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篇一
性格关系着成功与否。诸葛亮的谨慎机智,曹操的诡计多端,刘备的谦逊,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知天文、通地理、识人心,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是这本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也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机智令我十分敬佩。他借东风,三气周瑜,空城计,火烧曹营……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诸葛亮七擒孟获了。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胜败及兵家常事。诸葛亮就放了他,然后再擒再放,直至第七次臣服。最后,孟获忙跪下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诸葛亮见他已经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从这个故事中,我特别佩服诸葛亮,为他的实力和机智所点赞!
《三国演义》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富有策略的战争故事。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一个个妙计连连的情节;赤壁之战更是惊心动魄;还有那巧妙的连环计,精密的借刀杀人计,和那动人心弦的苦肉计……真是一幅幅壮丽宏伟的图景!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尔虞我诈是三国,那个年代,那个三国。虽然连年乱战,但是英雄辈出。这个时代的历史,永远地流淌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这就是《三国演义》,一本不可不读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篇二在书香氛围的熏陶下,本学期我阅读了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让我爱不释手,书中描写的众多人物中,最使我敬佩的就是诸葛亮。
他,是忠君爱国的典范。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效忠国家和扶持刘氏父子,他一心帮助刘备完成统一蜀汉大业,刘备逝世后担负起辅助刘禅治理蜀国的重任,临出征前给刘禅写了千古名篇《出师表》,分析当时的形势,表明北伐的决心,拿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化作戾气以死效忠,报效国家。作为小学生的我,深受感触,如果我们每一个小孩从小立志爱国、爱家,有爱国主义情怀,那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就指日可待了,伙伴们加油,我们都向诸葛先生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向中国梦奋力迈进吧!
他,是会学习、会处事的明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教育儿子时写的《诫子书》,他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勤俭节约,静心学习。小时候的诸葛亮就是这样做的,为了能静心学习,偷偷的给公鸡喂米粒,不让它啼叫,老师就不用下课休息,我们就可以多学到一些知识。小小诸葛亮为了,多学习能想尽办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伙伴们努力让吧,从现在起就用美好的品德滋润心田。爱学习、多学习,提升品德修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这些神话般的故事和他一起在历史长河里闪着耀眼的光芒。他一出山就显示了他的非凡才能,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提出联吴抗魏的主张,开创了“三国鼎立,三分天下”的局面,这说明他是一个很有学问,很有远见,胸怀大志的人。否则他高卧隆中,怎能知道天下大局呢?真不愧是我们的卧龙先生呀。伙伴们,我们要向他学习成为智慧的小孩、成为有能力的人,将来才能有好的前途、好的命运,兴旺家族,为国家、为人民献计、献策,发光发热。
《三国演义》真是经典中的经典,它让我认识了忠君爱国的诸葛亮,它让我认识了会学习会处世的诸葛亮,它让我认识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我敬佩您,诸葛亮,我爱阅读——《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篇三
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汉献帝软弱无能,朝廷里乌烟瘴气,十常侍与董卓等人将汉高祖刘邦苦心打下的江山都毁于一旦。正所谓家贫出孝子,乱世出英雄,为了反抗董卓的暴政,一群人站了出来,决意要挽救这大好河山。
我前前后后总共看了三遍三国演义,初看大约是在三年级,这时的我最喜欢刘备:一来他身为汉室宗亲,拥有纯正的皇族血统,他要光复大汉是名正言顺的;二来他以仁义为本,不像刘表那样残暴,动不动就乱杀下属,更不像董卓那样搜刮民脂民膏,深得百姓爱戴;三来他手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文有卧龙凤雏,孔明庞统,武有五虎大将姜维魏延,怎么看他都应该一统天下呀!可惜造化弄人,二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捉去,杀害了。刘备誓要为二弟报仇,他不顾军事诸葛亮的阻拦,率领全部士兵攻打东吴,结果惨败,还葬送了诸葛亮与周瑜苦心经营的孙刘联盟;紧接着,三弟张飞也因醉酒后鞭打士兵而被士兵杀害;最后,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享年62岁。在他死后诸葛亮苦苦维持着蜀国霸业,但终究年事已高,中了司马懿的奸计,蜀国就此消亡了。看到这,我无比的惋惜。
第二次是在四年级下册的时候,这时的我渐渐对刘备产生了反感:吕布对刘备有救命之恩:也就是说:当时如果没有吕布射戟解围,刘备很可能就死在袁绍手下了。而白门楼一事,吕布与曹操战败被擒,白门楼上,吕布需要玄德公解围,而刘备只一句话,就将吕布杀害了,这难道可算是仁义之事?吕布虽然不义,但毕竟他去冀州时并未害刘备的家属,他对刘备有恩,但刘备却将他杀害,这可算得是恩将仇报?刘备如同汉献帝一般软弱无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求助别人,就连说客他也无法应付——连耍耍嘴皮子也不会。当初鲁肃来要荆州时,还不是军师诸葛亮解的围?东吴的鲁肃周瑜,蜀国的诸葛亮,苦苦经营的孙刘两家反曹联盟不也是毁在了他的手上?可以说,蜀国的灭亡,刘禅的乐不思蜀的骂名呢,都是刘备引起的!
