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岁月如歌,荏苒浅行 岁月如歌国语版叫什么篇一
九(8)班 朱静怡
星空下的弱弱微光,勾勒出轻描淡写的夏伤,岁月静静蹉跎,轻轻撩着缄默,流转如歌,一字一句,匿藏了心底的诉说。
——题记
初夏的阳光滚了一身干燥炙热的风,印在玻璃门窗上,像金黄色的面包片,不大的空间里充斥着一股植物恣意生长的气息,仿佛置身于水底,我梦到打开窗的一瞬,黄昏时分,晚霞被一点点蹭掉,亮晶晶的粉屑落下后露出微凉的天空。
这个夏天如同曾经的以及未曾到来的夏天一样让人倍感惬意,重复着一成不变的过去。
我们的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我坐在教室的角落,皱着眉头苦思一条数学题,你轻轻地走到我身后,良久,轻俯下身,顿了顿,悠悠地说:“连接ae就可以了呀,对吧?”我半信半疑地连接ae,竟发现一切都豁然开朗。我看着已经惨不忍睹的图,又抬头看看你含笑的眼睛,激动得连谢谢也忘了说。
然后,我就记住了你明媚的笑脸。
我们的故事是这样发展的。
你总是在晚自习的时候写好多好多的小诗给我鉴赏,很清丽,很华美,同学总说很好,我却总说一般,然后你就会一脸严肃地拿去修改,钩钩抹抹,涂涂画画,很长时间后,又一脸灿烂地拿给我,等待我高度的评价。
然后我就记住了你笔间弥漫的气息。
我们的故事是这样继续的。
在每个晴朗的午后,你总会抬头对着天空唱vae的歌,我轻轻跟着附和,我们依傍在一起浅唱:“当恩怨各一半,我怎么圈揽,待绝笔墨痕干,宿敌已来犯。”
然后我就记住了你干净透彻的声音。......轻合的书一页页翻过,原来风吹过了。
玻璃窗上折射出蒲公英的色泽,原来光穿透了。
再也感觉不到你贴耳的气息,原来你离开我了。
……
要怎样回忆呢?是否还哼唱着那首歌?
很久之后我无意中听到那首叫做《宿敌》的歌,一瞬间的温热润湿了眼膜,那个叫vae的男孩一直重复地唱着一句歌词,我正站在街角,华灯初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人流包围着我,像处于在一片夜晚中沸腾的海里,然后就听见你迟来了很多年的呓语,是幻听么?是吧。
要怎样回忆呢?是否还记得那年夏季?
当我们谁也不在意的时候,时间就消逝得飞快,在你教我数学题的呢喃细语里,在你写诗的笔间里,在你抬眉低首细腻歌声里,它带走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秘密,交换了我们一个又一个回忆。
呐,你听见了么,那如歌的岁月? 当大把大把的时光从双眸间轰轰烈烈地扬鞭而去,你遗忘在我掌心的温度也随着这铁蹄声隐没。在你抬头蹙眉的空隙间,窥望那伊始的岁月,才猛然发觉,一切都早已改变,恍如隔世,不敢相信岁月这般酷烈的锻造,就像用光年来计时。
这漫漫岁月,在我们青春隐隐的离殇中,伴随着那些轻描淡写的夏伤,流转如歌。
指导老师:朱小蔓
岁月如歌,荏苒浅行 岁月如歌国语版叫什么篇二
岁月如歌
一日,回小时侯的家,一伙儿不知名的毛孩子拽了一凡出去玩,家里清闲安静了好多,再端详母亲,已是霜染鬓发了。掐指一算,自己也人到中年。不知道冥冥之中,谁操持着人们的进退荣枯、生老悲乐。反正,我是托了善良家人的福,平淡着过了数十个快乐春秋。
我承认,自己一直笨拙地经营着每一寸生活,就好象孩童拿积木搭建一座想
象中的楼阁。回想儿时,父亲拉着我的小手送我上学的事儿,恍惚就在昨天,那生平第一碗蒜汤羊血的美味仍在我的喉咙深处飘香。事实上,不仅生命是无奈地面对岁月的流逝,健康、激情、性格、爱恨、环境也无奈的变着。想开去,村外渠沟里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小蝌蚪早已销声匿迹了,和同伴儿在芦苇荡掏野鸭蛋、用大头针羊尾巴草吊青蛙、拿筛子长绳捉小麻雀、在光亮亮的麦场滚铁环,都成了一片片难以忘却的甜蜜记忆,化作了一道道人生路上的美丽风景。
