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一
带着一份憧憬,一份喜悦,一份期待与责任,我有幸参加了远程教育的心理健康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通过学习,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感受一:认识心理健康重要,促发展。
通过本次的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质,助成长
通过培训,自身有了提高。我对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这次教师研修培训,让我感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和风,沐浴着新课程改革的阳光,拓展了我的教育视野,提升了我的教研能力,让我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有了真真切切的转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不断学习,并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提高自身的修养。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二
近年来,全球突发的新冠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挑战。在这场疫情大考中,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面对疫情,树立正确的心态,许多学校和机构推出了疫情心理课程。我也参加了此次疫情心理课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
第一段:课程介绍
这门课程为期两周,共计十节课。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疫情背景介绍和疫情防控措施,第二部分则是心理素质培养。在第一部分,老师介绍了疫情背景、防控措施以及社会各界对疫情的反应。而在第二部分,老师则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情绪管理、自我认知、道德修养等方面。课程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二段:课程收获
在课程学习中,我获得了很多收获。首先,在了解疫情背景和防控措施后,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其次,在学习心理素质方面,我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学会了通过呼吸训练、思考转移等方法,来帮助自己调节情绪。此外,学习了自我认知的方法和道德修养,让我更加了解自己,同时也塑造了我更好的行为价值观。
第三段:课程体会
在疫情期间,人们的情绪和心理状态都很容易受到影响。而学习此次心理课程,则让我更好地了解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使我有更好的心理准备来面对疫情。此外,课程体验也非常棒,老师深入浅出,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课程还设置了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让学生能够与同学们交流想法和情感,相互支持,并形成一种团结的氛围。
第四段:课程启示
通过此次学习,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我们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此外,课程还启示我,要加强团队合作,提高自我认知,不断学习和成长。
第五段:总结
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我们不能因此放弃,相反应该更加主动积极地去适应它。疫情心理课程是我们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帮助我们提高心理素质,维护身心健康。在此次学习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感动。作为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和机会时,我们一定要坚持学习和成长,为社会做出贡献。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三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大学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大学心理健康课程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它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让我更好的认识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创造美好未来。
这门课程帮助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它教会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过自我剖析我发现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课上,通过老师的教导和书本的指导,我慢慢的开始正视自己。
这门课程帮助我规划人生,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人生的确需要规划,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准备做些什么样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踏实的人生目标靠近。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永远是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有些时候,理想也等同于我们的目标,但只是有了理想却没有认真规划,在实现的路上歧路多多,看着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计划往往赶不上改变,到头来感叹行路难,安慰自己已经追求了过程就不要太再意结果。这是理想与现实出入太大不得不给自己的安慰。而如果你的确认真规划了你的人生,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标,如果过程出现了偏差就及时改正,始终让自己的目标在现实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紧咬目标,你会发现你有战无不胜的力量,而且会努力为自己的最终理想而奋斗不已。目标清晰与昏昏噩噩根本就是两种不同人生的选择,规划好你的人生,你会奋不顾身地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动的动力,也是你每一个阶段不同的规划目标。所以一个好的人生规划太重要了,而这门课就很好的帮助了我。
人的灵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础是心理。这门课程帮助我塑造了一个自由高尚的灵魂,为我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指导,为我的未来照亮了道路。
