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故乡作文高中篇一
那时我上六年级吧,我的爷爷为了我们回家过中秋节,将院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到了晚上全家人,兴冲冲的到院子里,吃晚饭,吃月饼,赏月亮。
“天公不作美”晚上,云密布在天空中,遮挡住了月光,我们只好借着依稀的灯光吃饭,不免有些扫兴。
忽然,身边刮起了风,不一会儿,云居然散了,月亮从里面探了出来,微微的,慢慢的亮了起来,就像是小姑娘从帘幕后面探出了头,可爱极了!
不一会,月亮像一艘小船,慢慢的变成了被咬了一口的月饼,慢慢的,慢慢的变成了一个半圆,很快的变成了一个圆。
不得不说,中秋节的月亮好看极了,莹白,撒了下来,地上也是莹白的,使小院显得更加静谧。那些花花草草在这月光中,洗去鲜艳,添了朦胧美。月亮,像一个白玉盘,盘旋在空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但我看月亮,它并不是干净的,好像有点黑的东西,像个人,又或像棵树。是我想起“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传说故事。
在这深蓝近乎灰黑的无星星的晚上,月亮显得越发白了,我被它深深的迷住了,直勾勾的盯着它,生怕有半点遗漏的痕迹,月亮越升越高。
我看着它,便想起了从前,那是我五、六岁的事情,我和我的表姐,还有许多小伙伴们乘着月光在院子里玩捉迷藏,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跑,一边看月亮,时不时常想,哪一天,可以像嫦娥一样飞上月球,月球里一定有一所美丽的宫殿,还有一颗砍不倒的树。不知那时是谁说过的,秋天中秋节午夜时,趴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把耳朵贴在地上可以听到月亮上的声音。
我和小伙伴们躺在地上看天上,等中秋节月亮到中天左右,等着等着,略微有些倦意,我们都耐不住寂寞,想说话,但又害怕打扰了月亮,便静静地躺着。突然发现,快到了中天,我爬了起来,贴在葡萄藤下的地上,小伙伴也蹑手蹑脚地贴着。我好像听到了月亮上的声音,但不知不觉中睡着了,醒来时已经到了第二天中午。
突然手中的月饼掉了下来,我被惊醒了。
我cao草吃了晚饭,便走出了院门,沿着乡间的羊肠小道,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条河,河不宽,五、六米长,我低着头,看着。
我忽然发现月亮在我的眼前,我不禁蓦然一惊,月亮居然在湖里,很快我反应过来,那只是倒影,但足以以假乱真,水是平静的,月亮是完整的,但总感觉一碰即碎,惹人怜爱。但又光彩照人,让人想膜拜,由衷产生敬畏。
过了午夜,月亮更圆了,这或许就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吧。
我抬起了头,看现在的月亮,虽然不是中秋节,但也是“八月十五”,月亮已经圆了,但全然没有了过去的美,皎洁,反而暗淡了下来,月还是故乡明呐。
故乡作文高中篇二
想起故乡,我就很自然地想起外婆院中的那棵老枣树。
