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6篇(汇总)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9:16
2023年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6篇(汇总)
时间:2023-06-06 14:19:16     小编:cyyllee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一

1、知识目标:

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综合思维的能力以及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感受母爱的平凡而伟大,尊重母亲,热爱母亲。

⑵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培养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⑶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爱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能够理性的思考母爱。本课将通过“合作式”教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课堂学习。教师提供与“母爱”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分成研究小组利用电子教材、文字处理软件和网络等信息渠道进行自主、协作性、互动性的学习,进而产生对于人间至爱亲情的渴望与追求。在提高能力、开阔视野的同时,培养其高尚的道德价值观。

1、请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成4个研究小组,从“走近母爱”、“回忆母爱”、“珍藏母爱”、“回赠母亲”四个角度进行准备材料。

2、由组长负责,明确小组成员职责:信息搜集员、材料整理员、“成果研制人员”“新闻发言人”等。

3、各小组将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查找的有关资料,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广告等作品及集体创作的电子像册、网页,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用不同的形式展示这次活动的成果。

4、写作准备:

⑴ 小作文:

无言的爱(回忆和母亲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事)

⑵ 大作文:

母亲小传(字数要求:600字;附照片)

5、特别准备:

教师在不通知学生的情况下与几位母亲联系,制作录音。

主持人甲: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象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主持人乙:今天,让我们用全新的视角去感触这人间的真情,去解读母爱的缠绵。

1、走近母爱:(第一小组展示成果)

主持人a:母爱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人以母爱为题,写出的文章便滋润蕴籍;乐师以母爱为题,弹奏的曲调便清柔幽美,余韵绵绵。

(flash 展示关于母爱的雕塑、绘画、电影剪辑、歌曲、文学作品,五位学生进行介绍,背景音乐《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只要音乐不要演唱)

主持人a:是艺术,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真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flash 展示现实生活中媒体关于“母子情”的报道以及由学生在街头巷尾用相机捕捉到的平凡母亲的平凡而感人瞬间,一个学生介绍,背景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

有了母爱,人类才从洪荒苍凉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爱,社会才从冷漠严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爱,我们才从愁绪走向高歌,从顽愚走向睿智;有了母爱,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历史的延续,理性的萌动,人性的回归。

主持人甲:时光如水,年逝,似水流年淡去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的绵绵爱恋。莺归燕去,春去秋来,儿女在一天天长大,母亲却在一天天衰老。让我们打开爱的天空,去捕捉记忆中云片。

2、回忆母爱:(第二小组展示成果)

形式:幻灯片展示、四位同学分别朗诵自创的散文诗

过程:

⑴ 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

⑵ 幻灯片显示:“母爱记忆”(题目)、一件记录“母爱”的物品(例如手制书包、手套、电影票等)

⑶ 每展示一件物品,一位学生就深情朗诵。

(播放几位学生母亲的录音,让学生听声音猜母亲,最后请一位母亲代表朗读《致世界的一封信》)

主持人乙:是啊,想起了母亲的话语,志向消沉就会化为意气风发;想起了母亲的话语,虚度年华就会化为豪情万丈;想起了母亲的话语,羁旅漂泊的游子就会萌发起回家的心愿;想起了母亲的话语,彷徨无依的心灵就找到了栖息的家园。母亲是我们一生的依恋,收藏母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3、收藏母爱:(第三小组展示成果)

主持人甲:是啊,母爱是天涯游子的最终归宿,是润泽儿女心灵的一眼清泉,它伴随儿女的一饮一啜,丝丝缕缕,绵绵不绝,于是,在儿女的笑声泪影中便融入了母爱的缠绵。

主持人乙:作为儿女,我们对这博大深沉的爱无以回报,因为无论怎样的回报都只能是冰山一角。但在今天,我们还是要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给母亲们一份惊喜。

4、回赠母亲:(第四小组展示成果)

⑴ 送给母亲的礼物之一:为全班54位母亲开通“漂亮妈妈”博客。

(主创人员代表深情介绍创作意图)

⑵ 送给母亲的礼物之二:以“报春晖”为题为母亲作传,收集54位同学的真情作品,附照片,装订成书。

(背景音乐《只要妈妈露笑脸》)

5、结束语:

主持人甲: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主持人乙: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投影)祝愿天下所有的母亲永远幸福。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是在学习了课文《我的母亲》之后,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母爱、理解母爱、回报对母亲的爱。

