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新常态下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论文篇一
ok3w_ads("s005");新常态下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对学校教育和德育提出新的要求,也需要学校有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抓好德育工作,本文对新常态下学校教育特别是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旧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概括学校在体制、观念、实施、组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做出一系列成因与对策分析。
一、主要问题
1、教师及班主任观念陈旧老化,加上评价机制不健全及实施不力,从根本上导致德育效果难以显现
传统观念,德育是学校的事,同时重智轻德的传统想法以及老师之间教学成绩竞争,还有六中自身的学校特色及地位,导致很多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只看到(也只能看到)学习成绩,很少或没有兼顾学生“成才并成人的教育”。很多班主任认识不到德育效果好坏对班级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影响。一个没有好的班风、班级文化、班级凝聚力的班级不可能在学习成绩上拔尖突出。
同时,学校的评价机制上或者实施力度上重教学成绩忽视德育效果的事实也是德育效果不能凸显的因素。
2、班主任任务过重,时间和精力有限,两相权衡之下,“取成绩,少德育”也是无奈之举
学校传统上主科老师当班主任的做法主要从教学角度考虑,一方面保证了教学成绩优秀的连贯性,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德育工作的软弱无力。主科教师本就教学任务重,竞争压力大,时间少,在班级成绩和科目成绩的双重压力下更难再更多兼顾德育效果,一般就是应付学校及上级单位的要求,很难有耐心有方法的从初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及实际需要出发,所以能做到较好成绩又好德育效果有好的班主任很少而且必然是付出巨大牺牲和努力的。
3、团组织、学生会及班集体作用发挥不明显
学校团委及学生会除了用于文明班级检查,很少发挥其他作用。团委特别是学生会是学校除了班主任群体之外最能贴近学生、具有一定公信力及威望而又让学生有参与感和荣誉感的组织,如果能好好发挥其作用,拉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德育效果会更美好。
班集体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受学生重视的组织,将班级的集体规则,集体行为、集体思想、集体文化充分挖掘和调动起来,提到与班级成绩相同的地位,应该可以更好地提升德育效果。
4、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完全脱钩,没有形成家校联动的德育模式
学校教育永远代替不了家庭教育,而且,学校教育虽然在时间上有可能多于学校教育,但是在实际影响上有可能还低于家庭教育。这一点,在德育效果的体现上更为突出。也许在学生的智育上学校教育要付出更多也影响更大,但是从提升德育效果上来讲,家庭教育影响有可能更大,因此,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家校联动的德育模式至关重要。
在这一方面,我们学校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很不够,从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整体意识来讲,还远远不够。
5、德育内容与德育形式传统、守旧、空洞,不能与时俱进,“三观”教育与现实(实践、时代)严重脱钩
信息化时代学校德育面临一个显著的新问题就是,学生面临大量的信息,一方面信息接收量极大,另一方面面对轰炸不知如何区分和吸收,而同一时期学校的德育还在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方法、思维和形式。长期以来“高、大、空”的形式主义现象,讲“爱国主义”、“传统美德”、“学生行为规范”都采用“灌输式”,空洞说教,成效不大。
同样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对青少年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教育的活教材。然而学生主要从书刊和影视作品中了解和认识历史,他们没有亲身的经历和体会,看的时候可能满腔正气,但一回到现实中,对许多现象又不能理解和接受。再加之生活中很少有生动感人的榜样可供仿效,因此这种情感难以得到持久的巩固。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这种距离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初中生正是“三观”迅猛形成的主要阶段,这一时期学生有大量的矛盾需要解决,如果采用比较合适又新颖合理的德育方式和德育方法,适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和多样化的模式将会更有利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6、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严重落后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是德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就像初中生的生理发育在这一阶段具有独特、显著、迅速、不可逆的特点一样,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样具有独特性和不可逆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改变学校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方式去适应它,而不是想着怎样去改变它。就像小学六年级到初一的女生会出现月经初潮一样,小学六年级到初一的学生在心理上也会出现一个显著地异性疏远期,对于生理现象一般老师和家长知道如何处理,但对于心理现象很多老师家长就认为这不正常,还想着怎么去改变它,认为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是不必要的,不利于男女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发展,有时候甚至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些现象。殊不知,这些现象如果不出现才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就和青春期男女生不出现第二性征一样严重。
同样的,此阶段学生在思维发展上也具有独特性,比较高级的思维形式如辩证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分析综合思维等在此阶段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他们只具有比较低级一点的判断、归纳、推理思维。很多教师由于不理解这些特点,在德育过程中采用大量抽象、辩证、分析综合思维形式和方法去实行德育,必然不受学生喜欢,德育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因此,要提高德育效果,必须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熟知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对学生的心理能力和心理品质进行评估,有针对性地、适宜地对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打好了身心健康的基础,才能跟好的培育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对策
1、培养教师德育意识、坚定教师德育使命感
要让教师认识到德育与智育息息相关、不可分割,而且相互促进。
要让教师认识到学校教育不是学习教育,孩子除了成才还要成人。
要清楚认识到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所以教师要辨证的看待学生的进步,不能急躁。要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耐心,只要我们教师能坚持不懈的努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们一定能看到雨后的彩虹。
2、改善德育评价机制,加大德育实施力度
改进学校的德育评价机制,注重德育效果的提升,对德育效果显著地班级予以奖励和推广,改进学习教育思维,提高德育地位,同时加大对德育措施的实施监督力度,重实效、轻务虚。
可考虑改进班主任的选拨任用机制,多面考虑,既减轻班主任负担,又充分利用学校教师资源。
3、多位一体、知行合一、与时俱进的推进德育内容和形式改变
建立家长、学校、社区联动机制,多位一体推进德育实施,重视家长学校、团委、学生会、班集体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
活动引领、知行合一,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实践中使学生思想和品德得到提升。
改善德育内容和德育形式,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德育方法。
4、以人为本、认清特点、适时适宜提高教师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意识和方法
学生表现的差异不完全是思想品德的差异,也不单纯是智力的差异,相当一部分是心理能力和品质的差异。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要学会及时发现学生的品行问题(心理问题),能够使用多种方法处理,同时更需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淡化思想教育痕迹,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内化,实现德育的终极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新常态
德育
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策
ok3w_ads("s006");ok3w_ads("s007");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8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