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6 17:32:54
最新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7篇)
时间:2023-05-26 17:32:54     小编:文友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一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傅聪之弟)一直抽抽噎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的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有过这经验。今儿一天好象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有。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

这是家书收录的第一封家信。傅雷对孩子要求极严,他为人极为严肃,甚至刻板、不近人情。妻子朱梅馥女士是傅雷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情深意笃,相敬如宾。就连她也说有时和傅雷在一起是“精神上备受折磨”。傅雷性格倔强,一生追求艺术第一,真理第一;而傅聪年少气盛,更是一个“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人,所以导致后来的父子反目,傅聪离家出走。其实还是性格使然。但这件事对傅雷的打击很大,在这封家书里傅雷表达了作为一个父亲的真诚的愧疚之情。自从有了元元之后,我身兼老师和父亲的双重身份,对傅雷的这种感情应该说是体会更深。我现在明白了并且有了一个结论,这个结论也许有的人不会同意,那就是:一个没做过父亲(母亲)的人也绝不会是一个好的老师。在我看来,在很多方面做父母和做老师是相通的,他们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要教育的对象,并且都是未成年人,而父母或老师手中有一种权力,这种权力好象是天生的,你拥有它是天经地义的一样,所以我们有时就不免滥用这种宝贵的权力而做出一些让人后悔的事来。傅雷其实就是这样,他可能觉得作为父亲,管教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而且做父亲的拥有不容质疑的绝对权威,他不允许儿子来挑战这种权威。其实做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试想想,当老师这么多年,做出的伤害学生的事情还少吗?给他们带来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伤痛还少吗?真是不堪回首,不敢回首啊。

再看这一封: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象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这一类的话我们不知有多少可以和你说,可是不敢说,你这个年纪是一切向前往的,不愿意回顾的;我们噜哩噜苏的抖出你尿布时代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时代的往事,会引起你的烦恼。孩子,这些我都很懂得,妈妈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终身会印在我们脑海中,随时随地会浮起来,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

这哪里是一个著名的翻译家、艺术家写的文字呢?这分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老者对孩子的喃喃细语、絮絮叨叨啊。但就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文字里包含着父母对儿女多少的爱恋和期盼。我读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是不自觉地想起自己的父母,想起天底下所有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同样的道理:做儿女的也只有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做父母的这种感情。

儿女的婚姻大事历来是父母最关心最操心又最担心的事。傅聪英俊潇洒,身材修长,才华横溢,温文尔雅,更兼艺术家的气质和禀赋,多少女孩子对他表达爱慕之情。加之一个人长年在海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孤单和寂寞可想而知。做父母的深知这一点。但是为了孩子的事业,他们苦口婆心,循循善诱,一封封家书就像温暖的火种不仅安慰了异乡的游子孤寂的心,也照亮了他前方的路:

其次我不得不再提醒你一句: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把它移到艺术中去。你周围美好的天使太多了,我怕你又要把持不住。你别忘了,你字誓要做几年清教徒的,在男女之爱方面要过几年僧侣生活,禁欲生活的!这一点千万要提醒自己!时时刻刻防自己!一切都要醒悟得早,收蓬收得早;不要让自己的热情升高之后再去压制,那时痛苦更多,而且收效也少。亲爱的孩子,无论如何你要在这方面听从我的忠告!爸爸妈妈最不放心的不过是这些……

再看看妈妈写给儿子的话:

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

这才是真正的爱、博大无私的爱!这是抛弃了狭隘的小我,成全了高尚的大我的爱。在最隐私最坦诚的家书面前,傅雷夫妇为孩子做出了表率,表现了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这种高尚的品德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可惜在现在的时代我们渐渐离它而去了。傅雷夫妇堪称天下所有为人父母者学习的楷模。

花了一个月时间,利用晚上休息前或其他一些零碎时间完成了《傅雷家书》一读。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二

这本书是傅雷的家人将傅雷夫妇与傅雷的儿子的来往书信辑录而成的。收录了从1954年到1966年间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尤其是长子傅聪)的家信100多封。

