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02:58:13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精选10篇)
时间:2023-09-01 02:58:13     小编:FS文字使者

对某一单位、某一部门工作进行全面性总结,既反映工作的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缺点,也要写经验教训和今后如何改进的意见等。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一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始发的,总结农村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从中获得的启示,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促进整个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是改革开放之初甚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开始的家庭承包经营。这项改革大体上花了五六年时间,到1983年就基本定局,在全国农村建立了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但是,这件事并没有完全结束,过去、现在和今后都还有个稳定和完善的问题,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特别是如何保护农民在土地问题上的各项权益,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多种规模经营,深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都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第二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进的市场化改革。当时主要从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即放开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首先是“两水”即水产品、水果开始,然后再扩大到其他农产品。另外一条线是在所有制方面的突破。农村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由原来的“两个轮子”(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变成“四个轮子”(加上个体、联户),后来发展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对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特别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所以说我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走向城市的。

第三是从2000年逐步展开的的农村税费改革。税费改革一开始是规范税费管理、实行税费合一,在这个基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到2017年完全取消了农业四税(农业税、屠宰税、牧业税、农林特产税),之后又对国有农场税费实行与农村并轨,共减轻农民负担1335亿元。在这个基础上,实行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到2017年达到600多亿元。这样一减一补,使农民得到大约2000亿元的好处。这就结束了2600年来农民种田纳税的历史,开辟了对农民补贴的时代。

在推进三件大事的过程中,农村改革的主线日趋明晰地显现出来。这几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也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仍处于初始阶段。之所以说是初始阶段,是因为我们城乡差距仍然是比较大的,我们只是有些方面有所改善,但是总体方面仍然有非常大的.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是在持续扩大,这几年尽管农民的收入连续四年增长超过300元,去年超过了500元,但是城市居民收入增长在1000元以上,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我认为,今后农村改革要围绕这条主线继续推进。到2020年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时候,在这个方面应该有一个重大的进展。

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应该实行“双轮驱动”:一方面推进城镇化,另一方面建设新农村。

更多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在城市安家落户。当然,现有农民工及其家属一下子都要在城市安家落户,对城市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应该研究制定相关制度规定,逐步地分别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农民工能够有个盼头,这样有利于城市稳定,有利于城市新老居民融合。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小城镇包括县城和中心镇,与农村关系很密切。小城镇的城市化可以互相兼顾,上面和城市联在一起,下面和农村联在一起,门槛不高,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具备进入城镇的条件。我老家的县,原来县城人口七万多,现在扩大到了20多万,到2020年可能会达到50万,再加上其他的镇,能把全县80%的人口吸纳到这里,加上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更多的机会,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三个环节。第一是村庄应该怎么建?应提倡建比较大的居民点,做到基础设施建设跟上,基本公共服务到位,将会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集中居住之后还能腾出耕地。第二是农业怎么搞?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逐步改造传统农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限于扩大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是很有限的,应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在发展规模经营中的带动作用。我觉得应该大力推动区域规模经营,就是在一个区域里面把一个产品做大做强。切实做到批量大、质量好、货源稳,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也有利于创造品牌。另外,我们中国小麦收获机械化作业,创造了一条世界上独有的跨区域作业模式,这个做法已经推广到全国许多地区。第三是培养农民问题。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今后培养的农民最起码要达到中等正规职业教育的水平,这些年轻人能够比较快地吸纳新知识,比较快地适应现代化生产方式,比较快地适应现代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环境。这些农民成为我国农民队伍的主流之后,我们农业的整体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抓好新型农民队伍的建设,使新农村这个轮子能真正充实起来,与推进城镇化一起形成“双轮驱动”的格局,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二

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和会议的工作安排,8月5日至9月5日,由市政协副主席马文建带队,农村委牵头,各专委配合,组织28名市政协和委员,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专题,分两个阶段分别深入到市规划局、市农业局、市发改委、市广电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建设局等市直18个有关部门以及平定县、盂县和郊区三个农业县区的9个乡镇、30多个村,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期间,分别召开了3次由委员参加的、3次由县(区)领导参加的、15次由市、县(区)部门领导参加的和9次由乡(镇)、村有关领导、文化站、学校、卫生院及部分农民代表共同参加的汇报会、座谈会。通过走村进户、个别访谈、实地查看、汇报座谈等形式,广泛了解情况。总的来看,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指导思想已经明确,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不容忽视,各方面的工作力度还需要不断加大。

