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通用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4 17:11:58
最新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通用7篇)
时间:2023-09-04 17:11:58     小编:JQ文豪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20xx年是运城转型跨越发展踏上新起点的一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五大战略重点”和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的美好愿景,创新发展理念,拓宽转型路径,点燃工作激情,狠抓工作落实,全市经济发展活力增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40.1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06.3亿元,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8.9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52.1亿元,增长14.3%;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7.5亿美元,增长64%;财政总收入完成91.2亿元,增长1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5.4亿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0718元,增长10.6%;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198元,增长12.8%。省政府考核的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8项指标增速前移在2-10个位次之间,其中财政总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总额3项指标增速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虽然没有进位,但超额完成目标程度在全省排名第一。[1]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五大战略重点”,开阔视野,深入调查,认真研究,进一步明晰了发展思路和推进路径工业新型化方面,按照“全市经济一盘棋,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优势互动”的思路,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两条路径,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方面,按照“土地规模化、组织企业化、技术现代化、经营市场化”的思路,推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板块设计招商、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市域城镇化方面,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互动推进的思路,探索“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城乡生态化”的互动机制,努力构建有运城特色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在总体布局上,统筹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上,突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空间拓展、土地集约利用、市民方便宜居”四个目标一个过程实现。城乡生态化方面,生态绿化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林业增效、产业富民”的思路,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做到“横有厚度、纵有层次,点成缀、线成景、片成林”;环境保护坚持“整治修复并举、治本治源结合”,强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按照“高端创意、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一年来,我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和路径,科学做好总体布局,强力推进工作落实,“五大战略重点”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工业发展势头喜人。工业增速和效益名列全省前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1%,增幅比全国、全省分别高3.4个和2.6个百分点,实现利税98.6亿元,增长48%;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1296.8亿元,增长13.7%。全市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两项指标增幅全省排名第一,是近年来工业发展最好的一年。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成效初显。根据既有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全市13个县(市、区)和5个开发区精准定位了32个主攻产业和52个专业化链条。进入工业园区的项目167个,占到项目总数的68%。"5+15"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7%,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1]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产业集群规划项目投资1131亿元,占工业重点项目总投资的78%,园区新签约和开工建设的项目80%以上都同产业集群密切关联。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围绕煤电铝材、煤焦化和金属镁等产业链条延伸,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铝深加工产量40万吨,占到全省的87%。煤矿复工复产数达到14座,煤炭产量达到855万吨。与省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联合重组步伐加快,蒲州电厂、河津电厂、永济电厂与同煤集团实现了联合重组,大唐运城电厂与陕煤集团成功合作,阳煤丰喜集团与山西海丰铝业达成产权置换协议。焦化行业整合重组进展顺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深化,被确定为“山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全年贷款余额净增125亿元。银保企洽谈会协议信贷总额696.3亿元,履约率达97%以上。金融业实现税收3.5亿元,增长57%。“运城信贷融资服务平台”顺利开通。荣获“中国金融生态示范城市”称号。“三农”工作全面提升。全年粮食产量31亿公斤,水果总产量53亿公斤,双双再创历史新高。水果出口7000万公斤,增长133%。肉类和禽蛋总产量分别增长5.5%、5.9%。农村土地流转力度加大。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市财政列支2740多万元对农村土地流转进行奖补,列支500万元作为土地流转市级风险储备基金。新绛、盐湖土地流转的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3万亩,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业增势强劲。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05.4亿元,增长18.7%,已占到全省的1/5。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改造873公里。小浪底引水、禹门口灌区东扩、北赵引黄二期等重点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新建和改造末级渠道1621.3公里,新增水地面积25.6万亩。“一村一品”专业村累计达到949个,占行政村总数近30%。专业村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达到453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新增农民合作社1920家,累计达到8755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大。7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县累计建设各类示范园区235个,完成投资77.9亿元。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强化规划引领,挖掘城市价值。编制完成了10余项城市专项规划、12个县(市)总规、6个重点镇近期建设规划和20个乡镇总体规划,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到53%。对东部新区、高铁商务区等重点片区重新进行功能定位与城市设计。