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篇一
(一)治理人才缺乏,素养不高。由于中高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农村有文化、有远见、有学识的劳动力人口外出务工,在家群众文化素养普遍不高,再加上政府没有政策鼓励和支持,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缺乏针对性,造成基层治理先进人才缺乏。
(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缺乏资金保障。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投入,然而地方政府财政主要用于经济发展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基层治理经费相对有限,这些资金对于范围广、种类复杂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如九牛一毛,只能勉强维持日常的开支,无法保障基层治理工作正常运转,加之,很多村民外出务工或创业,他们不愿意为本村的公共事务掏腰包、作贡献,导致基层社会治理资金投入不足。
(三)部分群众对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是村民思想意识有待提高,受传统生活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对农村环境的认识不足,缺乏基本的公共卫生意识,只顾个人方便,随意乱倒、乱丢垃圾,对于公共设施不予爱护;二是农村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人都外出务工,在家的都是老人和孩子,对基层治理工作理解不深,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对农村基层治理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一)加强基层人才培养,把人才培养转化为治理主力军。开展村民素质提升培训行动,大力开展“传帮带”活动,加快基层后备人才培养,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持续开展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学历水平提升,逐步提高村干部报酬,激发有知识、有文化青年参与村干部竞争,增加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投入,为基层治理提供财力保障。要想改善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基层治理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发动企业和社会的力量开展募捐活动,整合社会资源,给予基层社会治理全方位的财力物力支持。
(三)充分调动社会组织及群众的参与度。一是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将群众诉求、惠农政策上传下达,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度。二是及时更新党务、村务公开栏,让百姓知晓村上大小事,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三是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积极有序地参与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来,对做出贡献的企业和单位给予一定帮助、支持和进行表彰,进一步提升群众和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现实中各地方的风土人情、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经济、地域差异等情况有所不同,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把工作做细做实,同时要善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成功的先进经验,为基层治理服务。
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篇二
当前,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总体情况较好,但是与面临日新月异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群众更加个性化、更加差异化的需求相比,在思想认识、治理能力、治理方式及干部队伍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基层社会治理的认识陈旧。虽然我们在化解矛盾、强化防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基层治理仍然存在“社会治理就是社会管理,治理就是管控”的陈旧观念,法治思维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在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上,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够,没有准确把握经济建设和社会治理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对策建议。
(二)基层基础薄弱。县级职能部门习惯性的将工作任务直接安排和转嫁给基层组织,村(居)疲于应付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自治功能难以发挥,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到位。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平台单一,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对基层治理满意度、认可度不高。平安建设满意度长期不高与日常政策宣传不及时不到位、群众参与度不高密切相关。
(三)基层社会治理制度设计不够系统化。随着此次机构改革完成,县级综治部门被撤销,综治的联动机制没有有效衔接,社会治理仍侧重政府主导,社会治理系统化不够,制度设计整体性、全局性联动不足。例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涉及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各相关部门对患者评定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及时,影响工作实效。在精准区分不同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精准管理与服务方面还较为欠缺,网格化管理的精准度不高,精细化水平较低,信息分析研判、大数据应用不够深入。在流动人口、吸毒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我们虽然对此类特殊人群建立了信息系统,并及时采集录入人员信息,但在信息分析研判、运用信息数据指导服务管理实战方面没有形成良好机制,各类信息化系统还停留在信息收集的低端层面,深度开发应用不够。基层治理长期处于一种“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模式,事后处置多、事前预防化解少,对一些基层矛盾、信访问题,不少干部信奉“摆平就是水平”,甚至采取“花钱买平安”方式解决,从源头破解社会矛盾难题做得不够好。
(四)干部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基层从事政法综治等社会治理的专职人员较少,甚至基层派出所人员都严重不足,接处警大部分由警辅人员完成,接处警质量不高,群众满意度较低。基层网格员队伍不稳定,专职网格员较少,专职人员待遇不明确,兼职人员往往一人任多职,年龄普遍偏大、知识结构明显较低,仅能应付部分工作,对于创造性、精准性、差异化的服务难以提供。
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们认真总结治理实践经验,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在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系、模式、保障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能力。
(一)提高政治站位。一是突出以人为本理念,推进基层治理平台转型升级。要把人民群众的需求作为基层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全面提档升级乡镇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综治中心)、“幸福驿站”、村(社区)警务室等基层服务阵地,将政法、信访、行政执法等社会治理力量相对整合,打造“政法小院”,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堡垒。二加快提升“四位一体”建设的协同化水平。以“党建引领、三治融合”的“四位一体”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为牵引,研究制定推进我市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施举措,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因情施策,鼓励各镇(区、街道)探索形成各具特色、贴合实际的基层治理模式,打响基层善治的邳州经验、邳州品牌。