这些年,似乎所有关于故乡的回忆只需—:棵老枣树就能代替。于是,想家人的时候,总是有树的影子闪过,在记忆的深处,在浓浓的月色里,在蓦然回首的那一刻,投射到我的眼前,让我那浮躁喧嚣的内心一下子沉静下来。
那棵老枣树是祖爷爷小时候种下的,粗算起来至今已经有80余年了。虽然它主干有些歪斜,分岔处只剩一半的身躯,但却丝毫不影响它顽强的生命力,更没影响它用枝叶给老屋撑起的一树阴凉。它的皮肤被岁月雕刻得粗糙无比,却依然会在每年的秋季结出又甜又脆的枣儿。
小时候,孩子们基本吃不到什么特别新鲜的水果。于是,外婆家枣树上的枣便成了我们盼望的美味。
我和姐姐往往等不到枣儿成熟,就偷偷地拿根小竹竿打枣,或者直接扔鞋子上去,这时候便有枣儿被打下来,我们就趁机解解馋。
好不容易等到枣儿熟透,盼到“打枣”那一天的到来。外婆一般会把“打枣”安排在星期天的清晨,并且提前告诉我们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们准备好竹篮、大笸箩、盆等盛枣的家什。外公则绑好打枣的竿子担当“打枣”的重任。
外公让几个表哥先爬到高高的枣树上“晃枣”,那是最令我们兴奋的事情。他们一起用劲摇晃树枝,那枣儿便铺天盖地地砸下来,落到屋顶上,打到盆里、笸箩里,打到我们的头上,到处是“叮咚”的声音。我们争着、抢着、笑着、捡着满地乱跑的枣儿,那一刻满院子的枣儿,满院子跑着的孩子,满院子的笑声,和着被惊吓的狗的汪汪声、鸡的喔喔声,在清晨的阳光里跳跃着飘荡着,然后永远刻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
“晃枣”结束后,外公便踩着椅子拿着长长的竹竿“打枣”,而我们疯抢着把枣捡进盆里,然后倒进大笸箩里。这并不妨碍我们嘴里塞满甜枣和把那又大又好的“枣王”偷偷塞满裤兜。
打完枣后,邻居家的孩子各自用衣服兜着一堆枣儿回家了。外婆手巧,把剩下的硬硬的枣先在酒碗里蘸一下,然后把它们放进密封的坛子储存起来,这便是“酒枣”了,直到明年开春这些枣也不会坏。
老枣树是有生命的,相信它一定也有回忆,我知道老枣树的记忆里有我,就像我的回忆里有它。那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枣树用它最自然、最顽强的生命埋进了我心灵的深处,成为我生命中最深的记忆。
故乡作文高中篇四
窗外槐花又开了,青碧的圆叶上点缀着优雅的米白花朵,氤氲的清香将回忆裹挟,又想起了童年的老槐花开。一抹西下的余晖,一堵矮矮的颓墙,凹凸不平的地面,还有用手轻轻触摸便会脱落下墙皮的泥墙,勾勒成了故乡的诗人性格。记忆中的你们,都还好吗?
老家的西面屹着一棵槐树,从我记事开始它就在那,不知守候了这个村庄多少日夜。
每值早春,暖风吹进了农家小院,吹醒了满树的槐花。姥姥便拿起竹竿敲打的枝杆,轻轻敲打便撒落一地白花。那白花美得动人,像刚出浴的美人,娇娇滴滴的。姥姥拾起白花,再用清水反复淘洗,放入油锅里翻炒。金黄的饼上落满了白色小花,再配上点点嫩绿的芽,不用吃,光看着就很享受了。轻轻咬上一口,满口的芳香先透了牙。姥姥宠溺的看着我,笑靥如花。
每逢槐花开花时节,我们都无比激动。放学后顾不上写作业,就吵着大人们,去敲槐花吧,去敲槐花吧。小时候还天真的问姥姥:“姥姥,我们吃了它开的花,它不会疼,不会生气吗?”姥姥笑意盈盈,脸上绽开了朵朵槐花,说道:“怎么会呢?傻丫头,它呀,巴不得人们都关注它,喜欢它呢,它心里乐着呢,怎么会生气呢?”
