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生后进生辅导总结 小学后进生辅导记录表篇一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它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对于顽皮淘气、不守纪律且学习基础差,又总是赶不上队的学生和对学生中间产生的有损班集体荣誉、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因素误入歧途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耐心和克制,在这些现象面前就会无法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会显得冲动、甚至予以严重的体罚。这就会激怒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鄙视态度,不接受批评意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而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盛气凌人。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给学生以亲近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愉快地学生、生活,并在各项活动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之,一个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行为的形成、学习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教师平时的关心和呵护,而对后进生的转化,更应倾注教师不懈的努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更新观念,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努力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小学生后进生辅导总结 小学后进生辅导记录表篇二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和优生相比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错误而遭到老师严厉责问,自我调节能力差而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影响和对社会阴暗面缺少应有的正确认识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刘东杰是我们班的一个男孩子,他平时不打不闹,是个乖男孩,但是学习非常差,如果背书,他十分钟也记不住一句话。但是他的体育特好,今年的冬运会上,他掷沙包是全校第一,获得了一等奖,为此,我表扬他了,他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班有个学生叫刘志才,他外貌有点缺陷——斜眼。学习也特别差,不懂拼音,不会写字,考试最多能考10分,同学们都说他写的字是“甲骨文”。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他的自尊心还特别强,谁说他,他跟谁急,但是他有个优点——能说。于是,我抓住这个优点表扬他,没想到从此以后,一到我的语文课,他就积极举手发言,少先队活动时候,他也起来表演节目,慢慢地,他的学习居然有了进步,模拟考试时,他考了32分,我非常高兴,奖了一本笔记本给他,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学习成绩奖,他哭了,同学们都哭了,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我坚信久的将来,他一定会更好的。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小学生后进生辅导总结 小学后进生辅导记录表篇三
一个班集体,难免会有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此,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显得十分迫切而又重要。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呢?
如何了解后进生致后的原因呢?我们认为主要是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是从班主任那儿查阅每位学生的档案,全面了解学生的德智体,家庭情况和特长,从中了解情况;二是要做细心人、做有心人,对学生要听其言、观其行、察其人,要进行一番深入细致地观察摸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基本上把后进生的致后原因掌握了。通过分析归纳我们认为后进生可以分为三个类别,一是成绩差,如朱文静,二是行为差,如谭小龙,三是纪律差,如石德伟。而导致"三差"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受教学因素的影响,二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三是受家庭因素的影响,四是受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对这"三差"、"四因素",后进生们有的必具其一,有的二者兼有。
情况摸清了,原因找到了,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结合实际情况,就可以制订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后进生转化计划。"转差"计划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后进生名单,二是基本情况和致后原因分析,三是转化措施和目标。
所谓"三心"就是爱心、信心、耐心;所谓"两信"就是信任、信用。这是教师开展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系列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欲速则不达。这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任何操之过急,速战速胜的想法和行为都会造成揠苗助长,适得其反的后果,后进生转化工作也不例外。
教育是充满感情的事业,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后进生,要给他们以真诚、纯洁、无私的爱,要给他们的关心、帮助和鼓励。在转化后进生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摸清后进生的致差原因,而且要知道后进生们并非什么都差,在他们身上肯定有很多优点;我们不仅要与后进生建立一种和睦可亲的关系,使后进生消除生疏感、惧怕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而且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的长处给予肯定、给予赞扬,并给予他们以充分的信任,以保持和挖掘他们强大的内驱力。
导致后进生的原因虽然是多种多样,但主要还是来自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的影响。"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各负其责,而且还要形成合力。
教育好一个后进生是一个教师的最大德行,是教师工作最高水平的体现,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同样光荣。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辛勤劳动,循循善诱,就一定能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后进生们也一定能够转化得更快更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小学生后进生辅导总结 小学后进生辅导记录表篇四
小学中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要提高此阶段后进生的作文水平,教育者必需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选择恰当的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中年级后进生的习作辅导是一项艰苦而繁琐的工作。为了能探究其中的特点、规律,更好地对中年级后进生进行习作辅导,培养其表情达意,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特提出该课题进行实践研究。
小学习作后进生是一支“特殊”的队伍,由于缺乏积极作文情感动机,语文学习习惯差,表达能力欠缺等多方原因而导致习作学习困难重重。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更多的教者采用有效的辅导策略,关注帮助他们走出作文学习的困境,调动后进生的内在潜质,帮助他们逐步做到有话能写,学了能用,想写,会写,善写,乐写,放胆倾吐心声。
在构建环境和谐、课堂和谐与人际关系和谐的大和谐中,回归后进生的生活世界,回归他们的言语表达天地,让后进学生心灵飞翔,享受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1、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的习作现状的分析与研究。
2、激发小学习作后进生习作兴趣,习作情感策略研究。
3、小学中年级习作后进生习作辅导策略研究。
5、改进小学中年级后进生习作评价方式研究。
