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一
知识与技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
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 。
(引导学生说出: 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
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p83“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
2、完成p83“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
3、p86练习十八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
4、“做一做”第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思考题:
某小学六年级的1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17人,五年级的200名学生中有三好学生30人。
五、六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各是多少?哪个年级的三好学生的百分率高?
课后作业:
练习十八第1~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篇二: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教学准备:
小黑板、两个杯子、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先设计一个让小组长记录本节课本组同学举手次数总和的环节,伏笔)
1、让我们先一起来和一位老朋友叙叙旧——分数。
2、他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我们认识,大家欢迎吗?——百分数。
3、你想这位新朋友说些什么呢?
引出并板书课题: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百分数的认识”。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两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和25克)。
师: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这样猜科学吗?那要知道什么才行?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是糖水的几分之几。
( 一号杯:7÷20=二号杯:9÷25= )
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 100分之35 、100分之36 进行比较)
(一号杯:7÷20=20分之7=100分之35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二)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书写35%、36%),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现在好比较了吗,因为分母都是?我们一来就发现了这位新朋友的第一个好处,易 于 比 较。
设问:百分数是怎么构成的呢?引出并认识 百分号。(怕大家忘记,老师还是给你们编个口诀吧: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
1、学习读法。
(1)电视里,新闻联播里肯定听主持人读过不少百分数,那,你会读吗?
(2)读出两个百分数。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2、学习写法。
(1)在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老师知道了咱班的同学都拿到了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和老师
分享分享好吗,现在我来做个调查。
(2)你会写吗?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设问交流,读时应注意什么?
3、即刻反馈,“过关斩将”。
第一关,请读出下列各数:
1%、 50%、37%、99%、100%、140%、 300%、 0.5%、0%、124.5%
第二关:
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在这些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分数吗?(0%、 0.5%)最大的呢?(300%)
第三关:
100%和50%是什么意思,能举例说明吗?
师:在这些百分数中,我们可以看到,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你能很快地比较它们的大小吗?这是为什么呢?(指出:因为百分数固定分母都是100)
4、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说了这么多,那百分数到底是什么呢?
师:请你说说 35%、3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也就是说 35%、36% 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什么?(这两个分数都表示)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就叫做 百分数。(板书)
师:这句话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关系我们叫
做?(倍数关系)对!所以百分数又叫做。(板书)
3、探究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师: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这两位新老朋友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小黑板出示: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联系?
(都有分子分母,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倍数关系。)
(2)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又有什么区别呢?
2百分数的认识
一号杯: 7÷20=20分之7 = 100分之14=35% 读作:百分之三十五
二号杯:9÷25=25分之9 =100分之36 =36% 读作:百分之三十六
及格率:百分之六十六 写作:
优秀率:百分之三十一点八 写作:
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篇三:人教版百分数的认识优质教学设计
1、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学会讨论交流。
3、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让学生搜集含有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师:一根棍儿,斜着放,上下各有一粒糖,前面还有一个数(师边说边写一个百分数)?同学们,认识它吗?你们知道他叫什么数吗?(百分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百分数。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认识
师:关于百分数,你想了解它的什么呢?
二、 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三杯糖水(糖水的质量分别是20克、50克和25克)。
师:如果每杯中的糖的质量都是10克,你知道那一杯最甜吗?为什么?
师:但是其实老师并没有每杯都放一样多的糖哦,而是——
2、接着出示糖的质量分别是7克、13克和9克。
师:现在你认为哪一杯最甜?
3、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哪一杯最甜,只看糖水的质量或者糖的质量可以吗?要看什么呢?(糖的质量占糖水的几分之几)
4、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一杯中糖的质量与糖水的比率。
7913 二号杯:13÷50= 三号杯:9÷25=) 202550
352636师: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呢?(通分成、进行比较) 100100100
363526结论:因为﹥﹥,所以3号杯的糖水最甜。 100100100(一号杯:7÷20=
(二) 探究百分数的意义及读写法
探究百分数意义。
师:像这样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它的名字就叫百分数。 师:你能尝试着将352636、改写成百分数吗? 100100100
师:请你说说35%、26%、36%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35%、26%、36%这三个百分数表示什么?(这三个分数表示糖的质量占糖水的百分之几)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才能叫做百分数呢?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二
【教材简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教学百分数意义时,要从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过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联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学中,要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过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2、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针对学生对体育比赛很感兴趣的特点,课上先让学生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立即吸引了学生。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百分数,引导说出在哪里看过百分数,并提出共同探求什么叫做百分数,学生非常乐意,并且兴趣盎然。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
(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百分数?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
年级三好学生人数学生人数
六年级17100
五年级30200=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
(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下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表示的意义?
(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联系?(倍数联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长是铁丝长的;
(3)一堆煤重吨。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2)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这三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两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百分数
意义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联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联系
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联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生讨论,初步建立概念后,再通过分数和百分数的辨析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联系,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写得最好看。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联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三十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5%)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师投影出示下图,
(1)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用阴影表示百分数。
借用上图,让学生用阴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三十的第3题。
[学生根据老师画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写出百分数后,并没有因而而满足,而是启发学生说出8%和32%的具体含义,启发学生紧扣百分数意义说出含义,将百分数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启发学生回答:在图中,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渗透了百分数相加减的思想方法,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提供感性材料。]
3、口答。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中,教师突然叫停笔。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有百分数的句子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如一学生写好3个百分号,则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或完成任务的30%。)
4、选择练习。
出示一组百分数。
6%3.9%120%98%100%
(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今天的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
(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3.9%或6%)
(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120%)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必定能达到。(100%)
5、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
(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
(4)一本书已看了40%。
(5)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小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立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必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
(3)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学生读出含有百分数的句子后,教师提出一组问题,引导思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意义,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做好孕伏]
6、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亚运金牌统计图的再次出现,让学生说图中百分数的意义,巩固深化了新知识的学习,在一节课中,由设疑到答疑,前后呼应,便于学生领悟其所以然,做到结构完整。]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三十第4、5题。
五、课堂小结
六、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6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个组同学的人数14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二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
1、 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 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
3、 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1、 折扣……………………1课时
2、 成数……………………1课时
3、 税率……………………1课时
4、 利率……………………1课时
5、 学会购物………………1课时
1 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
师:利用课件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
问: “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生: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问: 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出示例1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集体汇报时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并且两个问题加以比较
板书:(1)180×85%=153(元)
(2)160×(1-90%)=16(元)
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2、第13页第1、2、3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2 成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
报纸上写道:“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
二、 探究体验
1、 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
2、 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3、 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4、 教学例2
(1) 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 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 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三、实践应用及作业
1、第9页做一做
2、第13页第4、5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3 税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汇报自学情况,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二、 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30×5%=1.5(万元)
三、 堂上练习及作业
a) 第10页做一做
b) 第14页第6、7、8题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板书设计:
4 利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1、储蓄的意义
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
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
2、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二、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 方法二
5000×3.75%×2=375(元) 5000×(1+3.75%×2)
5000+375=5375(元) =5000×1.075
=5375(元)
三、实践应用
第11页做一做
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四、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板书设计:
5 学会购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 出示第12页的例5
2、 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 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14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一些有关利息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有关利息的简单计算。
2.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和利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某工厂的一车间有男工51人,女工40人。男工是女工的百分之几?女工是男工的百分之几?