一、我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与探索

我市多年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促进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

首先,典型示范,以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狠抓文明生态村镇的创建工作。

2004年7月,、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市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市累计创建301个高标准文明生态示范村,31个试点村和71个重点推进村.全部完成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村镇建设模式,基本实现了“一个突破、一个提高、二个促进”。

其次,突出重点,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健全新保障、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为工作中心,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着力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狠抓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实施“35155”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工程和“3+2”富民产业工程,积极做强畜牧、干果、蔬菜三大优势产业,发展生态林业、小杂粮两大潜力产业,大力实施“培育骨干企业、确立成长工程、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园区经济、加大技术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六大战略,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全面提速。2017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57.6亿元、比上年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4元,同比增长14.1%。

二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市农村公路在册里程达到4686公里,村村通硬化路率达98.3%,村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行政村的通达率达到了96%;饮水解困再上新台阶。“十五”期间,全市共建成各类人畜吃水工程881处,累计解决了856个自然村、28.9万人、1.62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截止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89处,解决150个村、6.4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自来水入户率达到72%;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全市累计完成各类造林30.5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1028.7公里,园林村250个,绿化覆盖率达到23.1%;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和城市居民实行同网同价;“村村通电话”、“村村通有线电视”等便民工程,拉近了城乡距离,农村的信息化水平有了质的提高;农机、农村新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05万千瓦,机耕面积60万亩,机播面积40万亩;累计发展农村户用沼气5003户,秸秆气化炉20183户;农村信息化“村村通”试点工程——农业科技信息网在平定县全面启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市气象防灾减灾综合指挥中心,初步形成了人工增雨和防雹体系。

三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教育事业有效推进。“十五”期间共投资1.38亿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面积9.75万平方米。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全部免除了农村和农业县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和寄宿制学校学生住宿费,三个农业县区已有99所学校、3万名农村中小学生用上暖气,对农村学生实行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生活补助,全部完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2588万元对32个乡镇卫生院、601个村卫生所进行了改、扩、新建和规范化建设,全市共有58.36万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24%,参合农民最高补偿金额达到3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有了新的发展。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农村五保对象实现了按标尽保,应保尽保,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开展,“福星工程”全面实施,新、改扩建农村敬老院23所,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2600元;扶贫攻坚取得新突破。整体移民搬迁56个村、6180人,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和民主管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协调发展。首先,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组织科技大集、送书下乡、送文艺下乡、农民体育比赛等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面实施,数字化电影、数字化电视走进农村。着力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广场、街心公园、图书馆、体育场等文体设施。其次,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开展“三级联创”、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党支部活动,对全市乡镇书记、乡镇长、农村和71个重点推进村主任进行了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公开选聘了700多名大学生村官到基层任职,抽调68名副县级后备干部组成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分赴全市32个乡(镇),驻点开展新农村建设帮扶和指导工作,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进展顺利。同时,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规范议事制度,突出村务、财务公开等关键环节,保障了村民的选举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第三,紧紧抓住我市成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唯一试点市的大好机遇,着眼“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加强领导,制定意见,编制规划,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三

所有城建工作,市区这一块是重点。市区是辐射中心,是样板,是标志性小区。市区建设搞不好,就无法要求镇区做得更好,就无法辐射带动全市的建设,就谈不上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五年见新城,今年是重点。今年是城市建设全面启动的关键之年,已确定的项目上不去,该完成的工程不能按期完成,五年见新城的目标就会落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建设是重点。没有建设,规划就始终是一张图纸;没有建设,管理就失去对象。因此,我们必须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今年城市建设的步子迈得大,迈得实,迈得好。今年底,我们将对市区城建工作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检查验收工作。

就市属工程来说,11条道路改造工程必须全部完成,至少有6条到7条要在国庆节前完成;3个城市休闲绿化公园完成;10项城市功能配套工程全面上马,有部分建筑物要封顶;运河沿岸、莞太路两旁灯光工程完成。让广大市民切身体会到城市建设的明显效果。