楼适夷说过“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这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在傅聪成长过程中,虽然与父母分隔两地,却一直联系着,彼此牵挂着。他们以书信的方式进行交流与沟通。傅雷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关注着他们的成长,也在一封封来信中教会了他们许多。

在傅雷与他的两个孩子们的家信当中,他首先强调的就是做人的问题。在1959年3月12日的信里只有短短的四行字,其中三行分别写到“一、对外只谈艺术,言多必失,防人利用。”“二、行动慎重,有事多和老辈商量,三思而行。”“三、生活节约,用钱要计算。”这三点虽然字数不多,却包含了许多做人道理,“谨慎、三思、节约”。想必这三点也是父母经过挫折以后总结出来的或是别人得出来的结论,这也许是他们自己认为非常正确,也深受启发的句子。他们这样教导孩子是为了让孩子以后少走弯路。虽然语言严肃,但也体现出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

看到这一段,就突然联想到了我自己。许多时候有些问题没有与父母进行讨论,甚至没有与他们进行交流,就自己盲目的做了决定。结果到最后才发现,自己的决定不正确,或者说有更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果当时能和他们进行讨论和想法的交换,也许就能省下很多时间,也能少遇到一些麻烦。所以,渐渐的,不管大事或小事,我都与他们交流和探讨,也学会了许多。而在节约用钱的问题上我认为傅雷先生教育的很好。不管你多有钱,也不管这些钱来源渠道是什么,都需要去珍惜,每花一笔钱都需要去记录。我就是一个例子。盲目的花钱让我发现自己的皮夹永远是空的。如果每一次自己的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都进行记录,就能有效避免盲目花钱或者浪费钱的种种行为,也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每一笔支出和收入的来源。

傅雷和他的孩子的书信中不仅仅强调了做人的问题,还强调了傅聪的生活和成长的问题。在7月15日的书信中母亲写道:“我有句话,已久在心里嘀咕:我觉得你的爱情不专,一个接着一个,在你现在的年龄,不算少了。我是一个女子,对这方面很了解女人的心理,要是碰到你这样善变,见了真有些寒心。”这句话是母亲以女性视角告诉傅聪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希望他爱情要专一,感情太多,对他终生是个累。想必这个观点很多人也有所共鸣。对于爱情来说,专一是很重要的。如果对于爱情都能不能专一,那你还能对什么事情专一呢?

母亲不仅仅在爱情方面给了傅聪很多教导,在其他方面也给了他很多建议。在7月4日的来信中,母亲写道“像你这样的钢琴家,每月至多两三次(演出),那么才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其他东西,须知不进则退,于你是不利的。你应该有个打算,好好的安排,也可以和经纪人商量,总以演出不妨碍学习和休息为主。”这一段文字写的是母亲认为傅聪练演出太辛苦,没有时间休息而担心不已,怕演出耽误了他的生活,使他没有时间休息。

想到在我日常生活中,也许学习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让我没有时间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总是很谅解我,他们总是鼓励我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经常带我出去玩,感受外面的世界。但在他们的看法中,我虽然可以出去玩,但是学习成绩不能落下。

傅雷夫妇和傅聪之间生活和成长的问题的对话,不仅仅讲到了爱情和休息,还讲到了理财,不要做经纪人的摇钱树等等,都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

在艺术方面傅雷常常给傅聪灌输艺术方面的知识,也告诉他一些弹琴的技巧,还与他一起讨论知名的钢琴家和一些前辈。都体现出了父亲对孩子艺术的培养和重视。

当年我在学琴的时候,我的父母也常学习老师教我时说的话,并把老师教的东西一遍一遍的给我讲,告诉我怎么弹琴,他们不仅仅每天督促我弹琴,还不厌其烦的告诉我要慢慢弹,不要着急,如果着急反而会出错,影响效果。在他们的督促和老师的精心教导下,我的钢琴技巧在一天天的成长,逐渐能谈出高难度的曲子。每次一个音符都不错的弹完一首高难度的曲子,我就会觉得很开心,因为那是我、父母和老师一起努力的结果。直到现在我都很享受这种感受。

