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鸟的天堂说课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1 12:01:03
最新鸟的天堂说课稿(9篇)
时间:2023-05-21 12:01:03     小编:zxfb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一

《鸟的天堂》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11册第17课,现在说说第一课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并要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确处理好师生的关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勇于探索。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得到提高和发展”。六年级的学生基本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对自学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以“读—析—读”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即首先让学生能在读中找出相应的重点词语及句子,再互相交流,最后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确定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看到的情景。这个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2、能力目标:让学生亲自去体会、去感受,并利用朗读、交流去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从中挖掘这种独立学习的可贵能力,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堂课里,老师是学生,学生是老师,是朋友,也互相是挑战者。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说说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学难点是理解“鸟的天堂”为什么的确是鸟的天堂,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不同含义。为了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贯彻新课标提出的: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的要求,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去读,在读中自己去感悟,去领会其意义。理解是朗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可能通过朗读准确表达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感情体会的更加深入。例如:“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数,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教师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进行理解,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体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在自读中自悟、自得。并让学生从部分词语中体会到榕树的巨大,就这个问题启发学生从总体上谈大榕树的大和茂盛,也可以就某一个句子,某一个词语说一说自己的体会。文中的重点词句是文章的精髓,它对表达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抓住这些具有感染意义的关键词语、句意深刻的语句,引导学生领会其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他们心灵的琴弦,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例如:那翠绿的颜色……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中体会树多而密,“翠绿”“颤动”等词语中体会榕树的美丽和富有生命力。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朗读“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鸟的天堂的静态美。这段语言文字比较优美,指导学生带着喜爱之情练习朗读(齐读、指名读、范读、体会读),并试着背下来。这一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实实在在地练习。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部分,我设计训练学生围绕重点句展开学习,训练学生找出重点句,培养理解句子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应当视其性质区别处理。在此基础上由此句引出本课的难点,第一句“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而第二句鸟的天堂却没有加引号?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讨论:这株大榕树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多向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学会吸收,学会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文的最后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的答案,多层的鼓励,从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直觉、顿悟、想象和灵感,体会到这里的人们保护榕树,爱护鸟类,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主要有7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三)为与下面的内容更好的衔接,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穿插,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利于下面内容的学习。

(四)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展示鸟的天堂的静态美,指导以各种形式朗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优美的句子。

(五)播放“众鸟纷飞”的录像,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小组学习情况,然后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想象当时的情景,讲述自己的想象,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写作方法,突破全课重点部分。

(六)抓住重点进行训练理解,学生讨论研究,使难点得以突破。

(七)全课总结:采用由学生谈学习课文受到的启发的方法,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感悟人与自然的美。

总之,这节课我本着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学习知识为主,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人,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二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①“天堂”指什么?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领悟本文的篇章写作手法。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三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燕秀里小学的陈立,耳东陈,独立自立的立。今天我的网络教学资源应用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3课《鸟的天堂》。我从河北远程教育网上下载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并把它进行加工组合。

一直想寻找一篇能和多媒体课件完美结合,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虚拟性、音效性和具象性,又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阅读要体现个性感悟”的文章。直到读了《鸟的天堂》这篇散文时,终于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于是我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今天借网络教学资源应用说课比赛之际,将其与大家一起分享。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五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恰当的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下面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教学流程。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鸟的天堂图片逐一出现,,这时教师激情解说:在广东新会县郊外,一条小河的河心,有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鸟儿,每当晨曦初露时,这里便群鸟飞翔,百鸟齐鸣,构成极为壮观的奇景,被称为“鸟的天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历,写下了一篇清丽可人的散文,这就是《鸟的天堂》。教师板书课题。

第二版块:找重点语句,引出本课学习纲要

1、教师说: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前后两次到“鸟的天堂”,那么他内心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指名说并出示课件2)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四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鸟的天堂》。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它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编者选编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向学生展示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根据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茫、桨、律”等生字,会写“灿、烂、竿”等生字,掌握“灿烂、陆续、白茫茫、应接不暇”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4、让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所闻。