认真回想一下,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问题往往会导致冲突和矛盾,而这些冲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话,就会演变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现代大学生都是经历了残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高考中取胜,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呵护,学校的硬式教育,是我们缺乏生活经历,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问题,总不能很好的处理解决,出现心理问题也不能正确的疏导,以至于出现心理疾病。这只是冰山一角,广泛的说,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是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和压力感,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从而难以兼顾的矛盾加剧了内心的冲突,产生了焦虑感,各种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当今大学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将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前提。心理素质是在心理方面比较稳定的内在特点,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大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造意识、自主人格、竞争能力、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要以心理素质为先导。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心理素质的高低,取决于个人的心理的将康与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其次,心理健康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的他的人格发展,心理健康使人格发展不仅能正确引导一个人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人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进而使我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能够更多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则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发展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跨世纪人才的培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将来能报效祖国的前提,也是祖国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极其重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四
一、课程有效提高自我认知
在疫情期间,由于生活和学业上的不确定性,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和迷茫。在这时,自我认知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通过导师的引导和问题的启发,让我能够深刻理解自己的内心动态,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短板。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二、课程有助于建立情感支持网络
在疫情期间,人们的社交活动受到限制,难以与身边的人交流,感到孤独和无助。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鼓励学生建立情感支持网络,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所受的影响与身边的人可能是相似的。通过交流,我们可以彼此支持,调整情绪,减轻压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三、课程让我更加积极应对挑战
疫情带来的不安和恐惧会引发负面情绪,阻碍认知和行动的正常运转。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让我了解到压力的应对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培养了我积极应对压力和挑战的能力。现在,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能够更冷静、更果敢地去寻找解决方法。
四、课程让我更加关注身心健康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身心健康往往被忽视和放置。但疫情的到来,使我们更加关注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通过引导学生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以及科学的调节方法,帮助我更好地认知自己、调整身心状态、提高自我抵抗力,更好地悉心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五、课程带来思考和收获
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并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具有实用性。课程中要求我们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去探究、思考和反馈,并展示个人的收获和感悟。这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知识,如果将其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我会更好地应对生活困境。
总之,学校的疫情心理课程帮助了我们更好地应对疫情的心理挑战,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人成长。在这段经历中,我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得到更新改善,我将更加自信、自觉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五
现代人的心理健康开始亮红灯。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心理课程
心得体会
范文,希望大家喜欢。本学年,我担任高一(十)班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配合政教处的工作,我顺利地完成了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在班主任教育过程中,有顺利也有挫折,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困惑,也有启迪,交织着酸甜苦辣。
一、不断提出新的奋斗目标,寻找鼓舞学生前进的力量
班集体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目标的实现中逐步发展的。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不断奋进的动力,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共同感情,激励和指导全班学生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不断有新的奋斗目标,学生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就充满信心,班集体就能朝气蓬勃,不断地奋发上进。
本学年,新生入学,学习任务非常艰巨,为了防止部分同学因跟不上而泄气或思想上不重视,我反复给他们讲了高一学年新课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让他们学习与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人与人的正确交往。重点抓自觉学习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二是抓自己的学习时间,即早读15分钟、自习课和晚上的晚修时间。督促课代表做好组织记录工作,并及时总结,以便学分认定。其次,继续抓好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工作。利用班会课请成绩优秀的同学、成绩进步快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方法。