风吹,槐花散落一地。我们可有的玩了,捧起地上的层层雪白,铆足了劲往上抛,槐花绽在空中,一朵一朵,撩人心扉。“看,你看,看那是什么?”带被叫的人一回头,藏在手中的槐花瓣便喷涌而出,落到那人身上,自己便转头咯咯笑着。还得意地说:“哈哈,你又中计了吧。”
故乡的风,温柔的抚动树枝,槐花散落的错落有致。槐花香飘荡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萦绕在鳞次栉比的瓦房上空。仿佛仙子落入凡尘,别有一番风韵。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一不小心把酒撒了一路,惹的人隐隐的有些陶醉。
夏日,每遇突如其来的雷雨,人们就就近躲到别人家的门庭下,坐在门槛和门旁的石墩上,扯着家里长短。静静的看天上撒下的雨,看雨滴划过槐树叶,想想家中的柴火是不是盖住了,衣服是不是已经收了,寻思这雨会下多久回家的路,会不会很难走。路近的借主人家一张化肥袋,抠成角披在身上,挽起裤腿,拎着鞋子,一路小跑,出巷子,拐了弯儿,家就到了。
后来,老家旁来了一户人家,要盖房子就砍了槐树,我也就告别了老屋,告别了童年。
那漂浮的白云,淡蓝的天以及那曾磕磕绊绊的努力尝试从未敲落的槐花,还有还塞嘴里的槐花饼,我很怀念。那墙上还有我画的彩虹,挂着我童年是放飞的风筝。敲槐花的竹竿,淘洗槐花的竹筛,还有孕育槐花饼的锅,都还在。以及,曾经的老槐树。都还记得。
因为故乡由老槐,所以叶落如诗;因为故乡有童年,所以花开似锦;因为是故乡,所以,想念……
故乡作文高中篇五
推开老屋的第二进门,袭来的是一股陈置已久的柴薪味。
掸开轻蒙的一层灰,外公提起大锅上的圆木盖,用一柄铁勺盛了些许水倒入锅中,用一旁干黄的丝瓜筋擦拭着锅底,水在浑黑的锅里漾起水花,在九月的阳光下射出一片奇幻的色彩。
难得回乡下过节,外公决定用故乡的老灶台做一顿饭。
看着眼前外公忙碌的身影,我不由得想起了旧时的画面:冬天,一家子围着灶台,父亲洗菜,母亲帮着大厨外公打下手,爷爷奶奶端菜摆菜,外婆则搂着缩在灶台后烤火取暖的我笑呵呵地添柴。那时,旧玻璃窗上挂着的水珠,也往白墙上投出了不可思议的光。灶台就是家。
现在,我又一次站在这个庞大而复杂的“建筑”面前,对着它说:我回家了。
我坐在墙角仅一尺高的板凳上,看着眼前在灶洞内跳动着的火苗,往里添了一捆稻草,火须臾就旺了,蹿高,升温,变亮,黄红的火光韵满了我的双瞳,直到热气逼得流眼泪了,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经盯了许久。当司空见惯的火焰再一次真实地跃动在你眼前,你会再一次惊奇、痴迷。
“刷”的一声响,外公往锅里倒下了青菜,那响亮的油声在城市的炒锅中是听不到的,是独属于灶台的`歌。这独特的声音又把我拉回了旧时:最爱看外公在灶台做饭,那响亮的“刷”声骤起,一种兴奋又害怕的感觉涌上心头,并随着那持续的“咝咝”声愈发强烈,我到最后甚至是逃得远远的,引来外公一声声笑。现在,这种久违的感觉又扑面而来,我本能地后退,猫回灶台后面添柴,心头却咀嚼着这份灶台带给我的温暖和快乐。
我不经意瞧见了灶台顶上靠近墙的地方贴着一张褪色肿烂的红纸,想到了什么,啊,那是灶神符。更早的时候人们会往灶上贴上神符,祈求灶王爷保佑全家平安康泰。这张纸不知是何时贴上的,但我知道,这是灶台的魂,是旧时人们的精神寄托。
菜出锅了,伴着一股大锅做的菜特有的柴火味,喷香下肚,满心都是香气萦绕的。
而此时的灶台,已如飘飞的尘土般归于平静。
我们知道,我们已经把灶台归还于这份宁静了,或者说,归还于那份执着与感动,它执拗着守在家中,无论何时,无论多久,等候家人归来,呈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灶台啊!故乡的灶台!你是故乡之魂,我不忍看着你在轰响的机器声中走向毁灭,我不忍你被遗忘在时间之尘中,你是我们的归宿,可谁又将左右你的归宿呢!
