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7 11:42:14
最新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5篇)
时间:2023-04-27 11:42:14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篇一

第一条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 本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事业单位。

第三条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统称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本准则制定。

第四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事业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社会管理、作出经济决策。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举办(上级)单位、债权人、事业单位自身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第五条 事业单位应当对其自身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持续正常地进行为前提。

第七条 事业单位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又称财务报告,下同)。

会计期间至少分为年度和月度。会计年度、月度等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八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业务时,应当将有关外币金额折算为人民币金额计量。

第九条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的,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具体规定。

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的,由财政部在相关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十条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

第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当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十二条 事业单位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如实反映各项会计要素的情况和结果,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将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统一纳入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情况。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对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事业单位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将变更的内容、理由和对单位财务状况及事业成果的影响在附注中予以说明。

同类事业单位中不同单位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应当采用统一的会计政策,确保同类单位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十六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事业单位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反映、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管理、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事业单位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会计信息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三章 资 产

第十八条 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十九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第二十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短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各项债权,包括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应收款项和预付账款。

存货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材料、燃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长期投资是指事业单位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和债权性质的投资。

在建工程是指事业单位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等)和设备安装工程。

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

无形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事业单位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按照实际发生额计量。

以支付对价方式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取得资产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取得资产时所付出的非货币性资产的评估价值等金额计量。

取得资产时没有支付对价的,其计量金额应当按照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的,其计量金额比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加上相关税费、运输费等确定;没有相关凭据、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也无法可靠取得的,所取得的资产应当按照名义金额入账。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由财政部在相关财务会计制度中规定。

第四章 负 债

第二十四条 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二十五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按照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1年内(含1年)偿还的负债。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缴款项等。

短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各种借款。

应付及预收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债务,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应付款项和预收账款。

应付职工薪酬是指事业单位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津贴补贴等。

应缴款项是指事业单位应缴未缴的各种款项,包括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款项、应缴税费,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的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长期借款是指事业单位借入的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借款。

长期应付款是指事业单位发生的偿还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应付款项,主要指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应付租赁款。

第二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负债应当按照合同金额或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五章 净资产

第二十九条 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资产扣除负债后的余额。

第三十条 事业单位的净资产包括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

事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拥有的非限定用途的净资产,其来源主要为非财政补助结余扣除结余分配后滚存的金额。

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专用基金是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者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

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各项财政补助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管理和使用的结转和结余资金。

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项收入与各项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其中,非财政补助结转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专项资金收入与其相关支出相抵后剩余滚存的、须按规定用途使用的结转资金;非财政补助结余是指事业单位除财政补助收支以外的各非专项资金收入与各非专项资金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第三十一条 事业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专用基金、财政补助结转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等净资产项目应当分项列入资产负债表。

第六章 收 入

第三十二条 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财政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基本支出补助和项目支出补助。

事业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其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给事业单位的资金和经核准不上缴国库或者财政专户的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是指事业单位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其他收入是指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经营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

第三十四条 事业单位的。收入一般应当在收到款项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收入,应当在提供服务或者发出存货,同时收讫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或者有关凭据注明的金额进行计量。

第七章 支出或者费用

第三十五条 支出或者费用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三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或者费用包括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

事业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是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是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其他支出是指事业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和经营支出以外的各项支出,包括利息支出、捐赠支出等。

第三十七条 事业单位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应当正确归集开展经营活动发生的各项费用数;无法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或比例合理分摊。

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与经营收入应当配比。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的支出一般应当在实际支付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支付金额进行计量。

采用权责发生制确认的支出或者费用,应当在其发生时予以确认,并按照实际发生额进行计量。

第八章 财务会计报告

第三十九条 财务会计报告是反映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预算执行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第四十条 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第四十一条 财务报表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事业成果、预算执行情况等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构成。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一)资产负债表;

(二)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

(三)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

第四十二条 资产负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的报表。

资产负债表应当按照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分类列示。资产和负债应当分别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列示。

第四十三条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的事业成果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表或者收入费用表应当按照收入、支出或者费用的构成和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第四十四条 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是指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补助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第四十五条 附注是指对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附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遵循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声明;

(二)会计报表中列示的重要项目的进一步说明,包括其主要构成、增减变动情况等;

(三)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做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纳入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事业单位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

