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模板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31 11:55:39
最新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模板5篇)
时间:2023-08-31 11:55:39     小编:琴心月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篇一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xx年及“十五”以来的工作20xx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拼搏,开拓进取,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亿元,预计完成50.6亿元,增长21.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9亿元、23.6亿元、8亿元,分别增长13.6%、32%、1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501万元,增长38.8%。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亿元,增长 151.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8亿元,增长146.9%。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健全机制,创新方法,引进市外资金11.5亿元。全县在建项目187个,总投资 22.9亿元。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6个,总投资5.9亿元。总投资2.68亿元的生物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1亿元的淇雪淀粉公司扩建项目,已建成投产。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8.5亿元。在谈项目28个,预计总投资16.3亿元。工业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强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围绕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四大行业,成立了10个专项工作组,择优帮扶25家重点企业;积极打造工业发展平台,黎阳、钜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加快,成为我县发展工业的重要载体;切实推进银企合作,优化发展环境,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5.1亿元,增长38%;实现利润1.36亿元,增长90%。农村经济全面繁荣。认真落实惠农政策,免征农业税2290万元,发放直接补贴资金1216万元、良种补贴资金450万元、“两免一补”资金444万元。粮食总产达到60万吨,增长2.5%。扎实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畜牧业实现总产值15.8亿元、加工产值13.2亿元,分别增长18.9%、21.2%, “畜牧强县”实力明显增强。切实搞好林业生产,新建和完善林网58万亩,植树320万株,为20xx年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新进展,蝉联省“红杯赛”十一连冠。被确定为省农业综合开发重点县。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5.1万人,增长59%。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黎阳桥和黎阳路西段、燕山路、黄河路北段、工业路已竣工通车;天然气基站征地工作已基本结束,黎阳花园、宏基城市花园主干道过路管道已经铺设,供水改造项目已完成城区管网初步设计;黎阳花园、宏基城市花园住宅小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污水处理厂已开工建设。小城镇建设迈出新步伐,善堂镇被评为全国文明乡镇。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总投资1200万元的钜新线改建工程已竣工通车;总投资1480万元的永定线北段改造工程已开工建设;总投资2840万元的“村村通”工程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解决了93个村的出行难问题。公路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高,被评为全省公路综合治理示范县。旅游经济快速增长,实现直接收入1381万元,增长56%。各项改革扎实推进。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实现增加值24.7亿元,增长28%。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任务基本完成。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步伐,顺利取得央行1.3亿元专项票据。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10个乡镇顺利完成改革任务。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资金支出效益明显提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圆满完成。同时,交通、公路、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也都迈出新步伐,取得了新成效。人民生活继续改善。认真落实两个确保,全年共发放退休金2568万元、失业保险金385万元、城市低保金516万元,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发放社会救助金100万元,对7000余名特困群众进行了社会救助,并启动了农村居民低保制度。积极实施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53个行政村、8.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认真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农民49.5万人,参合率达到8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86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增长1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26.8亿元,增长11.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入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人口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35‰以内。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浚单18玉米新品种荣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普通高招本科上线人数1133人,创历史新高,县一中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高中。投资815万元,消除学校d 级危房2.6万平方米,提前一年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任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一条街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屯子石雕城建设工作全面展开,并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泥塑顺利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鉴定。第五届村委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广电、国土、环保、统计、审计、食品药品监督、宗教、气象等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的进步。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

