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如何看待李白?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9 14:19:32
2023年如何看待李白?优秀(14篇)
时间:2023-04-09 14:19:32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看待李白?篇一

李白他的一生与月亮息息相关,生于月亮有关,离去也与月亮有关。据说,他妈妈在生他的时候,有一颗金星落下来,所以给李白取了这个名字——李太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明月出天门,苍茫云海间。”这时,我觉得他十分性情豪放。

李白还喜欢游山玩水。“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在我眼中的李白无拘无束,格外逍遥。

李白不仅喜欢游山玩水,而且还喜欢交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孟浩然,汪伦都是他的好朋友。在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看重情义的人。

酒是李白的最爱。“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五花马,千金裘,呼而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李白觉得酒在他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与酒相伴。我眼中的李白是一个自由自在,超凡脱俗,真性情,真豪杰的人。

李白的诗是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怪不得杜甫评价他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你这诗仙,这青莲居士,用豪情作巨笔,写下了锦绣大唐,你功不可没。

如何看待李白?篇二

孔子,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你真的了解孔子吗?并不吧。接下来就让我跟你说说关于孔子的生*事迹吧。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也就是如今山东省曲阜市。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政治家。

孔子的一生都在为修订书目而做努力。在与弟子周游列国的四十年里,修订《诗》,《春秋》等名留千史的著作,对后世影响巨大。

别看画上的孔子矮矮的,看似不经打。实际上,孔子据说真实身高达九尺三寸,都差不多两米多了,又怎么可能是后人所描述的文弱书生。但也怪不得壮如公孙冶,也再也不敢冒犯孔子。当然,这也跟孔子的伟大思想和渊博脱不了干系。

孔子能够如此渊博也跟他的家世有关。孔子出身贵族,而当时的政策也只给贵族读书。当然,也幸好他出身贵族,才能够有书读,毕竟当时没有九年义务这种那么人性的东西。但是,可惜的是,到孔子这一辈的时候,他的家族已经衰落了啊。所以啊,别看以后的孔子有多风光,人家什么乡村歌手,管农场的,管仓库的等等等等,反正啊,什么不受人尊敬的职业他都做过了。估计当初嘲笑孔子的人也没想到,这个穷小子未来的地位不仅高,还名流千古了。

虽然说,孔子当时已经凄凉到这种地步了,但是他心中教育别人的心却从没变过啊。在春秋时代该咋办?做官。然后咱孔子老先生就凭着自己极其出色的外交能力,在好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是老先生他固执啊,一直坚持的政治思想与当时的“霸道”思想不符啊,所以也得不到重用啊。得不到重用就教不了人该咋办?孔子急啊,躁啊,就琢磨这在外边开个补习班,所以现在我们看到的颜回啊,子路啊,都是从这个补习班里出来的啊。

所以啊,各位,孔子那么强大不是没道理的啊,就人家那么惨的`环境下都有着那么远大的理想,谁还敢做咸鱼啊?

如何看待李白?篇三

我眼中的世界,是个温暖的春天的世界。学校里,同学们互相学习,在我的生活中,人们之间也互相帮助。

周末去上课路上,在人行斑马线上,我看到谦让行人的车辆,看到交警叔叔扶着老人过马路。来到少年宫,看到电梯里满载时主动乘坐下一辆的叔叔,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主动借文具、资料给他人,这一切让我微笑着不禁嘴角上扬,这世界好心人可真多啊!

回家路上的公交车上,我背着沉甸甸的书包,可车上没有一个空位,我垫起脚尘,使劲想让自己“长高点”,可是一个刹车让我差点摔跤。这时一个拿着行李箱的大姐姐看见我在东张西望地寻找位置,便对我说:“小妹妹,你坐我这儿吧!我马上就要下车了。”我心里顿时暖暖的,感到万分感激,嘴里连声说着谢谢。我抬头看那位大姐姐觉得她好漂亮啊!

过了几站,上来一位抱着小宝宝的阿姨,我犹豫了几秒,拉了拉阿姨的衣角,对她说:“阿姨,您坐我这儿吧,我快到站了!”阿姨笑了笑,对我说:“谢谢你,可爱的小姑娘。”我眠着嘴笑了,心里更加温暖了,原来帮助人和被人帮助一样的开心!