1、确保市属工程顺利建设。市属工程投资大、覆盖面广、影响大,是龙头工程,各部门、各区必须密切配合,确保市属工程顺利实施。一是配合好征地工作。为确保大市区的规划建设,市委、市政府已决定向东城、南城、万江区征地1.8万亩。这是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需要,也是有法律依据的,同时,市政府征地之后,所剩土地可以由各区规划建设,在用地问题上主体更明确,利于开发建设。因此,希望各区积极配合。二是配合好拆迁工作。东江大道、西三环路、五环路涉及大量的拆迁,拆迁不完成,工程就无法动工。因此,各区要加倍重视,领导挂帅,配备足够人力,加快进度。要注意加强正面宣传工作,有问题及时向市政府反映,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消除不稳定因素;在处理政府与市民利益问题上,政府不会为难群众,让拆迁户吃亏,但市民要多谅解和支持政府;要高标准搞好拆迁安置小区的建设,让搬迁户住得舒服、安心,消除怨气。三是做好环境的衔接。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市区道路改造工程,各区是最直接的得益者,要积极配合做好配套建设,做好边线、边缘、边角等“三边”环境建设。对边角、转弯地方,要充分挖掘潜力,增加绿化、小广场面积;道路改造完成后,沿线要配套进行整饰,各商铺前的地面砖铺设由各区负责组织施工;临街立面重新进行整饰,搞好“穿衣戴帽”,以巩固和完善道路改造的景观效果。四是积极反映意见和建议。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使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

2、抓紧各区建设。一是做好小区详细规划。先规划后用地,先规划后建设,这是今后城市建设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已获省人民政府批准予以实施,下一步,我们必须认真抓好各镇总体规划小区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使规划不断深化、细化,操作性更强。即使暂时建设不到的地方,也要规划好。规划好了,即时暂时用不上,但由于土地用途明确,土地自然会升值。要重点抓好大城区规划和新城区规划,要按城区——同沙——松山湖三位一体要求规划大城区,按照山水相连、山水新城的定位规划好新城区,通过道路网络,将城区东面的山与西面的水在空间距离上拉近。要着手万江源长酒店所在地至五环路以及至黄旗山的道路连接;东江沿线景观要迅速进行设计;鸿福路至万江坝头、博厦的贯通。各区要做好“点、线、面”规划,以面推动,以线辐射,以点见精。二是抓好区属年度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年度计划目标。三是协调社会项目的完成。对已经批准的企业和私人建设项目,要督促其尽快动工建设,对长期闲置的土地要收取闲置费,有的甚至可以根据有关法规收回土地。四是用足用活政策。特别是对城中村改造,国家在用地方面政策放宽,由各区提出申请,经市政府批准后,可以办理土地证。各区要用足政策,加快旧村改造步伐。

3、创新城市工作。创新是做好工作,开创新局面的灵魂。我们必须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探索城市建设的新方式、新方法,进行思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一是做靓城市。这是城市建设最关键的一点。在工程立项和动工时,严格把关,做到“三不”:设计不靓不做,准备不充分不动工,质量不合要求不验收。确保城市建设工程不做则已,一做则靓。城市做靓,环境做好,经济必然做强。二是做活商业。要坚持“临街公建,变住为商,退二进三,创造步行”的原则。临街建筑商业价值较高,要坚持由国家和集体建设;在人气旺,人流、物流量大的地段,最适合发展商业,可结合旧村改造,改住宅为商铺,经济回报更高;在住宅分布比较集中的小区,可适当考虑建设步行街,集购物、休闲、观光于一体,经营一定会成功。三是做新管理。要积极贯彻经营城市的理念,管理做到资源公共化,市政市场化,设施网络化,制度规范化。四是做熟社区。要加快城中村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探索撤村设居委会的经验,将城中村统一纳入城市管理,使村民真正变为市民,农村集体土地通过产权置换,变为城市土地,由政府掌握,统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通过改造,使城中村变为规划有序、环境优美、设计完善、安全文明的成熟社区。

4、加强协调配合。市政府承诺今年办成十件实事,其中,全面启动城市新区建设,加快基础设施网络的规划和建设,综合整治环境污染等三件都是城市建设方面的,这三件实事,具体责任就落实在我们身上。在剩下8个月时间里,我们必须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狠抓落实,在领导、人力、资金、时间上向城市建设倾斜。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局部服从整体,镇区服从市区。市与区,区与区,部门与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作为整顿政风和法德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确保“一年一大步”目标的实现。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四