第四十八条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对本准则的适用,由财政部另行规定。

第四十九条 本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5月28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同时废止。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篇二

:本文将深入研究分析原来的会计制度形势之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仍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将针对依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新会计制度之下,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无疑增加了我国社会各经济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这其中包括了我国的事业单位。新推出的会计制度规范了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也不能够忽视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相关资金利用效率,以达到我国事业单位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目的。

新的会计制度之下,我国的事业单位内部需要做出相应的反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新的会计制度,与此同时,我国的事业单位还需要对内部控制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规划,这样可以使我国事业单位与新的会计制度相适应,相配合,让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更加顺畅,从而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助力,为我国的事业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众所周知,我国推出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借此推动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向前发展。而根据当前形势来看,我国推出的事业单位的新会计制度,不仅让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更加顺畅,也使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与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从而推动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工作的顺利展开,减少了我国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1.1事业单位内部相关职工没有内部控制意识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事业单位员工属于“铁饭碗”,因此,相关职工意识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内部控制工作的价值。与此同时,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也未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忽视相关工作。由此,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在专业领域与道德领域水平不足,让相关工作出现纰漏的可能性较高,不利于我国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也不利于人民的利益。

1.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疏漏细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有着明确的工作分工,详细的工作流程以及科学的工作原则的比较少。而新推出的会计制度,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工作疏漏。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对于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都存在一定的制度体系,但是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一直在改变,而事业单位却未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因此,在工作中出现相关问题时,无法进行及时而正确的处理。例如,分工不明确的问题,使许多衔接工作没有人做,许多工作负责人较多。同时,相关借款体系不够完善,从而财务借款相关程序不够规范,因此,很容易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1.3我国事业单位未落实相关监督工作

毫无疑问,做好内部管理控制工作需要除财务部门之外的相关部门进行相应的配合,而是否能够配合好能够直接地表现出这个事业单位的自觉程度以及协调程度。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有会计监督工作,但群众普遍未重视,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内部控制工作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而相关监督负责单位,也未进行明确的分工,经常出现监督重叠,使监督工作不够全面,容易产生很多问题。

1.4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够

我国相关事业单位因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因而招聘的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不够高,许多相关工作人员甚至没有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对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知识不够了解,从而让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不到位。而同样因为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为了省事,内部管理控制工作直接由财务部门负责,因此,会计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使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够和谐。

2.1在新的会计制度之下,完善相关内部控制体系

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至关重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推动会计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效率,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而完善相关内部控制体系后,还需要具体落实,对相关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达到内部控制工作想要的效果。

2.2强调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使相关工作人员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

相关职工是否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将对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比较直接的影响。因此,向相关职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他们有这方面的意识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建立起相关的奖惩制度,对工作到位,有相关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表扬,能够有效地鼓舞相关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工作。

2.3强化对相关审计工作的监督

财务工作有其自己的特点,一般财务工作都具有监督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这项作用能够加强相关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让相关费用支出利用率更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约束事业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因此,为了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资金的有效利用率,有效提升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效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需要做好会计工作的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对于行政,审计等其他部门的监督工作也不能够放松。

国家推行新会计制度,有利于推动相关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合理化进程。而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能够让新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工作更加相适应,同时,也能够相互促进,以达到对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的监督控制的目的,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齐媛。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xx(15):100,108.

[2]胡玲玲。探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执行中的问题[j]。科技经济市场,20xx(03):88-89.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篇三

目前,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的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我国的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导致传统的会计制度难以适应会计核算体制的发展趋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就要将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当作工作的首要目标,力求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取得更大地突破,进而推动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

(一)有效的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没有将财务信息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整合,导致单位内部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个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难度,对日后的工作开展及预算编制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事业单位内部有效地规范会计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会计理论的全面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都缺乏对会计制度的完善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会计理论性较差,相关的权责发生制较不完善。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实施会计制度的改革,从会计理论体系的全面性进行深入探究,从根本上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

(一)当前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中的缺陷

目前,事业单位在相关的会计控制过程中,会计核算的缺陷表现得最为明显。但随着全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原则不断浮现出各种问题。因此,与以往的会计制度相比,改革后变化的内容较多,导致会计制度的改革没有真正落实到工作中,导致会计核算的规定与目标不够明确,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会计改革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对新的会计制度没有做到足够的了解,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度不高,导致会计核算容易出现问题。

