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精选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1 21:44:19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精选6篇)
时间:2023-09-01 21:44:19     小编:温柔雨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一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2、承办单位概况

3、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二、项目概况

1、拟建地点

2、建设规模与目标

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二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

一、行业发展现状

二、需求分析

三、建设规模方案

包括建设结构形式、建筑面积、使用功能

第三章 场址选择

一、场址现状

二、场址建设条件

第四章 建筑方案选择

一、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项目总体规划方案

1、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

2、规划设计方案描述

3、规划设计图,选定主要参数

三、主要工艺设备系统及配套设施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

一、场址环境现状

二、项目建设及运营对环境的影响

三、环境保护措施

第六章 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一、组织机构

二、人力资源配置

第七章 项目实施进度

一、建设工期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横线图)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1、投资估算依据

2、建设投资估算(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

3、投资估算表(项目建设投资估算汇总表、投资计划表)

二、资金筹措方式与来源

第九章 财务评价

一、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择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章 社会评价

(一)项目对社会的影响分析

(二)社会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结论

第十二章 附图、附表、附件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二

已投入运行项目情况:20xx年至20xx年累计投入资金20xx.84万元,国家补助1557.78万元,地方配套453.06万元,共建成供水站136处,解决50525人农村饮水。其中2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站101处,解决45724人,200人以下的分散供水工程3处,解决4801人。建成的供水站中由乡政府管理的7处,其余全部由村组负责管理。基本解决农村饮水问题。

在建项目情况:我县20xx年编制完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计划总投资20xx万元,其中:中央补助16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规划建设集中供水站17处。我局按照相关程序委托设计单位将规划建设的17处集中供水站,优化设计为14个供水站,解决l4个乡镇71472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总投资2885万元(中标价),其中中央资金1600万元。目前,12个供水站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现进行试水调试工作。十二五饮水安全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基本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一是群众自觉参与维护管理的意思不强。项目区群众自古以来饮用自然水,养成了生活饮用水不出钱的习惯,绝大部分群众认为农村集中供水站是公益性工程,应由政府负责管理运行投入,不愿承担水费。

二是工程建后维护管理机制不健全,责任不够落实。一方面已投入使用的供水站无专门管理人员,由乡上临时聘用人员或村组干部兼任进行管理。另一方面,水费收取困难,致使管理人员工资和设施简单日常维护费用得不到落实,部分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再次,上级部门没有划拨农村供水站维修养护专项经费,我县也没有成立县级维修养护基金,如遇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或者设备老化需要更换等情况,经费严重缺乏,致使不能保证供水和水质安全。

三是供水站运行安全监督能力不强,安全保障难度大。一方面,全县05年以来已建成136个供水站,水质检测工作任务繁重,每年的水质测工作由疾控中心负责,检测力量有限,无法达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水质检测要求。别处,由于部分区域氟超标,而改水设施未有效运转或改水后仍超标,我县还有8个乡个别村组饮用水存在氟超标问题。

一是引入公益岗位、志愿服务、村民自治等方式,完善集中供水管理机制,加大宣传教育,树立节水型社会意识,转变群众观念,建立商品水管理机制。

二是采取政府补助一点,农户自己承担一点的办法,安装用水户水表,核定水费收取标准,实施供水收费制度。建立财政补助机制,按10元/人.年的标准,由县财政补助各乡镇,保障供水站运行经费。

三是成立县级维修养护基金。从县级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砂石资源费等涉及水规费中提取;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水利建设;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划出不少于15%资金用于县城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建设,多渠道补充维修养护经费。

四是即将竣工尽快配套工程征地,青苗等补偿费。

五是完善管理认证制度,实行集中供水管理人员的资质认证审批,加强供水站管理人员技术培训,落实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各项管理制度和监测措施有效落实。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三

(一)立项单位情况

1.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和发展;

2.机关党组织建设;

3.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

4.党内民主和监督;

5.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

(二)项目基本情况

聘用2名工作人员辅助本单位工作有效运转,该项目预算主要用于支付聘用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支出。

(一)资金申报及批复、到位及使用情况

该项目于20xx年申报,20xx年批复。聘用人员工资福利支出项目预算为10.5万元,项目资金到位率为100%。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在本单位严格监督下,该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支付2名聘用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等费用,项目资金使用率为100%。

(二)项目财务管理情况

本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严格按照合同约定,通过银行系统转账的方式,每月按时发放,不克扣、拖欠聘用人员工资,未存在挪用或超标准开支情况。

