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南古长城游记四篇(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3 07:02:39
2023年江南古长城游记四篇(优秀)
时间:2023-04-13 07:02:39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江南古长城游记篇一

在东晋后,临海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据《台州府志·建置》载:唐初,(台州府)向东南平原扩建大城,系“唐尉迟敬德所造”;按《旧经》上所记,是 “附郭周回一十八里,崇和门(东门)初筑时即有月城(瓮城)”。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王钱叔为表忠诚,“纳土归宋,毁各地城墙”。 十三州之一的临海古城也在其中,但因其西南灵江段有防洪作用,古城墙才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

正因为临海古城墙有着防御和抗洪防洪的双重作用,古代军事家们视之为重点。于是,逃过一劫后的古城墙进入了随后的大修筑阶段。宋庆历五年(1045 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墙,令黄岩县令范仲温负责西北隅,临海县令李丐负责西南隅,宁海县令吴几庶负责东南隅,临海县尉刘初负责东北隅,仙居县令徐赳负责 城北山上。

这次大修筑后的城墙,结构、防御、防洪等比前两次更趋完整。当年具体负责修城的苏梦龄作《新城记》,内有黄岩县令的记述:“陶甓(砖)虽固,犹未如石之确(牢固)也。”

据史书记载,在修筑古城墙时,聪明的台州人民已经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方法。最初的夯土板筑法一直沿用到了东晋十六国,后来,赵石虎开始用夯土墙外包砌砖。到南宋末年,由于使用火药,重要的城墙开始用砖石包砌加强防御,这样,城墙更加坚固,更有利于防御和抗洪。

在大修筑后,古城墙进入了第四阶段。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赵汝愚整修城墙,增开兴善、镇宁、丰泰、括苍四个城门,并修崇和、靖越、朝天三个旧城门,增筑月城(瓮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城门顶与城门楼底层之间开空洞,上装活动暗板,战时掀开暗板投掷巨石打击进攻城门之敌,并能快速堵住城门。这种特别的结构,在全国属罕见。至此,临海城墙的范围和城墙的建筑结构风格 形式渐趋定型。

到了元朝,统治者曾下令拆尽天下地方城墙。临海古城墙再次因抵御灵江洪灾的特殊功能而幸免于难,只被拆掉了子城,其余仍保持原貌。特别是在嘉靖后期,“以倭患修治,几费经营”。倭寇侵犯东南沿海,台州府城又首当其冲,成为军事家的必争之地,城墙在抗击倭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继光任宁(波)、绍(兴)、台(州)参将,二十九年(1560)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他在台州抗倭期间,“先按海上形势,多间谍,严号令,广询谋,与士卒草蔬野处,每遇贼至,奋不顾身,必欲剪此后食”。除此外,他还与谭纶一起带领将士大修城墙,以此取得“九战九捷”的出色战绩,名扬天下。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创造性地加盖了两层中空敌台,遗存至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3000兵士,将其在临海听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长城的空心敌台就是源自临海。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式、构造上,共同点颇多,临海古城墙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于是被称为“江南长城”。

戚继光不仅修缮了临海古城,还在临海桃渚城增筑了东、南两座敌台以及城郊七座烽堠(烽火台)。现存“大参戎南塘戚公表功记”刻于嘉靖四十三年九月,说明了当时的修筑情况。至此,临海古城墙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整修,成为全国罕见的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城墙。

江南古长城游记篇二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是天马旅行社的解新跃,今天我带大家去游览江南长城。

江南长城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象征,大家在游览的时候注意文明,不要乱扔垃圾,自觉地维护景区的整洁。

大家抬头看,雄伟壮观的江南长城就在我们面前。江南长城位于拥有悠久历史的临海古镇,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它原长6000余米,现只存5000米,它矫若巨龙,东起揽胜门,沿北固山山脊蜿蜒至烟霞阁,于山岩陡峭间直抵灵江东岸,依山就势,俯视大江,气势磅礴,又称“江南八达岭”。古城墙两侧,古木参天,常年苍翠,城墙掩映在青绿丛中,更增添了一分江南的婉约和灵秀。

游客们,现在我带大家一起登上人称“江南八达岭”临海古长城。史载,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临海八年期间,与知府谭纶整修临海古城墙,创造性地修筑了十三座二层空心敌台,遗存之今,其在规格、形制、构造上与北京古长城相似,是北京古长城。大家一边走,一边可以观赏一下长城的建筑特色。

江南长城在历史上最主要的作用是御敌。明朝戚家军以临海古城为据点,加强闽浙沿海守防,屡败倭寇九战九捷,洗雪国耻,扬眉吐气,大振国威。除了御敌的功能之外,它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洪的功能。城墙有三分之一的长度是沿着灵江修筑,台州府城正位于灵江入海近处,江水与潮水相碰,水位升高,时常漫上城来。城墙有如大堤,千余年来抗击着洪水的冲击。

游客们,在这呢,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临海市每年都会举办“江南长城节”,期间将有美食款待大家,欢迎大家光临。今天我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祝大家有个愉快的旅途,谢谢!