2.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是男生的80%。女生有多少人?
3.小丽1998年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一年。到1999年1月1日,小丽从银行共取回105.22元。小丽现在取回的钱比存入银行前多了百分之几?
板书:(105.22-100)÷100
=5.22÷100
=5.22%
问:这道题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师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储蓄问题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百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师述: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问:谁去银行存过钱?那你知道储蓄都有哪几种方式吗?
存款主要分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和大额存款等。
板书: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
问:在刚才那道题中,哪个数是本金?
板书: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问:哪个数是利息?
板书: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问:哪个数是利率?
师述:利率的高低是由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来制定。银行会按照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调整利率的。利率有按年计算的,称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月利率。
2.出示例1。
例1 张华把400元钱存入银行,存定期3年,年利率是5.22%。到期后,张华可得利息多少元?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元?
(1)学生默读题。
(2)年利率5.22%是什么意思?是怎样得到的?(用利息除以本金等于5.22%。)
板书:利息÷本金=利率
怎样求利息呢?
板书:本金×利率=利息
这样求的是几年的利息?一年的还是三年的?为什么?
(是一年的利息,因为一年的利率是5.22%。)
要想求三年的利息,还应怎么办?
这说明利息的多少还和什么有关系?是怎样的一个关系?
板书:×时间
(3)那么求利息应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400×5.22%×3
=20.88×3
=62.64(元)
(2)要求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应怎样列式?
板书:400+62.64=462.64(元)
答:张华可得利息62.64(元),本金和利息一共462.64元。
3.出示例2。
例2 五年级一班今年1月1日在银行存了活期储蓄180元,每月的月利率是0.315%。存满半年时,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1)学生默读题。
(2)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3)应怎样列式计算呢?
板书: 180×0.315%×6+180
=3.402+180
≈183.40(元)
答: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一共约183.40元
问: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只有两位小数,再往下就没有了,所以应自动保留两位小数。)
问:有一个同学这样列的算式,你们大家判断一下,他列得对不对,为什么?
板书:180×(1+0.315%×6)
学生讨论。
师追问:0.315%×6表示什么意思?
又追问:1+0.315%×6又表示什么呢?
再追问:再用180乘以这个结果得到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师述:我们学习了有关储蓄的知识,知道了本金、利息和利率,以及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会了求利息的方法:本金×利率×时间=利息。还知道了储蓄的意义。
(四)巩固反馈
1.小华今年1月1日把积攒的零用钱50元存入银行,定期一年。准备到期后把利息捐赠给“希望工程”,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如果年利率按10.98%计算,到明年1月1日小华可以捐赠给“希望工程”多少元钱?
2.王宏买了1500元的国家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13.96%,到期后他可获得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元?
3.赵华前年10月1日把800元存入银行,定期2年。如果年利率按11.7%计算,到今年10月1日取出时,她可以取出本金和利息共多少元?下列列式正确的是 [ ]
a.800×11.70%
b.800×11.70%×2
c.800×(1+11.70%)
d.800×(1+11.70%×2)
4.王老师两年前把800元钱存入银行,到期后共取出987.2元。问两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是多少?
5.1993年末,我国城乡储蓄存款余额达14764亿元,比1992年末增加3219亿元。增长百分之几?(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6.李佳有5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有两种储蓄办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11.70%;另一种是先存一年期的,年利率是10.98%,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紧紧抓住这两种类型的应用题,引到新知识上。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老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让学生有较大的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思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另外,本节课中概念较多,在教学时,注意在教授解题方法和分析解题思路中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概念。在最后练习中,还设置了一道离生活比较近、但难度不是很大的题,既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而且学生也会比较有兴趣。
小学六年级百分数教案【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谈话。
同学们,昨天看新闻了吗?谁能给大家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生:第十二届亚运会于昨天在日本广岛结束,中国队共获得137枚金牌,名列第一。)对,中国的体育健儿在赛场上顽强拼博,为国赢得了荣誉。(注:上课当天为第十二届亚运会结束的第二天,1994年10月17日。)
亚运会结束后,通常要对各国获得金牌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的制成统计表,有的绘成统计图,请同学们看这样一张图。
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
1994年10月
像这样的图,同学们见过吗?(见过)图中的数叫做百分数,你们见过百分数吗?(见过)在哪里见过?(生:在报纸上看见过;在包装盒上看见过;在爸爸单位的办公室里看见过;在像老师给我们看的这样图上见过……)
揭示: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
2、导入:为什么经常要用到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什么叫做百分数呢?今天我们学习百分数。(板书课题)
[针对学生对体育比赛很感兴趣的特点,课上先让学生发布一条体育新闻,立即吸引了学生。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百分数,引导说出在哪里看过百分数,并提出共同探求什么叫做百分数,学生非常乐意,并且兴趣盎然。联系生活实际,巧妙地导入新课。]
二、引导探索,揭示特征
(一)教学百分数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学教科书上第128页的例题。
思考: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通常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
(2)用百分数比较有什么好处?