“三八”妇女节即将来临,各新闻媒体、各地方每年都要举行纪念活动。我校结合这一节日,掀起了“向劳动妇女致敬、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的德育教育高潮,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开班会,办黑板报,办展版,演讲比赛等。结合德育教育工作重点,八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成了这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育英学校是一所民办公助学校,学生寄宿住读,每两周才回家一次,平时很少有机会与父母倾心交流,难免产生隔膜;再加上现在的独生子女条件优越,不容易与母亲沟通,不善于理解母爱,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加深理解、增进感情的契机。

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母爱,就像春雨,滋润禾苗茁壮成长,却“润物细无声”。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做的件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深情。感受母爱,理解母爱,让我们每一位做儿女的读懂母亲的心,向母亲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

1、通过本次活动多侧面的认识母亲,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2、通过活动,全面了解母亲一生的酸甜苦辣,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学会理性地思考母爱以及“爱”的内涵。

3、培养用多种方式(实践、口语表达、写作)表达情感的能力。

本次活动分为四项,根据四项活动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1、对“道不尽的母爱”活动的评价:

这项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分小组开展,在班上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是这一活动的主要特点。因此,活动评价应以同学相互评价为主。同学相互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同学参与的态度、程度以及合作意识与能力;二是同学在搜集资料、编辑成册方面的实际水平与交流的效果。

2、对“剪不断的‘脐带’”活动的评价:

这项活动主要是在家庭中开展,是在母子之间进行,因此,有必要让家长(特别是母亲)参与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是这一活动评价的重要特点,家长评价应成为本项活动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表格,以便家长对活动进行记录和评价。

3、对“多角度看母爱”活动的评价:

这项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三个问题的探讨,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因此,本项活动评价的侧重点是评价该同学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对问题思考的深度,实际就是参与的程度)和在班上“交流”的效果。可以让同学们自主地用评议或评比的形式进行。

4、对“报得三春晖”活动的评价:

这项活动可以用不同形式来开展,因而,评价也可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可以让同学相互评价,可以同学自我评价,也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亦可以由老师进行总结性评价等。

对四项活动的评价,都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情感投入以及情感的变化发展,注意把语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学生情感态度(对母爱的体验和理解,对母亲的热爱和孝敬)的养成结合起来考查。

第一阶段:准备

教师准备:

1、活动前,老师要涉猎有关“母爱”的材料,最好准备一些声像资料,以便给活动营造一种情境或提供一点背景。

2、教师在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给学生划分学习小组,确定学习小组组长,明确学习小组长的职责。

3、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

4、设计活动计划表,以便让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使之成为过程评价的依据。

学生准备:

小组划分:全班54人分为四个小组,每十三人或十四人(含组长)一组,活动过程中组长适当分工,组员各负其责,每周一次组内交流。由于时间和学生的各项条件的限制,一个人不可能参加所有的活动,因此,将课文中设计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各有侧重地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以自己小组的主题为重点,可以附带参与其他组的活动。

第一小组:

1、活动主题 “道不尽的母爱”:

“母爱”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表现。开展本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围绕“母爱”这一主题把目光投注到各类文学艺术的题材和体裁中去,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获得“母爱”情感的浸润,同时培养诸如编辑、概括、交际等语文能力。教材中列举的五个方面,其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视角(体裁、题材)去探寻、感受“母爱”。“母爱”几乎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永恒“话题”,学生深入其中,将会发现这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感情世界。

2、搜集内容:

⑴ 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⑵ 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⑶ 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⑷ 展现母亲形象的图片、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

⑸ 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名人名言。

3、成员安排:

组长:……

组员:……

第二小组:

1、活动主题:“剪不断的‘脐带’”:

开展这项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了解属于自己的那份“母爱”,通过与母亲聊天,向母亲采访,进一步了解母爱,体会母爱。教材中列举了四个方面的内容,既不是要求面面俱到,也不是仅此而已。只是举例,旨在提示。实际上,这四个方面中,3、4小项可以合二为一,当然,也可以从所列举的四个方面伸展开去,这将根据学生家庭的特点和母亲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取舍或自主设计。

2、聊天内容:

⑴ 母亲的生活经经历,喜怒哀乐,她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

⑵ 母亲十月怀胎和一朝分娩的甘苦。

⑶ 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⑷ 母亲对孩子的希望和要求。

3、成员安排:

组长:

组员:

第三小组:

1、活动主题“多角度看母爱”:

