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一
今年以来,我单位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市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现将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措并举做实援企稳岗,全力助推企业发展
一是做好企业用工保障。对21户涉及疫情保障的重点企业,落实“一对一”专员服务对接企业用工需求和现实困难,解决用工岗位260个。二是积极落实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补贴政策。向151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18.24万元,惠及企业职工5977人。受理13家困难企业稳岗返还申请,已拨付返还资金17.76万元,待拨付返还资金1720.08万元,惠及企业职工2087人。三是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政策。目前,已受理11户企业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政策申请,待拨付资金8.7万元。四是做好以工代训,开展培训2198人,拨付资金112.5万元。
二、大力实施技能提升行动,提高企业软实力
截至目前,开展各类职业培训40期,共培训6163人,其中开展在校大学生创业培训390人,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240人,扶贫专班创业培训30人,农民劳务品牌培训1151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81人),项目制培训319人,就业技能培训1536人,以工代训培训2198人,安全技能培训277人,线上企业职工培训22人。已兑现培训补贴449万元。
用活、用好“职通”微信招聘线上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招工便利;
继续举办好“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校企合作招聘会”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搭平台促就业”等特色专场招聘活动,为企业招工、劳动者求职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缓解民营企业用工难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招聘会17场次,发布320家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提供岗位12000余个,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四、积极开展政策宣讲,用好用实惠企政策
积极组织开展援企稳岗、技能提升等惠企政策入企宣讲活动,为企业详细解读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企业培训、一次性吸纳就业奖励惠企政策及具体申办流程,为企业健康发展、有效复工复产保驾护航。今年7月,区人社局以“党建+营商环境建设”主题活动为契机,在经开区孵化园开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宣讲会,助推人社各项惠企政策落地生效。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报告
在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上讲话
民营经济工作汇报
经济工作报告
促进民营医院健康发展活动实施方案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二
查看:
专题:
平均分是指所有被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数。平均分,是考生当年进入高校所平均水平的体现。比较几年的平均分,如果考生都能够处于这个位置,那该考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在不发生特别意外的情况下是非常大的。可以说,使用好平均分就能很好避免“大小年”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使用分数线时,应将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结合使用,并特别重视平均分的意义。
下面以某重点大学在北京招生情况为例,计算录取线差如下:
平均录取线差=(62+70+69+69+64+58)/6=65
很显然,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报考此大学平均需要65分的线差,最高的年份需要70分的线差。为保险起见,2009年报考该校还必须根据录取分数区间大小、录取人数在各分数段分布情况留出足够的保险空间,建议考生至少要留10分以上的余地。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三
在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从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和“三农”问题实际出发,实现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方案。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做出了更加细化的界定。从我国的国情和农村发展情况来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不是要否定我国的城镇化道路。而推进城镇化,即使我国的城镇化程度达到60%,仍然会有五六亿人滞留农村,所以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也必须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它们都与解决“三农”问题有关。对此,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双重驱动,这会对我国欠发达地区城乡社会经济摆脱“二元”结构的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依据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低水平的产物,又是经济落后的重要原因。城乡协调发展是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根本途径。城镇是不能孤立存在的,它以受其影响的广大农村地区作为腹地而存在,发挥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两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不存在战略重叠和现实矛盾。目前,有关城乡联系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较多,这为我国确立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战略,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配置理论
推进城镇化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一方面,有利于人口及经济活动由农村向城镇集聚;另一方面,伴随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投资需求随之增长,直接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在这一过程中,劳动力由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这是必然发生的共生现象。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的配置,发展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刘易斯模型认为,在二元经济中,传统农业部门最大的特点就是剩余劳动力的存在。由于工农业之间的收入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美国发展经济学家拉尼斯和费景汉在刘易斯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流动的趋势是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加为前提的,弥补了刘易斯模型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托达罗系统发展了这一论断,建立了一个解释发展中国家城乡劳动力转移的模型,该模型认为剩余劳动力的区域转移是理性的经济行为,迁移决策取决于城乡之间预期工资差异。可见,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就必须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这种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城乡之间工资预期的差异,这是政府主导、农民自觉、市场自发三方博弈的结果。结合我国具体现实,在城市“异质性结构”存在的前提下,可行的办法就是建立适量的小城镇就地转移,实现离土不离乡。
(二)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城市中心论
城市向农村的流动来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有明显“城市偏向”倾向和城市中心色彩。实现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的互动发展,一方面需要选择适合经济增长的核心区域,通过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效益推动城镇化,加快要素资源的合理整合,实现经济的非均衡增长;另一方面需要克服非均衡增长理论与城市中心论的误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正是长期以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战略选择和城乡发展政策供给不对等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利普顿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关系的实质就在于城市集团利用自己的政治权力,通过“城市偏向”政策使社会资源不合理的流入自己的利益所在地区,最终损害农村地区的发展。
(三)城乡联系模式选择理论
关于城乡联系模式的选择,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和费景汉早就提出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的经典模式,即城市-工业导向模式,这一联系互动模式主要通过城市中现代工业不断吸纳农村中剩余劳动力来实现。在这里主要结合契合我国现实的“城市-城镇-农村”联系模式进行分析,尽管其表现形式多样,有的强调农村城镇的发展,有的强调城乡协调发展,有的强调城市的均衡布局,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强调广大农村地区小城镇的发展,以城镇为中介,实现城乡联系。因为小城镇作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通过其辐射作用,可以实现农村向城市的自然延伸。
另外,小城镇作为农村的区域中心,具有很强的集聚扩散效应,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将各种生产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村现代化,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弗里德曼认为,集中发展中心城镇,一方面可以分散过度集中于大城市的规划与权力机构,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一个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场所,极大地降低农民的交易费用;费孝通认为,乡镇企业和农村小城镇建设对于打破城市和乡村封闭隔绝的状态,实现城乡要素在产业上的协调发展,形成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网络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互动中存在的不协调
(一)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不协调
随着农村地区非农化浪潮的兴起,农村地区相当数量的劳动力进入城镇务工经商,基本上脱离了农业。但是,由于这种转移没有纳入正式渠道,是一种暂时性的转移,户口常住地依旧在原籍,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既非农民,又非城市居民的“两栖性”游离阶层。这种离农人口的“两栖性”和不稳定性决定了一旦环境发生变化,就会出现逆向转移。这一阶层的出现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发展乡镇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弊端。
资源的浪费,同时他们却并不因为拥有双份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而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消费效用。
(二)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协调
大力发展小城镇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其本来要旨在于在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或农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中,实现生产方式和文化观念向城镇现代化水平转变。可是,在小城镇建设中,由于选择的偏差、定位的误区以及农民的漠视,致使盲目的城镇化,不仅没有促进农村和谐秩序的演化,反而使得现有的农村秩序受到很大的破坏。一方面,就环境而言,小城镇大多数都以落后的传统产业为主,规模较小,无法发挥规模效益和集聚效应,但投资巨大,结果致使农村环境污染严重。这样,不但没有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反而极大地恶化了农村现有的生态秩序。另一方面,盲目的城镇化,使得“造城”运动和“圈地”热潮如火如荼,在造就新的城市贫民的同时,又在大量吞食着农民的廉价土地。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不断加速,小城镇数量开始猛增,土地资源利用矛盾和问题越来越突出。许多工业园区侵占良田,环境污染严重,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占用耕地过多,小城镇建设用地粗放利用,这些都是与建设新农村的初衷相悖的,已成为制约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阻碍。