二、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培养优良班风
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的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优良的班风是指在集体成员中普遍具有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是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它以无形的力量影响和教育学生。
首先从组织好班会入手。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参与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班会包括班务会、民主生活会和主题班会。我充分利用班会宣传学校各项
规章制度
和纪律,如课堂纪律、课间要求、考勤制度、考试纪律等,并教育学生要严格遵守;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班集体中的问题,提出巩固和发展班集体体的措施;制定班级公约,总结班级工作;讨论班级成员共同关心的问题;定期的时事教育;处理偶发事件等等。其次是对班干部的培养。 对班干部,不能只是使用,还应该进行教育和培养。我经常教育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光荣感和责任感,要求他们努力学习、团结同学、以身作则,鼓励他们既要大胆工作,又要严格要求,注意工作方法。当然,选出的干部毕竟不是完人,因此对他们不能过分苛求、指责,特别是在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对班委会的工作要经常检查,而切要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既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班上的工作全部推给班干部自己放手不管。我还坚持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组织他们学会制订计划及具体措施,检查落实情况,总结得失,并加以改进,教会他们如何分辨是非,及时阻止同学中的不良行为。而对于班干部在班级中的不良行为,决不姑息,鼓励他们以身作则并带动其他同学,促进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三、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育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学习纪律,指导学生制定好适合自己的
学习计划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为将来报效祖国,振兴中华民族,打下良好基础。四、做好逆反心理学生的疏导工作
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表现为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
针对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不同成因,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疏导工作:
1、 确立适合青少年实际的教育目标和要求。过高的教育教学目标,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对学生进行品德行为指导时,我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要求,准确把握学生品德发展阶段和水平,在教育策略上循序渐进,不急躁冒进,尽可能避免师生对抗情绪的产生。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一是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充分发挥集体规范和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二是积极推进班级管理和教育方式的民主化,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展示才华,修正品德,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和教育艺术水平。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很多都与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为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把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
4、 合理利用学生逆反心理的正效应。大胆利用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为此我充分利用主题班会课,艺术周,科技周,校运会等活动契机,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合作精神。
六、有效地进行家访或电访
对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访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这项工作开展得好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与配合,也是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商洽如何教育学生的一个好机会,更是班主任与家长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信任。本学年我走访了近40多个同学,并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家长互通信息,共同商洽教育学生的方法,树立家长对教育子女的信心。增进了师生,师长情感,促进了教育工作。
总之,经过一学年的努力,我班同学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1月至12月我幸参加了延边州班主任远程培训,通过二个多月的网络培训,我学到了许多班级管理方面的知识,使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学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专题后,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对象的平衡,促进其发展。对不平衡状态的外在或内在的非建设性或伤害性处理,才会导致所谓的“病态、变态、或偏差”。
异常行为是学生在心理不平衡的情况下发生的,是一种偶发性行为,这种行为在学生正常状态下是不会发生的,它与常态行为不同,可以称为“偏态行为”。班主任如果能及时鉴别学生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摆脱心理的危机状态,回复到正常状态,那么,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违法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意外事件就会大大减少。
