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河南省工作报告(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15:50:59
最新河南省工作报告(通用7篇)
时间:2023-09-01 15:50:59     小编:灵魂曲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一

---此立国,时间长达1500多年。此外,又有8个朝代将其作为陪都。所以,洛阳是七大古都中建都年代最早、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天下名都。由于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中心,所以所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有许多重要人物活动都在这里。因此大历史学家司马光说: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就是说洛阳是中国历史的缩影,如果你想了解5000年的中国,那你必须来看洛阳。

即使在今天经过历史的冲刷,洛阳依然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名胜古迹。数量之多这里就无法历数了,我们将在随后的游览过程中为大家一一讲解。

2---

朋友们,洛阳市委、市政府这些举措,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其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明显的表现出来。这是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不久的将来,洛阳定会以崭新的姿态让世人刮目相看,洛阳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我的介绍完了,预祝朋友们今后几天的洛阳之旅愉快!

您可以访问查看更多与本文《河南洛阳欢迎词》相关的文章。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二

太行大峡谷位于林滤山中,说起来古名隆滤山。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20_年)避殇帝刘隆名讳而改名林滤山,主体就是位于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林州市境内的南太行山,整个山体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公里,总面积1760平方公里。

林滤山奇峰林立,山势嵯峨,崖谷密布,瀑布高悬,共有大小山峰7658座,大型幽谷7845条,造就了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现存古长城遗址1处,古塔9座,洞窟5处,石刻造像300多尊,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l处。这里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水溪潭池、飞瀑银花,重岩叠嶂、姿态万千,构成了一幅幅变幻无穷的山水风景名胜图。

朋友,在我们的正前方山头上,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壑口,这便是闻名退还的鲁班壑,也是古代山前通往石板岩乡和山西平顺县的惟一通道。这里地势险要,海拔1172米,横宽110米,200余米高的绝壁耸立两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太行隧道未修通以前,石板岩乡的老百姓要想到县城,只能肩挑手提爬过这1000多米高的壑口,非常艰难。关于鲁班堑有这样一个传说:著名工匠师傅鲁班到林滤山伐木,看到山高难越,行走艰难,想劈开大山,便抡起手中神斧,结果只在山顶上砍了一个堑口。在望口东侧的山堑上,有一只全手指印的明显痕迹,据说是鲁班搬巨石留下的手印。

从这个景点往上攀登就是香柱泉,是鲁班喝过的仙水。过路人喝了此水,无论是上山还是下山,不渴不累,因此途经此地的人,都要喝上几口甘甜的泉水。因为山高且离我们太远,因此我们只能饱炮眼福,望山兴叹了。

冲上这最后的陡坡大家看我们的左手窗外红旗渠已经今在眼前。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三

慢慢历史长河中,中原大地曾经孕育了一批又一批让国人为之倾慕的美女,如三国时期因美貌曾引起战争的著名女诗人蔡文姬,唐朝时让唐高宗赞叹不已的美女上官婉儿,北宋时让皇帝乐不思皇宫的汴京城第一美女李师师。

可是,自从大宋南迁后,河南逐渐失去了中国文明中心的光环,并一步一步地陷入了贫穷落后的境地。时光如梭,日月轮回,历史的车轮开进了21世纪,今天的河南重新换发了往日的风采,一个崭新的河南已经亮相在世人面前。

今天,河南的美女在哪里?外地人一踏上河南的地面,就会发出这样的疑问。

南阳盆地诸水系,女孩清纯又靓丽。南阳境内河水纵横,如丹江口、白河、唐河、淮河等,在靠着河水的地方,经常会有清纯可爱、青春欲滴的美女。由于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玷污,再加上有卧龙岗的存在,这些地方很有地气。南水北调水源就是丹江口,说明南阳的水最养人。受卧龙岗地气的影响,南阳的美女都有水的灵气,比较温柔,很精灵。

洛阳牡丹甲天下,中原美女集散地。洛阳是九朝古都,自古以来就是美女众多的地方。这里的美女都有一定的文气,还有卢舍那大佛眉间的灵气,但必须沿着洛水、伊河行走才能找到真正的美女。洛阳毕竟是六朝粉脂之地,有一定的遗风,还有《洛神赋》的浸润,靠着洛河上的龙门石窟近千年灵佛佑护,洛阳美女象牡丹一样甲天下。

