一步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4.选哪个钉子合适?

学生看图完成。

引导学生选择钉子时要根据板凳的薄厚来选择;并不是最长的就合适。

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21页练一练2题。

2.比较课本和字典的薄厚。

五、拓展延伸,迁移提高。

在班内探究比较物体、人之间谁高谁矮的方法,总结出比较多个人高矮的方法。

拿出学具(两根绳子)比一比,并说一说怎样比他们的长度。

学生活动,比绳长,并总结方法。学生独立解决,集体订正。

六、总结评价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高矮、长短、薄厚的方法,在进行比较

时一定要注意: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才能比较出高矮和长短。

板书设计

下课啦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六

《下雪啦》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及歌曲《江雪》。

2.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江雪》。

教学目标

1. 听赏乐曲《雪花飞舞》,感受乐曲的情绪。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

3. 听赏歌曲《江雪》,熟读这首古诗,了解它的意境并跟着录音学唱。

教学过程

(一)《雪花飞舞》

1. 可播放一段雪花飞舞的录像,引入教学主题。

2. 为录像画面配上乐曲《雪花飞舞》,边看边听赏。

3. 单独听赏乐曲,教师应启发学生,乐曲是怎样表现纷纷扬扬的雪花的?

4. 有条件的学校,可听赏钢琴独奏《雪花飞舞》,感受电子琴独奏与钢琴独奏的不同。

5. 教师启发学生,随着音乐展开想象,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的情景。注意乐曲有淡淡的忧愁,注意动作的速度不要太快。

6. 可由个别学生上台表演自己的动作设计。

7. 全班同学一起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仍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编动作。

(二)《江雪》

1. 初步听赏歌曲《江雪》。

2. 教师讲解古诗的含义,可借助教科书上的插图或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3. 学生跟着老师朗读古诗。

4.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再整体教唱。

5.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教学评价

1. 学生听赏乐曲及歌曲时的情绪反映。

2. 用动作表现雪花飞舞时,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程度和情绪反应。

3. 学生演唱歌曲《江雪》,情绪是否与诗词意境吻合。

环境教育我家买新房子教案篇十七

《下雨啦》教学设计

第四课《下雨啦》

一、引导目标,激发兴趣。

引入主题。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欢迎吗?学生:欢迎!(异口同声)

教师:来,让我们先认识一下。(出示手偶)

手偶:大家好,我是机器猫,认识小朋友们真高兴,我给你们带来一个小谜语,有兴趣猜一猜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有!(热情)

手偶:请小朋友们听好。

(谜语: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段,落到天里秧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二、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1.手偶:小朋友们可真聪明!你们这么可爱,我就把和谜语“雨”有关的一个优美的神话传说奖励给你们,看谁听得认真。

2.放音乐,边摆动手偶边讲故事。

(传说,在入梦似幻的仙境中,各路神仙掌管着人间的一切,金鳞巨龙就是掌管下雨的神,每当要下雨时,在玉皇大帝的安排下,他和各路神仙聚集到天上。风婆婆首先鼓起风袋,向人间吹起凉爽的风;步云使者马上把步云旗一挥,这时,天空乌云密布;雷公公躲在乌云后面敲起天鼓,“轰隆隆”,随着雷声,一道道耀眼的闪光不时划过阴暗的天空,此时,海龙王们现出龙身,在空中盘旋飞翔,从嘴里冒出一股股水柱,喷洒到人同,随着风在空中变成了无数的小水滴,漂漂洒洒,大滴大滴地落如大地的怀抱,这就是雨)

3.教师:同学们听得真入迷呀!这个美丽的传说把我们带到了雨的世界。传说中的雨是那么神气、那么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雨更美。今天,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小画笔把下雨的美景描绘出来,愿意吗? 学生:愿意。(兴趣盎然)

教师:呀,下雨啦。(板书:下雨啦)

二、充分感知,探究画法

(一)创设情景,发散思维

1.大屏幕展示课件:歌曲《小雨沙沙》。(将孩子带到小雨世界)

2.引导学生讨论雨中的感受。

(二)讨论雨的画法

1.教师问:你这么喜欢雨,那你细心观察过雨点像什么吗?

2.根椐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画出雨点的各种样子。(边听边画)

3.教师问:学生们的想象真丰富,大雨和小雨有什么不同?

4.在黑板上的“小雨”中,添加雨点,放大雨点,画成大雨。(边画边做分析)

5.教师问: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那你猜猜,雨点都到哪去了?落下来以后是什么样子。

6.小结:小朋友们真是细心的好孩子,你们对下雨的情景观察的真仔细,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幅画画好。如果你们总做这样细心的孩子,去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更多更美的景物呢!我们随时都可以用我们的.巧手去描绘它们。

(三)对比分析,讨论构图

教师:老师己经把美丽的雨景画了下来。(出示范画一)瞧,这只小青蛙在雨中唱歌呢!老师还有一幅唱歌的小青蛙,(出示范画二)比一比哪一幅更漂亮?为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通过这两幅作品,我们可以发现,画画时不要画的太小,要画在画面的中间,而且颜色搭配要漂亮。

(四)引导学生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1.教师:老师画的雨景己经让大家欣赏过了,现在我想听听你准备画些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同学们描述的雨景真美,老师真想马上就看到你们的作品,快用你们的小画笔把它们画下来吧!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赏析,资源共享

把学生完成的作品贴在展示台上展示。学生互评。

教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对表现大胆、画面生动有趣的作品进行表扬,以带动全班学生整体表现水平的提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343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