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优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01:12:42
最新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优质5篇)
时间:2023-09-01 01:12:42     小编:影墨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篇一

[摘要]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能否选好用好基层干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干部选任工作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干部选拔任用原则和德才兼备标准落实不到位,监督机制不健全,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依然严重等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虽不是主流,却严重降低了基层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抑制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解决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当前促进我国基层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指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1]p411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党执政行为的基础表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稳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结合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新任务,完善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国各地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基层干部选任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些问题虽不是主流,却严重降低了基层干部选任工作的公信度,抑制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因此,解决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当前促进我国基层社会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

一、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干部选用原则执行上有偏差。干部选拔任用原则是党在干部选任工作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体现,具有根本性、长远性和方向性。20xx年7月修订下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了选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遵循的七大原则:“党管干部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依法办事原则。”[2]p17能否严格遵循七大原则,直接关系到能否选好、用好基层干部,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对干部选拔工作原则全面、深刻的理解,甚至贯彻执行不规范的现象。例如:一些地方简单认为,党管干部原则就是一切由县委组织部门说了算,甚至一切由县委主要领导来决定。一些地方没有以新闻媒体形式向群众及时公开拟提拔任用干部基本情况,无视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一些地方按照领导的意志进行操作,出现“暗箱操作”和“部门化”现象,伪造票数、弄虚作假、唯票取人、以分取人,忽视群众意见,提拔重用了一些工作能力和业绩一般但会拉关系、套近乎、送礼品、送金钱的“人脉好”的干部,造成“实绩”不实,“公认”不公。一些地方未落实公开、公正、公平、竞争择优原则,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力,片面强调民主或少数人甚至“一把手”说了算,违背干部选任原则。

2.干部选用标准理解上存在误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同志鲜明指出:“坚持公道正派选人用人,把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凝聚到党的宏伟事业和完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任务中”[3]。这既是新形势新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然而,干部选用标准缺乏对不同职级干部、不同职务干部的细化和量化,造成选任干部无具体的操作性规定,相当一部分地方对用人标准存在着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选拔任用基层干部工作的正常开展。

3.干部选任工作有待改进。一是仍存在任人唯亲现象。一些地方选拔任用干部时不是坚持任人唯贤的原则,而是凭借私人感情或派别标准,极力推荐明知才智平庸的亲戚和熟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致使庸人横行,干私事、不干事、干坏事。而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基层干部因庸者当道空怀鸿鹄之志而无施展才华的平台,致使“后备”变“前辈”。二是仍存在论资排辈现象。相当一部分地方依然“论资排辈”,未能“以能力论英雄、按业绩排座次、为事业配干部”。这种“官本位”色彩的“论资排辈”现象使干部选拔任用陷入“年龄死抠”“文凭硬件”“身份局限”“资历框框”的形式主义,扼杀了真正人才的进取心,影响了我们党选用干部工作的健康发展。近年来,频频出现的“80后副厅”“美女市长”“学历造假”等现象足以为证。三是仍存在选用程序不规范现象。第一,随意简化程序。一些地方名义上是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实质上由主要领导或“一把手”直接提名,出现“感情票”“利益票”“印象票”“和谐票”等问题,必然难以选好用好干部。第二,刻意虚化程序。一些地方民主推荐前大肆造舆论,提前定下基调,引导群众投框定人员的票,未完全跳出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圈子,存在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现象。三是仍存在跑官要官的现象。一些基层干部平时工作不努力,选拔任用时,为使自己得到上级领导的“垂青”和达到升迁的目的,四处“跑官”“要官”,千方百计走后门,找关系,甚至买官。有买官也就有卖官的。20xx年1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郑重指出:“一些地方跑官要官的人仍然不少,买官卖官依然存在,败坏党的作风,损害党的形象,影响极坏,危害极大。”[4]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干部选用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也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4.监管机制有待健全。一是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广大群众参与选拔任用监督的意识不强,而真正的监督部门却又存在“不想监督、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监督工作,难以走出“事后纠正性监督”的怪圈。《条例》明确规定:“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责任制,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应当追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分管领导成员的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过失用人“追责制”未能落实到位。近年来,诸多贪污腐败案件仅归罪于腐败分子主观个人原因,极少追究甚至极少提及选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部门和个人。二是未能形成监督主体合力。《条例》明确规定:“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贯彻执行本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有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申诉,制止、纠正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或者建议。纪检机关(监察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根据规定,监督主体主要从党政机关的角度出发,容易造成“官官相护”的局面,不利于监督工作。同时,“一把手”专制现象不同程度地阻碍正常监督工作。三是监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首先,一些条文用词存在漏洞,容易使一些别有用心者钻政策的空子。其次,制度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比如,《条例》规定:“落实党政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如何认定责任,追究对象,追究什么样的责任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责任追究无法真正落实到位。《条例》规定:“同时,加强上级监督和群众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没有对如何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做出具体的规定,使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成为一句空话。