江南古长城游记篇三

尊敬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为大家服务,我姓项,大家可以叫我项导,我希望大家在这次旅途中不要乱扔垃圾,也不要一个人迟到而破坏了大家的活动。我希望大家可以玩得开心。

游客们,我们这次去江南古长城。江南古长城虽然没有北京万里长城雄伟,但是却比北京的万里长城多了几分灵气。江南长城还是临海古城的名片,堪称“江南一绝”。

敬爱的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揽胜门的广场上。花岗岩牌坊马上眺入我们的眼帘,上面刻着四个醒目的大字——“雄镇东南”。那雄伟的好汉坡像伸往天宫的云梯,绵延不断。它有一百九十八级台阶,非常陡峭,让人望而生畏。各位游客们一定要加把油登上揽胜门,征服好汉坡。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到了揽胜门。站在揽胜门的顾景楼向下看便是东湖。那郁郁葱葱的数目掩映着造型别致的阁楼亭台、小桥、假山。远处的巾山,山上绿树成荫,双塔耸立,真是湖山美景一览余无。看!那长城上的垛子、瞭望口、射口和烽火台,烽火台是功能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它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报告敌人来了。

接下来,这里便是白云楼,在白云楼上临海的景色尽收眼底,新城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老区的古屋老街错落有致。东面的“大老鹰”正欲展翅腾飞;南面台州医院住院大楼高耸入云,洋溢着浓郁的现代城市信息。

现在我再给大家一些时间,再去细细游赏后面的风景吧!

好了我们今天的旅程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对我的服务有不满意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会虚心接受慢慢改正的。

江南古长城游记篇四

如今仍屹立不倒的临海古城墙,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的历史变革。据《辞海》载:东晋隆安四年(420xx年)至元兴元年(420xx年),郡守辛景为抵御孙恩为首的农民起义军,筑城墙以御敌,这就是最早的古城墙。然而,各种史料上与此相关的记载很少。

在东晋后,临海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据《台州府志·建置》载:唐初,(台州府)向东南平原扩建大城,系“唐尉迟敬德所造”;按《旧经》上所记,是 “附郭周回一十八里,崇和门(东门)初筑时即有月城(瓮城)”。在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吴越国王钱叔为表忠诚,“纳土归宋,毁各地城墙”。 十三州之一的临海古城也在其中,但因其西南灵江段有防洪作用,古城墙才得以幸运地保存下来。

正因为临海古城墙有着防御和抗洪防洪的双重作用,古代军事家们视之为重点。于是,逃过一劫后的古城墙进入了随后的大修筑阶段。宋庆历五年(1045 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墙,令黄岩县令范仲温负责西北隅,临海县令李丐负责西南隅,宁海县令吴几庶负责东南隅,临海县尉刘初负责东北隅,仙居县令徐赳负责 城北山上。

这次大修筑后的城墙,结构、防御、防洪等比前两次更趋完整。当年具体负责修城的苏梦龄作《新城记》,内有黄岩县令的记述:“陶甓(砖)虽固,犹未如石之确(牢固)也。”

据史书记载,在修筑古城墙时,聪明的台州人民已经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建筑方法。最初的夯土板筑法一直沿用到了东晋十六国,后来,赵石虎开始用夯土墙外包砌砖。到南宋末年,由于使用火药,重要的城墙开始用砖石包砌加强防御,这样,城墙更加坚固,更有利于防御和抗洪。

在大修筑后,古城墙进入了第四阶段。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赵汝愚整修城墙,增开兴善、镇宁、丰泰、括苍四个城门,并修崇和、靖越、朝天三个旧城门,增筑月城(瓮城),形成了月城外抱大城。城门顶与城门楼底层之间开空洞,上装活动暗板,战时掀开暗板投掷巨石打击进攻城门之敌,并能快速堵住城门。这种特别的结构,在全国属罕见。至此,临海城墙的范围和城墙的建筑结构风格 形式渐趋定型。

到了元朝,统治者曾下令拆尽天下地方城墙。临海古城墙再次因抵御灵江洪灾的特殊功能而幸免于难,只被拆掉了子城,其余仍保持原貌。特别是在嘉靖后期,“以倭患修治,几费经营”。倭寇侵犯东南沿海,台州府城又首当其冲,成为军事家的必争之地,城墙在抗击倭寇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戚继光任宁(波)、绍(兴)、台(州)参将,二十九年(1560)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他在台州抗倭期间,“先按海上形势,多间谍,严号令,广询谋,与士卒草蔬野处,每遇贼至,奋不顾身,必欲剪此后食”。除此外,他还与谭纶一起带领将士大修城墙,以此取得“九战九捷”的出色战绩,名扬天下。期间,戚继光与知府谭纶创造性地加盖了两层中空敌台,遗存至今。戚、谭随后奉调蓟州,修建北京附近的明长城。他们抽调江南3000兵士,将其在临海听筑城经验运用到明长城修建工程中。长城的空心敌台就是源自临海。因此,南北长城在规格、形式、构造上,共同点颇多,临海古城墙实为北国长城之“师范”和“蓝本”,于是被称为“江南长城”。

戚继光不仅修缮了临海古城,还在临海桃渚城增筑了东、南两座敌台以及城郊七座烽堠(烽火台)。现存“大参戎南塘戚公表功记”刻于嘉靖四十三年九月,说明了当时的修筑情况。至此,临海古城墙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整修,成为全国罕见的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城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1585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