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优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51:43
2023年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优质
时间:2023-06-06 14:51:43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篇一

在平日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物理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热机

1、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叫热机。

2、内燃机:

①、冲程: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冲程。

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在这四个阶段,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③、汽油机和柴油机的不同处

汽油机:气缸顶有火花塞、吸入空气和汽油混合、点燃式、效率较低

柴油机:气缸顶有喷油嘴、吸入空气、压燃式、 效率较高

二、热机的效率

1、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表示。

②定义式:q=(q为热值) (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 q=)

③单位:j/kg,读作:焦耳每千克 j/m3 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燃料放热公式:q=mq

酒精的热值是3.0×107j/kg,它表示:1kg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0×107j。

煤气的热值是3.9×107j/m3,它表示:1m3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9×107j。

④关于热值的理解:

a、对于热值的概念,要注重理解三个关键词“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1kg是针对燃料的质量而言,如果燃料的质量不是1kg,那么该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不是热值。某种燃料:说明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完全燃烧:表明要完全烧尽,否则1kg燃料化学能转变成内能就不是该热值所确定的值。

b、热值反映的是某种物质的一种燃烧特性,同时反映出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本领大小,也就是说,它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态、质量、体积等均无关。

2、 热机的效率:

(1)定义:热机工作时,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2)η=q有/q总×100%。

式中,q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3)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摩擦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 两种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

①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的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的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7、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8、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甲、乙两金属块,甲的密度是乙的2/5,乙的质量是甲的2倍.那么甲的体积是乙的体积的 ( )

a、0.8倍 b、1.25倍 c、0.2倍 d、5倍

2、下列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中,正确说法是 ( )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子弹的惯性大于阻力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新课标 第一 网

3、20xx年,“嫦娥三号”将把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华牌”月球车送上月球。“中华牌”月球车装有六个车轮,车轮上刻有螺旋形花纹是为了 ( )

a、增大摩擦 b、减小摩擦 c、减小压力 d、增大压力

4、一位同学在结冰的冰面上行走,突然发现脚下的冰即将破裂,那么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赶快向岸边跑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就地伏在冰面上慢慢向岸边爬行 d、站立不动

5、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

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坐在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系好安全带,这是为了减轻在下列哪种情况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 ( )

a、汽车车速太慢 b、汽车紧急刹车

c、汽车缓慢启动 d、汽车突然加速

7、已知铁的密度小于铜的密度,把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铁块浸没入水中,它们所受 ( )

a、铜块的大 b、铁块的大

c、一样大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有关下列描述符合实际的是 ( )

a、人体感觉最舒适的环境温度是35℃

b、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50kg

c、我们用的物理课本的长是45.70cm

d、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的人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5×105pa

9、在如图1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10、在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个数一定的情况下,决定滑轮组省力多少的规律是 ( )

a、绳子的长度越长越省力

b、拉住定滑轮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c、拉住动滑轮和物体的绳子的段数越多,越省力

d、省力多少是一定的

11、老鹰与麻雀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具有的动能相等,那么: ( )

a、老鹰比麻雀飞得高 b、麻雀比老鹰飞得高

c、老鹰比麻雀飞得快 d.麻雀比老鹰飞得快

12、关于弹簧测力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月球上,不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力的大小

b、弹簧测力计上的字母“n”用来表示它的型号

c、测量时,要尽量让弹簧与外壳间没有摩擦

d、用时,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13、“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领域迈进了一大步,“神舟五号”飞船在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其动能_____,势能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小明和家人乘汽车去河口赏桃花,看到窗外的树木向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司机在熟练地转动方向盘,方向盘是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16、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 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17、过探究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如图2甲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6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将甲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也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f2是_____n;若要让图乙中的a、b在水平桌面上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撤除f2的情况下,应该在b的右端施加一大小为_____n的水平向左的推力。

18、浮在液面上的木块处于__________状态,它所受浮力__________它所受的重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若此时木块受到的重力是3牛顿,它受的浮力为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

19、在图3中,平板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随平板车一起运动的木箱a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20、如图4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作用在b点最小力的方向及力臂。

21、小明同学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请你在图6中画出橡皮所受重力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28分)

22、(5分)小明同学为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了完全相同的四块砖和完全相同的三块海绵,做了如图6所示的三个实验。

①该探究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②观察三个实验,比较甲图和 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 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说明: 相同时, 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1)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度处,发现横梁左端低、右端高,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平衡。

(2)把合金块放入天平左盘,在右盘内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7所示,则合金块的质量为 g。接着他又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100g。

(3)将适量的水倒入溢水杯中,让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再将合金块轻轻放入溢水杯中,浸没水中后的合金块所排开的水全部盛于空烧杯中,如图8所示。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和水的质量为127g ,则合金块的体积为 cm3。

(4)通过计算可得合金块的密度为 g/cm3。

(1)滑轮组能改变动力的方向,而 滑轮组不改变动力的方向;

(3)如果都使物体上升h高度,那么甲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下移动 ,乙滑轮组的绳端必须向上移动 。

25、(8分)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15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共20分)

(1)矿工在10 s内所做的功和他做功的功率;(3分)

(2)动滑轮的重量;(3分)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g=10 n/kg)(3分)

(1)小试管的质量;

(2)小试管玻璃的密度.