难点:品味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文中五处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地方加引号,有的地方没有加引号。

本课的教学将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展开,希望能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说教法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是新课标理念中强调的一点。每个班级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四年级学生是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期的特点,我将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创设一定的情景,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鸟的天堂,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其中,我将播放作者两次到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的图片,以此达到让学生深入文本的目的,突出教学重点。

2、合作讨论法: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班级授课教学中,千万别让学生闲着。”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其中文中的难点,我将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课堂主人公的权利,自主进行合作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注重他们的独特体验。

引导和启发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要让学生自合、合作、探究地学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引导学生“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通过自己的劳动,有所感悟发现,并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答案,我并不用一个标准答案来要求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独特感受,引导鼓励那些不能主动表达自己看法的学生。

四、说教学过程

我将分五个步骤完成我的教学:

第一部分,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巴金爷爷吗?他有哪些作品呢?”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开门见山的谈话导入,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认识,增长文学知识,同时引出本文课题《鸟的天堂》。审题设疑,揭示题意。

设问:看到题目后,你有什么疑问?让学生充分质疑,估计大部分学生会提到:

①“天堂”指什么?

②“鸟的天堂”又指什么?在哪里?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

③“鸟的天堂”里有什么?是不是有很多鸟?等等问题。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其往往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让学生质疑“题眼”,可以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自主、探究精神。

2、明确题义,简介“鸟的天堂”。

第二部分,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个部分,整体感知理线索。我将引领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解决教学目标中的第一点。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小组讨论,划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的感受的语句。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接着过渡到第三部分。我会这样过渡:“课文中的字词过关了,鸟的天堂到底是怎么样的,你已经有印象了吗?老师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去看看了!”由此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便于学生再次走进课文。

第三部分,精读课文,感悟想像。

“作者和他的朋友们吃了晚饭,走到河边,跳上小船,都看到了什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吧!”同时,我将抛出一个大问题,作者和朋友们几次到达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色都是一样的吗?”让学生带有目的地去读文本。

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活结,我将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走进鸟的天堂,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首先,在学生充分想象这株榕树的模样以后,我将以课件的形式出示一株榕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株榕树的特点,再结合文本,出示描写榕树的段落,让学生细细品味语言的优美。让学生一读再读,说说自己的体味与感悟,发散学生的思维,并及时进行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株榕树被称作是鸟的天堂,可是作者看到了几只鸟?”

我将用这样的过渡语把学生引领到下一自然段,他们会发现,静寂的榕树上没有一只鸟的影子,设下一个悬念:“为什么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呢?是真的没有鸟,还是作者他们没有发现呢?”罗杰斯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因此,我尽量让学生自主体会,自然过渡到鸟的天堂的段落。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但他们发现并不是没有鸟相反却有成千上万的鸟以后,就会大胆展开自己的想象,这时,我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充分阅读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以后,说说自己在想象中所看到的。

周一贯先生曾说:“学生阅读课文,既是课文信息的接受者,又是课文信息的加工者,总会以各种形式继续着作者的创作,实现着作品的价值,而这一切又有赖于想象的参与”。课件,学生在假设想象中创设情景,自我感悟与体会的重要性。在学生充分深入文本后,我将出示课件:真正的鸟的天堂都是鸟的场景,达到思维的升华,突出重点。

精读“众鸟纷飞”场面,领悟表达方法。

1、小组读“众鸟纷飞”段落。

2、借助插图2,略说大意。

3、讨论释词“应接不暇”(可让学生用动作来表演)。

4、指导学生体会“众鸟纷飞”景象,指名分句子以每人读一句话接连不断地读的形式读第12、13自然段,以显示纷飞,热闹的场面气氛,为学生的感知理解创设一定的情景气氛。

5、按原文填空,领悟总写与特写相结合的表达方法。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了,到处都是(),到处都是()。(),(),(),(),有的站在树枝上(),有的()起来,有在()翅膀。

