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一
我们这个地方的冬天很温暖,因此就很少下雪,要是哪一年的冬天下了雪,我将会和欣赏桂林山水一样高兴。
我的家乡在四川盆地内,这里的雪当然和其他地方的雪不太一样,不像北国的雪那样寒冷、冰凉,只是略带一丝微凉。我记忆中的冬天,是我与雪做伴共同度过的。
那是一年的冬天,我还挺郁闷的,眼看今年的冬天都要快过去了,这雪怎么还不来,我想今年大概是不会下雪了吧,大概是雪姐姐迷恋上了北国的风景而忘记了来我们这里了吧。我就这样想着,抱着遗憾睡着了。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清晨,天刚亮,妈妈就把我叫起来,起初我还挺不耐烦的,妈妈用手指着窗外叫我看,我马上揉了揉眼睛,“下雪了,下雪了!”我高兴地大叫起来。我倚在窗边,欣赏着这个被雪渲染得雪白的世界,那树上挂满了雪花,这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吧!
吃过早饭后,我决定到山上走走。走在山路上,踩在雪上,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脚印也深深地印在了雪上。我马上放轻了脚步,怕会打扰了山的宁静,我边走边欣赏雪景。突然,一股清香迎面向我扑来,这香味有一点暗淡,夹杂了一丝雪的味道,这使我想起了那句古诗:“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我又向前走了几步,果然是那梅花在“凌寒独自开”。我第一次见到雪中梅花的美。下山时,我就顾不上什么宁静了,踏在雪上飞快地跑下山去,感觉就像是我在“雪上飞”。
下了山后,老远就看见几个小伙伴正在院子里打雪仗,看着他们玩得那么开心,我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于是我飞快跑过去和他们一起玩雪仗。在脚下拾起一把雪来,打在他们身上,边跑边打,还要躲避他们的雪弹,但雪打在脸上不冷、不疼,反而觉得是雪姐姐在亲吻我,在轻轻擦拭我额头上的汗珠。我们玩累了,就躺在雪地上休息,我们实在是快乐啊!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冬天,它永远留在我心里,我希望每年冬天都能这样快乐!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二
冬天是寒冷的,可是梅花却在寒冷的冬绽放它的美,它很勇敢,它不和百花争春,它不畏严寒,在雪白的世界里透了点粉红。
对,人不应该也像梅花一样么?那样坚强。
在我们做的一件困难的事时,错了,不应该用困难来形容我们的理想,虽然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说一两句话就可以实现的,不是很容易,在平坦的路上,的确很容易过,但是一旦路变曲折了,还有那么好踏过去么?所以,我们需要努力。
其实我很喜欢冬天,可是一仔细想想,头脑里却不能描绘出很美得冬景,但是,头脑里出现的冬天还是雪白的一片,而且还总是一望无际的。
每次想到冬天,就会想到梅花,我很佩服梅花,不但不去争春还非常的坚强,你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吗?冬天看到你绽放的美丽,我们也会更努力的。
冬天,寒冷,不正如在实现自己理想时所遇到的困难吗?冬天,一个季度,也就是寒冷也会持续这么久,但是我们都知道,过了冬天,迎来的不就是春天了吗?现实生活中也是有很多的,不克服困难又怎么能迎来成功呢?所以我们加油!
如果,在困难面前低头,我们又该如何去迎接理想被实现的到来呢?冬天是很寒冷,但是我饿美女都知道冬天过了春天就来了。
记忆中的冬天雪白的一片,大家都穿着厚厚的棉袄。
我们要学会在冬天里的坚强,我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应该是要很努力的。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在知道的结果之前,我们该拼拼。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三
记忆中的冬天,比现在的更冷一些,厚厚的冰可以随意嬉闹,不结冰的'地方时有飞禽水鸟嬉戏觅食,给白色的大地点缀着一份色彩和生息!
