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余映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一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言短文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点明开卷有益的重要性,对启发学生的读书品质很有教益。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课文所蕴涵的人文思想。
二、学情分析:
先以数据为例:08年暑假军训时摸底考试全班平均分为30.58分(全级平均分为34.41分),上学期期末考试全班平均分为46.14(全级平均分46.38分),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基础相当差,而上学期一个学期他们也并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怎么办?我开始了思考,开始了行动。于是,第二周开始,联合本班英语、数学老师开始了以学习小组为常态单位的课堂教学,并非“杜郎口”模式,但确实是因此而得到启发:学生的自主性调动起来后,一贫如洗的土地同样能长出栋梁之才!
三、教学设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的体验、探究,让学生自主的与文本、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对话。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内容。
3.提高学生赏析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六、教学重点:掌握“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成语;理解课文的内容与主旨。
七、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㈠导入:
(以评书方式)话说魏蜀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其手下有员虎将名唤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打败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他就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这不,孙权又来劝说了。知道他都劝了些什么吗?怎么劝的吗?今天咱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1’)
㈡师生一起确定本课学习内容:(1’)
作家作品;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熟读课文、解读课文;积累延伸;补注
㈢小组根据上面六部分内容,自主学习。(8’)
㈣挑战自我,一决胜负:(20’)
1. 将各组认为重要的内容以题目的形式写在黑板上。(5’)分配小组任务:(以纸条形式发给小组。)
第一组:作家作品(出1道题)、补充注释(可以多道题)第二组:字词解释(不超过10个))第三组:句子翻译(出3道题)出题范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 1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第四组:句子翻译(出3道题)
出题范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第五组:解读课文(出3道题)第六组:背诵课文
2.准备答题阶段:
对别的组的题目不知道答案的可以到该组去询问答案,并记好笔记。(4’)3.答题:(5’)
要求:1.由老师指定答题内容,全部不看书回答。
2.由老师指定答题的同学。
3.自己组的题目被别的组答完后,要批改正确与否,并写出正确答案和分数。
4.教师评点各组出题和答题情况,并记分,奖励最好组,扣最差组分。(6’)教师随时提点遗漏处: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卿今当涂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
蒙辞以军中多务
蒙乃始就学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②辨析古今义不同: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③翻译下列句子: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f.卿言多务,孰若孤?
㈤再读课文:(15’)
1.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4’)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有惊人的长进以至于令鲁肃叹服不已,并且与他结为朋友的故事。(完成板书:人物,他们做了什么事)
孙 吕 鲁
权 →
蒙 ←
肃(善)↘
(听)↓(赞)↙
劝
开卷有益
2.昔日吴下阿蒙,经过发奋努力的学习,最终让同僚刮目相待,学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另外
一个关于学习的故事《伤仲永》。比较这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会得出什么结论呢?(2’)
方仲永:天资聪颖——不使学——泯然众人 吕蒙:不学——学——学有所成我们自己:必须学习,方能成长为有用之才
3.积累延伸:(4’)
①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学而不厌等;苏秦悬梁刺股,孙康映雪读书。②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你又知道哪些?
㈥调节内容:
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学的效果看来不错,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5’)故事情节的展开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的。
那我们把人物对话部分挑出来。品位文章的对话。三个人的这几次对话语气一样吗?孙权:第一次劝学时态度非常恳切,第二次时略有些不满、责备。吕蒙:自豪。鲁肃:吃惊。(体会他们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小组分角色朗读,要读得惟妙惟肖、古韵古味。)
提点几句语气语调: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见关切)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含有责怪,不悦)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读出惊讶、吃惊、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指责中带有自豪之气。)
㈦总结:人的一生中,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让我们一起多读书,读好书。能够天天让老师刮目相看!