至今为止,我一直记得那个给我让座的大姐姐的容貌,那一张美丽的脸,一副圆圆的眼镜和她那笑起来时白亮亮的牙齿。我也忘不了那个对我说谢谢的阿姨和她手里可爱的小宝宝。我眼中的世界就是这么的温暖。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灿烂,我不禁哼起了歌,我看见天更蓝了,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小鸟在我耳边歌唱,小花小草也在欢快地点着头,人们脸上都带着幸福的微笑,世界是多么得美好啊!

——我眼中的色彩优秀作文10篇

如何看待李白?篇四

在历史长河中,一些杰出人物纷纷涌现,他们吸引来了很多人的向往与喜爱。当然,好奇心特强的我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崇拜的是何许人吗

告诉你吧,他就是李白。

也许有人说,如今大红大紫的艺人才是人气指数最高的!你为何会喜欢过去的名人呢?

真是没品味。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

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在我心中,是个积极用心的好榜样。他从小就志向远大、勤奋好学、努力进取,始终坚信: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他终于创作出了不朽的诗篇,千古传诵。

李白在我心中已占有重要的地位,山压不倒,风吹不掉,他的积极乐观的精神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

我崇拜李白,崇拜他的每一首诗,崇拜他那“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豪迈奔放;崇拜他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悠远意境;崇拜他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的清朗秀美。

我想这就是我崇拜他的理由吧!

——我眼中的李白

如何看待李白?篇五

李白,您好!我是泉州的一个小学生,我想穿过时空的隧道,靠近您,和您说说话,聊聊天,您愿意吗?

我读过您的诗,觉得妙极了!每读您的诗时,我总觉得您写得潇洒自如,诗中激情汹诵,情感真挚而强烈,大气磅礴之势更让人叹服叫绝。您的诗写得如此美妙,可否有“绝招”?因为我喜欢写文章,虽然我不可能像您那样成为一位万众瞩目的诗仙,但是只想得到您的“真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李白,读了您的诗,我对您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佩服您!

李白,您是一位热爱祖国,对家乡充满感情的人。自从您25岁离开家乡后,游遍了名山大川。您写下了《游庐山瀑布》等脍炙人口的古诗。您虽然没有回过家乡,不能亲眼看到家乡的变化,但阻挡不住您的思乡之情。每逢皓月当空,您思乡情浓,便写下了《静夜思》这千古绝唱的名篇。望着那满地犹如白霜的月光,在床前仰望明月,我的思乡之情便从心底油然升起:故乡永春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奶奶,你们还好吗?李白,您的诗更加增添了我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李白,您是一个重情重义的诗人。您喜欢游山玩水,这是众所皆知的。汪伦最喜欢您了,他给您写信,说他们那里有“万家酒店,十里桃花”。当您兴致勃勃赶到桃花源去时,只看见一个姓万的人开的酒家和一个挂着“十里桃花”招牌的店家,您当时懊恼极了,说自己上当受骗了,但您受到汪伦一家热情接待,您内心充满感动。您离去时,汪伦和村民踏歌为您送行,您感动不已,望着那碧绿的桃花潭水和送别时那动人的场景,当场写下了《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成了千古名句。现在,很多人论起友情的深厚,都会想到您这两句诗,都会竖起大拇指称赞您,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白,您可是一位嗜酒如命的人。每次喝酒,您醉得分不清东西南北。好多人劝您戒酒,您却说喝酒能把写诗发挥到极致。虽然酒伴您度过了辉煌的一生,但是您也因为喝醉酒落下了笑话。有一次您喝醉酒,乘船经过江面,望着水中的明月,又想持酒扶觞,举杯邀明月,不想两脚踩空,掉入水中,幸有船夫相救,不然您就和水神终生相伴了……

惜哉,李白;伟哉,诗仙!我真恨没能早点结识您,没有及早告诉您喝酒的危害。唉!君若少喝一杯酒,更多佳作留人间。如今诗仙驾鹤去,晚辈思念望苍天。李白,夜空中那颗最亮的星星大概就是您吧,我深情地注视着您!