天一冷,就要储存蔬菜了,首先在菜地里挖一个菜窖,放些白菜萝卜啥的在里面。等天冷上冻了可以随时挖出来食用,每次都是自告奋勇的拿起?头大干一场,可等萝卜白菜出来的时候都是伤痕累累,没个囫囵的时候。
天再冷一些,就要封后窗了。找几块油纸裁剪好,找个木匠加工数根木条,然后横竖这么一压,咣咣咣砸好多钉子进去。虽是乱七八糟,倒是结实的很。只是来年春天就苦了,光拨钉子就得好半天。
天要结冰了,就要生炉火了。弄一大堆木柴,这可是个力气活吆!扣好腰带/系根毛巾在脖子上,抡起开山斧嗨吆嗨吆的喊着,木屑横飞,劈柴现场无人敢靠近。
不多时一切ok!家里人满院子里捡木屑,嘴里还得违心的夸奖我,真能干,力气真大!
再到市场买来松球、煤取暖之物。一切完毕,坐等冬季的到来。
等大雪飘飘,寒风刺骨时候,家里面却是温暖如春。熊熊的炉火烤红了脸庞,炉底下埋着红薯,炉盖上烧烤着墨鱼、大虾、干鱼等沿海之物。炉边沿放着一片片馒头。海鲜熟了,馒头香了,红薯热气四射,再烫上一壶老酒!
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这温暖,享受着这美食,享受着冬季带来的团聚!
又一个冬天来到了!
天变暖了没有那么严寒了,家里有暖气、地暖了,不再需要炉火了!
可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那种炉火熊熊,温暖着我的身,更温暖着我心的感觉。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四
一场从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让气温骤降了10°c,把人们一下就从暖和的阳春三月推入了寒冷的深渊。走在上班的路上,刺骨的寒风直往人的衣领里钻,恨不得把厚厚的羽绒服都穿透,侵入人的五脏六腑。20xx年的冬天终于在人们的期盼与不欢迎中隆重登场了。冬天,又一个冬天来了,那些记忆中的“冬天的故事”一下涌入了我的记忆。
传承了几千年的“秋收冬藏”,让家家户户在初冬的日子显得特别忙碌。“立冬起菜”,萝卜和白菜起回家了,还要把他们藏在菜窖里。记得我家的白菜窖在西墙根向阳的地方,是一个长方形地下室,说是地下室,其实没有砌墙,就是一个大土坑。它长约3米,宽约2米,上面覆盖一层厚厚的高粱秆,再盖许多土,保温效果特别好。里面先用砖头做支架,上面放一层高粱秆,放一层白菜,再放高粱秆,再放白菜……总共放七、八层呢!白菜放在菜窖里,每天要揭开窖口通风,晚上再盖好。萝卜窖是一个圆形的筒状入口,下面分别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掏一个土窑,里面放白萝卜、胡萝卜和苋菜。挖菜窖是父亲的活,他一锹一锹地把土从窖里扔到上面,一会就汗流浃背了。只见他脱掉外衣,露出一件打了补丁的绒衣,一边擦汗一边继续挖着。又过了一会,也许他累了,就蹲下身子,掏出随身的旱烟和纸自制一根卷烟,然后津津有味地吸起来,仿佛那一吸就会把所有的疲劳完全释放。有时,他也会对正在旁边和妹妹们玩土的我喊:“大妞,去给爹倒碗水来!”我于是就乐颠颠地跑回屋里,让奶奶或妈妈倒半碗水,小心翼翼送到菜窖边。看着父亲喝光我倒的水,心里总感觉自己比妹妹们用处大,美滋滋的。萝卜窖的挖法和白菜窖不同,由于下面地方小,土要用柳条筐一次一次地吊上来。两个窖估计要一周左右才能挖好。
