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野菜 文案 野菜作者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47:34
2023年野菜 文案 野菜作者优秀
时间:2023-06-06 15:47:34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一

;

八戒笑道:“聒噪聒噪,放快些儿就是,我们肚中饥了。”樵子道:“就有!就有!”果然不多时,展抹桌凳,摆将上来,果是几盘野菜。但见那:嫩焯黄花菜,酸虀白鼓丁,浮蔷马齿苋,江荠雁肠英。燕子不来香且嫩,芽儿拳小脆还青。烂煮马蓝头,白熝狗脚迹。猫耳朵,野落荜,灰条熟烂能中吃;剪刀股,牛塘利,倒灌窝螺操帚荠。碎米荠,莴菜荠,几品青香又滑腻。油炒乌英花,菱科甚可夸;蒲根菜并茭儿菜,四般近水实清华。看麦娘,娇且佳;破破纳,不穿他;苦麻台下藩篱架。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來只好吃。斜蒿青蒿抱娘蒿,灯娥儿飞上板荞荞。羊耳秃,枸杞头,加上乌蓝不用油。几般野菜一飡饭,樵子虔心为谢酬。

粗粗地数了一下,樵夫母子——其实是吴承恩摆上桌来的野菜竟有三十八种之多!

吴承恩好像没有在乡下种过田,那他怎么会知道这么多的野菜名目?原来,老吴全是从比他大三十四岁的隔壁乡邻、高邮人王磐那儿抄来的。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好读书,有隽才。王磐擅散曲,善俳谐,除极负时誉的《西楼乐府》《西楼律诗》外,还有一本大得美文家、美食家汪曾祺先生多次称道的《野菜谱》。

《野菜谱》有明嘉靖年间刻本,题为“高邮王磐鸿渐著,郡人王应元一之甫校”。王磐嘉靖三年自序中明确记载,该书收录野菜六十种,《说郛》为节录,故数量略少。

名蒲公英,四时皆有,唯极寒天,小而可用,采之熟食。

猫耳朵,听我歌,今年水患伤田禾,仓廪空虚鼠弃窝,猫兮猫兮将奈何!

抱娘蒿,结根牢,解不散,如漆胶。君不见昨朝儿卖客船上,儿抱娘哭不肯放。

读了这样的诗,我们可以理解王磐为什么要写《野菜谱》,他和朱橚编《救荒本草》的用意是不相同的;同时也让我们知道,王磐怎么会写出《朝天子·咏喇叭》那样的散曲。我不得不想到词儿:人民性。我觉得王磐与和他并称为“南曲之冠”的陈大声有所不同。陈大声不免油滑,而王磐的感情是诚笃的。

《野菜谱》的画不是作为艺术作品来画的,只求形肖。但是王磐是画家,昔人评其画品“天机独到”。《说郛》本是复刻的,刻工不佳,我非常希望能看到初刻本。

我觉得对王西楼的评价应该调高一些,这不是因为我是高邮人。

白鼓钉、猪殃殃、剪刀股、丝荞荞、牛塘利、浮蔷、水菜、看麦娘、狗脚迹、破破衲、斜蒿、江荠、燕子不来香、猢狲脚迹、眼子菜、猫耳朵、地踏菜、窝螺荠、乌蓝担、蒲儿根、马拦头、青蒿儿、藩篱头、马齿苋、雁肠子、野落篱、茭儿菜、倒灌荠、灰条、乌英、抱娘蒿、枸杞头、苦麻苔、羊耳秃、水马齿、野苋菜、黄花儿、野荸荠、蒿柴荠、野菉豆、油灼灼、雷声菌、蒌蒿、扫帚荠、雀儿绵单、菱科、灯蛾儿、荠菜儿、芽儿拳、板荞荞、碎米荠、天藕儿、老鹳觔、鹅观草、牛尾瘟、野萝卜、菟丝根、草鞋片、抓抓儿、雀舌草。

由于关系到民生疾苦,历代记录野菜之类的书很多,仅有明一代就有不少。除王磐的《野菜谱》之外,《说郛》收入的还有鲍山的《野菜博录》、屠本畯的《野菜笺》、王世懋《学圃杂疏》中的《瓜蔬疏》,还有未收入的周定王朱橚的《救荒本草》等。

