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由来篇一
我的书屋我的梦党的作文 推荐度:
我的书屋我的梦党史的征文 推荐度:
以我的书屋我的梦为主题的征文 推荐度:
真实的自己的事日记 推荐度:
对亡者的思念的诗句 推荐度:
相关推荐
荔枝保存期不过几日,在驿马“慢递”的唐朝,身在长安的杨贵妃所食用的新鲜荔枝到底来自南方哪里?
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故事,自白居易的《长恨歌》以来,一直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典故之一。为了讨心爱的女人的欢心,唐玄宗不惜千里迢迢,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新鲜荔枝。
白居易在四川出任南宾(今重庆石柱县)太守时,当地出产荔枝,大饱口福之余,特令画工绘制了荔枝图,并亲自作序。这篇序中,他总结了当时――其实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也差不多――荔枝的保存时限:“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地处中国腹心地带的长安(西安)及其附近皆不产荔枝,荔枝必然来自长安以南的地方。这盛产荔枝的南方,大抵不外乎以下几处:其一,福建;其二,两广;其三,四川。关于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最权威的史料《新唐书・杨贵妃传》中有记载,可惜却没言及荔枝来历,而仅仅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那么,现在留给我们的问题就是:杨贵妃为之一笑倾城的荔枝,它到底来自哪里?
要了解杨贵妃钟爱的荔枝来自哪里,必须先了解唐代及整个古代中国的交通状况。先秦以前,诸侯分据,各个国家地盘都不大,由首都到治下各地的距离也不算遥远,因而当时没有一个成制度的国家交通体系。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一个完整的大帝国横空出世,要使政令统一,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从帝国首都到最遥远的边疆之间,都必须有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政令畅通。这时候,作为帝国统治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驿站应运而生,并在中国延续了二千年。
从秦到唐,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千年,而驿站制度也在这将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改进得更为合理。史料称,唐朝的驿站制度主要沿袭汉朝,全国各地被称为官道的主要交通线路上,每间隔30里设一处驿站。据统计,从唐朝初年到唐玄宗时期,全国一共有1639个驿站,其中水驿260个,陆驿1297个,水陆兼备的驿站则有86个。驿站这种贯穿古代中国之始终的制度,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唐代的驿站也比此前任何时代都更为发达。
在发达的驿站体制下,这些宛如神经的驿路把帝国的心脏长安和帝国版图的每个角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自古代始,驿卒所骑乘的驿马,都要在马脖子下悬挂一个特殊的铃铛,以便当驿卒还在马上飞奔时,下一站的驿卒就能够远远地听到铃声后开始提前作好准备,从而把要传达的旨令或是要运送的小件物品以最快的速度如接力赛般送往下一站。
这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在古代中国乃司空见惯的日常景象,在驿站最多、驿路总里程最长的唐代,当时的许多诗人都把它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从而以另一种更为生动的形式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鲜活资料,如王维的“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岑参的“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赵嘏的“鸟�声暖野棠春,鞍马嘶风驿路尘”。