母爱是一种最无私的感情,它像春天的甘霖,撒落在我们的心田,虽然悄无声息,却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但是,由于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个人性格的差异,母爱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如果说,前两项活动侧重于了解和感受,那么这项活动则侧重于对母爱的理性思考,也就是说,前两项活动是较感性的,而这项活动则是较理性的了。

2、思考内容:

在这一活动中有三个问题可以任选其一。

⑴ 从生活中举出几件倾注着母亲无尽关怀的寻常小事,再说说你的感受。

在这项活动中,既有对母爱的回忆和追叙,也有对母爱的再体验和反思。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而常常不知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醒悟,母亲那寻常的小事却富含着深爱。因此,开展这项活动,就是让学生学会体验,学会反思,从而培养美好的人格情操。

开展这项活动,是让学生从动物世界的母爱中得到启示,进而对人类的母爱进行理性思考。母爱,是伟大的,忘我的,但有时是狭隘的,短视的,溺爱便是如此。对孩子的溺爱是有害的,爱,就是对成长负责,对未来负责,因此,开展这项活动,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亲的严厉,像胡适的母亲那样,但更要注意母亲的溺爱,防止溺爱对意志的侵蚀,防止溺爱对坏习惯、坏脾气的纵容和袒护。

⑶ 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只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世的态度。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你对自己的“第一任老师”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这一问题是对前两个问题的深化,是促使学生从做人处世的方面去思考母亲对自己的影响。要求做一个客观评价,就含有对严爱与溺爱等不同的爱的方式和内涵的辨析。

3、成员安排:

组长:……

组员:……

第四小组:

1、活动主题 “报得三春晖”:

这项活动是对前面几项活动的升华和总结,既是对母亲感念之情的表达,又是对母亲热爱之情的深化,同时也是要求把孝敬母亲的感情化为实际行动。这项活动形式多样,有朗诵、唱歌;有讲故事、演讲;亦有看电影、图片展示。可从教材列举的多个项目中选择,因地制宜地开展活动。

2、活动内容:

⑺ 小时候,妈妈教过些什么歌,还记得吗?请你给妈妈唱一首或几首她教你的歌。

⑻ 妈妈,我想对你说——用口头或书信的形式表达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3、成员安排:

组长:……

组员:……

第二阶段:实践

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和安排下,根据各组的活动主题开展活动,搜集各方面的资料。活动期间,分工负责,各司其职。

1、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电视、图书馆等途径搜集与活动要求有关的资料。最低要求有书面整理的文字材料,有条件的还可以整理音频、视频、图片等方面的材料,为展览活动做准备。

2、利用放半月假的时间与母亲聊天,了解母亲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她曾经有过的梦想和追求。了解母亲在抚养自己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

3、学唱歌颂母亲、赞美母爱的歌曲,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只要妈妈露笑脸》、《吻》、《懂你》(此四首为必学歌曲,在最后的总结课上要用到)等,给母亲唱一首歌;回忆母亲曾经教过的歌曲,唱给母亲听;读一首赞美母亲的诗;讲一个孝敬母亲的故事。

4、为母亲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如,放假时为妈妈做一次家务、晚睡前为妈妈洗一次脚并剪一次指甲和趾甲、在母亲疲劳时为母亲捶一次背、在母亲下班时送上一盆洗脸水和一杯开水等。

5、通过对母亲细心的观察和了解,换位思考母亲的酸甜苦辣,正确认识母亲,细心品味母爱,感受得到母爱的幸福。

6、准备一件礼物,在即将到来的劳动妇女节、母亲生日、母亲节、自己的生日等重要节日里送给自己的母亲。

7、针对以上内容,写一篇作文,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交流

1、办一期以“母爱无私”为主题的黑板报;

4、开一次“献给母亲的歌”的主题班会,具体内容与步骤如下:

⑴ 唱歌曲:

将自己学到的有关母亲的歌曲在班上演唱,以小组为单位,用独唱、合唱、表演等形式比赛,看谁唱得真诚、动情。

⑵ 讲故事:

将自己收集到的现实中的母爱故事、或文学作品中的母爱故事、或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看谁讲的故事最动人。

⑶ 朗诵诗:

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表演诗歌朗诵,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敬意。

⑷ 谈感受:

通过和母亲聊天,与母亲沟通,为母亲做事,你肯定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感受,请将你的感受在班上交流,借此机会表达你对母亲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⑸ 送祝福:

三八妇女节快到了,母亲节快到了,母亲的生日快到了,你会给母亲一个怎样的惊喜?是亲手给母亲做一个蛋糕,还是为母亲送一张贺卡?是给母亲送一束鲜花,还是送上一句祝福?在班上说说你的打算,并且展示你准备的礼物,找一个适当的机会送给母亲。