中心城市、大县城、小城镇、新农村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实施城镇化项目215项,完成投资103.9亿元,城市建设力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年。中心城市坚持路、水、林、产四管齐下,统筹推进“八区联动”,辐射带动能力得到新提升。禹都公园、高铁站前广场、工农街跨解放路高架桥等54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投资57.7亿元。新修道路74.2公里,11条城市主干道全部打通。运城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区域主干路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步伐加快。大县城实施城镇化项目161个,完成投资46.3亿元。"5+15"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在新一轮规划中,全部设计了城市社区,有的同步开展了社区建设,成为通过产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推动城镇化的重地。15个重点镇“五建设两整治”共完成投资8.6亿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物流配送中心规模化发展,农民消费更加便捷、实惠、安全。330个新农村重点村“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全面完成。大力实施13个连片示范区建设,完成投资8.2亿元。生态智慧城加快建设。绿坡、治湖、兴业全面展开,完成了《生态智慧城概念规划》和《盐湖生态文化旅游风景区概念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定位。盐湖周边环境整治、绿化造林和湖面扩大等工作积极推进。盐湖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碧桂园商业街及高端居住社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扎实推进“四城联创”,集中开展交通秩序、非法营运三轮车及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1] 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制定了《运城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意见》,重点实施盐池生态圈保护与修复、关圣文化建筑群建设、文化创意园区培育、青铜文化产业壮大、包装彩印文化园提升和历史文化古城保护六大工程。《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成功举办关帝圣像巡游中国台湾和福建活动,关公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开发力度加大。开工建设文化项目15个,累计投资50.8亿元。参加深圳文博会和山西首届文博会取得丰硕成果,共签约项目16个,达成合作意向228亿元。赴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等地深入开展旅游宣传推介,开通了重点城市旅游专列,运城机场进出港人数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12.6亿元,同比增长28.1%。一年来,我们克服财力紧张的困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越是财力紧张,越要首先保障民生,确保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全年拿出巨额资金,弥补民生方面的历史欠账。全市民生支出186.3亿元,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1.2%,是民生支出总量最多的一年。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财政新增1000万元扶持教育事业发展,并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资助了224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入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次评选50名优秀教师享受运城名师待遇,清理33名不称职的中小学教师。新(改、扩)建97所公办幼儿园,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6%。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险财政补贴由240元提高到了280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和24元,惠及27.2万人。建成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447个,服务1.5万余名农村老年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1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4%。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1897套,基本建成15170套。高度关切群众冷暖,每人取暖费在提高一倍之后,又增加了1000元的补助,并对采取区域锅炉、燃气锅炉等方式供热的小区或企业进行了奖励性补贴,圆满完成128万户134万吨“爱心煤”发放任务,有效保证了居民温暖过冬。“戏曲惠民、欢乐百姓”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25个项目通过第四批省级非遗名录审批,新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到90家。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同推进,成绩显著。农村五件实事进展顺利。全面完成1143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特困群众易地搬迁项目首次扩大到8个非扶贫重点县;1928个行政村街道亮化任务圆满完成;改扩建69所村级幼儿园;乡村清洁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加强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全年各类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又有新的下降。[1]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各项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久拖未决的山西农药厂、永济纺织厂破产清算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由省财政支付的破产费用基本落实。运城大酒店、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在全省率先将13个县(市、区)公立医院全部列入省改革试点,全省医改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公交改制平稳实施,建立了“国有主导、多方参与、公司经营、规模发展”的运营新机制。转型综改全面推进。“四化同步”、“五规合一”等改革深入实施。理顺了省级开发区与所在县(市、区)在土地利用、行政管理和财税分配等方面的关系,明确了开发区的产业定位,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开发区的发展活力。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拓宽开放视野,增强开放胆识,创新开放路径,坚持“小分队”走出去、“大部队”引进来,大力开展专业化招商、定向化招商、集群化招商、产业链招商,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1.2亿元,同比增长22.9%,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140%。全市10亿元以上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由年初的63项增加到年底的101项,项目总投资规模大幅增长。以全省“飞地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批转型跨越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义乌国际商贸城综合工业园已经建成,投资600亿的深圳家居产业园成功签约并将落地开工。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上报国务院,即将上升为国家战略。与杭州市、伊春市、黑河市成为友好城市,拓宽了我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和边贸旅游城市的交流合作空间。积极推进大通关建设,运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大楼主体完工,成为我市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标志。全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家,新增对外贸易经营企业30家,进出口国别或地区达到121个。