作文教学中转变后进生的过程,包含着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影响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热爱后进生,师生情感融洽,配合默契,后进生在课堂上才能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在教学民主、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下,后进生的学习热情才高,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度才显著加强。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师生情感的融洽,特别是设法寻求契机融洽后进生的情感。可采取以下措施:
1、经常与后进生在一起,找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逗”他们说话,消除他们的焦虑感。
2、写作文前,将作文题目,要求等透露给后进生,并提前指导,让他们有习作心理准备。
3、作文课上与课后,多给后进生个别指导。
4、后进生的作文草稿或提纲打好后,悄悄地“初评”,避免交本后重做。
5、允许后进生写自己爱写的东西,不规定按老师出的题去做。
6、把命令改为建议。严厉的命令往往会导致对立情绪的产生,因此,教师在纠正后进生的错误时,用商量的口气建议他们怎样做。
7、经常开展作文咨询活动,聘请作文小顾问,为后进生质疑解惑提供方便。
8、广泛听取后进生对教师作文教学的意见,采用召开座谈会、个别谈心、递“小纸条”等形式。
9、与后进生保持联系,力求得到家长的多方面的支持。
10、开展“手拉手、共前进”活动,设立“热心人”奖,激发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帮助后进生。
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强,写作起步时的成功,哪怕是微小的一点,也对他们未来的写作心态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在批改作文时,尽量找出后进生作文写得较好的地方,给他精神鼓励。对后进生的作文评分有个方法:
传统的作文评分是一次性的,这无法使后进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有的通过对某篇作文的一次写作,刚摸索到写好这篇作文的门道,可是等级已定,只好“望分兴叹”便不愿再修改或重作;有的感到反正是不合格,便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念头。如果我们在批改时对后进生的作文先不打等级,而是辅之,以有效的补差措施,待他们经过修改或重作,直到有进步再给等级,就能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小学生后进生辅导总结 小学后进生辅导记录表篇五
一个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对后进生的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后进生的转化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对本学期的后进生的转化作以下的工作总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提到学困生,无不摇头叹息,说他们是“孺子不可教”,“朽木不可雕”。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教师们换个角度,放弃门缝里看人的偏见,就会欣喜地发现学困生并非不可救药,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全面了解学困生的心态,对学困生学习目的、态度、兴趣、爱好、志向、心理变化和生理特点、家庭环境、生活环境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作全面调查、深入研究,并采取分类教育的方式,随时比较和修正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克制约束不良心态的滋生发展,用教师美好的灵悟、理智来塑造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使学困生领悟到身边的同学、老师都对“我”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使后进生转变思想,鼓足勇气,直面现实,积极向上,鼓励他们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步一步地培养学困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教师的情感理智融入他们的心田,并能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
作为教师,自身的职业决定了育人的职责,教师时刻应以组织、教育和管理学生为己任,因此,对学困生在活动中要多留意、多观察、多关心、多鼓励,努力沟通师生情感,搭起相互信任的友爱桥梁,建立起和谐平等、融洽纯真的师生关系。掌握学困生的心态、心理障碍、思想负担、精神压力,以及教育启发的方式,耐心热情地替他们排忧解难,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让他们觉得自己的荣辱牵动着老师的心理,老师的得失同样成为他们脸上“阴晴变化的招牌”,向他们无私地奉献出真挚的爱,从他们的一言一行中善于发现闪光点,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鼓励他们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树立追求目标、激发学习的兴趣。在人格上与优等生平等相待,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要找准切合点,正面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教育。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由学生学习责任性强弱和学习兴趣的浓淡来决定。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有它的规律性,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发生变化。”学生这个内因只有通过教师这个外因才能发生变化。兴趣是学习的挚友,学生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营养,提高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才能成为开发人的智力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细细调查、研究、比较,掌握了每个后进生的特点,切中火候,对症下药。
教师要真正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解人意,除了献给他们一片爱心外,还要替他们排扰解难。学困生之所以学习进步迟缓,原因固然很多,但我觉得他们最大的心理障碍莫过于基础差,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而丧失学习信心,遇到难题自己难以解决而觉得孤立无援,陷入无可奈何之中。我针对学困生这种心理,作具体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和原因,找准突破口。如举古今中外名人成长的范例。通过这些例子的启发教育,让学困生从思想和心理上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减轻学困生精神上的压力。教育方式上本着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判的原则,引导学困生向优等生学习,使后进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对学困生除了加强思想品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外,教师教学中还应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根据学科特点和作业练习要求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阅读法、思考法、比较归纳法、识记法、回忆重现法、分析法、观察实践法等。实践证明,学困生与优等生不是一成不变的。给学困生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温暖,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都可能使学困生从思想品行到学习技能上与优等生相媲美。
六、耐心克制,创设进取的转化环境
教师的耐心和克制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自觉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善于约束自己的言行、克制自己消极情绪的一种意志品质。它是教师转化学困生成功与否的重要品质。对于顽皮淘气、不守纪律且学习基础差,又总是赶不上队的学生和对学生中间产生的有损班集体荣誉、而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因素误入歧途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教育的耐心和克制,在这些现象面前就会无法自觉地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教育行为,并会显得冲动、甚至予以严重的体罚。这就会激怒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抗心理,使学生对教师形成鄙视态度,不接受批评意见。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便荡然无存。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一种良好的、融洽的学习、生活氛围,把自己置身于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66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