[关于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篇三

1.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5. 图1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

a.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 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 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9.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放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放热

图2

11. 霜的形成属于下列现象中的哪一种

a. 凝华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熔化现象

12.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a. 声速逐渐减小 b. 频率逐渐减小

c. 振幅逐渐减小 d.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洋的深度

c.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a. 甲、乙两列火车至少有一辆是运动的

b. 甲、乙两列火车一定都是运动的

c. 甲车一定向西行,乙车一定向东行

d. 如果两车均向东行,甲车比乙车慢

15. 关于“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 在℃时,氢是固态的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d.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三.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7.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约为

18.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写出换算过程

10m/s = = 。

20. 摄氏温度是把为一百度。

21. 图3中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t甲?t乙?℃。

图3

22.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填写序号)

23.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

24. 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的动比较 的缘故。

25. 某运动员在一次100m比赛中,前5s钟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终点,则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 m/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 s。

26.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里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表明了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27.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

28. 如图4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请写出两点)

信息一:它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

(1)此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的根据是 ;

(2)此种物质的熔点是 ℃;

(3)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min。

32.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写出你的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33.(只重点校做)给你一张纸、一根饮料吸管、一根橡皮筋、一把钢尺、一支铅笔,请你根据上述提供的器材做两个声学实验。要求说出每个实验选用的器材、具体的做法及说明的物理问题。

六. 计算题(共20分。解题中要求有公式,数据代入过程,最后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图6

36.(6分)一列长210m的火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

求:(1)火车从刚进入到全部驶出隧道所需的时间;

(2)此时空气中的声速。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篇四

1、地位和作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

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

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

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

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

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

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分五个环节。

2.功的表达式如何? 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第三个环节:探索新知。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这节我们就学习电功。(板书课题)

1. 建立概念

电流做功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声音,电流通过电视机……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2. 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猜想,有的说与电压、电流和时间有关,我们用实验来研究。让学生看书图9-1,画出电路图,目的了解实物的连接方法,……当一个量随着几个量变化时,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呢?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让abc层次学生各一名,在教师引导下计时读电流表、电压表示数。让全体学生观察小车上升的高度,在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改变电压值,电流值做两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第二次小车为什么升的高呢?学生答: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大。教师讲解:电流对电动机做的功近似看成等于电动机对小车做的功。小车上升的高,说明电流做的功多。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引导学生回答: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越大,电流越大,电流做的功越多。让学生推想,保持电压、电流值不变,延长通电时间,小车上升更高。结论:保持电压、电流不变,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做功越多。通过上面实验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科学家经过精确测量出了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为了让学生对电功的单位焦耳有一个具体认识,告诉学生在力学中将两个小鸡蛋举高1米(匀速),做功约1焦。在电学中每秒钟通过普通电灯的电流所做的功是几十焦,每秒钟通过洗衣机的电流做的功约为200焦左右,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单位在电学使用中显得很小,生活中用起来很不方便,常用度做单位。1度=3.6×106焦。生活中用什么来测电功呢?用电能表。

3. 电能表

讲清读数方法和计算某段时间内用电度数,看书上图9-4,让学生了解一度电的作用,渗透节约用电教育,教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第四环节:让学生小结,把这堂课知识形成体系。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自查形式,选择题,用答题卡,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了双重反馈。

采用横向板书。一什么是电功。二、怎样计算电功。三、用什么仪器测电功。使教学具有流畅性,同时学法一目了然。难点:讨论归纳法。重点:感知探索法。

复习提问约4分钟,引入新课约1分钟,新课教学约24分钟,小结1分钟,巩固练习约14分钟,作业约1分钟。这样做到三快一慢,导入新课快,进入重点快,训练节奏快,突破重点、难点慢。

a层次:1.电流所做的功叫( )。国际单位是( )。

2.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是( )能转化成( )能的过程。通电的电动机将砝码提起( )能转化为( )能。

)。生活中常用( )做电功的单位。

4. 用来测定电流做的仪表是( )

5.某户电表月初示数:123 4 0 月末示数 12962 ,本月用电( )

),并联执着入电路,i1:i2=( ),在相同的时间内w1:w2=( )