合同

利用外资7715万美元 。[1] 一年来,我们坚持依法行政,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意见。全年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意见366件、政协提案179件。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六五”普法深入开展。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团结局面进一步巩固。加强和改进社会治理,强化信访和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推进。计生、审计、统计、档案、地震、文物、人防、地方志、外事侨务等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各位代表,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切的体会到:必须以开放的视角审视我们的优势,必须以创新的智慧整合我们的优势,必须以发展的自信彰显我们的优势。一年来,我们理清了思路,明确了路径,收获了果实。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辛勤工作、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运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运城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各位代表,成绩已成过去。走向新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运城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布局分散;农业加工转化率低,现代化水平不高;文化旅游产业虽然资源丰富,但整体策划和产业开发程度不够;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民生改善任务较重;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政务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本着对运城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的厚望和重托![1] 二、20xx年工作安排20xx年是我们推进“五大战略重点”深入实施,为运城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全会、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全省“两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统筹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和文化旅游产业“五大战略重点”,大力推行“核心在转型、重点在项目、关键在领导、根本在落实”的工作机制,为建设美丽河东、大美运城努力奋斗。20xx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岗位5.6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涨幅控制在3.6%左右。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减排完成省下达任务,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下降2.96%,烟尘、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28%、2.67%。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新境界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政府工作的顶层设计,推动政府部门的职能整合与互动,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行政效率,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简政放权,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切实优化审批流程,推进“一站式”服务。加快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培育中介组织,发挥其在社会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推进计划”,通过联合、重组、破产等形式,一企一策,分类推进,发展壮大一批、改制退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整体下放一批,利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市国有企业的改革改制。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革预算制度,实行零基预算。推行财政扶持资金的竞争性分配,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财政风险。积极探索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领域新途径,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新模式。同时,加强税收征管,严防偷税漏税,落实地方税收保障办法,推进社会综合治税。[1] 探索创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机制。继续实行财政资金存储规模与银行放贷规模挂钩的机制,鼓励银行支持地方发展,力争新增贷款达到130亿元。鼓励金融创新,构建“企业+担保+风险补偿+奖励+银行”的融资机制,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建设黄河金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目标,加快推进交银大厦和鑫源大厦金融双子楼建设,着力打造东部新区金融商贸区,启动实施北部高铁商务金融港。健全金融体系,积极引进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入驻,加快农商行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设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民营银行,力争年底再有2-3家农商行开业。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积极引进私募股权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举办好第十届银保企洽谈会,力争签约总额800亿元。深化区域合作,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推进综改转型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审批工作。探索建立“黄河金三角跨区域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牵头创意策划,争取更大发展空间。加强与杭州、伊春、黑河、北京西城区和天津南开区等友好城市的经济协作。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办公大楼要尽快投入运营。积极推进航空口岸建设,申请设立运城保税区。各位代表,运城有很多优势,但我们只有用改革的胆识统领运城发展全局,以开放的眼界,把运城的资源放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去配置,这些资源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这些资源的优势才能得以发挥。我们要把运城人的聪明与智慧,更多的凝结在推动运城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上来。(二)狠抓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循环发展。重点抓好“煤—电—铝—材”、“煤—焦—化”和金属镁产业链。煤—电—铝—材产业链要抓住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机遇,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铝行业发展水平。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铝产业链的延伸,加强技术攻关,发展高端铝产品加工,通过延伸产业链和煤、电、铝联营整合,降低成本,提高铝产业的竞争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铝加工基地。积极协调山西国际能源、中煤华晋、华泽铝电参股合作,加快建设2×35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及铝深加工项目,实现煤电铝材一体化。加快永济2×35万千瓦蒲州电厂和华圣铝业的整合力度,实现铝电联营。抓好阳煤集团60万件汽车发动机铝合金缸体项目,提升铝深加工能力。复晟铝业一期9月份建成投产,二期开工建设。煤—焦—化产业链要以循环经济为路径,以产能置换为基础,以化产回收为重点,着力抓好河津阳光集团和稷山西社工业园的煤焦化产业循环经济园区,以及新绛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金属镁产业链要以银光华盛镁业为龙头,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形成以镁合金铸件、型材、锻件、板材为主体,终端产品相匹配的完整产业体系。