(3)什么叫百分数?
让学生自学课本后,同座同学议论思考题。
[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2、集体讨论,揭示意义。
(1)例题中为了比较什么,是用百分数进行比较的?(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
(2)在这里,“比率”这两个字怎样理解?(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3)六年级三好学生人数所占的比率是多少呢?是怎么得到的?五年级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成下表:
年级
三好学生人数
学生人数
六年级
17
100
五年级
30
200
=
(4)用百分数表示三好学生所占比率的大小,有什么好处?(学生回答后板书:分母相同,便于比较。)哪个年级三好学生所占的比率大?
(5)用百分数进行比较,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后,能约分的要不要约分?(揭示:百分数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6)表格中,两个百分数的上面一格应填写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三好学生人数占学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7)什么叫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例题中应把什么人数看成“一个数”,什么人数看成“另一个数”?谁能说一说表格中的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十五表示的意义?
(8)百分数的概念中提到了几个数?(两个数)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一种什么关系?(倍数关系)
3、举例辨析,揭示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出示:(1)鸡的只数是鸭的;
(2)绳长是铁丝长的;
(3)一堆煤重吨。
师生讨论:
(1)这三句话中的三个分数,哪个是百分数?为什么?
(2)吨为什么不是百分数?
(3)这三个数都是分数,而前两个才是百分数。谁能说出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后出示下表:
分数
百分数
意 义
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某个具体数量
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从而得出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百分数后面通常不带单位名称。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师生讨论,初步建立概念后,再通过分数和百分数的辨析比较,进一步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教学百分数的写法和读法
1。为了区别于分数和便于书写,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来表示。教师示范百分号的写法后,让学生板演,进行书写练习,并让学生比较哪一个写得最好看。
2。教师示范书写百分数,引导学生写黑板上和上例中的百分数。
3。教学读法。指出百分数只读作“百分之几”,而不读成“一百分之几”,齐读百分数。
(三)揭示百分数的特征
百分数是特殊的分数,它特殊在哪里呢?引导学生说出百分数的特征:
1、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2、只表示倍数关系;
3、采用百分号“%”表示。
三、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读出百分数,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先让学生自由地读练习三十第1题中的百分数。读后提问:
(1)1%是最小的百分数吗?这组百分数中还有比1%小的百分数吗?(0。5%)
(2)百分数的分子有的是小数,有的是整数,有的大于分母,有的小于分母,这是为什么呢?(指出:百分数固定分母是100,也就是把比较的标准平均分成了100份,相比较的量就可能是这样0。5份、1份、121。7份、300份等)
2、教师投影出示下图,
(1)用百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教师先用红色画上8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出来,并说出8%的含义。然后用蓝色画出32格,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后提问:你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40%;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60%)
(2)用阴影表示百分数。
借用上图,让学生用阴影部分表示出65%和100%。然后让学生独立练习练习三十的第3题。
[学生根据老师画出阴影部分的大小,写出百分数后,并没有因此而满足,而是启发学生说出8%和32%的具体含义,启发学生紧扣百分数意义说出含义,将百分数概念变得形象具体。启发学生回答:在图中,还能看出一个百分数吗?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也渗透了百分数相加减的思想方法,为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提供感性材料。]
3、口答。
先让学生写出10个百分号,学生动笔书写的过程当中,教师突然叫停笔。然后要求学生用带有百分数的句子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如一学生写好3个百分号,则回答: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或完成任务的30%。)
4、选择练习。
出示一组百分数。
6% 3。9% 120% 98% 100%
(1)提问;这一组百分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两个最接近?
(2)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
(1)今天的课上,由于学生们认真听讲,学会同学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100%)
(2)大同小学学生每月的零花钱占学校买图书钱数的50%。开展节约活动后,只占( )。(3。9%或6%)
(3)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120%)
(4)由于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这个单元考试的及格率一定能达到( )。(100%)
5、读出下面的句子,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
(2)我国的人口约占世界的20%。
(3)人脑的重量约是人体重量的2%-3%。
(4)一本书已看了40%。
(5)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
提问:
(1)第一、二句话中的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把这两句话联系起来看,我国用只占世界5%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0%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如果我国人口有所控制,如我国的人口只占世界的15%,甚至更少,那么,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会怎样?(提高)我国的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会怎样?(更快)
(2)一本书已看了40%,说明还剩百分之几没有看?(60%)已看了40%,是不是一定看了40页?如果是看了40页,这本书有多少页?如果这本书有200页,已看了多少页?如果有300页呢?如果有1000页呢?
(3)自行车厂上半年完成生产计划的60%,如果下半年也完成计划的60%,这样,全年的计划完成了吗?是正好完成,还是超额完成?超额了百分之几?(20%)你是怎么算出来的?(60%+60%-100%=20%)
[学生读出含有百分数的句子后,教师提出一组问题,引导思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意义,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为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做好孕伏]
6、再出示第十二届亚运会金牌分布情况统计图,让学生读出图中的百分数,并说出表示的意义。
[亚运金牌统计图的再次出现,让学生说图中百分数的意义,巩固深化了新知识的学习,在一节课中,由设疑到答疑,前后照应,便于学生领悟其所以然,做到结构完整。]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三十第4、5题。
五、课堂小结
六、游戏
请这节课学会的同学举手,(全班56人都举起了手)谁能用百分数说一句话,说明现在同学们举手的情况。(这节课学会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0%)现在四个组的人数同样多,如果其中一组同学举手,举手的人数可用什么百分数表示?(25%)它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两组同学举手呢?三组呢?