如何看待李白?篇六

李白,已经不知道多久了,我对你的钦慕或许从小学就开始了,读你的诗总让我惊叹,即使是刚读对诗不十分理解更别说让我渐渐懂得你诗里的感情。无法想象出你如此浪漫、豪放,无法想象充满想象力的诗怎样从你的笔下流淌出来了。这要有多大的才情与胸襟才能写出来的诗句啊!

你让我依赖。“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鼓舞人心的话语,在你的吟诵下,不管受到多大的挫折,我总能找到一丝温暖的安慰,在漆黑的夜晚,你的诗如灯塔,让我这艘经历过风浪的小船,能找到回家的路。

你就像一个长者,在我最失意最伤心时,让我依靠。你让我心酸。我知道你是个乐观的人,不想看到周围人为你伤心,所以在你仕途不顺时,在别人对你的才华嫉妒时,在他人对你的举动不解时,你总是一个人担着,看着你苦,我很难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装”美丽动人的《清平调》,却被高力士拿来用做诽谤你的工具,用你的诗伤害你,你应该很伤心吧!“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那应该是你离京后对官场的深深喟叹吧!

离开那个曾让你充满无限希望的京城,离开那个让你备受伤害的京城,你的心中应该很复杂吧,也许不仅仅只有五味那么简单了。看着你的失意,我的心绪也会一落千丈,真不知去怎样安慰你。请你向我依靠。

我不知道这样是否合适?但这却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应该是你在亲人面前无法掩饰的伤心吧!“愁”字一直困扰着你的心,看着你抒发出来,看着你很开心,看着你也很伤心,伤心却无法去帮你理清,也无法去剪断那些愁绪。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看着孤单的你与、影子作伴,一次又一次用酒麻醉自己,我好想哭。真想陪你醉一场,至少有一个人可以听你的愁诉,陪你伤心,陪你难过。我知道你的愁苦我无法排遣,但我的肩膀可以给你靠,肩头也许不够坚强,但足够温暖,就像我曾对你的依赖一样,你也靠向我吧!闭上眼,真正地让心歇一歇,让思绪停一停,体会一个穿越十几个世纪的男孩给你的关心,给你的理解。

盛唐早已随风而逝,真正永恒的却只有你壮丽的诗篇,是那个或许别着酒壶颠簸在凡尘,或许畅饮着挥洒灵魂的“诗仙”李白!

如何看待李白?篇七

春天是绿色的,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颜色。

夏天是红色的,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颜色。

秋天是黄色的,是充满喜悦与自豪的颜色。

冬天是白色的,是充满神秘与探索的颜色。

儿时比较喜欢蓝色,那是向往天空的结果;而现在比较喜欢紫色,那是走向高雅与成熟的标志;将来,比较喜欢的应该是黑色,那是夜的帷幕,那将是我毕生的追求。

常在书山中漫步,眼中的色彩便更丰富了。每当我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时,脑海中便出现一抹浅浅淡淡的绿。那又何止是一个“绿”字,这抹浅绿,叩响了春天的门!当读到“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时,一抹深沉的绿便从眼前飘过。那又何止是一抹深绿,这样的颜色,诉说着无穷无尽的哀愁!当读到“时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耳畔划过的是只属于纯绿色的细语。这又何止是一声呢喃,这是一首关于岁月的凯歌!

其实,无论是“无边落日萧萧下”还是“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描述的都是红色,但是如何看待这种颜色,并不是取决于别人,而是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

赤橙黄绿青蓝紫,紫蓝青绿黄橙红。眼中的色彩被稚嫩的掌心托起,我的童年因绚丽的色彩而万分美丽;眼中的色彩被流逝的时间所品味,我的青春因绚丽的色彩而充满活力;眼中的色彩被人生的书籍所收录,我的未来因绚丽的色彩而绽放光芒!

无论世界的色彩是繁多还是单一,都改变不了我眼中的色彩。

我一直坚信一句话:“世界因你眼中的色彩而美丽!”