国家对驿站的管理,不仅只是在各地均匀地设置驿站,同时也用法律的方式,明确规定了驿站在传送文书时的速度:普通公文和物品,一昼夜行程180里;紧急公文和物品,根据其紧急程度的不同,一昼夜行程从300里至最高500里均有。我们在读一些历史小说时,常看到所谓八百里加急文书之说。以一昼夜行程800里的速度来的就是最紧急的公文。但在唐朝,驿站还没有这样的速度,他们最快速度是日行500里。
在明确了杨贵妃时代人类速度的极限只能是每昼夜等于或小于500里,以及美人喜爱的荔枝只可能来自福建、两广和四川这几个前提之后,我们现在可以通过估算的方式得出结论,即只有从距离长安最近的地方采摘下来的荔枝,才能由四蹄翻飞的驿马在古老的驿路上风雨兼程,以便赶在这些精美而脆弱的果实香销玉殒前,运抵位于帝国腹地的长安,赢得美人嫣然一笑。
多年以来,几乎每个盛产荔枝的地方,都企图把自己和杨贵妃联系在一起。尽管候选者众多,但胜出的地方只能有一个。
其一乃福建说,即杨贵妃吃的荔枝来自福建。福建荔枝以一种叫陈紫的品种最为有名,宋代一个叫蔡襄的福建人写有一部荔枝专著,认为福建所产荔枝天下第一,所产之地则“福漳亦知名”。打量今天的中国地图,你会发现,福建和长安之间隔着江西、湖北两省,而两广则和长安隔着湖南、湖北两省。表面看,福建和两广到长安的距离似乎差不多,但其实不然。查问唐代的“国家地理”――官员李吉甫的著作《元和郡县志》――唐代从福建一带前往长安,其经行的路线是绕行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其大致路线则是福州―温州―宁波―绍兴―杭州―苏州―常州―扬州―淮安―盱眙―宿州―商丘―开封―郑州―洛阳―灵宝―潼关―长安。如此一圈折腾下来,即便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昼夜兼程,也得在10天以上。运输时间需要10天的荔枝,显然已不能食用。因为,即使是因出于乡土情结而对闽中荔枝赞不绝口的蔡襄,也没说杨贵妃的荔枝来自福建,而是替杨贵妃婉惜,感叹她贵为皇妃,却没口福吃到福建荔枝。
其二乃两广说,即杨贵妃的.荔枝来自两广。为这种说法提供最原始依据的是唐人李肇《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所谓南海,即南海郡,郡治在番禺,在今天的广州境内。不论唐代还是今天,广东的荔枝都以增城、从化、茂名和湛江等地为盛,其中茂名乃荔枝原产地之一。广东荔枝中最知名的品种人称妃子笑,其得名,据说亦是当初杨贵妃曾拈果微笑。广西则以北海、容县、藤县、百色等地最为盛产,其产量和品种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依旧是《元和郡县志》提供的宝贵历史资料,让我们得以清晰地画出杨贵妃时代从两广到长安的路线。以茂名为例,要先后经过广州、昭关,然后翻越崎岖起伏的大庾岭――此山一直是古时中原地区深入粤桂的天险,苏东坡从海南回中原翻起此山时,曾在岭上与一位老翁交谈,并为之感叹不已,作诗说“问翁大庾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人回”。可见这座山在古代中国一直是阻碍南北交通的屏障。越过大庾岭后,前往长安的路线折而向东,进入江西,经赣州抵达南昌――唐时叫作洪洲,再由南昌经九江抵达武昌、汉阳,进而经安陆到随州,由随州西行进入陕西,赶至长安。这一路程,比起从福建到长安,的确要稍短一些,但以每天250公里的行程,大约也需要9到10天,同样无法保证在荔枝色味变之前把它安全运抵帝国中心长安。因此,两广说同样经不起推敲。
持两广说者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提出了两种假设:假设之一,杨贵妃所食的不是新鲜荔枝,而是用荔枝酿成的酒,这些酒在两广荔枝产地酿成后,再由驿路运到长安。但如果真是荔枝酒,则不要需要赶时间,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用加急文书的方式送往长安。假设之二,当荔枝成熟时,把整棵荔枝伐倒,连枝带叶全部运往长安。因为荔枝还长在树上,虽然荔枝树已砍倒,但比起从树上摘下的鲜荔枝,这一方法的保鲜期要长一些。但是,这种假设之所以不可能成立,原因有两个:其一,唐代的驿路不比今天的高速公路,许多路段都是穿行于莽莽丛林中的崎岖小径,一棵挂果的成年荔枝树,至少也有几米的枝干,这不能不给运输平添许多麻烦,也使速度变得缓慢,它所增长的保鲜期和更缓慢的运输时间,两者相抵,完全不再有优势;其二,如果真是把整树荔枝运往长安,那么杜牧不可能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其三乃巴蜀说,即杨贵妃的荔枝来自四川。我以为,这也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巴蜀说虽然同样找不到正史上的证据,但一些相对比较严肃的野史则有明确记载,如成书于宋代的《鹤林玉露》就说:“唐明皇时,一骑红尘妃子笑,谓泸戎产也,故杜子美有‘忆向泸戎摘荔枝’之句。”此外,对家乡福建荔枝赞不绝口的蔡襄也认为,杨贵妃所食荔枝,就是来自四川。那么,这些荔枝到底是从四川哪个地区运往长安的呢?以下两个地方皆有可能,那就是四川的涪陵(今属重庆)和四川合江。在今天的合江和涪陵,还有两条暗香浮动的古道作为历史的见证……