㈧作业:(以纸条形式发给小组)
1.周一上课前出好本课小测题:一道课文理解题;两句翻译;五个字词解释。(一、二、三组翻译和解释的出题范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四、五、六组翻译和解释的出题范围: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写一篇500字的自传。(可以围绕身世、经历、兴趣爱好、理想抱负、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或事来写。)
3.完成《精析精练》第15课。背诵课文。4.周一上课内容: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预习。
教师知识储备:
⒈文学常识:
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2.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到用时方恨少。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就应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3.人物: 孙权:
吴国大帝。孙权19岁就继承了其兄孙策之位,力据江东,击败了黄祖。后东吴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击溃了曹操军。东吴后来又和曹操军在合肥附近鏖战,并从刘备手中夺回荆州、杀死关羽、大破刘备的讨伐军。曹丕称帝后孙权先向北方称臣,后自己建吴称帝,迁都建业。他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发展造船业、连通台湾、积极和印度等国外交、多次减免赋税,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孙权的历史评价:◆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
◆曹操: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15岁时随史策征战。18岁时孙策被刺身亡,孙权便代兄为江东统帅,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助下,巩固并发展了江东根据地。
孙权英武果断,胆略过人。他“博览书传历史”颇有才华。
孙权对开发建业和整个江南地区做出重大贡献。他采取了不少措施,鼓励发展生产。他“亲自受田”,将驾车用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表示提倡农业生产。并下令禁止官史在家忙时征调农民服徭役,以保证生产期间,又兴修水利,疏浚和扩大秦淮河水道,开破岗渎、运渎、东渠、潮沟等。当时建业城有数千名技术熟练的手工业工人,从事丝织、冶铸生产。孙权还发展了航海事业,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万人航行到夷州(今台湾省),又派人出使辽东半岛及海南诸国,有的使者到高句丽、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和南洋群岛等地。247年,还为西域僧人康僧会建造了建初寺,这是金陵的第一座佛寺。
孙权统治江东51年。他的一生,正是吴国创业的黄金时代。到他的晚年,有才华的太子孙登不幸早逝,其他儿子们为了王位明争暗斗吴的元气大伤。太元二年(252年),孙权,这位雄踞江东的杰出政治家在失望中与世长辞,终年71岁,葬在蒋山之阳(今紫金山梅花山)。
吕蒙(178-219):
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孙权继位后前来投奔,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吕蒙早年没有上过学,是个大老粗。但吕蒙并非无谋之人,周瑜攻打南郡时还向吕蒙请教过战术。后来孙权看出吕蒙的能力,便劝他多看些兵书,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 4
督。然后,关羽攻打樊城,吕蒙用白衣渡江之计成功袭取荆州,使关羽败走麦城。吕蒙再作为主将四面围住麦城,终于活捉了关羽。219年,吕蒙病逝,临死前将孙权赏给他的所有东西就归还孙权,使孙权大受感动。
东吴四英将分别是:
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 鲁肃[(172-217),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
吕蒙[(178-219),字子明,东吴四英将第三位。历史上的吕蒙是一位文武全才,而且是由武将向全才转变的将才];
陆逊[(183-245),字伯言,东吴四英将第四位,孙策的女婿。历史上的陆逊在东吴四英将中应该是说是最棒的一位]。
鲁肃(172-217:
字子敬,东吴四英将第二位,文武全才。鲁肃少年看出世道将乱,便苦练箭术。其后周瑜带了几百人从鲁肃门前过,向鲁肃借粮。鲁肃当时前里有两囤米,鲁肃当时就借了一囤米给周瑜。周瑜十分感谢鲁肃,后来向孙权推荐了鲁肃。鲁肃见了孙权,明确提出了与曹操、袁绍三分天下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孙权非常敬重鲁肃,与他日夜交谈。208年,曹操南下,东吴分为主战主和两派。鲁肃立主一战,并主动前往江夏请诸葛亮过江,使孙权看到了刘备联吴抗曹的决心。赤壁之战中,鲁肃以武将身份出战,总领三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赤壁之战后,鲁肃立主将荆州借给刘备,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写字的笔吓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临死前向孙权推荐鲁肃继任都督。鲁肃任都督后不久,刘备取西川成功,于是鲁肃开始和关羽就荆州问题展开了斗争。刘备大军杀至公安,孙权也主张让吕蒙迎敌。鲁肃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与关羽谈判,要求以湘水为界,归还三郡。这就是著名的单刀会。这件事的真正英雄并非关羽,而是鲁肃。在单刀会上,鲁肃义正言辞,蜀方无言以对,只得割让三郡。217年,鲁肃病逝,年仅46岁,诸葛亮在成都为鲁肃挂孝。孙权称帝时感慨的说道:“昔日鲁子敬就说过会有这一天,看来子敬真是有远见呀!”