如何看待李白?篇八

陈奕鸣

会看华夏五千多年,诗坛不乏有许多栋梁之材,他们各展其才。但成就最高的,我觉得要属李白。

他不为平凡之辈,有着极大的抱负,弱冠之年已游遍川蜀地区,开始游历他乡。随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他已走出了川蜀,向着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他自己的抱负。

行至洛阳城下,李白作了停留,夜半听到《折杨柳》,不禁想到遥在天边的家乡,虽是为了一展抱负而来,却也对故乡有着深深的依恋,不禁写下“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但毕竟初入社会,自己一直未被重用,李白不禁感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空虚和不得志,孤独的愁闷之感。李白只能自己在明月的相伴下,喝酒解闷,与影子对话,以此来抒发自己志向。

他无处可去,只能隐居山中,结识了好友岁勋和元丹丘,三人借机登高,一览风景之秀美,由此他做下《将进酒》一首,其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吟出了他存放已久的郁闷,由此看出他虽天生骄傲,但许多骄傲的背后,却是他独自担下的不得志,有志不能施展。所以放开文章的及时行乐,借酒消愁的思想,却是一个对权贵和世俗的蔑视,却是一个金钱和名利看淡了的,一个看破红尘的李白。

李白只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像诸葛亮、管仲、张良等人辅佐天下,却因皇上的不重用,朝政的洗礼而不得志。他游历过大江南北,阅览过国家的大好河山,用最“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才气书写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

如何看待李白?篇九

沈奕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浪漫主义诗人,“诗仙”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交友。李白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是醉时所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在早年间已有诗赋多首,并开始接受道家思想,喜爱剑术。在李白十八岁的时候隐居在戴天大匡山读书,增长了不少阅历与见识,写下“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名句。

李白在中年时期是个不折不扣的浪子,他带着一身才气,闯荡江湖,他敢说敢做,也曾引得贺知章“金龟换酒”,以示欣赏;后来被皇帝召回京城。但因太过放荡不羁,致“贵妃研墨,力士脱鞋”,又引起了众多臣子的不满。最终被奸臣们算计,贬了下去。

李白是个诗仙,也是个酒仙。每次喝完酒,他写出来的诗词充满了雄心壮志的磅礴之势和广纳百川的大气胸怀。曾写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倾泻出遑遑人生的莫大畅快、豪情万里的高昂心态。

李白在晚年时安史之乱爆发,与妻子南奔避难,后来在永王军营中组诗《永王东巡歌》,得到了永王的大力赞赏,成为了永王的幕僚,随永王东巡,后来永王被征剿,兵败被杀,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发配夜郎国。向高适求救未果,后幸亏皇帝次年大赦天下,这才从牢狱中出来。归乡途中,狂喜写出:“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晚年在宣称写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充满孤独。临死前写下《临终歌》一首后,与世长辞。

我痴迷于李白的诗歌,醉心于李白的洒脱,年仅十三岁的我对李白的了解还很浅薄,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他的诗词,领悟他的真情,感悟他的人生,指引我的诗词梦!

如何看待李白?篇十

推开盛唐的那金碧辉煌的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他一袭白衣,腰间一柄寒光四射的宝剑,手持杯酒,抬眼望着天空那皎洁的明月,口中还轻轻的吟唱着,我走向他,歌声越来越清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靠近他,面容越来越熟悉,指尖刚触碰到他的衣角的一刹那,便犹童话一般。我来到了他的故乡——四川青莲的一条溪边,遇见了儿时他,小溪旁的他,一脸天真的问坐在他身旁的老奶奶“奶奶你在干什么啊?”“哦,我在磨铁针,想把它磨成绣花针。”“这么粗的铁杵怎么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有什么办不到的呢?”大家看了上面一段,应该猜出来了吧,他就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一颗星,一代诗仙——李白。

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以剑行走天下,游览各地名山大川,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诗名传遍天下。你可记得:飞流直下三千里,疑是银河落九天。你可记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些都是他在游山玩水写下的壮丽诗篇。