第四阶段:总结

1、主持人: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说过:“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近一段时间我们也了解了妈妈,今天我们就把感受到的爱说出来,把对感激之情表达出来,把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

全班同学齐唱歌曲《吻》。

2、小组成果汇报:

⑴ 理解母爱谈感受:

各小组选择一项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

全班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⑵ 了解母亲说故事:

你的母亲是怎样的?围绕“我的母亲”这一话题小组推荐代表进行演讲或讲故事。

全班合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⑶ 热爱母亲谈体会:

各小组选派代表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⑷ 回报母亲表心声:

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文章,结合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写出自己最想表达的心声。

3、主持人布置任务:

课后继续开展“我帮妈妈做家务”活动,让本次活动延续下去。

4、主持人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们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是,母爱如天大,没有任何东西可比;同时,母爱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全班合唱满文军的歌曲《懂你》,在对母亲的无限感恩的深情乐曲声中让本次活动暂时告一段落。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一句话、一副对联等均可)张贴在校园内(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邀请各位母亲与全班同学一起参加“感谢你,母亲”的座谈会。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次座谈会设计一段不超过60字的开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在这次座谈会上,你的母亲也来到了现场,你想给她一个惊喜。你将会这样做:____________,这样做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班上准备创办一份刊物,刊物已经设计了“成长路”、“寸草心”等栏目,请你为这份刊物拟一个恰当的名字_________,再为刊物设计两个新栏目________、_________(3分)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三

新课程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了《献给母亲的歌》,这一篇课文之后,母爱,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母爱,犹如阳光和空气,我们沐浴其中却常常浑然不觉。回首往事,我们才幡然悔悟,母亲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蕴含着浓浓的深情。本次活动旨在引发学生关注我们身边最亲近而又最易被忽略的人──母亲,深切体味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母爱。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这一组同学选择了这个研究课题填写“研究性学习课题申报表”。

1、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用独特的视角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口语表达、写作、表演、实践等)表达情感的能力。

3、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听、读、写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写真事、诉真情。

4、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做到学习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奉献爱。

调查法、行动法、讨论法、资料收集法等。

1、课前利用近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认识母亲平凡背后的伟大。

2、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更深入地了解人类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逐步理解母亲,激发对母亲由衷的敬爱之情。

3、通过课堂展示进行成果交流,充分表达对母亲的理解感激之情,并在后续活动中以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4、以全体师生为主要人物,以歌颂母亲为线索,通过多样的形式将课堂构建成一个展示母亲平凡、伟大形象的舞台。

5、对母亲的生活观察力求全面,涉及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

1、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并撰写开题报告。

2、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1、调查采访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能真实地反映母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

2、语言的表述流畅,口齿清晰,声音宏亮,语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3、表演自然、真实、形象,表情、动作、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4、小组成员参与意识强,合作融洽,能及时补充,发挥群体作用。

实施阶段:

1、活动由四个板块(听故事、谈感觉、谢母亲、送祝福)。

2、请几位母亲代表到校参加活动。

3、学生说、唱、演,展示学生的才能。

4、展示家长的“青春贺信”与“青春贺礼”。

5、反馈调查结果,推出孝敬父母模范,树立行为榜样。

6、通过文艺表演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艺。

实施过程:

1、我们小组带动全班同学起唱《烛光里的妈妈》亲爱的同学,你可曾想过?从我们呱呱落地到今天,15年来,是谁最牵挂我们的冷暖,是谁最担心我们的健康?是谁为我们的进步欣喜骄傲?又是谁为我们的缺点和毛病揪心着急?是妈妈,是爸爸,是人们的骨肉至亲。

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蹒跚学步的孩童,从无忧无虑的小学生到迈向青春期的准青年,这期间,渗透着爸爸多省语重心长的教诲,饱含着妈妈多少温柔体贴的关爱。

同学们,这是一份永恒的爱。它跨越时空,它不求回报。就在今天,就在此时,这份爱来到了我们班上现场。

同学们,人们总说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其实我想,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普天下父母最大的心愿。你看,在我们即将跨入青春的行列时,父母们热情地为每一个同学发来了青春贺信。