先进性教育

活动,认真学习和贯彻xx大、xx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积极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平安浚县建设初见成效。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杜绝了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20xx年,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既快又好的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标志着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立足县情,抢抓机遇,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7.4%;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比“”末翻了近两番,年均增长30.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末翻了三番,年均增长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高于“”时期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9%,高于“”时期9.5个百分点。我县的多项工作走在了国家、省、市前列,获得了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民政工作先进县、村民自治模范县,省农业结构调整先进县、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畜牧强县、文化建设先进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信访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可以说,“十五”时期,是我县经济总量迅速扩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的五年,是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的老同志,向驻浚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浚县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顾“十五”时期的政府工作,我们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一要始终坚持抓住第一要务不放松,加快发展。我们把发展作为解决浚县一切问题的关键,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以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农业县向工业县转变,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二要始终坚持突出重点,打造特色。我们坚持以正确的思路指导工作,以创新的态度谋划工作,着力解决事关浚县发展全局和长远大计的重点、难点问题,努力把重点、特色打造成优势和亮点,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争得了更多的机遇、更大的主动。三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我们牢记人民政府的职责,尽最大努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了大局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四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们把浚县放在全市、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思考、谋划,积极探索、完善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浚县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求实、务实、干实,保证了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五要始终坚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我们坚持县委的统一领导,自觉接受县人大、县政协及全县人民的监督,靠事业凝聚人心,靠集体智慧推动工作,靠科学机制和正确导向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力推动了我县大发展、快发展。这些经验和体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全县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并发扬光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还不大,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较低,龙头企业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财政形势不容乐观,小收入、大支出的矛盾依然突出。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二、“”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期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从大的环境看,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扶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有利于我们争取项目和资金;沿海发达地区受发展空间的限制,急需向内地转移产业,为我们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我县自身情况看,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并将相继发挥效益,为我们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产业支撑;目前社会大局稳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人心思干,人心思上,为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动力。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推动“”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的方法、良好的环境、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强力推进工业兴县,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浚县。“”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9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左右。顺利完成“”时期的目标任务,实现浚县发展的新跨越,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点抓好六项工作:一是全力实施开放带动,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和方式方法,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在引进高新技术、精深加工、优势特色产业等大项目上实现重大突破,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二是强力推进工业兴县,培育经济增长新优势。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兴县的突破口,围绕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建筑材料、机械制造四大行业,大上工业项目,上大工业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化进程。到“”末,力争把浚县建成主导产业突出、经济优势明显、财政支撑有力的工业县。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定不移地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依托粮、牧、油、菜、林等资源优势,建基地、抓龙头、创名牌,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实现第三产业发展新突破。以文化资源为依托,打造知名文化品牌,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推动第三产业兴旺繁荣,努力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末,力争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2.1亿元,年均增长17.9%左右。五是扎实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按照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方针,以城区建设为龙头,集镇建设为主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居民充分就业、发展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六是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浚县。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解决好就业、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和安全生产工作;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三、20xx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20xx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向新的发展目标迈进的重要一年。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7 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亿元,增长3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16.9亿元,增长3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 亿元,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05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20元,增长9.5%;引进市外资金12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化率达到19%。围绕上述目标,突出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力招商引资,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树立“招商引资永无止境,招商引资永远是零起点”的理念,举全县之力,强势招商,力求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大突破。一是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认真研究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瞄准知名大企业,主攻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在引进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重视引进科技含量高、含税率高的大项目,提高项目质量,使更多的引进项目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围绕产业配套项目进行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今年,力争轮胎改造项目、肉联厂改造项目、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等总投资超5000万元的在谈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力争引进 1个总投资超5亿元的项目。二是积极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的合作与交流,巩固和拓展招商基地建设成果。加强与先进地区工业园区、企业商会的沟通协作,开拓招商新阵地。在经济发达地区聘请招商顾问,借脑、借力、借誉招商。突出以商招商、定点招商、代理招商和专业招商,认真组织好境外招商和发达地区专题招商活动,实现招商渠道多样化,提高招商质量。三是进一步完善招商机制。继续强化“一把手抓招商”,树立招商一线就是领导一线的观念,主要领导抓招商,用主要精力抓招商。健全招商引资“四位一体”、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机制,强化专职队伍招商,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和奖惩办法,强化督导,严格奖惩,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提高招商成效。四是继续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严肃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件,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营造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优质高效的投资环境,营造生态优美、文明进步的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外商来我县投资兴业。(二)推进项目建设,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投入,抓投入必须抓项目”的意识,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特别是工业项目建设的有效投入年,坚定不移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想方设法加强项目库建设。立足我县实际,把项目库建设与“”规划、产业发展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循环经济、国家政策性投资项目相结合,提高大项目谋划、策划水平。充分发挥项目策划办的作用,加强资源盘点、整合包装,策划一批重点项目。二是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认真研究和把握国家政策性资金投向,扎实做好项目规划论证和申报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向上申报项目,重点争取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项目,最大限度地利用上级政策资金。要确保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垃圾处理厂建设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集中精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成立专项工作组,由县级领导分包,逐个项目抓落实,确保高速度、高质量推进。对已投产项目,要加强沟通,搞好服务,促其再投资、再合作、再发展;对生物发电、淇雪淀粉扩建、黎阳玉米深加工等在建项目,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督促其尽快投产见效;对一中新校区、肉猪深加工、羊肉系列深加工等拟落地项目,要全程跟踪服务,做好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三)实施工业兴县,扩张工业经济总量。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提升工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加快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变步伐。一是抓好四大重点行业。农产品加工业,以粮食、食品加工业为核心,加快淇雪淀粉公司、永康玉米公司、黎阳玉米公司新建、扩建项目建设进度,打造玉米综合加工基地;以立世集团、中原希望公司、兴旺公司、飞鹤公司等为带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打造饲料生产基地;以汉生面业、亨利面粉、益民面粉等企业扩建改造为带动,扩大生产规模,打造小麦加工基地。能源化工业,以生物发电厂和风力发电项目为核心,打造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以轮胎、造纸、农药等企业为核心,加大技术创新和改造扩能力度,打造化工产业基地。建筑材料业,以伾山、飞龙、永生水泥厂技术改造为核心,提高生产能力;积极开拓建材行业新领域,着力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努力打造新型节能建材生产基地。机械制造业,以缝制设备公司、特种铸钢厂、东风铸造厂等为核心,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打造铸造加工基地;以福祥门业公司、兴盛门业公司等为载体,加大扩能改造力度,努力打造门业生产基地。二是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黎阳、钜桥两个工业集中区功能,增强项目承接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为产业集聚提供平台。加大标准化厂房建设力度,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突出抓好项目落地工作,各乡镇符合入住条件的新建项目,原则上要在县工业集中区摆放;对落地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门工作组”的服务工作机制,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实施。有条件的乡镇根据各自优势,因地制宜,加快特色工业项目的集中摆放,不断提升特色经济规模和水平。三是搞好引导服务。建立健全各类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共同发展。努力增加工业用地储备,完善报批手续,为项目用地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严格实行专项工作组制度,继续落实领导分包重点行业责任制,推动企业发展。鼓励和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结合,加强自主研发工作,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搞好规划设计,发展企业文化,树立现代企业形象。有计划地对民营企业厂长、经理进行培训,尽快建立一支勇于开拓、敢于发展、综合素质高的优秀企业家队伍。(四)更加重视“三农”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认真抓好优质粮食生产,建设高标准的优质粮食生产集中区,进一步强化“产粮大县”地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推行基地化生产,公司化经营,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标准化和有机化。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快生猪规模化养殖,膨胀牛羊饲养总量,提高畜禽规模化、专业化养殖水平;以肉联厂、富邦公司等为龙头,扩大畜产品加工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畜牧强县”实力。切实搞好林业生产,绿化、美化生态环境,确保顺利实现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加快推进林业种植及林产品加工一体化步伐,重点引导新镇、善堂林产品加工业扩大规模,壮大产业。二是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争取涉农信贷和政策性资金,扶持壮大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足农产品资源优势,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努力实现食品加工企业合资合作新突破;引导和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原料生产基地,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三是推进市场体系建设。按照依托基地建市场的原则,积极推进现有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形成市场和基地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努力争取省级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项目和资金,着力培育壮大各类农副产品商贸企业、购销大户、农产品营销龙头企业;认真总结、宣传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先进典型,推广经验,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三农”投入的机遇,积极谋划和争取各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实施“五年千亿元建设工程”,解决62个行政村出行难问题。高标准完成各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确保在全省处于先进位次。认真搞好水资源管理与综合利用,进一步完善引淇补源工程,争取引黄入浚项目。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农业综合抗灾能力,确保再夺“红旗渠精神杯”。五是抓好劳务输出工作。健全和完善劳务输出组织领导体系,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积极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高务工人员择业能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加快农民就地转移步伐。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突出重点,抓好示范,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大力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促使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改观。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在农村形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五)发展第三产业,突出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旅游产业,抓住国家、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全面发展文化产品。依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整合浚县文化资源,发展浚县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打造“中原第一古庙会”品牌;积极开发新型文化产品,着力培育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发展龙头企业,实现石雕石刻、黄河古陶、泥塑、柳编、工艺制镜等特色工艺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不断壮大文化产业实力。大力推进屯子石雕城建设,加快文化产业一条街商户入住步伐,打造文化产业发展平台,逐步把我县建成文化产业强县。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加快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积极向外推介旅游开发项目,借助外力发展壮大旅游业。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浮丘山创a步伐。抓好购物、餐饮、娱乐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旅游特色商品,拉长旅游产业链条。进一步创新促销方式,加强对外宣传,巩固已有市场,激活潜在市场。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配合,培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品牌。力争全年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588万元,增长15%。三是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物流业。加快云溪宾馆和新华宾馆建设,规范发展金融、保险、就业培训、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品位。培育壮大各类特色市场,规划建设专业市场,引导超市、连锁店等商业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消费市场。四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吸引投资商参与房地产开发,建设一批功能完善的商业住宅区;积极开发经济适用房,推进县城、重点乡镇住宅小区建设;加大房地产行政执法力度,严禁单门独院住宅建设,规范交易行为,(六)加快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坚持“建设、管理、经营”三位一体的原则,探索和创新城乡发展新途径,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高标准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和燕山路、黎阳路东段、黄河路北段详细规划,加快县城的建设和扩张,使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积极搞好城区绿化、美化工作,提高城市品位。以一中新校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住宅小区开发和城关镇等机关搬迁为重点,加快卫西区建设步伐。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供水改造、地下管网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乡路网建设,重点搞好卫河路北段、燕山路、永定路与卫河路连接线建设和黄河路中段、永定线北段改造,力争善大线开工建设。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工程,开工建设善堂镇、钜桥镇客运站,开通公交化管理的客运班车。建立主要交通干道综合管理长效机制,解决好超限运输和道路抛撒等问题。二是高品位进行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健全综合执法机制,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从经验型、问题式管理向科学化、预防式管理转变。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规范城区市场、经营和交通秩序,维护名城良好形象。三是高效能搞好城市经营。坚持“以城养城、以城建城”的原则,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资本化、市场化运作,吸引各类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和国有土地储备、租赁制度,严格执行国有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提高土地收益,为城市建设筹措资金。积极发展房地产业,广泛吸引投资商参与房地产开发,规划建设功能完善的商业住宅区;积极开发经济适用房,推进县城、重点乡镇住宅小区建设;加大房地产行政执法力度,严禁单门独院住宅建设;发展房地产中介服务,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全面繁荣房地产业。四是高起点抓好小城镇建设。合理规划城镇经济结构、产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布局,把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小城镇聚集,实现产业兴镇。加快推进善堂镇、钜桥镇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建设,努力建设生态小城镇。按照城乡“六个一体化”要求,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抓好试点示范,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政策平台,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七)搞好财税金融,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加大财源培植力度,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有效投入、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兴县步伐等,培育发展新的财源,促进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大税收政策宣传和落实力度,强化征收措施,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乡财县管、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制度,优化支出结构,加强支出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益。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做好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等工作。积极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推进银企合作,引导金融部门全力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八)深化各项改革,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巩固乡镇机构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企业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市政公用行业改革,积极探索特许经营、市场化运作新途径。稳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领域的改革。认真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人才培训、创业辅导等服务,不断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九)坚持统筹兼顾,着力构建和谐浚县。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一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科教兴浚战略,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管理和使用;加大科技投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完成乡镇卫生院改扩建任务,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率达到80%以上;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巩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成果。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抓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综合整治区域内卫河流域。解决1.3万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强化节约意识,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护好、维护好广大群众的利益。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优惠政策,想方设法扩大就业。积极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强化基金征缴,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继续抓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低保户子女免费就学工作,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突出人文关怀,关心弱势群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扶贫救助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积极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定和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全民信用意识,打造 “诚信浚县”。认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活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大力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做好卫生防疫、食品药品、学校、交通、消防等安全防范工作,杜绝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畅通信访渠道,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浚县创建活动,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四、全力提高政府工作水平目前,浚县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要保持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需要全县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攀登,更需要政府转变作风,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县各项工作新局面。(一)解放思想,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持把解放思想摆在重要的位置,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真正在发展思路的创新上、发展政策的制定上和发展措施的落实上体现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干事创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的愿望、致富的热情、创业的干劲引导到富民强县的实践中来,创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在全县形成加快发展、全民创业的强大合力。(二)转变职能,创建高效运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逐步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积极转变政府管理经济方式,搞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着力为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政府工作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上。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服务观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社会公众服务。同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更新行政理念,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依法行政。(三)真抓实干,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紧迫问题上,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对每一项工作都要明确进度要求,责任到人,切实做到事事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要按照求实、务实、干实的要求,积极推行 “一线工作法”,真正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立业,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四)艰苦奋斗,树立清正廉洁的公仆形象。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实施公务员法为契机,严格要求、严格责任、严格管理,建设一支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政府干部队伍。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集中财力搞建设。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处力度,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政风行风建设,努力预防和治理腐败。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十五”,我们感到激动和自豪;展望“”,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团结拼搏,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开创“”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生态新浚县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篇二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xx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牢牢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吉泰走廊建设,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四区,差异发展、打造强县”战略,凝心聚力、攻坚破难,开拓创新、扎实苦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迈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县”新步伐,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xx建设呈现新局面。

xx经济发展呈现出提质提速、升级赶超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继续迈出稳健步伐,预计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2亿元,增长20.4%;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7.5亿元,增长14.2%;财政收入完成14.6亿元,增长8.9%。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幅位于全市前列,财政收入的总量稳居全市第三位。发展的质量明显提升,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9.5%,比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发展齐头并进,总量同步扩张、质量同步提升。

xx各项事业呈现出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喜人局面。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上优先安排、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10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8768元,增长13.5%;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步入大建设、大发展、大繁荣阶段,跻身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美丽xx”形象进一步提升,喜获全国第二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被评为全省“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优秀县和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十佳县”;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测评进入全省前二十名、全市前三名。