1.以1安的电流通过5欧电阻,在1分钟内,电流所做的功是( )焦

a300 b1800 c720 d360内

2.两个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分别并、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在相同时间内,总电功w1和w2之比为( )

a2:1 b1:2 c1:4 d4:1

4.电能表测( )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消耗电能

5.属于电功的单位有( ) a度 b焦 c伏·秒

1. 1度电表示电流能做功3.6×106焦耳

3. 导体两端电压越长,通过电流越大,做功越多。

4. 导体中通过电流越大,通电时间越长,电流在这段导体中做功就越大。

5. 1焦=1伏·库=1伏·安·秒

6. 某导体电阻为4欧,每秒钟内有5库电量通过,电流做的功为100焦。

八年级物理声的利用ppt篇五

对于“力”这个字,学生已经非常熟悉,它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是不同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要使学生明确物理学中所讲的力的含义。

本节内容是力学知识的入门基础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掌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吸收有重要作用。

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单位。

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通过探究活动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知识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教材对每个知识点,均以“想想做做”或“想想议议”来引入力的有关概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边观察,边分析,边总结物理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正确并规范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是“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是在学习了“运动的描述”的基础上,再进行特定的探究活动及教学演示,让学生通过分析物体运动的情况,根据“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分析总结出来的。

(1)不能准确、完整地根据演示实验及探究活动分析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2)不能准确无误地理解力的三要素是怎么样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3)不能正确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针对此种学法,教师要用实物演示法、引导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

针对此种学法,教师要用讲解法、深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进行讲解、说明。

针对此种学法,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法及举例法说明。

针对此种学法,教师要用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讲解法、举例法等多种方法并用进行阐述。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力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但如:人推墙时,墙也在推人。这种意识在学生以前的认知中是没有的,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一是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二是要从一些打破常规、能发散思维的问题入手进行引导。让学生一下子豁然开朗,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导入新课、课堂活动、小结、布置作业等四个部分。

教师用投影放大“力”字。请学生用力这个字组词。

生:力量,力气,战斗力,力不从心,身强力壮……(学生个别回答)

师:刚才同学们用“力”这个字组了很多词,包括很多领域。那么,我们物理学中的“力”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进行探究。

以这样的方式引入新课,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以提出问题的形式,把教学活动分为4个探究过程。

举例子 分析例子 录像资料 分析录像资料 总结

而且,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1n的力到底有多大,再让学生看投影。这样,能使学生感性地知道1n的力到底有多大。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

举例子 分析例子 录像资料 分析录像资料 总结

分析完之后,教师要对力的三要素是怎样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进行概括总结。

这部分内容是个死内容,在探究活动二的录像中已经进行了说明,又因为这种作图的方法是人们人为地、直观地表示出来的。对于这个知识点,教师只要告诉学生表示方法,大多数学生就能掌握,再指导学生会以这种方法作图就行了。这要进行学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图,教师巡视并指导。

举例子 分析例子 录像资料 分析录像资料 思维发散 总结

按照这个步骤,教师最后进行启发式思维发散讲解,引导学生得出“苹果落向地球”,同时,“地球也在落向苹果”的结论。以此进一步说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怎样来确定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在本次教学活动过程中,因为学生第一次学习力,对力的有关概念很难理解,对此,我适当地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能直观、清晰、简单明了地进行学习。解决了一些较难用语言表述清楚的问题,也完成了一些较不容易实际完成的物理实验。不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学习,都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该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创意的地方便是思维发散部分。对于这一部分能够直观地进行演示,这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很难体现出来的。而且,该多媒体课件中,引用了大量的录像资料,且我又对这些录像进行剪截,这就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录像中的知识,而不是看过就过了。从这一点讲,这是该课件极具个性之处。

为了对这节课进行教学效果评价,我设计了这个表格:

项目(总分50分)

优秀(10分)

良好(8分)

一般(5分)

得分

内 容

标题

标题文字组织较好,能激发学习兴趣。

标题文字组织恰当,较吸引人。

标题文字组织恰当。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能用准确的语言,适当的多媒体介绍。

教学内容能引用多媒体资料,适当的进行组织。

教学内容完全引用资料的内容。

多媒体的引用

多媒体引用与内容吻合,能突出主题。

多媒体的引用与内容吻合。

多媒体的引用与内容基本吻合。

学生的感受

内容中有独特、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内容。

内容中包含1-2点学生的学法指导。

内容中没有独特的见解,学生反应一般。

引人入胜图片或文字

背景图案选择较好,能增强文稿的可欣赏性。

背景图案选择恰当,能起到改善文稿的可欣赏性。

无背景或颜色

总分

对于以上的评价标准,可以把这个表格印发给听课教师及学生,由他们来给这节课进行定量评价。而评价结果可以很直观地以分数的形式表现出来,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这个结果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板书设计,做到了层次清晰,知识点直观表达,能用较少的文字,将本节课的内容很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板书中的第3个知识点的表达,更是清晰的说明了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42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