王磐的《野菜谱》刊本并不普及,所以许多人得到后都很宝爱。据周作人《鲁迅的青年时代》第七《影写画谱》记载,鲁迅少年时,曾从家里的大书橱乱书堆里看到过一本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皮纸大本,就是附刻有王磐的《野菜谱》的最后一册。鲁迅爱不释手,不仅抄写了其中的文字,还用薄纸将那六十幅图片影描下来,然后合订成册,可见他对这本书的喜爱。用鲁迅自己的话说,读这一类书,不仅让他从感情上与“下等人”接近,而且培养了自己对植物学、文学和美术的浓厚兴趣。

有趣的是,《说郛》中还收有署名余姚滑浩《野菜谱》一卷,亦采录有各种野菜六十种,名目与文字内容与王磐《野菜谱》全同,只是“水马齿”移至“黄花儿”后,“野菉豆”作“野绿豆”,同时多一序言而无图谱。

嗣后,清康熙中陈梦雷原辑、世宗雍正时命蒋廷锡重辑的《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第八十卷《杂蔬部汇考》,于王磐《野菜谱》仅录其《自序》,不及正文;而于滑浩,序言及正文则全部收录,也有点莫名其妙。

按,滑浩,字宗源,浙江余姚人。明成化十一年进士,知临淮县。据光绪《余姚县志》卷二十三《列传七》,滑浩为官清正,政令严肃,威惠并行。后升工部主事,又迁南京主事。因触忤刘瑾罢归。后复补南昌郡守。同书卷十七《艺文上》收其《野菜谱》一卷,云:“滑寿子孙为余姚人,滑浩是其孙。”滑寿乃元代著名医学家,本河南襄城人,后移居余姚,其后裔遂渐著。观此,这位滑浩似乎并非是无行文人。滑浩《野菜谱》明显晚出,很可能是民间书坊为牟利而盗版,托名于滑浩。

相关热词搜索:;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二

野菜的种类

好处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已不再是充饥之物,而是逐渐做为一种高营养、低污染的美味食品登上了大雅之堂。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野菜盛产的.季节,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野菜及其食用方法。

马齿菜

苦菜的学名叫苣荚菜。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够清热燥湿、消肿排脓、化淤解毒、凉血止血,可消炎、抑制白血病。

较常见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酱拌苦菜、苦菜烧猪肝等,也可加猪肉、葱花等调料作馅。

荠菜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三

这个星期天,我到农村体验了一下拔野菜。

到了麦田,只见麦田绿的绿、黄的黄。麦子的腰直直的,像一排排保护田野的士兵;葡萄挂在棚架上,好像在说:“欢迎来到田野”;一阵风吹过,野菜点了点头,仿佛应着葡萄说:“是呀是呀,欢迎来采摘我们!”这可真是太美丽了!

爸爸摘了一个麦穗,放在手里反复揉搓。我问:“这是干什么呀?”爸爸只是笑而不答。过了一会儿,爸爸手中只剩麦粒儿了,他让我张嘴,把麦粒儿倒进了我的嘴里,我一尝,糯糯的,甜甜的,可好吃了!爸爸又让我闭上眼,用手在麦芒上轻轻地拂,手心痒痒的,真是舒服极了!

一会儿,爸爸不见了。我只好在那儿看风景。“琳琳,过来帮帮我!”哦!原来爸爸在和野菜“奋斗”呢!我马上跑了过去。卖力地拔了起来。一棵、两棵,三棵……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我们看着丰收的野菜,心里可高兴了。我们坐上车,带着一大袋野菜回家了。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四

关于野菜,历代文人都留下了赞美的诗句。宋代大诗人苏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蒌蒿满地芦牙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句中就向大家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踏青采择野菜图。宋代姜夔在《扬州慢》中描绘过“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景象,唐代诗人杜甫也曾留下“夜雨剪春韭,新春间黄粱”的佳句。因为他们,平凡的野菜竟绽放出不平凡的灵性和野趣。