家书的内容也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来信中无时无刻不体现出了傅雷对于收到来信的喜悦。他写到“这么长久没有接到你信,怕你太用功,疲劳过度,不知身体好了吗?”“能够起床了,就想到给你写信。”“你来的信我们总要反复看三四遍。”……字里行间流露出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想念。在回信中,父母一度称弥拉为“亲爱的弥拉”,甚至“最亲爱的弥拉”,也表现了他们的友善、爱孩子、亲近孩子。和孩子书信往来没有摆架子。

我的外婆经常会给我打来电话,我也时常会给她打电话。她每次接到我的电话,总是非常的开心。虽然他没有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喜悦,但是我感受得到,每次我跟她说话的时候总是能感觉到她在电话那头笑。

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即使分隔千里,这种亲情并没有受到距离的限制,甚至更加强烈。爱,一直存在。傅雷和他的夫人时时刻刻想着孩子,把人生中遇到过的挫折困难都告诉孩子,让他们少走弯路。这也能体现出父母对孩子们的关心。

《后来的我们》中林见清的父亲说:“我只希望你们能过上自己想要的日子,过得踏实过得快活,健健康康的。”这想必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四

自我听说有这么一本傅雷家书就很感兴趣,因为傅雷是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作为一个半路自学入门的野路子翻译,自然是对这些翻译大家们都很敬仰和好奇。之前也存过电子书,但一直未读,这次为着买成语大词典凑单,干脆便一并买了一本来,毕竟实体书在那里,就会读的动力大一些。

因为阅读目的就是想从傅雷家书中汲取关于翻译和学习的养分,所以读的时候也就有意识的寻找相关内容。翻开1954年前三篇论文,傅雷在信中表达了对刚离开家的傅聪的思念,通篇都是父亲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想念,给我一种错觉,以为家书都是这样的内容,马上束之高阁。但在前几天读奇迹男孩的译者后记时,发现了对傅雷家书的引用,很有意义,发现我也许是对傅雷家书判断过早了,于是昨晚第二次翻开了这本书。 家书是傅雷夫妇在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书写的家信,用了昨晚和今早通读完这本书,感觉吃下了一大碗精神食粮,使我得到了这样几个益处,或者说产生了这样几点感受。

不要买这个版本除非买给中小学生

1. 傅雷和儿子讨论了很多关于艺术和钢琴学习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大师作品的领悟和理解,傅聪自己的表演的点评等方面。虽然很多艺术大师的名字和作品我都不很了解,也不太明白信中的评价,但也能从旁领悟到跨界学习的好处,就是傅雷所说的不能只用音乐来学习音乐,也不能过于激情澎湃。让我联想到我的现状,同理,不能只用写作来学习写作,要用一些其他的艺术学科来从旁领悟写作。

2. 由于写作年代的关系,能从家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国内的发展变化,就像是在读同为书信体的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时对当时英国和美国的国情有所领悟一样,给没有身处那个时代的读者们一些更贴近的体会。也同样因为时代的关系,信中使用的词汇和句子带有明显的书面语感,都是我们现在所少见的了,让我想起去年读的那本叶圣陶和夏丏尊所著的《文心》,用的也是类似的书面用语。现代24小时住在互联上的游民大概已经写作口语化了,多读一些书面用语作品,对于词汇的扩充和文章逻辑的把握还是很有好处的。

3. 傅雷先生在每封家书中几乎都会提到家中来往的亲友,林林总总一大串名字,无论是日常交往,还是来祝贺傅聪取得的成绩,让人充分感受到傅雷夫妇与朋友之间的亲密友谊。这固然是因为这些朋友本身的品性,也源自于傅雷夫妇对于朋友的真诚付出,比如为了朋友的要求花费一天时间认真审校作品,对于朋友的缺点也能毫不避讳但注意方式方法的指出,不是居高临下的指手画脚,而是期待他们有所改进。