一要尽快成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组织机构,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体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工作部门和单位。因此,我市要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各级组织机构,尽快成立城乡统筹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切实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合,把城乡统筹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考核考评,努力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系。

色主导产业,将工业产业链向农业延伸,积极培育现代农业,促进工农联动,构建产业相互协调、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势力。

三要逐步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制度和政策,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一是要统筹城乡社会管理和行政管理。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将公民户口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完善与户籍制度改革相关的各项配套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明确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二是进一步规范城乡土地管理制度。以公开规范的方式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转让土地使用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体系。积极推动土地流转,采取多种方式激活农村土地市场,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使土地资源更好地造福群众。三是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在就业方面,实行城乡一体的充分就业政策,加强农民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快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转移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以实现“两个共享”(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着力抓好“两个提高”(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一个扩大”(扩大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

是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供气、供电、排污、防洪减灾、通讯、垃圾清理等公共设施一体化。三是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要着力完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方面要有明确的措施和发展目标。继续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解决城乡公共服务不公问题。使城乡居民共享较好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拥有和谐美好的家园。

武邑镇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9日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九原的战略抉择和重要任务。

一、推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有利于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发挥制度对科学发展的基础、引导和保障作用,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我区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推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要素自由流动、经济互促共进、社区和谐共融,促进经济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富民强区进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提升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区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总体上已经具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条件和基础,但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消除,“三农”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成果的制度政策仍不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影响我区和谐、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区必须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途径,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城乡统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五

今年2月,书记赵乐际同志在西安市调研时指出,西安要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为统领,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在全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中走在前面、作好表率。最近,结合学习赵乐际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就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工作,重点围绕如何寓城乡统筹于新区建设之中这一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些思考。

开发区是推动西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西安市“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总面积(含合作区)达到619.7平方公里,辖行政村414个、农村人口77.9万,分别占全市行政村和农村人口总数的13.3%和19.2%。结合西安市实际,我们认为,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科学推进城镇化,实现在全省“走在前面、作好表率”的要求,就应该依托全市“八大经济板块”和区县产业园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坚持园区带动,采取借力发展,走“规划一体、产业协同、资源共享、服务均等”的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的新路子,不断提升西安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努力为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出新的重要贡献。

规划一体——构建同域发展格局

规划是龙头,统筹开发区与辖区农村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规划引领。要树立同域发展观念,将开发区与辖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一体规划,做好“一盘棋”、防止“一般化”、杜绝“一刀切”,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区。

——做好“一盘棋”。树立规划“一盘棋”思想,加快编制各开发区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做到“三个无缝对接”:一是与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将开发区纳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大格局中考虑,着力在促进城乡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一体化等方面多探路子,争创亮点。二是与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积极做好与驻地区县的规划衔接,着力在拓展城市空间、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就业等方面有所作为,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区县城市新区建设的新亮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三是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无缝对接,统筹考虑开发区内的拆迁安置和新农村建设,着力提升辖区内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使其与开发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相映衬。

——防止“一般化”。开发区不仅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平台,同时也是将城市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覆盖、将城市文明向农村渗透植入的重要承载。因此,不能把开发区等同于一般区域,要按照建设现代城市新区和农民幸福生活新家园的目标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各级各类开发区。一方面要完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着力提升开发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另一方面要与各自的产业特征、当地的城市风格和文化传承相协调,充分彰显特色,克服千城一面,着力打造“浐灞新域”、“泾渭新城”、“楼观新镇”等一批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明星城镇。

——杜绝“一刀切”。当前,在开发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将城市与农村对立起来,片面认为城市加快推进、农村必然加快消失,对辖区村庄进行“一刀切”地拆除迁建,这是一个误区。要跳出“凡圈必征,凡征必迁”的思维定势,坚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原则,宜迁则迁、宜改则改,在不影响开发区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照顾农民“念根”情节,实施村庄原址改建,搞好配套改造,积极探索“金包银式”的开发区包容发展新路子,使开发区内原址改建的新型农村社区成为田园风光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典范,成为城市中一道清新静谧的靓丽风景。