制约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良性互动的因素分析
(一)建设新农村与推进城镇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协调的因素分析
小城镇是城市中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扩散的桥梁,也是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平台。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确保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选择,我国确立了严格限制城乡人口自由流动和迁徙的户口制度,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包括小城镇的流动。20世纪80年代,迫于农村改革和农村非农化的强烈需要,政府有限度地对传统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做了很小范围和程度的开放,致使户口不发生变动的非正式人口流动成为人口流动的主流。可是,农村地区大量剩余劳动力虽然脱离了农业生产,但是又不能彻底地转移到小城镇中去从事非农产业,而是在进行二、三产业的同时,仍没有完全割断同土地的关系,广大农民工在农村与城镇之间游离着,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游离阶层”。这种二元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彻底性,既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阻碍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除此之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不活和土地收益率低下也是重要的原因。一方面,在我国现行的土地产权制度安排之下,由于土地流转的内生机制不健全和外部环境不成熟,致使许多农民转向非农产业,但又不愿意放弃小块土地的经营权,土地社会保障功能不断强化。这样就会降低农民非农业生产投资预期,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相对自由转移。另一方面,在土地及其它生产要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客观上存在投资报酬递减规律,农业劳动生产率往往因为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趋于递减。如果剩余劳动力未转移出去,则必然造成潜在的农业待业劳动力的增加。如果把所有的劳动力都投入到数量固定甚至减少的土地上,则必然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下降和土地收益率的低下。
(二)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土地资源利用不协调的因素分析
新农村建设与小城镇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的不协调,最重要原因在于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缺乏统筹和长远考虑,造成小城镇用地规模失控,不仅没能体现效益,反而恶化了农村现有秩序,在土地社会保障功能对农民不断强化的背景下,耕地面积却大幅减少。当然,在小城镇的发展进程中,无论是城市人口比重日益增加,还是城市自身规模的扩大,都必然伴随着城镇建成区的扩大和耕地面积的减少,这是任何国家城镇化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方面,由于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忽视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忽视城镇体系规划,缺乏应有的权威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在缺乏项目、资金和第二、三产业集聚规模的情况下,必然导致粗放用地。
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城镇在用地结构方面普遍存在着居住用地比重过大,公共设施用地和绿化用地比重偏少,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其原因在小城镇用地布局方面,存在着乡镇企业、村庄和小城镇布局过于分散,城市内部道路建设不规范,功能分区不明显,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低,建筑物布局零乱等问题,导致小城镇土地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利用率低下,城市集聚效益降低,生态环境较差,城市的自然人文景观缺乏特色等。
另外,由于我国小城镇的发展绝大多数是依靠农民自发形成的,小城镇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首要因素。在小城镇发展初期,只能采取低成本扩张的政策,以地生财以大量占用耕地为代价。这种重外延轻内涵的小城镇发展战略模式,使小城镇的用地规模无限制的扩张,耕地占用面积迅速增加。
实现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对策选择
(一)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
长期以来,以户籍制度为根基的城乡分割体制是农村人口不能自由向城市迁徙,将城乡居民分割为两个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严重不平等的社会集团。直到20世纪80年代起才开始松动,市民所享有的特权逐渐开始弱化。户籍制度及其管理方式不应当成为人为的区分人们社会身份的标志,应适应我国经济非农化和市场化的需要,逐步并最终彻底剥离粘贴在非农业户口上的一系列无偿的社会经济福利,实现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实行以迁入地和常居地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鼓励有固定住所、有合法收入的农村人口或外来人口办理城镇常居户口。这能有效地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配置,克服凝滞性强、附着性大的配置陷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实现彻底转移,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转移劳动力原来承包的耕地,避免大量的亦工亦农的兼业化现象。为此迫切需要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的创新,促使转移土地的劳动力向种田能手集中,实现农业规模经营。从耕地退出的角度看,应该让退出耕地经营权的农户仍能凭他们原有的土地经营权而获得经营权的收益。从耕地流出的角度看,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培育、造就一个懂经营管理的阶层。还要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以企业式的管理、核算和收入分配模式取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不计效益和成本的家庭耕作模式,逐步将传统的家庭式生产组织改造成企业式农场。这样才能更好地契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实要求。
(二)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规划体系
2004年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后,我国土地管理进入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阶段,除生态退耕还林还草外,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成为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重大战略和艰巨任务。然而城镇化必然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我们既要反对那些因害怕失去耕地而不搞城镇化的典型的“小农意识”,也要防止出现忽略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的基本国情,片面追求城镇盲目无限制扩张的错误倾向。中国式的城镇化道路只能是以保护耕地为前提的城镇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在城镇建设占用耕地的同时,必须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垦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以保护一定区域内的耕地总量不变。因为小城镇建设不仅关系到自身发展,而且事关区域以至全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全局。
小城镇发展战略不仅要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能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和用地模式,而且要始终坚持法定原则,以小城镇区域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合理地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和布局。这就需要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小城镇发展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起统一协调的小城镇区域规划体系,正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使耕地数量增加的同时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避免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脱节,防止小城镇建设片面追求外延发展规模,用地粗放,浪费土地和乱占滥用耕地的现象,使小城镇建设步入有序的可持续发展轨道,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参考文献:
1.毕世杰.发展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郝寿义,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四
(一)一、关于普查范围与分工
(一)消防、边防和警卫是否纳入普查范围?由谁负责普查登记?
答:边防和警卫部队不纳入本次普查范围,消防部队属于普查范围,由地方普查机构负责普查登记工作。
(二)小饭桌和学生托管中心是否纳入普查范围? 答:不纳入。
(三)军队、武警的医院、幼儿园由谁负责普查?
答:军队、武警所属的医院、幼儿园由军队或武警系统普查机构负责组织普查。
二、关于拍摄证照
(一)不同机构类型的单位需要拍摄哪些证照,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1.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应拍摄的证照:工商、编制或民政等部门发放的证照、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企业法人单位需要拍摄:工商部门发放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合伙企业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营业执照》等)、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企业产业活动单位需要拍摄:工商部门发放的《营业执照》(或《合伙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执照》、《个人独资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外商投资合伙企业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证》等)、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事业法人需要拍摄:编制部门发放的证书包括:《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事业产业活动单位需要拍摄: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社团、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需要拍摄:《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或《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社团或基金会产业活动单位需要拍摄:《社会团体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证书》(或《基金会分支(代表)机构登记证书》)、税务登记证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发放的《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司法部门发放的《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公证机构执业证》、《司法鉴定许可证》、《律师事务所分所执业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分支机构营业执照》。
2.领取证照的个体经营户应拍摄的证照:工商或民政部门发放的证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
工商部门发放的执照:《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民政部门发放的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证书》、或《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证书》。
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各类证照可拍摄原件、复印件或传真件。法人单位原则上要“三证”齐全;多产业法人单位本部、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要按领取证照的实际情况拍摄,以确保单位真实。
(二)联网直报单位是否需要拍“三证”?