4. 家信中分享了傅雷对待翻译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式,不仅有傅雷自己所分享的近期翻译工作的进展和心得,也有傅雷夫人信中侧面讲到的傅雷对于工作的投入和认真,以至于把身体都搞坏了,但只要精神和身体能承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去了。只因为翻译工作本身就带给傅雷莫大的快乐,这也是我为什么专业学的是人力资源,却偏偏要花时间精力自学翻译的原因,翻译使我快乐。

5. 除了艺术、学习,信中自然还讲到了很多人生道理和生活细节,包括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如何划分精力,如何和老师同学以及亲友保持积极沟通,如何寻找和选择终身伴侣,如何理财,如何平衡演出和练习时间等等。即便已经过去了几十年,这些建议和感悟竟然出奇的适用于当下浮躁和焦虑的一代人。

同时,傅雷夫妇提出的这些想法和交建议并非命令或教训,反而是用着商量的口吻,分享人生所得的态度来讲述的,并反复强调既然是多了这些经历,觉得有必要分享,但最重要的是自己(指傅聪)的思考,并实地做去。并时刻不忘表达对于儿子的骄傲,对他生活的关心和担忧,想必这就是所有父母最牵挂的。

当然也有缺憾,似乎是版本没有选好,这本新课标名师精评版里面除了家书本身的内容以外,还在里面时不时插入了点评,虽然用括号括起来,变了字的颜色,仍然是干扰,有时一页的左右还有更多点评和注解,或在某些章节的末尾提出一些类似于中学时期的阅读理解问题。如果是中学生来读,也许会觉得有益,对我这样的成年人来说,未免觉得多余,何况我对内容自然有自己的看法的,并不是需要别人帮助理解的小孩子了。但也没办法,谁叫我自己不仔细的挑选放进购物车里的商品呢,只有读的时候直接跳过注解。

另外,我最不满这个版本的一点是把54年到64年间的家书分为了谈人生与艺术,谈学习与生活两大类,在我看来,实在是没有必要。这些家书包含着傅雷对傅聪生活的关心,思想的关怀,求学的担忧,信中与他讨论艺术,并期待他将国外的艺术思想传播回国内,分享父母及友人在国内的生活和发展。有什么必要要分成这两大类呢?按照时间排序就好了,这样一拆分,反而割裂了有些事件的理解,比如傅聪关于是否从波兰转到苏联去求学的讨论,第一部分中有一些,第二部分中有一些。

总之,读《傅雷家书》让人受益良多,假如你一开始读的时候不觉得多么有用,就像我一开始对它产生了误解一样,我也劝你,最好坚持读下去,因为这些家书内容涵盖面之广泛,话题讨论之丰富,每个阅读它的人总会找到有益于自己的内容。以及最重要的,不要买这个版本,最好是买单纯按年份分类的就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五

朱红色作底,配上金色汉字,耀眼的书封是我最初将它收入囊中的理由。当我最后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涌起的是如同朱红色的热烈,还有恰似金色的真实,以及来不及散去的温暖——《傅雷家书》在假期陪伴着我,给我带来收获。

名为家书,收录的不外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与儿子、儿媳一家人的通信。那是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父母在上海,儿子在欧洲,大洋所阻,山海相隔。在那个打电话不方便且没有互联网的年代,书信是亲友之间分享生活、互相慰藉的唯一方法,在这个特殊而又平凡的家庭也不例外。

最初翻开红色的书封,在序言之后是傅雷一家的日常生活照,从此,我走进了这个家庭,走近了他们之中的每一个人。父亲傅雷倔强要强,严厉却又慈爱;母亲朱梅馥温婉大度、内敛含蓄;傅聪傅敏两个也有不同的性格……