菜窖挖好了,然后就是全家总动员——储菜。父亲在下面放菜,奶奶在窖口给父亲递,妈妈用大筐挑,我和二妹往筐里装。两个小妹妹还不会干活,但她们很懂事,这时是不会捣乱的。储存的这些菜就是我们全家一个冬天的维生素来源。
“小雪腌菜”,冬菜中的一等品下到菜窖后,剩余的次品就要做成各种腌菜了,有辣萝卜条、咸菜和酸菜。其中发酸菜的场面是最壮观、最有趣味的。找一个风和日暖的日子,大家庭里的几个妇女都聚在一起。发酸菜的原料一般都用苋菜,也可以用大白菜或圆白菜,听奶奶说,在困难的时候,他们也用过黑豆叶,但我没见过。那时,家里的分工一般是二大娘在大缸里洗菜,妈妈在笸箩里放个小菜案,负责剁苋菜樱,奶奶拿一个大瓷盆,用擦子把苋菜疙瘩擦成长丝,再让妈妈切成小片。他们三个配合默契,有条不紊,俨然是酸菜作坊里的工人一样。那天爹或二大爷要负责一直挑水,因为洗菜用的水相当多。快到中午我们放学的时分了,妈妈和二大娘便各自回家做饭,吃过午饭,发菜继续进行。经过大半天的辛勤劳作,苋菜疙瘩和绿樱变成了绿白相间的菜屑。
这时,二大娘已经把缸清洗干净,导入菜屑后,加水,同时用擀面杖不停地搅动,然后把水倒掉。一次、两次、三次……直到水没有了绿色,变清了,就表示菜已经洗干净了。这时,再把早已准备好的几个柳条筛子拿出来,清洗干净后,就可以把菜屑用笊篱捞进入去沥水。这时,冬天那用绳子也拴不住的夕阳,已经靠近西山了,今天的发酸菜工作也就结束了。
第二天,妈妈先把昨天洗菜的大缸再清洗一次,把它放在屋里,然后把沥了一夜水的菜屑装入大缸,一边装,一边还要用擀面杖戳实,直到离大缸的口一尺来高。这时,奶奶早已找好了几根长长的高粱杆,把他们截成大缸直径长短,一根挨一根的排好,上面压一块大大的石头。最后加水,放入花椒、八角和少量食盐。这时,整个发酸菜活动留结束了,这缸菜是第二年春天吃的,叫凉酸菜。如果菜屑太多,没装完,就把剩下的装入一个小陶罐,放在灶台上,和上面做法一样,只是最后加的是热水。这罐酸菜菜一周左右就可以吃了,就叫热酸菜。
奶奶发的酸菜在巷子里特别有名,又酸又脆。记得有一年,县里工作组派饭到我家(不是谁家都可以派到,选家里干净,妇女做饭利索的人家),那个戴眼镜的干部吃了我家的酸菜,第二回还点名要到我家吃饭呢!
如果说发酸菜是家庭作坊式的劳动,那打煤糕就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也是在一个暖和的晴天,上午放学时,老师说一句,下午记得带工具,分组打煤糕!霎时间,教室里便一片欢呼!那时候,学生对成绩没那么看重,我们都以不上课为最大快乐。打煤糕从四年级开始,以班为单位,按人数多少分几个组,男生带铁锹,负责铲煤、铲土、和泥、铲泥;女生两人带一个柳条筐或一个水桶,负责运煤和土,还要抬水。劳动开始了,男生把煤和土分别铲到女生筐里,女生抬到操场的指定位置。煤和土按照2:1的比例和匀,土必须是黏土,棕红色的那种,黄色的、里面有沙土的是坚决不能用的,会使煤糕不能凝在一起。然后男生把和好的煤和土中间铲成凹形,女生把抬来的水倒进去,男生开始用铁锹从四周往中间盖煤和土,要一点一点地盖,一不小心,水就会从某个地方流出,流成一道黑色的河。那时,所有男生就要全力以赴抢着去铲土和煤,堵住缺口,不让它泛滥。待到煤、土、水全部和匀,一个男生就拿上铁锹自上而下,一下一下地劈那堆泥。每人二十或三十下视年级不同而定。够了数,换另一个男生继续劈,那时我是多么羡慕男生呀!感觉那个的动作帅极了,仿佛他们不是在劈泥而是在改造整个世界。如果哪个男生正好去了厕所,或干别的活去了,我就立即拿上他的铁锹,去劈几下,可又总是会被男生骂,丫头片子,就你那样劈,太阳落山也打不完煤糕。老师为了安全,也不让我们女生随便劈泥,那时,心里真恨自己没转世为男生,也恨老师自己是女生却不向着女生。