只要不剥开荔枝的外壳,完全闻不到这种色泽鲜艳的水果有什么味道。但是,在四川,有两条道路曾因杨贵妃的荔枝而变得闻名,这是两条古老的交通要道,它们曾经是这个内陆、四面俱山的省份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今天,当你行走在这两条古道上,一旦想起杨贵妃热爱的荔枝就是从这里翻山越岭,抵达遥远的长安,你的眼前就会很快浮现出一幅驿马飞奔,马蹄翻飞的场景。
杜甫流落四川期间,曾游历到今天宜宾一带,他在一次宴会上吃到了鲜荔枝,为此作诗说“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当时的宜宾称为戎州,其所辖区域远较今天的宜宾市范围大。在邻近戎州的州县中,居于其下游的合江是一个有2000年历史的古县,也是四川最重要的荔枝产地,而杨贵妃的荔枝,可能就是从这里运往长安的。杨贵妃乃四川人,其父曾在四川做过多年地方官,正是在四川吃过荔枝,杨贵妃才对荔枝念念不忘,以至于才有后来的唐玄宗为博美人一笑而不惜劳民伤财。
合江荔枝中的名品有绛纱兰、带绿、陀缇等数种,此地为全世界最高纬度的荔枝集中生长区,果实成熟期比沿海的两广和福建晚两个多月,当沿海荔枝早已不见踪影时,这里的晚熟荔枝方才渐次成熟。
合江地处长江之畔,历来为交通要道。当年,从这里摘下的荔枝,经由泸州、隆昌、资中、简阳,尔后抵成都,再由成都向北,也就进入了著名的古蜀道。李白曾感叹蜀道之难于上青天,还说“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其实这只是诗人的夸张之辞。历史上,从先秦起,虽有群山阻隔,但就在山与山的垭口间,有一条条联接起四川和陕西的秘密通道斗折蛇行。这条古老的道路从成都北上,经德阳、绵阳、梓潼,越过大小剑山,经广元棋盘关出川,然后沿着褒河过石门,越秦岭而达长安,为了杨贵妃心爱的荔枝,那些强壮的驿卒和驿马一站接一站地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飞奔,大约4到5天即可抵达长安。
多年来,合江民间一直流传着一种荔枝保鲜法,据传说就是当年为杨贵妃运送荔枝而发明的:把刚摘下来的荔枝放进大竹筒内,再用湿泥把竹筒封上,这样便能以竹的生气使荔枝的保鲜期得以延长。在合江采访期间,我曾询问过从事了20多年荔枝研究的县农站工程师沈先生,得到了他的肯定答复。当然,至于这是否真的就是从唐朝流传至今的民间保鲜术,则有待考证。
白居易《荔枝图序》中写道:“荔枝生巴峡间。”巴即今天的重庆,历史上一直属于四川,峡指三峡。当年白居易写作此文的南宾,即今天的石柱,就在重庆境内。这说明,重庆石柱一带,在唐代也是荔枝产地之一,虽然今天这些地方已很难找到荔枝的影子了。蔡襄认为,杨贵妃的荔枝就出自于四川涪州――即今重庆涪陵,而很长时间里,石柱都是涪陵下辖的一个县。
从涪陵运往长安的荔枝,经行的是另一条古道,这条古道甚至因为杨贵妃运送过荔枝而被人改称荔枝道,其基本线路在明朝学者的著作中尚有明确标示,即涪陵―垫江―梁平―达州―通川―宣汉―魏家―通江―长石―镇巴―西乡―宁陕―长安。荔枝道全程约1000公里,其里程与合江到长安相差无几,费时也是四到五天。上个世纪50年代修建的210国道,就沿着古老的荔枝道行进在秦巴山地的崇山峻岭之间。在万源县所属的长石乡境内,有一棵高达10余米的古松,这棵挺立在荔枝道旁的大树,据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松树附近,曾是荔枝道上的一个古老驿站。许多年前,也许,当这棵松树还是幼苗时,那些剽悍的驿卒们,就骑在急如电光火石的驿马上,背负着一个君王给予他的美人的恩宠之物,急急忙忙地从古道上飞奔而过。这些驿马和驿卒,他们正在进行一场与保鲜期争分夺秒的接力赛。为了这色泽鲜红的小果实,这个叫大唐的帝国留下了它深刻而生动的背影。
s("content_relate");【杨贵妃的荔枝之谜】相关文章:
追寻杨贵妃的荔枝之谜04-02
杨贵妃下落之谜10-22
杨贵妃的下落之谜05-29
杨贵妃死亡之谜的说法09-15
杨贵妃体态丰腴之谜04-23
杨贵妃流亡日本之谜04-23
美人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05-11
杨贵妃为安禄山洗澡之谜04-24
杨贵妃霓裳羽衣舞之谜04-2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47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