二、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存在片面化。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对选任工作认识存在片面性。相当部分基层领导干部机械地认为自己政治上成熟,对干部选拔任用仍然停留在“人治”“唯我独尊”观念中,沿袭“领导定干部、组织派干部”的传统思维,缺乏选任工作的民主意识,不能遵循选拔任用干部的民主原则和规范程序。二是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部分群众思想认识停留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干部任免神秘化阶段,存在一旦落实“四权”后,害怕出现“四失”(失权、失位、失票、失利)的扭曲心理,缺乏对选人用人的群众公论。三是部分组工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意识。部分组工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为群众选干部”,“在群众中选干部”,“让群众参与选干部”,“考察和举荐群众公认的干部”等观念,存在“唯上是从,对下抹平”的错误做法,致使不能选任真正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

2.配套制度不够完善。尽管《条例》提出了规范选任干部工作的新举措、新思路,但在一些具体环节上仍需进一步细化操作规程。比如:如何明确党管干部和群众参与的具体权责界限;在初始提名时人为干扰因素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规范干部推荐提名方式;群众公认推荐在基层实践中如何才能真正落实;如何避免基层党组织或“一把手”推荐的“动机”不纯,甚至变相排除异己,或者一味向上讨好卖乖。

3.选拔程序不够规范。尽管各地按照《条例》要求,对干部选拔程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需结合干部选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和规范选拔程序。比如:在考察干部方面,大多考察是程序式、任务式,基本都是走形式、走过场,对考察对象的各方面线索难以科学、全面、深入掌握,致使对民主推荐结果、民意调查情况的分析研判不够,许多情况下都掺杂领导意图,干部选拔存在主观偏差。

4.监督体系未能形成。一是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专项制度,但各种干部监督制度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监督网络体系,总体上看,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还未完全形成。二是现有的一些制度在细节和操作环节上不够科学、规范、具体。一些制度原则要求多,具体惩戒措施少,或者是重实体,轻程序,存在比较大的弹性空间,缺乏可操作性。比如对一把手用人权的监督、对用人决策失误如何合理认定责任和进行责任追究等。

三、对策与建议

1.严格执行干部选用原则,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坚持以《条例》“七原则”为前提,遵循“五重”具体原则。用人得当,事业兴旺。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本在于基层干部。要严格遵循“五重”具体原则:重品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那些正直、厚道、人品好的干部。重能力,注重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的工作能力棒、素质强的干部;重实绩,注重那些“务实、为民、清廉、忠诚、担当”的干部;重基层,注重那些长期在基层埋头苦干、拼搏奉献的干部;重公论,注重听取群众对所选干部的反映和评判,真正做到干部选任工作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二是坚持以“五围绕”为核心,注重梯次配优干部。围绕“一把手”配干部,发挥县委和单位基层党组织在干部选用中的领导和把关作用。围绕梯次推进配干部,乡镇人大主席原则上从副书记中产生,副书记原则上从纪委书记中产生,纪委书记原则上从党委委员、副乡镇长中产生,党委委员、副乡镇长原则上从优秀副科级干部中产生,适当考虑年轻优秀科级干部。围绕优化结构配干部,从班子成员的年龄、性别、民族、非党、专业知识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配置。围绕基层一线配干部,突出向乡镇、向基层、向一线倾斜。围绕交流转岗配干部,原则上在乡镇或同一岗位任职较长的需交流转岗,打破惯性思维和纠葛羁绊。切实拓宽基层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系统化。

2.坚持贯彻“德才兼备”用人标准,树优用人导向。德才兼备是选拔、任用干部的唯一正确标准。在选拔任用基层干部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德才兼备之间的相互关系,“德”和“才”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不能随意加以分割。德,是干部的政治标准;才,是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两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不符合领导干部的标准。正如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的,“要全面贯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切实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5]。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期党的性质和任务提出来的基本原则,是当前我们党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制定干部工作路线的具体要求。基层干部是基层各项工作的骨干和领头人,能否选用政治坚定、党性坚强、能力一流、作风优良的基层干部,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只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才能使选出的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才能切实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造就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