答:登记时对企业工商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进行拍照,目的是核实单位基本信息,确保普查对象真实存在,因此不论是对联网直报还是非联网直报普查对象的证照都要进行拍照。
(三)连锁门店等分支机构只有营业执照副本,没有组织机构代码证和税务登记证,如何拍摄证照? 答: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三证”进行拍照留存是三经普方案的统一要求,目的是确保普查对象真实存在。确实有一些连锁门店等产业活动单位证照不全,这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有什么证照就拍什么证照。
三、关于单位界定与填报
(一)一户多证的单位如何处理?(领取多个执照或证书的单位)如何普查? 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果是相同的人员、在相同的场地、从事同种活动,并统一核算的,作为一个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同时要对其他单位进行备注。如果能够分别核算收入和支出,则作为不同的法人单位填报普查表。
(二)教育或卫生部门颁发的行业许可证,是否可作为认定单位的依据? 答:教育或卫生部门颁发的行业许可证不能作为认定单位的依据。如果只有教育或卫生部门颁发的许可证,没有工商、编制或民政部门颁发的证照,原则上不作为普查对象单独认定为法人单位或产业活动单位。
(三)挂靠的非法人单位如何普查?
答:挂靠在政府机关的非法人单位,视作法人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挂靠在企业、事业、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法人单位的非法人单位,符合法人单位条件的,应作为法人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不符合法人单位条件的,应作为被挂靠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若挂靠的法人单位倒闭,挂靠单位仍在经营的,应视作法人单位单独填报普查表。
(四)邮政报刊亭如何普查? 答:已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填报611表;未领取《营业执照》的,一律作为个体经营户填报614表。
(五)乡(镇)人大、政协如何普查?
答:不单独作为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其人员和收支等数据并入乡(镇)政府统一填报普查表。
(六)村委会、居委会如何登记?
答:村委会和居委会作为其他法人单位,填报普查611表。在填村委会、居委会普查表时注意不要将其举办的企事业单位包括进来,要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七)人民银行的机构类型是什么?答: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机构类型选填“30机关”,省级及以下人民银行机构类型选填“20事业单位”。
(八)停产一年以上、当年关闭企业如何普查?
答:停产一年以上的企业应填报普查表,其中经济指标免填;“四上”当年关闭的单位,按一套表相关要求填报;“四下”当年关闭的单位,由单位原主管单位负责填报,如无主管单位且无法落实其他填报人,可以免填。
(九)外国企业(单位)常驻中国的代表机构如何填报?
答:外国企业(单位)常驻中国的代表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作为产业活动单位进行普查登记,其归属法人单位组织机构代码填写“000000000”、归属法人单位名称填写其外国法人单位的名称、归属法人单位区划代码填写“000000”。
答:此类产业活动单位归属法人单位情况按其上一级视同法人单位填报。
(十一)省级联网直报单位如何填报普查表? 答:省级联网直报单位上报611表。
(十二)联网直报企业下属的产业活动单位,也要用pda采集611表吗? 答:为保证普查对象的不重不漏、信息准确无误,方案要求对所有法人、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都要登记。所以不管产业活动单位是否隶属于联网直报企业,是否与联网直报企业在同一地点,只要符合产业活动划分标准,都要单独填611表。
同时,所有多产业法人单位(包括联网直报单位,金融和铁路系统单位)的本部作为产业活动单位,均需填报611表。
(十三)在普查登记过程中,底册中的单位找不到或发现新增单位怎么办? 答:对底册有而实际找不到的单位,要进行备注,如消亡、迁出、未找到,具体可按pda提示操作。至于新增单位,pda中有新增单位功能,可根据新增单位的类型追加相应普查表。
(十四)在联网直报企业登记过程中,发现底册信息有错误,怎么办? 答:对联网直报企业进行定位、单位信息进行核实和证照拍摄是现场登记的三大任务。如果发现联网直报企业单位信息有误,不直接修改,要根据pda提示在规定窗口中对错误指标情况进行说明。
答:普查员在填写非联网直报单位普查表时,单位底册信息已提前导入pda作为普查表的一部分,普查员在现场要对信息进行一一核实。如果相关信息是对的,则跳过,如果是错的,则要现场修改并保存。
(十六)如何理解601表中的“下一级法人单位”?
答:是指法人单位绝对或相对控股的下一级法人单位。在理解时把握两个标准,一是控股,包括绝对和相对控股;二是下一级法人,也就是二级法人。
四、关于行业划分
(一)在民政部门登记的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单位的行业代码如何填写? 答:在民政部门登记管理**老年公寓,**养老院等单位,行业代码填写“8414老年人、残疾人养护服务”。
(二)工商业联合会的行业代码如何填写?
答:工商业联合会属于社团法人,行业代码填写9419其他群众团体。
五、关于个体经营户普查的问题
(一)个体运输户填哪张表?如何采集证照?
答:考虑到个体运输户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方案规定:有挂靠单位的个体运输户,由挂靠单位将这些车辆作为单个个体经营户填报《个体经营户普查表》(614-1表),一户一表并按其挂靠单位的地址进行定位;无挂靠单位的个体运输户,由县级普查机构根据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填写《个体运输普查表》(614-3表),并按交管部门所在地址进行定位。
(二)一些规模较大的个体户能否作为企业登记?
答:不可以。不论个体户的规模有多大,只要它领取的是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就要作为个体工商户填写相应的个体经营户普查表。
(三)个体户的从业人员包括户主本人吗? 答:个体经营户的从业人员指参加经营活动的所有人员,包括业主、雇员以及参加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如家庭成员、帮手和学徒,包括全部雇主和雇员。
(四)个体户证照必须拍吗?
答:凡是领取工商部门颁发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或者民政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的个体经营户,都要拍摄证照。
(五)抽样调查时发现个体户普查表信息错误怎么办? 答: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人员只负责采集pda中已加载的个体经营户的4个经营指标,不允许修改已加载的个体经营户信息,如果发现前期登记存在指标错填情况,应如实记录,逐级上报。
(六)抽样调查时个体户不存在怎么办? 答:调查时如果个体户找不到,要进行备注,如消亡、迁出、未找到,具体可按pda提示操作。
(七)抽样调查时遇到新增个体户时怎么办?
答: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严格按照pda给定的个体户名单进行,如果遇到新增个体户,也不必调查。
(八)如何对个体运输户进行抽样调查?
答:国家调查队系统根据推送到pda中的个体运输抽样调查表,对抽中普查区内全部有挂靠个体运输户进行调查。
六、其他有关问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填表? 答:对于联网直报的有关企业,在601表中增设“是否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如是,追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对于非联网直报相关单位,在611表中增设“是否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如是,追问“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收入”。
(二)电子商务活动如何普查?
