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游黄山小学作文(汇总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30 12:38:43
2023年游黄山小学作文(汇总6篇)
时间:2023-05-30 12:38:43     小编:文友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一

黄山,是三山五岳的第一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句话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样说来,黄山的美真是震撼天下。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天都峰脚下。这座山峰高1829。5米,在光明顶、莲花峰之后。大家抬头看,还有若隐若现的山脉。大家听说过"黄山四绝"吧?没错,"黄山四绝"分别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刚刚给大家介绍了壮观的"黄山四绝",那么现在我就带领大家来亲眼观赏一番。现在,我们来到了奇松面前,这是十大松中的探海松,就在这鲫鱼背旁。探海松苍劲挺拔,又称"小迎客松"。大家再往远处眺望那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就是黄山怪石。怪石每块形状都不一样,有仙人指路、飞来石、猴子观海等,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著名的黄山温泉。传说,黄山温泉包治百病,明清期间就有患皮藓者,只到这里洗了一次,立刻治愈。而生活中,黄山温泉的确有治皮藓的作用。

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的旅途就结束了,希望下次有缘再见!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二

人们都说,“天下名景集黄山”,“嵩阳若与黄山并,尤欠灵砂一道泉”。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

今年夏天,我们一家到黄山游玩。来到黄山脚下,我们随着人群向上爬。爸爸说:“我们先去看看‘金鸡叫山门’吧!”我一边走一边想,这金鸡长什么样呢?是金色的吗?想到这,我不由自主地加快脚步往前赶,想看看金鸡的样子。终于,一块巨大的鸡状石头展现在我眼前。石身子,石冠子,石嘴巴,石爪子,真是栩栩如生,活像一只大公鸡在昂首啼鸣啊!

观赏了“金鸡叫山门”,我又渴望尽快看到闻名已久的黄山四绝。

说起黄山“四绝”,排名第一的当然是奇松。黄山的松树有着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状千姿百态,让你眼花缭乱。看!那向四周张开的枝叶是多么茂盛啊,犹如一把撑开的大伞。那满地的落叶平整地铺在树根上,似乎给树根盖上了一床厚厚的被子。

再来说说黄山怪石。它们一块又一块地矗立在一起,像是在玩“叠罗汉”。这些石头形态各异,有的,像鸟,在昂首大叫,似乎在呼唤自己的妈妈,有的像慈眉善目的老人,张开双臂等待孙儿们扑进怀里,有的`……真是千奇百怪,无所不有。

黄山云海就更有趣了,一团又一团的浓雾永无止境地涌到我的面前,使我一个劲地打喷嚏。站在这茫茫浓雾里,仿佛自己成了腾云驾雾的仙人。

最有趣的还是黄山温泉。温泉的水是那么的清,似乎能看见泉底;泉水又是那么的绿,绿得像翡翠。我情不自禁地喝了一杯泉水,啊!真甜!

黄山真美!游完黄山后,我才真正懂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真谛。黄山,我爱你!真希望能有机会,再来看看你的风姿。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三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驱车从宁波出发来到了安徽黄山。

车刚停稳,我便迫不及地跳下车,扑面而来的清凉气息顿时让我心旷神怡。

上了山之后,我看见了各种各样的怪石,有的像猴子,有的像一册书,还有的像一个人……最有趣的是仙桃石,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大石盘上,让人忍不住想上去咬一口。

不仅如此,在黄山上我还领略了各式奇松,其中迎客松、送客松、陪客松,让人倍感亲切;竖琴松、连理松、探海松,让人浮想联翩……

到了晚上,满天繁星衬得天空更加美丽。明亮的星火掺上了露水,变得湿润润、柔柔和和,随后轻轻地挂在树梢上,搭在岩石上,铺在山岸上,薄薄的一层。接触到这种光辉的一切变得那么雅致,那么幽静,那么安宁。天空上星星三五成群,这边是大熊星座,那边是处女座,连接成一片,交织在天际,分外耀眼。

最好看的要数日出了,一大早,我们到光明顶看日出,我挽着爸爸妈妈的手,等待着,终于,天亮了!东方天际露出鱼肚白的颜色,渐渐地,变成了粉红色,跟人们喝醉了酒脸上出现的红晕一个样,慢慢的,变成了大红,又变成了金黄色,天上的朵朵白云也变得五彩缤纷了,彩云在不断变幻,一会儿好像金苹果,一会儿好像紫葡萄,一会儿好像蓝宝石……变幻莫测。不一会儿火红的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太阳刚一上来,远近的树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绿绿的水,都披上一层晨光,充满了活力,尤其是草木枝条上的小露珠,好像镶上了一层金色的花边,晶莹剔透,十分好看,我深深地陶醉其中,无法自拔。若不是妈妈催我,我恐怕就忘记回家了。

车子启动,我隔窗望着黄山,默默地说:“黄山,我还会回来的!”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四

去年暑假里,我们一家去黄山游玩。

黄山被人们称作“天下第一奇山”。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游览了黄山之后,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句。黄山还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呢。听了爸爸的讲解,我的心早已飞到黄山顶上去了。

我们首先来到了黄山的慈光阁,抬头望去,雄伟的黄山高耸入云,望不到顶。好多游人都去坐缆车了,我们决定要步行登上去。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着风景。看到岩石缝隙中形态各异的松树:有的耸立挺拔,有的枝叶舒展,有的矫健威武,真是神奇!