昔日信阳出美女,今天靓女在哪里。本来信阳也是出美女的地方,毕竟淮河、大别山以及信阳的名茶,都很能造就美女。春秋战国时候,信阳出了一位息夫人,当时的蔡国、息国、楚国等为了这位息夫人打得头破血流,息夫人也差点成了中国版的海伦。可惜历史上黄河夺淮入海,再加上现在淮河的严重污染,使信阳出美女的概率大大降低。信阳的美女(如果还有的话)有自然之气,很有山野味道,同时也有南方女孩的小巧和秀气。20xx年夏季,笔者曾经在南湾湖一家餐馆发现一位信阳美女服务员,她羞涩中带有洒脱,好像南湾湖美人鱼现身一般,让人忘了身处何地。

中原山水显灵气,河南处处有美女。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四

今年河南省的高考作文是材料作文“合作过桥”:学校开运动会,最后一项是“山羊过独木桥”,规则是学生从独木桥两边同时上桥,在桥中间时两人相遇会有一个人下桥一个人通过,但在这个项目的预赛时,有一对同学在桥中间抱住转身,双双通过,裁判认为这样做有争议。根据此材料作文。

点评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既可以肯定这对同学的做法,也可以否定他们。我们为这对和平过桥的同学喝彩,因为他们懂得团结协作,合作共赢;我们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因为他们违反了游戏规则;我们为他们的智慧赞叹,因为他们思维一转天地宽;我们为他们的勇气点赞,因为他们不墨守成规。纵观材料,考生不妨从以下角度审题立意:合作共赢;遵守规则;学会变通;打破规则;运用智慧等。

一位考生这样写:题目为“狭路相逢‘和’者胜”,三个分论点为“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宽广的胸襟”;“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合作的意识”;“狭路相逢‘和’者胜,需要密切的配合”。切中肯綮,井然有序,文采飞扬,不失为一篇佳作。

好的作文题目有:让合作之花绽放;狭路相逢“和”者胜;敬畏规则;思维一转天地宽等。

作文素材俯拾皆是:当下的世界需要合作共赢,比如世界环境治理需要各国协同作战;体育比赛中团队协作方能胜出;人与人之间也要合作才能双赢等。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五

四月二十六日中午,一路风尘仆仆,由苏皖两地五百人组成的旅游团,终于到达河南省辉县境内的'万仙山风景区。

景区门口不远处,新乡市旅游局举办的小型欢迎仪式正在举行。这是由新乡市旅游局与苏皖两地旅行社共同举办的一次活动,旨在对外宣传太行山下的万仙山风景区,宿州市也是首次推出这一新的旅游景点。

此时,天朗朗,风暖暖,旅途的疲劳于这一刻,顿减许多。

欢迎仪式结束后,根据预先的日程安排,先游览万仙山绝壁长廊,接着郭亮村,再去南坪等景点。

在车进入景区大门时,就遇到了麻烦。原来,山路狭窄,过往车辆错不开,造成道路阻塞,疏导的保安没有经验,以至车辆越堵越多,上下山的车辆都停滞不前。

导游只好劝大家下车徒步向前,并说,什么时候道路通了,什么时候上山接人。

虽然大家埋怨,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总比原地等待要强一些,谁知道要等多久。

好在路不太远,山不太高,大家结伴同行,互相打气鼓劲。有人沿之字型山道缓慢上山,有人穿树丛,攀山石,直接爬过一段一段陡坡。

我们车上的地导和全陪导游起先还看地到,后来全不见了,尤其地导,跟着也没起什么作用。她是一名大二的在校学生,被旅行社急招到此,第一次来这个景区,第一次正式带团,并且对景点丝毫不熟悉。这是她在车上做自我介绍时如实告诉大家的,她说不忍心骗大家,是经理要他们一定装做会讲解的样子。单纯而诚恳的小姑娘就这样开始了她一天的惴惴不安,并且接受了大家的许多责怪和不满,在她向大家连连道歉之时,眼泪呼之欲出,楚楚可怜。我的眼泪也差点落下来,想,若是我女儿第一次参加工作就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要是我看到该多心疼啊。我和同事王姐坐最前排,对女孩小声说,小导游,不要紧,以后多学习,多练习就好了,责任不全在你。其他人也都这么说。

的确,责任不全在她,当地旅游社在接待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面对500人的旅行团,急招了十多名在校学旅游专业的大学生,而这十多名大学生也是首次带团,既没经过培训,也没来过景点,怎能不出乱子?当天晚上全部被解聘,徐州来的组织者连夜重新安排讲解员。这是后话,不提也罢。

自此,我们开始了一盘散沙似的东一伙西一伙的旅程,还好,看到哪里有讲解员,我和王姐赶紧跟过去,不论是哪个团的,反正回来都在一个大门集合。

等我们爬到绝壁长廊时,已是气喘嘘嘘,但却不得不慨叹这一人工奇迹的产生!

