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著名科学家孙家栋采访心得体会感悟四篇(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13:07
最新著名科学家孙家栋采访心得体会感悟四篇(优质)
时间:2023-06-06 16:13:07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家孙家栋简介篇一

1977年11月出生于山东章丘,著名结构生物学家,2000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04年博士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5年-2007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年仅30岁的颜宁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7年5月,颜宁接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

颜宁主要从事与疾病相关的重要膜转运蛋白、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工作机理及膜蛋白调控胆固醇代谢通路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

2017年4月,颜宁离开待了10年的清华大学,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首位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雪莉·蒂尔曼是世界著名分子生物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建校200多年来的首位女校长,这样的头衔在美国教授序列里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

在此之前,颜宁的声名早已超出科学界而被公众所熟知。

她未满30岁即从普林斯顿博士毕业回到清华任教,成为“清华最年轻教授”。此后,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瞩目——2009年以来,她以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顶级学术期刊《自然》《科学》《细胞》上发表了19篇论文,其中两篇被《科学》“年度十大进展”引用。

如今,颜宁又一次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全职回国,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

科学家孙家栋简介篇二

2007年10月,受清华大学医学院创办者赵南明教授之邀,结束博士后研究的颜宁回到母校,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带领几名本科生和低年级博士生,向膜蛋白这个充满挑战的前沿领域进发。

自2007年至今,颜宁的实验室或独立或合作,在《自然》《科学》《细胞》3大顶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篇,解析了5个新型的膜蛋白结构,初步揭示了它们的功能机理,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2009年,她与施一公实验室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阐述了甲酸盐转运蛋白的三维结构,发现了类似水通道的膜蛋白存在形式。

同年,她在《自然》子刊上发表了关于植物激素脱落酸受体pyl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机制的论文。这一发现与同年欧美、日本的同行研究成果一起,入选《科学》杂志评选的“2009年科学十大进展”。

2010年和2011年,颜宁领导的科研小组在《自然》发表两篇论文,分别揭示岩藻糖和尿嘧啶两种营养物质的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为质子共转运蛋白的结构和机理研究做出了重要突破。

2012年1月,颜宁与施一公、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揭示了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

颜宁说,每天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她差不多有14个小时“宅”在实验室里,到了紧张的攻坚阶段,干脆不分昼夜连轴转,“宅”在实验室里不出来。

科学家孙家栋简介篇三

孙家栋:是啊。搞航天真正要体会到实际情况,还是必须到现场,你自己亲眼看一看,动手摸一摸,这和光听人家给你讲性质不一样。这个作风也是老一辈一直传承下来的。当年钱学森先生带我们搞第一个火箭,搞第一颗卫星,他都是带领我们到发射场。有时候出现故障一天两天都不睡觉,他都陪着我们一块在现场。1970年,我们第一颗卫星发射的时候,周恩来总理就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四句话: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按过去的一般习惯,我主管的时候我是每次都到的。发射频率最高的时候一年发射6颗卫星,每颗卫星都要去三次,有时每年要去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近20次。

国家给你任务主管这件事情,到执行任务的时候那是绝对要亲临现场。有的时候确实很顺利,待了三天,队伍已经很熟练了。有的时候出现一些情况,当然处理也是靠大家,但是你牵头的人在这里,要主导大家尽快处理,那个时候时间不饶人,安排得非常紧,开始的时候是以天计算、以小时计算、以分计算,最后以秒计算。

国家的发展对航天的期望非常大。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我感觉航天人都是这样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国家需要你办些事情,都是积极、认真地按照国家的要求共同来努力。我们很多航天人,像钱学森先生从自身做起,一直到他高龄临终的时候,都在不断地为航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给我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

孙家栋:今年春节前吧,我不再担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总设计师了。因为工作任务确实比较重,尤其是北斗也是分几个阶段发展,最后正式建成共有30多颗卫星,计划到2020年实现全球覆盖,所以还有一段时间。到2020年我都91岁了,考虑到培养队伍和整个事业的发展,我的申请得到了领导的批准,现在选了一位年富力强的同志。

已经有美国的gps,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一定要搞北斗,它不是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设想一下,假设我们自己不搞,就不用讲别的,如果停一天信号,全国上千万汽车的导航仪器就无法使用,对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的影响都会很大,何况其他的问题,如物流等等。所以我们的北斗,有自己独立自主的一套东西,就是我们航天讲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就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孙家栋:航天事业纪律是非常非常严格。这个千军万马办的事情都得按照大家协调好的办,要求你明天早上8点钟产品交到,10点钟交到就影响全局两个小时。纪律不仅是高压线,甚至可以说是生命线。所以在航天系统,几十年来,纪律是非常清楚、非常严格的。在真正的执行任务过程中,没有纪律是办不成事情的。所以我从这个角度讲,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纪律任何事情都办不成。现在强调法治,强调纪律,对今后的建设确实非常重要。

科学家孙家栋简介篇四

孙家栋:我家从父亲以上辈辈都是农民,朴实的农民。我最近看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印象很深,非常真实。一代代就讲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父亲是我们家族第一代进城工作的,当教师。教师这个职业也是育人。父亲对我的影响,最主要的就是教育我好好做人,好好做事。做人最重要是谦虚谨慎,老老实实,奉公守法;做事情做科学研究要严肃认真,求真务实。所以我对自己的子女,说实在的也没什么明确的家规条条,就是长辈的言传身教,做好人把事情办好。

孙家栋:从航天人来讲,就是希望我们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航天大国,甚至航天好国,就是产品好和大、多,希望经过下一代年轻人的共同努力,实现中国的航天强国梦。航天强了,我们宇宙安全就更可靠了,地面的经济建设就能得到更大的支持,能更好地实现国强民富,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问:请您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题写一段寄语。

孙家栋:牢记使命和责任,为强国之路保驾护航。(采访整理: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景延安鲍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57249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