请几个同学谈谈你们在家是如何表达对父母的爱的。

冉宇、张无芜、付源远等同学都从不同方面表达了对父母的关爱。

同学在家的表现向家长们发了一份调查表,现将调查结果向同学们作一反馈。

听故事《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时,母亲总听得津津有味。

母亲一直无微不至地关心你,沐浴在母爱中的你真正了解自己的母亲吗?今天,我们就来听听母亲的故事。

2、在班上同学中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课件显示)我们小组付源远同学从小父母离异的男生,他在母亲的抚育下长大,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自不必说。母亲是一位女强人,但她与众多的母亲一样,望子成龙,对儿子严格要求,她又与众多的母亲不一样,不想让残缺的家庭给儿子带来伤害。于是为了有更好的成绩,不惜花钱让他参加一些实验班。生活上,更是嘘寒问暖,一切都绕着儿子转。但表面看上去“懂事”的儿子却并不令她满意,成绩常有红灯,性格上也不如母亲所愿,凡事显得随便。在一次放学后,儿子站在母亲房间看电视,长久不肯离去,母亲很自然的催促儿子去做作业,但多次儿子都不理,于是母亲出手打了儿子。没料到,已高于母亲的儿子竟一下子站了起来,怒目向着母亲道:“你打我!我打你”随便一个动作!

母亲一下子懵了。只觉得天都塌了!拖着、拽着儿子,摸着黑,敲响了己睡下的班主任的门──那是一个不眠之夜!

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地带大儿子,在儿子长到十五岁时,竟得到了这样的回报。母亲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她道:“他十五岁打我就随便一个动作,等二十五岁打的我老太婆地下爬了。明天起,我不供他读书了,我要赶他出门……”母亲一字一句,句句是泪。是啊,母亲不能理解!

(鼓励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经各环节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小组多次进行交流,对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附小组成果展示:

请各小组选择最有价值的材料参加集体交流。演唱歌曲、朗诵诗文、展示调查资料、表演小品等。

小组分别展示搜集有关资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图片、诗歌、小说、散文、文章等)然后谈谈自己的体会。

1、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

我们38颗孝敬父母的诚心和着青春的步伐,已紧紧地跳动在一起。让我们从爱父母开始,爱我们的老师,爱我们的集体,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爱我们的国家,爱我们的生活环境,用一颗年轻的心和蓬勃的朝气谱写我们的青春壮美的诗篇吧。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四

1.通过对有关母爱的各种资料的搜集、整理,让学生感受到平凡而伟大的母爱。

2.每个学生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

3.爱是至高无上的。尊重母亲的爱,让学生学会感激身边最亲近的人。

一、课前准备

1.请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查找有关资料,注重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展现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电影、广告等作品;新闻媒体报道过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以小组的形式,合作搜集、整理,在老师的指导下,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

2.事先跟家长联系,请家长和学生聊聊天,让学生整理好聊天内容,并记录下来。

3.学生准备一份送给母亲的小礼物,要求必须是自己亲手做的。

4.准备好与母亲有关的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贯穿整个活动。

二、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

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相对于父爱,母爱是日常的,琐碎的。母爱更接近于生活的真实和人的本性。当你第一次喊出“妈妈”时,母亲满脸笑容,满心惊奇,当母亲把你从怀中放在地上。让你爬,让你站,让你走,当你跌倒了,又把你扶起来,继续操练……从此,你便开始了全新的人生。每次放学回家,你都要向母亲汇报自己的收获,母亲听得津津有味,笑靥如花。

听母亲的故事。

放录音磁带,要求学生仔细聆听妈妈们的故事。

(二)谈感受。

各小组分别展示搜集的有关资料(图片、文章等),然后谈自己的体会。

1.离开母亲的腹,离开母亲的怀,离开母亲的身,永远没有离开的,是和母亲息息相通的心。

在学生中搜集的众多的表现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中,选取一些篇目并配乐朗诵。学生介绍自己创作的诗歌、散文。大家可针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

2.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有不尽的源头之水。请学生展示刻画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等作品。也可出示自己给母亲画的像、拍的照片。并根据自己对母亲的了解,为图画、照片题写标题。

3.“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请学生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要求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谢母恩。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的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手把手教子写字的苦苦的耐心,是灯下为子飞针走线的不眠之夜,是期盼儿女成才的忧郁的眼神,是儿女远行时的句句叮咛,是过早爬上眼角的一道道皱纹。慈母情,是“三春晖”,是任何“寸草心”也难以回报的恩情,是人间最圣洁、最伟大、最无私的亲情。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地成长,母亲有多大的功劳啊。

提问:

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你已经做了什么,以后打算怎么做?同学分组讨论,发表见解。各小组选两名代表发言。

小结:

我们要孝顺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要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四)送祝福。