初读这本书,觉得父亲有些唠叨,每封信都写得很长,且事无巨细,以感冒吃什么药,到哪儿看戏,和谁聊天,再到翻译巴尔扎克时遇到的困惑,都一股脑地倾吐在直面上。如今想来,当年的傅雷一定倍感孤独,不然也不会攒下那么多心里话想对千里之外的儿子时候。正如傅雷在某一次给儿子的信中写到——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 “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材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们——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我渐渐离他们的生活越来越近,仿佛也身在其中。我看见写字台前的傅雷伏案写作,亲笔为儿子写下篇篇长信,我看见练琴室里的傅聪双手弹奏着钢琴,十指在黑白键之间起舞,我看见勤劳贤惠的傅妈妈,操劳家务,亲力亲为,我也看到那信中极少被提及的阿敏,独自想念着千里之外的哥哥。当傅聪在信中描述自己参加钢琴比赛时,我仿佛就是一名台下的观众,看台上来自不同国家的面孔演奏着肖邦。我也曾好奇过信中所述的著名钢琴曲,不断到网上搜索父子所谈论的各位艺术大师,不断融入这家庭之中,似乎也同他们生活。

到傅家“做客”这些天,我收获良多,受益匪浅。我敬听着傅雷傅聪两位师长的教导,与他们一起谈艺术,品生活。

最初深入这本书时,我真是忍不住惊叹傅雷先生对艺术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以及所涉及的面是多么的广泛。我在阅读之前以为这会一本充斥着从未停止的啰嗦和嘘寒问暖,高举着父爱如山的亲情大牌并让青少年读者从中获益,感恩亲情类亲子读物,读时才发现我错了。也正因如此,这本书才具有这样高的价值,同时也在时间的洋流中从不泯灭。傅雷也在信中对儿子说过:你从小到现在的家庭背景,不但在中国独一无二,便是在世界上也很少。确实如此,傅雷在儿子的艺术学习、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深刻的建议,这也许是在一个普通家庭中很少能收获到的,在我看来,这也是家书中极具价值,浓墨重彩的一部分。傅雷告诉儿子,艺术道路上,要长与诗书为伴,中国古典美学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傅雷深知文学与艺术彼此精通,所以努力将很多经典连同自己的见解推荐给儿子,与此同时作为读者的我们也意外收获了一份来自傅雷的书单。傅雷也说不能总是为艺术而艺术,真正的灵感总是源于自然,在不经意间闪光的、生命也因此变得鲜活。

此外,傅雷也时刻提醒身为艺术家的傅聪不能囿于工作,生活同样多彩。按照家书中的说法便是:“我也不太重物质生活,不太自我中心,我也热爱艺术,喜欢遐想,但艺术若是最美的花朵,生活就是会开花的树木。”

傅雷和夫人从自身经历、生活经历出发,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处事,如何面对生活。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傅雷对孩子在效率方面的建议。他说不要老抱怨时间不够,挤挤总是会有的,要不工作,要不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从一出生起,每个人就进入了与时间赛跑的行列,时间如白驹,我们只能尽我所能将其把握手中,特别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急需时间却总是丢失时间,在日常之中也常常拖延。傅雷先生的话提醒着我,切勿再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切勿无计划地生活,无目的地刷手机,高效高质量才会拥有更多时间去创造更多可能。说起效率,傅雷也常常提出要劳逸结合,在无尽的疲惫中工作和学习没有成效也毫无意义。他一次又一次在去信中为儿子写道要多出去走走,自然景物不仅是灵感的源泉,更是调节身心最好的良药。

善于安排,合理计划同样很多次提到,书中是这样写的:“一朝有了安排,就不至于因为无目的无任务而感到空虚与烦躁了。这些琐琐碎碎的项目其实就是生活艺术的内容,否则空谈。“人生也是艺术”究竟指什么呢?到底有什么好处呢?一切就如书中所写的这样吧。

杜甫诗曰:“家书抵万金”,那是烽烟四起的年代中让人弥足珍贵的慰藉与心安。而对我来说《傅雷家书》也如金子般珍贵,实在当今社会中一本给人教导、发人深思的好书,一笔宝贵财富。我想,这部家书作为两代人沟通的记录,跨越了十年的光阴,一定会给我们常读常新的感受。

