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15 09:03:38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
时间:2022-05-15 09:03:38     小编:郭同学

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得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一

虽然学生要写那么多作业是很可怜的,可是作业本也很可怜呀。

作业本每天都要面临着被涂、画、写的乱七八糟,有时候上面全是黑色印子、水笔漏出的墨、一块块不小心被抹开的墨迹,简直是身上一块白一块黑的熊猫。再加上红笔的“进攻”,上面有一道道红笔画出的痕,还经常被划破,作业本可真是太可怜啦。如果作业本能说话,它准会说:“你们把我弄成这样,叫我怎么见人哟!”

当老师讲题目或者表示对学生作业的不满时,总是习惯性地卷起一本作业本或者用一大堆作业本敲桌子。作业本被撞击得眼冒金星,估计想:当个出气筒太惨了!

当老师在跟同学讲他的作业实在是太差时,一般会撕下几张作业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让他重写一遍。作业本一定很难受吧!

课间,同学们一旦打架打不过对方,就是扔作业本。有些时候作业本还没扔准,“啪”一声摔在了地上。作业本一定想投诉:“我又晕又痛,谁让你们这样对待我的!”

同学们还总是不给作业本包书面,有时作业本会被打湿;有时一不小心被折起来了;有时封面被同学们的弟弟妹妹画得乱七八糟,杂七杂八的双面胶粘在上面。。。。。。作业本可真苦呀!

一天结束了,同学们把作业本带回家,还会对着作业本叫嚷着“谁让你这样害我的,要是没有你,我多轻松呀”!哎,作业本的服务与态度,换来的就是这样的对待。

作业本可真可怜!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二

篇一:抄作业_

今天,老师让我们抄黑板上的作业,结果我又是最后几个抄完,还让老师和妈妈每人撕了一次,我是真心的不想抄作业啦。

篇二:抄作业_

今天我在学校抄数学作业,抄完后就转过身去玩后面同学的文具盒了。被王老师发现后就叫我抄第二遍。然后我就抄了给王老师检查。这样做不好,下次我一点改正。

篇三:抄作业_

今天上午出去办事,下午就呆在办公事。我就做我要做的作业,郁闷哦!都不会做都是抄的。值得高兴的是我乱写一些英语,乱组成,挺开心的,毕竟是我亲自做的啊,呵呵。

还是抄得多!

篇四:抄作业_

今天我没有在学校抄作业,因为我挂针去了,所以我在爸爸的手机上抄作业,我第一次在爸爸的手机上抄作业,我慢慢的抄,一点都不慌,抄完了作业后我就开始写作业了。

篇五:抄作业_

今天我没把作业抄完,是因为今天上午我们要写生字,老师说,没有写完的同学,下午睡醒觉继续写,我下午睡醒觉把作业写完就没有时间抄作业了。妈妈说希望我以后写字动作要快一些,专心 一些,我一定要改进。虽然我没有抄完作业,但我还是把老师交待的家庭作业做完了。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三

其实,在世界上有许多人值得我们帮助,如:老人、盲人……

我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使我现在想起来都开心,事情是这样的:一天下午,我回家的时候,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跌倒在路上!原来是他不小心撞到了自行车上,那个自行车的主人却骂了他一番:“老头子,不长眼,往我自行车上撞!”我听了很难过!那自行车的主人走过,我赶紧跑到老爷爷身旁,问老爷爷:“老爷爷,您家住在哪?我送你回家。”老爷爷说:“红叶小区第一幢楼,402。”我就扶着老爷爷一点点往前走,到了红叶小区第一幢402,我就对老爷爷说:“我回家了,老爷爷!”

“孩子,谢谢你送我回家,谢谢你……”“好了,老爷爷,我得回家了,再见!”“再见,孩子,我希望你能有空到我家玩!”“好!再见!”“再见”这件事至今我还没忘,助人为乐可是每个人都必须完成的!

帮老师抱作业本作文【范文4篇】四

我有一名家教老师,她不但很聪明,还会一种绝活——“变脸”!

她一进我家门就对我外婆送上一个灿烂的笑容。她在我身边坐下,用一种奇怪的语气对我说:“子璎好啊。”我一听就鸡皮疙瘩掉一地。

过一会儿,她的脸就变成了严肃的脸。她一本正经的态度还真让我惊讶。她一发现有错题,就拍我的手提示我,若我没反应,她就抓住我的手使劲摇,一副恨不得把我摇晕过去的样子。

如果遇到我外婆在一旁夸她,她便以光速变出笑容谦虚地转过头并回应我外婆几句话。天使和魔鬼就这么半米不到之隔。她转过头,又是一副高冷相,简直就是差点把“快改错”这三个大字刻在脸上了。她黑黑的皮肤就像恶魔一样,我真没法想象她之前你天使般的笑容是怎样施展出来的。

我的老师会“变脸”她时而善若天使又时而恶过魔鬼。尽管如此,她也是我心中最喜爱,最尊敬的老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3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