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曹操是不是真英雄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7:09
2023年曹操是不是真英雄优秀
时间:2023-06-06 14:57:09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篇一

《水浒传》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着,其中有一段叫“武松打虎”更是为之精彩。一谈起武松,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英雄,可是有同学却认为在现在看来武松打死了老虎是不爱惜野生动物的行为,所以不能称他为英雄。

我认为这些同学的观点是不对的。首先,武松是生活在宋代,那个时候的野生动物可不像现在这样稀少,老虎这样凶猛的'动物非常多,见人就咬,要是不小心和老虎遭遇能活下来已经非常幸运了,不然怎么会有“谈虎色变”这个成语呢?当时,路过景阳岗的人基本都成了老虎的盘中餐,官府还贴了布告提醒“路过此地的人要小心,有虎出没伤人性命”。武松把老虎打死了,是为民除害。再说,宋代又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武松哪知道要保护老虎,只知道老虎是猛兽,经常伤人性命。

其次,武松并不是故意要打死老虎。他是去看望他的哥哥武大郎,经过景阳岗并在岗下的一家酒馆里吃饭喝酒,因赶路累了酒喝多了,足足喝了十八碗早醉了。遇到老虎,既是为了保护自已,又带着醉意,能不打吗?不打,老虎正饿着肚子,还不把他吃了!

所以,武松打虎不是不爱惜野生动物,如果武松在现代,他也一定会保护野生动物的!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篇二

(一) 知识教学:

1. 了解《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2. 了解对话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3. 掌握“玄、唾、酣、淮”等4字。

(二) 能力训练:

1. 初步学会用普通话朗读古代白话文。

(三) 思想情感教育:

1. 感受作者描写人物时饱含 的鲜明感情色彩。

二、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疏通文句,朗读课文。

2. 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2) 简介《三国演义》和作者。

(3) 听录音,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刘备入府见操

第二部分:煮酒论英雄 曹操与刘备论英雄

(4) 分析第一部分:

1. 齐读。

2. 提问:

(把…当作。见注释。)

² 刘备为什么要行韬晦之计?文中哪句话说明了这一点?

(刘备当时没有实力,但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又不能流露于外而若来杀身之祸。)

² 刘备为什么不对关张明说?(怕关张有所流露,招致祸水,足见刘备的韬晦之深。)

² 解释:“乃不复言。”中的“乃”(于是)

3. 总结:这一段虽然没有开始论英雄,但不仅对曹刘的关系作了必要的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调。

4. 布置作业:1.生字抄写一次。2.预习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根据对话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刘备胸怀大志,却韬晦至深;曹操图谋霸业,更不容异己。这两位在一起论英雄,必将是火花撒溅,惊心动魄。

(2) 分析第二部分:

1. 齐读第二自然节。

2. 提问:

² 两位不速之客的身份?

² 俗话说“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两位的用意?(解释“引”:率领)

(与其说是请,还不如说是命令。所以刘备吃惊不小。)

(刘备以为自己的韬晦之计已被曹操识破,所以….)

² 曹操讲了“望梅止渴”的故事,用意何在?

(足见曹操的足智多谋和自负、自得。)

3. 总结:这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拉开了曹刘论战的序幕。

(3) 精读第三部分。

1. 分角色朗读,思考:划分层次。

2. 分析第一回合:

² 解释“从人”

² “说龙”

² 曹操是如何评价龙?(齐读)

² 曹操说龙之后,问了什么?(借龙发问,着意设问,要刘备指言当世英雄。)

² 刘备采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曹操的这一问呢?(时而装呆卖傻,时而权作不知。)

² 解释:“安”。(哪里,怎么。)

² 刘备为什么不直言告诉英雄是谁呢?

(刘备不知曹操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当曹操试探他时,就来了个反试探。)

² 曹操为什么邀请刘备来煮酒论英雄呢?葫芦里卖的是 什么药?

(既要表达自己称雄天下的野心,又要对刘备的政治抱负来个试探。)

² 要求用两个短语概括第一回合?

(4) 布置作业:1.完成作业本。2.完成课后练习四。

第三课时

一、 教学重点、难点:

1. 抓住人物语言、心理,分析第二、三回合,以及人物的个性。

2. 明确对话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 分析第二回合。

1. 导入新课。

2. 齐读第二层。

3. 曹操借龙发问,而刘备权作不知,那么当曹操见自己迂回战术不行时,就改变方法,来了个正面出击:“不识其面,亦闻其名”,这样一来,刘备在曹操的逼问之下,只好采用什么方法?(乱论英雄。)

4. 提问:

² 刘备为什么要乱论英雄?为什么连用探询口气?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意在表明自己没有慧眼,不识英雄。)

(锋芒毕露,藐视一 切,野心勃勃,骄横跋扈,既有英雄之概,又有*雄之气。)

² 刘备在这一回合中又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

(不露声色,谦恭有加,显得大智若愚,隐忍机警,虽以平庸之太,却内孕英雄之心。)

² 如果我也用龙来比喻曹刘的话,他们各是什么

(曹操:腾身于宇宙之间的飞龙。刘备:隐形于波涛之内的潜龙。)

² 用一短语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2) 分析第三回合。

1. 草丛在迂回、正面出击都不利的情况下,只好单刀直入,直刺对方的要害。他先给英雄下了定义。(齐读)

2. 解释:“机”、“惟”、志。

3. 里边听此言后吃惊地将筷子掉在地上,为什么?

(以为全部的思想底细被曹操识破,所以…..)

4. 失态掉筷子,若让多疑的草草见了,会有什么后果?

5. 刘备如何使自己九死一生?