故乡作文高中篇六
慵懒的清晨,在挤进窗帘的日光下被唤醒;惬意的正午,在太阳高挂于天空时被照亮;热闹的夜晚,在都市五彩的霓虹灯中被渲染。城市生活的每一天都多姿多彩,令人期待。
回过头看看站在变幻莫测的蓝天底下走过的日子,这就是故乡的美!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入窗棂。故乡座落在青翠大山的怀抱中,那里有一片碧绿的山野,成片成片的杉树,小溪缓缓流淌,鸟儿愉悦鸣叫。山脚下,渐欲迷人眼的野花星星点点地绽放着,在风中轻轻摇曳,那里有云淡风轻的恬静,有山清水秀的静谧,还有儿时的伙伴共同拥有的纯真时光。夏夜里,凉风习习,繁星满天。屋后竹林幽寂静谧,萤火虫在竹林里躲躲藏藏,如同一只只会发光的眼睛,闪烁在夏日清凉的夜里。满满的好奇心促使我们捉了几只,装在一个小玻璃瓶,摆在床头,童年的梦里就有了闪烁的眼睛。
没有城市的声浪那般喧嚣,宁静也是故乡的一种美
正午的阳光切割着整个世界。家门口有一片花田,无论昼夜如何交替,四季如何变换,沁人心脾的花香依旧。一大早,蜜蜂就忙碌在花丛,把这份蜜意洒遍每个角落。春日,千万朵花争奇斗艳,微风一起,一阵欢声。夏日,阳光洒在花瓣上,轻轻一摇,似乎洒落了一地的碎金,也洒落了一地的笑声。秋日,缓缓飘落的枫叶覆盖,路过的行人踏着深秋的鼓点,和着挥下的汗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日,难得一绽的梦花在一片银装素裹中夺去了赞美,害羞地躲在树后。
没有城市的人潮那般忙碌,恬静也是故乡的一种美
夕阳快速地朝着地平线沉过去,一边下沉一边离散,如同蛋黄被调匀后扩散到整个天空,朦朦胧胧地,整个天空都燃烧起来。放一把摇椅在院中,听着山那头的呼唤,看着飞鸟不断划过天际。慢慢悠悠地摇着,脚边倚着一只小白猫,时不时同它说些心底的秘密,时光被拖得很慢很慢。
没有城市的霓虹那般繁华,朴素也是故乡的一种美
花海在灰暗的天空下不再夺目,忙碌的身影遍布在世界每一个角落,满大街的霓虹灯日复一日。多想再一次奔跑在乡间铺满落叶的小道,嗅着弥漫在空气里的花香,漫步在时间的罅隙中静赏夕阳,让萤火虫的微光装点梦乡。
时间已逝去,只成追忆,蓦然回首,花田边,夕阳下,有萤火虫陪伴的夜,这何尝不是一种美?是啊,故乡之美不仅仅在于我们所看到的,所能感到的。更在于,它拨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弦。
故乡作文高中篇七
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
置身郊外,风中飘来淡淡的泥土芳味,思绪渐渐拉进了故乡的回忆。
细雨沥沥,微风轻轻,故乡在朦胧的雨中透露出几分浅绿,又在茫茫之外显出淡淡的水红。记忆中,老家门前的杨梅树总在一年四季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春天,它披上绿色的新装,等待着夏天的到来;夏天,它结出鲜红的果实,让我们吃了一颗忍不住再吃一颗,直到嘴酸的发白了还恋恋不舍地望着那一颗颗又大又多汁的杨梅,就这样它在付出的同时等待着秋天;秋天,它褪去了一身绿装,没有了一树令人垂涎欲滴的鲜红果实,仅有零零飘落的黄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悙恨”它的有无人得知;它的寂寞,让人感伤。“砧杵敲惨苍日,梧桐摇落故园秋”