童年倏的逝去了,八岁的我背着母亲缝制的花书包蹦蹦跳跳地上了小学,日复一日,斗转星移,由局促到有胆量,由懵懂到有思想,渐渐知道了生之艰辛和农家生活的清苦。那一块油饼、一根咸菜饱含着母亲几多的辛劳和爱意;一双棉袜、一件夹袄,耗费了母亲多少个不眠之夜啊!我未敢偷懒,只暗暗地加劲读书,用学业上的好成绩回报母亲的关爱,增添母亲的快乐。
在父母期待的眼神中,我一路走去。小学、中学、师范,即使在最寂寞、最伤怀的日子里,也硬撑着瘦削的双肩,禹禹前行。我知道背后不远处,有温情的祈祷、有善良的佑护。特别是在离家的日子,我知道我把最难挨的等待和最揪心的牵挂,留给了家人。我好无奈。
多少个冬去春暖,多少个夏夜秋寒,困惑如我,执著如我。虽然我不知道未来是什么,但我在精心编织一个美好的梦。学业渐深了,父母再不能辅导我;走的愈远了,他们再不能日日见我。十二载艰难曲折,磕磕绊绊,他们未叫一声苦累,把我培养成了一名受人尊重、令人羡慕的教师,吃了农村人所谓的“皇粮”。十二载啊,一百四十多番月圆月缺、四千二百多次日升日落啊!漫长而短暂,难忘而伤感。是的,亲情原本就是一针一线织就的,一碗一锅熬出来的,不像现代的一见钟情那么偶然和脆弱。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生活中值得品味的,不是声震四座、笑傲人生的豪言壮语,而是点点滴滴、鸡零狗碎的化不开的浓情。
在任教的六个年头中,那又是另一番的支持和牵念。那辆自行车知道,是谁在鸡叫头遍就爬起来为它补胎、换脚踏板、润滑链条。临走时,父亲只轻轻的一句:“别误了人家孩子的课”。那本教学日记知道,是谁默默地把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汤悄悄地放在旁边,那温情的眼神,温暖着一颗善感的心。那支毛笔知道,是谁洗净了它,让它轻松的躺在笔奁里休息,准备着下一次的征战。那双雨鞋知道,是谁抚慰过它裂开的伤口......一点一滴,尽涌眼前。在他们眼中,我永远是长不大、需要呵护的孩子。哦!青山冷峻,思自深邃;芳草无语,自有真情。
随后,我借调到家乡所在地的乡镇机关搞文字工作,整天穿着母亲手做的“千层布鞋”下乡,与邻里乡亲打交道,想法子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水呀、路呀、户籍呀、救济呀等等,可父母从来没有为自己家中的事儿给我说过。只是唠叨“乡亲找政府,大都是遇到了不可开交的麻烦事儿”,“乡邻不易,能帮的尽量帮”,等等。一次,父亲领着一刘姓大叔从家里走着来帮他给外孙女办理加急身份证的情形历历在目,事儿虽小,乡情却重。他二老朴素的感情时常让我上心和感动,久久思忖,交结缠绕,慎重地珍存在心灵的深处。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流逝,思想一天一天地成熟,我长成了大人,头脑纯真而复杂,性格自卑而自尊。就这样走着,我又从乡镇调到县城从事文秘工作,成了住在城里的农村人,一面贴近着小城的时尚和人文,一面传递着农家的纯朴和敦厚。朋友多了、事儿也多了,特别是两地的路程和繁忙的工作更加拉长了我和家人的距离,回家的次数也减少了。但,每次回家,我一定要住上一晚,拉拉家常。多少回黎明,在朦胧中醒来,都能听到父母压低声音谈论着他们的儿子,“娃工作累,让他多睡一会儿”、“先熬些稀饭晾着,做几个小菜,好让娃起来吃”、“有啥事儿咱自己撑着,别给娃添麻烦”。我假装熟睡着,心却被触动了,肚子里很酸楚。从姐姐口中,我也得知,母亲因高血压病几次都差点儿抛开我们而去,可她从没有埋怨过我工作忙,从不让我知道实情,我兀自惊愕!我真是个不够孝顺的儿子啊!