答:为了全面反映电子商务活动情况,将《信息化情况》(609表)的统计范围扩大到“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有资质的建筑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重点服务业法人单位”。
同时,在《普查通用表》(611表)中项目19后增加“项目20:贵单位2013年是否通过互联网销售或采购商品和服务[1]?□1是,2否”。
在《个体经营户普查表》(614-1表)中第9栏后增加“第10栏:是否通过互联网销售或采购商品和服务(1是,2否)”。
(三)如何组织开展普查数据审核验收工作?
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审核验收工作采取分级、分专业负责的原则组织开展。联网直报单位普查数据的采集审核验收工作原则上与现行一套表工作模式一致。非联网直报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数据的采集审核验收由各级经济普查办公室统一组织,单位、个体经营户名录信息由普查中心负责,经济指标由相关专业负责。个体经营户抽样调查数据的采集审核验收由国家调查队系统负责。各地要按照上述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相关专业的工作任务。
(四)普查数据验收截至(止)到什么时间?
答:联网直报普查表数据国家级验收截至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24时。省级验收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15日24时,其中从业人员和工资总额截止时间为2014年3月31日24时。
非联网直报单位普查表数据国家级验收截至时间为2014年6月30日24时;省级验收截止时间为2014年5月15日24时。
个体经营户普查表数据国家级验收截至时间为2014年5月31日24时;省级验收截止时间为2014年4月30日24时。
省以下各级验收截止时间由省级普查机构确定。
(五)保密单位普查数据如何采集上报?
答:保密单位以纸介质方式采集普查数据,不得定位、拍摄证照;各级普查办逐级汇总后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不得在无保密保障措施的系统中处理涉密信息。
[1]通过互联网销售商品和服务,是指本单位通过互联网接收商品和服务订单。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通过互联网采购商品和服务,是指本单位通过互联网发出商品和服务订单。付款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在网下进行。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五
河南省高级经济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及论文发表要求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我省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经济专业人才队伍,积极为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国家和我省职称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结合经济专业特点,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
本条件适用于全省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条
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凡申请参加高级经济师资格评审的人员,须通过全省统一组织的高级经济师资格业务考试。
第四条
高级经济师实行资格评价与职务聘任相分离。
申报条件
第五条
基本条件: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二)高级经济师资格业务考试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三)任职年限内考核均为合格以上。
(四)身体健康,能够全面履行岗位职责。
第六条
学历及资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研究生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满2年,从事经济工作2年以上。
(二)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从事经济工作5年以上。
(三)大学本科毕业,取得经济师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从事经济工作9年以上。
(四)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须通过考试取得经济师资格或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其中大学专科毕业须从事经济工作11年以上,中专毕业须从事经济工作15年以上。
(五)已具备其他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现在经济专业岗位工作,且满1年以上。
第三章
评审条件
第七条
业务工作能力和经历符合以下要求:
(一)具有系统、扎实的经济专业理论知识,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
(二)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现代经济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指导和改进本单位、本部门经济管理工作。
(三)对从事的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能发现和解决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并能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判断、归纳和总结。
(四)业务工作经历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主持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2年以上。
2、作为骨干参与企业、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3年以上。
3、主持或作为骨干参与完成1项省级以上或2项省辖市级重点攻关项目或重点工程项目。
4、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1项省部级以上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课题或专题调研报告。
5、作为业务骨干长期从事经济工作,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第八条
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学术水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公开出版经济或相关专业学术著作1部,每部本人撰写5万字(独著或第一作者)。
(二)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2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3篇;或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经济专业论文2篇,并在省部级以上经济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2篇。本条中所有论文均要求为独著或第一作者,论文每篇不少于3000字。
(三)主持编写经济、管理或相关专业培训教材2部,每部本人撰写5万字,正式出版发行,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第九条
业绩成果具备下列条件中的2条以上:
(一)在经济工作中成效显著,研究成果获国家级奖或省部级一、二等奖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省辖市(厅)级一等奖2项以上。
(二)主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3年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企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润、上缴税收、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3年持续稳定增长。
(三)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有2种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或适销新产品面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四)主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期间,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的省级节能改造重大项目或环保治理重大项目已经省级主管部门验收运行,项目技术上达到我省先进水平,效益显著。
(五)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在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项工作中,大胆改革,积极创新,为提高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决策水平作出了主要贡献,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受到上级部门表彰。
(六)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1项省级或2项省辖市级重点攻关项目、重点工程项目,投产后达到设计指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通过有关主管部门验收。
(七)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的1项国家级或2项省部级或3 项省辖市级重点攻关项目或重点工程项目的可研报告或项目评估报告,通过省部级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八)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制定的2项的区域或行业发展规划,得到采用,并正式印发实施。
(九)主持或作为主要完成人,承担1项省部级或2项省辖市(厅)级科研课题、专题调查研究报告,被相关部门采用。
(十)长期从事会计、审计、税务、评估、咨询等社会中介活动,主持过 5 个以上大型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审验、专项审计工作、税务、财会咨询、评估、策划等大型项目工作,业绩突出。
(十一)作为业务骨干在经济工作中,对本专业有独到见解,提出有较高价值的建议,或所制订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被厅级以上单位或大型以上企业采用,对改进单位(部门)工作,提高效率(效益)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长期从事经济工作,成绩突出,获得省辖市以上“五一劳动奖章”、“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领办、创办企业,并主持企业经营管理工作5年以上。
2、企业规模及经营管理水平居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企业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利润、上缴税收、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5年以上持续稳定增长,年销售收入3亿元以上,年上缴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或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3、本人获得省级以上劳动模范或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一条
本条件中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是指会计师、统计师、审计师及按规定可聘为经济师的各类执业资格。
第十二条
本条件中所规定的有关工作年限,其截止日期为当年年底。
第十三条
本条件中所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评审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业绩成果、论文与论(译)著,须是任现职以来所取得的。
第十四条
本条件中有数量级别概念的,凡是某数量级别以上或以下者,均含本数量级别。
第十五条
本条件所列企业经营管理的“主持人”,是指企业副总以上级别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骨干”是指具体承担项目的调研、立项、项目实施、综合研究报告的编写等全过程的负责人或者是具体从事生产、经营等某一方面的负责人,“主要完成人”以项目任务书或有关文件为依据,排名须在前5位。
“省部级鉴定(验收)”是指项目完成以后,由省部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鉴定或验收,通过者须提交鉴定(验收)相关资料。
调查报告、发展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等均须有原稿、原件和相应部门(单位)鉴定意见,个人排名须在前5位,被采用的须提供有关单位采用证明。
本条件中提到的效果、效益,是指直接的效果、效益,须交验所在单位鉴定意见和省辖市以上主管部门证明材料。
第十六条
企业上缴税收以企业所在地县(市、区)以上税务部门出具的纳税证明为准。
第十七条
公开出版的著作指取得isbn统一书号,公开出版发行的本专业学术专著或译著,科普类、手册类、论文汇编等不在此列。
公开发行的专业学术刊物不含增刊、专刊、特刊。宣读论文须提交宣读证书。
以笔名发表或出版的论文、著作及本人撰写的字数,须由所在单位和出版部门同时出具证明。
第十八条
本条件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河南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2〕19 号)同时废止,以往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为准。
附1:
根据深化职称改革精神和我省经济专业技术人员的实际,在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河南省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豫人职〔2002〕19 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河南省高级经济师资格申报、评审条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河南省人事厅
二00八年八月十二日
附2:正规发表渠道推荐
中国学术期刊网是国内权威的经济期刊发表平台。论文发表包发快发,提供论文写作指导。推荐期刊有:《经济研究导刊》《商业时代》《金融经济》《财经界》《中国经贸》《中国城市经济》《经济视角》《中国外资》《中国商贸》《中国市场》《中国商界》等。
编辑:陈琳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六
(一)招商成果不断扩大。今年,我县积极参加了省、市组织的20xx·龙岗文化旅游艺术节、中国最美油菜花海旅游文化节、第xx届西洽会、第二十届津洽会及环渤海小分队招商活动、第二十四届西交会、陕南绿色循环经济项目合作交流活动、汉中--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项目恳谈会、汉中天津经贸合作活动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8次;积极“走出去”,自主举办重点招商活动8次,先后前往江西、河南、江苏、西安等省市,就高端建筑陶瓷、发饰品生产线、电梯生产线等项目进行接洽,诚邀投资商来县投资;接待各界客商50余起,邀请陕西东方智慧企业家联合会、美国陕西商会、xx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交大西安校友会西部企业家同学会来县考察洽谈,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交大西安校友会西部企业家同学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初步确立了在论坛研讨、投资合作、人才培养、慈善事业等领域的长效合作意向,并争取到同学会部分企业家110万元的公益事业捐赠。截至目前,成功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181.51亿元,协议引资181.36亿元。另有一批新洽谈项目正在积极跟进洽谈。
(二)项目推进良好。今年,县委、县政府强化了项目推进机制,对签约项目和正在洽谈的、有初步意向的招商项目都实行了县级领导包抓制、领办代办制,加大了项目服务协调力度,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1、新签约项目进展顺利。今年西洽会上,我县签约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60.2亿元,截至目前到位资金6.5亿元。其中:圣水文化旅游园区开发项目完成投资1.1亿元,正在修改完善建设性详规、编制文物保护区规划;红寺湖大孤山生态休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投资0.5亿元,完成了项目规划、可研、环评、立项、施工图等前期工作,正在实施护坡及环境整治等工程;汉山新城建设项目已投资1亿元完成了项目前期工作,正在进行征地拆迁等工作;天汉大道南段区域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0.81亿元,完成高速公路以北约800米路基工程;发饰品生产线项目已完成投资0.33亿元,厂区围墙正在施工;廉泉新区综合开发项目完成投资0.15亿元,目前进行项目前期工作;汽车安全测试系统产业化项目已投资0.56亿元,正在进行场地平整及建筑基础施工;老年休闲度假村项目已投资0.44亿元,正在办理土地过户手续。此外,我们还签约了一批项目,其中:重汽发动机配件生产线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1亿元,正在订购设备;唐龙低速微电动汽车生产线项目、陕西东泰光热制冷设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三峡新能源公司风电场开发项目、茶叶基地及加工厂建设等项目正在办理前期相关手续。