盛唐国力强盛,世人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被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交口称赞,向皇帝举荐,皇帝召见李白进宫,询问当世事务,李白对答如流,皇帝大为赞赏。赐李白七宝龙床,还为他亲手调羹,入任翰林。无奈李白豪迈不羁,高傲脱俗,曾令杨贵妃研磨,高力士脱鞋,被赐金放还。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八年之后,他写下了《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头就是滚滚黄河浩浩荡奔涌而来的画卷,让人眼界开阔,仿佛置身于汹涌奔腾的黄河岸边。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将情转移到一个悲字来,想想当时的贫民百姓,吃不饱饭,睡不好觉,民不聊生,却又无可奈何,“天生我材必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的大气,自信,只要给我机会,必将大展宏图,为民谋福。可现实总是残酷的,罢!罢!罢!只有酒能化解世上所有愁苦。可为“但愿长醉不复醒”只有醉了,才能抛开世间的悲愁苦闷,才能,“与尔同销万古愁”不愧为李白,不愧为诗仙才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的诗!

李白是一颗耀眼的星。余光中曾这样评价他“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我眼中的李白不肯刻意讨好权贵,真似诗中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我眼中的李白自信豁达,有诗为证,“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个诗仙酒仙剑仙,合为一体的一个仙。

如何看待李白?篇十一

灰色,在我的.眼前跳跃,我觉得那是一盏照在我心灵的明灯。

用微笑假装坚强,用不羁掩饰忧伤,你以这样的方式把自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可我们又何曾能体会到你的这种痛苦?你慨叹自己没有漂亮的容貌去展示一个女孩的美丽,没有骄人的成绩去回报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没有动人的歌喉去抒发内心的情感。你觉得自己一身灰色。你知道吗?在我们的心中,你灰得闪亮。

还记得吗?有一次,天下着倾盆大雨,放学铃声响了,同学们望着这雨都不敢出教室,有许多家长都来接自己的孩子,却没有人来接你,你想起自己有一把备用伞,望着发愁的同学,你吧伞毅然留给了同桌,自己却冒雨跑回家。第二天,你感冒了,鼻涕流个不停,同桌道谢,你却羞涩地一笑,说:“谁让咱们是同桌呢?用得着这么客气吗?”

每一次大扫除的时候,你总是忙个不停,别人嫌脏的活儿,你总是毫无怨言地揽下来,忙到最后,教室干净了,自己倒成了一只“大花猫”。

其实,你知道吗?班里的同学都很佩服你,说你无私,勤劳,还说你友善大度。杨柳自有杨柳的洒脱,青松自有青松的壮美,生于世界,存于宇宙,每个人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你不必去羡慕别人,因为你自有你的精彩。发光并不是太阳的专利,你自有你的世界。别说自己是个灰姑娘,你是最棒的!

灰,闪着光亮,散着精彩!

——我眼中的李白800字作文 (菁选3篇)

如何看待李白?篇十二

汪乐妍

诗人谓我恋长安,其实只恋长安花。

——题记

你生于长庚星下,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赋相如,剑术自通达。

你曾仗剑策马,辞亲远游。诗是你的酒,空中的月亮是你的情人。你白袂飘飘,月下吟唱“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是少年的意气风发。

你曾殿堂高歌,高力士为你脱靴,杨贵妃为你研墨。你醉眼朦胧,提笔一挥,写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千古名句。你心高气傲,轻狂潇洒,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样豪迈的气概,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长流中,唯你一人独有。

你也曾结交圣贤,你说“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你厌了官场纷尘,留下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次执剑远走。

你说,行路难。可你已经在行。你振臂一呼,便又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壮志。

你曾饮酒折花,醉也风华。你斗酒可换诗百篇,流连长安酒家。明月之下,你传出“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又叹一声“举杯消愁愁更愁”。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透过李白的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潇洒豪迈的江湖,一个灿烂辉煌的大唐。

如何看待李白?篇十三

我眼中的孔子是个聪敏好学,知书达礼,少年有成的人。是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抱负,敢想敢干的人。是个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的人。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是圣人之后,年仅十七就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被誉为“年少好礼”,拜为老师。这对于幼年丧父,家境贫贱的孔子来说,不能不说是少年有成,取得了质的飞跃,大的突破。他可能因此一发而不可收,因此而更加发奋,更加刻苦,更加想出人头地,可能因此萌发了创办私学的念头,并养成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良好习惯与职业道德(师德)。事实证明,孔子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实践,积累了教书育人经验,三十岁左右便创办私学,广招弟子,开了*历史上私人办教育的先河。