不知下一次翻来这朱红书封会是何时,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代总会逝去。长大后一切会是怎样,我又将如何自处,如何应对?或许,在数年之后,我们又能在这数十年前的父子对话中找到答案。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八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强烈感受,便是“爱”之一字。父母是怎样爱着我们的,夫妻之间应当怎么相处为宜,究竟怎样爱对方,怎样爱你自己,怎样跟外人相处,在寄予其子傅聪的书信中,傅雷先生发于肺腑,吐尽心血,娓娓道来,仿如潺潺流水,漫过我的心田。

傅雷先生当初与朱梅馥女士结婚,或许是是因为门当户对,或许是因为青梅竹马,或许是知根知底,总之不是因为爱情,所以婚后几年,傅雷由于年轻的心太过飞扬,做了不少荒唐之事,不仅伤害了夫人的情感,也没有尽到多少照顾孩子的责任——最初,他不是一个好丈夫,也不是一个好父亲。

傅雷先生最初不是好丈夫、好父亲,但是到了他写《傅雷家书》这些信件时,他跟夫人关系和睦,相敬如宾,对傅聪满怀愧疚,关怀备至,这时的他,传达出的那种“爱”之力量,震撼人心,不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我读到一些傅雷先生“啰里啰嗦”,仿佛和尚念经一般的追问,“看照片,你并不胖,是否太用功,睡眠不足?还是室内拍的照片,光暗对比之下显得瘦?又是谁拍的?在什么地方拍的,怎么室内有两架琴?有些背后有竞赛会的广告,是怎么回事呢?通常总该在照片反面写印日期、地方,以他他日查看。”——这般密不透风的关爱,一般人能受得了?如是我,简直要疯了。

然而在每月一两封充满音乐和艺术相关知识点的啰嗦语言中,却又能够读出一位老父亲的竭尽心力,使人愣怔良久,长叹一声。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想起我的父亲母亲,虽然他们与傅雷先生文化程度相差巨大,其关爱子女、为子女担忧之心却无差别,都是一般唯恐受伤害,都是一般小心翼翼,都是一般爱子更胜爱自己——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是怎样爱你的,父母究竟有多么爱你,读一读《傅雷家书》,当有一番体会,进而能够对父母少一分不耐烦,少一分对抗,多一份理解,多一些主动沟通的意愿,我想这也是这本书被选为初中必读课外书的最大原因。

傅聪出国留学学习,受到极多国家支持,可以说是国家财力和国家关系培养了他。但他学成之后,惧怕国家当时的政治混乱,不顾父母的殷切呼唤和安危,没有选择归国,而是辗转跑到英国发展,其爱国之热忱与尽孝之义诚,跟同时代的那些大师相去甚远,让人佩服不起来。而傅聪三段婚姻皆为不幸,也让人怀疑傅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值得借鉴。

我觉得我们不要直接去学习傅雷先生教育傅聪的手段,本就不可学,傅雷先生自己字里行间都在检讨呢,而是应该去体会傅雷先生表现出来的价值观与为人处事之道。

在自我批判精神和自我意识方面,其表达了几个观点。一是时时警惕,天下事有利必有弊,有长必有短,面对新感受,当以冷静而强有力的智力,仔细分析;二是把自己的思想写下来,写下来需要正确精密的思想,所以写在纸上的自我检讨,格外什么,对自己也印象深刻;三是对于过去的事和人生起落,要明白“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与低潮中浮沉“,应当在高潮中不至于过分紧张,在低潮中不过分颓废,正视现实与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并做将来的借鉴。

在工作与休息上,傅雷先生提倡经常体会艺术,每月要郊游几次,接近大自然,认为这是调节身心、保持敏锐、保证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你离开琴,沉浸到大自然中去,多沉思默想,反而对你的音乐理解和感受好处多。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可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多和大自然与造型艺术接触,无形中能使人恬静、旷达,维持精神与心理的健康。”