历史上的鲁肃,作战时手不释卷,是一代儒将。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功劳了,完全成了诸葛亮的陪衬,对这位文武全才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可以说在《三国演义》中和历史相差最大的人物就是鲁肃了。
4.典故:
悬梁刺股: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会有收获。也就是说,只要下工夫,就会有收获。
【成语解释】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
【典 故】这个成语由两个故事组成。“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地读书。有时疲倦了,想睡觉,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这时候如果再打瞌睡,就会被绳子拉醒。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战国时期,苏秦读书欲睡,就拿锥子扎大腿,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的事。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主要内容是: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 5
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chēyìn)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释 义】 映雪:利用雪的反光;囊萤:抱着的萤火虫 【出 处】 “囊萤”出自《晋书·车胤(yìn)传》:“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则出自《孙氏世录》:“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典 故】:“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余映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二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民勤六中
李发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掌握有关文学常识。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情感目标:
学习吕蒙虚心接受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品味人物对话时表现出来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因为贪玩耽误了学习,你感到困惑;也许因为基础差,你掉队了,你感到失望。没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会告诉你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去借鉴吕蒙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
二、分析题目
针对题目,你们会提出什么问题 1孙权是谁?
2他劝什么人学习? 3学习效果如何?
4谁能够证明吕蒙学习突飞猛进?
用大屏幕显示孙权、吕蒙、鲁肃的介绍。a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b吕蒙(178-220),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c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三、作家作品 1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 , 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世称涑水先生。他主持编纂了《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评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司马光自己说:“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四、出示目标
五、生字注音
六、范读文章
七、疏通文意
八、分角色读
九、人物形象
十、课文启示 十
一、对比分析 十
二、拓展延伸
1、读书名言
2、读书事例 十
三、本文小结
同学们,吕蒙通过学习不再是吴下阿蒙,令人刮目相待,我们也不应该落后,因为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大好青春几时有,莫让年华付东流。最好让我们在九个字的朗诵中结束本课------“读书好
好读书
读好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余映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三
《孙 权 劝 学》 教 学 设 计
湖北省安陆市巡店镇初级中学 刘季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言语气词所表示的不同语气。⑶、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二)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朗读课文,能用现代汉语正确翻译课文。⑵、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教学重点:
⑴、品味孙权、鲁肃、吕蒙对话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⑵、理解“开卷有益”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⑴、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对话的情味有何不同。
⑵、联系生活实际,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表演法等。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播放苏轼诗词《赤壁怀古》创设教学情境,导入课题)教师口述:《资治通鉴》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三国时期,吴国孙权手下有一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受吴王孙权常识。但他年青时不爱读书,斗大的字不认识几个,孙权多次劝他学习,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辞,还说自己一介武夫,只要会领兵打战就行了,这不,孙权又来劝学了,这次结果如何呢?
(目的:通过教师口述相关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教师点击课件显示课题并板书《孙权劝学》)
(目的:引起学生特别注意,了解学习课题,围绕课题展开学习)
【二】、把握人物,深化主题
(点击课件,了解学习目的,显示作者及作品简介,以及文中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
1、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简介(见课件图片)
2、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及简介:孙权、吕蒙、鲁肃(见课件图片)
(目的:让学生对本课中的重要人物有一个初步了解,便于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把握节奏,多层朗读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多层次朗读及相关教学要求)
1 课件显示如下: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文中人物对话语气和文中的停顿,从而体会人物的心理。
2、朗读步骤:
⑴、读准字音
⑵、读出句意、读出节奏 ⑶、大声朗读
⑷、读出感情(分角色)⑸、背诵全文
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展示课件、显示朗读节奏、全班齐读。
(目的:以读理意,既通过多层次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课文)
【四】、品读文章,理解文意
(点击课件,显示教学目标:⑴、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批注,划出读不懂的句子。
⑵、质疑,共同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故事大意,小组内拿不准的字或者句子做上记号,待会提交全 班解决。
2.学生提出疑问,全班内解决。(目的: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一):用课件辅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片断一:男生一简述其意义 片断二:女生二简述其意义
(二):点击课件显示文章重难点词及词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意思。 【五】、品析揣摩,感知内容
1、学生齐读课文,理出文章思路。
(点击课件显示图片,引导学生把握文章思路:
图片一:孙权劝学 图片: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
2、点击课件显示问题: 找一找:《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请结合孙权的身份,要读出怎样的语气?