xx改革创新呈现出有序推进、提能提效的蓬勃生机。持续深入地搅动思想、创新举措,推进了园区管理机制创新,进一步放活了景区管理体制,强化了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决战“四区”的步伐更显从容。工作推进在规范中实现了更加高效,着力完善了项目管理、资金运行、单位内审等规范性制度,实施了项目资金的整合,推行了煤炭税费信息化统征工作,组建了政府投资评审中心,县级项目评审节约资金7231万元。通过完善土地出让金的奖返、“增减挂”奖励、财政投入扶持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乡镇发展活力。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和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后,认真对照上级的要求和自身的实际,正在广泛深入调研,组织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具体方案,谋求改革发展新优势。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突出强攻工业,产业集聚态势凸显。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工业发展实力明显增强。新培植规模以上企业19家,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3.9亿元、增长14.2%;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31亿元、增长23.1%,在全省排名前移四位;实现工业用电量4.4亿度、增长19.3%;新增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4家,有10家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建成投产。产业集聚水平明显提升。落户液压机电、绿色食品产业园的企业分别达40家、14家,江液、汇纳顺利重组,争取到南昌浦发银行授信1亿元扶持液压机电产业基地发展,荣获“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省级绿色农副食品产业基地称号,开元xx火腿公司获全国优秀龙头食品企业;林产加工园已落户企业4家;能源化工园液化气扩容和成品油库建设顺利推进。配套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基础设施投入达到3.6亿元,园区扩区调区工作进展顺利,建成4条主干道,一期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竣工,污水处理厂、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主体工程完工,世纪新城、污水管网、自来水厂扩建等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园区绿化提升和苗林一体化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二)注重统筹推进,城乡面貌深刻变化。加快推进了“山水xx、美丽樟乡”建设。县城建设扩容增靓。围绕“一江两岸、新老融合,南延东扩、产城对接”,建成区面积拓展了2.5平方公里、达到12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从16.9平方公里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会展中心正式启用,高标准完成了泸水河“金腰带”、湿地公园、体育公园等工程,高起点修建了站前大道和公园路延伸工程,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县城生态绿道建设,加快推进了分文铁路桥至湛田桥城市景观道建设,完成了湛田桥至工业园区段“白改黑”工程,启动了分文铁路桥至湛田桥板块组团开发,有序推进了蒙岗岭公园、老体育场改造、管道天然气、县城防洪渠、老城区改造提升等工程。深入开展了“两创建、两巩固”活动,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单位,通过复审再次被确认为“省级卫生县城”。在全省率先建成县级数字化城管“三全平台”,实施了农民建房履约保证金制度,启动了6个无物业管理住宅小区和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美丽乡村展现新风貌。全面完成一期七个乡镇集镇功能提升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六镇一场”集镇改造建设,提前启动了三期六个乡镇集镇改造建设,瓜泰线旅游通道和安茅线两条综合示范带建设品味明显提升。新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59个,高标准打造了横龙石溪等6个综合精品示范点,乡村环境明显改善。启动30户以上自然村村庄规划编制,美丽乡村建后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加快产业富农,农业经济增产增效。坚持以现代理念和富民情怀抓农业。传统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建成2个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达6.85亿斤。农业经济作物、畜禽、水产品的产量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新进展。重点发展了“3+2”特色产业,井冈蜜柚“千村万户老乡工程”落实面积1.1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13万亩、珍贵楠木9900亩、龙脑樟5000亩,烤烟种植面积达3.84万亩,强势保持全省第一,带动烟农户均增收近5万元。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顺利推进。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市级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6个。农田水利建设取得新成效。共投入资金3.4亿元,64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53座山塘整治工程全面完工,洲湖、赤谷防洪工程顺利竣工,4个“千吨万人”集中供水工程投入使用,建设高标准农田3.39万亩。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篇三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简称桂,地处中国南方,首府南宁。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广西政府

工作报告

,希望对你有用!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自治区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和“”工作回顾

20xx年是宏观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化解下行压力,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精准发力,及时出台“48条”举措,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稳定。初步统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8%,进出口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其中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1%和9%,城镇新增就业44.6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5%。

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着力推进“两路、两水、两电、两保”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糖、铝“二次创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着力抓好现代服务业、生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不少好趋势、新亮点。质量效益趋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非税收入占比同口径下降3.2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13.7%,工业利润增长15%。产业结构趋优。第三产业增长9.7%,自20xx年以来首次快于第二产业增速。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增长16.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5.4%。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3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更为完善。通高铁设区市增至11个,新增高铁里程220公里;新增7个县通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67公里;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工程开工;北部湾港一批码头项目建成;红沙核电1号机组并网发电。新增长点不断涌现。旅游、电子商务、快递、动漫、信息等新兴消费增长较快,旅游总收入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1.2倍,电信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排全国前列。加工贸易增长27.8%。南宁、梧州、贺州等生态产业园区开园建设,中关村、珠三角一批企业入园落地。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年内出台19项重大改革方案。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735项。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登记企业增长26.6%,非公有制经济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70%。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更好。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同步,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城乡差距缩小。推进精准扶贫,实现脱贫85万人。保障性住房开工23.9万套,基本建成11.5万套。教育、社保、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环境质量保持良好,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完成。

随着20xx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我区“”胜利收官,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末,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8万亿元,年均增长10.1%。财政收入达2333亿元,是20xx年的1.9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2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万元,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中等收入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三次产业结构由20xx年的17.5∶47.1∶35.4调整为15.3∶45.8∶38.9。千亿元产业增至10个,其中两千亿元产业增至7个,百亿元企业增至26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3倍。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电子商务交易额井喷式增长,接待游客总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8.2%和27.8%。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糖料蔗、特色水果、桑蚕茧等农林产品产量保持全国前列。产业脊梁更为坚挺,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铁路总里程达5086公里,其中高铁突破1700公里,昂首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公路新增1700公里,总里程达到4289公里,县(市、区)通达率80%。沿海和内河港口综合通过能力分别突破2.3亿吨和1亿吨,西江水运主通道9座船闸等级达到1000吨级以上。机场旅客年吞吐量1885万人次。西部首座核电站并网发电,全区电源装机容量达3400万千瓦。随着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我区已由全国交通末梢变为重要区域性交通枢纽。

开放合作拓展新空间。中央明确赋予我区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国际影响力持续扩大,“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有6个东盟国家在南宁设立总领事馆,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作出贡献。建成西部最完备的保税物流体系,开创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新模式,建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等一批国家级开放合作平台。与港澳台合作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合作持续拓展,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成为两广合作新亮点,与周边省份合作日益紧密。广西已由昔日的西南边陲变成了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区域发展形成新格局。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左右江革命老区和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部上升为国家战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总量占全区比重提高到35%左右。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和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加快建设。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取得新进展,城镇化率达到47.06%。“双核驱动、三区统筹”新格局初步形成。

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步伐。xx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共出台32项重大改革方案。累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1283项。自治区本级政府部门权力事项精简60%,109个自治区本级部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全国边境8省(区)第一位。北部湾经济区通信、金融、社保、户籍、交通、口岸通关等同城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口岸“三互”合作、通关便利化取得积极进展。各项改革的全面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强大的动力活力。

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部县城建成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2%、污水处理率突破85%。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8.5%,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93.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7.2%,近岸海域水质总体良好,森林覆盖率达62.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美丽广西焕发新光彩。

民生事业发展有了新提升。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79.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7%和12.7%。累计城镇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分别新增250.7万人次和402万人次。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74.7%、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7.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0.8%,分别比20xx年提高20.7、8、17.3、11.8个百分点。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免学费。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举办广西第十三届运动会。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均在97%以上。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超额完成任务,农村危房改造81.4万户。累计脱贫559万人。社会救助制度日趋完善。社会治理创新、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治安管控、平安创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不断得到强化,防灾减灾、气象服务、人防建设继续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档案、史志、哲学社会科学等事业取得新成绩,双拥共建、军民融合工作迈出新步伐,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总体小康并加快向全面小康迈进。

五年来,我们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执行自治区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结率100%。自治区本级共完成立法项目76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时期是我区克难攻坚、奋发有为的五年,是富民强桂、腾跃发展的五年,是内聚实力、外塑形象的五年。“”的发展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带动,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抓机遇、增动力、添活力;必须坚持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紧密结合我区实际,转方式、调结构、扶实体;必须坚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实效性;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集中力量,抓关键、破瓶颈、补短板;必须坚持稳增长强生态惠民生,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缩差距、优布局、推共享,奋力前行迈上新高度,行稳致远实现新目标。

各位代表!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和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是历届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打下良好基础和区内外朋友大力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自治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桂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广西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动力不足,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素供需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任务艰巨;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等等。我们要不断改进和提升政府工作水平,用新理念、新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二、“十三五”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期,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紧紧把握国家赋予的“三大定位”和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推进结构性改革、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加快脱贫攻坚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努力走出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关于“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

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农村全面脱贫三大攻坚战,全力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纲要草案》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四大类34项发展目标,其中最主要的综合性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提出这一目标,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既要确保翻番的要求,更要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根据测算,到20xx年我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实现比20xx年翻一番,“十三五”需年均分别增长4.3%和6.2%。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看,实现这个速度问题不大。但更为重要的是,我区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仍需要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需要积极进取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为此提出年均增长7.5%以上,争取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二是既要考虑必要性,也要考虑可能性。实现7.5%以上的年均增长目标,从供给方面的支撑条件看,第一产业年均增长3%,第二产业年均增长7.5%,第三产业年均增长9%;从需求方面的支撑条件看,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都是有条件、有基础的,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三是既要稳定增长,又要加快结构调整。“十三五”是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运行的重要时期,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对经济增长要求更高,要改变过去长期主要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低水平投入,主要依靠拼资源、拼环境、扩规模、铺摊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因此,要统筹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追求经济增长要为调结构、促转型、推进结构性改革留出一定空间,以行稳致远,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效益和更可持续的发展。综合分析,7.5%以上的增长目标以及其他发展目标要求,总体上是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

各位代表,实现上述目标,到20xx年,我区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经济发展将总体迈进中高收入阶段,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向中高端发展,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富足安康,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态环境保持全国一流,中国梦的宏伟事业将在八桂大地绘就出一幅更加绚丽多彩的画卷!