在教育目的方面,傅雷先生认为“人的伟大在于帮助别人,受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积聚更大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绝对不是盲目的自我扩张”。

在经济上,傅雷先生强调:“越是轻视物质越需要控制物质,想要保持艺术的尊严、人格的独立,控制物质更是最迫切、最重要的先决条件。”唯有经济有确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凡不长于理财的人,少有不吃银钱之苦的。肖邦跟经理人谈起利益,也是寸步不让的。

在婚姻上,傅雷先生写到:“成功的婚姻不仅对当事人是莫大的幸福,而且温暖的光芒和无穷的诗意一直照射到、渗入透双方的家庭。”他强调双方应当互相理解,共同修炼。“共同的理想、感情,需要长期不断地灌溉栽培,不是光靠兴奋时说几句空话所能支持的。而一本正经地说大道理,远不如日常生活中琐琐碎碎的一言半语来得有效。”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最后,借用傅雷先生的一段话送给青年人:“这是你一生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的底子。眼看自己一天天地长大成熟、进步,了解的东西一天天地加多,精神领域一天天开阔,胸襟一天天的宽大,感情一天天的丰满深刻:这不是人生最美满的幸福是什么!这不是最隽永最迷人的诗歌是什么!孩子,你好福气!”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十一

在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亲情与孝道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孩子无论长多大,有多少成就,在父母眼中,依然是孩子。正如《傅雷家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傅聪(已是八旬老翁)所说:“我觉得许多人老是问我家书的事,好像我还是个小孩子似的。我已经不再是‘家书’中的小孩子喽!”

是啊,当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还在捧读《傅雷家书》时,傅聪已经渐行远,自成一“家”——一个性格独特、博学多才、愤世嫉俗的世界闻名的大钢琴家。他的身上,有着鲜明的双重叠影:音乐的傅聪和人文的傅聪。音乐的傅聪,充满着诗情画意和幻想,被称为“钢琴诗人”。他的琴声中,有一种纯净、质朴以及神幻般的古典美;而作为人文傅聪,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涉猎甚广,他学识渊博,且直言不讳。他的身上,有着矛盾的两重性:叛逆和顺从;细腻和粗犷;正直与宽容;诗情与悲壮。

看到这样拥有诸多光环的傅聪,不由得又让我们想到了《傅雷家书》中那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亲,那个既对儿子专业要求极为严苛、又对生活琐事关爱有加、既从思想上引领又从情感上帮助的父亲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和震撼。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父子如敌人”的例子,让人伤感让人忧,回看傅雷傅聪之间的父子情,既是挚爱的亲人又是和谐的师生,既是相通的朋友又是心灵的知己。一封封饱含舐犊深情的家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和启示。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两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我们又快乐又惆怅。”这恐怕是为人父母者经常会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慢慢长大,离家远行的时候。想到儿子临去军营的前一夜,自己不也是彻夜难眠,凌晨三点钟又起来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似有千言万语要说,到最后无非又是注意身体,好好学习,听从指挥,服从命令之类的俗语。傅雷夫妇这样的大知识分子也不例外,但他们却有了这样无与伦比的幸福:“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傅雷毫不掩饰自己对儿子优点的夸赞:“我与你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能从孩子身上学到知识,真是一个好父亲!

在对音乐的谈论交流中,傅雷展示了极深的艺术造诣,他不止一次地教导傅聪,绘画、音乐、文学等都是相通的,作品需要注入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动人,并非需要刻意追求华丽的美。“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其实这一点对我们为人师者亦很有启示意义。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可以看作我们的作品,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的技巧,更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学情,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能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知识,所以,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对课堂教学倾注我们的真情,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因为傅聪出国早,接触西方文化较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了祖国,忘了祖国的传统文化。这和傅雷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在儿子取得巨大荣誉时,他这样提醒,“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身外之名,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在对待感情方面,他这样引领,“古语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夫妻相敬如宾’。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他这样分析,“中华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在理财方面,他这样开导,“老话说得好:开源不如节流。我们的欲望无穷,所谓‘欲壑难填’,若一手来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的。”在写中国汉字方面,他这样纠错,“‘战战兢兢’勿写作‘竞竞’,‘非同小可’勿写作‘岂同小可’。”这就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这就是一个中国父亲,时刻提醒着海外的游子不要忘了中国的文化,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国!