鸟的天堂在文中出现五次,为什么有时带有引号有时没有呢?这个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将用课件出示文中含有“鸟的天堂”的语句,让学生先小组合作讨论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再让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给予评价,解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最后,总结归纳课文,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本篇课文后面附有一个“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的选作题,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板书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晶,是课堂教学的精髓,不仅可以体现主要内容,而且能使学生抓住板书内容掌握整个课堂教学内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我的板书设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具有代表性,一目了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为了突出本文的文章结构思路,顺着课堂教学认识过程,感受本文的构思美、自然美。

我采用板书: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静态)

鸟的天堂 第二次 鸟 多欢(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五

《鸟的天堂》说课稿

一、说教学背景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第12课,是一篇散文,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作者在傍晚的时候认为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而第二天早晨却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个巨大的转变表现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之情。本文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转变的过程中,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较差。因此,在课堂上我将设计几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四年级的学生对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也有一定掌握,本节课旨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

(三)说三维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把握和本课的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认识“缆”、“簇”、“纠”等11个生字,会写“拨”、“桨”、“桩”等8个生字,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朗读提高学生对汉语的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学会“缆”、“桩”、“纠”等生字;灵活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情感变化。

二、说课程设计

(一)说教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以讲授法为主,辅之以朗诵法,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重难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汉语的语感。

(二)说学法

老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结合本课的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本课我采取的教具室榕树的图片、鸟的图片、教学课件等。下面我将具体说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评价,评价将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此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说新课导入

我将采用图片导入的方式导入新课,在新授课开始之前,我会向学生展示榕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联想,问“同学们你们看到榕树会联想到什么呀?”接着展示鸟的图片,问学生看到鸟又会想到什么。图片导入方式生动形象,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新授课的进行。

(四)说新课讲授

首先我会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初读课文,让他们找出课文出现的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并划出来,紧接着我会明确“纠”“拨”、“桨”、“桩”等生词的读音并解释“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划分出课文的段落,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会提出几个问题,比如我会问:“课文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大’?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若学生回答正确,我会及时给予鼓励,即使回答不正确,我也会从他的答案中找到亮点,给他信心。接着我会提问:“作者对鸟的天堂的感情有没有发生变化”?这个问题相对来说难一点,我会请平时发言积极的同学来回答,他回答问题之后,我先不急着对他的答案进行点评,而是先请其他同学对他的答案进行点评,最后我才明确:作者的感情是发生了变化的,傍晚的时候,作者认为大榕树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副实的;而第二天早晨,作者看到大榕树里住着许多鸟,发出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引起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注意,还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有助于形成较为热烈的课堂气氛。

最后我会带着学生精读课文,这一环节的重点是讲解课文中出现的写作技巧。我会让学生分成两个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在更短的时间里找出更多的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明确:“三支桨有规律地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然后让每个学生自己造一个比喻句一个排比句,因为他们自己不能确定自己造的句子正确与否,我会让他们同桌之间交换着改,再请几个学生来朗读他们造的句子,让全班同学评价一下这个句子造得好不好。保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会造比喻句和排比句。

(五)说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这一过程中,我会请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请几位学生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说课堂

小结在课堂小结阶段,我会带着学生回忆本课中出现的生字及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和排比。

(七)说作业布置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将布置两个作业:

1、让学生找出5个新学的字,每个字组一个词语,并用这个词语造一个句子。

2、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以景色为主题的作文。

(八)说板书

设计本课以提纲式板书为主,直观明了地把整节课的内容展示出来,方便学生掌握所学要点,因此,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傍晚

没有一只鸟

榕树早晨

鸟的天堂四、说教学体会最后谈谈我的教学体会,在导入部分我用形象生动的榕树图片和鸟的图片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有助于形成活泼的课堂氛围;在评价方法方面,我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评价要求。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六

关于鸟的天堂的说课稿

【教材简析】

《鸟的天堂》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一篇散文佳作。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了解课文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中心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难点是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五大版块,每个版块都恰当的运用了网络教学资源。下面我详细的介绍一下教学流程。