(二)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一是不断完善全民参与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在党建引领的总原则下,聚焦重点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构建党委统领、政府负责、部门参与的协同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向村、社区等基层“细胞”延伸。二是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治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划拨专项资金、筹集社会公益资金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承接政府事务性工作和服务职能,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优化治安政务服务。三是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依托“雪亮”工程,逐步将城管、交通、住建等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公共视频监控接入110指挥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深度融合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阳光信访三大信息平台,深化平安视联网建设,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的“一网通管”格局,做到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受用,全面提升驾驭全局治安能力。
(三)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一是拓展“党建+”模式,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社区党建要融合“网格化”管理,逐步形成“小网格、大党建”基层党建工作格局,探索“党建+群团”“党建+社工”“党建+网格员”等工作模式,采取“群众点单、社会组织接单、政府买单、第三方验单”的公共服务模式,最大限度将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至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二是创新精准化服务模式,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目标。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对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重点人群,精准分区分类服务管理。在扶贫、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领域,创新方式方法,提供精准化社会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三是实现技术智能化,以科技主导基层治理。科技从来都是基层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用智能化推动社会治理理念变革、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提升网格化服务管理的科技含量,做大做强网格化联动指挥平台,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四)强化投入保障。一是明确专项资金。要明确设立基层治理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资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激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专项资金申报审批、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资金适用范围、扶持方式、使用原则、法律责任等,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倾斜,激励各方积极参与,提升社会治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效益。二是壮大队伍力量,凝聚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政法综治队伍教育培训、职业技能进修、岗位交流等培养机制,在纠纷调处、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矫正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建立专门性从业入门培训课程。三是筑牢基层基础,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统筹推进网格化服务、心理疏导、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等基层服务治理阵地建设,打造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共建共享基层治理平台,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最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
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篇三
近日,蜀山区西园街道人大工委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组成调研组,对基层综治治安工作进行调研。调研发现,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相比,基层综治治安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需认真研究解决。
一是社区基础相对薄弱,综合治理作用难以有效发挥。目前,大多社区只有1—2名专职干部,人员力量不能满足要求,而且多数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难以保证综治工作有效开展。
二是没有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制。部分单位对综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每年都签订目标责任书,但因督查落实、检查考评和奖惩制度不够健全,各职能部门联动作用发挥不够好,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特别是对酒店等场所的管理,涉及工商、公安等多个部门,由于多头管理,各部门难以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
三是执法行为不够规范,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执法为民观念和责任心不够强,对群众的合理要求不能及时依法办理。
一要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充实社区综治办公人员,切实加强对街道综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挥街道综治办的综合协调作用。发挥街道综治办的牵头作用,履行好指导、协调等职责,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各社区、各单位负责人的职责,切实落实综治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二要健全组织网络,构建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健全社区综治组织网络,发挥街道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的职能,形成联动网络,形成防治矛盾纠纷的综合优势。同时,加强社区治安防控设施建设,落实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增强防范能力。