3.认真做好干部选用工作,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据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做好干部推荐和考评工作,按照不同干部职务级别、工作岗位等要求,健全政绩考核评价标准,并对考核指标进行具体量化,使政绩考核具有可操作性,真正把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能简单以gdp来论英雄,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实行过程性考核、季度性考核、年度性考核与任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做好对干部考核工作的动态管理,避免干部考核工作的种种错误倾向,使干部考核工作体现民主、科学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干部考核中存在的“人治”现象,提高基层干部考核评价质量。同时,将“公平、公开、择优”原则真正渗透于干部选用工作的全过程,“以实绩论英雄”,以道德水平为依据,以业绩能力为基础,变“伯乐相马”为“赛场赛马”。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思维。贯彻落实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四权”为核心的“金字塔”模式,防止出现干部选用“天花板”现象。切实解决干部身份影响队伍整体结构的问题,破除事业编制人员不能到行政单位任职的种种局限,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那些业绩优、评价高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同志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1]p412可见,这是考核和选拔使用干部的唯一尺度,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对业绩优秀的干部要重点提拔使用,真正实现“庸者下”“能者上”。

4.健全选用监督机制,避免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第一,完善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一是明确责任追究的对象。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句名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6]p1。因此,防止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出现“一锤定音”的“权力怪胎”,必须明确责任主体应当承担的“违禁责任”。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追究直接或间接参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失察失误的责任人员。也就是说,只要出现选人用人失察失误问题,必追究有关责任。二是明确责任追究的重点环节。实施责任追究,必须严格规范选拔任用程序,防止选人用人失误。在初始提名环节,要突出对临时动议、提名不公开,权权交易、权色交易、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不正之风追究责任。在民主推荐环节,要对“以少数人选少数人、拉票贿选”不正之风追究责任。在组织考察环节,要对考察失实、失真不正之风追究责任。在讨论决定环节,要对“决策不民主、一把手说了算、一锤定音”不正之风追究责任。第二,完善干部选用管理相关机制。一是健全县委全委会管理制度。县委全委会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在选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制定相关对策,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区别处理。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操作过程进行全程管理,尤其关注如何进行推荐、考察,怎样研究决定和任免等环节。二是建立选任工作巡视制度。及时研究选任过程中出现的常规性、代表性、典型性的问题,联合组织、纪检、监察部门开展巡视工作,及时查出买官卖官、拉票贿选和任人唯亲等违法违纪行为,并加大查处有关责任人失职渎职的力度,凡是不符合规定的用人行为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限期改正。

第二,健全干部选任监督机制。一是构建社会参与的全方位监督制度。以党的纪律监察部门、组织部门为依托,成立专门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构,整合组织党内外监督力量,依法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充分发挥县人大、县政协和党员群众的监督优势,拓宽监督渠道,依法依规进行监督,将正义和法制贯穿于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把对选拔任用监督的重点放进制度和法律法规的笼子里,真正做到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健全选任信息公开制度。通过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政府网等基层新闻媒体适时公开选拔任用全过程,围绕干部选拔任用的重点环节,包括选任工作基本程序、总体情况、最终结果进行适时报道,让群众及时了解选人用人的真实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选人用人上失察失误,用公正、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机制来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xx.

[6][英]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篇二

1、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

2、贯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3、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4、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机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

5、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事前要报告、事后要评议、离任要检查、违规失责要追究。

6、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满意度。

7、贯彻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

8、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

9、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增强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10、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1、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12、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从源头上防治用人上不正之风。

13、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用铁的纪律保证选人用人风清气正。

14、坚持从严教育、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

— 1 —

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篇三

2017年,我局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管理,在科级干部任用和调整中,严格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公示、组织考察、集体研究、任前谈话等项程序和要求,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有效地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推动了干部监督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共选拔任用干部9名,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7名。基本形成了一个以群众公认为基础、以德才表现为准则、以工作实绩为尺度、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的干部选任机制。

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健全机制,扩大民主,把《条例》精神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坚持标准和原则,把好素质关。我局遵照《条例》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政治标准;突出以绩取人,注重群众公认;突出公平公正,注重任人唯贤。通过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选拔方式,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真正做到不迁就、不照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同时,注重导向性选人用人,把选拔干部的过程,变成激励干部干事业、创业绩、促发展的过程。

二是坚持充分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我局把竞争上岗、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基础环节,十分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严格执行有关的民主程序。每次提拔任用干部,都坚持采取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尽量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民主推荐过程中,坚持“以发展衡量实绩、凭实绩任用干部”的原则,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推荐上来,营造唯才是举的用人环境,树立了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