第一版块: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鸟的天堂图片逐一出现,,这时教师激情解说:在广东新会县郊外,一条小河的河心,有一棵古老的榕树,上面栖息着数以万计的鸟儿,每当晨曦初露时,这里便群鸟飞翔,百鸟齐鸣,构成极为壮观的奇景,被称为“鸟的天堂”。作家巴金曾到此游历,写下了一篇清丽可人的散文,这就是《鸟的天堂》。教师板书课题。

第二版块:找重点语句,引出本课学习纲要

1、教师说:同学们,通过预习我们已经知道作者前后两次到“鸟的天堂”,那么他内心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呢?(指名说并出示课件2)

课件2──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教师说:是啊!那这是一株什么样的大榕树呀?(出示课件3──榕树画面)你看它盘根错节,硕大无朋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真是──(学生跟读: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教师又说:那么你再看(出示课件4)这么多的鸟翩翩起舞,百鸟争鸣,再加上这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啊!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名读: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里网络教学课件的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从而理解并朗读中心句。

3、教师接着说:在这两处不同的景观中,你更喜欢那一处?喜欢写榕树的同学请坐到南边大组,喜欢写鸟活动的同学请坐到北边大组

(同时板书:榕树、鸟)(这时学生们下位,进行重新组合)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七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我对本课教学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动静结合,韵味十足,遣词造句精妙准确,表达感情充沛细腻。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是本文的最大特色。文章的第一部分以写静态为主,重点描绘了大榕树树大,干多,枝繁,叶茂的特点;第二部分则以写动态为主,展现了一幅百鸟齐鸣、万鸟纷飞的热闹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是这样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热闹情景。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大自然在人类保护下充满生机活力的美,增强环保意识。

确定这样的目标,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同时,在实践学习中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传授。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确定这样的重点,既符合教材的特点,又突出单元训练的重点,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情景,又学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本课的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确定这样的难点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情况而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准确生动地运用词语。

二、说学情

四年级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在从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这时候的四年级开始转变思想方法,从过去笼统的印象转变为具体的分析,偏重对自己喜欢的事物进行分析。在心理方面,四年级孩子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小时候看不懂,听不懂的一些知识,现在很快可以搞明白,知识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育学中提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讲授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我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让学生读、思、勾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词语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内容理解中,以读促讲,重品味和感悟;在难点问题解决中,采用讨论探究法。如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理解。

确定这样的教法和学法,目的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全面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境(1):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的录像片断,使学生进入“我”欣赏大榕树的情境中。你们见过这样的大榕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这里的美。

通过模像直观向学生展现大榕树,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

1、学习“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1)读一读、想一想

让学生默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这课榕树的?“大榕树”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表现在哪些句子里,找出来读一读。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看到这样一棵大榕树,你会产生哪些想法?

提问由浅到深,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探究能力。

(2)指导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部分

情境(2):伴随着音乐的录音,播放大榕树上群鸟纷飞的录像,使学生进入“我”欣赏鸟儿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1)齐读感悟,主要是鼓励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主要是让他们体会“群鸟纷飞”热闹场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2)再读讨论、思考:

作者这一次经过鸟的天堂,与第一次所见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作者各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目的是引导学生比较作者对“大榕树”和“群鸟纷飞”的描写,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区别

鸟儿为什么有这么好的生活环境?大榕树上的鸟儿为什么又那么多?引发学生对这种现象原因分析。

(3)拓展想象

假如你是“画眉鸟”你会说些什么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4)再读课文,在欣赏课文的过程中,领会作者对这一情景的描写。目的:通过读体会作者的欣喜,读出鸟的活泼可爱,读出鸟的多。

(5)感情朗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课堂练习:为什么这棵榕树长得这么大、美,鸟儿生活的这么快乐?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文章的中心,同时受到增强环保意识的教育。

4、小结:学生归纳。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培养他们的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

5、课外作业

(1)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到“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找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进行描写,要用到动态和静态描写的写作方法。

目的是巩固课文重点内容,培养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读写结合,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于实际。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一次榕树大美

鸟的天堂(留恋、赞美)

第二次鸟多欢

这是我本节课的主体板书设计,本板书层次清楚,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知识积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辅助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八