那天下午,要走了。我一手拉着孩子,一手提着母亲特意烙的锅盔,步行离家。她顶着一头稀疏的华发、拖着
被骨质增生折磨变形的双腿送我们,叮咛着穿衣吃饭上学工作等琐碎之事。想着她做的菜肴、缝的棉褂、织的床单,以及由红润灵活变得干枯粗糙的双手,布满皱纹的沧桑脸庞,我心里蛮不是滋味儿。曾写给母亲的小诗忽地涌进脑海:
只有你张开双臂让疲累的我靠岸
只有你
抛开烦躁听我唠叨旅途的险滩
只有你用暗夜注解情感
只有你用微笑诠释艰难
只有你高举灯烛怕我迷失了航线
只有你安然的梦呓让我彻夜难眠
只有你把思念深埋心间
只有你把挂牵说成冷暖
小儿一凡欢快的走在前头,喊着再见,而我打了招呼后再不敢回首。走出了有半里地,才扭回头眺望。在村外路口,她仍
然迎风站着,凝望着她的儿子和孙子,一动不动,远远的,矮矮的,模糊不清,像一尊古朴的小雕像,那可是生我养我的娘呦!那一瞬间,我的心弦猛地一颤、鼻子一酸,泪唰的来了......此时此地,我心茫然如烟,我情清若止水,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愧疚感潜然而生,我丢开孩子的手,停住了脚步,仰头伫望着天边渐渐变红的流云,这流云无限眷恋地依偎着蓝天,那么温暖、那么温馨、那么动人心旌!
岁月如歌,荏苒浅行 岁月如歌国语版叫什么篇三《岁月如歌》读后感
暑假里有幸拜读了于漪老师的自传体作品《岁月如歌》,这部自传体反映了于老师坎坷的一生,研修的一生,成就的一生。书中文字细腻而生动,一个个难忘而感人的故事,滋润我的心田,让我产生许多感慨,并收获很多启迪,得益匪浅。
捧着《岁月如歌》,我仿佛在倾听一位长者的独白,时而激越,时而平缓,感觉犹如春风化雨。于老师作为奋斗在教学岗位第一线的老教师,把她在从教的六十多年里,一切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都融入了《岁月如歌》这本书中,通过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她的教育理论和思想,值得我们年轻老师学习借鉴,特别是她那坚持自己,不断进取上进的精神。
翻开书本第一页,是于老师的手迹:“拉开层层心幕,往事历历眼前:教海沉浮,岁月如歌,被白发欺人奈何,却道天凉好个秋!”这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真切体验。而最让我有所感动的是于漪老师一直恪守的座右铭:“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在书中写到,于老师是家中长女,因家中父亲去世较早,母亲一人把5个孩子拉扯大,他们姐弟五人克服种种困难与艰辛,走上了求学而奋斗之路。勤奋学习、刻苦自励、真诚待人是他们做人的准则。刚毕业后的她被分配到自己以前不涉及的专业,从教识字再到教历史再到教语文,随和当时学习的专业完全不同,但她并没有抱怨,更没有气馁,只有抓紧每时每刻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她说:“不备好课,不敢上课”。为了备好课她备教材、备学生,她每晚九点前备课,九点后学习、自修。为了能调准学生那根弦,她深入学生,和学生谈心,说笑打成一片,为了备好教材,她多看资料,多读书,多思考联系,常常花10个20个小时。她说,要教好课,钻研大纲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须专心、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教师要关爱学生,要把学生从自然人培养成懂得爱、珍惜爱、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在被人爱中感受温暖、快乐,并由此学会爱别人,形成健康人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于老师牢牢把握两个实际,一是教材的实际,一是学生的实际。“所谓目中有人,就是教师心中要有学生谱,一个人一个样。理解他们,尊重他们,平等相待,带领他们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于老师用两根支柱支撑自我教育,一是勤于学习,二是勇于实践,二者的聚焦点是反思。于漪老师想而行,行而思,思而说,说而写,浸透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行动中汲取的智慧。于老师说:“岁月如歌,往事依依,留下的痕迹有浓有淡,有伤痕有欢乐,有失落有收获„„教育事业真正是遗憾的事业,教师责任大如天,追求永无止境”,教师要有丰富的智力生活。要紧的是功底、视野、驾驭力„„