——题记

又是一年春来到,又到了挖野菜、吃野菜的季节。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度过的。那时,在春日阳光里,总会约上三两个小伙伴去房后的山坡上挖野菜,挎上小篮子,掂上小铲子,兴高采烈地就出发了。田埂地头就是我们的战场,瞧,叶子细细有小锯齿的是荠荠菜;围在枯枝旁,叶子绿中泛白的是白蒿;叶子宽宽摸起来毛茸茸的是面条菜;还有那一丛丛、一簇簇的野蒜野葱,更多的是那些叫不上来名字的野菜,惹得我们奋力开战,直到装满我们的小篮。

回到家,会换来妈妈的表扬,但这怎么也大不过接下来的野菜盛宴。巧手的妈妈把荠荠菜择净、淘洗、烫过、剁碎,再炒上几个鸡蛋,拌在一起,碧绿金黄,没包成饺子,口水就已流的老长老长了。白蒿多是被妈妈放在箩中,慢慢阴干,就成了一味中药,收起挂在屋檐下,左邻右舍有需要时传家宝似的拿出来。野葱野蒜则是被切碎撒盐腌制,吃时,淋上香油,夹进热乎乎的馒头里,那滋味怎一个美字了得!

后来,我们家农转非了,我随着爸爸妈妈来到镇里,远离了家乡,但是每年春天,我都会想起家乡那鲜嫩的野菜,想起那难忘的往事。

妈妈の话;妈妈们,阳春三月,草长莺飞,走出城市,带上孩子,带上爱人去郊外挖野菜吧,享受春光,享受美食,体会古诗中的野味情趣,让身心徜徉在大自然的恩赐中,让人与自然真正的和谐!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五

南方的野菜分为山菜和地菜。山菜一般有蕨菜、竹笋等。蕨菜有两种,一种山蕨,一种水蕨。山蕨食根,水蕨食茎。早年间,每到饥荒年月,人们就携锄带刀,纷纷上山下河采挖山蕨和水蕨。蕨根有淀粉,可以用淀粉作很多食物,如糕、饼等,水蕨则把来用开水烫去绒毛就有可以煮食,如果吃不完还可以晾干放置。有一种黄角花,也是山菜。黄角花的树叫黄角树,果叫黄角果。黄角果现状像作香料的八角,果熟时金黄诱人,山里人采来用做漆木器的颜料,仍而她的花却洁白如玉,人口细腻香软,是一道很可口的菜。

苦丁菜,菜苦丁。

想起从前泪淋淋。

妹似落花虽有意,

哥如流水却无情。

这是一首苦情歌,听了叫人心里凄凉,免不了要对世道人情感叹一回。

这时候,我家里来了消息,父亲已经平反恢复工作,并且领到了一大笔补偿费,家境渐渐地好起来,就开始给我寄一些营养品来,并且开始为我办理调动工作。家音就像一根线,将我的心扯回父母身边。夜校我已经不再教了,就连白天给孩子们上课也是无精打采的。村里人开始用奇怪的眼光看我,渐渐地有人与我疏远了,只有娟子仍然还来借书,我也仍然不知道她到底在写些什么。我忽然明白了,人都是很势利的,比如城里人,你落难时他瞧不起你,你时来运转时他又巴结你,而乡下人却恰恰相反,你落难时他可怜你、同情你,你走运时他们却冷落你,这真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总之,不管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是一些势利眼,我开始讨厌乡村和乡村人,包括娟子在内,我再也不想知道她到底在写些什么,再也不想她给我送野菜了,我已经讨厌野菜,因为我在这里吃够了苦,受够了罪,我惟一的.愿望就是赶快离开这里,忘掉这里的一切。

我终于接到了调令,准备离开这里了。这时候,学校几乎停课,我也几乎与村里人断绝了来往。有一天晚上,娟子又来了。娟子站在门口,很可怜的样子。我忽然觉得很对不起娟子,毕竟,她是唯一能坚持对我好的人。

“娟子!你找有什么事吗?”

娟子说:“我……我把我写的诗歌拿给你看。”她把一个纸包塞给我,转身消失在夜色里。

在植物中,

水稻与小麦一样重要,

当所有的历史都成为文物,

却找不到一只装野菜的篮子

......