产业协同——筑牢融合发展基础

产业既是开发区建设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城乡统筹与新区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坚持以工哺农、以工促农、以工富农的融合发展理念,不断做强产业支撑、促进产业协同、实现产业惠民,努力把各级各类开发区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做强产业支撑。这既是开发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带动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围绕各开发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坚持大产业构建、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大集群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各自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形成产业聚集,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培育壮大骨干型龙头企业,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要以产业的强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在不断提升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同时,为加快区域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

《对西安统筹城乡工作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六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政策,是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别,保护农民利益的一项主要措施。浙江青田县油竹新区管理委员会积极把握该县建设省重点工程——滩坑水电站的大好机遇,以移民安置为契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坚持城市化、工业化联动,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兼顾,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新区,使新区迈上了大步发展的快速道,城乡统筹快速推进。

一、发挥区位优势,列入县城规划。

油竹新区地处青田县城鹤城镇东南隅,辖石郭上下村、油竹上下村、彭括、魁市、雅岙等13个行政村,地域面积39.25平方公里,2003年在册总人口10655人,常住农业人口9095人。为了加快城乡统筹、拓展青田老县城新的发展空间,青田县委县府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意向将油竹新区这方土地列为县城发展的新空间。2002年新的青田县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青田组团滨江城市的概念,油竹新区被列入鹤城、山口、温溪三大组团城市的核心地带,在城市规划区范围的面积约2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5.2平方公里。分为石郭工业休闲区、油竹文教商住区、彭括工业区和东堡森林公园等四大区块,规划今后居住人口4—4.5万人,体现简约欧式建筑风格,大量运用石材和石雕塑材料,把新区打造成一个水景、山景、城景相互交融,华侨、石雕文化气息浓郁的滨江新城,为新区的城市化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二、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移民居住环境档次。

自上世纪1998年开始,为推进新区城乡统筹,加快城市化进程,先后修筑石郭岭隧道,改造拓宽青岱线公路,修筑油竹防洪堤,修建新区36米主干道和青中路,建设丽水市一流的青田中学等,总投入近2亿元人民币。今年为配合滩坑移民的迁入,在基础配套设施投入建设上更是大动作。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项目有隧道口移民安置点1#、2#路,a、b商住区块二横干道,油竹上村小口1#路和防洪堤,小口至麻宅康庄大道,下尾、徐岙防洪堤,赤岩防洪堤,彭括大桥,油竹大桥拓宽,华侨中学迁建,新区卫生院,油竹下村菜市场、幼儿园,油竹上村菜市场、幼儿园,青田第一敬老院以及新区水、电、通信管网设施建设,总投资将超过3个亿。一至两年后,新区各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将在高品位的要求下完善,村民、移民将享受高档次的交通、水电、教育、服务、绿化等居住环境,新区的农村将成为青田滨江城市的一个重要区块。

三、集聚人口,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通过安置滩坑移民和商住开发、工业发展,将有效快速地集聚新区人口。油竹新区04年1月至05年7月将吸纳滩坑电站第一水平年6000多移民,在油竹下村隧道口、油竹上村门前垟、小口上项等区块建设2500多间移民房及相关居委会等公共配套建筑,成为新区人口集聚的加速器。加上a、b商住区、大坟山住宅区,石郭后山住宅区的开发和新区工业企业的进驻建设。预计今后3年,新区人口将集聚至3—3.5万,建设商品房、移民房、厂区及其他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建筑面积将要超过150万平方米,为新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七

一、帮扶镇村概况:

xx镇位于新沂、沭阳、宿豫三市县交界处,东西宽约8.5公里,南北长约7.5公里,镇域面积58平方公里,全镇共有14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72个自然村庄,近4万口人。我局帮扶对象为邵店镇友谊村、朱圩村、西鲍村,均为邵店镇相对贫困的村落。

二、服务团帮扶措施

团”开始了2011年的帮扶镇村工作。经过实地调查,结合广大群众的意愿,及时制定出今年的帮扶工作方案,并从中提取几项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其真正发挥领导农民致富的带头作用;二是按照实际情况,帮助村里制定经济发展规划;三是引进人才、技术,科学提高农民的致富效率;四是送温暖行动,针对贫困户和辍学儿童等弱势群体开展物质帮扶。