作为我们这一辈青年教师来说,要加强课堂内外的沟通、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也是我们每个现今站在讲台前的老师的探索之路。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向于老师学习,不断地认清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学生共同成长。
岁月如歌,荏苒浅行 岁月如歌国语版叫什么篇四
岁月如歌
已是深秋的喝一口暖茶,坐在沙发上,偶然看见书桌上的那本日记,随手取下,早已记不清这本日记的存在,也记不清是关于哪段岁月的记载。
日记本还是崭新的,厚厚的书页中散落着些许离乱的文字。已认不出是自己的字迹了,或清秀,或潦草。
一页页翻开,细细品读,是初中刚入学到八年级时的记载,看着当时稚嫩的字体和不大准确的表达,似乎是回到了那个有欢乐,有笑声的班集体,日记中的点滴,从幼稚、青涩到懵懂。
我的回忆顺着日记里呈现出一幅幅画面,或是充满欢笑,或是充满苦闷,又或是充满泪水,渐渐汇聚,编写成一首悠扬的诗,一首名为青春的诗。
又翻过一页,发现已不再有文字,而是一片晃眼的空白。时间停留在二零一二年四月一日,好记得那天的面粉大战吗?我这才想起是有多久没有去接触文字了。
我提起笔,三年时光,那些将逝去的人和事,那些早已模糊的却常在脑海中回放的小片段,承载着对往事的追溯和对回忆的沉思。我已不知从何落笔,无奈,沉默了许久,在空白的纸上写下:流年即逝,回忆未满。八个字,便将日记合上,细心的收好。随后静静的离开。
岁月的歌伴随着悄然流逝的青春,点滴珍贵,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不深不浅的痕迹,就在那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九(1)张媛媛
岁月如歌
垂柳的枝条轻抚小溪流,偶尔飞过的小燕子轻吟这时光悠悠。流水带走的有这四季的变更,岁月匆匆的,悄悄的,像在吟唱一首悠扬的歌曲。美呵,这歌声悠悠扬扬,唱走一天的忙碌,迎来夜晚的闲适。飘扬的歌声让我的心荡漾开来,许久以前,也是如此。
童年,院子里最美的除了那棵盛满桃花的桃树,你就是我印象里最优美的风景。傍晚时分,凉风习习,桃花被霞光映成了一片妖艳的酒红,你搬只小凳子让我坐下,自己半蹲着,拿着本书,给我念一个又一个故事。可那是的我很不安分,围着桃树一圈又一圈的转着,你紧随其后,边跟着我转边轻轻吟唱,柔美的声音,婉转清脆,我猛一回头,晚霞通过桃花散落在你流泻的长发,煞是好看。于是,那飘扬的长发,醉人的桃花以及那没有词的歌,总是萦绕于童年的梦里。
我慢慢地长大,可一回头那曾经的美好又好似就在昨天。桃花再没,不结果也不会招人喜爱的,就如你,美艳容貌还是被生活的务实所取代,于是,我再见到的,便是你大汗漓淋的忙碌于稻田里的身影。额头上的汗水如同雨点似的溅落在土地上。那天,毒辣的正午终于过去,金黄色的晚霞布满天空,坚韧的金色照在你的身上,竟也是那么的合适,那么的美丽。回去的路上,你总是不住的赞叹今年的收成。你拢着我的肩膀,悠扬的歌声再次传来。我吃惊的望着你,在着被乡村的忙碌说磨砺的身心,你还能歌唱,虽说仅仅只有一两声,可我也被震撼了许久。
舒缓的歌声传来,我顺着歌声走去,你倚在大树上,好似与大树融为一体。流水叮咚,岁月匆匆。这歌,却一直缭绕与我的耳畔,历经这纷扰的年华,世间的沧桑,唯一不变的是你如大树般为我撑起的阴凉。
岁月如歌一般悠扬。母亲的爱如同这由岁月奏成的歌曲一般,从未变更。
九(1)余晓
岁月如歌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流过的光,伸出双手抚摸着纸上曾经写下的希望。那年种在窗边的花早已不在开了多少次,又凋零的多少次。时光恍如一场梦。曾经以为青春是一条没有尽头的璀璨长河,但很久以后才发现,一些曾经的温暖和人物都是过客。
我们的初中的时光流逝的很快,转眼间,校园里的兰花已花随花飞花落花谢,那些年曾经坐在柳树下我们的太阳石炽热的橙色,青春期的我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只有那些埋藏在心里的事将填入带有清新气味的泥土中成为永远的秘密。
曾经疯狂的叛逆期袭卷过父母多少泪水,心疼却倔强地绝不说道歉。可如今,我只想对你们说:“对不起”。