加快中条山有色集团10万吨金属镁项目建设。同时,对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也要加快整合力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1] 坚定不移地推动主攻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重点抓好煤电铝材、煤焦化、运输装备制造、金属镁、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新材料、家具制造等9大产业集群,这9大产业集群基本涵了"5+15"工业园区所确定的32个主攻产业。各县(市、区)、各开发区都要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各自的主攻产业。今年,每个主攻产业的新上项目不得低于10个,落地资金不得低于30亿元,当年完成投资不低于10 亿元。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9大产业集群做成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经济总量占到全市工业的80%左右,成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要把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主阵地,强化综合服务功能配套,统筹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总体规划、环保规划等,使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倾斜。要积极对接省内大型煤炭集团,争取他们来我市投资主攻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用足用好工业扶持资金。今年,市级工业扶持资金增加到2个亿,鼓励竞争发展,不搞平均分配。重点支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延伸,充分发挥工业扶持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各县(市、区)、开发区也要建立工业扶持资金,投入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最少不低于3000万元。加大对集群发展的组织领导和考核力度,实行市级集群进退流动管理。实施产业集群部门包联责任制,明确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举全市之力发展产业集群。对纳入市级产业集群考核范围的32个主攻产业进行流动考核,达不到标准的,淘汰出市级集群范围,取消参与市级集群发展资金分配资格;对发展较快、达到市级标准的县级主攻产业,纳入市级产业集群范围,参与市级扶持资金分配,促进产业集群争先发展。加大金融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落实《银行业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实施方案》和《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意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对接一到两个主攻产业,并建立长期、稳定、高效的银企战略合作关系,确保重点主攻产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30%以上。[1] 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加快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同业聚集、相互协作,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全年孵化小微企业20xx户,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户,发展壮大亿元“小巨人”企业10户。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信息化不只是辅助的工具,而且会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产业模式。要申报建设国家智慧城市;切实推进已经签约的山西省首个“宽带示范城市”建设;加强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的合作,推进大数据平台建设;切实推动与中兴集团签约的智慧城市运行平台建设;与生态智慧城建设相一致,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政府部门要以身作则,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办公方式的现代化和行政效率。在今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像对待水、电、气、暖一样,同时规划设计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下决心发展与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联的智慧产业,如电子制造、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网上培训等。注重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重点抓好大运重卡、银光镁业试点示范企业建设。各位代表,运城之短在工业,运城的希望也在工业,工业的希望在园区,园区的希望在集群。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使园区化集群化成为经济转型跨越的新引擎,铸就未来运城工业的基本格局。(三)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重点建设60个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实施中低产田改造30万亩,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达到23亿公斤以上,积极为全省粮食安全做贡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三引六扩、河库成网”规划,加快小浪底引水、北赵引黄二期和国家小农水重点县项目等工程建设。加快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和科技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土地流转。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先确定土地规模经营的投资主体,后引导农民流转土地,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要以盐湖区、新绛县和省里确定的71个试点村土地经营权确权试点工作为重点,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力争年内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0万亩。大力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培育100家重点示范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着力构建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大型综合农贸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农超对接”。重点抓好投资36亿元的夏县润恒现代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投资15亿元的运城晋善晋美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省煤运公司在新绛投资20亿元建设的农业物流园区等项目。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业态,开辟和拓展我市农产品销售的新路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与山西农业大学合作,结合每个县(市、区)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搞好农业产业规划和项目设计。市级层面做好全市特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县级层面做好项目策划设计,并开展农业产业招商引资。苹果、蔬菜、红枣、核桃、樱桃、山楂等特色农业,要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抓好“菜篮子”工程,新增设施蔬菜2.5万亩,总面积发展到75万亩。继续抓好运城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盐湖区、新绛县、永济市等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区)建设。要划定优质农产品保护区,制定严格的保护制度,提升我市农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充分利用黄河滩涂、沿山坡地和大田农业等资源优势,加强规划引导,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力争在全市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60个,弥补我市畜牧养殖发展不足这个短板。