(三)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经过全面深入了解本单位工作需求情况,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聘用人员。一是设岗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干效能的原则,按照因事设岗、竞聘上岗的思路,建立岗位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和解聘辞聘等制度的岗位管理机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起新型的用人管理制度。二是定岗定员在前期开展岗位分类调研、初步掌握现有工作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需要和赋予将来发展以一定的前瞻性,按需设岗,因事定岗,以岗定人。具体岗位,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分为办公室办事员和工勤人员岗位。三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确保聘用人员尽快熟悉业务,提升聘用人员工作业务能力。参照公务员管理相关制度规范聘用人员日常管理。

该预算项目资金全部用于支付中心聘用人员工资、社保、公积金等,有效地维持本单位工作正常运转,实现既定目标、完成预算支出。

综合评价等级为优。本次自评得分98.5分。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立项前多次组织调查研究,经慎重考虑后形成结论,确保该项目的科学性、严谨性;二是实施过程周密细致,项目启动前认真学习相关规定,严格落实财务管理制度,保证经费使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四

2.完成就诊卡领取工作,每张就诊卡收取病人押金两元。

库存导出后,门急诊各药房老系统库存将被初始化,各药品库存将被设为20000,各药房与住院相关业务仍在老系统运行,各门诊药房住院药品销量将在切换住院系统时统一处理。

2.住院药房在门诊上线后和住院上线前的时期,领药应在新药库系统进行,药房库存由微机房根据药品出库单在老药房系统中增加库存。

4.住院新系统上线后,在老系统中计费的药品如需退药,需由临床科室开出三联红处方,写明退药品种,交药房签字后,送微机房处理并签字后在住院处办理退药手续。

2上线前完成一次模拟测试工作,要求每病区至少有两名护士对新系统操作完全学会并较为熟练。

六.医务科

2.上线前完成一次模拟测试工作,要求每病区至少有两名护士对新系统操作完全学会并较为熟练。

七.其它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五

(一)深入开展“市中精神”大讨论活动

根据区委关于深入开展“开风气之先、创至善之业——市中精神大讨论”活动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市中精神”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出活动方案,围绕“三重三学”,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掀起践行“市中精神”的热潮。一是重实质,原原本本学。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学习了王书记到市中调研时的讲话、孟庆斌书记在区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等重要讲话内容,对“市中精神”进行了深刻解读,引导干部职工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干事创业的热情,把“市中精神”内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动力。二是重作风,深入讨论学。以科室为单位组成讨论小组,围绕“我为市中发展增光、我以市中发展为荣”主题,在全局开展“践行精神鼓干劲,事管工作我献计——‘市中精神’座谈讨论周”活动,并以活动快报、机关事务管理局e信通短信为平台,向全局干部职工问需问计问效,大力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办有回音”的工作作风,凝聚全局工作信心和力量。三是重实效,结合工作学。以贯彻落实_《机关事务管理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探讨涉及我局职能的资产管理、公车管理、公用机构节能等关键领域的创新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局各项工作的管理流程,推动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再出新成绩,再上新台阶。

(二)围绕“四德”建设,大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学雷锋创品牌活动

我局积极响应区文明办发起的“义务劳动我快乐、您来加入我欢迎”学雷锋品牌创建活动,通过短信平台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我劳动、我奉献、我快乐”的倡议,并制订出《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学雷锋创品牌活动实施意见》,把品牌创建与“市中精神”大讨论活动相结合,引导全局同志将自觉践行“雷锋精神”融入到弘扬“市中精神”,实现“首善之区”的宏伟目标中,以科室为单位,组成10个“红马甲志愿服务小分队”,通过将代表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按分队进行顺序传递的方式,分时、分组、分片区,自主、自愿、自发地开展各类群众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使雷锋精神以小见大、由点带面地向社区延伸,向社会延伸,为打造具有市中特色叫得响立得住的学雷锋品牌贡献力量。

(二)认真抓好公共机构节能基础性工作

项目上线报告 发改委项目工作报告篇六

实施民生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作出的战略决策,已经实施七年。如何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提升工作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省民生工程从开始实施,从最初的12项逐步增加到33项,到财政累计投入1887亿元,受益人口逐步覆盖到6000多万人,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学有所教基本实现,病有所医制度体系、机构设施基本构筑,老有所养实现制度全覆盖,住有所居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劳有所得注入新的活力,困有所济逐步覆盖到各类困难群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民生工程,探索了一条以项目化手段发展社会事业、用工程化措施解决民生问题的路子,打造了一块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亮点品牌。一是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了民生事业发展。坚持将民生项目和资金向“三农”领域、困难地区和弱势群体倾斜,其中涉农项目投入约占八成。带动财政民生支出大幅增长,,全省民生支出3161.2亿元,增长21.2%,占财政支出的80%,有力促进了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发展。二是增加了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了公共财政职能发挥。民生工程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减少了群众用于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医疗、上学、抗灾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增加了群众的转移性收入,同时还扩大了社会投资。据统计,以来全省城乡居民收入中转移性收入的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7%和26%,是四项收入中最高的,超过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幅5和10.9个百分点。三是促进了社会和谐,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社情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群众对民生工程综合满意度每年都在80%以上,有七成项目群众满意度达到85%以上。通过实施民生工程,维护了大局稳定,促进了社会和谐,全省信访总量比下降了18.5%,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四是建立了“指标量化、项目管理、考核严格”的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每年每一项民生工程都有明确的实施目标和政策规定,有清晰的责任主体和实施程序,有严格的监督办法和评价机制,项目化、工程化特色明显,构建了目标能量化、实施有抓手、结果可考核的工作平台,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负责、财政牵头抓总、部门合力推进、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正如省委书记张宝顺所说:“民生工程牵头工作放在财政部门,等于是抓住了牛鼻子”。