三是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把好考察关。认真做好考察工作,慎重过好识人关。首先是提前制定考察工作方案,确定考察时间;其次是认真组织考察组;再次是不断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识人察人的准确性,除把干部的党性原则、思想品质、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作为考察的主要内容外,还把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况作为考察内容之一,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考察中,采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真正把好考察关,为党组提供可靠有力的考察结论,考察结果由党组会讨论决定。

个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不上会,没有经过人事部门考察了解的不上会,班子成员有不同意见的不上会,对反映有问题没查清的不上会,没有征求局纪检组意见的不上会。党组会上逐一介绍拟任免对象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每位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反复讨论,个个表态,最后形成任免决定。

五是坚持群众监督,把好公示关。认真做好干部任前公示,努力把好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口。我局拟提拔的干部,任用前一律在局政务公开栏和局域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期间,设立了值班人员和电话,随时接待干部群众反应情况。

二、强化监督,完善机制,筑牢防线

选人用人工作中的监督,就是要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廉政准则》,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的监督,逐步建立健全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惩戒相补充的监督机制。 强化民主推荐关的监督;强化组织考察关的监督;强化干部任免关的监督;强化干部公示关的监督;强化干部试用期的监督。通过监督,进一步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用制度和机制遏制“潜规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为选贤任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任免调整后,都由党组书记与调整的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平时如发现个别干部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则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谈话。

三是坚持领导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安排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公务员道德、干部政德修养、廉政教育、审计文化等内容的培训,使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站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的高度,正确对待职务升降和职位调整,正确地行使用人权力,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道,从思想上构筑坚固的党规党纪防线,防微杜渐,增强自制力,筑牢防腐防变之墙。

《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篇四

干部选拔路径是干部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在我国干部队伍建设管理过程中,选人任人有着重要的导向意义,干部选拔跟政党与政府治国理政的兴衰成败有关键性的联系,研究与构建出一套科学、规范而高效的干部选拔制度将是选对人、用对人的基础与保障。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选拔作用

工作报告

,仅供参考。

20xx年,我局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人事制度,强化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管理,在科级干部任用和调整中,严格实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公开公示、组织考察、集体研究、任前谈话等项程序和要求,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有效地提高了选人用人质量,推动了干部监督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20xx年,共选拔任用干部9名,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7名。基本形成了一个以群众公认为基础、以德才表现为准则、以工作实绩为尺度、以干事创业为导向的干部选任机制。

一、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

在干部选任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健全机制,扩大民主,把《条例》精神贯穿到干部选任工作全过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坚持标准和原则,把好素质关。我局遵照《条例》要求,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政治标准;突出以绩取人,注重群众公认;突出公平公正,注重任人唯贤。通过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等选拔方式,打破论资排辈的用人传统。真正做到不迁就、不照顾,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同时,注重导向性选人用人,把选拔干部的过程,变成激励干部干事业、创业绩、促发展的过程。

二是坚持充分发扬民主,把好推荐关。我局把竞争上岗、民主推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的、不可逾越的基础环节,十分注意听取群众意见,严格执行有关的民主程序。每次提拔任用干部,都坚持采取竞争上岗、民主推荐、民主评议和个别座谈等多种形式,尽量扩大群众的参与程度。民主推荐过程中,坚持“以发展衡量实绩、凭实绩任用干部”的原则,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推荐上来,营造唯才是举的用人环境,树立了重政绩、重公论的用人导向。

三是坚持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把好考察关。认真做好考察工作,慎重过好识人关。首先是提前制定考察

工作方案

,确定考察时间;其次是认真组织考察组;再次是不断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识人察人的准确性,除把干部的党性原则、思想品质、廉洁自律、开拓创新精神、组织领导能力和履行

岗位职责

情况作为考察的主要内容外,还把了解干部生活圈、社交圈中的情况作为考察内容之一,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在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考察中,采用个别谈话、民主测评等方式,真正把好考察关,为党组提供可靠有力的考察结论,考察结果由党组会讨论决定。

四是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把好讨论决定关。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或者决定提出推荐、提名的意见,我局都认真坚持了“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局党组按照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不搞个人说了算,不临时动议,严格按《条例》办事,做到“五个不上会”,即没有经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的不上会,没有经过人事部门考察了解的不上会,班子成员有不同意见的不上会,对反映有问题没查清的不上会,没有征求局纪检组意见的不上会。党组会上逐一介绍拟任免对象的提名、推荐、考察和任免理由等情况,每位班子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反复讨论,个个表态,最后形成任免决定。

五是坚持群众监督,把好公示关。认真做好干部任前公示,努力把好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的最后一道关口。我局拟提拔的干部,任用前一律在局政务公开栏和局域网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监督。公示期间,设立了值班人员和电话,随时接待干部群众反应情况。