第三次翻阅三国演义就在这个暑假,我已将注意力转到了另一个人身上——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曹孟德。他礼贤下士,不畏强权,在明事理的方面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当马谡失了街亭,诸葛亮大公无私,流着泪按军法处置了他。但许褚一怒杀了许攸后后悔不已,请求曹丞相以军法处置自己,曹操并没有这么做,他问许褚,既然已经损失了一位谋士,为何还得损失另一位猛将?这件事让许褚更加死心塌地的效忠于曹操。当关羽被擒时,曹操亲自为关羽松了绑,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当关羽为寻找主公,而离开他时,曹操并未翻脸不认人,赠其锦袍,给予盘缠;当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直杀到黄河渡口斩了秦棋后,夏侯惇出来阻挠,说这关云长实在欺人太甚,要与关云长拼命时,张辽带着曹丞相的亲笔书信跑来,请夏侯将军放了他。这曹操是否才是真正的仁义呢?当白门楼陈登被擒时,曹操不念旧时他舍去了自己的仇怨,亲自为陈登松绑。陈登宁死不屈,自己走向刑场,在他死后,曹操吩咐厚待他的家属,这难道亦非仁义?曹操想要称帝,荀彧出来阻难,曹操记恨,但听闻荀彧的病,还是送去了一盒点心去慰问。因为杨修等人引发的一点小意外,送去的点心盒是空的。荀彧见后,以为是曹操记恨自己,便拔剑自刎了。他死后,虽说少了曹操的一块心病,但曹操还是吩咐厚葬他。关羽华容道义释曹操也绝非偶然,典韦舍命救曹操也无一不体现出曹操礼贤下士,这为他今后的霸业打下了基础。
正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你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中那些义薄云天的英雄,那一段段传奇故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
《三国演义》读后感初中篇四
书籍是甘甜的琼浆,令人久久回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人受益匪浅;书籍是沁人心脾的花香,令人陶醉其间。
轻轻翻开《三国演义》的扉页,一段段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便深深地扣动着我的心弦,令我为之感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有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瑰宝。名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有知人善用、礼贤下士的刘备,有忠心耿耿、义字当头的关羽,有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有浑身是胆、武艺超群的赵子龙,有诡计多端、疑心重重的曹操……但最让我崇拜的还是诸葛亮。
我崇拜诸葛亮的足智多谋。“空城计”、“火烧赤壁”、“三气周瑜”……哪一个不都充分说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话说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想置诸葛亮于死地,于是利用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时机,逼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出10万支箭,否则按军令状斩首。周瑜的沾沾自喜和险恶用心,诸葛亮的身处险境与进退两难,都在我脑海里浮现。但谁知,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早就算定三天后江上必有大雾,于是“草船借箭”的计谋早已成竹在胸。最后,让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乃神人也,吾不如他!”诸葛亮的运筹帷幄着实令人钦佩不已。
轻轻扣上书页,历史的风云,犹在眼前变幻。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开头语“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更是让我感慨万分,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隔海相望的——台湾。历史上,台湾饱经战火的洗礼,分分合合,至今还孤悬海外。但是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这一事实,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两岸人民一家亲,正是应了那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重新回归母亲的怀抱。
读一本好书,如同与圣人一起谈经论道,晓事明理;读一本好书,如同在知识的百花园里,寻芳采蜜,厚积薄发;读一本好书,如同品一杯茗茶,余香袅袅,回味无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47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