(一)思想帮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做好基层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针对农村个别党员、干部年龄老化、思想僵化、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我局把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和学习教育作为重点,加强建设,以此帮扶村班子提高带民发展、带领致富、带头创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策理论、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正确领会党的农村工作政策。二是坚持各种会议、座谈会形式学习教育。每逢村委、支部重大事宜,以召开专题会议、座谈会等,我们集中党员进行各项有关文件内容的学习。三是利用各种培训形式。如开展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政策法规培训和法规法纪、科技文化培训以及精神文明培训。

并形成了一份切实的调研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友谊村、朱圩村、西鲍村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帮扶工作的具体意见。

坚持扶贫与励志相结合、日常帮助与临时救济相结合、物质帮助与精神激励相结合,落实各项措施,为帮扶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市场信息、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着力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提高他们发展增收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启动了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活动,邀请技术人员、专家现场答疑,深入开展政策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指导和农技信息等服务,提高农村农民致富能力。二是结合帮扶村干部群众的实际需要,利用农家书屋组织村民开展法制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就外出务工维权、产品质量投诉等常见法律问题进行宣讲,提高了干部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也促进了该村矛盾纠纷的.化解。三是,利用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向帮扶户提供务工信息、推荐工作岗位,开展岗前培训等具体形式,积极拓宽帮扶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多途径的促进帮扶户增收。四是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收集整理群众对党和政府当前工作的意见、建议,主动做好情绪疏导和政策讲解工作,同时,配合邵店镇做好意见、建议的处理和反馈工作。

(三)温暖帮扶。我局服务团在三个帮扶村中重点选择了最为困难的农户,每村十户,安排三位干部各自负责,深入农户,切实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找准帮扶着力点,形成"每家一方案、招招见实效、户户有发展"的良好工作态势。一是针对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鼓励帮扶对象自力更生,坚定其致富信心。

是切实抓好"造血功能"建设,不仅短期"输血"帮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帮助困难户"治本脱贫"。三是协助当地党委政府解决好困难户在医疗补助、子女入学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四是切实搞好节日期间的帮扶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困难群众的家里。五是,针对镇村特困家庭的孩子,送去学习文体用品和慰问品,帮助适龄辍学儿童重返校园。截止目前,我局服务团为三十户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6000元及生活必需品。

三、几点认识与不足:

此次城乡统筹党建服务活动是使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一个有效载体,是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活动的一个好平台。通过近一年的帮扶工作,我局的党员干部自身素质提高了,帮带能力增强了,工作作风变实了,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通过这项活动,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但是由于单位人手少,工作繁忙,到帮扶村的具体工作时间也相对较少,并且因为我局经费紧张,对帮扶乡镇的支持力度有限,所以很多工作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统筹规划,积极落实。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八

当前,一些经济学家将城乡一体化简单归结为城乡一样化,认为只要将农村的人口接到城市里来,就完成了城镇化,生产效率会自动提高、社会分工舍自动推进。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我们应秉承宜城则城,宜乡则多,城乡之间实现差异化发展,就如深化改革一样全面依法治国与全改革开放是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二者应互为动力、相辅相成,统筹协调。

众所周知,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财力支持,而大规模的人口流失会使得城市的发展满后,对于经济的发展是无益的,著名实业家卢作平曾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在于乡村现代化,因此,我们需要在发属域市现代化的同时也要发展乡村。

城市文明是多村文明的发展动力。城镇化的发展需坚持“两条腿并行”,城市、农村协调统一,宜城则城、宜乡则乡,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去发展经济,不能片面追求城镇化统筹区域发展、体现地方特色、做好产业支撑、保证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当下,扶贫工作正在大力进行,想要实现精准扶贫,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两条腿并行”,由城市给与资金与人才的双面支持,扶贫先扶志,扶贫再扶智。根据乡村地方特色进行经济开发,在开发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尊重域市文明和乡村文明的规律的基础上,走城乡差别化互动型协调的道路。

乡村文明是城市文明的发展方向。城镇化发展的进程加快,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发展得必然之路,反而在城市发展中部分问题依旧凸显,城市规划单纯的将“城乡一体化”曲解为“城乡一样化”,城市发展缺少灵魂。乡村是城市人的根系所在,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述,人们为更好的生活而留于城市,乡村的文明从某种程度上为城市文明指引了方向。