2、重点续建项目进展良好。黎坪景区合作开发项目已累计投资6.55亿元,部分景区和基础设施得到初步改善,20xx年接待游客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0万元;今年接待游客6.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10万元;龙头山森林公园旅游项目已投资0.59亿元,完成景区道路7.8公里路基工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正在修改完善;生态型油茶产业化综合开发项目完成到位资金0.59亿元,新建加工基地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金色蓝镇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2亿元,目前六栋多层正在进行主体施工。幸福嘉苑二期开发建设项目已完成投资1.4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三期两栋楼主体施工。
(三)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35.06亿元,较去年净增3.185亿元。为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县委、县政府继续实行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管理,对22个镇和18个部门分解下达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按月汇总通报,定期检查考核,截止目前,全年实际完成到位资金47.35亿元,占市上下达目标任务35.06亿元的135.05%。其中:省外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2.44亿元,占任务21.28亿元的105.5%;省内合作项目到位资金24.91亿元。
(四)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我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将招商的重点放在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洽谈和引进上,并引导各镇及相关部门在引进项目过程中,要注重项目质量,引进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今年新签约的8个项目中,产业化项目有5个,占到了62.5%。今年全县45个重点建设项目中有招商引资项目25个,占55.6%。前三季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83.19亿元,汉中中材、东方希望、汉中锌业、胶东水泥、托普制药、天鸿基矿业、中梁建材等一批招商引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跻身为全县43家规模以上企业行列,壮大了县域工业经济实力,培植了新的财源,旅游文化、商贸流通等三产服务业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综合体、精品住宅项目相继实施,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进程。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七
本届政府履行职责已经一年。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重大变化,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政府和全省人民一道,继续解放思想,奋力攻坚克难,推动全省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迈出了新的步伐。
——经济增长较快。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3000美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3%,外贸进出口额增长29.5%,增速均居全国前列。
——发展质量提高。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分别达到422.8亿元、845.2亿元、1180.1亿元,分别增长31.8%、30.2%、33.5%,三项指标增长同时超过30%为xx年实行分税制以来首次。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利润340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
——农业获得大丰收。粮食产量达到568亿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吉林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作为省级第一个增粮工程,获得国务院批准,并启动实施,我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
——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人均投资突破2万元,达到发达省份水平。长吉图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382公里。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300万人次大关,长白山旅游机场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正式通航。长双烟铁路竣工通车,东部铁路通道吉林境内全线贯通。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得到国家批准并正式开工建设,结束了我省多年没有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历史。建成和在建电源项目装机容量790万千瓦。
——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98项,申请专利5000件,获国家科学技术奖7项。城乡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省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暨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展,国家农村题材电影创作基地和基金在长影建立。长春科技文化中心主体竣工。吉林奥运金牌实现零的突破。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30元,分别增长13%和17.7%。城镇新增就业52.5万人,全社会从业人员1281万人,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省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超过2100万人次。城乡47万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朝着全面小康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一)大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针对年初农资价格上涨、市场粮价走低、干旱严重等诸多不利条件,积极争取国家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格、加大玉米专储和临时储备、增加农信社再贷款,及早落实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和农资综合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保护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农业技术。启动30个县(市)全程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机械综合作业率超过50%。推进耕作方式改革,实施深松深翻1368万亩。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初见成效。制定扶持政策,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林业经济、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实施1000个村,并在6个县(市、区)整体推进试点。
(二)努力确保工业经济较快增长。面对上半年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大幅上涨和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行贷款财政贴息,增加省级信用担保资本金规模,推进银行、企业、担保公司互动,加强生产要素调节,努力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支持汽车产业发展,制定促进轨道客车、石化、食品、医药、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推动重点产业增强实力。扎实开展“工业项目年”活动,重点推进“四个百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建成项目80个。特色工业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实施“1111工业节能行动计划”,推广24种节能技术和产品,91个工业节能降耗项目竣工运行。
(三)继续加大投资拉动力度。超前谋划,上争下促,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协调服务,积极落实建设条件,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3900个,竣工投产116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0个,工业、农业、基础设施等投资全面推进。针对项目储备不足问题,组织谋划重大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抓住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特别是四季度增加1000亿元投资的契机,提前准备项目,及时汇报衔接,得到国家相关部门有力支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鼓励民间投资,构建多元化投资格局。
(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深化国企改革,解决国企改制遗留难点企业问题和分离办社会职能、政策性破产工作取得新的进展。扎实推进地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为骨干、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多元化粮食市场主体初步形成。首批10个县(市、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效明显。吉林银行重组四平等省内4家城信社和国内增资扩股顺利完成。东北地区中小企业再担保公司在我省成立。韩亚银行、招商银行长春分行挂牌运营。东北首家农村商业银行在九台成功组建。推动中小企业股权融资。一汽启明公司上市。组织赴一些国家及香港和沿海发达地区开展系列经贸交流活动,一批国内外企业来我省考察投资。成功举办第四届东北亚博览会和第七届农博会。编制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并上报国家有关部门。长春广东工业园、上海工业园和吉林深圳工业园以及珲春俄罗斯工业园、日本工业园等一批省际、国际工业园区开工建设,县级工业集中区加快发展。中日韩俄陆海联运成功试航。全省实际利用外资30.1亿美元,增长32.5%;引进外省资金1200亿元,增长60%。旅游业快速发展,总收入增长28.7%。
(五)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玉米生物化工产品深度开发等7个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基本完成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任务,高校“质量工程”、“示范工程”实施进展良好。继续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医疗救助能力不断增强。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影视剧创作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建设成效显著。开展“万名爱心儿女走进万户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活动,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试点顺利实施。北京奥运火炬在我省传递圆满成功。民族、宗教、人防、军民共建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六)着力办好民生实事。省政府承诺的八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10万个公益性岗位规模基本稳定。城镇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免费培训低保家庭适龄就业子女8001人。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95元。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年人均提高到540元,城市月人均提高到13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5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达到7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86%。启动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开始补发历史拖欠的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面完成68所乡镇卫生院、30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改造农村泥草房14.7万户、城市和煤矿棚户区1300万平方米,率先在全国开展林业棚户区改造试点。建设城市廉租房81.8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万户。8.7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决农村6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任务。向城乡贫困低保户免费发放10.5万台彩色电视机。落实物价上涨和油电调价后低收入群众生活补助及相关燃油补贴,加强市场监管,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七)进一步加强民主法制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推进平安吉林建设,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增强治安整体防控能力,圆满完成奥运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工作富有成效。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人民调解取得新的成绩。设立专项救助资金,解决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重特大事故得到遏制。集中进行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及时有效组织诊查治疗我省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的婴幼儿。
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449件,提请省人大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8部,制定政府规章6部。深入推进政府绩效评估,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实现“零增长”。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305项,取消年审年检项目42项,分别占总数的51%和67%。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26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政府新闻发布工作,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深化软环境和政行风民主评议及纠风专项治理,组织56个中省直部门的159名处长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工作效率和服务措施,严肃查处一批损害发展软环境的案件。扎实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工作进一步改进。
xx特大地震发生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动员全省广大干部和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迅速组织公安消防干警、医疗卫生人员、交通通信职工等第一时间奔赴四川地震灾区,全力支援抗震抢险救灾。认真做好对口支援黑水县灾后重建工作,援建项目取得预期进展,得到灾区党委、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评价。