二、强化监督,完善机制,筑牢防线

选人用人工作中的监督,就是要防止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廉政准则》,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的监督,逐步建立健全事前防范、事中约束、事后惩戒相补充的监督机制。 强化民主推荐关的监督;强化组织考察关的监督;强化干部任免关的监督;强化干部公示关的监督;强化干部试用期的监督。通过监督,进一步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用制度和机制遏制“潜规则”,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为选贤任能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执行领导干部谈话制度,把谈话细化为工作谈话、任免谈话、警示谈话和诫勉谈话。我局每次对干部做出任免调整后,都由党组书记与调整的干部进行任前谈话。平时如发现个别干部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履行职责、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存在问题,则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谈话。

三是坚持领导干部定期培训制度,通过安排领导干部参加有关公务员道德、干部政德修养、廉政教育、审计文化等内容的培训,使领导干部始终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必须站在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服务的高度,正确对待职务升降和职位调整,正确地行使用人权力,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从政之道,从思想上构筑坚固的党规党纪防线,防微杜渐,增强自制力,筑牢防腐防变之墙。

在干部任用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工作中还存在着对《条例》学习、掌握还不够透彻,配套机制不够健全,选拔范围过窄等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条例》的总体要求,从思想上找差距,从机制上求突破,从工作上找抓手,抓重点、抓关键,切实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符合审计发展需要的良好用人机制。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年,党委以深入贯彻学习“四项监督制度”为抓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和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拔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的科学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四个文明”建设健康有序发展。今年,共提拔干部**人。其中,科级,副科级**人,干部业务**人。

现在我代表党委就今年以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作如下报告,请大家审议:

一、学习贯彻“四项监督制度”情况

根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求,党委坚持把“四项监督制度”列为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强化贯彻执行“四项监督制度”的严肃性,并将“四项监督制度”编印成册,发至各位领导、纪委及组织部门,要求各位领导、纪委及组织部门把“四项监督制度”作为学习的核心内容,对其进行反复学习,切实提高对“四项监督制度”的正确理解、运用和执行的能力。

二、严格要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做到“两个坚持”,强化用人标准和原则。 为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建设一支敢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党委认真把握用人标准,规范操作程序,努力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把握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

1.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用好的作风选人。

党委始终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重实绩,重“公认”,把一批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为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及管理工作,党委近期正研究制定《干部管理办法》,使干部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2.坚持德才兼备标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突出以德为先,注重政治标准。党委在每次调整干部之前,都会根据发展和需求实际提出调整原则和细化标准。二是突出以实绩取人,注重群众“公认”。在选用干部过程中,坚持看成绩和贡献,把群众“公认”作为考察提拔干部的重要环节。三是突出公平公正,注重任人唯贤。

(二)严把“三个关口”,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

1.严把推荐考察关。采取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实地考察、个别谈话及与考察对象直接面谈等程序进行全面考察,提高了考察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全面性。

2.严把酝酿关。一是个别酝酿,对拟任人选,党委主要领导、分管干部领导及组织部门负责人在领导之间对拟任人选进行个别沟通、征求意见。二是在个别酝酿的基础上,召开书记办公会进行反复酝酿。三是在会召开前,就拟提拔干部人选与纪委、监察、综治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并征求意见。

3.严把讨论决定关。在讨论决定干部任免时,坚决执行

《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凡涉及干部任免事项,都坚持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的规定,并做到没有经过组织考察的不研究,人事方案未经充分酝酿的不研究,群众有反映、纪检监察部门没有查清的不研究。

(三)落实“四项权利”,充分发扬干部选拔工作民主。 一是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坚持在考察前把推荐的职位及条件、被考察人选、考察组成员、考察目的在考察单位进行考察预告,给职工群众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渠道。二是落实职工群众“参与权”。在推荐、测评工作中,明确规定职工群众参与推荐、测评的范围、人数和比例,扩大职工群众参与面。三是落实职工群众“选择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在民主推荐、测评中得票数相对较高的干部确定为重点考察对象。四是落实职工群众“监督权”。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对职工群众反映较大的干部坚决不予任用。对在任前公示中有举报的,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对试用期满的人员,经考核胜任后,才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今年1月份,经试用期考核合格,党委对等**名同志进行了正式任职。

(三)积极探索健全“五项机制”,增强干部工作活力。

一是积极探索正职拟任免人选征求全委会意见制度。 二是坚持领导干部谈话制度。党委对干部作出任免决定、宣布任免前,党委主要领导、分管干部领导和组织部门都要与每位任免的干部进行谈话。