加快芮城温氏集团百万头生猪养殖、稷山晋龙集团百万只蛋鸡养殖、河津万春牧业6万头肉牛养殖、闻喜象丰农牧科技肉鸡产业化等项目建设。积极与正大集团对接,争取在临猗县投资的百万头生猪项目早日签约落地。发展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支持粟海、忠民、维之王、格瑞特、荣博辣椒等100家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达到221亿元,增长8%以上。强化农产品市场营销。创新营销方式,坚持市场化导向,注重品牌建设,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瞄准北京、上海等高端市场,精心组织运城特色农产品展销活动,邀请投资机构和国际采购商进行考察洽谈,整合农业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国内外资源,带动我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认真落实省政府“五件实事”部署,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万户;改造农村幼儿园40所;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1万人;深入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全年解决饮水安全人口5.3万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支持革命老区建设,力争全年实现3万贫困人口脱贫。各位代表,运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我们必须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现代化;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推动农业生产工艺的现代化;通过完善农业物流体系,实现农业经营的市场化,从而摆脱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1] (四)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高起点高标准抓好规划。经营城市从规划抓起。聘请高层次专家团队,对城市的总体规划、道路框架、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整体规划,挖掘城市价值。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人不得随意变更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四位一体”功能互补推进市域城镇化。今年全市计划实施城建重点项目313项,总投资455亿元,年内完成投资143亿元。中心城市着眼于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四个100”目标,路水林产四管齐下,统筹推进“八区联动”。全年计划实施项目106个,总投资243亿元,年内完成投资62亿元。老城区以解放南路临街改造为示范,全面推进城市棚户区改造。中心区启动群众呼吁多年的河东西街延长线建设,打通城区东西走廊交通瓶颈。东部新区以禹都公园生态园林建设为引领,整体推进区域开发。北部新区抓住高铁即将开通的有利时机,加紧完善区域路网,打造高铁高端商务区。南部新区以环湖路建设为重点,加快生态智慧城建设。西部关圣景区以申遗为契机,培育龙头,壮大文化旅游产业。运城经济开发区、空港经济开发区围绕产业定位,优化投资环境,让更多符合产业定位的项目落地。高标准规划设计建设辐射黄河金三角地区的大型会展中心。抓好10个旅游酒店、10个商务写字楼、10个商业综合体的招商与建设,打造运城地标性建筑和产业承载体。市场化改造河东会堂,建设河东剧院。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县城着眼于通过产业集聚,实现人口集聚的功能,抓好道路、水系、供电、供气、供暖、亮化、通讯、应急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十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广场、公园、公共交通、剧院、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养老院、医疗卫生、学校、保障性住房十个方面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项目207个,总投资212亿元,年内完成投资81亿元。小城镇着眼于繁荣农村市场和就近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功能,发展特色鲜明的重点镇。要把中心镇逐渐变成为附近村农民就地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的基地。15个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2.6亿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0%。新农村着眼于发挥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和作为“一村一品”空间节点的功能,引导自然村向有条件的中心村集中,逐步推动村庄结构调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 完善城市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我市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的黄河金三角腹地,有通达的航空、密集的高速公路。今年6月大西高铁将可开通,使运城距西安只有1小时车程、距太原只有一个半小时车程,建设区域性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条件十分优越。要以高铁商务区为中心,建设辐射黄河金三角和山西全省的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首先在文化旅游与物流配送方面发挥我市作为山西向东、向西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作用。强化城市管理。严格城市管理执法,严肃查处违规违章建筑。探索政府购买城市公共服务的新模式,率先在环卫清洁、园林绿化等方面进行试点。全力争创国家卫生城市,继续抓好以交通秩序、门牌门匾、沿街广告、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境集中整治活动,使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各位代表,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着眼点是解决“三农”问题,着力点是工业化。我们要继续按照“工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土地规模化、城乡生态化”的思路,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生态化良性互动中,积极探索适合运城实际的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实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五)大力实施生态兴市战略,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抓好造林绿化。重点抓好通道、城郊森林公园和荒山绿化,着力搞好沿路、沿河、沿山、沿湖生态绿化。全年完成造林40万亩,发展苗木产业1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1个百分点。抓好城市绿化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243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0.7个百分点,绿地率提高0.5个百分点。积极倡导全社会广泛开展栽植“家庭亲情林”活动,让种树成为运城每个家庭的自觉行动,成为运城人的一种时尚、一种习惯、一种情怀。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以循环经济试点市为契机,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关小上大、扶优汰劣,提高工业废弃物处理和利用水平。搞好新能源应用、地热资源开发。抓好大气污染防治。严格环保执法,大力整治燃煤污染、机动车污染和重点行业污染。力争20xx年底,所有火电、钢铁、水泥、石化、焦炭企业及工业锅炉完成脱硫除尘设施建设与提标改造,达到新排放标准要求。推进集中供热和燃煤锅炉改环保锅炉工作。抓好水生态保护。逐步完善全市水网体系,统筹推进中心城市水系和水体生态治理工程,赋予城市以灵动之气。实施汾河、涑水河、姚暹渠环境综合整治。各县(市、区)要加大力度,建设并运营好污水处理厂。严格落实地表水跨界断面水质考核生态补偿机制,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各位代表,运城的生态在山西乃至全国都是值得自豪的发展资本。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不仅要把生态当做我们的生存环境来维护,还要把生态当做我们的发展环境来珍视,我们要有这样的信念,那就是: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比我们更好的碧水青山。