古有梧桐,我有杨梅树,它在悲秋中等待冬天;冬天,该是它休息的时候了。它没有了绿装,没有了飘落的黄叶,有的只是光秃秃裸露在外的棕色。它在忍受来至风的肆意,忍受路人只光观赏红梅的孤独。也许,只有在满天雪花的时候,它棕色的外表才是最显眼的。“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它在春天的付出,回报它的只有白皑皑天地的肃静。
曾问过大山,乡愁是什么呢?它一声不响,但依然坚定的屹立在远方的高地;曾问过涓涓的细流,乡愁是什么?它没有回答,但是始终流向远方的大海;曾问过大海,乡愁是什么?它没有回应,却一直在拍打浪花。有人说,乡愁是懦弱,是浪子遭受挫折后的唯一的解脱方式;也有人说,无聊的时候来打发时间的。但我认为,乡愁是坚定,是坚持,是心中的澎湃,是无悔的信念。杨梅树在无私的付出,尽管回报的不多,但它心甘情愿。故乡是心灵的港湾,是心灵的寄托是每个浪子的慰藉。也许,你不必回报故乡什么,但它却会为你付出很多。
思绪飘回,宛如从家乡中刚回来。再看眼前,屹立的山峰,没有家乡的陡峭巍然;满山的绿树,没有家乡的郁青;满天的生灵,没有家乡的活泼;一条条细流,没有家乡的清澈;满地的花草,没有家乡的芬芳……任外景色如此好,不及家乡景美好。
厌弃了城市的喧嚣,厌弃了城市的雾霾,厌弃了城市的紧促,终想回到家乡,感受来自自然的宁静。但是,我们显得有点多余,这样的宁静不属于我们,只属于那些贫穷的山村。现代科技改变了我们,如果也改变落后的山村,想必,那一方宁静只能成为过去。
故乡作文高中篇八
故乡的老街,是一幅古雅淡素的图画。他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坐在那里,成为故乡的一种牵挂,一种思念。
老街旁边矗立着一座古庙,灰白色的裂了缝的泥墙、黑黝黝的房梁,褪了色的八仙台、凹凸不平的地面散发着沧桑感。庙里安放着两位伟人的雕像:一位是关公,手持大刀;一位是张飞,英姿飒爽。他们的双眼目视前方,摆出一副随时迎战的样子。相传,他们是我们这的人的祖先。
每逢节日,古庙里便香火旺盛。故乡有个习俗,每逢十月初五,都会请戏班子来古庙唱戏。村民们印象最深的就数《杨家将》,他们为穆桂英的悲伤而流泪,为她的凯旋而颜开。而小孩子们则最喜欢三哥仔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小丑,和普通小丑一样黑鼻子、红嘴巴、红脸蛋。每次他出场,人们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惬意悠闲是老街的独特之处。遇上烦心事,到老街上散散心,心情自然好转。午后、晚上或是假日,老街就是人们心中的天堂。小朋友们闹得最嗨,有的玩开火车、有的赛跑,还有的赛绳,纵然不顾地上的灰尘。有时,汗珠掉下来,他们撸起袖子用手一抹,就成了大花猫。老人们则有的下棋,有的打牌,还有的就只顾着聊天,三五成群,不亦乐乎。当双方选手棋逢对手时,周围的“吃瓜群众”也按耐不住了,口脑并用。突然,棋子飞舞,杀气扑面而来,人们脸色涨红、互不相让。最后,在老伴的催促声中,他们才不情愿地起身回家吃饭,临走时还不忘说:“下次一定打败你!”