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百分数:“25%”,说:“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一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第一次可以走多少人?”(一个组同学的人数14人)老师让第一组同学先离场。接着,又板书一个“25%”,提问:“这个百分数表示第二次离场的同学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以走多少人?”又让第二组同学离场。还剩下两组同学,提问:“老师再写一个什么百分数,大家都可以离场?”(50%)这个50%表示谁是谁的50%?学生回答后,一起离场。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五
一、改变了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学习方式
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赵老师从本地实际出发,精选例题,例题来源教材又活于教材,以学生极其熟悉的列车提速问题入手,既复习巩固了以前学过的内容,又自然的引入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条件和问题的互换导入自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新的问题迎刃而解。
二、教学过程由扶到放结合,引导有法
1、教是为了不教。的确,我们教学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赵老师的课堂教学总是围绕着学生的思路,紧紧抓住学生的认知冲突去调控课堂,也就是说教师能时刻关注学生,指导学生用“画线段”的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新课学习任务。
2、从教学环节看,既灵活而又开放,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遵循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合理。
3、在课中我们可以看到赵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发现题中的关键信息,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关键句子,而后深入分析解题过程,最后通过一系列有趣实用的练一练习题设计,使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与突破,极大的建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巩固了知识,这也又一次说明了赵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心中有教材,更重要的是心中有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角色由操作步骤被动的执行者,转化为主动探究者,在教师有意创设给予学生展示矛盾的认知冲突中,在学生争辩中掌握了知识,完成了教学任务。
最后还有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1、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如果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教学过程只源于自我形式,教学任务就无法真正落实,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要走出传统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参与者。
2、课件教学只能成为数学教学的辅助工具,特别在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板书于黑板,主要是课件出示的方法一、和方法二的4个要点。重要的例题最好还是领学生作,将过程充分的展示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不能用课件放一下就了事,这样水过地皮湿,起不到任何作用。
3、教师要学会运用激励性评语,及时启发、鼓励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
4、课件中的一个小失误就是“现在的速度是原来的1+50%”,应该是原来的(1+50%)或150%,给以改正。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2.诵读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
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板书课题)
2.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出示课件)
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再请学生自读诗歌,请一生朗读,学生评点。再请一生读,师多鼓励。
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ppt展示)
ppt展示: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纤/擢/素手。
再次朗读全文,看看能否品出美感。
4.诗歌赏析
再读诗歌,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从诗中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感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上做记号。
品析字词句,说说叠词的效果。
师: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
生:“相思”。(学生异口同声)(板书:相思)
师: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观点。
师:提问和分享的时间到了。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大家可要抓紧啊。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生: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师:织女的动作娴熟?“擢”什么意思?“弄”又是什么意思?
生:“擢”举起,“弄”是摆弄。
师:那她有没有全身心地织布呢?
生:没有,正是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
师:是啊,也可以说她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啊!
生: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
师:读最后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
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凝眸深情地远视牛郎,却不能与他对话。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水之隔,不能共语,多痛苦啊!还有吗,除了这几句?
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悲怜。
师:“河汉清且浅”,是啊,让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师:噢!全文共十句,八句都已写到了相思了,那么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含有相思吗?
生:也有啊!“迢迢”,遥远的样子。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
师:“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师:看,这首诗,可以说用“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这些手法达到了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
生:句句写相思!(板书: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情感刻画)
师:要达到这种“不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在语言上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叠词的运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很好!(多媒体展示,这几组叠词)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
生:叠词使得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节奏感。
师:很好,从总体上说的。还有吗?
生:叠词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显得感情凄美,婉转缠绵。
师:这位同学也是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说出了叠词的作用,那么谁能分别具体说出叠词的作用?
生:比如“脉脉”,让人联想到织女脉脉哀婉的眼神,咫尺天涯不能共诉衷肠。
师:再如?
生:还有“迢迢、皎皎”让人想起星空浩瀚,相思之人远隔天涯。
师:很好!当然,还有“纤纤”让人联想到织女的柔弱,“札札”写出声音,环境单调,气氛凄凉,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凄苦。
师:咫尺天涯,深情难诉。人人都说——
生:相思苦啊!
师:是,相思苦啊!
5.朗读升华:赛读(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刚才已入情入境地研读了诗篇,接下来请你们根据所学的方法和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6.拓展训练
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如此之苦,他们最盼望的莫过于一见啊。假设我们此刻就是牛郎或织女,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用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推荐写得最好的,我们共同分享!(巡视,询问哪位同学写得好,同学推荐)
7.作业
(1)背诵全诗。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8.教师寄语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精练含蓄的语言的同时,运用你们新奇美妙的想象,冥想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感悟诗人真挚动人的情感。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七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了解《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大致情节。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学会阅读名著类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如和阅读一本课外读物
教学准备:课外阅读书《尼尔斯骑鹅旅行记》,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好,我姓郭,你们可以叫我郭老师。今天是咱们第一次见面,我们先聊几句。最近流行一句话——“得语文者得天下”,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师:想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阅读了。你们已经五年级了,相信在这五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读过不少书,谁能说说你都读过那些书?
3、这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看来你们的课外阅读量真不少,这么多书都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益处?
二、猜书名。
1、师:是啊,正如一句古话所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今天这节课,我要向你们推荐一本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阅读的好书。书名我先不告诉你们,请你们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来猜猜我要推荐的是哪本书。(师说一条,ppt出示一条。)
2、师:《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推荐的书。(师展示书)
三、观察封面。
1、(ppt出示书的封面)师:拿到一本书时,我们会最先看到这本书的封面。请你们仔细地观察这本书的封面,你会从中获取到哪些信息?(师相机介绍作者和译者。)
介绍作者:师:你们对这位作者有哪些了解?我给大家找来了一些作者的简介资料,(ppt出示作者信息)谁对这位作者感兴趣,想给大家读读这个作者的简介?(请两位学生分别读ppt的内容。)
师:同学们,塞尔玛•拉格洛芙虽然患有腿疾,但为了完成这本书的创作,她独自一人忍着病痛走完了瑞典的大江南北,所以书中主人公旅行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塞尔玛•拉格洛芙的足迹。因此,人们又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称为塞尔玛•拉格洛芙的旅游日志。
介绍译者:师:但是同学们,想要读懂一本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译者翻译的精彩了,读者才会读得津津有味。(ppt出示译者的图片)
师:这本书的译者是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大家可能对这个人比较陌生,但我说一本书,你会很熟悉——《安徒生童话故事集》,都看过吧,这本书也是石琴娥翻译的。
2、(ppt出示书的封面)师:这些就是你们从封面获得的信息,请你们再来看看这个书名,告诉我书中的主人公是谁?