(二)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体系不完善

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位内部的资产及会计信息公示制度不断的实行,因此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务必要提出严格的要求,进而保证会计报表体系的完善,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做得都不好,对于会计报表的完善程度需要不断地提升,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会计信息存在不完整性,账务显示不够明确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目前,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主要就是因为单位内部没有有效的管理模式所导致,与此同时,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的现象,相关会计制度的执行力不高,导致会计体系的完善性仍然需要不断提高。

(一)改进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中的。缺陷

事业单位进行全新的会计改革,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结合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遵循基本的会计准则,逐步改善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中的缺陷。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要从对事业单位的实际经济状况与经营特点有足够的了解,对于经济信息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保障。事业单位要有效地根据市场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逐步完善相关的会计改革框架,对基本原则及概念进行明确的规定,将完善会计制度作为工作的首要目标。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要意识到会计目标及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以全新的会计改革制度为基本,进一步完善会计原则,保证单位的日常工作顺利开展,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二)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建设

在事业单位内部要想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建设,就要对相关的会计体系建设设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事业单位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其他单位做的优秀的部分,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对财务报表体系的建设。利用财务报表,对单位的实际经济状况与运营情况进行展现,不仅仅是对财务工作的总结,更可以作为事业单位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无法满足新的会计制度改革的现象,事业单位内部应当构建有效的财务报告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确定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探索财务报表体系的重要作用,不但能够改善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还能够对社会效益的内容进行展现,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资产负债表。因此,进一步完善财务报表体系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实现会计制度改革,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三)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机构

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要想发挥有效的管控作用,就务必要从建立完善的财务会计机构入手,事业单位要本着发扬单位的特点为基础目标,在遵循国家基本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机构,不但能够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还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将工作流程进一步规范化,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在对财务部门员工的职责分配过程中,要保证岗位设置的科学性,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保证工作人员能够互相监督,保证会计工作流程的透明、科学性,加强监督工作,对于违反会计制度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严惩,将重要岗位实行定期轮换制,有效地避免风险的发生,不但能够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机构,还能够在事业单位内部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新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会计制度改革

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对于会计相关的工作有着特殊的优势,由于各个行业都逐渐应用了互联网技术,事业单位也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不但能够保证将事业单位内部的资源实行最合理的应用,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推进会计制度的改革。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能够保证相关的财务工作人员充分地掌握相关的数据信息,对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能够对事业单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财务数据进行统一的收集整合,将重要的数据进行备份存档,进一步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减少因人为核算造成的失误,从根本上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进而保障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进会计制度改革。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都存在许多问题,还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应当改变以往的会计管理模式,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逐步将会计制度进行改革,将会计制度改革的工作当成首要目标,加大控制力度与监督力度,有效地结合事业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有效地通过相关的会计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会计管理体系,不断规范财务管理,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篇四

事业单位想要解决资产流失的风险,就要加强单位资金的安全性,提升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内部的控制和管理,可以使事业单位的职能有较好的发挥,增加事业单位的资金效用最大化。加强对财务管控方面的风险处理力度,不断加强会计制度实施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运行顺利。本文分析了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议。

建议;思考;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中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核心关键,是事业单位实现全面管理控制的基础工作,影响着事业单位在经济的建设和未来的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部门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保障单位资金顺利地运行,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

1、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很多的事业单位中,仍旧运用比较单一的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这对普通的事业单位来说很容易造成财务核算失误的问题。以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单一会计制度不能较好的体现事业单位实际的财务经营状况,加重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在进行财务核算时,事业单位需要对核算工作中各环节的业务实施科学的分析和整理,在进行项目编制时,对预算表进行合理的分析,检测出单位容易出现的财务风险和问题。在实施管理项目时,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有关要求和具体的步骤,实施严格的审查和分析工作,还需要建立有关计划和具体的方案。在事业单位的实施项目结束后,要重视对项目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寻找出之间的差异后作为最终的审核标准。但是在实施具体的业务时,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的对财务进行管理和核算,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方法上没有进行统一,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计划,这样的情况下,会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复杂,阻碍了单位的稳定发展。