城市与乡村间的互补互利,才能让人们得到更多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城市文明为乡村文明提供发展动力,乡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输出精神补给。只有两者比翼齐飞,共同发展人们才可以真正地实现在城市与多村自由的切换,从而追求人们向往的理想生活。因从,城市与乡村携手,拒绝单一的“千城一面”,让城市发展具有内涵,让乡村发展留有乡情,打造中国特色城乡发展新格局。

著名实业家卢作享曾经说过:“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基础在于乡村现代化。”为进一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发展,就必须统筹城乡发展,坚定不移地实行城乡发展战略,逐步统筹城乡发展均衡化,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我们所用待的美好生活状态很快就会实现,我们可以自由切换于城市与乡村当中!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九

通过在xx几天的课堂学习及实践教学,我对统筹城乡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三农”问题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也是一项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仅着眼于“农”字本身无法完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唯一可行的诊治思路,要始终把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加大各种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覆盖,帮助农村更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一、健全保障机制,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动力。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健全的保障机制。一是健全领导机构,对城乡统筹发展实行统一领导,并确定专门的机构负责具体的组织、协调和督导工作。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倾斜,制订详细的规划,明确推进步骤,健全保障机制,确保目标按期完成。三是强化考核,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各个层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把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步拉大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远发展规划,建立完善的城乡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的延伸,加强农村新型社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配套完善雨污、给水、农村公路、桥梁、供电、饮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加大对中低产田的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把统筹城乡建设规划作为基础工程

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村镇建设用地,不予受理或审批;严加大土地巡查监察力度,及时发现违法建房行为并予以制止。三是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着力引导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土地综合整治,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引进社会资金实施土地综合整治。

四、把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作为关键环节

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问题相当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必须突出抓好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整合优化城乡教育资源,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城乡文化资源共享;三是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降低群众看病成本。四是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逐步让农民老有所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近年来的配套改革探索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收获了丰富的体会。这些体会不仅是我区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更是未来探索改革的巨大财富。

(一)必须处理好改革突破与依法有序的关系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关键在“改革”。 改革突破,千头万绪,既要找准方向,瞄准重点,积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突破口,更要尊重现行的政策法规体系,处理好改革突破与依法有序的关系,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区”和“深水区”,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努力破除妨碍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一直以来,我区不断探索城乡“二元”结构的破解,及时出台实施意见和农村居民转户、农村土地退出、社会保障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引导农民向市民转化,扎实推进改革破冰。

我们的改革应当是一场理性设计、合理规划的建设性的改革,我区充分利用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立足现实,坚持在政策制度范围内大胆创新、合理突破,着眼群众增收渠道单一、持续性不强难题,建立土地租金、土地流转补偿金、房屋租金、务工薪金、股金、社会保障金相结合的“六金”增收模式,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农村居民收入渠道更多,收入持续性更强。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破万元”行动,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农户帮扶制度,全力助推群众增收致富。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城市居民收入突破二万元。

《统筹城乡几点体会》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城乡统筹发展机制 总结农村改革经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篇十

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17-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对村民小组所有的土地,有条件的可将《集体土地所有证》直接发放到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没有条件的可采取“组有村管”的方式,在明确村民小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将《集体土地所有证》发到村,由村委会代管。同时,对无权属纠纷、经济关系清晰的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也要给予登记发证。

(五)按照急需优先原则,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需要流转的农用地,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并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做好登记发证衔接,确保承包地流转前后的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改变,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受损害。对需要流转的集体建设用地,要重点开展集体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特别要开展集体经营性用地的认定和确权,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提供条件。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涉及宅基地调整的,要优先进行登记发证。综合改革试验区、城乡结合部要尽快完成集体土地登记发证,适应先行先试的改革要求。对于没有纠纷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要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同步完成。

-1-

(六)依据土地确权登记成果,保障农村集体土地在征收和流转中的权益。征收集体所有土地办理征地手续时,必须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资料和证书,对农民进行补偿。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和流转,必须做到产权明晰,界址清楚,没有纠纷,保障土地流转和交易安全。没有经过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所有权主体不清或使用者不明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有偿使用和流转,不得进入市场交易,以保障集体土地各方的经济权益。

《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0183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