绝壁长廊是郭亮人用生命和血汗在120余米高的丹崖绝壁上开凿的一条长1300米,宽6米,高4米的人工通道。别说眼见,就是听着也不可思意,而这一人间奇迹就在眼前!

络绎不绝的游人眼看着底下的万丈深渊冷汗飕飕,感叹如此长廊怎样造就。我们站在长廊的崖边洞口,望向峡谷对面的绝壁,一样峭立笔直,一样直入云端,不说攀登,就是看着也令人望而生畏,头晕目眩,可想当年那些开凿者是如何艰难完成。

千百年来,郭亮人仅以会寨天梯与外界沟通,几乎与世隔绝。1972年郭亮人申明信带领村内12名壮士,历尽艰难,苦战6年,打烂了4000把8磅铁锤,消耗了12吨六棱钢钎,硬是在坚硬的石英岩绝壁上,打开了通往世界的希望大道。这,该是怎样的量化概念?!

听另一团队导游讲到,当年开凿这条通道时,这十三位壮士,每天以玉米面糊和野菜充饥,吃住在山上。最初,人先登到绝壁顶,由顶上系下一根缆绳,绑在腰间,吊在半空中,一点点凿打岩石,日久,凿出一洞,人进入,再一点点向四周凿开去,历尽千难万险终于凿出这条道。而这其间,第一年,一人在凿壁中,坠下崖身亡,第三年,也在凿壁过程中,顶上掉下一方石块,砸中一人,也身亡。而今,历经沧桑岁月,活在世上的还有四人,不知他们该是怎样的老人,又怎样的生活着。

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看着洞内数以千万计的一道道凿痕,我心中涌满酸楚和悲凉,难以想象他们完成的艰难程度,内心由衷地对这些英雄充满了崇敬和景仰之情。

绝壁长廊数十年过去了,山外世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里也靠着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而多少年来,必经之地依然是当年的那条通道。

造物主是不公平的,它在地域上造就了贫穷与富饶,落后与先进,同时,它又是公平的,给了你这样,就不会给你那样。

这些开凿者们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创造力达到了人类的极限。他们付出了难以言说的艰辛,创造这人间奇观,造福子孙后代。多少人享用他们的劳动成果,多少人还记得他们的名字。

忽然大家看到对面的悬崖绝壁下,有三人在攀岩,宛如三只小小的蚂蚁在蠕动,肉眼几乎看不清,如果不仔细看的话。

感慨万千,一步步踏入郭亮村。

这真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石桌石凳,石屋石院,古朴厚重,颇具特色,一栋栋,一桩桩依山顺势,高低错落,房前屋后,峰峦叠嶂,满目苍翠,山花浪漫,溪水淙淙,人们悠闲地或坐或走,安闲而宁静,宛如生活在世外桃源。

而今,这个位于1700米崖上的小山村,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画者,文艺工作者。作为影视基地和100多所美院的写生基地,郭亮村,正向世人展示着它纯朴的民风和奇特的景观。

沿途但见三三两两的写生者散落各处,或坐或站,如入无人之境,静静地描摹山水石壁这别样的奇景。看着他们专注的神态和美丽的画布,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想起了自己很久以前的中学时代,也曾迷恋过画画,但终没有坚持到底。

出了村,顺着弯弯的石径,往西走,越往里,山色越秀,树木越葱茏。赏着夹岸的山峦叠翠,清潭溪水,渐入佳景——喊泉,顾名思义,站在一凹陷的崖壁下,对着上方喊,就有清清的山泉滴落下来,且声音越大,山泉越大,引得大人孩子都仰头高喊,回声也荡漾在山谷。我和王姐则坐在喊泉下清幽的潭边,歇息片刻,看着别人喊,只觉神清气爽。

下来时,已五点多,还想去别的几个景点,却晚矣,只好坐了游览车匆匆返回停车坪。导游集中好人后,又去南坪村,到那儿时,已临近黄昏,我和王姐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就在村前一店门口坐下,看来来往往的游人。约一小时后,去的人返回,说景色和喊泉途中类似,我们也不再遗憾。

第一天就这么匆匆忙忙过去,回到辉县百泉宾馆时,人很累,饭也不想吃,洗洗休息了,主要是上山那段路耽误时间消耗体力,加之坐了一上午的车。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六

人们都说河南人口多而且有独特的艺术文化,在河南的艺术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什么呢?当然是艺术的瑰宝——豫剧了。

戏曲史中国古代人民遗留下的艺术瑰宝,让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人,物,画。

在中国人民当中,最喜爱的当然是老人了,虽然有些青年人和孩子也喜欢听戏曲,但是他们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少的,老人所占的比例是比较广泛的。

为什么老人会喜欢戏曲呢?为什么河南的老人喜欢豫剧呢?