(二)关于深入实施四大战略。

《纲要草案》结合我区优势和特色,针对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双核驱动、绿色发展四大战略,重在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形成发展新格局,增创发展新优势。

创新驱动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突破,大力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重大科技产品;实施高新园区和农业科技园区提升发展工程,创建南宁、柳州、桂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创新型城市和区域性创新中心;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建设86个自治区级、若干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一批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推进北海国家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质量检验检测认证中心、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交流合作示范基地等建设。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创新、普惠性创新政策支持等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培育一批众创空间。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人才小高地建设提升工程,抓好100个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培育创新文化,提高全民科学素质。通过五年努力,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实施20xx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

开放带动战略。开放蕴含着广西最大的发展红利,开放活了广西的发展就能活起来。要以“三大定位”为统领,以开放为先导,构建面向东盟、衔接欧美日韩、对接港澳台、服务西南中南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围绕建设重要门户,构建衔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产业合作基地、开放合作平台、人文交流纽带和区域金融中心,加快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合作走廊、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边境)经济合作区、国际合作园区等建设。围绕建设战略支点,完善交通、产业、开放、金融、城镇、生态等支撑体系,深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建设高铁经济带,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开放发展的能力。围绕建设国际通道,抓住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促进互联互通,形成内畅外通、便捷高效的“一中心一枢纽五通道五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围绕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促进新型贸易方式发展,提升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改革是最强大的发展动力,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构建发展新体制,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注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行政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国资国企、农村、教育、科技、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双核驱动战略。抓住国家战略全覆盖的重大机遇,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全面升级,形成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发展新格局。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提升港口现代化发展水平,扩展临港产业集群,加快同城化,探索开放合作新模式,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区域合作新高地,发挥沿海优势,推动海洋经济强区建设。加快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强化沿江重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推动跨省区产业合作发展,支持梧州、贺州等桂东地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构建沿江城镇体系,以西江水系沿岸生态农业带为重点,建设千里绿色走廊,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发挥资源优势和沿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加快建成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幸福老区。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富裕、设施完善、边防巩固的新边疆。发展壮大特色县域经济,依托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新路子。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完善空间开发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全国“多规合一”省级试点。

绿色发展战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区的突出优势、亮丽名片、宝贵财富。必须以生态经济为抓手,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生态经济发达、资源高效利用、环境舒适宜居、制度健全完善的生态文明体系。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抓好新兴生态产业发展、资源型产业生态化改造、产业园区生态化建设、生态种养发展、生态旅游发展、水环境改善建设、大气环境治理建设、土壤修复与改善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生态城镇建设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实施资源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主体功能定位和国土开发强度“双约束”,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1.3亿吨标煤左右。提升环境质量,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现全部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稳定达标运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中心城市基本实现污水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三)关于“十三五”重点任务。

针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突出抓好现代产业、基础设施、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

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让传统产业迸发新活力,让新兴产业形成新动能,打造广西产业升级版。

——加快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糖、铝“二次创业”。糖业方面,以保稳定、促发展、强产业为目标,以建成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为重点,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战略重组,加快发展非糖产品,拉长糖业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力争在糖料蔗种植、工业生产、市场调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铝业方面,积极推进煤电铝一体化建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完善产业链,通过优化布局联合重组推动铝产业集群发展,力争氧化铝80%在区内电解、电解铝80%在区内深加工,铝精深加工产品占一半以上。实施食品、汽车、机械、有色金属、冶金、石化、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快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深度融合。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xx》,推动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广西创造迈进。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先进制造业,建设北部湾经济区和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高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地理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在人工智能、高效储能、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培育新兴产业,力争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以上。

——加快推动服务业增速提质。现代服务业既是我区发展短板,也是我区发展潜力所在。要提质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务会展以及信息、金融、科技、公共资源交易、人力资源、节能环保、海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升级发展旅游休闲、商贸流通、健康养生、家政服务、文化体育、教育培训、创意产业、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建成100个自治区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让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施粮食产能提升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272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5%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开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肉蛋奶鱼、果菜菌茶等优势农产品,建成100万亩“南菜北运”蔬菜基地,继续创建一批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培育休闲、生态、电商、创意、都市观光等农业新业态。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力争家庭农场突破1万家,农民合作社5万家,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0家。推进农业产品深加工。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构建比较完善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既有利于扩投资、稳增长、强基础,又能增收入、补短板、惠民生,必须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促进成网成型成体系,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完善等级高覆盖广的公路网络。构建“六横七纵八支线”高速公路网络,重点建设灌阳至平乐、柳州经合山至南宁、崇左至水口等项目,建设一批二级以上公路,推进老龄油路改造和县与县、乡与乡之间道路联通,建设屯级硬化路,大幅提升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其中二级以上普通公路1.7万公里、高速公路7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

——建成“一环四纵四横”快速大能力铁路网络。重点建设南宁至贵阳高速铁路、柳州经梧州至广州、柳州经贺州至韶关和南宁至凭祥扩能改造等铁路项目,推动规划建设南宁至西安、兰州等重点城市的南北陆路国际新通道和南宁至呼和浩特高铁“北上第二通道”。加快规划建设城际铁路,完善连通北部湾港口、西江黄金水道和重点产业园区的支线铁路。铁路营业里程达6000公里左右,其中高铁突破20xx公里,实现市市通高铁。

——建设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实施港口能力提升、货运畅通、港口服务重大工程,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海铁等多式联运,重点建设防城港企沙南港区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钦州港2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及航道、北海铁山港7至10号泊位等项目,港口吞吐能力达到4.5亿吨,不断提升港口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千万标箱现代化大港。

——建设高效畅通的内河水运网络。加快西江“一干七支”航道扩能改造,打造“三主四辅”现代化港口群,重点建设贵港经梧州至广州一级航道、柳州至石龙三江口和来宾至桂平二级航道、西津和红花枢纽二线船闸、龙滩和百色升船机等项目,推动绣江、贺江复航,实现西江全线规划河段通航,千吨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突破1500公里,港口综合吞吐能力1.5亿吨。

——建设便捷高效的航空网络。提升南宁、桂林机场运输保障能力,优化支线机场布局,积极发展通用航空,重点建设桂林机场新航站楼、南宁机场第二跑道,迁建梧州、柳州机场,新建玉林、贺州等机场,民用机场达到9个,旅客吞吐能力3500万人次,实现片片通民航。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有条件的城市建设轨道交通,基本建成南宁轨道交通1至4号线,加快5号线建设,推动6号线前期工作,积极发展快速公交、智能公交、新能源公交,提升城市公交出行分担比例。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车。加强公共停车场、加油站、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建设。推进高铁站、客运枢纽与其他交通方式有效衔接。

——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重点建设红沙核电二期和神华北海电厂一期、防城港电厂二期等工程,推进风能资源富集地区的风电项目建设,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加强城乡配电网改造,建设智能电网和分布式能源。20xx年电源装机容量4700万千瓦,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500万千瓦左右。推进沿海lng、西气东输二线等工程,建成覆盖城乡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实现县县通天然气。推进北部湾大型原油储备库、煤炭储配基地和防城港、北海、钦州煤炭物流园区建设。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江等干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建设大藤峡、落久等枢纽工程。大规模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快推进桂中、桂西重点旱片和大藤峡等灌区工程,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增效节水灌溉行动,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00万亩。

——提升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争取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互联节点,推进广西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等工程建设,打造云上广西。建设泛在普惠的信息网络,实现绝大部分城镇地区光网覆盖、光纤到学校到农户,重点中心城区实现免费高速wifi全覆盖,光纤接入能力城镇家庭达到100兆、98%的建制村达到100兆。

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是我区“十三五”时期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必须全面推进脱贫攻坚战,前三年每年平均脱贫120万人,第四年脱贫93万人,第五年巩固脱贫成果,确保现行标准下45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精准实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产业扶贫一批,帮扶就地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一批,易地搬迁一批,生态补偿一批,医疗救助一批,教育扶贫一批,政策性保障兜底一批,边贸扶贫一批。

——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十大行动”。即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富民、扶贫移民搬迁、农村电商扶贫、农民工培训创业、贫困户产权收益、科技文化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关爱服务等“十大行动”。

——完善脱贫工作机制。完善精准识别机制,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精准帮扶。完善扶贫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统筹扶贫标准和低保标准有效衔接。健全贫困县扶贫考核机制,建立贫困县、贫困村退出机制和脱贫摘帽激励机制。

我们一定要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xx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多元特色方针,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深入实施国家“三个1亿人”方案,实现城镇新增人口700万、农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600万,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推动形成城镇群和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实施中心城市提升工程、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示范工程。抓好贺州“多规合一”试点并逐步推广,统筹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以新理念建设新型城镇,提升城镇品质和形象。构建设施配套、功能完备的城镇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棚户区改造政策覆盖全部重点镇;加强城市生态设施、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打造海绵城市。推动城镇市政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我区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必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建立健全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大通铺现象,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20xx年基本教育,办好特殊教育,在民族地区率先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一批院校升格,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和校长轮岗力度,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到20xx年,力争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实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20xx年,基本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实施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机构、中医药民族医药等重点工程,加强设区市及以上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城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建设,健全医疗服务体系,推广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普及健康知识,加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实施重振体育雄风计划,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健康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和公共文化工程,深入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推动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扩大广播、电视、互联网有效覆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体育产品和服务,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扶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保护与利用,推动广西优秀文化走出去。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等切身利益问题,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实现更加充分、质量更高的就业。建设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设施、大学生实训基地、农民工创业园和培训实训基地、南宁和柳州公共实训基地、中国-东盟国际技师学院、中国-东盟(凭祥)技工学校、贵港西江职教园区等创业就业工程,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报酬由市场决定机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行业收入差距。

——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建立全区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完善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提高住房保障水平,以解决城镇新居民住房问题为重点,建立健全购租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各位代表!我区“十三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跨越发展的新航程已经开启。全区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一定能在“两个建成”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20xx年的主要目标与重点工作

(一)大力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

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重点实施三大专项行动:一是质量品牌提升专项行动。引导、支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知名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启动新一轮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自治区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瞄准国际国内技术标杆升级改造,推动糖、铝、食品、汽车、机械、冶金、有色金属、碳酸钙等产业全面提升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二是降成本增效益专项行动。逐一研究制定降低企业税费、财务、用电、物流、人工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等具体

工作方案

,确保企业降本增效。三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制定《中国制造20xx》广西实施意见和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专项计划。抓好糖、铝“二次创业”方案落实。开展糖料蔗价格指数保险试点,加快建立糖料蔗产业风险保障机制。围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展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领军企业、领军人物和领先技术。加快实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建立南宁·中关村等一批创新中心,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发展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抓好122项绿色产业发展合作项目落地,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