三要完善综治工作相关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一是制定应急预案。结合基层综治工作的实际,制定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的应急预案,遇有矛盾、问题发生,做到措施、人员等及时到位,防止矛盾的升级和激化。二是制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案。充分发挥社区治保主任的作用,及时掌握矛盾纠纷信息,重点排查调处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和可能转化成刑事案件的矛盾纠纷。三是健全相关考核制度。加强对街道、社区和有关单位综治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落实重大事件一票否决制、责任追究制、纳入年终考核评比等措施,切实兑现奖惩。四是完善综治经费保障制度。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的规定,落实综治工作专项经费,同时积极探索多种渠道筹集综治经费。
四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综治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综治工作。积极挖掘基层综治工作的亮点,积极发现典型,培养典型,宣传典型,发挥示范效应。对见义勇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宣传,营造充满正义、正气的社会舆论氛围。进一步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普法教育工作,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与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运用宣传栏、发放传单、广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各社区的法制宣传,增强群众的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
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篇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完善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乡村治理效果明显,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乡村治理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不足。必须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问题中找办法,精准施策,靶向破难,确保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党建引领问题。部分村党组织带头人素质能力不适应乡村治理新要求,一些党支部书记运用数字技术能力不足,习惯于以“经验”为主、靠“面子”办事。部分村党组织管理松散,自身不硬,存在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问题,党员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率低。部分村党组织群众组织力不强,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缺少有效吸引凝聚群众的措施。
治理主体问题。治理中坚力量流失缺位,大批青壮年外出务工经商,尤其是传统农区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子留守人口能力有待提升,“386199部队”成为农村的主体,治理能力不足。不少乡村缺少真正发挥作用的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农村社会组织。
权责匹配问题。乡镇政府权少责多,规划审批权、建设许可权等都在县级政府,遇到侵占基本农田、乱建、乱排等违法行为,乡镇必须督促整改却又无权执法。乡村关系现实扭曲,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在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但前者习惯于将后者作为自己的“腿”,随意下达任务。作为村民自治组织的村委会在实践中承担着依法应当由乡镇政府承担的部分工作职能,存在一定的行政化倾向。
文化建设问题。乡土文化的解构,乡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没有得到有效传承,攀比炫富、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抬头。先进文化亟待建设,乡村已然成为“半熟人社会”,亟待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法治文化,建立规则意识。精神文化生活匮乏,村民参与的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少,形式呆板单一,特别是偏远地区几乎是空白。
基础支撑问题。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多数行政村集体经济规模较小,财力支撑不足,存在无钱办事的问题。不少地方存在综合服务水平较低、服务内容和服务供给方式单一等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公路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差距,一些偏远山区通达不深、通而不连。农村垃圾治理手段落后,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亟待建设。
破解乡村治理难题的着力点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健全乡村组织体系。一是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建立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长效机制,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制度。二是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全面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三会一课”等制度,提高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用好兰考“六步工作法”,深入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三是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发挥党组织对乡村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广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格局。
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用好改革这个法宝,抓住人才这个关键,厚植文化这个土壤,全面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一是以改革为乡镇赋权。推进县乡体制改革,坚持权责对等,强化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行政执法重心下移,探索乡镇综合执法有效形式,真正把乡镇建成乡村治理中心。二是以政策激活人的因素。实施乡村人才回流工程,引导和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建立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打造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用好乡村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退休还乡人员。三是培育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坚持以文化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的文化氛围。
促进“四治”有机结合。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数治为用,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治理格局。二是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广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强化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群众法律素养。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发挥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营造文明和谐乡村氛围。四是探索乡村数治模式。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数字乡村服务体系,推动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深度融合。