今天,我将以“用心感受美”为题,对《鸟的天堂》这一课进行我的说课。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阅读文章。作者巴金先生记叙了他和朋友们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的活泼景象。 穿过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群鸟构成了一副清雅优美的风景画,表现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所以,这样的文章是值得用心感受其中的美的。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字词部分的教学,我会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班上的学生在学习前,可能会通过查资料,看图片了解一些大榕树的特点和鸟的生活习性。不同的学生还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圈点、勾划。语文新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上方面的作用,能够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课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重难点剖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由点到面”的描写手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准备通过讲解“由点到面、动静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关注文章整体,理解文章。还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重点语句的体会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法学法:

我在本节课教学方法上形式多样,目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我会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上课之前引导学生质疑;在解疑的过程中,仍不忘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之外还启发学生说出“哪些地方读懂了?”“是怎么读懂的?”不仅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且能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总结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我会让学生读、思、勾划,发挥学生的主导性。在语言训练中,用解释、比较、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注重启发学生读的欲望,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由此可见导语的设计在教学中十分重要。针对本课,我设计了如下导语:

在我国广东有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在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块优美安静的地方,便把衔来的一条榕树枝,插在这块泥土上。说也奇怪,这条榕树枝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就像浮动的绿洲!又是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成千上万只同伴。从此,每到清晨,万千灵鸟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奇观——“鸟的天堂”。

解难排难

在课堂上,我会指名读生字词,一来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二来也督促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缝隙”“规律”“应接不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落实识字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四年级是往高段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更注重培养学生认证负责的态度。因为,好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

初步感知课文

齐读课题《鸟的天堂》。先解词“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天堂”又是怎么理解的?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讲的内容。当然,在这里并不要求学生能正确回答出,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后,抛出问题: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几次?分别看到了什么?因为文章很简单,学生在读完后,能回答出:去了两次,第一次看到大榕树,第二次看到鸟。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相比于老师自己讲出来,更易于学生记忆。

接下来理清脉络,提示学生:哪几个自然段讲了树;哪几个自然段讲了鸟;学生从这个方向可以很轻松的把课文理清楚。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认识,又可以抓住关键段落进行分析。

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理解大榕树的茂盛,旺盛的生命力,体会静态美,去“鸟的天堂”先看到的树,看到怎样的树,这个是课文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一定要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在谈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一定能够抓住关键词,但可以让他们试着说一说,引导他们找到“一簇簇”“不可计数”“绿的可爱”包括“堆在一起”等等这样的词,这都是非常准确的。因为课文中描写大榕树时,提到了“大”,我会问学生“既然作者这样描写,我们可以在哪些句子看出?”

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了纷飞的鸟,不禁发出感叹。在这里,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学生自己归纳出“多”“欢”等关键词,体会作者的感受。

体会语言美,拓展延伸

在充分了解课文的句段和文章后,我将启发学生联系课文,自己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样能充分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本文的写作手法也是亮点之一,作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鸟树和谐图”,我会采用点拨法,让学生掌握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鼓励学生谈谈这样写的好处,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鸟的天堂》的确是一片精美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环保意识的今天,更是不可多得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要延伸到生活中去。为此,我会不止一个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动物园,感受大自然的美与环保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我家门口就是“鸟的天堂”我能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我认为通过我的板书即达到了梳理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时还有效地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板书切忌多,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不会让学生感到眼花缭乱。板书在讲课的过程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让学生通过看板书就明白这节课的写作目的,从而达到老师预期的教学目的。遵循以上原则,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鸟的天堂说课稿篇九

老师们:下午好!我今天的说课将采用“五说”的说课模式。 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反思。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1、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是“造型·表示”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内容的课业,是综合性很强的课业。因此,本课内容无论从形式到内容在设计上都贯穿了很新的教学理念,完全符合《二期课改》中的“基本理念”的要求。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是:由于小朋友们从小就对大树和小鸟有着特殊的情感,因此,这节课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兴趣,可以为同学提供很大的想象与创作空间,而且在设计中“隐藏”了一局部创作方法,为同学提供了交流、学习、考虑的空间,能够从同学生理、心理特点动身,达到了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完美统一。