到了晚上,老街便成了歌舞的海洋。月光下,姑娘们轻轻哼唱:“手牵手一起走在相遇的大街,微风缓缓地吹来,你我相依偎……”老人们则有条不紊地一边弹琴,一边哼着小曲,唱到精彩处,拍击声连成一片。夜深了,老街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老街,照在庭院中,照在老街人们的心里。
老街尽头是低矮的学校和古老的豆腐店。每天上学,孩子们都要到豆腐店里帮老爷爷挑拣豆子。直到学校的上课铃声响了,孩子们才溜进教室,坐在椅子上学习。
现在,故乡变了,一间间红砖楼房立地而起。但老街没有变,依然保持它原有的古典朴素,只是它旁边多了一条小河和几棵柳树。小河旁、柳树下,老人们给孩子们讲那永远也讲不完的关于老街的故事。当年的学校已盖起了高楼;上课、下课时,老师再也不用敲钟了,代替它的是电铃……
我多么想再看一看老街,多么想再听一听老街的故事。老街,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你的身边?我期待着那一天的来临。
故乡作文高中篇九
“故”在字典里的其中一种解释是“本来,原来的。”故乡,即为老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记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很平凡的小山庄。平凡的天空,平凡的小溪,平凡的田野,以及平凡的甘蔗林,却给了我们不平凡的童年。故乡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是信仰。
当第一声鸡鸣开始飘荡时,山村渐渐开始沸腾了。刚经过夜露的洗礼,每一处都焕然一新,格外的朝气。在这样的一天,我背着书包,戴着红领巾,踩着田间小道上的晨露便上学了。有时候早晨会起雾,那更是孩子们的天堂。浓雾降临的时候,整条路都是我们的“魔幻世界”,我们只管追着,喊着,笑着,闹着,在那个只属于我们的世界里,做这个世界的王。
农村的孩子乐趣总是很多的。当秋风吹亮那金色的麦田的时候,在晒谷场上总会看见几个蹦哒的身影,那金色的稻杆堆成的一座座小山,这里一座,那里一座,这一座比那一座高,那一座又比这座要高,还有还有……那些就是我们
最原始的蹦蹦床。在这不久之后便会下雨。下完雨之后,稻杆堆里便会撑起一把把白色小伞,到了傍晚,白色小伞会变成黑色小伞,我们方言把这些小伞叫做“油蘑菇”。再然后就会听见一阵阵“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的歌声,每一张笑脸都是这么好看,每一只小手都在寻找着“宝藏”。
然后当又一年的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绿油油的田野上也有孩子们的身影,他们在干什么呢?在寻找那些可以卖钱的草药。我依旧记得,一捆“白花草”两块钱,当我们从买草药的阿婆手里接过两块钱时是多么的快乐。两角钱的雪糕就是我们全部的快乐。
只是,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故乡在越变越好。一栋栋小楼盖起来了,一条条水泥路铺起来了,一堵堵围墙围起来了,故乡的主人富起来了,孩子们跟着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只是隐隐约约好像丢掉了什么。小溪流慢慢变浅了,甘蔗林慢慢变少了,田野上奔跑的身影不见了,渐渐的,他们都不会知道奔跑的快乐了。再不会有天真稚嫩的脸孔去嗅青草和泥土的味道,不会去看蚂蚁搬家了。话题也不再是“今天去哪里采草药捉鱼”,取而代之的是讨论各色各样的游戏人物,谈论着哪个人物配哪种技能,炫耀着在游戏里又花了多少钱,自己又有哪些绝版的装备,自然而然的接受小伙伴仰望的目光。而当他们谈论着这些的时候,我只能默默地看着远方:童年该是这样的吗?