三是坚持领导述职述廉制度。坚持每年年终进行干部考核,考核中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领导都要对本部门、本单位在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贯彻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关规定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等进行述职述廉。

四是改革用人机制,下放用人权限。在正在修订的《干部管理办法》中,党委明确规定“单位(部门)不推荐,党委不任命”。这项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基层单位及部门责、权、利的有机结合,实现党委领导和单位(部门)指导的有机结合。

五是大力探索和尝试,在职工中选拔干部。根据近年来干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结合以往工作经验,今年选拔了一名表现特别优秀的职工到**单位担任职务,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是加大对不称职、不胜任、甚至不作为的现职干部的教育惩处力度,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工作机制,采取诫勉谈话、免职或降职等组织措施,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严格进行处置。

二是实行综合考核评价制度。重点突出领导评价、支部评价、对口部门评价、群众评价、实绩评价五个方面,完善“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干部选拔、管理工作机制。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在今后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四项监督制度”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党章》和党的干部政策,选贤择能,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组织人事基础。

我院科级干部选拔任工作,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认真遵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在此项工作中切实做到“三不一坚持”:不经过民主推荐的不能考察、不经过组织考察的不能提交党委会议讨论、集体讨论多数人不赞成的不能通过,杜绝了用人不正之风。20xx年,我院未提拔任用科级干部。

一、加强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政策法规

学习宣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政策法规是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我院党委每月组织全体中层及以上干部认真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内容,不断深化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的认识,增强对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精神实质的把握和理解,形成了常抓不懈的学习宣传机制,提高了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干部群众对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以规范程序为主线,坚决杜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的不正之风

在干部调整和任用中,我院主要领导带头遵守干部选拔任用法规政策,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按照“凭实绩、重德才、看民意”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程序,自觉遵守干部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职数配备干部。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严把“五关”:一是把好资格审查关,对不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一律不上方案;二是把好民主推荐关,民主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基本程序,为了充分体现公平、公开、公正,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在选拔科级干部过程中,组织全体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参加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凡民主推荐不入围的,坚决不列为考察对象,从源头上防止任用干部的不正之风;三是把好组织考察关,为了有效防止选人失准、失真现象发生,在民主推荐后,学院党委召开会议,集体讨论确定考察对象和考察范围,考察对象确定之后,组成考察组,由纪检书记任组长,及时发出考察预告,通过不记名投票、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形式,广泛听取民主的意见,全面掌握干部的现实表现,增强了考察干部的准确性;四是把好讨论决定关,学院党委在研究任用干部问题上,坚持做到“三不上会”,即“民主测评结果中可以提拔票未超过到会人数60%以上的不上会、没有考察材料的不上会、没有征求意见的不上会”;党委委员充分发表意见,表决时党委委员一人一票,未获半数以上的不得任职;五是把好任前廉政谈话关,我院20xx年选拔任用调整了15名科级干部,由学院纪委组织了任前廉政谈话,并进行了廉政宣誓仪式,通过廉政谈话进一步增强了新任科级干部的廉政自律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以落实群众“四权”为准则,不断增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

一是坚持考察预告制,落实群众“知情权”,坚持在考察前把推荐的职位及条件、考察目的与任务进行沟通和征求意见,让干部群众先知情,再推荐,给群众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和渠道;二是落实群众“参与权”,在推荐工作中,明确规定群众参与推荐的范围、层次、人数和比例。在具体实施中,要求全院在职在编干部职工参加;三是落实群众“选择权”,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把在民主推荐中得票数相对较高的干部确定为重点考察对象,经过考察了解和征求意见后确定拟提拔对象;四是落实群众“监督权”,将选拔任用干部的每个环节都公开,特别是在考察阶段,能够认真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对群众的反映的,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待。

四、存在的薄弱环节和改进措施

一直以来,我院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总的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差距。

1、进一步深入学习干部工作选拔任用政策法规。学习贯彻干部工作政策法规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提高,继续将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列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继续发动组织人事干部深入学习领会精神,深化理解,把握本质熟练运用;继续深入开展学习活动,进一步营造学政策、守政策的良好氛围。

2、进一步加强执行干部工作政策法规力度。在进一步注重“四严”的基础上抓规范:严格坚持原则,正确把握干部工作方向;严格执行标准,准确把握选拔任用尺度;严格履行程序,规范选拔任用过程;严格遵守纪律,恪尽职守,公正廉明。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抓深化,进一步细化、落实干部工作政策法规。

3、进一步探索竞争机制,科学构建科级干部后备队伍。今后,我院将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总体要求,从思想上找差距,从机制上求突破,从工作上找抓手,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搭建择优平台,加大激励力度,让能干者有位置,想干事者有机会,能干成事者有地位,形成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开展竞争上岗,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普遍反映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竞争力。