由于本课是一节“造型·表示”和“设计·应用”的综合美术课,因而在备课上我充沛考虑了教学内容多与同学好动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二期课改提出的“从同学的兴趣喜好动身,关注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的要求以“快乐求知”为目标,打破原有的单纯的讲画教学模式,力求为同学构建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竞争”的课堂教学体系,充沛调动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同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真正体验到求知的快乐。

教学目标:根据同学的特点和对教材的理解制订了以下教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教学使同学能掌握、绘制各种形态的小鸟的家。

*作领域:通过听、看、想、说、演、画、玩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使同学能够表示出一个美丽温馨的小鸟的家。

情感领域:通过小鸟的家的综合活动教学,加强同学的爱鸟护鸟的意识,以增加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小鸟的家的认识、掌握、表示。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师生间的互动、同学间的互动。解决措施:

2、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同学主动建构知识的协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同学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同学坚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绩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发明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方法:

1、游戏法。

2、情景法。

3、交流法 。

4、竞赛法

3、说学法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同学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性观认为:在优化的人文环境、心理环境中人会全面发展自身的潜能。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同学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启发教给同学听、说、做、玩、画、演的学习方法,同学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4、说教学过程:

二期课改强调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使同学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1、游戏:猜猜小鸟的名字。

2、欣赏:小鸟在森林里欢声歌唱。(引出小鸟的家在美丽的森林里)

第二环节:新授课——重视知识“活化”。获得知识就意味着发现,意味着解决。在同学面前展现出直观鲜明的形象,结合教师巧妙的启发,引导同学才干深刻理解和掌握美术的知识与技能。具体操作:

1:融入角色,启迪想象。

运用对比的手段体现小鸟有家的快乐a:让同学扮演鸟、树、花等表示小鸟在森林里的快乐生活。(让同学感受小鸟有家的欢乐)b:插入灰暗的画面和小鸟的哭声。 讨论:“小鸟为什么会失去了家?

进入关键:考虑: “你能给小鸟做点什么?”结论:师生一起用大块的纸样“栽植”一片美丽的森林。(引导同学找到帮小鸟解决痛苦的方法:重建美丽的家园。)

2: 观察生活,激发创作欲望。

a:多媒体播放:同学家里的照片。(引出家的涵义:温暖、舒适、平安)

b:幻灯画面观察小鸟的生活。了解自然状态中各种各样的鸟窝、鸟巢(树上的、草地上的、水边上的、人工构造的)(引导同学了解鸟窝构造的基本特点,结合家的涵义进而激活思维发散再提出创作要求:“你会给小鸟设计个什么样的家呢?”)(注意:鸟窝和“家”的区别)

c:小组讨论(请个别同学先谈谈自身的想法。)通过上述游戏扮演和教师的启发提问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第三个环节:当堂练习重视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小鸟设计美丽的家。(绘画设计,彩纸粘贴)。

要求:给小鸟设计一个造型独特、色彩完美、形式多样的家,并把设计好的家贴在前面的树林里。在同学明确了作业要求后进行创作,把个人创作与集体创作结合起来。除了个别辅导外,重要的是启发同学的创作感,激励同学创作出与众不同的小鸟的家,达到启发想象力和创新,同时增强了集体协作精神。

第四个环节:小结——重视知识的导入和发展

这节课采取了同学自评,互评和师生评相结合方式,使同学在横向联系中拓展思路,体会了胜利的喜悦,从而达到情感目标。具体*作是

当小鸟的家设计好后1、请同学自身谈谈胜利之处2、请同学投票选出最佳设计3、教师总评并和同学一起体会小鸟重获家园的喜悦。

5、说教学反思:

同学:作业展示(和小朋友的话)

教师:

1、总之,这节课教学效果不错,教学过程成了师生互动,一起发展的过程,技能、认知、情感、各项预定目标,在寓教于乐中圆满完成,体现了二期课改要求下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同学形成了对综合美术的耐久兴趣。

2、由于是对综合美术的初次尝试,对一些环节的估计缺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5964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