去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团结拼搏的结果,凝聚着各个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代表吉林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老同志,解放军驻吉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司法干警,中直各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省人大、省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吉林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产业结构不优,经济效益还不高;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建设任务繁重;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实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还有不稳定因素;政府服务还存在不足,发展软环境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又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受市场紧缩、相关工业产品滞销、农产品价格下行和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企业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下降等影响,工业经济运行矛盾突出,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农民持续增收困难增加,招商引资和出口难度加大,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更加努力地做好政府工作。
二、xx年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我省振兴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也充满重大机遇。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还在扩散蔓延,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达国家经济出现衰退,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对我省的影响不断加深,部分行业和企业受到冲击明显,今年特别是上半年我们面临的困难会更大。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利因素,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一是中央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新的机遇。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我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将得到更多支持。二是吉林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东北振兴五年来的艰苦努力,我省已经摆脱老工业基地举步维艰的困难局面,正在步入又好又快发展轨道。特别是近年来全省实施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投资拉动的效应正在集中显现。三是我省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应对危机的回旋余地。吉林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存在着巨大的产业升级空间和市场需求潜力。发达国家和沿海地区产业正在转型,以更快速度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为我们招商引资、推进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契机。目前建筑材料和机器设备价格降低,对我省扩大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更为有利。四是加快推进吉林发展振兴的局面可喜。现在全省发展思路清晰,布局已经展开,各个方面谋发展、重发展、快发展的氛围浓厚,干部群众盼振兴、图振兴、促振兴的愿望强烈,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干劲十足。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统一到省委对全省今年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紧紧依靠全省人民,变压力为动力,化风险为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利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全力应对新的挑战,在全国发展中抢占先机,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奋勇前行,努力保持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xx和xx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九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全力扩大内需,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稳定,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xx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额增长13%,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8%。以内。实际工作中主要指标力争超额完成。
这些目标,是经过综合权衡各方面因素确定的。既着眼保持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分析整个经济增长下滑的压力;既考虑几年来投资形成的发展能力和今年的投资拉动作用,又兼顾到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既要增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信心,又要保证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改革的办法、开放的思维,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二要着力推进投资拉动。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要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抓住新一轮结构调整的契机,坚持以增量带存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保持较长时期、较快发展速度打下坚实基础。四要着力推进科技创新。把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增强全省经济和企业竞争能力的根本措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加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五要着力推进改善民生。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实施民生工程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激发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大投资力度和规模,突出工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等领域,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全省新开工3000万元以上项目1500个。重点实施交通、水利、电力、生态环保和城市公共设施等八大工程。加快哈大客运专线、长吉城际铁路、榆树至舒兰、辽源至西丰等铁路建设进度,开工通化至灌水、靖宇至松江河、和龙至南坪、石家至烟筒山4条铁路,争取开工吉林至图们快速铁路、松原至陶赖昭、白城至乌兰浩特铁路。加快建设营城子至松江河、长春至松原、松原至双辽等高速公路,四平至长春段高速公路进行八车道改造,伊通至辽源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施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扩建,争取通化机场开工。完成老龙口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加快哈达山水利枢纽、大安灌区、引嫩入白工程建设,全面启动中部引水工程,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在建电源和电网项目建设,新开双辽电厂扩建、长春第四热电厂和通榆500千伏变电站等项目,靖宇核电开始临建工作。扩大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规模,推进流域内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实施一批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专项。启动建设向海生态示范区。加快长春轻轨三期工程施工,开展长春西客站和地铁1号线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继续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搞好项目储备。注重生产力科学布局,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项目,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发挥政府公共投资引导作用,积极鼓励民间投资,带动全社会资金投入。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加强投资项目和资金监管,提高投资效益,打造廉洁工程。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完善相关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落实支持一汽汽车销售和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的措施,努力增加汽车和住房消费。积极引导扩大服务性消费,培育和促进旅游、医疗保健、教育、文化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行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健全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日用消费品和农产品流通网络,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支持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到县城及中心集镇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为扩大农村消费创造条件。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任务。抓住国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550亿斤。加快实施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全面启动“十大”工程和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农机化、农业科技创新4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玉米、水稻主要生产环节全程机械化作业试点,扩大深松深翻面积。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主要粮食作物新品种开发和重大增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从今年起,用三年时间打好畜牧业加快发展攻坚战,突出抓好生猪、肉牛奶牛、家禽等生产,启动实施15个现代牧业园区,扶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完善畜禽良种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组建省畜牧业信贷中心。规范奶站建设,发展现代奶业。加强林业重点生态和产业工程建设,壮大林业经济。加快发展棚膜蔬菜产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改进完善企业和农户合作方式,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继续实施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和“春风工程”,提高农民转移就业技能,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今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300万人以上。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工作,以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公共设施为重点,继续搞好“百镇千村”新农村建设。
(三)全力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利用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机制,按照建立新型工业体系的要求,以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产业跃升计划,做大做强重点产业。汽车产业要在扩大整车产能的同时,加强自主品牌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壮大专用车规模,提升汽车零部件、模块研发制造能力;石化产业要提高油气产量,增加炼油和乙烯产能,扩大合成氨生产,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业要突出精深加工,提升龙头企业,努力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装备制造业;抓好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为重点的医药产业、以汽车电子和光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发展油页岩、矿泉水等优势资源产业。加强轨道客车、医药、食品等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搞好产业链协作,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开展“工业项目年”活动,加快丰越20万辆轿车、吉化千万吨炼油和百万吨乙烯、中化吉林化肥80万吨尿素等50项投资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设,提高重点产业集中度。把技术改造放在突出位置,实施“四高一优”技改工程,重点抓好锦湖轮胎新增315万条子午线轮胎、通钢300万吨精品钢工程等100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企业技改项目。加强重大新产品开发,积极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促进产品创新升级。坚持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升优势产品知名度,新增一批国家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集中力量抓好100户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节能,实施100个节能改造项目。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建筑材料,搞好重点污染减排工程建设,严格环保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指导服务,推动银行、企业、担保公司合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保障煤电油气运等要素供应,搞好产需衔接,组织企业开展管理创新活动,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四)加快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继续对县级工业集中区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项目多、发展空间受限的工业集中区,合理安排用地指标。启动建设100个有特色、有基础、有潜力的城镇,加强设施建设,推进综合改革,放开户籍限制,赋予县级管理权限,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坚持放开、放活、放手,鼓励全民创业,继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千户成长型企业技术创新,打造百强民企。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园,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设立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高成长性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多渠道增加担保机构资本金,扩大担保信用规模,实行信贷财政贴息,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快企业人才培养,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集中抓好20个服务业园区、20个服务业平台和100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服务业,积极培育一批行业领先、带动作用强的大中型服务业企业和企业集团。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以长白山为代表的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和推介力度,改善旅游发展环境,加快旅游产业发展。