干部选拔工作报告总结 选拔任用干部方面不足篇五

中专及以下12598名。全县干部总数7401名,其中,县级干部51名,科级干部972名(包括非领导职务);女干部2202名,少数民族45名,中共党员2603名;大学及以上学历1280名、大专3309名、中专及以下2812名;35岁以下的2819名,36岁至50岁的3548名,51岁以上的1034名;党政人才1121名,事业干部656名,企业经营管理人员328名,专业技术人员5296名。

我县基层党员干部培训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乡(镇)委党校为依托。县委党校现有教职工25名,其中高级讲师3名,讲师6名,从高等院校聘请兼职教师6名。近年来,先后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110万元,开通了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站、中央电大小站和甘肃电大在线直播课堂,建成了县委党校局域网,现有微机86台,多媒体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多媒体教学设备2套。

20xx年12月以来,县、乡(镇)委党校先后举办各类培训班130期,共培训党员干部8310人(次),其中县委党校举办61期,培训干部4093人(次);乡(镇)委党校举办69期,培训干部4217人(次)。具体培训情况为:党务干部培训班8期,培训295人;“双培双带”骨干培训班23期,培训2680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57期,培训1255人;项目管理知识培训班12期,培训1200人;行政许可法培训班12期,培训1200人;《公务员法》培训班12期,培训1200人;村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480人,积极协调,选派100余人按时参加了盛市组织的调训。

二、主要做法

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合理设置培训内容,提高干部整体素质

理论武装是强化干部教育培训的根本,理论素养是干部素质的核心。近年来,我们从抓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入手,围绕“靠得妆和“有本事”两个方面设置培训内容,适应了新形势下干部培养的需要。

一是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对干部政治理论的培训,坚持与实际相结合,贴近干部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热点问题,克服了以往贪多求全的弊病,着力在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的掌握和运用上下功夫。对各种知识和能力的培训,根据形势要求和干部自身岗位、专业特点,本着“干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的原则,按需施训,因人施教,提高了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具体培训中,对乡镇干部侧重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农村党建以及党在农村法规政策的培训;对县直机关干部侧重公务员基础知识、现代项目管理、网络技术等培训。

,紧扣干部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各类干部有针对性地研究讨论,把帮助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发展能力贯穿培训全过程。 三是增强实践锻炼的积极性。我们对现任领导干部,让他们立足岗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对县管后备干部,通过上挂、下派、横向多岗位轮岗交流等形式,引导和组织干部到条件比较艰苦、任务比较繁重、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去磨练意志,经受考验,增长才干。20xx年,从县直机关抽调600多名干部,深入抗击“非典”第一线,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春耕期间,都抽调机关干部500多名,指导农民调整结构,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积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部分村级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文化层次较低、带领群众致富能力较弱的实际,选派了47名乡镇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挂职,加强了村级班子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县抽调县乡机关干部549名,全程帮助村党支部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他们充分发挥教育指导员、村情民意调研员、新农村建设宣传员、民事纠纷调处员、村级发展指导员的作用,为所驻村办了142件实事,调处矛盾纠纷286起,帮助240个村制定了“”村级发展规划,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使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提高。组织全县93名符合条件的科级干部参加了市管副县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同时,县上还开展了副科级后备干部公开选拔工作,从参加报名的480名年轻干部中公开选拔了120名副科级后备干部,建立了副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干部执政能力

为了把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我们立足永登实际,大力提升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强化组织协调,构建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

一是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多次研究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问题。

乡、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荣辱观等10个套餐式培训项目,完成干部培训6000人次。同时,为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还积极争取了国家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办了农村行政管理、乡企管理、现代设施农业和畜牧兽医四个教学班,参加学员196名。建立了干部培训情况和建档立案制度,建立了干部培训质量评估制度。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正向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迈进。 三是明确职责分工,完善管理体制。我们对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组织部门主管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并协调、指导、检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宣传部门具体指导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狠抓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县委党校发挥培训主体作用,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内容,并负责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师资力量的配备;人事部门负责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资格培训;组检检查部门负责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工作,贯彻市委“治庸”计划的检查和落实情况,农牧系统负责农村党员实用人才的培训和开发。在干部培训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层层管理,各司其职,社会广泛参与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立足于基层党员干部的全面发展,我们在教育培训中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坚持改革创新,拓宽培训渠道,提高干部培训质量。

