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评课篇一
一、复习
口算卡:6+3=5-2=1+2=4+2=
过渡:这是我们以前学的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于老师带来了小棒。
问题1:于老师手中的小棒,看,这是多少?
问题2:这是10,它代表什么呢?
问题3: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是多少?
问题4:表示什么呢?
计数器
先拨四个10,再拨六个10.问题1:这是多少?
问题2:那就这样,可以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齐读题目)
二、教授新知
ppt出示图片
问题1:关于书本,你知道了哪些?
板书:
知道:一共有30本,左边10本,右边20本。
提问:一共有几本?还剩几本?
列式:10+20=30(本)30-10=20(本)
想:1+2=33-1=2
一个十和两个十就是三个十(30)。三个十减一个十就是两个十(20)。
问题2:谁能到前面考考大家?
问题3:谁敢到前面来接受挑战?
拔高题目:50+20+10=
二、联系与巩固
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开火车算)
20+30=30+40=50+30=80+10=50-20=70-40=80-30=90-80=
第二关:夺红旗(男女接算)
40+30=80-80=90-40=9+30=70+7=20+20=60-50=95-5=
第三关: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
衣服50元,裙子40元,裤子30元。
(1)买一件衣服和一条裤子,需要多少钱?
(2)付给售货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第五关:火眼金睛
把10、20、30、40、50、填入圆圈里,使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提示一:先找中间数
提示二:答案不唯一
问题:我们得了多少分?
【听课感悟】
于老师自己的风格独特而明显,整堂课如行云流水一般,题目设计由易及难,计算形式多变,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更好的掌握了新知。一(2)班的孩子真的是聪明,最后一道火眼金睛都能完成,真的是棒极了!大拇指送给你!
为于老师喝彩!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评课篇二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
教学
的,在教学中,缪老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新授课。具体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首先老师出示了花卉展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花的品种数出三种花的盆数。在数红花盆数的基础上,引出黄花的盆数是2个十,紫花的盆数是3个十。随即让学生根据找到的3条信息,提出问题,说给同桌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
(1)“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3)“一共有多少盆花?’
(4)”紫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后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为“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5)“黄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列出了“10+20=30”这个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如果他这样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从而补充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机智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知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特别注重让学生进行算理的阐述,运用了指名说算理,同桌互相说算理,全班同学一齐说算理等方法,让学生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缪老师除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还提供了充分,形式多样的练习。并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全体学生口头算理的讲述。
(2)讲究练习的形式,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
(3)突出难点,讲求实效。
(4)在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时,也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成功的新授课,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3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