不知道家乡的一片片甘蔗林是不是还这么高,故乡的梯田是不是还这么美,还有没有小朋友会在小溪里摸鱼,最后,只能默默感叹一声:回不去的才是故乡。
只有记忆中的故乡,才是“故乡”。
故乡作文高中篇十
我的故乡在宁静富饶的江南小城—苏州,它也是中国的水乡。这片沃土哺育了我的爷爷、爸爸那一辈的人,也伴我度过童年时光。
虽置身于繁华都市,阔别故乡已久,但是故乡她独有的性格已经融进我们这些游子的血液之中:淡泊致远、荣辱不惊。记忆的窗帘慢慢拉开,故乡之水,带着水上缓慢摇橹的渔民荡入了我的眼前……
家门前那座石桥,已经很老很老了,老的在爷爷记事起已经存在了不知多少年。那矗立两岸已多少岁月,看周围人来人往,背上踏过来来去去的脚印,像一个缄默而饱经沧桑的老人。我能感受到石桥的厚重,那厚重是因为那历史沉淀。对于石桥,我总有种莫名的担心,担心再有十年、几十年,他会老化的更加苍老而被一些年轻人炸掉,我想象着我会是怎样的难以接受。他是故乡见证岁月的眼,他是故乡助人行走的脚,故乡手脚不齐全了,就像残疾人一样,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我回味故乡的时候会出现一片空白。石桥已不再是石桥,而是感情深处的记忆链条,失去了,故乡的梦就残损了。
故乡的小河如果要比喻成一位女子,一定是一位眉清目秀,温婉柔情的女子,正像江南之水哺育的那些江南女子那样。她像一条白丝巾蜿蜒在水乡,不见其尽头。但她又以母亲的胸怀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岸边的人们。渔民们摇着橹荡在清波上,日光下或在劳作之余闭着眼惬意地小睡一下,或呷一口酒。与河水轻柔节奏统一的是人们缓慢的生活节奏,宁静幸福,仿佛是没有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但人们缓慢而不失活力,正如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河水一样,夜晚你会听到打渔归来人们的歌声,那是在抒发着对生活的热爱。我想正是因为故乡之水永远不溢、不涸,给人以希望,让人们有了一种生活信念,面对富与贫,有了从容淡定、不浮不躁的心境。故乡的水教育着我们这些她的子女:淡泊致远。
是啊,故乡的血液化成了后人的脉搏,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人生走向产生了绵长而深刻的影响。我记得幼时曾在河边看到一支不知名的野花,孤零零独自一人挺立,貌似没有人来欣赏。但它向着太阳,自信、饱满。仿佛一个旺盛的生命在阳光下独舞。我担心着它这样一个人挺着不累吗?拉来爸爸来看问为什么她不趁没人的时候歇一会呢?它不知道没有人注意到它吗?爸爸笑了,摸着我的头说:“它生为花朵,按自己心性生活,以最认真的姿态绽放,它从来不在意别人的赞美或不屑一顾。”长大之后,我才知道那叫荣辱不惊。
故乡伦理的滋养,是我内心充盈、从容淡定。可能人们常说,故乡是游子的根,这根是指故乡给予了游子面对外界闯荡的种种诱惑都能恪守本真吧!
哦,我的水乡,我的故乡……
故乡作文高中篇十一
午后,与同学在校园中漫步。已是夕阳西下,身边的小树林在日落的余光中,影子显得更加修长。国旗杆两侧的草坪在余光中,显得更加枯黄,但仍透着丝丝绿意。柳树的叶子几近落光,树枝上为落尽的仅有的几片叶子,因在这寒冬时节,不曾再从他的母体获得些许养料,连阳光也不能反照,夕阳中新的更为坚强、执着。给这个冬天平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这里的冬天似乎要来得更晚一些。大概是纬度较低的缘故,已是农历十一月,依然没有冷的感觉,偶尔也刮风,但也只有风的声响罢了,即便是迎着风去跑,亦没有冬的韵味,倘若是在家乡,这个时候,一听到风的呼呼声,便不愿走出屋去。更谈何迎着风去跑,不下三五分便冻得满脸通红。但我更喜欢家乡的西北风中嬉戏,即便是迎着风去跑,也十分高兴。因为那更能感受到西北风的凛冽与豪迈,更能挑战自己,给人以震撼。
已是寒冬时节,这里亦没有雪的迹象。也许是上天怜惜人们,想让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吝惜自己的雪花,不想给人们带来些凉意,记得的这个时候,家乡早已是白雪皑皑,一派银装素裹。远处的高山,在雪的覆盖下显得更为壮观,更为圣洁,令人充满向往之情。山脚下,小河在周围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更为曲折,经过平沙万里,经过高山深谷,渐行渐远,一种憧憬之情便油然而生。
记得去年的那场雪过后,慈祥的老校长欣喜万分。因为那时乔迁新校后的第一场雪,给我们新校更添了些许喜气。激动之余,拿着相机,将校园的雪景留在了美好的记忆当中。并且陪伴着我们在校园中漫步,欣赏雪后的校园风景,告诉我们要学会欣赏,懂得欣赏大自然之美。那天下午恰逢体育课,我们捏着雪团,在操场上嬉戏打闹,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童年。
记得小时候,一早醒来。听母亲说,外边下雪了。心里激动不已,蹭的便窜出了被窝,三两下便穿好了衣服(家乡的冬天很冷,总是赖在床上不起)迫不及待的出去了,看那白雪覆盖下的院子,看那远处的山丘。那时的天使那样的静,舒适而祥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偶尔,一群麻雀飞过,叽叽喳喳的叫着,落在屋前的那棵老榆树上,枝头晃动了,树枝上的雪花簌簌的落了下来,静谧的大自然又恢复了生机活力。
现在的我仿佛又回到了我的故乡,那一幕幕熟悉的场景便在我心头荡漾着了!