更难能可贵的是,父亲屡次告诉儿子,多写信多讨论问题,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作理性认识。这样的训练不能漠视。多写信可以随时有新的启发,帮助今后的学习。“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逼迫,才有了我们喜欢的《傅雷家书》。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是否也应该多些时间、多些思考给自己年迈的父母,给正在成长的孩子,给班级里的学生写点东西,做些记录。致我们快速逝去的岁月!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 傅雷家书读后感字篇十二

看傅雷家书,觉得收获很多。我总想如果人的一生真的可以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奉献那是一件多么崇高而伟大的事情,同时也会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更加丰富和更加充实的经历。我现在似乎已经可以找到生活的目标,虽然以前是盲目的。其实爱人不在身边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要让自己的内心空虚。

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努力就会有所收获,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就像傅雷说的也许金钱物质方面不能给予你足够的回报,但是学术和艺术一定会给付出的努力以一个答案。我想不管努力是否可以带来未来生活的无忧无虑,但是它起码可以带给我们心灵的充实。我深信如果每天都把时间用在自己认为有用的地方上去,一定会得到进步和满足。

傅雷说他要和他的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多好的一种父子关系啊,他还说恋人和爱人之间也是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只有在互相的鼓励和互相的支持下,有着最丰富最真实的心灵的沟通才是最让人羡慕的。我觉得读书真的可以丰富人的大脑让人变得平静。而且文学和艺术,还有音乐都会给我们心灵的熏陶。我们在那里面吸收的养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乐趣,我现在深知这一点。

其实我一直觉得我对于文字的理解多于对于那些更加直观的东西的理解,当他越是需要人的体会的东西我就理解得越深些,这可能也跟天性有关。在我看来,一切内心地感受都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越是心灵相近的人越是能够深刻理解和体会。如果心情郁闷了不妨就写出来,等年老了再回过头来读,发现年轻时的心情真的是很难得的阿,而老去的心也不可能再有年少时的感受了。真的觉得人生在世能够得到一个心灵相通的朋友成为心灵的读者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其实傅雷在信中写的,他的性情激烈,然而他的夫人却能用宽厚和委婉之心体谅,虽然受到了很多的折磨却可以成为思想上的伴侣,这也是傅雷的福气啊!

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0xx文学著作《傅雷家书》800字读后感2

读到“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时,我被这段话深深地触动了。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对这短短的朗行字,我感触很深。有多少父母不懂得鼓励孩子是孩子在他们的人生航程中最重要的一个指路牌,是引领他们到达目的地的一个导航。有的父母因孩子没有达到目标而又打又骂,这样对孩子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从中容易出现分歧,误解。鼓励是对孩子很好的一件事,鼓励,能使他们更加坚韧,鼓励能让他们更加坚强。鼓励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

《傅雷家书》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一本书。

有多少不孝子风花雪月,在外花天酒地,却不曾想到父母对他们深深的思念,父母那遮不住的思愁满眼,盖不住的隐痛如山。在外挥霍着父母含辛茹苦钻回来的钱的不孝之子们,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的担忧和牵挂而白发苍苍,像片片霜花,每一根都包含着父母的愁与痛;你们是否想过父母,因对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和将你们含辛茹苦地哺育成人而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像一道道沟壑,每一条都充满了艰辛和苦难。若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都不能使那些不孝子们浪子回头的话,那他们没有权利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另一方面,鼓励孩子做一件事这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父爱如山,母爱如水,他们的爱,用金钱无法买,却如金子般宝贵。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你,父母还在,他们还在鼓励你,给予你重新面对这个世界的勇气;他们会一直等着你,即使要等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3103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