3

页,当前第

3

1

2

3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纪念宣传活动的请示

消费是扩内需,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良好而安全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扩大消费的重要前提。今年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来临,为宣传“消费与安全”的年主题,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提高消费者健康消费与维权的意识,市消保委拟定于3月15日联合市工商局等相关行政部门、各基层分会、理事单位,社会各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以“消费与安全”为主题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

活动将以悬挂横幅、条幅、画报,发放宣传材料,展示led展板,播放视频,举办演出等形式进行宣传。本次活动主要内容是深入宣传《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消费与安全”年主题,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受理消费者现场投诉。

活动地点拟设在***超市门前。时间为2012年3月15日,为期一天。届时,我们将邀请以下单位参加活动:一是工商、质检、药监、卫生等职能部门,为消费者进行免费商品检测等服务;二是电信、邮政等单位,结合本行业特点,开展宣传教育咨询活动;三是我市部分名优企业、各行业协会,展示产品形象,介绍商品知识和服务承诺。并将邀请公安、综合执法、消防等部门维护现场秩序。

当否,请批复。

市工商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日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16处校舍安全工程和125处城乡中小学、46处社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建成技工学校实训中心、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新校舍。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造提升8处镇街卫生院。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争创全国卫生应急示范市、全国卫生城市。

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年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9.7‰以内,合法生育率达到96%以上,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市。

七、大力推进文化建设

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两公里文化服务圈”,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工程。 发展文化产业。制订完善《诸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潍水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恐龙文化旅游产业园、大舜文化园、常山民俗文化园、刘墉栗园、清明上河园“一区五园”建设。 培育文化品牌。举办20xx大舜文化节、国际烧烤美食节、中国(诸城)食品博览会。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市)。

八、推进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机制。以开展全国社会管理服务创新试点工作为动力,明确网格责任,细化标准要求,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全覆盖强力推进安全生产监管。以创建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城市为总抓手,营造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加大非法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快市、镇街、社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和“五五”依法治市工作,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认真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切实做好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深入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舆情疏导,积极防范化解社会稳定风险。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间断地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努力建设平安诸城。