推进农业转方式提质量强基础。强化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实施现代特色农业产业“10+3”提升行动,建成1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流转工作。培育壮大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个市培育20-3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每个涉农县培育5-10个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实现全区“三品一标”产品达到1100个。推进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深化市县农科院所改革,建设1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广西创新团队。支持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全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

加快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建设。围绕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重点推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领域消费,开展广西消费名优特产品培育升级专项行动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继续抓好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创建,加大旅游宣传推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档次和质量。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围绕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物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转变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努力扩大有效投资。

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撬动作用,积极争取中央各项投资支持,发挥民间投资的主力军作用。今年自治区财政各项资金安排要更加精准有效,围绕稳增长、调结构,调整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和重点,统筹用好各类专项资金,采取直接贴息、增加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等多种扶持方式,支持重点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发展。自治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持各项建设资金安排330亿元,比去年增加30亿元。继续推出和落实一批新的ppp项目,大力发展各类投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力争募集政府投资引导基金200亿元(其中北部湾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规模40亿元以上)、铁路投资基金二期75亿元、交通创投基金20亿元。支持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投资基金。着力推进一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公路方面,新开工荔浦至玉林、贺州至巴马(昭平至蒙山段)、南宁经钦州至防城港改扩建等高速公路,续建永贺高速(麦岭至贺州段)、乐业至百色、贵港至合浦、梧州至柳州等高速公路,争取岑溪至水汶、崇左至靖西、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等建成通车。铁路方面,开工建设南宁至贵阳客运专线广西段、防城至东兴铁路、桂林动车所等项目,全面开工合浦至湛江铁路、黎湛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力争竣工投产云桂铁路百色至昆明段,实现玉林通动车,推进湘桂、焦柳、南昆等既有线扩能改造及百色至威舍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航空方面,开工建设玉林民用机场、南宁伶俐通用机场。水运方面,力争开工建设西津和红花枢纽二线船闸、防城港401号泊位、北海铁山港航道三期等项目,建成郁江老口航运枢纽。水利方面,重点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等工程建设,建成鹿寨古偿河水库工程。开工建设驮英水库及灌区工程,加快推进洋溪水利枢纽项目前期工作。加强海河堤及护岸工程、小型水库和农田水利灌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建设。能源方面,开工建设中马钦州产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竣工防城港红沙核电一期2号机组、钦州电厂二期、鹿寨热电等项目,加快建设防城港红沙核电二期、神华国华广投北海电厂、华能桂林世界旅游城分布式能源等项目。城镇建设方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北部湾经济区四市和柳州、桂林、梧州等地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推进城市电网、通信网架空线入地改造工程。建设南宁等海绵城市。加快实施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3万套(户),其中棚户区改造16万套。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以20xx年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为契机,抓紧推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北部湾大学、河池至百色高速公路、桂林机场新航站楼、南宁会展中心升级改造工程等重大公益性项目和服务基层的城镇基础设施、扶贫、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等十类民生项目,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三)积极推动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优化存量、引导增量、有效减量的要求,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推进结构性改革,努力增加有效供给。制定实施企业重组、“僵尸企业”处置方案,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产能过剩。着力解决部分城市商品房库存偏高问题,按照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打通供需通道,出台农民工购房鼓励政策,建立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和保障性住房“以租代建”“以购代建”模式相结合,加快消化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通过减税降费让利等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推行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推动投资项目审批权限和核准备案权限同步下放。开展负面清单制度改革试点。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全面落实“先照后证”,巩固和扩大“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在全区推进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加快推进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激励、重大科技专项、科技资金使用、科研项目管理、科技成果产权和转化应用等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资产证券化,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制定国有资本投资负面清单,加快处置低效无效资产,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鼓励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深入推进“营改增”改革,持续推进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继续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落实并利用好人民币投贷基金,探索建立沿边金融服务中心,推进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促进地方金融机构和业态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扩大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试点,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产权交易等改革试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农垦改革。统筹推进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其他领域改革。

(四)进一步增强开放带动作用。

促进外贸稳增长,实施外贸跨越发展工程,继续推进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做实边境贸易,依托口岸发展边境加工业,建设沿边经济贸易高地,发展一般贸易,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支持大宗商品进口业务。推动增设口岸进境免税店,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快建立口岸管理部门执法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推动广西电子口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提高与东盟、日韩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空中航线航班密度。加快筹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修改完善总体方案,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建设实施方案,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落实cepa先行先试政策,推动一批与港澳合作的服务业项目落地见效。推进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工作,争取跨境电商、跨境劳务、跨境产业等沿边开放开发政策在防城港实施。推进中马“两国双园”、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国旅游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办好第13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进一步提高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自治区级开发区的开放功能作用。加快国际产能合作,推动我区企业“走出去”。以更大力度加快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面向东盟的分支机构等重要合作机制落地。继续深化国内区域合作,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西园)规划建设。做好侨务、对台工作。

(五)打好脱贫攻坚战。

全面完成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加快建立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十大行动”,确保全年减少贫困人口122万人,实现1000个贫困村、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大力推进扶贫移民搬迁,完成搬迁30万人。深入推进贫困地区路、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贫资金整合,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涉农资金350亿元,以贫困县为重点,由各县统筹安排使用。推广“田东农金村办模式”,加快推动金融扶贫改革。

(六)着力改善民生和公共服务。

坚持发展为民,多办顺应民意、化解民忧、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大力推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各类群体就业工作。做好退役军人转业安置。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力争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2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参保。加快异地就医、大病保险、付费方式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加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

加快教育振兴发展。继续实施教育“双千计划”,新建幼儿园125所、义务教育学校41所、普通高中8所,改扩建一批学校。实施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和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高中阶段教育突破发展工程、高等教育“强基创优”计划,加快建设南宁教育园区和北部湾大学,建设40个职业教育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推进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继续巩固和完善新农合制度,实现新农合基金市级统筹全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生育公共服务供给。推进广西博物馆改扩建等文化项目建设,支持创作一批文化艺术、影视艺术精品,做好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培育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业态。加强新闻出版、档案、方志、文史等工作。建设特色新型智库。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同时,切实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工作。落实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隐患排查,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灾害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和行政调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继续集中力量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筹措资金525亿元,抓好社保、健康、教育、水利、扶贫、安居、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一批惠民项目。

(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分解落实国家下达我区的“十三五”节能降碳和污染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年内实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目标内。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启动建设300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开展各设区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加快实现设区市建成区污水直排口全部截污。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建设。加强西江、九洲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抓好饮用水水源地、湖泊环境保护,实施陆域入海污染源和海域污染源整治工程。推广生态养殖等清洁生产技术,加强农业面源和养殖业污染治理。实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改造和车用油品提质工程,对设区市改善空气质量实施“pm10+pm2.5联合控制”。加快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完成国家下达的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任务。充分发挥公共机构节能示范作用。强化扬尘面源污染整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控,依法依规治理污染,严厉处罚偷排超排行为。深入推进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启动建设宜居乡村,争取全区列入国家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试点。实施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行动,建成520个乡镇垃圾片区处理中心,力争90%以上的村庄垃圾实现有效处理,实施一般村屯绿化6.92万个,建设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5000个。深入实施石漠化治理、新一轮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全面停止国有林场天然林商业采伐,完成植树造林300万亩。继续做好广西园林园艺博览会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各位代表!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好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加强边海防建设,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深化改革,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发展老龄事业,依法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和“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尽快提高新常态下推动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权力,强化严格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开展“七五”普法。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会的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会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推进责任政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进一步改进作风,形成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履行“一岗双责”,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坚持不懈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各位代表!

“十三五”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责任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实现“两个建成”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篇四

【政府工作报告格式】

政府工作报告的基本格式有三种,其中年度的二种,五年度的一种,其它的都是稍作变化,求新求异而已。

(一)年度三段式:

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今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今年的工作任务。

这是最基本的写法,也可以称为经典写法,也就是

总结

+思路+措施。这一格式的好处是非常简明,文化程度低的人大代表也能一眼看明,去年是怎么样,今年是怎么样。在基层征求意见时,往往推崇这一格式。它的弱点是,在文章框架上,显得文肚小了点,即第二部分小了点,一般只有2页。

(二)年度多段式:

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今年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第三部分:经济工作。

第四部分:社会民生工作。

第五部分:自身建设。

这一格式弥补了年度三段式中“文肚”小的弱点,五大部分比较匀称,文章框架看上去比较稳。但它也有缺点,那就是第三、四、五部分是今年的工作任务,合起来与第一部分去年工作回顾是相对应的,而分开写,在逻辑上就不匹配。此外,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会觉得看不懂,因为第三、四、五部分标题上一般不用今年的标识,而有较多工作由于存在连贯性,在去年就已经在做,有时会让人觉得到底是在说去年还是在说今年,含糊不清。

写一个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这是二种基本格式,各有千秋。并且从上面的分析中也可以知道,不论用何种方式,总有人赞成有人提意见,因为天生有缺憾。

实际上可以写成二段式,即

第一部分: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今年总体要求和主要工作任务。

这样上面两个基本格式中所讲的“文肚”小与逻辑上不匹配都避免了。它的缺憾是:只有二部分,显得不庄重,所以,一般不采用。

(三)五年三段式:

第一部分:去年及五年工作回顾

第二部分:今年工作任务

第三部分:五年规划纲要说明(或五年任期的目标任务)

这是比较难写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在五年规划纲要起始年和一届政府任期起始年用。因为涉及到前五年、后五年,前一年、后一年,在写作时条理必须非常清晰,否则会紊乱。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所前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xx年政府工作回顾

(一)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一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资金链风险上升等复杂形势,聚力和发挥科创园、所前现代物流中心、铁路货运场等新平台优势,主攻科技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亿元,增长10%;财政总收入2.96亿元,财政可用资金2.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78亿元,同比增长9.5%;规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速16.2%;外贸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完成“个转企”23家、“小升规”4家。突出招大引强选优。全年到位市外资金 9xx9 万元,超额完成区定指标。成功招引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旗下益海嘉里食品营销公司浙江分公司这一区域总部。创立产业集聚平台。全镇首个科创园——占地5.2万平方米的杭州里士湖科创园成功创建,目前已吸引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驻,成为全镇转型升级的试验场、孵化器和主平台。