我们小组的泥终于和好了,这时,学校的一位男老师已经拿着煤糕模子在操场的指定地方等候了,一个男生用铁锹把和好的泥铲上,运到煤糕模子里,老师手中拿着一把小铲,三下五除就把煤糕抹出了光光的面,真像一块方形的蛋糕。于是,拿起模子,换一个地方,另一个男生立马又铲过来一锹泥,又一块煤糕就抹好了……直到太阳偏西,一大堆泥终于都变成了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煤糕,那横看成行,竖看成列的阵势,仿佛是一队士兵在等待检阅。这时,男生就可以美滋滋地收工回教室了,女生还要负责打扫场地,给男生去煤堆擦铁锹,看着他们趾高气扬的样子,真是恨不得诅咒他们下辈子、下下辈子都转世为女生,让他们为我们擦铁锹。
打完煤糕后,隔十天或半个月,当一场东北风吹来了太平洋上的湿气时,天空遮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大幕。这时,老师走进教室,命令一声:“搬煤糕了!”我们便雀跃着飞出教室,排成一行,仿佛一条长龙,从煤糕阵地直到教室。那灰色的煤糕开始在长龙间传递,一块、两块、三块……“咣”一声,小个子女同学大概体力不支了,一块煤糕掉在地下,摔成了几块,还差点砸到她的脚,她蹲下身子,“呜呜”地哭了。老师赶紧过来安慰,“砸到了哪?没有啊,没事,煤糕碎了正好填火呢!你歇会,老师替你。”说着,老师接过了另一个女同学递过来的煤糕,传递继续进行着。大约一个小时,我们班的煤糕胜利搬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脸被自己抹成了花猫脸,那个的手上满是煤黑,但大家也不去洗,就在刚刚空出的操场跑着、跳着、追逐着。
那边初中的大哥哥们在用小车给低年级的小同学推煤糕,大姐姐们也在搬,他们干劲冲天,让冷风失去了威力,使整个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起来。
一操场的列兵终于在全校五个班级同学们的努力下清零了。可一直等到第二天,还没见雪的踪影,第三天,西北风来了,吹散了满天的阴云,太阳出来了,可是冷得厉害,在院子里站一小会,凛冽的寒风吹在人的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吹进棉衣前襟的缝里,仿佛要穿透皮肤。整个人感觉就像要被冻僵似的。那时的孩子可怜,身上只一套棉衣棉裤,里面没有秋衣、秋裤,外面也没有罩服。这套棉衣裤从上身一直穿到过年,洗了接着穿,过年穿的干净一点也就是了,里面自然也就成了寄生虫的繁殖地。棉鞋是妈妈做的大头鞋,可坐在教室里依然挡不住寒气,经常是上半节课,出来跑步,脚发热了回教室继续上课。
我们的学校是天主教的经堂院,教室全是前高后低的大瓦房,黑板前生一个用砖头搭架麦秸和泥的“霸王火”,后面的同学根本就体会不到火的热气。我的右手至今还留着当年冻疮的疤痕,可那时,谁的脚上、手上能没有冻疮呢?听说用茄子苗、辣椒苗、麻雀粪、麻雀脑子洗手能治冻疮,家里就给早早的备好,可到了冬天,还是抵不住冻疮袭击。记得同班有个同学的手肿得像两个红红的馒头,小指根部全化了脓,直往外流黄水,爸爸带他去了很多次医院才治好。那时的冬天,冷就像恶魔一样缠绕着我们,真盼着这漫长冬天能快点过去,迎来一个暖和的春天!