九、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经济的引领作用。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发挥财政杠杆撬动效应,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培育优质高效的财源体系。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支柱财源、服务业高效财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续财源的支持和培育,巩固税基,壮大财源。落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税费优惠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源体系。

突出抓好增收节支。强化综合治税,完善征管机制,提高征管效率,加强协税护税,切实做到应收尽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挖掘增收潜力。科学审慎运筹调度,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确保财政资金链条安全。

努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财政资金监督,健全完善覆盖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过程的监督机制。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监督,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重点实施50个市级年度改革创新项目,全面完成试点任务。创新为民服务机制,年内完成60个城乡社区服务中心改造提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改革。创新推进资源统筹。创新融资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年内新增上市企业2家;发行2支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债券,推动2家以上企业实现场外挂牌交易,融资30亿元以上。优化人才保障机制,扎实推进“5121”计划。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年内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培养技能型人才8000人以上。

努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目标。年内力争利用外资7000万美元。提高对外经贸质量,年内力争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7亿美元,新设境外企业10家。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牢固树立忠诚、服务、勤奋、廉洁的政府工作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奋力创先争优。要践行为民宗旨、严格依法行政、坚持拼搏实干、保持廉政本色,努力建设人民信任满意的政府。

3

页,当前第

3

1

2

3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袁文:市畜牧兽医与农垦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

杨建斌市果业发展中心安全指导科科长

张晓丽市果业发展中心信息中心主任

王小会市果业发展中心果业技术推广科科长

李向宇市畜牧兽医发展中心监管科科长

李辉市农业农村局行政审批科(法规科)科长

刘耀文市政策改革与农村合作经济指导科科长

姜惠民市发展规划与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

许仲华市农业农村局计划财务科科长

郎宇市乡村产业发展与市场信息化科科长

赵亮亮市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科长

孙宏伟: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

张武敬:市水产站站长

陈国飞:市国营农牧场管理站站长

王康杰:市区划与名优中心名优科科长

郭益鸿:市蔬菜工作站站长

徐隽铭: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

史华锋: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站长

闫晓强:市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站站长

赵树荣:市家畜家禽改良站站长

赵国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主任

雷变兰: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一、20xx年政府工作回顾

20xx年,是经济形势极为严峻、极其复杂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省直管试点县(市)的重要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持续求进、好中求快、加速转型、务实发展”的总基调,以“22662”工程为抓手,着力保增长、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保平安、促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连续五年进入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位居第88位,晋升2个位次;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首次发布的《河南县域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报告》中,我市经济发展质量居全省第8位。

(一)持续求进,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

预计,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00亿元,增长10%左右。境内财政总收入完成75.73亿元,增长7.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8亿元,增长18.1%;支出52.28亿元,增长25.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05亿元,增长26.7%;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亿元,增长14.3%;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400万美元,增长14%。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31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8461元,增长13%。城镇化率提高2.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77.43亿元、贷款余额204.83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5.2%、25%,存贷比达到73.8%。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二)加速转型,“两大攻坚”成效显著。

1.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全年安排各类建设项目179个,总投资5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9亿元,完成21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5.2%。其中,省重点项目22个,完成投资4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27.6%。78个新建项目全部开工,应竣工项目全部竣工。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获批国家投资项目62个,总投资12.12亿元,到位中央和省资金5.05亿元,较上年增加6000万元,争取到位资金居省直管县(市)第1位。

2.招商引资亮点纷呈。围绕“四个突出”,遵循“四个坚持”,创新工作思路,拓宽招商领域,搭建招商载体,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开展“百日攻坚”和“第七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集中招商两大活动,签约项目59个,

合同

资金243.68亿元。到位省外资金居省直管县(市)第2位,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居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第2位,招商引资大项目建设居商丘市第1位。全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3.6亿元,其中省外资金48.3亿元。新建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8个,3—10亿元项目10个,1—3亿元项目20个。