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全年实现工业投资2.78亿元。杭二棉迁建项目完成厂房建设。占地300亩的省级重点项目——浙江中穗省级粮食储备仓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顺利完成并正式交地。铁路货运场随迁企业陆续入驻,成为全镇经济重要增长极。协调发展农业和服务业。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理工作,完成坑塘水面整治102亩,低丘缓坡改造308亩。果木种植、观光农业、粮食生产、动植物防疫等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36亿元,增长5.8%;农民人均收入24370元,增长10.3%。省级旅游强镇建设不断深化。成功举办第十六届萧山杜家杨梅节和桑果节、樱桃节等特色农业节庆活动,杨梅节期间吸引游客20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

(二)城镇建设有序推进

紧紧抓住杭金衢高速张家畈互通建设、萧山主城区南扩两大契机,拉高标杆,更新格局,加快城镇化建设。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杭金衢拓宽及张家畈互通工程交地任务顺利推进,为今后所前融入大杭州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杭黄铁路房屋征迁及土地流转工作顺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展。里士湖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四边三化”深入开展,03省道及东复线精品绿化带建设顺利完工。镇文化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城镇品味有效提升。集镇管理有序开展。重拳整治乱倒渣土泥浆、建筑垃圾等行为。

“最清洁城乡”工程深入开展,不断健全镇村卫生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户投、村收、镇运、区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有效运行,集镇环境得到改善。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中心村、“美丽乡村”、平原绿化等工作扎实开展。安置区建设顺利进行,东复、孔湖等安置区块基础工程得到实质性推进,育才路南伸拆迁农户安置工作平稳开展。李家木桥改建和缪家桥、李家桥新建工程全面完成。农村村级财务“双代理”工作顺利运行。全年村级经营费用减少8.6万元,同比下降39%。20xx年被评为区级农村“三资”管理示范镇街,在省委副书记王辉忠来我镇实地调研时得到高度肯定。规范提升村级管理水平,村级“三多”清理有序推进。

(三)生态治理成效明显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决打赢“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节能减排等生态建设攻坚仗。“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力开展治水工程。“清三河”工程顺利完工,共清淤19.5万立方米,砌石护岸7200米,完成垃圾河治理2条,黑臭河治理5条。生猪禁限养工作全面完成,关停和削减生猪存栏量1.8万头,拆除5000头以下生猪养殖场35个,累计面积3万平方米。以敢于担当的精神,自加压力开展家禽禁养工作,拆除家禽养殖户37户,累计面积3.3万平方米,有效改善农业面源污染。

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完成2个亮点村的整村改造及3个一般村的主管建设任务,7个集聚村区块动工建设;完成1000米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全镇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完成4个村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工作。“三改一拆”强势推进。一年来,由镇村干部分别包干负责,强势推进道路拆违、河道拆违、信访拆违、企业拆违和“一户多宅”整治。全年累计拆违xx.8万平方米;“一户多宅”整治358户,拆除3.6万平方米。

两年来累计拆违32.8万平方米,完成三年拆违任务的xx0%。整治“一户多宅”1924户,累计15.3万平方米。拆后土地利用15万平方米。“三改一拆”的开展有效遏制了全镇违法搭建势头,也为所前今后建设发展、农村宅基地供给提供了广阔空间。节能减排难中有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淘汰和整治提升落后产能,全年关停铸造企业7家,提升4家;关停化工企业6家,提升7家;淘汰其他落后产能企业4家。节能降耗7.5万吨标煤,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6.2%。

(四)社会建设持续推进

切实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全年投入低保、残保、居家养老、慈善救助、优抚等各类补助超过xx50万元,有力提高弱势群体保障水平。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总投资2000多万元的所前中心幼儿园天乐分园、南城分园投入使用。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质量屡创新高,20xx年中考一级重高升学率位列南片八镇第二位。卫生计生服务提升。

卫生医疗服务得到优化,全面完成农民体检工作。人口计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单独两孩”政策稳步实施,计生符合率达96.57%。文体事业亮点纷呈。深化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文艺演出趋于经常化。建成村级品牌文化广场3个,村级健身点5个,篮球场3个。和谐宗教场所建设等工作有序推进。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顺利完成。里士湖科创园建设、河道砌石护岸、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农村自来水管网建设完成情况超过预期。

“三改一拆”和“五水共治”两场攻坚硬仗成功打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水治污、禽畜禁限养、“四边三化”、淘汰落后产能、中小学体育设施全面向公众开放等任务顺利完成。深入开展信访维稳。落实重大信访领导包案制,对中央巡视组反馈的20个重要信访问题等逐一落实化解。“平安所前”创建进一步巩固,刑事发案“三降”成效明显,全年无重大恶性案件发生。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成立全镇首支专职消防队,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出租房消防安全大检查,整治消防隐患。

(五)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凝聚人心树正气、克难攻坚敢担当”主题活动,提升机关服务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落实基层走亲、周二集中下村办公制度,用实实在在的走访提升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全年镇村干部共走访农户9646户,73名镇机关干部重点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困难群众1596户。加派联村干部、督促重点问题整改,多管齐下帮扶软弱涣散村级班子,促使村级经济发展、村级工作规范提升。提升民主法治水平。认真接受镇人大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案xx件,满意率100%。

深入开展人武工作,顺利完成征兵任务。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老龄、关工委等群众团体发挥作用。推进行政效能建设。深入治理“中梗阻、庸懒散”问题,处理违法违纪案件3件,效能问责处理8人,发放纪检监察建议书10份。认真贯彻执行“八项规定”,全镇“三公经费”同比下降66%。规范机关机构设置,将机关十办调整为八办,机关秩序回归新常态。

各位代表,面对艰难复杂的形势,20xx年政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特别是招商引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及八大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突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更是全镇人民凝聚人心、克难攻坚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向全镇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所前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税源经济缺乏新动力,财政面临下行压力;转型升级面临新压力,传统产业比重依然偏高,土地等资源要素利用效率不高;城镇化建设遭遇新瓶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镇环境不尽如人意,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综合环境面临新挑战,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依法行政水平亟需提升。对此,我们将客观分析、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6年政府主要工作

2016年是中央“四个全面”推进之年,是完成“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之年。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国内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呈现增长速度变化、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的特点。面对诸多困难和挑战,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扣三大主线,立足功能定位,全面开展“提质增效、环境提升、队伍建设”三个年活动,进一步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努力为所前“十三五”规划奠定良好基础。

2016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0%;财政总收入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工业投资2.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5亿元;规上工业销售产值52亿元,增速5%;出口总额1.57亿元;招商引资、能源双控等完成区定目标。

2016年要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稳增长、调结构,全力打造所前经济“升级版”。

在新常态下牢固树立精准理念,落实精准对策,转方式、调结构,稳中求进,破除传统发展模式依赖,走好科技创新先手棋。

着力优化结构。加快工业提质增效。优化整合现有工业园区,实施“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力度。深入开展“腾笼换鸟”、“四换三名”、“电商换市”工作,以此提升存量经济,促使企业效率和亩产收益明显增加。深化“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深化杭州里士湖科创园建设,累计引进不少于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打造所前发展新的增长极。严格实施产业项目准入评估机制。扎实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抓好工业企业效益评价和分类工作,通过税收、用地、用能等价格和供给方式的差别化政策,有序引导资源要素高效利用。

开展项目征迁清零行动,全面推进占地329亩的16个产业项目,推动项目快投入、快建设、早竣工、早见效。盘活存量土地,实现低效用地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力争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依托占地xx00亩的铁路货运场项目,加快物流配套服务产业发展,擦亮“萧山南部物流港”金名片。探索培育城市综合体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以全区打造向南片八镇拓展延伸的商务休闲产业带为契机,创新举办“杨梅节”、“桑果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借助省级旅游强镇、省级生态镇综合优势,加快观光林道建设,修编林道建设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景观带,打响沿山“十八村”品牌,主动接轨都市经济,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加快土地流转,优化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规范发展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加强农田水利、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信谊村村级经济股份制联合社转制工作。完成低丘缓坡改造工作150亩以上。

突出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所前建设发展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生命线工程”。组建专职招商队伍,提高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水平。树立精准招商理念,结合我镇实际,明确差异化招商重点。采取超常规手段,大力实施上门招商、税源招商,不断增强投资和发展后劲。做深经营性地块招商工作,加快已收储土地的出让工作。做好所前现代物流中心、科创园等平台的二次招商工作,持续跟踪引进智慧物流等项目。依托存量楼宇、厂房、闲置土地等资源,加大以企引企和存量招商力度。扩大有效投资。

加快项目建设,推动中穗粮库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开工建设。开展项目征迁清零行动,推动重大项目快投入、快建设、早竣工,早见效。量力而行,稳步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以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来提升投资积极性和企业发展信心。在政策制定上,高标准开展传统产业提升、淘汰落后产能、扩大有效投资、人才支撑等工作。在服务理念上,狠抓精准服务,当好“店小二”。健全完善重大项目建设代办制、重点项目班子领导“一对一”服务责任制,快速高效解决项目在建设、运营及二次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二)强管理、优品质,全力谱写“城区南大门”新篇章。

抢抓杭金衢高速张家畈互通建设契机,以主动融入主城区的全局视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强化规划编制管理。抓住2016年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契机,结合所前建设发展实际,优化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集镇功能布局,以规划调整对接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对接杭州主城区的道路建设,全力配合做好杭金衢高速公路张家畈互通立交工程及连接线前期工作,完成杭黄高铁交地任务,实施铁路货场配套道路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正视我镇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严管重罚,强势开展偷倒泥浆及渣土专项整治活动。