3、课件显示相关语句及注意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 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明确:孙权的话是认真
2 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4、模仿表演,体验反思(教师强调学生要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注:男生一:扮孙权。男生二:扮吕蒙。男生三扮鲁肃。作者的话全体学生朗读。
(目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角色的准确把握)
5、再现故事、品析人物(课件显示)图片一:孙权劝学 图片二:吕蒙就学
图片三:鲁肃赞学(目的: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6、结合本文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课件显示)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劝)吕蒙:知错能改,谦虚好学,有军人的坦诚豪爽。(好)鲁肃: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赞)【六】、合作探究,互动释疑:(课件显示)问题一:孙权是如何劝告吕蒙的?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用现身说法,更使劝告有理。
问题二: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吕蒙推辞的理由是什么?(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便于准确地掌握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原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目的:“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理由:“蒙辞以军中多务。” 问题三: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原因: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爱才敬才,二人又情投意合。
写此事作用: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问题四: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问题五: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a、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b、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c、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七】、对比阅读、能力拓展(课件显示)将本文和《伤仲永》联系,你有何收获?(可从内容、写作手法,启示等方面来谈。)【八】、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课件显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引导)(课件显示、引导参考)①、开卷有益: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才干。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③、不能总拿老眼光看待人和事。④、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九】、总结全文(课件显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最终由“吴下阿蒙”变得令人“刮目相待”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学习本文后,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希望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好书伴大家健康快乐的成长。【十】、能力展现:
1、背诵全文。(要求学生能熟读与熟背本文,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词语积累:
请解释“刮目相待”“吴下阿蒙”并造句。【十一】、板书设计:
孙权
劝
吕蒙
赞
鲁肃 爱才
坦诚
爱才 关爱部下
豪爽
敬才 善劝
知过能改
文人雅士 好学
有礼 【十二】、课后反思:
文言文的朗读至关重要,尤其是以对话描写为主的文章,更要加强对人物语气、情感的把握。这和现代文朗读相比难度更大,学生通过认真训练,也能够很好的进入角色。通过朗读对人物角色和文章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目的。
同时,在教学的第个环节中,教师都应该充分信任学生,鼓励和发动学生,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精神。如在角色的分配上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组织演示阶段,可以让每个学生或者每组代表提出意见或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余映潮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篇四
《孙权劝学》是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文章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讲述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孙权劝学的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孙权劝学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第一课时学生已疏通文意,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为本课时学习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字斟句酌精读文言文,把握人物特征。
2.能够结合拓展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点评课本剧活动,提高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
2.将研读文本与拓展阅读结合,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古人爱才、善劝、善于学习等优秀品质。
2.了解我国古代贤主与名将的品行与风范。
【教学重点】
1.研读语气、神情、称谓等方面的词语,把握孙权等人物的特征。
2.结合《三国志》《资治通鉴》的拓展阅读,加深对孙权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难点】
拓展课外阅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提前准备课本剧表演。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用原文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吕蒙不想学习的原因是什么?军中多务。
3.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1)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演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一)学生在小组分角色朗读,品味、揣摩人物个性化语言。
(二)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选出四名优秀的朗读者(旁白、孙权、吕蒙、鲁肃),在全班表演。
(三)学生以原文为依据,字斟句酌,点评同学的表演。
(四)学生演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个性化语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不可不学!”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反问句,用叹号,隐约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意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孙权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十分惊奇的神态。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写鲁肃和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三、拓展阅读,把握人物形象
1.阅读《资治通鉴?汉纪六十》节选。
吕蒙未及受封而疾发,权迎置于所馆之侧,所以治护者万方。时有加鍼1,权为之惨戚。欲数2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不然则咄唶3,夜不能寐。病中瘳4,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权哀痛殊甚,为置守冢5三百家。
——《资治通鉴·汉纪六十》
【注释】
①加鍼(zhēn):施针灸。
②数(shuò):屡次,多次。
③咄(duō)唶(jiè):叹息。
④瘳(chōu):病愈。
⑤守冢(zhǒng):守墓者。
2.字斟句酌把握孙权的人物形象。
思考:哪些字句体现了孙权的“贤主爱才“?