第三种状态是不健康状态,当学生处于不健康状态时,往往会非线性地发生不适应行为,包括反社会行为和异常行为。所谓“非线性”地发生,是指这些行为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确的、直接的原因,找不到其因果关系,其因果序列是不清晰的。例如,一位小学生突然害怕方格或类似方格的所有物体,这是一种异常行为,包括他自己在内,谁也弄不清他为什么会怕方格。正是由于这种非线性的特点,我们对其不适应行为的产生就无法预测。学生在心理不健康状态下所发生的反社会行为或异常行为既没有直接的原因,也没有明确的行为动机。因此,谈不上是其价值观、道德水准或人格特点的必然产物。这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变态行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不适应行为的发生有不同的特点,作为班主任,我们要看到广大学生的两个主流,一是大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是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学业、生活、环境的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他们要求给予指导,以帮助他们正确应对遇到的问题。对于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发展中所出现的心理偏差,应树立正确的观念,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而针对极个别的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则要能够及时甄别,并积极寻求专门机构予以解决。
四、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二)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三)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小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小学生很少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全校上下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二、抓学科渗透,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我们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开设上好心理健康课的同时,要求教师在各科备课时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课,抓好心理疏导的教育;语文课,以教材中大量的优秀文字形象,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质;数学课中研究重点是观察、注意、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英语课则要求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使之敢于表现自我,增强学生群体交往意识,发展能力和个性;音乐、美术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给人以美的熏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针对小学生的关爱教育的内容及途径,探索并形成了优化学生情感体验、人格发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小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在校内、班级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爱、团结帮助蔚然成风,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学生合群,积极参与,团结协作,自尊自信,创新精神等得以充分体现。在家中,社会上,学生都能从小事做起主动关心、爱护、帮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题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四、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上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六
近几个月来,全球范围内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困扰。为了提供人们应对疫情的心理支持,许多机构和组织推出了各种各样的疫情心理课程。我有幸参加了其中一门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深切体会到了疫情心理课程的重要性。
首先,疫情心理课程帮助我们认识到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我们不仅面临着健康风险,也承受着来自社交隔离和经济压力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会引发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和抑郁。通过学习情绪管理的技巧,我学会了倾听自己的内心声音,理解自己的情绪,寻找适合自己的情绪调节方法,如冥想和呼吸练习。这些技巧帮助我保持内心的平静,缓解负面情绪的困扰。
其次,疫情心理课程启发了我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在疫情期间,大家被迫进行社交隔离,与亲友和同事的联系变得更加困难。这种与人隔离的状态会引发孤独感和无助感。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与他人的沟通和支持的重要性。课程提醒我关注身边的人,主动与他们保持联系,分享彼此的情绪和经历。我也学会了倾听和支持他人,为他们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理解。这种互相支持的氛围有助于我们共同度过这个困难的时刻。
第三,疫情心理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培养积极心态。面对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挫折,许多人很容易陷入消极的情绪中。然而,课程教给我如何积极面对困难,从中寻找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我学会了设立适当的目标,寻找能够支持和激励自己的资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种积极心态不仅有助于我的个人成长,也对周围的人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疫情心理课程加强了我对自我关怀的认识。在疫情期间,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我们自己的身心健康。课程提醒我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我也学会了寻找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和烹饪。通过这些活动,我能够放松身心,充实自己的生活,提高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最后,疫情心理课程启示了我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支持。课程提醒我要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如老年人、残障人士和医务工作者。我也学会了如何通过志愿活动和捐款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这种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感使我感到更加有意义,并促使我积极行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而言,疫情心理课程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课程,我学到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积极心态、自我关怀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和知识不仅对我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有着长远的影响,也对我日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我相信,通过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共同度过这个艰难的时刻。