如果说冬天还有那么一丝值得怀念,那就是吃炒面了。别提雪,我童年的记忆里,雪带给我们的不是快乐,而是更厉害的好冷。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一场雪过后,那呼呼的西北风直刺人骨髓。男生戴上了堵耳朵的棉帽子,家境好点的会买一顶“火车头”帽,如果前面再安一颗红五星,那就是同学们羡慕的对象了;女同学用方头巾把头裹紧,可还是冻得清鼻涕直流。雪后,扫雪是必须的,尽管很多同学的手上都有冻疮,可大家谁也没有请假,都在寒风中紧张地劳动着。因为大家明白,偷懒会更冷。放学回到家,看到父母、奶奶都在扫雪,自己又怎么好意思独自抱住火炉取暖呢?真的,在我的记忆中,父母没有陪我们堆过雪人,更不舍得让雪把棉鞋湿透。所以,对雪,我的心中只有敬畏,只有想不见却不能不见的痛。
那时的冬天除了冷,那就是想吃,什么都想吃,做完饭后在灰烬里糊几个红薯、土豆、哪怕是胡萝卜都是我们的美味,而炒面就是我们的最爱了。那时的炒面,不是现在把面条煮熟用鸡蛋或肉丝和豆芽炒熟,是用玉米、黄豆和红枣做原料制成的特色食品。有一天放学,刚进大门,就闻到炒香味,不用问,要做炒面了。进门一看,果然,妈妈在炒玉米,我顾不上烫手,先抓几个塞到口里。一锅接一锅,一共炒十斤玉米,二斤黄豆。然后掺入一些红枣,少许糖精,送到磨坊,最多第二天,就可以吃到入口生香的炒面了。
炒面的吃法三种,最简单的就是抓起来直接送到嘴里,红枣的甜味和黄豆的香味充斥着整个味蕾。不过,干吃最大的坏处是容易呛着,所以拌着吃才是最惬意的吃法。把炒面放在碗里,导入少量水搅拌,一会一碗香喷喷的炒面就拌好了。拌好的炒面,色泽红润,无论吃多快都不会呛。炒面也可以用温水稀释后煮粥,里面如果放点芝麻,那就更加口舌生香了。
眼下冬天虽然来了,但超市琳琅满目的新鲜蔬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暖烘烘的,让人觉得过往的寒冷和饥饿仿佛恍如隔世。不经历苦难就不会懂得珍惜,让我们在回忆的同时更加珍惜今天的“暖冬”吧!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五
想念冬天。更想念冬天里的热咖啡。品味。
——题记
最近忽冷忽热,走进走出,特别晕。我想我是感冒了。忽然发现自己一点都不喜欢夏天了,很想念冬日里的晨曦,那腼腆的温暖。
喜欢蜷缩于冬日,寒冷令人精神,同样也令人珍惜阳光。在冬天被阳光温暖着的感觉是需要酝酿的,有潜伏在空气里的安定,还有,手套里的余温。
我不知道为什么对冬天就只有这么些零零星星无法拼接的记忆。上海是南方城市,冬天其实并不漂亮,但也并非苍凉的季节。南方的不冷不热并不舒服,我喜欢夏天因为出汗而闪闪发光,冬天有风有雪。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不得不承认。夏天是炎热的季节。不用说就知道。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想起冬天时我会想到的不是大风大雪,而是妈妈泡的热咖啡。想起夏天我也不会想到热得发昏,而是和朋友一起又滑雪又游泳的日子。我喜欢这样的形容方式。
冬天的咖啡比夏天好喝。我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因为,冬天对咖啡的需求,还有用咖啡杯暖手的香味。暂且,只能称作余香了。特别精致的日子,冬天可爱的围巾手套,有时刺得脖子疼,但妈妈说戴着好看,她小时候也这么戴。爸爸说戴着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圆圆的红扑扑的脸。
所以,我甘愿戴着,蹦蹦跳跳,记忆中帽子上的小绒球一上一下。
小时候,冬天回家,妈妈会烧好姜汤,有时还会放热的洗脚水。多舒服,即使我正冻得发抖。即使现在妈妈很忙了,回家都是一个人,我依然可以记得姜汤有点刺鼻,却甜甜的味道。还有热气。去年冬天下雪了,我和妈妈站在窗台边用空调上的积雪堆了个小雪人。第三天雪化了,但看着空调箱,我就会看到小雪人两截圆嘟嘟的身子。
冬天的每顿饭都像火锅一样,热乎乎的,窗上会有薄薄的水蒸气结的雾。吃完饭我喜欢在窗子上用手指画图案,在洗碗的爸爸会说,脏不脏啊。
雾化了,从玻璃窗上流下水来。图案不见了。但我记得。
冬天,爸爸的车总是要坏掉,发动不起来。早上总是急匆匆地出去,又急急地催爸爸快点发车。好多次快要迟到了,我都怨老爸怎么不早点起来发车。其实我知道,早上,是我起得最晚,缩在被窝里都不肯出来。现在我也记得发动机那难听的声音。
冬天里埋着我太多的记忆。我必须承认,我太爱冬天了。
ps:写的时候,几次就要哭了。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我的冬天。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六
冬天这个魔术师来了!他拿出指挥棒说:冰天雪地快来到。天上的雪花就像棉花一样落下来。一阵阵寒风吹了过来,树上的叶子纷纷落了下来。只有松树和翠竹穿着绿衣服站立在冰天雪地里忍受着暴风雪和刺骨寒风的侵袭。它们非常坚强!