3、(ppt出示尼尔斯的图片)师:对了,就是这个男孩子,猜猜他有多大?(生猜)猜对了吗?(ppt出示书中对尼尔斯的描述,师读)
4、师:你们身边有调皮捣蛋的人吗?他都做过那些调皮捣蛋的事?那这个尼尔斯到底有多么的调皮捣蛋呢?来看看一只叫五月玫瑰的奶牛对他的控诉吧。(ppt出示书中片段,师读。)
5、师:我告诉你们,尼尔斯干过的坏事可远不止这些。他曾扯过他家公鸡的鸡冠,揪过他家猫咪的尾巴,除此之外,他为了好玩竟然吊在奶牛的犄角上跳舞,为了解气,他用木头鞋揍一只叫小星星的奶牛……他做过的坏事多不多?难道不会受到惩罚吗?
6、师:一只小精灵实在看不下去了,他决定惩罚惩罚尼尔斯,于是他就将尼尔斯变成了一个小人。(ppt出示尼尔斯变小的图片)这个小人在一次偶然之下骑上了鹅背,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四、读目录。
1、师:你们知不知道尼尔斯骑着鹅都去了哪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ppt出示书的目录)
2、师:目录是一本书的缩影,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看着这本书的目录,谁能看出来尼尔斯都去过哪些地方?
3、(目录中的地名变成红色)师:你们真厉害,这些用红色标注的小标题都是瑞典一些城市的名字,也是尼尔斯旅行过的一些地方。你们想不想去这些城市参观参观,看看这些城市的风光?
4、(ppt配乐播放书中城市的图片)师:尼尔斯在旅途中见识到了斯戈耐那像大方块布一样的土地;当他来到乌普萨拉时,他可没忘了去世界著名大学乌普萨兰大学感受深厚的文化底蕴;环游瑞典的旅行又怎么会少了首都斯德哥尔摩市呢?在拉普兰他欣赏到了美丽的极光现象;在韦姆兰的旅途中,最让尼尔斯难忘的是那广袤的大森林;当尼尔斯在上空中俯瞰达尔斯兰时,那弯弯曲曲的河流就像明亮的绸带一般……
五、片段赏析
(一)卡尔斯克鲁纳
1、师:这节课我要先带着你们一起去书中一个特殊的城市看看。(ppt配乐播放卡尔斯克鲁纳的图片,师解说。)卡尔斯克鲁纳是瑞典东南部的一个城市,是瑞典唯一的海军基地,也是现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军港基地。
2、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尼尔斯在鹅背上看到的卡尔斯克鲁纳和你们看到的一样吗?请几位同学来为我们读读书中的描述。(ppt出示书中片段,请一组同学逐句朗读)
3、师:尼尔斯眼中的卡尔斯克鲁纳神秘吧,多么光怪陆离啊,想不想知道尼尔斯在鹅背上俯瞰其它城市时看到的又是怎样一副景象?那就去看这本书吧,书中的描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二)厄兰岛
1、师:说到这儿,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问你们,在你们的旅途中,你们除了会欣赏到美景还会收获什么?
2、师:是啊,尼尔斯也和你们一样,他在旅行中除了领略到瑞典的美丽风光,也增长了许多的知识。
3、(ppt出示瑞典地理图片)师:尼尔斯在旅途中了解到瑞典是一个靠近北极圈的北欧的一个沿海城市,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将瑞典和挪威分割开来。
师:一路上气候的变化使得尼尔斯发现瑞典的南北气候虽然都是四季分明,但气温差异非常大。
4、师:除了这些地理知识,尼尔斯在旅途中还听说了许许多多的历史传说,比如这个厄兰岛。(ppt出示厄兰岛图片)想听吗?(师读书中厄兰岛的传说)
5、师:神奇吧!想不到风景秀丽的厄兰岛还有这么动人的传说。其实,除了厄兰岛,有些岛屿也有一些离奇的传说,想不想知道?这本书会告诉你。
(三)袭鹅故事,设置悬念
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了解到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小男孩?小精良为什么要把他变小?对啊,是为了惩罚他。但目前来看,这惩罚还是挺美的,又是,欣赏美景,又是学知识,又是听故事,要是惩罚都是这么美的话,我估计呀,你们一个个都去调皮捣蛋了。
2、师:可是老师告诉你们,尼尔斯的旅途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他这一路上也经历了许多或凶险、或刺激、或神奇的事儿,还想听吗?