不知不觉来到了“一线天”,又窄又陡,最窄处不足半米,只容一人通过,人行其中,仰望长空,蓝天仅存一线。我们又来到了“玉屏楼”,看到了传说中的“迎客松”,真的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双臂,在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游客们都在那里争相留影纪念。你们知道吗?在“迎客松”的旁边还有棵“送客松”呢,它好像在说:“请您走好,欢迎下次再来!”呵呵,真有意思!

我们又来到了莲花峰、百步云梯,看到了黄山千奇百怪,惟妙惟肖的石头。它们还有很形象的名字呢,如“仙女弹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猴子观海”。我真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我们来到了光明顶,光明顶1800多米高,顶上平坦而高旷,是个看日出的好地方,可惜现在是中午。往下看去,周围云海缭绕,仿佛走入了仙境一般,远处的美景尽收眼底,天都峰、莲花峰、鳌鱼峰等若隐若现,真让人留恋忘返。

该下山了。以前只是听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走在这又陡又窄的下山路上,我还真的体会到了呢,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滚下山去。呵,真刺激!

这段难忘的黄山之旅至今令我回味。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五

外婆带着我还有小伙伴们去黄山旅游。一早天还没亮我就起床了,坐了三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到景区买票,乘着景区的大巴车,沿着盘山公路,开始我们的黄山之旅。

这里的公路就象一条弯曲的蛇一样,盘旋而上,很快车来到了黄山地质博物馆,我迫不及待下车,排队到里面参观:有银矿、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矿石标本……

接着我们排队去坐缆车准备上山,坐上缆车,准备上升的时侯,我觉得心都提到嗓子眼害怕极了,升到高空时我屏住呼吸,我往下一看,下面的树和石头都变小了,视野变的好开阔啊!缆车到达终点时,我心终于放下来了。

我们边走边欣赏着连绵不断的山和各种各样的奇松,风景如画真是美不胜收,延着山路一处从山上流下来地山泉,只见水清澈见底,我弯下腰,用手捧了些水喝了一口,甘甜甘甜的,好润喉舒服极了,阳光从树叶缝隙间照下来,水被照地金光闪闪。

沿着石梯而上,有好大的几块石头,导游介绍着说它叫“飞来石”另一块叫“犀牛望月”好神奇啊,它就象一头犀牛望着天空的月亮。

这时一些人围在一起看着什么东西,我也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趴在树干上,吃着松果,可爱极了。

我们气喘吁吁的来到光明顶,站在上面住下一看,感觉深不见底,这里海拔1860米,这时我感觉累极了,腿一直在发抖,但是我们坚持住,还要向迎客松出发。

慢慢地我们爬过了百步云梯,看到美丽的迎客松,迎客松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伸出手迎接四海八方的客人。

天色渐晚,我们乘着夕阳踏上了回家的路途,美丽的黄山再见了,我要赶着回家,把拍好的相片跟我的好朋友们分享黄山的:云海、奇石、奇松、温泉,让他们也来黄山玩。

游黄山小学作文篇六

你去过黄山吗?如果没有,来让我带你去吧!

刚进入黄山风景区,就看到了千姿百态的鲜花,有的鲜花含苞欲放,有的鲜

花竞相开放……还有一些蝴蝶与蜜蜂,伴着美丽的鲜花,使人看了心旷神怡。

我来到黄山脚下,发现黄山的山径真险啊,几乎垂直到了90度;黄山的山径真陡啊,石阶有的高,有的低;黄山的山径真峭啊,人在石阶上就像是要掉下去一样;黄山的山径真长啊,宛如一架从天上降下来的天梯,通向天堂……

山径虽然很险、很陡、很峭、但是走在上面,被树阴遮住,很凉爽。走在山径上,不时有几束阳光从树阴中透射过来,让人看了,仿佛变得轻松自在;走在山径上,不时有几声虫鸣传来,让人听了陶情冶操;走在山径上,有时还会有几声鸟叫传来,让人听了,心旷神怡;走在山径上,还会有几阵风拂过树梢,吹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沁人心脾。走在山径上,整个人似乎将所有的烦恼抛却在脑后,只存下一片悠闲自在。

来到黄山的山顶,那里云雾缭绕,所有的云雾都千姿百态,让人看了,联想篇篇,其中有的云雾宛如骏马,奔驰在广阔的蓝天草原;有的云雾仿佛九天银河一般,破空而下;有的云雾就像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有的云雾好似虚无缥缈的轻纱,蒙住湛蓝的天空……

站在山顶上,整个人似乎飘飘悠悠,再往下看,半山腰的人好似蚂蚁,而自己却成了腾云驾雾的神仙,观望大地……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美丽的鲜花、陡峭而奇妙的的山径,还有令人浮想联翩的云雾,装饰着雄伟壮观的黄山,这句话真不假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6257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