2、缺少严格的会计监督管理

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监管工作时,要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制度,但是很多事业单位在监管制度上并不完善。导致在进行实际的会计工作时容易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具体的责任,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人员无法满足财务监督制度和岗位职责的规则。事业单位要时刻重视对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还需要加强创建会计制度的意识,在进行财务工作的管理和实施具体的业务时,为了规避财务风险,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完善企业中的会计制度。如若没有或缺乏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管理意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就会极其复杂,没办法稳定运行,降低了企业对财务风险的解决效率。而且有许多事业单位,实施业务的办理时,大多会对经济风险问题存在忽视,因为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并不热衷于对企业中各项制度和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改革。这样事业单位就极容易出现资金上的风险,不利于事业单位提升经济效益,阻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不完善

如今我国很多事业单位中都拥有了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执行上还拥有较多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存在着会计制度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合理的情况,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没有实际的成效,无法满足如今市场环境对企业的需求。因此导致事业单位容易在实际的执行任务时,出现无法预估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人员在管理上干系重大,事业单位对会计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上的要求也有了提升,需要对业务的执行规则进行必要的完善。这间接造成很多事业单位不能够同时兼顾财务控制和会计制度上的管理工作,导致工作效率较低,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1、完善事业单位的基金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地完善基金制度,使单位专门的基金利用,得到一定的约束,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性。科学的完善事业单位基金制度,能够使专业的基金运用到适合的项目中,也能够防止出现会计核算上的失误问题。在进行单位基金的设立时,可以借鉴和学习成功企业的制度,实现单位中财务报告的公开化,将单位中的收支费用、现金流通、会计制度等具体情况公开。这样做既能够满足工作人员对信息数据的需求,还能够是单位中工作人员对会计制度实施监督管理。

2、加强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比较单一,需要突破单一的收付实现制度,进行成本、支出、收入的完全核算,实现较好的收入成本比值,提升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实施具体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创新时,财务的核算工作非常重要,需要引起各单位的重视。会计制度的科学实施可以有利于事业单位未来的发展。但是想要实现这≤≥个目的,事业单位要预先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以及各项业务的执行工作准备。对当前的具体状况进行严密的分析和整理,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实施严格的审查工作,还需要及时创建出科学的计划,在项目结束之后进行差异性的分析和比较。重视对事业单位中流动资金的管理和规划,保障各个职位的权责分明,将责任落实个人,遵守相关资金管理标准。

3、提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

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制度的创建和管理工作人员,直接影响着单位中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所以事业单位要重视对会计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地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这是提升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运行效果的核心。如今我国的科技和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事业单位对财务上的管理越来越复杂,随着科技化的到来,各类软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也给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制度建立,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这种环境下对事业单位中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有所加强。事业单位需要招聘高水平、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加强会计制度的实施效率,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保障事业单位顺利运行和发展。

4、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账和出账上都直接和国家有联系,相对较为稳定,许多事业单位在实施企业的财务管理时,存在传统的思想,对财务的管理意识较弱,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建设有着严重的影响。事业单位要关注对会计制度的不断加强,定期开展企业内部的专业培训工作,让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意顺利地进行,加强管控的力度。还要使全体员工都尽量的参与进来,领导要做模范,带动职工加强单位内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获取。

5、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

想要事业单位中的会计制度能够实现高效率,达到较高安全性,就需要完善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制度,这是事业单位顺利运行的基础。完善会计制度需要合理的运用到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以此当作基础的参考凭据,还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的处理经验实施综合性的思考。在进行管理工作时,需要明确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而且要加强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较好的提升其工作效率,为后期的责任追究提供凭据。

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基金制度,贯彻落实会计管理制度,保障单位中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还要重视对职能的有效利用,尽最大可能去实现社会的利益。提升事业单位的总经济效益,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为社会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1]王志名。改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几点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xx(01):163-164.

[2]冼齐常。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几点问题及改进建议[j]。知识经济,20xx(14):96-97.

[3]周英杰。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xx,15(12):208-209.