6. 用一个短语加以概括本回合的内容。

(3) 总结:曹刘的这场对话,实际上是智慧的较量,是一 场心理战。

(4) 分析对话的作用。

1. 表现人物独特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2. 通过对话推动情节发展。

3. 自然环境的作用:烘托人物性格的情节气氛,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上一篇:浙教版七年级上《动物尾巴的功能》教案

下一篇:最后一课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篇三

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一、教学目标

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4、听录音,根据预习巩固字词知识,并思考小说情节可分成几部分。

5、听写生字生词,并给生字注音,解释生词。

玄唾酣淮樽俎

家喻户晓韬晦之计面如土色色厉胆薄虚名无实血气方刚

碌碌小人何足挂齿

6、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明确课文分段。

课文共三段,可以分成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刘备行韬晦之计。

第二部分(第二、三段)写曹操煮酒论英雄。

7、分析第一部分。

(1)集体朗读。

(2)根据问题,讨论:

①刘备为何要行韬晦之计?

明确:课文第一句点明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点明了行韬晦之计的原因。刘备参加了"奉诏讨贼"的秘密决策,但又不能走漏风声;他有称雄海内,恢复汉室的壮志,但又不敢流露在外而惹来祸水。

明确:具体内容指"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意在表明自己胸无大志,非曹操对手。不对关羽、张飞说明,足见其韬晦之深,惟恐他俩在言语上、行动上有失,影响大计。这个细节表明刘备的深谋远虑。

③这一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

明确:这一部分不仅对曹操、刘备关系作了必要交代,而且为刘备的思想性格奠定了基础,后来"论英雄"时,刘备的性格就在这样的基调上合乎逻辑地发展和变化。

(3)根据课后练习预习第二部分。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篇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题记

曾经我学过很多关于曹操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梦中杀人”了。曹操生性多疑,生怕遭人暗算,扬言谁若在他熟睡时靠近卧榻,即使在梦中也能被发现。一日,曹操假装睡觉,故意没盖被子,一个侍奉的人好心去给他盖被子,结果被一跃而起的曹操杀害。此后,再也没人敢靠近曹操的卧榻了。

曹操的多疑是众所周知的,《三国演义》把他的这点性格描写的淋漓尽致。有人说曹操善于玩弄权术,狡诈奸猾,这不无根据。在他年少的时候,“游荡无度”招致了他叔叔的不满,便向曹操的爸爸反映了这问题,曹操担心自己会受到父亲的惩罚,便心生一计。一日曹操远远看见叔叔迎面而来,便装出一副眼歪嘴斜之相。叔叔见了大吃一惊,忙上前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自己是中风了。于是叔叔赶忙去告诉曹操的爸爸,待他爸爸见到曹操,曹操也恢复了常态。曹操说:“我并没有中风,是叔叔不喜欢我,就污蔑我。”从此叔叔再向曹操父亲告状,曹操父亲也不相信了。曹操的奸诈自少时就可见一斑。

“一瓜杀三妾”“代人捉刀”,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都是反映曹操性格中暴虐残忍的一面。戏曲中的曹操也是一个被反面了的形象,在戏曲中完全否定了曹操的才华和贡献,使他的形象如此不堪。

我倒要为曹操鸣一声冤了!

史书评论他:“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虽说他曾经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的话,但这句话中又带了多少无奈呢?曹操34岁起家,那是惟一的理想便是匡复汉室。时代并没有能让曹操完成理想,反而促使他走上“乱世之奸雄”的道路。

他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可磨灭。他不仅是一个军事家,更是一个文学家。“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是他对平民百姓命运多舛的感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他对功业未成的慨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他广揽天下贤才、虚怀若谷的胸襟;“驾六龙,乘风而行”是他的豪迈雄壮之气。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曹操被指控作为奸猾小人,背上了一声的骂名,他作恶多端,是由该谴责的地方。在当时那个年代,人都有正反两面,如今也一样。我们不该以如今的观念去看待一千八百年前的曹操。在东汉乱世中,他霸权一方实属不易,他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豪杰!

英雄,曹操也。

曹操是不是真英雄篇五

假期中,我拜读了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著,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本来,我是怀着找英雄的心情来读这本书的,可是,说来遗憾,读完之后,我对哈姆雷特却深感失望。我觉得,哈姆雷特实在是个无勇无谋的懦夫!

按说,身为丹麦王子的哈姆雷特,自他从父亲的亡魂口中得知真相,是他那无耻的叔父觊觎权位,借着天赋的奸恶,用卑鄙手段毒害了自己的.兄长——哈姆雷特的父亲;又凭着阴险的手段,诱惑了哈姆雷特的母亲;再使用诡计,骗过全丹麦的人,堂而皇之的占有这一切。面对着这些现实,面对着眼前的乾坤颠倒,哈姆雷特实在应该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

可是,哈姆雷特除了口口声声嚷着要复仇之外,却没有干过一件实在的事,他所谓的复仇计划,除了装疯卖傻就再没有一项具体有效措施。

然而哈姆雷特呢?他的父亲被人惨杀,他的母亲被人侮辱,他的理智和感情都被这种不共戴天的仇恨所啃噬,可他却因循隐忍,一切顺其自然。虽然,最终那奸王确实死在哈姆雷特剑下,但是,哈姆雷特是乘着境况混乱而杀死仇人的。我认为当时如果没有那些外部因素的刺激,哈姆雷特未必能下得了决心实现他的复仇大愿。

世界上没有一种痛苦大于对自身的鄙视和痛恨。世上没有一种可悲大于忽略自身尊严和荣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430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