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是四幅绚丽的图画。绘就春的,是缤纷的花丛;勾勒夏的,是鲜翠欲滴的叶子;画出秋的,是无垠的稻田;描绘冬,则是一朵朵冬天的使者--雪花。
冬天的雪花从一望无际的天空轻轻飘落下来,纷纷扬扬、飘飘洒洒……一朵朵、一片片晶莹如玉,洁白无暇,像天上的仙女撒下的玉叶、银花,又像天宫派来的白色天使,是那样的美丽,无私的把大地装扮成了童话中的白色王国。
我记忆中的冬天有着让人猜不透的奥妙——冬天,是少不了孩子们的欢笑声的,它们犹如冬天里的小精灵,在大雪纷飞的王国里,自由自在的玩耍,打雪仗,堆雪人……这些可都是他们的强项。到了冬天,天气很冷,许多人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冬天就坐在床上看书或者玩,反正就是不出去。到了冬天,我却哭着喊着要出去玩,特别是下雪之后,外面的世界是白茫茫的一片,可美了。我爱冬天,正是因为这个。
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它冷的有特点,不像其他时候,就算冷,也不会特别冷,也不会飘下鹅毛大雪,也不会大雪纷飞,外面的世界,也不会像冬天一样,到处冰天雪地,到处白茫茫的。到处都是一片寂静。
当然了,冬天也有一个特别充满欢笑的时间,那也是大雪下完以后,那个时候,小朋友们都出来玩。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穿上自己的溜冰鞋,在冰上溜冰;有的人因为没有溜冰鞋,故意穿上一双不防滑的鞋在冰上溜冰……你看,他们多看心啊!即使自己的衣服湿了,也会若无其事的拍拍衣服,继续玩。溜冰的小朋友们可经常摔跤,特别是那些技术还不熟练的小朋友,摔了一跤又一跤,好可怜哦。他们有时趴在地上哭,有时就会拍拍衣服接着玩,真有意思!
我爱冬天,我爱下雪,我爱雪景。冬天啊!你有这多么迷人的笑容,你让这个世界变得色彩斑斓!
我眼中的冬天我眼中的冬天篇七
记忆中的冬天,比现在的更冷一些,厚厚的冰可以随意嬉闹,不结冰的地方时有飞禽水鸟嬉戏觅食,给白色的大地点缀着一份色彩和生息!
天一冷,就要储存蔬菜了,首先在菜地里挖一个菜窖,放些白菜萝卜啥的在里面。等天冷上冻了可以随时挖出来食用,每次都是自告奋勇的拿起?头大干一场,可等萝卜白菜出来的时候都是伤痕累累,没个囫囵的时候。
天再冷一些,就要封后窗了。找几块油纸裁剪好,找个木匠加工数根木条,然后横竖这么一压,咣咣咣砸好多钉子进去。虽是乱七八糟,倒是结实的很。只是来年春天就苦了,光拨钉子就得好半天。
天要结冰了,就要生炉火了。弄一大堆木柴,这可是个力气活吆!扣好腰带/系根毛巾在脖子上,抡起开山斧嗨吆嗨吆的喊着,木屑横飞,劈柴现场无人敢靠近。
不多时一切ok!家里人满院子里捡木屑,嘴里还得违心的夸奖我,真能干,力气真大!
再到市场买来松球、煤取暖之物。一切完毕,坐等冬季的到来。
等大雪飘飘,寒风刺骨时候,家里面却是温暖如春。熊熊的炉火烤红了脸庞,炉底下埋着红薯,炉盖上烧烤着墨鱼、大虾、干鱼等沿海之物。炉边沿放着一片片馒头。海鲜熟了,馒头香了,红薯热气四射,再烫上一壶老酒!
一家人其乐融融!享受着这温暖,享受着这美食,享受着冬季带来的团聚!
又一个冬天来到了!
天变暖了没有那么严寒了,家里有暖气、地暖了,不再需要炉火了!
可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那种炉火熊熊,温暖着我的身,更温暖着我心的感觉。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54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