野菜文案野菜作者篇六

;

我喜欢野菜,主要缘于我父亲。父亲是一名家传老中医,我家里开有药铺,在家的后面有一片葱郁的小山,那里是父亲开辟的一个药园种植基地。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在那里种植了好多药材,牡丹、芍药、桔梗、砂仁、板蓝根、穿心莲,等等,应有尽有。不知父亲从哪儿找来那么多的药材种子,凡是能在那种条件下生长的药材,父亲都把它种上了,而且都长得蓬蓬勃勃,一年四季花开不断,药园就像一个美丽精致的花园一样。父亲经常带着徒弟们去药园,每年夏天,父亲还要带着他们上华蓥山或者东山去采药,一采就是十天半个月。

有一天,我不经意从父亲的书柜里翻出一本叫《本草》的绿色塑料封皮的厚厚的小书,打开看,书里面对每一种药物除了有文字介绍以外,还对这种药物的茎、叶、花、果、根等都配有彩色画图,我顿时眼前一亮,当时正在读小学的我如获至宝,偷偷把它放进了自己的书包里,没事就把它拿出来看着玩,就像看课外书一样。由此,认识了很多植物名称,并知道了数十种野菜名。

我学会吃野菜也得益于父亲。一次,家里来客人了,父亲从药园里掐回来一把土人参的幼苗交给母亲,说:“用它氽汤吧,很不错的!”母亲用怀疑的口气反问道:“这不是你治病用的药材吗?这能做菜吃呀?”父亲肯定地说:“没问题,你试一下就知道了。”吃饭的时候,一钵绿茵茵、滑溜溜、香喷喷的小菜肉片汤刚端上桌不久,就被席上的人抢得精光。父亲说:“这种土人参的幼苗做菜不仅清香爽润,而且还具有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和食材。这种药材不仅幼苗可食用,它的根茎长得像真人参一样,如果用来炖肉吃,那更是上等的食材。”后来,家里每次炖鸡肉时,父亲都要放入一些土人参的根茎在里面,确实好吃,以至于后来我只吃土人参,不想吃鸡肉了。父亲知道我好这一口,我大学毕业进城工作多年了,他还经常托人从老家带这种野菜来给我尝鲜。“土人参”这种野菜的真实名字叫“栌兰”,这是我后来从书上得知的。除了栌兰这种野菜之外,用猪油花和黄花可以烧汤或下面条,用野红参嫩叶可以炒食、凉拌,也可以汆汤。

禁不住大自然的诱惑,我悄悄揣了一把小剜刀,带上两个塑料袋,避开纷纷扰扰的人群,独自一人到郊外采野菜去了。

今天,能采到什么野菜,就像相亲一样,只能随缘了吧。说来也巧,转身就是一块菜地,我蹲下身来仔细一看,哇,满地都是荠菜和苦苣菜!

我见荠菜,有一种如见梦中情人般的冲动。荠菜,又叫荠荠菜、地菜、地米菜、三角菜、菱角菜、角苞菜等,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但它们都和“菜”连在一起,说明它是天南海北的人们都喜欢的一种野菜,就像一位大众情人一样,它是大家的“菜”。荠菜可算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野菜了,所谓“一部《诗经》,半部‘吃经”,在《诗经·谷风》中就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记载,说明在先秦时代荠菜就已经是人们最喜欢的一种食材了。美食家苏东坡对荠菜情有独钟,他赞赏荠菜“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他亲自采摘、烹调,并创新了一道著名的荠菜羹叫“东坡羹”。范仲淹在《荠赋》里写道:“陶家瓮内,淹成碧绿青黄;措大口中,嚼出官商角徵。”说自己咀嚼荠菜,竟然嚼出了“官商角徵”的感觉,可见荠菜之美韵味悠长。荠菜粥又叫“百岁粥”,《本草纲目》载“荠菜煮粥,明目利肝”,古诗有云“阳春三月三,荠菜赛神仙”,古人吃荠菜,既为养生又为保健,还饱了口福,既是品美味,更是品文化。