加强城镇乱象治理,规范户外广告牌设置,“疏堵结合”治理马路市场、流动摊贩、乱停车现象,确保集镇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加强城管、环卫两支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城镇亮化、美化、序化、洁化工作,深化“最清洁城乡”工程,力争在全区排名中再上新台阶。加快新农村建设。完成祥里王村中心村建设五年任务。加快孔湖、东复、山联、祥里王、传芳等村安置房建设,缩短过渡时间,改善居住条件。全面开展整治村提升、平原绿化等工作。加强村级留用地招商及开发工作,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村企共建、村银共建工作。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步伐,扩大农户房屋所有权确权发证覆盖面。

(三)严治理、打硬仗,全力展现“城市后花园”新风采。

坚持“生态立镇”战略,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铁的举措,打好环境治理组合拳。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坚持以“治污水”为重点,完成xx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任务。进一步巩固“清三河”成果,新开展“黑臭河”和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河道整治5000米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做好辖区内禽畜养殖场综合整治工作。完成截污纳管2800米,启用镇污水泵站并将全镇污水管网纳入总管。严格落实“河长制”和河道长效管理制度,全面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改善交接断面出境水质。纵深推进“三改一拆”。

按照分门别类原则,加快处置历史违建,积极开展“无违建镇”创建。规范土地管理秩序,落实新违建防控机制,明晰责任,严格执法,坚决杜绝新违建的产生。坚持“宜绿则绿、宜建则建、宜耕则耕”的原则,做好拆后土地利用工作。加强环境治理。严格执行“九个一律”制度,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进一步强化转型升级的倒逼机制。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等各项任务。

(四)惠民生,保稳定,全力汇聚幸福和谐新优势。

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努力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建设平安所前。加强信访工作,落实“首问责任制”和重点信访领导包案制。充分发挥“和事佬”等组织的作用,抓早、抓小、抓苗头,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方针,扎实开展刑事发案“三降”活动,大力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构建治安防控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性局面,坚持遏制重特大事件发生。

不断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和能力,加强生产、消防、特种设备、交通、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监管,完成消防体验中心建设。优先保障民生。紧跟萧山区与杭州主城区九大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全面接轨步伐,加快户籍管理制度、社会优抚、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等与主城区并轨。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完成历时多年的育才路南伸47户拆迁农户安置工作。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发挥仁爱家园优势,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加快教育事业品牌化建设,提升教育质量。紧抓萧山与杭州主城区一体化发展机遇,探索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大所前对外宣传力度。加快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顺利启用镇文化中心。

1、完成涉及村农村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3、完成府前路东伸及改造工程;

4、实施所前公立幼儿园建设;

6、实施米家岭公墓扩建工程;

7、完成3个村自来水改造;

8、完成3个村文化礼堂建设。

(五)强队伍、转作风,全力提供建设发展好保障。

全面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规范化管理,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把镇村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所前建设发展的牛鼻子。深入落实镇村干部工作月例会、季点评制度,切实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战斗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突出抓好村级“领头雁”工程、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和管理监督机制,加大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帮扶力度。优化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注重考核结果运用,让真正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有舞台。落实机关效能监察机制,重要工作进程上墙公示制,加强对上下班、值班等日常工作的督查,加强镇村干部能力培养。

从严加强作风建设。围绕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和查究“四风”的强劲势头,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考核责任制,打好作风建设“组合拳”,深化“庸懒散、中梗阻”整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管理“三公”经费。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深入构建“民情联系服务”长效机制。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妥善处理政府债务。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推进财政性资金竞争性存放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效率。

各位代表,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聚力三大主线,勇于克难攻坚,为构建“中国梦”的所前篇章而努力奋斗!

呼伦贝尔市政府工作报告月篇五

德阳市是成渝经济区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和成都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德阳政府

工作报告

,欢迎阅读!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繁重艰巨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全省“三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一、保持专注发展定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积极应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出台稳增长措施31条,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5.6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3.8%。

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工业经济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增速提升6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9户、总数达1227户。广汉、什邡、绵竹、中江被确定为全省首批工业强县示范县(市)。服务业有新提升,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交易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农业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88.4万吨、增加3760吨,预计肉类总产量38.8万吨,新增农民合作组织187个。

投资拉动明显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4.9亿元、增长10.8%,142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投资目标。完成工业投资441.4亿元、增长9%,天成不锈钢、信义玻璃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服务业投资438.1亿元,增长14.4%。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9.05亿元,比年初增加44.7亿元。成功引进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与德阳银行开展战略合作。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9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2%;各项贷款余额1106.1亿元,比年初增长10.6%。

消费市场保持活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9亿元,增长13.1%。参加“川货全国行”、“惠民购物全川行”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文化休闲、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升温。举办“迎春购物月”、“美食文化节”等节假日促销活动,带动消费15.3亿元。旅游业快速发展,新增国家级4a级景区1个,举办全市第四届旅发大会,实现旅游总收入120.6亿元、增长30.2%。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型发展步伐加快

狠抓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环保攻坚,质量型增长、内涵式发展迈出积极步伐。

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三次产业比重为13.4:60.2:26.4,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1和0.4个百分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有序推进,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6户。机械、食品、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加大,完成技改投资329.3亿元,增长17.3%。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向好,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页岩气和节能环保产业跻身全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东汽重型燃气轮机自主研发项目”与“明日宇航机匣中心和数控中心项目”被列入省56个重大产业项目。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加快,4个项目被纳入省5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西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592.47亿元、增长17.68%。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增28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90亿元、增长20.8%、总量居全省第三。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户,获省科技进步奖17项。新增中国驰名商标5件、四川名牌产品21个。政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与中科院成都分院共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科技金融进一步融合,8家科技型企业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新增专利实施项目331项,实施国、省科技计划项目109项,技术

合同

交易额增长98.8%。“双百工程”成效明显,前两批双百人才研发项目达38个。广汉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

城乡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47.27%,提高1.41个百分点,新增建成区面积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新增2.38平方公里。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成南铁路、成德大道、绵茂公路、中金快速通道等项目加快推进,旌江快速干线和广青公路三期完工通车,建成通乡通村公路254公里。华强沟和凯江湖水库开工,64个重点水利项目完成投资12.83亿元。中心城市和城市新区建设加快,79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28.9亿元,东一环路即将全线贯通。10个“百镇建设试点镇”完成投资6.4亿元,开工“美丽乡村”示范村庄47个、竣工15个。实施户籍等“五项改革”,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生态环保不断进步。成功申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通过专家评审。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率提前完成“”目标,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2.5%,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可全面完成。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大气污染应急攻坚,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狠抓沱江流域水污染整治,完成重点治理项目26个。绿化造林稳步推进,森林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平方公里,新增耕地1.15万亩。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不断释放

精心设计改革方案,以点带面、重点突破、整体联动,有效推进改革开放各项工作。

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局。出台13个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公立医院、职业教育等6项改革被列为国家试点。简政放权力度加大,调整和取消222项行政审批项目,停收和免收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机构改革,完成市卫计委、市工商局等机构调整和职能整合。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全覆盖,“营改增”试点顺利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新登记公司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58.6%、118.2%。加快公共资源交易改革,推行工程招投标、政府集中采购电子化交易。农村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完成90%工作量,农村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全面完成,罗江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

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招商引资到位内资680.1亿元、增长0.7%,到位外资2.1亿美元;完成进出口总额38.8亿美元、增长14.5%,其中出口31亿美元、增长31.8%、保持全省第二位;对外投资1730万美元。开放载体逐步完善,综合保税区项目纳入国家发改委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投资指导目录,推出了全省首个小微企业短期出口信用保险政府统保平台,德阳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开关开检。外事、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成德同城化步伐加快,编制完成《成德同城化空间发展规划》,成德绵乐城际铁路通车,德阳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渤海银行实现成德同城化结算。成德工业园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25户。广汉与青白江、新都打造边界合作实验区,什邡、绵竹与彭州等地环龙门山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对口支援若尔盖县、阿坝县工作深入推进,42个援建项目完工18个,德阿产业园落户绵竹。对口支援芦山县灾后重建扎实推进,援建的芦山产业集中区标准厂房投入使用。

四、推动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千方百计保障和改善民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98元,增长9.3%;农民人均纯收入11260元,增长11.5%。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70.05亿元、比计划增加4.54亿元,新增17件民生实事。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6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20xx级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资助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6961人和5053人。积极化解“大班额”问题,开工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12863平方米。城乡医疗救助24.88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8566.74万元。县级儿童福利指导中心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9789套、竣工9528套,为农民工配租公共租赁住房1354套。扶持5.02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1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完成1859户农村危房改造。

社保水平稳步提升。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新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06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42.2万人,办理城乡居保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500人。医保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增城镇基本医疗保险7.72万人,初步实现参保人员省市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基本医疗筹资标准提高到390元/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赔付比例达71.7%。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增(改造)养老床位3750张。提高了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新(改)建幼儿园6所。绵竹、广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四川职业护理学院一期完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升格为本科学院,天一学院和指南针职业技术学校首批入驻师生1万人。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县级公立医院托管乡镇卫生院试点工作成效明显,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全域推进,取消药品加成累计为群众让利8300多万元。广汉、罗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文化惠民工程扎实开展,建成331个省级“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举办德阳灯会、端午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新建全民健身苑15个、农民健身工程113个,在“省十二运会”上取得佳绩。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1.48‰,单独两孩办证5289例。

社会治理迈出新步伐。“平安中国示范区”创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完善,刑事案件下降8.9%。“法治德阳”扎实推进,“法律七进”及村规民约“中江经验”在全省推广。完成第九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村民议事会议制度。在全国首创“邻里乡亲互助会”,政府救济与民间互助得到有机结合。在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等领域探索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加强群众和信访工作,“12345”为民服务平台投入运行。道路、生产、食品、药品等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建成19个省级安全社区。防灾减灾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五、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明显。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聚焦“四风”问题,强化正风肃纪,开展“9+2”专项整治,狠抓问题整改落实,政府机关作风持续好转,服务效率明显提升,一批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严控“三公”经费,全市同比减少4663万元、较预算下降18.5%。加强文山会海治理,市政府文件和全市性会议分别减少14.7%、7.8%。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09件、政协提案210件。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政府常务会学法,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调整充实市政府法律顾问团,村(社区)全部配备法律顾问,4个村被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我市行政复议工作经验在全国交流。