因为老人可以在戏曲当中寻找一些自己小时候的味道和回忆,老人们不能再回到从前了,所以戏曲可以带给他们许多美好的回忆,所以说老人会喜欢戏曲。

在我们河南,老人们喜欢我们当地的豫剧,因为在老人年轻的时候,她们生活的不是很好,而且那时没电视机,所以,她们常常听曲子,在当代,那时最幸福不过的事了。

在我们河南有专门设置的电视台——梨园春节目,那里是戏曲融入最多的焦点,那里有我国各种戏曲的融聚点,看到梨园春的朋友知道,梨园春的观众大多数是老年人。

中国的戏曲很有特色,河南的豫剧是很有特色的代表性。

河南豫剧的曲子是融入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写照,如《刘大哥将换,理太偏》这首曲子就讲述了当时的现实生活。

所以说,河南的戏曲史富有民族特色的,它的艺术价值很高,虽然说在唱戏的过程中是假景,假物,比不上电视是的真景真物看的明了,但我们的唱戏者,却把它们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来,它够简单,明确,让人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让人们能够感觉到这些景物的存在,由此可见,戏曲的价值和表演技术是多么的高超。

希望我们河南豫剧也能够继续的传承下去,让世世代代的人民不要忘记古代人民给我们留下来的这件瑰宝。

河南省工作报告篇七

我国因其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形成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形式——方言,如闽南话、东北话、山东话、北京话、河南话等。各具特色的方言是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同的方言中的音调和标识性语言成为地域文化的典型符号。“这疙瘩”生长的是东北人,山东人是好“伙计”,河南人常在嘴边徜徉流动滴落的则是一个“中”字。

我以为,在所有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标志性语言中,河南人的“中”如果不是最具深层文化底蕴的,起码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标识性语言之一。

河南人喜欢“中”字,爱讲“中”字,讲的时候甚至还带着几分得意和自豪。有的时候不假思索,讲的率直,率直中隐约着豪情;有的时候锵铿有力,讲的气度非凡,气度中充满着中肯;有的时候和风细雨,讲得随意随缘,随意中显现着包容;有的时候充满疑虑,讲得委婉,一个“这会中?”真切地表达了“我”的人生态度和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中”之内涵是丰富的,丰富的鲜有可比,“中”的形式是简约的,简约得无以复加,“中”是富有的,也是干练的,因丰富而见厚重,因简约而透射凝练之美,形式和内容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真是“中”。

“中”是一种地理区域的宣示。“中”是“当中”,“中间”、“居中”、“正中”的意思,看看今天的中国版图,河南几乎不偏不倚地雄踞中央,历史上古代九州,豫州居中,八州朝圣,至今“中原”依然故我地仍旧是河南之代称。我们的国家叫中国,其简称就是一个“中”字,如“中文”、“中方”等。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就是在向世人宣示了自我——“明白吗?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来自中华文明的故里!”,在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没有一丝的自卑,沁溢着的却是几分快意和自豪。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哲学信仰。“中”就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适度,矫枉但不过正,恰到好处……从一定的意义上说,“中”是我们认知客观和人生道德实践的双重标准和目标。认知事物要不偏不倚,从容客观;为人处事,不失偏颇,不走极端。凡事之要务在酌“中”,立“中”,为“中”。河南人之所以把“中”挂在嘴边,对“中”的厚爱和执着追求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厚爱和追求是很自然的一个过程,因为它契合了河南人厚重而有容的品性。

当河南人说“中”的时候,既表达了自己对客观的`人和事所持的立场和看法,在别人征询意见时,一个“中”字,同时也包含着对对方的一种肯定和赞许,那意思是说你对事物的认识不错,干得不错,很有本事,做的事中规中矩,得体适度。这种既善于表达个人意见,又特别注重肯定赞美对方的思维方式和人生实践,也当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在河南人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千年,风行了几千年,恒长持久,生命鲜活,其原因就在于它作为河南人的一种文化伦理信念一直在涌动着、生发着。

此外,当河南人表达“中”、阐述“中”的时候,又何偿不是一种提醒呢?既提醒自己,又提醒别人,做人做事以“中”为本,认识事物不偏颇,为人处事不偏激,干事创业不偏废,中庸守道,中规中矩,中标中的,中正和谐。这也正河南人的人文文化精神。

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使河南人与“中”得到了粘合,是河南人选择了“中”,还是“中”选择了河南人,抑或相互倾慕、一见钟情,由相互吸引而自然地走到了一起。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不管是谁选择了谁的,选择本身都透射着智慧的光芒,结合得如此紧密、天衣无缝,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106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