3、(ppt出示故事插图,师读狐狸袭鹅的故事。)故事快读完时设置悬念。师:结果怎么样了?师:书中描述的比我讲的还要精彩,希望你们能自己翻开书去细细品读。
六、班级共读
1、师:故事呀就讲到这儿,尼尔斯最后是回到家乡了还是继续旅行?他是恢复了原来的身高呢还是依旧那么袖珍?一切精彩尽在书中。
2、师:接下来的时间,请你们翻开《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和尼尔斯一起开始他的旅行。(ppt播放阅读背景乐)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九
学习目标
1.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2、了解《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感知他的性格特点。
3.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难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
1.我们刚刚阅读完两篇外国短篇作品,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的悲惨命运唤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今天,我们要阅读的是一部美国的长篇小说,认识一个叫汤姆?索亚的小男孩(出示插图),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板书课题:《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他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板书:马克?吐温 美国作家)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这部小说中,汤姆?索亚的天性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来看看他为我们实现了怎样的梦想。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用较快的速度浏览梗概,说说这部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小说描写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出了种.种冒险经历。)
2.在汤姆这些冒险的经历中,你觉得最惊险的是什么?(如,半夜到墓地去试胆量,亲眼目睹凶杀案;三个人到杰克逊岛上过无拘无束地“海盗生活”;鬼屋寻宝;山洞迷路等。)
三、浅显探讨小说
1.你觉得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吗,为什么?(从趣味性、可读性和知识性来进行交流。)
2、在梗概中,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他是一个多重角色的集合,足智多谋,富于同情心,对现实环境持反感态度,一心要冲出桎梏,去当绿林好汉,过行侠仗义的生活。)
四、阅读精彩片段
1.快速浏览精彩片段,具体描写的是梗概中的哪部分内容。
2.体会精彩片段。
①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臭味相投”本是贬义词,但是作者加上了引号,一下子就使它们显得不同寻常。这些词语,透露出作者戏谑的意味,同时也传递出他对孩子们自由活泼性格的喜爱和赞赏。
②阴风吹拂下,他们目睹了一场斗杀:乔埃杀死了医生鲁宾逊又嫁祸给醉鬼彼得。两个孩子都害怕凶悍的乔埃,相互发誓决不开口。
在梗概中还有这样一句──“镇上要开庭审理彼得杀人案了,汤姆和哈克出庭为彼得作证……”这两句话似乎互相矛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汤姆和哈克的正义和勇敢!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读梗概产生的疑惑,引导他们读整本的书。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丛,篝火野餐;没有了大人的训斥、牧师的教诲、法官的威严、老师的惩罚,有的是沙滩、草地、树林、鸟儿、松树、蝴蝶……他们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这里简直是一片乐土、净土!梗概中只用了这样一句话来概括汤姆和伙伴的“海盗生活”,但是从中不难看出,与其说“小海盗”们向往做海盗,毋宁说他们向往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顺应天性、以自然为伴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方式。孩子内心纯真的向往,使他们的淘气调皮带上了可爱的色彩。
④汤姆躺在一张沙发上,身边围满了热切的听众。他给他们讲着这次精彩的历险过程,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了一番,最后又描述了他怎样离开贝琪去探险……汤姆是主人公,关于他,梗概中有简单的概括──“淘气的机灵鬼”“镇上孩子的头儿”“在小伙伴眼中无所不能”。我们看看汤姆在山洞里回来后的表现:因为他身体虚弱,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所以“躺在沙发上”。尽管如此,他讲得还是那样眉飞色舞,“同时还夸张地吹嘘一番”,可见他的淘气和历险后心里获得的极大满足──人们把他们回来看作奇迹,他也觉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3.在这段历险中,你对汤姆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结合具体的内容来简单说一说:如,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当山洞中迷路,贝琪绝望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是个足智多谋的孩子,在已经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恢复后即看望朋友哈克;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说自己不会在意的。)
4、再次有感情朗读你认为精彩的片段。
五、拓展延伸
1.小说第二章中有关出让刷墙权的那段描写充分展现出汤姆具有杰出的领导才能。本不知不觉地自愿成了汤姆的“俘虏”,他不仅替汤姆刷墙,而且为了能刷上墙,连自己的苹果也赔上了。当孩子们抢着刷墙时,汤姆却暗自高兴。汤姆是个多种角色的复合,他身上还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特征,也许有着你的影子。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2.要求:查找资料,了解作家马克·吐温;阅读小说。
第二课时
作业设计:
1、填空
无所( )能 ( )味相投 无( )无靠 游手( )闲
落( )而逃 鱼( )而入 无( )无束 无( )无虑
( )芜人烟 ( )无其事 惊( )之鸟 ( )喜若狂
选择3个词说3句话
2、花落谁家。
继续 连续 就、陆续
孩子们( )从不同方向汇集到了山洞门口。
他们( )在洞中摸索着朝前走。
小明( )三年被评为“优秀学生”,但她从不骄傲。
偶然 居然 果然
汤姆这个“野孩子”( )成了小镇上的英雄。
一个( )的机会,使我俩成了好朋友。
王亮说:“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小伙伴一尝,( )是苦的。
3、修改病句。
小镇上的人们脸上洋溢着愉快的心情。
小明忍不住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早稻熟透了,田里像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我昨天读了名著“老人与海”。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阅读选段,了解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尼尔斯的特点。
3.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体会故事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如果你会变,你想变成什么?(自由交流)
2.出示尼尔斯的图片,导入新课:能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如果能骑在鹅背上旅行就更刺激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骑鹅旅行记》的节选部分,看看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简介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拉格洛芙。
二、认读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重点指导:刨(páo)虫子 潺潺(chán chán)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由交流)
2.小组内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男孩尼尔斯调皮捣蛋,好捉弄小动物,常惹母亲生气,被小狐仙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他想去找小狐仙讲和,院子里却没有动物愿意帮忙。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的一只雄鹅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紧紧抱住鹅的脖子,被雄鹅带上了高空。)
3.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分别介绍了“变成狐仙”“动物控诉”“骑鹅飞行”等情节。
四、精读课文,感悟人物形象。
1.快速默读课文,小组内讨论:男孩尼尔斯经历了哪些奇妙的变化?
(1)变成小狐仙。
①男孩发现自己有了什么变化?
(他那淡黄的头发、鼻子上的雀斑、皮裤和袜子上的补丁都和过去一模一样,只不过变得很小很小罢了。)
②男孩希望变成这个样子吗?
(男孩不希望变成这个样子,他希望这是一场梦、一种幻觉,他希望当他闭上眼睛再睁开时就可以变成从前的样子。)
(2)动物的控诉。
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他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一只麻雀看见他叫起来,平日里经常被他欺负的鸡、鹅、猫、牛都开始控诉他的劣行,他完全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3)骑鹅飞行。
男孩是怎样开始骑鹅旅行的?