(五)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加大政策、项目、企业、人才层面工作力度,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制定并落实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工程,安排专项资金,大力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好的混合动力汽车、车载前装导航信息系统、重组人胰岛素及制剂、百吨级碳纤维、生物基化工醇、高清晰led大屏幕显示器、新型锂离子电池、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吉林人参系列产品开发、玉米和水稻收割机十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创新体制机制,整合科技资源,探索建立重点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发挥现有高层次科技人才作用,鼓励科研机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参加企业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创办科技型企业。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引发新一轮人才流动的契机,积极吸引我省急需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增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实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政策扶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试点。帮助高校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搞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支持重点文化企业改制上市,加快省科技新馆、博物新馆、美术馆和图书新馆等建设,长春科技文化中心国庆节前向社会开放。增加专项资金支持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大力发展影视、出版、歌舞、动漫等文化产业。积极备战参加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优生优育,稳定低生育水平。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强化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和依法规范宗教活动。加强国防教育,搞好双拥共建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发展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气象、人防、地震、测绘、地方志等工作。
今年继续办好八件民生实事。一是大力促进就业。积极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城镇退伍军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创业服务,完善城乡就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扶持资金和创业小额信贷,对困难就业人员灵活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稳定公益性岗位开发规模并加强动态管理。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00个,保持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二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00元。农民低保补助年人均由540元提高到700元,城市居民低保补助月人均由130元提高到150元。增加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由70元提高到80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提高补助标准并实现全覆盖,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其中。开展农村独女户夫妇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村党组织书记养老保险试点。继续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三是进一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改造城市棚户区及危旧房600万平方米、煤矿棚户区220万平方米、林业棚户区200万平方米、农村泥草房20万户,建设城市廉租房80万平方米,发放住房租赁补贴23.4万户。四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97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今年完成67所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按计划补发历史拖欠的中小学教师工资。适当增加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用两年时间全面建立乡镇中学生理化实验室和微机教学室,彻底结束农村中学生在黑板上做实验的历史。六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改造200所乡镇及农林牧场卫生院。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置水平,开展医护人员培训。全面落实适龄儿童扩大免疫规划。七是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实施40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计划,再实现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八是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扶持建设75个乡镇文化站、1000个农村文化大院、2000个农家书屋,向农村送3000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以上八件民生实事,省级财政当年筹措资金和争取国家补助共125亿元。
建立长效机制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坚持新增财力70%用于改善民生,指导市(州)、县(市)政府制定民生工程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实行民生实事承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每年集中力量办成几件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使老百姓在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高度重视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社区警务工作,完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化反渗透、反情报、反破坏斗争,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立畅通的群众利益诉求渠道,认真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城乡防灾能力建设,科学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安全生产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构建食品药品安全长效机制,建立完善责任追究惩治制度,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按照规划和协议,继续搞好对口支援四川黑水县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全面完成今年援建任务。
五、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利用国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加快我省遗留难点企业重组改制。支持一汽等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进一步完善改制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二是搞好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遵循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健全征地补偿机制。全面推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国有地方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收尾。完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做好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试点工作。三是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推进吉林银行到省外设立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发展风险投资。积极引进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等域外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落实县域内银行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政策,努力实现银行资金回流农村。进一步改革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今年各市(州)和一半以上县(市)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农民宅基地和住房、自有林地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引导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集合债,支持有条件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探索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搞好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省直行政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现收支脱钩。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积极落实增值税转型改革等促进发展的财税政策。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扩大内需、“三农”、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
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启动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规划,立足吉林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面向东北亚区域合作与发展,以珲春为开放窗口、延(吉)龙(井)图(们)为开放前沿,以长春、吉林市为主要依托,实施边境与腹地联动开发开放,努力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经济隆起带,引领和带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取得新突破,打造我省新的对外开放平台。同时争取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区内产业基地和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际、省际工业园区及各类开发区建设,积极畅通进出口通道。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开展与中央大企业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对接,组织好重大招商引资活动,办好第五届东北亚博览会、第六届汽车博览会等展会,争取在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知名企业地区总部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增长15%以上,引进外省资金增长30%以上。抓住国家提高商品出口退税率的契机,加强重点出口企业培育和出口商品基地建设,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抓好对俄、朝边贸,扩大对外贸易总量,努力增加出口规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六、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使政府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考验。要从机构改革、制度措施、思想作风等方面加大力度,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加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机构改革,抓紧制定“三定”方案,调整部门职能和内设机构,理顺职责关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切实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启动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争取上半年完成。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省政府重大决策要广泛听取意见,开展专家咨询论证。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发布机制,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制度建设,依法规范各级政府行政权力,加强市县依法行政,重点约束经济领域执法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坚决查处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一步量化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少处罚随意性。继续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从源头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缺位问题。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完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法定渠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及时化解行政争议。
进一步改善发展软环境。实行软环境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减少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监督管理,确保落实到位。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开展行政审批、收费事项清理工作,再取消一批行政事业收费项目。加强和改进各级政务大厅工作,建设省级网上行政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深入开展软环境和政行风评议活动,强化项目服务和投资者权益保障。加大软环境督促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肃查处破坏软环境的案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规范各类社会中介组织行为,坚决打击商业欺诈和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构建诚信吉林。
切实加强政风建设。省政府确定今年为“工作落实年”,以新的措施、新的状态、新的作风,创造性地推动各项工作。要打破常规,创新工作方式,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省、市、县三级政府绩效评估,强化行政问责,建立督查通报制度,提高执行力。政府机关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深入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勤俭办一切事情,反对铺张浪费。继续实行行政事业编制和行政公用经费“零增长”,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坚持从严治政、廉洁从政,构建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加强公务员教育、管理和监督,建设一支忠于职守、勤勉敬业、求真务实、廉洁自律的公务员队伍。
各位代表!