正常情况下,人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理想和抱负是越来越大的。孔子是圣人之后更是如此。他三十而立,创办私学,实现了他的又一个突破。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孔子有机会拜见了齐景公,并为他解答了“秦穆公国小处辟,何以为霸”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是个非常重要的激励和触动,使他在解答问题的同时,看清了权贵们的水*和能力,进而萌发出为官从政,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壮志雄心。

然而,孔子的从政之路总体上说是坎坷的,不顺利的。他虽然做到了鲁国大司寇,代理过宰相,但他却付出了二、三十年的心血。他满以为自己饱读史书,满腹经纶,具备“治国*天下”的才能,得到过王公大臣们的赏识,一定会鸿图大展,有所作为的。不料想,却是不被重用,到处碰壁。

他之所以“明知不可而为之”,我认为,是由于他对当时的一些诸侯国的当权者们抱有幻想,是由于他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由于他不想做隐士,不想当屈原,不愿默默无闻埋没自己,更不想被时人和弟子们取笑怀疑。

到了六十八岁高龄,他终于悟出了点什么,终于终止了周游历程,硬着头皮返回故国,边重操教书育人的旧业,边如饥似渴地整理古籍史料,以“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的精神,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稍微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光是他创造的名言名句,已堪称一流,无与伦比,2500年后的今天,依然光彩照人,生机盎然。

总之,我眼中的孔子是青少年的学习榜样,是中老年的行为楷模。他不愧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人类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世界级名人。孔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正像他的弟子们所说:“夫子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不可毁”的。虽然他的周游列国在今天看来有些幼稚,有些滑稽,有些固执,有些不识事物和不可思议,甚至有些狼狈,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幼稚和滑稽,固执和狼狈,完善了他的人格,丰满了他的形象,影响了他的后人。

另外,他“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人不知而不愠”,好德不好色的境界,也是别具一格,值得后人称颂的。

如何看待李白?篇十四

蝉在枝杈间嚣张地鸣叫,宣示着它对夏天的*;鸟儿躲藏在稻草人褪色的黄帽下,早早地屈从于夏日的威慑。

空气中的热浪正变得浓稠,这是一天里最热的午后。庄稼地里的麦子低下金色的头颅,不远处的小溪倒是清凉之地,可谁会把自己放到火球下,冒着脑袋被晒疼的风险,去清澈的小溪中放纵。

这是一座贫穷的小山村。在最开阔最*坦的地界晒谷场,这儿无疑是夏天打盹的好去处。我身着米白色小背心,穿一条麻布缝制的七分裤,悄然躲进树影里,避开了粘嗒嗒的空气。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机器轰鸣,有的是时间,慢慢消磨一整个暑假。

我们家五口人。爸妈常年奔波在外,只有逢年过节回来。爷爷因为大意,建新房时不慎从二楼的阳台摔下,永远失去了行走奔跑的机会。奶奶九岁就嫁给了爷爷,大字不识一个。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他们依然在田里挥着锄头,家里三张嘴都等着吃饭。我便成了浪游天涯的自由人。

一位花甲之年的老者,推着嘎吱作响的三轮车,出现在村口。车上放满了大大小小的铁箱子,一张大长桌。在晒谷场上,找两颗粗壮的小树,线一拉,幕布一挂。“电影开场喽!”放的大抵是抗日影片。每当看到*人受到日本侵略者的迫害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恨不得钻进银幕里,把那些日本鬼子揪出来,痛打一顿。每当看见抗日队伍打了胜仗,大家则拍手叫好,恨不得把英雄请出来,齐唱胜利之歌。

我坐在晒谷场中央的参天大树上,在这离地足有四五米高的树杈上,整个银屏尽收眼底。电影结束,众人三五成群,各回各家,各忙各事。

现在,人们都躲进楼房,高清的液晶电视,宽大的沙发,轰鸣的空调。大家不再忍受炎炎夏日,不再评头论足电影的好坏。

可是,究竟是谁变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1905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