(家中的一只雄鹅想跟随大雁一起飞行,他怕雄鹅不见了,父母会伤心,所以跑进鹅群里,用双臂抱住了雄鹅的脖子。雄鹅起飞后,他被带到高空下不来了,为了使自己舒服一点儿和不处于危险的境地,他只能爬到鹅的背上,并且两只手狠狠地抓住雄鹅的羽毛。就这样男孩的骑鹅旅行开始了。)
2.尼尔斯是个怎样的男孩?(淘气、调皮、勇敢、有孝心。)
3.通过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不能恶作剧、要爱护动物、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淘气、调皮、勇敢、有孝心的小男孩。在今后阅读文章和著作时,我们要学着评价人物,记得评价人物时要全面。
2.飞上高空的尼尔斯还会发生哪些奇妙的故事呢?课下请同学们拓展阅读《骑鹅旅行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从培养学生的情感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让学生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主人公尼尔斯的特点。
2.教学时借助直观画面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利用孩子的丰富想象力,带领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悟人物形象。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给定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初步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
4.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
5.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括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
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 ℃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
关于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二、知识结构
1.正数、负数和零的概念
正数
负数
零
象1、2.5、 、48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
象-1、-2.5, ,-48等小于零的数叫负数
0叫做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有理数的分类
三、教法建议
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四、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
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例如: 一定是负数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字母 可以表示任意的数,若 表示正数时, 是负数;当 表示0时, 就在0的前面加一个负号,仍是0,0不分正负;当 表示负数时, 就不是负数了,它是一个正数,这些下节将进一步研究。
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
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
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
五、有理数的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这样有理数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为:
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括整数的分数。因此,有理数按正数、负数、0的关系还可分类为:
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括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括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
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
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如圆周率就不能表示成分数。
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外)都是有理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二
为了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真正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技巧,让学生在音乐中学有所获,并能够掌握音乐课所要求的基本知识,同时又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快乐和情趣,从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特制订本计划。
通过音乐教学,并能够在听赏乐曲中正确感受音乐的情绪并能够正确地表述音乐的情绪,对音乐的欣赏能够有自己更深入的认识和见解,能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理解乐曲所包含的思想,树立基本的价值观。
(1)能够认识连音符,知道一些音乐家的故事,能够演唱简单的旋律,并且保证基本音准。
(2)能够熟练地用有弹性的声音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如齐唱、领唱和合唱等形式熟练地表现歌曲。能够背唱部分歌曲。
(3)能够对歌曲进行编创动作和表演,并能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编创伴奏节奏。
(4)能够在音乐聆听中感受乐曲的情绪,能够对音乐的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能够分析简单的器乐曲式形式。能够通过想象描述音乐的形象和意境。
(1)通过模仿建立学生的音乐认知感受,让学生对音乐有感性的认识,模仿的范围从歌曲扩展到器乐旋律。
(2)通过听赏、动作、律动等不同形式体验音乐,在体验中感受愉悦的审美享受。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表演、演奏等等,创造合作的氛围和意识。
(4)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探究音乐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探索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
(5)注重音乐教学方法的实践,特别是对音乐欣赏中对比欣赏的使用,引导学生对比欣赏,从对比中感受音乐的不同特点。
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上有了比较高的欣赏能力和演唱水平,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自己理解音乐并能够表达自己的理解,在节奏方面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简单的各种节奏,在音乐知识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歌唱的技巧不够熟练,变声期开始,一些学生演唱高音比较困难,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不够深入,表现不够准确,在欣赏乐曲的时候有些乐曲的兴趣不够,对通俗乐曲的兴趣增强。
本学期教材共有六个单元,其中有唱歌11课,欣赏8课,但是欣赏曲目数量庞大,音乐家故事2课,活动4课,音乐知识1课。欣赏与歌唱课的比例虽然不同,但是欣赏的曲目在数量上有很大的增加,同时对音乐家的认识有了要求,活动课的内容比较大。与旧版的实验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变,换掉了一些较为老的歌曲,增加了一些新的歌曲,难度也有之下降。外国音乐作品较多。
1、增强学生对基本音乐技能如节奏练习、旋律跟读的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提高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做到能够有意识运用弹性的声音轻声演唱歌曲。在歌曲演唱的形式上要有所突破,能够掌握集中基本的演唱形式。
3、能够认识一些乐器并了解其基本的演奏方式,能够辨别其中的音色,能够对一些音乐家有所了解。
4、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的编创和表现,在编创和表现中积极合作。
1、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特别是对一些特别的节奏的练习是难点。
2、歌唱的技巧和方法,特别是在优美的音色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探索价值,但也是有着较难地方。
3、欣赏的数量很大,如何在众多曲目中选择重难点进行教学是重点工作。在欣赏中如何掌握欣赏的方法,以及对乐器的音色的听辨是极为困难的。
周次 教学内容
1 感恩的心、欢乐颂、音乐家贝多芬
2 爱的人间、爱之梦
3 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
4 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
5 蓝色的雅特朗、快乐的农夫、喷泉
6 霍拉舞曲、康沃尔的早晨
7 卡普里岛、羊肠小道、圣托里尼
8 拉库卡拉查、环球之旅
9 举杯祝福、嘎达梅林
10 一对白鸽子、连音符、爱我中华
11 爱我中华
12 长江我的家、塔里木河
13 长江之歌、保卫黄河、冼星海
14 黄河与长江
15 毕业歌、放心去飞
16 离别、回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三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廷寒食节的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四、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四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素材,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负数。通过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体会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另外,在练习中还安排了用正负数表示相对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相对于北京时间的其它地区的时间等。
设计理念:世界是由许多相互矛盾的事物组成的。要想认识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就要从这些矛盾的事物入手。数学教学与研究亦是如此。奇与偶,正与负,左与右,直与曲,动与静等,是一组组对立的概念,其中蕴含了对立统一、联系发展这些最朴素的哲学思想,要通过我们的数学课堂向学生渗透这些思想,这才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精髓。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初步认识负数,为此学生很容易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知道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的产生与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都小于0。
2.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负数。
1.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
出示例1:宜昌、哈尔滨的温度。
提问: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宜昌是零上16度,哈尔滨是零下16度
引导:宜昌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正好相反)在数学上怎样表示这两个不同的温度?
请会的学生介绍写法、读法。同时在图片下方出示:16℃(+16℃)-16℃
师问:你们怎么知道的?
