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的奇石作文字优秀(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15:30
黄山的奇石作文字优秀(6篇)
时间:2023-06-06 14:15:30     小编:文友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黄山的奇石字篇一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

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能背诵2、3段,听写第4段。

4、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读懂得并列关系的段落。(第3段)

三、教学难点 :仿照第3段说一段话,并绍“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六、教学过程 :

第 一 教 时

教学要点:初知课文,学习一、二、三段,并说说“天狗望月”这块奇石。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            。它在我国         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3、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           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          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 去海——样子奇

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

节有什么不同?

3、理解学法提示。

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   齐读        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   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  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 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

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      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 :作业 本p20  no:1

七、板书设计 :

抱、蹲、望

更有趣

八、教后感:

这堂课中,我觉得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处理得比较好。本堂课训练重点是读懂得并列关系一段话(即第三段)。我 教学第三段中,注重指导学习学法提示,先让学生自学学法提示,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学法去读懂课文,最后为弄清这并列段的结构,我又安排了这样二环节,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通过以上几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列段结构在学生脑中清楚形成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黄山的奇石字篇二

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有一个石头像一个大大的鲸鱼,它一动不动的躺在海上,它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就是有趣的“深海蓝鲸”。

还有座奇石,看上去像是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有一只乌龟想过大大的大海,它想呀想,想到了一个办法,找到了一个木棍就可以过海了。

还有“仙人观海”,山的前边就像一个大大的城堡,城堡下有一条河,里面住着一位仙人,就像一位老爷爷望着翻滚的云海。这些石头真有趣啊。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狮子捡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给它们起名字呢!

黄山的奇石字篇三

1.通过看这文,了解黄山岩石的神奇,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选背其中的两段。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2~5自然段的内容,体会黄山岩石之奇。

2.教学难点 ──多数学生未去过黄山,利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黄山》录像资料片。

2.多媒体课件。

3.薄型卡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听记句子。

1.四川的峨眉山风景秀丽,到处鸟语花香。

2.无锡的五里湖好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出蓝蓝的天,白白和云,红红的花,绿绿的树。

二.整体感知,揭示课题。

1.过渡: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清水秀,风景非常美丽。今天,老师将带你们一起去黄山风景区游览。

2.看录像,范背课文。

(多媒体显示:填空)

3.完成填空,相机学习部分词语。

⑴ 指名完成填空。

⑵ 生字词正音。

⑶ 理解词意。

⑷ 你看到了哪些秀丽神奇的景色?

4.齐读第1自然段。

5.指导背诵。

6.揭示课题。

板书:

7.释题。

奇石就是指──(怪石)

奇石、怪石也就是说──(出示卡片:奇形怪状的岩石)

8.质疑。

看了课题,小朋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三.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层次脉络。

1.自由轻读课文。

课文里边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

2.读后交流。

⑴ 介绍了哪些奇石?

板书:“仙桃石”

“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

“金鸡叫天都”

……

⑵ 哪些是具体介绍的?哪些只是简单举了名字?

⑶ 小结。

四.品词析句,理解文意,学习第2、3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

1.过渡:刚刚有个小朋友问:“这些奇石‘奇’在哪儿呢?”咱们先来看这块“仙桃石”。(指板书)

2.指名读第2节。

课文哪一自然段作了介绍,大家边听边找,什么词语你有懂。

3.质疑问难。

4.理解。

⑴(放录像:“仙桃石”)谁来指指“石盘”在哪儿?

⑵ 为什么说“仙桃石”是奇石呢?

板书:好像……  飞  落

5.指导朗读。

6.背诵。

学习第3自然段

1.过渡:黄山的奇石多有趣呀!你瞧,这块奇石就像一只猴子。

(多媒体显示:“猴子观海”)

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2.默读第3节。

找找这一段几句话?

(多媒体显示:①  ②  ③)

3.指名分句读。

4.分句理解。

⑴ 第1句说什么?

看图理解“陡峭”

⑵ 第2句说什么?

谁来学学这只猴子有趣的样子。表演时要注意哪几个动作?

板书:抱  蹲  望

指名分解动作表演。

评议。

⑶ 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指板书)

5.看图练说。

(多媒体显示:第2自然段填空)

6.指导朗读。

7.指导背诵。

五.小结谈话。

六.学习生字。

1.复习巩固新词。

(多媒体显示:词语)

2.指导书写:翻、滚。

(多媒体演示:“翻、滚”的笔顺)

附板书:

┌ “仙 桃 石”    好像……    飞    落

│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黄 山 奇 石 ┤ “仙人指路”

│ “金鸡叫天都”

└     ……

黄山的奇石字篇四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一说一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一)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或文字资料。

(二)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图片、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一)知“石”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2.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3.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说“石”

1.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2.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3.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悟“石”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2.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3.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二)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黄山的奇石字篇五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猪八戒照镜子”吧,在一座石盘上,坐着一只肥头大耳的猪八戒。它看着前方,似乎在照镜子。瞧它这臭美的样子,实在是太好笑了。

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只“靴子”。它好像被一位仙人倒放在山头等着太阳升起。这就是有趣的“仙人晒靴”了。

“仙人采药”就更有趣了!在几座陡峭的山峰间,有一位仙人,它背着一个大箩筐,好像刚从山林里采药回来。

每当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一只银光闪闪的天狗。它抬着头,对着月亮“汪汪”地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天狗望月”了。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黄山的奇石字篇六

假期里,我和妈妈去黄山游玩。

黄山很有名,我在二年级的课文里学到过《黄山奇石》,这次去黄山,那里的石头真的很奇特。我看到了“飞来石”,“金鸡叫天都”,“猴子观海”等。不过那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猴子只能观悬崖。

导游介绍了更多的石头。有“鳌鱼吃螺蛳”,嘴巴朝天张着,要吃上面的小螺蛳;“乌龟下蛋”,龟妈妈在前面趴着,后面4个小石头,像它的蛋宝宝。

我自己也发挥想象,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石头。有火箭喷射器——那是在一块巨大的石头上,有两条黑色的条纹,就像火箭升空时后面拖着的烟道;有冰淇淋——在一块倒锥形的石头上有一个圆球。真像美味可口的冰淇淋;还有的像手机——长方形的机身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像天线呢。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奇石是它最大的特点了吧!黄山奇石“三分靠长相,七分靠想象”。有了我自己的想象,黄山更多了一分亲近和趣味。明年我还要去黄山,用那时的心情发现更多我的黄山奇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797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