那些手挽手走过的校园已慢慢远去。在昏天暗地的晚自修上,在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一阵带有冬日特有的寒意的夜风吹过,黑板上的倒计时又减少了一天的时候,不得不叹息时光,你带走了我们的初中,带走了我们不舍的美好。
风铃还在摇曳着,不一样的却是离别的心情,有时候静静地看着天空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才发现,三年的完美已经渐渐老去,逝去的美好只能留给回忆。回首,看着那些陪我们走过三年风风雨雨的好友,那些美好却能让我黯然泪下。
我们走过的这三载时光就像被沙漏过滤的暖色阳光,这些时光将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磨灭的绚烂,我们由懵懂变成熟,我们一起摔倒过,一起流泪过,一起欢笑也一起成长,但无论如何我都会珍惜这段带有鲜明色彩的时光,它将被我装进记忆的匣子里成为一道永不凋零的风景。
九(1)倪敏敏
岁月如歌,荏苒浅行 岁月如歌国语版叫什么篇五
岁月如歌
这题目很土。我知道。但年月里那些歌,确实是一直陪伴着我成长。
也许,二姐已经不记得了。很小的时候,她抱着我坐在妈妈的床上,昏暗的光线里,二姐轻轻地摇着我的小手,用柔柔的声音,一遍又一遍的教我,a、b、c、d、e、f、g、h、i、j这些画面就像脑海中的黑白电影,无声地温馨地在我的生命中反复播放。
有段时间,整个中国都在唱着这么一首歌: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那时家里只有一台录音机,不过在当时也算不错的了。小小年纪的我已经会认哪个是倒带的键了。《小芳》放完,我就跑过去,按下倒带键,然后大家再继续听。现在看来也许很不可理逾,但在那个时候,我们都很快乐。
后来上小学了。班主任是村里一位颇有学识的老辈。他教了我们一首很简单的《种西瓜》:我在墙根下,种下一颗瓜,天天来看它。时间隔得久了吧,现在会唱的就只有前三句了。可是我还很清楚地记得他边教我们唱边伸出双手比划种瓜的样子。前段时间看到那位老师,发现他头发全白了不得不承认,光阴流逝。
大约二年级的时候,小叔家买了vcd机,于是开始接触到很多的歌。卓依婷和几个小女生演唱的童歌,高胜美、许冠杰、王杰、张惠妹、黄家驹等歌手的,反复地听。那段时间流行的《流浪歌》《冰糖葫芦》都听了个烂熟。小叔家一放歌曲,我和堂姐就会跑过去,看得津津有味,听得入迷。
三年级时,家隔壁的小学新建好。每天早上六点学校的广播会放一段音乐,应该是冲锋号之类的,提醒家长们叫孩子起床上学。冲锋音乐后就是儿歌,然后是一些关于毛主席之类的,再然后是粤剧。一直到现在,在家的早上还是会听到冲锋曲,有时会有一种错觉,仿佛还在念小学,等着房间的灯亮起,等着妈妈端上冒着热气的面。
再后面一些,学会了很多童歌,接触到的还有陈红和邰正宵的歌曲。这么一来二去的,把他们的歌也听遍了。五年级的时候!
五年级的时候,家里也买了vcd机,还有扩音器和音响,我们不但可以听,还可以插上麦克风唱。我的生活仿佛打开了新天地。哥哥很喜欢听歌,于是家里几个抽屉都装满了光碟。不说散打的,光说专辑,有陈慧琳、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诚、王菲、邝美云、林忆莲、周华健、任贤齐、郑秀文、谢霆锋、梁咏琪、别安等等,数不清似的多。哥哥常常都听,我也跟着听。就这样,听着听着就到了初中。
初中时喜欢上twins和she。家里那张she的专辑《奇幻旅程》,听了又听,听了又听。到现在那张专辑还藏在我的抽屉里,和我众多宝贝收藏躺在一起。初中三年,常常和好友粘在一块,听着唱着。一转眼,中考结束,我们又长大了。
高一时,喜欢上了周杰伦。晚上熄灯后,舍长有时会唱杰伦的歌,感觉很棒。同时还常听的是林俊杰和潘玮珀。那时jj的《一千年以后》,很好听,现在依然觉得好听。
高二时迷上了大提琴曲和班得瑞轻音乐。大提琴中常听的是一首《殇》,沉郁低扬的琴声,轻易地就能触动心弦。陈奕迅、胡彦斌、后弦的歌,都在mp4里建了专门的文件夹放着。偶尔也会听超女、日韩和英文歌,觉得好听的,就下载来听。
然后,到高三了。虽然也关注一下新歌,可是没有再喜欢上什么歌手。依然在听后弦、南拳妈妈、班得瑞等,机子里将近一半是杰伦的歌。当然,王菲是依然深爱着的。根深蒂固,从小到大,不离不弃。
人生就像一首歌,会有很多的人出现,也会有很多的不同的事情出现,就如一大群歌手,一大堆歌,构成了人生的不同色彩!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38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