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还没学心理课的时候,我就对心理学有着一中莫名的感情,也说不清是怎样的感情,反正就是有一股想把它学好的冲动,甚至希望自己能够从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通过几周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枯燥,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心理课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通过上心理健康课,让我终于感到人生的珍贵,感到要孝顺父母,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为我们操心,不让他们为我们担心,我们还要关心身边的人,让每个人得到关心。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但是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就如同我们的朋友一样,我们要凡事真诚。存真诚的心,说真诚的话,作真诚的事。自己有了什么错失,应当坦白承认,切不可设词遮掩;有人责备劝导你的时候,要存着谦卑感谢的心领受,切不可羞恼拒绝。与人同处不可有虚伪的客套,但总要彬彬有礼,举止中节,使人在你的动作举止上没有可挑剔的地方。多爱人才能多得人的爱,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宽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宽容,多体恤人才能多得人的体恤。你发出去的是什么,你得回来的也是什么。
疫情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心理课程的心得体会篇八
为期四天的心理培训今天下午16:30分落下帷幕,四天时间,除了第二天,(15日)因为要参加学校群众路线的学习(一天)没有参加培训会,其他三天全部参与了培训。三天的培训我有不少的收获。
一、感受着收获知识的快乐
几天的培训,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对心理学的认识更深了一步,本次培训的内容更多的是侧重心理咨询这一部分,弥补了自己对这方面知识的缺陷。本次给我们培训的都是在这个领域中的大师级人物,让自己领略了他们的工作风采,初步感受到咨询的魅力。比如家庭治疗技术,听的是赫赫有名的李子勋的三个小时的现场指导,他与刘丹老师的配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让我们见证了家庭治疗技术的魅力。
感受到了工作坊是如何活动的,学到了不少方式方法。知道了心理咨询的三大流派分别是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和家庭治疗。也初步接触了后现代心理学技术。知道了后现代心理学技术包括四个形式:叙事治年疗、焦点解决、合作对话、反思团队。其中叙事治疗以李明老师做得做有影响力,焦点解决骆宏教授很擅长,合作对话的领头羊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曾海波老师,在第一天的工作坊环节,我们对三个有了初步的接触。
做心理咨询,做一定时间,必须进行督导。这是帮助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压力疏解,指导工作进一步落实的很重要的一步。(常听说是倾诉垃圾)在16日晚(19:30——21:50),我参加了一次特殊的督导。由三大流派代表加上后现代心理学四方代表8人,对来自北大心理咨询师俞老师进行了督导。那天,俞老师用近40分钟说了她的一个咨询案例,已经做了15次咨询,但效果不是很好,她叙述完之后,四大流派向她提问,该老师对8位代表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接着,就是这些人从自己流派的角度给出建议和指导。场面非常紧张,又非常有意思的,让我领略到各流派的特点。
正如俞老师最后所讲,通过今天的活动,她收获了很多,促进了自己的反思,知道了问题所在,促进了心灵的成长。这也是我所收获的,我虽然对这些流派的咨询技巧知道不多,但就在这三天的亲身参与中感受到为他人服务的幸福。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心理咨询流派确实不少,心理咨询技术也很多,我想,只要我们掌握了一种或多种方法,只要对我们的来访者有效,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或痛苦,就是的体现。
二、虚心学习,学以致用是件幸福的事情
四天的会议中,组织方安排了丰富的内容,同一时间段,至少有四场或五场不同的内容同时进行,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必须进行选择。不得不进行割舍。比如14日,分别安排了“催眠治疗应有与发展”、“cbt工作坊“、”后现代心理学应用“、”表达性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四场同时进行;16日下午同时安排了”生活体验疗法实践“、”回归疗法的应用与案例展示“、”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儿童心理障碍的家庭治疗“、”声乐心理治疗及在上海的实践“、”精神分析视角下的精神创伤“、”压力管理的团体干预“、”整合家庭治疗“、”韦氏成人智力测验和韦氏记忆测验第四版中文版9场同时进行,17日也是几场同时进行。很多内容,自己都想参与,但无分身技术,只能参与其中一个,就是这一个,让我感觉都很精彩,也收获多多。
以今天下午为例,主题是:“幸福校园,快乐师生”四位专家对如何培养学生,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和措施,其中,陈虹博士的讲座——对积极语言的心理学研究——有助于延伸积极心理学的应有领域讲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40分钟的讲座中,她讲了不少应用积极语言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成绩提高的实例,如昌平某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积极语言的使用,校长要求教师使用积极语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结果,不到一年,学校的教学成绩各学科全部排在第一名,让其他学校很吃惊,问校长,采取了什么恨招,教学成绩这么好?校长说,没有采取什么,就是让教师必须使用积极语言。呵呵,从我对积极心理学的了解,我坚信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想,教师使用积极语言方式,受益的首先是学生,也促进或转变或更新或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下学期,我想对于班主任教师的培训应该加进这部分内容。
几天的培训,我感受着这些培训者或主持人工作热情。不愧为教授级的人物,各个都有极佳的口才,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史占彪研究员,一个是郑晓边教授,思维敏捷,风趣幽默,气场强大,能充分调动气氛,上下联动。我在想,一个活动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留下深刻的印象,与主持人的主持有很大的关系。
三、感动着我的感动
感动大家的学习热情,16日上午全体会中,宽敞的报告厅座无虚席,1000多人,是我这几年参加培训中,见到人数最多的。在各工作坊中,在提问环节,大家积极提问,显示了学习热情的高涨。16日晚上的工作坊,近22:00才结束,而这结束的时间,是在主持人一再控制时间的情况下才结束的,让我感动。
记得16日晚上结束后我在车站等车,有三人一直在谈论着,听内容,我们都是刚刚参加督导工作坊活动的,他们三个人边等车,边讨论着会议的内容,看得出,他们的兴奋。
本次活动中,屯小的两位心理教师全程参加了培训,学习特别积极主动,让我很感动。她们一再表示这次活动收获特别多,我被两个这种好学精神而感动,我想,我们每个人,只要具有或保持这种不断、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精神,一定会进步成长的更快,教师的成长是学生的幸福,家庭的幸福,更是全社会的幸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79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