荠菜喜欢生长于田野、路边、庭院及荒地等阴凉之处,幼苗呈羽状嫩绿的叶齿,长缨向四面纷披延展,平平地贴着地面,像孔雀舒展的尾翼。其枝头顶着朵朵小白花,花色清幽素雅,在风中娉婷婀娜,煞是惹人怜爱。据说,荠菜是北方的一种特色野菜,每到二三月,北方城里的人都要成群结队地去野外踏青采荠菜,荠菜饺子是北方人最爱吃的一道美食。后来,我查阅了一本关于介绍野菜方面的书,才知道荠菜其实并不是北方的专利,我们身边到处都是,只是我们乡下的人叫它“角苞菜”或者“护生草”,是农村常见的一种猪草。我按照书上的介绍,试着采来做菜吃,的确绝佳美味,从此念兹在兹,我吃荠菜是典型的渝派川菜做法,一是炝炒,二是凉拌,三是氽汤,每一种做法都各有其妙,我的家人也都很喜欢这种野菜,每次都能激活他们舌尖上的味蕾,让他们爱不释口。

另外一种野菜叫苦苣菜,又称苦荚菜、山苦菜、苦丁菜、苦麻菜、苦菜等,我们乡下人也有称“野莴笋”的。苦苣菜属一年或两年生草本植物,茎秆上部有奶浆一样的腺体,叶片大头羽状深裂,顶裂片宽三角形,叶基部戟状抱茎,叶耳急尖,主要生长在田野、荒坡、杂草丛中。苦苣菜性味苦寒,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苦荚菜虽然味苦,但在野菜家族中,也算是一种元老级的野菜,在《诗经·大雅》中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记载,其中的“荼”字,按照《尔雅》的解释“荼,苦菜也”,也就是这种苦苣菜,诗的大意是说周原之地土质肥美,上面长出来的苦苣菜都像蜂蜜一样甘甜。虽然确有夸张的成分,但说明先秦时候,苦荬菜深得人们的青睐,已经走上了普通老百姓的餐桌。在《诗经·国风》中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那时的人们已经把苦苣菜和荠菜相提并论了,恰似“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历代文人墨客也都喜欢苦苣菜这种野菜,宋代诗人王质专门写了一首赞苦苣菜的诗:“王瓜后,靡草前,荠却苦,茶却甘。贝母花哆哆,龙葵叶团团。苦菜,苦菜,空山自有闲人爱,竹箸木瓢越甜煞。”表达了诗人对苦菜(即苦苣菜)的喜爱之情,还特地指出这种野菜如果选用竹木器具来盛放,味道更甜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苦菜”条记:“苦菜是荼的本意,其味苦,经霜后味变甜。”怪不得《诗经》中有“堇荼如饴”“其甘如荠”呢!

我做这种野菜,必先除其苦味,一般都要先放进滚烫的开水里焯一会儿,然后捞起来,用冷水激一下,再挤压除水,或清炒或炝炒或凉拌,清香四溢,开胃爽口,是一道很好的下饭菜。

地里的荠菜和苦苣菜交杂生长,采苦苣菜容易,因为其植株较高,物态特征明显,我专挑鲜嫩的采,一刀下去,“喀嚓”一聲就剜掉了,还溢出一滴滴奶乳一样的酱汁。最麻烦的是采荠菜,因为荠菜植株矮小,藏在草丛里,而且紧贴着地面,既不易发现,又不好挖采。所以,我只好摘下口罩,戴上眼镜,蹲下身子,扒开草丛,小心翼翼、专心致志地搜寻,像生怕错失了一枚金子。用剜刀剜荠菜也是有学问的,要根据每株荠菜生长的地形特征,认真评估其根部的深浅,然后才准确下刀,做到“一刀准”。否则,一不注意就将一株完整的荠菜拦腰剜断了,那这株荠菜也就给废了,让人心疼不已。所以,采荠菜近乎在考古一般,慢工细活儿,一点儿急躁不得。

经过一下午的劳动,我采了足足两袋野菜,而且都是意料之外的自己最喜爱的两种野菜,可算是收获满满了。

责任编辑:耿梦然

相关热词搜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503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