党的十八大对改善民生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五有”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二是提出到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的目标,从改善民生到收入倍增,标志着民生工作重心已经从“保障”上升到“改善”阶段。三是提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标,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政策制度更加完善规范。

兄弟省市民生事业发展呈现新态势。陕西省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提出五年实现上学就医不再难、养老就业有保障、贫困家庭有住房、家家用上干净水、社区服务广覆盖、油路信息通到村的目标。海南省实施了民生工程五年规划,五年内在七大民生工程实施27个重点项目。江苏省实施了民生幸福工程,将“民生幸福”具体化为六大体系建设。辽宁省实施了十五件惠民举措。

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有了新期待。期待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标准,希望政府加大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政策支持力度,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对环境改善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安全问题越来越敏感。

民生工程实施进入了新阶段。一是持久化。随着公共财政、民生财政逐步确立,民生工程需要持续长久地坚持下去。二是制度化。必须在民生工程项目选择、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各环节建立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三是民主化。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提高“话语权”和“自主权”,参与项目决策,实施民主管理,发挥监督作用。四是科学化。坚持按规律办事,按科学操作,不断提高民生工程绩效。

新时期、新阶段,民生工程必须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围绕“五有”目标,坚持“积极而为、量力而行,统筹城乡、强化基层,整合资源、健全机制,建管并重、合力推进”的基本原则,努力在民主管理、服务均等、绩效提升、管养机制、社会参与五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更加注重民生工程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用民主的办法推进民生工程,不断提高民生工程的民主化水平。在项目决策、实施、验收评价和工程设施管理运行等各个阶段,都应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扩大民主参与,实现民主管理,接受民主监督。

二是更加注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推进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皖北、大别山、贫困县等困难地区延伸,向困难弱势群体延伸,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区域均等和不同群体均等,使不同地区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更多地、更公平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民生工程绩效。建立民生工程绩效评估体系,科学衡量民生改善状况和公共服务实现目标,在分配任务时同步设计评价指标,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绩效监控,做到绩效评价与目标任务同部署、同考核。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提高绩效评价公正性、科学性。

四是更加注重管养长效机制建设。树立民生工程建管并重的理念,建好管好用好每一个项目。加强建后管养长效机制建设,落实管养责任,完善制度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总结推广经验,确保民生工程持久发挥惠民功效。

五是更加注重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科学界定政府、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划定有效边界,细化权责分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民生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对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工程项目,也可以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花钱买服务等方式解决。

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美好安徽的大事要事,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扎扎实实推进民生建设,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一)优化民生工程项目。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部署,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我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以及医疗卫生、文化体制、社会保障等重点改革,调整完善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优化充实重点项目库。

(二)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增强优先保民生理念,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探索建立民生工程预算制度,将每年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用于改善民生。完善省级均衡性转移支付政策,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实施民生工程项目的能力。拓宽民生工程筹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投入,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机制。

(三)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鼓励各地大力整合事关民生的资源、资金、政策、项目。创新政策融合机制,打破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格局,逐步消除制度间条块分割、部门主导互不衔接的分散状况。创新社会参与机制,积极推进民办公助、公办民营、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兴办教育、医疗等民生服务事业。创新建后管养机制,按照财权事权相统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花钱买服务,花钱建机制,充分调动受益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四)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健全完善民意征集制度。完善民生工程项目公开征集办法,探索建立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健全完善项目公开制度。广泛运用民生工程形象化标识,在新建工程项目上设置标牌。健全完善补助类项目管理制度。确保基础数据核清、发放对象搞准、各项程序走实。健全完善工程类项目分类实施制度。对于限额以下的小型项目,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可以简化实施手续,提高工作效率。

(五)建立健全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将民生工程完成情况与实施绩效纳入政府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和效能建设考核体系。强化市县政府和省直部门责任,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和工作落实。制订责任追究办法,形成严格抓落实的工作导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148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