政务服务得到提升。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清理审批前置条件1254个,横向并联审批和纵向联动审批机制进一步完善。建成“一目录、一厅、两平台”,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开通运行,清理并晾晒“权力清单”6403项。全程代办投资项目375个,立项投资额1539亿元;建立投资项目统一收费、规范减免机制,办理减免金额1207万元。搭建公开规范的涉审中介平台,试点地区的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服务费下浮50%、服务效率提升70%。

统计调查、档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妇女儿童、青年、老龄、残疾人、人防、保密、地方志、气象、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稳增长”中增添了新动力,在“调结构”中迈出了新步伐,在“促改革”中实现了新突破,在“惠民生”中取得了新业绩。成绩来之不易,归功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全市人民,向驻地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德阳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及层次需要提升,农业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投资增长后劲不足,项目支撑作用还需增强;中心城市聚集辐射力不足,区域经济竞争力有待提升;财政持续增收困难,收支平衡压力突出;社会稳定压力依然较重,社会治理仍需进一步加强;政府职能转变还没有完全到位,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加倍努力,积极解决。

20xx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完成“”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风险和矛盾化解艰难。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德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发展潜力大,发展基础好,发展动力足。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作为,以改革开放的新思路、转型升级的新举措,抢抓新常态发展中的新机遇,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特别是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和“一三五八”发展战略,突出产业带动、内需拉动、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加强民生保障,强化风险防控,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左右;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6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节能减排达到国家和省的要求。

一、坚持稳中求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突出增量优质、存量优化,大力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在更高层次上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狠抓工业提质增效。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引导机械行业向研发设计、智能制造、营销和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引导化工行业向精细化工、特种化工、清洁生产方向发展;引导食品产业紧盯市场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航空与燃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三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推进电科特飞、东汽燃机、明日宇航、什邡烟厂技改等20个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园区调位升级,加快德阳广汉国家高新区创建,支持中江创建省级高新区,抓好通航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石油天然气装备产业园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工业云制造”基地、“工业云服务”平台和“云计算中心”建设。加大企业服务力度,支持企业拓展市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一企一策”帮助困难企业。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研究出台更具突破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业态提升。扎实推进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突出抓好“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支持大型制造企业剥离和外包物流业务,发展壮大物流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当当网西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普洛斯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建设。打造城市商圈、特色商业街,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大型会展专业公司,促进会展经济发展。引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提升旅游设施,打造文化游、乡村游、古镇游、赏花品果游,彰显旅游特色。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开展整县整乡粮油高产创建,继续抓好现代农业、林业和畜牧业重点县建设,实施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和粮经复合种植基地建设工程。调优农业结构,培育壮大粮油、蔬菜、生猪等主导产业基地,巩固发展小家禽、水果、干果、中药材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推进农业多功能开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坚持改革创新,催生发展新动力新活力

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全面落实深化改革“规定动作”,大胆探索德阳改革“自选动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抓紧制定具体改革方案,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扎实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坚持宽进严管,逐步推行先照后证。深化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改革,推进市属国有停产企业“人资分离”改革,大力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国有企业生活区移交属地社区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四项清单”,加大行政审批权限精简下放力度。推动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完善市、区分税制财政体制,合理控制政府性债务,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完成公务用车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农村产权交易(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农业投融资机制,探索和扩大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

着力激发创新活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改革,增强产业内生增长动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企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套资金链,组织实施80项创新驱动发展专项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与川大产业技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展项目对接,抓好中科育成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德阳市科技馆建设。推动科技金融结合,开展股权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债券融资。深入推进“双百工程”,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继续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抓好“国家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工作。

深入推进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创新。把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机遇,加快德阳综合保税区筹建,提升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能力 ,加强与沿海沿江沿边城市通关协作,培育内陆开放新优势。深度融入成都经济区,大力推进成德同城化,加快成德工业园、德阿产业园建设,支持罗江与绵阳开展产业合作。突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缺失环节招商,积极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活动,确保到位内资650亿元,利用外资2.1亿美元。服务企业“走出去”,提升发展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扩大机电产品、钛白粉等优势产品出口,完成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左右。抓好对口援建芦山县、阿坝县和若尔盖县工作,加强与北京、江苏援建省市的联系,深化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区域合作。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加强分类指导,支持各县(市、区)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充分释放县域经济活力。坚持统筹协调,加大全市在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扶贫攻坚等方面的协调力度。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严格落实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等政策措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激发民资民智民力的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解发展中的难题。

三、强化投资促进,不断释放投资消费潜力

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

切实加快项目建设。强力推进169个省市重点项目,确保完成年度投资265.5亿元。抓好绵茂公路建设,配合做好成南铁路建设,实现成德大道、中金快速通道通车,开工成都经济区外环线高速公路东段、加速北段招标,开展德中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华强沟、凯江湖、八角等水库建设,开工石泉水库,做好三渔、丰家桥、姜家桥等水库前期工作。狠抓项目开工竣工,形成更大的投资额和实物工作量。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主动对接国家政策支持和投资结构调整方向,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省“盘子”。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用好基本建设资金和投融资平台,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公用事业、民生保障、基础设施、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强金融服务创新,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到乡镇增设服务网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支持德阳银行改革发展。大力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探索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融资方式。开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着力激发消费潜力。借成德绵乐城际铁路投运之机,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休闲旅游等产业,吸引外来消费。积极参与“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三大活动,拓展市场需求。大力发展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汽车消费等拉动力强的消费热点。创新发展网络购物、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搭建各类促销平台,办好“德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销会等活动,繁荣节假日市场。

四、注重统筹推进,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是最大的结构调整,要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力争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

提升中心城区品质。打造中心突出、功能完善、生态优美的区域中心大城市,增强聚集力、辐射力、带动力。科学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完善新区规划体系,强化产城互动,加速产业、人口聚集,重点抓好漓江路大桥、长江西路延长线、漓江路和沱江路下穿宝成线一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注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立体交通和地下管网体系建设,发展城市公交、城乡公交、城际公交。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创国卫成果,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加“邮票绿地”和“袖珍广场”,将旌东新区起步区建设成为国家标准的绿色生态城区。

推动城镇群协调发展。加快全市域一体化进程,推进“1+5+x”城镇群建设,构建“三环五廊”市域空间结构,搞好湿地资源保护、绿道网建设。加快县域城市发展,完善县域快速通道和城际间一体化交通联系,联动抓好产业园区和县域城市新区建设,提高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抓好重点镇和特色镇建设,结合资源禀赋明确发展定位,强化产业支撑,探索整镇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百镇建设试点镇”工作。

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坚持规划先行,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幸福美丽新村50个、新村聚居点160个。坚持产村相融,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新村建设投入,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完善新村建设资金分担机制,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升级、沼气建设等工程,改造农村危房1208户,帮助4.5万农村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积极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三留守”等问题。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农民到城镇落户。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完善并落实好农民工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政策,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加强农民就业增收技能培训。

五、突出生态文明,打造宜居生态绿色家园

生态环境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民生之需。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总量控制、责任追究制度,提升环境质量。

强化节能减排。抓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工作,推动典型示范项目实施。将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鼓励工业项目采用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0余户。切实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扎实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指标有偿使用,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

高效利用资源。建立项目用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用地投资强度标准,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突出循环经济导向,抓好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提高磷石膏、秸秆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探索综合利用产业化路径。建成天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加强垃圾源头治理和控制,统筹规划建设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加强生态环保。狠抓大气污染整治,抓好工业污染脱硫脱硝、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燃煤锅炉淘汰、油气回收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强秸秆禁烧联防联控。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重点抓好沱江流域德阳段水污染综合防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继续实施全流域河道禁养,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城市创建等成果,抓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搞好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

六、强化民生改善,切实保障和增进民生福祉

突出富民、惠民、利民导向,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和新增民生实事,让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群众。

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推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众和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新增就业3.2万人。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试点,加快城乡医保整合,开展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待遇、系统结算“三统一”。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合理增长机制。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工资集体协商力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实施“百万安居工程”,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29209套,其中棚户区改造27757套。抓好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社会福利、公益慈善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旌阳、什邡、中江、罗江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新(改)建小学38所。构建产教融合的现代职教体系,全力推进四川护理职业学院、西南财大天府学院建设。强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取消药品加成工作,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鼓励城市医疗机构与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进行技术合作,试行医师多点执业。搞好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确保旌阳、中江血吸虫病传播阻断达标,强化艾滋病教育、预防和控制。稳妥推进生育新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创建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打造户外休闲运动基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创新和加强社会治理。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实现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建立完善村(社区)民情恳谈、民主议事和民主监督制度。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简化社会组织登记手续,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扩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中国示范区”建设,创新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建立食品源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抓好15个省级安全社区建设。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

七、着力转变职能,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把严格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大力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推进依法行政。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强化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强化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推进综合执法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

提高行政效能。强化政府执行职责,健全行政责任体系,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优化绩效管理体系,着力提升执行力。深化“为民服务阳光行动”,发挥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作用,促进权力依法、公开、便民、高效运行。健全并联审批、网上审批、“一窗进出”运行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完善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功能。健全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机制。规范中介服务平台,建立信用评价和清退机制。

强化勤政廉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深入贯彻省委“两个意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督。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省、市各项禁令,坚持勤俭办事,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

各位代表,新常态意味着新考验,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创新求进,拼搏实干,为实现全市“两个跨越、两个率先”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1

1

2

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2908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