[4]周晓莲。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认识与思考[j]。经济视野,20xx(13):101-102.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车船税篇五

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自颁布实施至今,对规范事业单位会计行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着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资金来源出现了多元化,资金运用出现了多方位,适用的会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得运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愈来愈显示出不足及局限性,需要不断加以改进,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以现金实际收付作为收入和支出的依据,支出只包括以现金实际支付的部分,并不能反映那些当期已发生但尚未支付的债务,这部分债务成为“隐性债务”,不利于防范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同时,事业单位经常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出现收支项目不配比情况,如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并非每年都会发生,而固定资产的使用损耗是逐年发生的。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大修理的年度,根据收付实现制将修理费直接计入支出,造成当年支出增大,结余减少。况且,实际工作中经营性业务和非经营性业务经常不易明确区分,这使得费用难以合理分摊,造成事业单位不能进行正确的成本和费用核算,这不仅不利于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利于财政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很容易使一部分国有资产价值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转化为经营性业务的利润或个人收入,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此,需要对事业单位采用统一的权责发生制,接近于《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符合管理理念国际化和和会计制度统一化的发展趋势。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同时反映固定资产价值,且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额与固定基金账面数额一致。但是,当购入旧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反映其净值;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科目反映其原值,而固定基金科目随着已付款额增加而增加;这都使得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不等于固定基金数额,致使固定基金科目的设置失去了意义。同时,事业单位不按照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由于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没有反映其资产净值,也就虚增了资产总量;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开展业务活动的成本不包括折旧费,使得成本核算不完整,虚减了事业单位的成本支出。由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借鉴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减项,充分体现固定资产净值。购置固定资产时,可直按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资产类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当事业单位购置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或者建造工程类固定资产时,建议增加“在建工程”科目,先在“在建工程”中归集相应的成本和支出,待安装完毕或工程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账户。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按照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事业支出”,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目的是用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但其提取的基数是收入而不是定资产余额,这样有的单位收入多,提取的修购基金就多,有的单位收入少,提取的修购基金就少,提取目的与提取基数两者之间缺乏必然联系,而单位实际发生固定资产的维修和购置费用与单位资产的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单位定期进行定资产大修理、设备购置的经费也应在年度单位预算中根据需要安排,在费用实际发生时直接列入支出。至于对修购基金提取后什么时候用、用多少会计制度中并没有作出明确规定,助长了修购费用使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浪费行为。另外,从积累基金角度看,提取修购基金实际上是对年终积累进行分割,是在结转事业结余之前按指定其用途先分割列支一块出来,而事业基金本身就有调节年度预算收支平衡的作用,修购费用完全可以在年初预算安排出现缺门时动用事业基金进行弥补,没有必要计提并单列修购基金。

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接受固定资产捐赠时,根据捐赠者提供的有关单据或按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及接受捐赠时发生的有关费用确认入账价值,其会计分录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接受非限定用途财物捐赠时,入账的计价依据与固定资产相同,不同的是接受捐赠时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或“材料”科目。贷记“其他收入”科目,而其他收入是事业单位的一种收入,年末要将收入结余转入“事业结余”科目,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可见,同样是接受捐赠业务,处理方法却存在差异,一个是将接受的捐赠计入净资产,—个却是计入单位收入,而对于事业单位接受限定用途财物捐赠的核算,现行制度又规定得不清晰,如果也将接受限定用途财物捐赠作为其他收入核算,这不仅不符合收入确认的标准,也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由此,这种处理方法不够严密,不应将接受捐赠的非限定用途财物作为其他收入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在接受未限定用途的其他财物时,实质上是增加了事业单位的净资产,比照企业单位接受的捐赠资产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的方法,建议事业单位接受非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事业基金”账户,同样,将限定用途的财物捐赠计入“专用基金”账户,以便更好地规范相同会计业务的核算。

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通过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应该在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会计分录为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这种情况下,把所得税作为对事业单位收益的一种分配。而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所得税是企业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一项费用,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这种所得税费用观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也更接近于国际上的处理方式。应该说事业单位交纳所得税也是一种支出而不是对收益的分配,会计处理应该与企业保持一致,即:增设“所得税”科目,年终计算应交所得税时,会计分录同样是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

企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金流量表作为企业管理部门编制现金预算的依据,已经成为企业的三大会计报表之一,其资产负债表提供事业单位一定时点财务状况,是静态财务信息,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事业单位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提供结余的构成,是动态信息,二者都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期间现金流入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经营、投资、筹资活动过程中现金的流入量和流出量,说明了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原因,是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的补充和说明。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是收付实现制,而没有规定编制现金流量表,随着事业单位将核算基础改为权责发生制,有必要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可以动态地反映其未来的现金流量,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可以评价事业单位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有效地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271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