1.请学生介绍母亲节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

由安娜·贾维斯小姐(1864~1948)发起,她终身未嫁,一直陪伴在她母亲身边,母亲于1905年逝世,安娜·贾维斯小姐悲痛欲绝,两年后(1907),安娜·贾维斯小姐和她的朋友开始写信给有影响的部长、商人、议员来寻求支持,以便让母亲节成为一个法定的节日。安娜·贾维斯认为子女经常忽视了对母亲的感情,她希望母亲节能够让人多想一想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份议案,将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节从此流传开来。

2.随着日历的翻动,母亲的生日就要到了,让我们每一个同学给自己的母亲一个惊喜:亲手给母亲做一个蛋糕,送一份礼物,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要求学生在课后能把礼物和祝福的话语送给妈妈。

小结:

也许,我们的母亲没有领袖的丰功伟绩,没有明星的光彩夺目,没有科学家的渊识博学,没有英雄的豪言壮语,没有文学家的鸿篇巨著。但母爱如天大,同时又小得只能住在我们的心里,母爱是可以撑天的支柱,也是我们想拥抱的温暖。我们永远爱着您——妈妈。

三、拓展训练

以“母爱或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

【例文】

母亲节的礼物

母亲节那天,我骑上自行车,挎起菜篮子,哼着《失忆周末》,朝市场“驰去”。

路程并不远,几分钟便到了。放好车,我提着菜篮子钻进拥挤的人群。

平时我常和妈妈一起来,今天独自前来,是想送份母亲节礼物给妈妈——为她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因为早有打算,一会儿便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瓜菜未买。摆菜摊儿的很多,我东看看、西瞧瞧,拿不定主意。

“妹妹,买些菜吧!”一个沙哑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循声望去,角落里坐着一个矮小的阿婆。

我看了看她的菜,真是“物似主人”:又老又小。我打算走开,但她那哀求的眼神和无奈的笑容却好似牵绊住了我的脚步。于是我蹲下身去,挑了一把最好的让她称。她是用杆秤称的,我一眼就看出了她的手有残疾:左手没了两根手指。右手只剩下手掌部分,手指全没了。她居然能用右手的手掌部分提起杆秤前端的那根绳子,大概是天长日久练出来的吧!

“一块五。”她打断了我不断涌起的思绪。我麻利地从钱包中抽出一元五角。正要将钱递给她时,我心二动,把钱收了回来。我又挑了最差的一把菜。这次是一元。我付了两元五角,把最好的和最差的两把菜一同放进篮子里,踏上了回家的路。

路上,我有点儿不安,怕妈妈说我傻,竟买了这么差的一把菜;我又有点儿自豪:真的挨骂也值,就算是我送给婆婆的一份母亲节礼物吧!

风很凉爽。我飞车回到家,尽我最大的努力做了顿不错的饭。妈妈欣然接受了这份礼物。而送给另一位母亲的“礼物”,更令妈妈感动,她很欣慰我长大了,懂事了。

这个母亲节我心里特别愉快。

【评语】

。这类题目,不易“出彩”,写不好就容易平铺直叙,无非是给母亲买了什么礼物,缺少更多的内涵。而作者构思却十分奇巧。明写“我”去买菜,回家给母亲做顿饭;暗写在买菜的过程中,向残疾人奉献了一片爱心。于是就出现了“一石双鸟”的效果——同时为两位母亲献爱心。这样,一个很平淡的题目就写得富有内涵了。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五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二)小组成果展示: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五、活动反思:

有的父母在学生日记本上也写了几句话:“感谢老师采用这种方式让孩子体谅我们……”“孩子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更可喜的是开学初打算辍学的郗宗祯同学的母亲亲自到学校为他交上了书钱,并且说为了孩子将来,无论如何也要让他读书。一次综合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教育了学生,感化了家长,真是一举多得。

五上综合实践教案第一课篇六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

三、活动组织与计划:

第一阶段:

1.唱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妈妈的吻》《懂你》等。

2.利用图书馆、电视、网络等媒体搜集资料:

(1)描写母爱的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

(2)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

(3)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4)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电影、广告等。

第二阶段:

2.给母亲唱一首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3.针对以上内容,写一则日记,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思考与认识。

第三阶段:各小组总结学习收获,集体交流学习成果。

四、活动成果展示交流设计:(邀请部分家长参加)

(二)小组成果展示:

2、走近母亲:

(1)家长代表谈母亲的心声。

五、活动反思:

(邮编:256212 电话: 电子信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9980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