我省正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朝着全面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的目标阔步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全省2700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加快吉林振兴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目标而努力奋斗!
河南经济工作会议篇八
摘要: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最终实现,投资少、回报快、潜力大的生态资源平衡与共享。但是在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性困境,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阐释。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意义 制约因素 发展对策 正文: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1、使林场的得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间是非常丰富的,用其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森林产出,使林场从传统的单一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化的转变,从而帮助林场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单纯依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林区农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林下经济,将从前闲置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可以为农民打造多一条的创收之路。
3、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化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将周边各个行业纳入到统一的产业链当中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各个行业的实效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物流、服务、开发等等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人力资源向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转化。而当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会提升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二、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1、林菌模式
当地森林的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量充足、昼夜温差小、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话,则适宜发展这种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间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从而实现种植、供给、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2、林禽模式
森林面积较小,植物年龄尚幼,空气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针对家禽的养殖业,这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害虫对于幼林的侵害,而家禽的粪便可以直接成为林木的肥料,二者互相促进,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林草模式
人工干预森林种植,使森林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能够提高森林地表温度,降低森林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土质,提高林木产出。
4、林花模式
针对鲜花市场的巨大潜力,选择森林中的有效空间,进行花卉种植,既可以满足市场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形成风景资源,开展林花旅游观光。
5、林药模式
同样是要选择适宜的森林,进行药材种植,相对来说,中药的种植效益较高,使用的土地资源环境限制较少,林木和药材的协调与平衡更容易达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五种模式之外,林下空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观赏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区还因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最后走上了绿色工业的道路——旅游业。
三、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困境
1、农民的土地生产意识低下,思想包袱比较重
我们常说小农意识,这在当代的农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千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种没有约束、不需协作的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给予农民安全感。小农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农民个体的原因,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的农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的耕种意识也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无法形成规模的种植、交通不便利、农作物成本与收益的负相关,新兴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在保守的意识下,又增加了对未来的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2、林地换手率低,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
林地换手率就是我们所说的林地流转,指的是林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但是大部分的农民都将土地视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里经营才实在。因此,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缺乏统一管理,土地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变得无从谈起,无法实现规模效益,严重阻碍了农户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林权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
林下经济要想发展,仅仅依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政策和资金的保障必须紧跟到位。但是和林权经济体系相适应的资金扶持政策几乎没有。林木的使用权、所有权、抵押权等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政策去实施,盘活这些林木资源,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林农贷款的难题。有一些农民并是不对林下经济不感兴趣,但是申请的手续繁琐,成本较高,经常会出现抵押贷款不到位或是到位的额度非常小的情况,久而久之,热情与积极性被打压,被动放弃了林下经济。
2、生产销售两张皮,市场动态与农民受益不相适应
发展林下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比较高,而自然条件又直接决定着产品产量,产品产量有关系到当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价格,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谷贱伤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经济规律。农民对于生产种植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显然是门外汉,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导、政府又没有相对倾斜的保护性政策的话,让农民在未来市场收益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先期投入巨额资金,几乎直接就会造成农民的信心不足,而将林下经济搁置不前。
四、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1、政府提高宣传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发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确权,而完善有力的配套政策会将林业产能激活。为此,政府相关组织机构,特别是林业部门要结合当地特点尽快制定林改配套政策,并将政策宣传到位,让群众认识到政策的实际内涵,大胆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从有积极意向的农户开始,逐步做好林下经济开展的工作。
2、简化申请手续,提高融资效率
各级各地银行应该严格积极地履行国家政策,在严格执行贷款标准和程序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一方面放宽贷款的用途,另一方面在额度和期限上都作出相对宽松的调整,采取财政贴息和降低利率等多种优惠方式,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农户联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的自由组合,采取灵活信贷的管理模式,逐步拓宽融资渠道,满足林企、林农的多元化融资需求。
3、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做好科学指导工作 各地的林业站联合下属科技部门,整合农业、林业、水利、医药等部门的技术力量,成立专业的技术服务队,深入林地农家开展技术服务,进行技术培训,实地解决群众发展林下经济随时可能遇到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农民技术,选出技术骨干和示范大户,带领农户集体创业、集体提高。
4、培养林下经济示范户,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要将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宣传到农户身边,同时划拨专项资金扶持培育林下经济示范户,政府要大力宣传“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鼓励种植户、养殖户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尽早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
5、成立多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增强市场竞争力
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农和相关利益体根据自愿的原则,把取得经营权的林地和拥有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按照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组织起来,从而提高集约化的经营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加成员的实际收入,通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实现创收增收。我国林业民间合作组织主也要帮助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
6、强化服务意识,共同推进发展
就像上文所说,林下经济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所有相关部门一起努力,通力合作。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由当地的科学技术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成立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县政府要加快林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派专员进行市场调研,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做好市场服务,规避市场风险,提高林下经济的产业化进程,促使林下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1]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2]另青艳,何亮,周志翔,蔡绍平.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3]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06)[5]扈婕.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1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