强化乡村治理基础支撑。一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确保集体资产有稳定收益。二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鼓励农村公路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有序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污水管网铺设进度。三是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完善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进村入户,优化现有网络性能,提升网络质量和覆盖深度,适时推进乡村5g基站建设,全面优化农村“雪亮工程”。
社区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存在的问题篇五
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是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首要目标。今年以来,x区积极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打造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一)坚持党建为魂,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夯实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桥头堡作用,通过定目标、强筋骨、亮品牌,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x区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x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x项自治建设重点任务、x项法制建设重点任务、x项德治建设重点任务和x项服务进社区重点任务,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二是强化队伍建设。分四批组织全区x余名各领域党务工作者到成都、x先进群体教育基地和x县委党校进行学习和培训;
选拔x名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干部参加大专学历教育;
对x名考取社工师资格证的社区工作者发放职业津贴。三是抓好品牌创建。广泛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党建品牌创建活动,让社区服务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目前,x社区“三家七社十色服务”、x社区“党旗下的邻里情”、x社区“红色细胞工程”等一批党建特色品牌深受党员群众欢迎。
(二)坚持自治为基,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搭建社区多元治理平台,实现自治共治有机融合。一是建立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探索实施“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动员全区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社区自治,构建“受助—助人—互助”“奉献—回报—奉献”的党建服务新模式,撬动党员群众更多的志愿服务热情,储蓄爱心、传递善行。目前,“道德银行”已登记爱心商家x户,党员居民储户x户,服务人群x余人次。二是搭建协商议事平台。针对居民反映强烈的楼栋乱堆乱放、绿化带内乱耕乱种等问题,通过“实地协商”模式,现场看、现场议、现场定、现场改;
对社区居民公约制定、公共服务设施改造等事关居民整体利益的事项,通过“党群议事会”,召集多方参与、集体解决。目前,先后解决了小区私搭乱建、垃圾无人清理、安装健身器材等各类问题x余件。三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坚持和完善社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目前,全区x个街道和x个社区均已建立“区域党(工)委”,参与共驻共建党组织x个,协调解决问题x余项。
(三)坚持法治为纲,强化基层治理保障。发挥法治护航作用,推动社区治理有序运行。一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x区大调解指挥中心”,采用“互联网+大调解”的工作模式,运用“网格+调解”“政府+民间”“行业+专业”等矛盾纠纷多元排查调处手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需求。截至目前,共排查纠纷x件,化解办结案件x件,矛盾调处化解率达x%。二是扎实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投资x万元,完成了对区级视频监控中心的数字化系统升级,加强了人脸识别、智能巡屏等信息化技术的升级改造,实现社会法治治理智能化。目前一类联网已完成x路,二类联网已完成x个单位x路。三是稳步开展“四官服务进社区”。组建x支四官服务队,深入社区开展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基层,筑牢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前沿阵地”。截至目前,共开展调解,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x余次,化解诉前重大隐患x余件。
(四)坚持德治为先,培树基层治理新风。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红色教育正心、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一是开展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党建创新提升活动,开展“x精神大讨论”“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家谈”“寻找x式好党员、好干部”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优秀共产党员,推出“道德榜样”x名,让广大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同时,拍摄《x》等x部微视频,目前全网点击播放量已超x万次,在全区范围内掀起了传承弘扬x精神的热潮。二是积极弘扬“德治”新风。推进“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理论宣讲活动x余场,受众x余人;
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x个、文明实践所x个、文明实践站x个,举办文明礼仪培训讲座x余场,开展实践活动x余场。三是不断提高文化服务能力。积极组织开展“快乐星期天”“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活动。x年以来,共开展了“心系弱势群体、传递组织温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x家风”等活动x余场,参与居民x余人;
完成社区公益电影放映x余场。
(五)坚持群众为本,彰显基层治理温度。坚持从服务切入,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一是开展连心群众活动。创新开展以“领导干部下基层,万名党员连群众;
百姓口碑验初心,破解难题担使命”为主要内容的党员连心群众活动,建立三级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大力推动“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忧、办万家事”,促进党心民心交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x余名党员开展连心活动,连心群众x余名,解决问题x余件。二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出台《x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细则》,召开x区“三社联动”工作洽谈会,为街道社区和社会组织搭建平台,精准对接辖区居民群众需求和专业社会组织服务。目前,已引入x等知名枢纽型社会组织x家,开展活动x余场,服务群众x余人。三是打造“一刻钟党建服务圈”。投入资金x万元,对x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进行改造提升。按照“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和“三去一改”原则,新建成x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探索打造了“三去一改”的x社区、x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x邻里中心、党群共享空间。