一是创新培训内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把新知识、新技能、新信息传输给干部,优化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广大干部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大力开展特色培训,开设招商引资、城市管理等专题培训,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帮助干部澄清认识、拓宽思路,提高干部服务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在培训手段上,我们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突破时空局限,集成教学信息,增强培训的新颖性、趣味性、直观性和覆盖面。在方式方法上,坚持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教员讲,学员听”的单向封闭式的传授模式,灵活运用菜单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对策研讨等实践性强的方式,增强学员与教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把听、看、讲、写、做、练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员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让参训学员坐得注学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三是创新培训管理。坚持分层分类施教,根据培训对象、班次、学制及干部年龄、文化层次、现有基础差异,提出不同学习要求,区别对待,不搞“一锅煮”。我们充分利用各类讲座、论坛等培训资源,拓宽干部教育培训渠道。目前,我县常年举办的系列讲座、专业论坛达5个,我们把其中有规模的各协会年度座谈作为干部教育培训课堂,通过这一渠道培训干部近1000人(次)。同时,按照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发了一批现场教学培训项目,建立了红提葡萄、中药材、洋芋、玫瑰等示范点现场教学点,请第一线的干部群众讲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优化培训资源,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着眼于提高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质量,我们在建立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上做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注重团队建设,科学规划专职师资资源。县乡两级分别制定了师资队伍和人才建设规划,普遍实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多项改革,推行了教学评估、集体备课、课程招标等做法,加大对县委党校师资特别是中青年教研骨干的教育培养力度,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

二是推行党政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讲课制度,加强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县上“四大家”领导身体力行,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亲自为联系点干部讲课。自党政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讲课以来,全县25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讲课达75场次,全县科级领导干部到联系点讲课1800余场次。同时,县委党校及18个乡镇党校,聘请了一批有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企业经营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

三是调整教学师资配置,深化培训机构教学改革。我们对党校教学师资配置提出指导性意见,要求教学师资实行校内外组合,在县委党校主体班次中实行师资“三三制”,即1/3的课程外请盛市委党校知名专家、教授,1/3课程内请优质师资,1/3课程聘请实际工作部门同志主讲,让学员接受多样化、复合式培训,锻炼和提高了干部战略思维能力。

四是实行“送教上门”制度,提高师资资源效率。为解决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我们抽调县委党校骨干教师及机关部门业务骨干组成流动党校,赴各乡镇、各单位、各部门讲课,实行“送教上门”和“培训下乡”,通过这种形式,已培训干部3200人次。

三、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1、培训工作责任不够明确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未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致使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产生“重工作、轻学习”的倾向。一方面,部分领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重视不够,没有积极主动地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干部学习培训工作,致使干部参训率不高。另一方面,干部被动参训现象比较普遍。部分干部对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不高,自以为会做工作就可以了,把培训与工作对立起来,一味强调工作忙、事情多,以种种理由推脱培训。有些干部进入党校学习,处于“组织上派我来,我不得不来”的被动地位,把培训作为“应付”、“休息”来对待。

2、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县委党校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教学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教学考核评估制度。教学方法仍以“教师讲、学员听”为主,教师与学员交流较少,学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干部培训内容与干部学习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培训内容比较笼统,一些学员认为,集中培训无法达到“缺什么补什么”的效果。

3、教育培训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干部教育培训缺乏一套明确规范的理论学习考试考核制度,干部脱产培训、在职学习、参加中心组学习的考核标准、考核内容都还不够规范完善,没有具体的、系统的考核指标体系,导致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评价抽象化,学习培训考核质量不高。另一方面是没有形成合理的培训经费保障制度。尽管我们把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县委党校完成了硬件建设,但由于我县财力十分困难,培训项目所需经费无法足额拨付,导致干部培训工作无法如期进行。

四、今后的打算

规划》,计划全县科级以上干部普遍参加3个月以上培训、一般干部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2天,并要对后备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村干部进行定向培训。今年异地培训科级干部100人,落实农民和农村干部“三个五”(即创业干部50人,创业能人500人,创业农民5000人)培训工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和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

二是健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讨论制订干部教育培训职责分工办法、干部教育培训申报登记制度、干部教育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干部教育培训考核登记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灵活高效的培训操作体系。通过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创新方式方法,优化阵地建设,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积极探索实施网络化培训、学分制考核,高质量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有效途径。充分依托和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干部网上培训学校。不断优化教育培训模式,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在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培训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组织参与培训,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培训,优化师资队伍。

四是建立客观公正的培训评估体系。通过设置科学的评估指标、制订规范的评估程序、有效利用评估成果,高质量完成“大规模培训干部”的任务。在质量评估的原则上,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简便易行、注重实效,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建立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培训质量评估档案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见实效。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004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