故乡作文高中篇十二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告别。”这是席慕蓉在《乡愁》中发出的感叹。它道出了多少北漂们的心声。在凄清的夜晚,怅惘着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遭遇,面对各种位置的将来,只身闯荡,无依无靠,一种乡愁思绪涌上心头。故乡的歌在呼唤,故乡恬淡的生活样式在呼唤,故乡淳朴人情在呼唤。
乡村城市化进程正加速前行,求新与图快成了乡村发展的主旋律。回乡的游子看到了稻田被征用为经济开发区,重新规划的村庄建房都使用同一张图纸。他怀念洁白的石桥,桥头兀立的刻字的石碑,铺在地上的石板条。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催人在夜风温馨的抚摸中慢慢沉入梦乡……一切美好的回忆已不复存在。那汩汩的溪水溜走了他童年的岁月,那古老的石桥镌刻着他深深的记忆……平日里喧嚣的焊接,锻造声不绝于耳,他看不到湛蓝的天空,如今只是失去了色泽,黯淡的天际。
他努力在混杂的味道之中,试图品尝和鉴别出乡愁,忧思,迷茫,哀伤,惆怅,愤懑,无语……渐渐的,在脑海深处,似乎隐约地感到:陶潜笔下的乡村图景,正电光火石般,迅速地离他而去,甚至毫无故乡可言。
刹那间,我恍然顿悟:这里的“故乡”,已经不单纯是物质的,具体的,它同时还蕴含着一种生活样式。它是宁静平和,有张有弛,闲适写意的;它是与天地融合,呼吸泥土清香,享受青山绿水之乐的,而不是掠夺资源,用钢筋水泥筑起工作坊或巢居,为了响应城市化的号召而以环境牺牲作为代价的。
今天这种生活样式或许只能在理想的彼岸去寻找,谁还能像“局外人”似的,漠然的说:自己的“故乡”没有沦陷?这已经不仅仅是乡村生存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沦陷了,这更是一种生活样式的沦陷了。
故乡的沦陷,在相当程度上,是城市化思维作祟的结果。城市化非要以环境牺牲为代价,以生活样式破坏为代价吗?城市资源有限,于是大肆掠夺,从本来已处于弱势的乡村全方面地掠夺。矿产,森林及至水源,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交易自由”的幌子下被拿走……越来越多离乡的进城者,回乡后一次比一次失望。故乡,已非记忆中那样温馨了,熟悉的日渐衰老,一栋栋房子空空荡荡,无序的开发和污染吞噬着广大乡村,传统农业社会,“田园牧歌”景象,一定会随着城市化的加速而消失。试问,城市居民回乡何以找寻精神的慰藉,何以找寻有活力的文化的“归乡”,何以找寻亘古不变的生活样式,何以使后代信服父辈们口中的故乡?
没有故乡,何以有根基,何以谈发展?“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是千年前的陶潜在时空外的呼唤,让我们将匆忙,疲惫的心灵慢下来,倾听故乡喃喃的心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2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