一是社区工作力量不足。基层治理的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今年,上级畅通了社区书记向公务员和事业编的晋升渠道,但就整体而言,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仍然存在社区工作任务繁重,要承担计生、低保、民事纠纷调解、环保、创建等各项行政性事务,检查评比多、会议台账多、不合理证明多等,整体待遇偏低,留不住人。
二是居民参与自治不够。目前,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民主自治活力仍然不足,具体表现在参与群体单一,以社区老党员、离退休职工为主,年轻群体明显参与不足;
参与渠道单一,多集中于居民的文体娱乐活动,对于涉及公共事务治理的社区民主协商议事等作用发挥有限。
三是小区物业矛盾突出。目前群众关注的物业问题主要表现在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费用收取支出不透明、业主欠缴物业费、老旧小区“失管”等方面,物业服务纠纷量大,缺少业委会有效制约,社区对物业公司缺少有效的监督手段,严重影响社区治理成效。
四是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主要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
服务场地面积较小、服务设施较落后、服务方式偏于传统。
(一)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20xx年,x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实现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一是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将组织体系延伸至城市社区各小区,建立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的党建覆盖体系,并引导驻区单位与小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20xx年,实现党的工作在小区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党员连心群众活动。20xx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到20xx年,包社联居常态长效。三是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坚持和完善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民主科学决策、“三征三议三公开”工作法,积极吸纳发展优秀的驻区单位党员、非公企业党支部书记、热心社会工作者和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区域党(工)委兼职委员,共同讨论决定辖区内重大问题,凝聚基层治理强大合力。20xx年,初步形成全区域统筹、各领域融合、多方面联动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四是加强社区书记队伍建设。抓好社区党组织书记“选、育、管、用、储”x个关键环节,建强“头雁”队伍,充实后备力量。目前,全区x个社区书记x岁以下x个,占比x%,大专以上学历x个,占比x%。建立社区书记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推动能上能下。20xx年,社区书记x岁以下达到x%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
到20xx年,社区书记x岁以下达到x%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x%以上。
(二)建立健全居民服务体系。居民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服务、志愿服务。一是做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xx年,完成服务力量和资源下沉,基层政务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建立健全,做好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计生、教育事业、社会服务、文化体育、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事项。二是深化惠民利民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建设“红色业委会”,探索小区党支部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等自治组织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将优秀业委会主任发展为党员,引导小区党员在业委会竞选任职。目前,全区x个城市社区共有小区x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成立红色业委会的小区x个,占比x%,20xx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
到20xx年,红色业委会比例达到x%以上。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三社联动”。健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通过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优化服务供给。到20xx年,每个街道至少引入x个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需投入约x万元;
到20xx年,全区孵化培育x个枢纽型社会组织。针对老旧社区、商品房小区、村改居等不同类型,分类提供适宜的商业便民利民服务。到20xx年,初步形成惠民利民服务网络;
到20xx年,形成“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三是加快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道德银行”志愿者积分激励机制,开展志愿帮扶和邻里互助。20xx年,实现全区所有社区全覆盖。同步挖掘能力强、素质高、群众信赖的“道德能人”,推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目前,全区平均每个社区有自组织x个,到20xx年,每个社区自组织达到x个以上。
(三)加大工作保障力度。按照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主要指党群服务中心)使用面积不低于x㎡的标准,以新建、改造、购买、项目配套、整合资源等方式,持续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住宅小区“邻里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引导居民服务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目前,全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为x%,“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为x%,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为x%,到20xx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达到x%,需再达标x个社区,投入约x万元,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达到x%,需再建设x个,投入约x万元,养老服务中心新建x—x个,改造提升x—x个,投入约x万元;
到20xx年,党群服务中心面积达标社区比例、邻里中心覆盖小区比例、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社区比例达到x%。20xx年,按照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不低于每年x万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需投入约x万元,到20xx年,每个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达到x万元。进一步畅通社区书记晋升渠道,到20xx年,社区书记晋升公务员和事业编达到x%;
到20xx年达到x%以上。建立“小区党支部书记数据库”和“小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x元的标准为小区党支部书记发放工作津贴,全年共需投入约x万元。20xx年以上共需投入约x余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29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