四、谈感悟:
学习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五、布置作业:
期中考试在即,同学们都在紧张备考,咱班某位同学贪玩,无心学习。请你作为朋友给他写一段话,劝说他专心复习,争取考出理想成绩。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人物形象字斟句酌
君主风范语气
孙权:善于劝导神情
贤主爱才称谓
吕蒙:善于学习
鲁肃:爱才知人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文言语气词;
2.通过诵读,小组讨论归纳出全文的情节,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线索;
3.品析人物语言,概括人物性格,学习孙权、吕蒙坚持学习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学习并会运用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难点:品析人物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谈话法、表演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吟唱,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起这首歌,大家都知道这是《三国演义》的主题曲。而说到三国,我们不禁会想起一批英雄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人才辈出,孙权即是其中的一位。这是为什么呢?孙权作为帝王,他是如何劝下属学习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略知作品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请一位学生介绍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明确:《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支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三国到五代1362年的历史。
作者是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听名家范读,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概情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从旁答疑解惑。
明确: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三)深入研读,品味语言
1.全班通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2.请同学说一说对孙权和吕蒙对话的理解,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读出来。
3.请两位同学模仿表演孙权和吕蒙,表演出其神态和语气的变化,其他学生在旁体味。
4.同学评价这两位同学表演如何。小组讨论应该从语气语言等方面有哪些改进。
明确:孙权语重心长、循循善诱。
5.吕蒙对孙权劝学一事的态度如何?有何变化?结果如何?
明确:吕蒙刚开始是拒绝的,后来同意了。经过一段时间,吕蒙大有长进。
6.从哪儿看出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明确:从鲁肃的评价中看出来吕蒙进步了。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
7.孙、吕蒙二人的对话和吕、鲁二人的对话语气有何不同?
明确:孙、吕二人是君臣关系,语气严肃郑重。吕、鲁二人是同事关系,语气诙谐幽默。
(四)学习成语,巩固拓展
文中有两个成语,请同学们找出来,说一说这两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并造一个句子。
(明确:吴下阿蒙,刮目相看。)
(五)小结作业,延伸思维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孙权作为帝王,苦劝下属吕蒙学习的一面。也知道了一个人无论多么忙,多么学识多么少,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也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大家学完后,有什么样的领悟呢?请大家自由地谈谈。(学生自由说自己的体会。)
好,同学们说得都很不错。我们今天的课就到这里。
课下,请同学们试着把本文背下来,并找一篇同样是努力学习,改变人生的文章读一读,下节课同学们分享。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
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法学法】朗读法,揣摩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有几个问题请教同学们:
1、孙权是三国中哪一个国的开国君主()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2、在孙权心目中胆识、学问、才能、谋略仅次于周瑜的大将是()
a、关羽 b、吕蒙 c、鲁肃
二、介绍故事出处和文中人物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三、朗读感知课文
1、听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 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感叹句,要显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2、疏通文意。
要求:同学们间互相翻译句子,把有疑问或不懂的词、句作符号。
3、检查自学情况。
词:(1)卿今当涂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难道
(3)但当涉猎 只 粗略地阅读
句:(1)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
4、解释划线词语的意思(见ppt)
5、口译全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您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借口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谈论天下大事,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离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叩拜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四、精读课文
(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可以分为几层?
可分两层。
1、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2、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二)、朗读并理解:
1、第一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____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亲近、关心和期望的一句话是_____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三)、朗读第二层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即吃惊,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2、“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并非对鲁肃不满,而是表现出吕蒙对自己才略长进后感到很自豪、自得,和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
3、“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4、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5、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侧面描写)
6、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7、评价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善劝)
吕蒙: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好学)
鲁肃: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敬才、爱才)
五、总结、归纳:
孙权:关心下属、平易近人、谆谆善诱
劝
吕蒙:前:才疏学浅(吴下阿蒙)
后:好学、自信(刮目相待)
8、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10、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何感受。
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六、比较阅读
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七、揣摩语气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八、讨论、质疑。
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说出来,大家来帮帮你。
九、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改写课文。
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劝学(就学、议论、结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39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