小结并板书:“+16”这个数读作正十六,书写这个数时,只要在以前学过的数16的前面加一个正号,“+16”也可以写成“16”;“-16”这个数读作负十六,书写时,可以写成“-16”。
【通过“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这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相反温度用怎样的数可以表达并区分?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的局限性,产生学习新数的需求。同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很快联想到在“16”这个数前添加不同的符号表达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借此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二、进一步体验负数,了解正、负数与0的关系
1.课件出示例2直观图,银行取款与存款。
师::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取款预存款吗?
学生尝试表达,并说含义。
小结:存入20__元用+20__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两个量正好相反,正数表示存入,负数表示取出。
2.归纳正数和负数。
【通过银行取款与存款,存入20__元用+20__表示,取出500元用-500表示则为负数。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正数、负数与0三者间的关系很有益处。】
师引导: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请学生移动贴纸独立分类,汇报。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像+16、19、+20__、6.3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16、-、-7、-500这样的数都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
三、反馈练习:
(1)完成第4页第1题。
(2)完成第4页第2题
提问:读一读下面的海拔高度,你知道些什么?(都是负数,低于海平面或比0小)
(3)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1题。
先读一读,指出下列各数中的正数、负数,并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圈内。
提问:
①0为什么不写?(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②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正数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我们以前学过的除0以外的数都是正数)
③你是怎样理解负数的?(负数要小于0,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本节课是学生初次认识负数,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与外延有完整的认识,教师在习题中增加了小数和分数,通过练习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除0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完成第8页“练习一”第2、3题。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负数的客观存在,初步具有了负数的数学思想和学习了表示负数的数学方法,认识到了负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客观存在和非常广泛的。
第二课时 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5~7页例3、例4。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是通过活动情境,在直线上表示从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运动后的情形,也就是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初步体会数轴上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设计理念:在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时,明确两层含义:一是所有负数小于0、小于正数;二是负数之间的比较,即值大的反而小,值小的反而大。总之,利用数轴来比较它们的大小,是最直观和有效的。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后,通过活动情境,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正数、0和负数的,这样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负数的意义,并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同时借助数轴来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点: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会在数轴上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过程:
一、旧知孕伏: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 5.6 +0.9 - + 0 -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 摄氏度。
[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作孕伏]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6)引导学生观察:
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什么数?从0起往左依次是什么数?你发现什么规律?
b、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学生通过观察数轴上的点的对应数,很直观的体会到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
3、反馈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学生通过对温度高低的亲身体验进行交流、比较和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做一做第3题: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负数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然界以及人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如果不引入负数,这些问题将无法表示,也无法解决。以此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
第三课时 负数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负数的练习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9页的练习一第4、5、6、7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是通过练习一第4、5、6、7题,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已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设计理念: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练习课,通过师生双边活动、生生合作,相互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目的。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认识负数,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活动、学生与学生相互合作与启发,反复借助数轴让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很容易达到巩固负数的意义,正确理解正数、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能熟练的比较大小的目的。
教学重点: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教学难点: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
1、能认读负数,会结合具体的量进行大小比较,懂得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中渗透有关科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数,是什么数呢?(负数)经过前几次的学习,你现在知道负数的哪些知识了?(回忆整理负数的内容)今天,我们来进行相关的练习。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引入:我们的“天气预报员”给我们调查了明天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我们一起听一听,当当记录员。
(1)一个学生报天气预报,其他的学生进行记录。
(2)从记录的情况中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反馈。(复习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比较温度的高低,知道温差的大小)
(4)同桌合作,互相启发,提出数学问题,请同桌解答。
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会用到正数和负数,请同学们一起来举例说一说。
学生:知识竞赛扣分用负数表示。
学生:向前走用正数表示,向后走就可以用负数表示。
学生:收入和支出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
[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由浅入深,提出问题,应用数学方式解答]
三、指导练习
1、练习一第4、5、6题。
2、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作业
1、用正、负数表示。
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3、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读后评读)
(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3)悟诗情。
师:如果说一二句是对长安寒食风光一般性的描写,那么,三四句就是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两联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一二写白昼,三四写夜晚,“日暮” 则是转折。寒食节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许可,“特敕街中许燃烛”(元稹《连昌宫词》),才是例外。除了皇宫,贵近宠臣也可以得到这份恩典。“谁优先享受到这种特权的?
读到这里,你会想到写什么?
(4)朗读全诗。
三、作业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百分数教案 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 我反 我反反反》。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②知识竞赛中,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亏了500元)。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 (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教师结合课件,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个在0℃以上,一个在0℃以下)。
① 上海的气温比0℃高,是零上4摄式度,我们可以记作+4℃,读作正四摄式度,写的时候先写一个正号(指出是正号不是加号,意义和读法都不同了)再写一个4(板书),大家跟我一起来比划一下。+4也可以直接写成4,把正号省略了。所以同学们所说的4℃也就是+4℃。(板书)
② 北京的气温比0℃低,是零下4摄式度。我们可以用-4℃来表示零下4摄式度(板书-4)。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写的时候可以先写一个负号(指出是负号不是减号)再写一个4就可以了,同桌互相比划一下。
(5)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课件出现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课件动态地演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课件显示)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① 如果都同意分三类的,老师可以出难题:我觉得0可以分在4它们一类啊,你们怎么来说服我?
② 如果有学生发表分三类的,有的分两类的,可以引导他们互相争论。
4、小结:(结合图)我们从温度计上观察,以0℃为界限线,0℃以上的温度用正几表示,0℃以下的温度用负几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界线,高于海平面的高度我们用正几来表示,低于海平面我们用负几表示。0就象一条分界线,把正数和负数分开了,它谁都不属于。但对于正数和负数来说,它却必不可少。我们把象+4、4、+8844.43等这样的数叫做正数;象-4、-155等这样的数我们叫做负数;而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板书)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这节课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正数和负数。(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正数和负数。在我们的生活中,零摄式度以上和零摄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得分与失分等都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56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