(三)调整结构,“两大提升”效果凸显。

1.工业经济稳中有进。以“工业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百日攻坚”活动,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建成数字企业9家。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730.5亿元,增长19.4%;完成增加值212.8亿元,增长9.9%;实现利润43.7亿元;上缴税金总额25.6亿元。龙宇煤化工和上海华谊集团实现强强联合;中录电缆、博得铝业和汇金源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进展顺利;食品工业园建设加快,新上亿元以上项目8个。煤化工、铝精深加工、食品加工三大产业链进一步拉长,产业转型升级有了实质性进展。加强运行监测,突出银企、产销、用工“三项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永城面粉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和国际注册商标1件(宇花商标)、省著名商标2件(卢师傅、孟氏兄弟)、省级名牌产品3个(华星宇花牌面粉、永新远征牌面粉、皇沟42°白酒)。

2.现代服务业持续向好。全年共完成进出口总额3873万美元,增长15%。春雨汽车城建成运营,盈和机械装备物流园、龙宇国贸物流园等项目进展顺利;先帅新天地建成开业;升级改造各类专业市场14个。我市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居全省县(市)前列,省直管县(市)第1位。全年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2700万元,综合收入2.3亿元。澳洲联邦(永城)村镇银行成立运行,农村信用社改制工作顺利推进。全市金融机构实现盈利7.06亿元,上缴税金8606万元。

(四)三化协调,“六大载体”建设加快。

1.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六城联创”为抓手,着力完善设施,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启动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年)修编工作,西城区改造总规和控规已经专家评审通过。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9.6亿元。自来水除氟工程提前完成;新增市政道路30公里,完成淮海大道拓宽及配套工程、东环路加宽和罩面工程;第五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3万吨城北水厂、体育馆二期、强电弱电入地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完成道路及景观绿化100万m2,安装路灯498盏。在全省县域范围内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系统、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系统。“两城”改造完成拆迁101万m2,开工建设102万m2。荣获全省房地产开发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城市精细化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产业集聚区发展迅速。实现营业收入646亿元,增长2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3亿元,增长27.4%。新增从业人员1.26万人。规划展示馆、自来水厂、2座110千伏变电站等建成使用;新修芒砀路南段等8条道路,中原路沱河大桥、光明路东段建成通车,济祁高速永城东站投入使用。被评为“河南省先进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最具创新型产业集聚区”,列入第一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培育对象”。

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范管理提升年”活动,评审通过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45个;全面建成入住13个,建成正在入住5个,完成主体工程8个。新完成建筑面积310万m2,累计达到1366万m2,新入住社区居民1.5万户6万人。拆迁旧村103个,拆旧复耕1.2万亩。

4.商务中心区建设势头强劲。商务中心区发展规划、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省政府批复,是全省唯一一个一次性通过专家评审的县级商务中心区。新建、整修道路5条共22公里,铺设各类管网37.4公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一座,绿化面积36万m2。欧蓓莎家居生活广场项目、亿丰时代广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金博大广场项目进展顺利。

5.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粮食生产克服不利天气影响,总产达23.9亿斤,实现十连增,居全省第3位。争取中央、省到位农业项目资金2.49亿元。加强粮食核心区建设,新打机井1360眼,修复旧井1200眼;新建维修桥涵735座,疏浚沟河180多公里;建立小麦等高产创建片14个共50万亩,打造高标准粮田17.9万亩。建成现代农业种植小区20个,新建、改建标准化养殖小区32个,新增省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增水产养殖面积1590亩,全市达到3.2万亩;新增流转土地20万亩,全市达到51.2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50家,全市达到814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14家。新解决11.4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0个,1.09万人脱贫。市食品产业园获批第二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华星面粉食品农业产业化集群荣获省二星级产业化集群。

6.文化生态旅游区活力彰显。市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一级馆验收,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启动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创建。汉文化游览区、地质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芒砀山景区列入“”期间国家重点发展旅游项目库,启动了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造律台遗址、芒砀山汉代礼制建筑基址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日月湖工程列入全国11个采煤沉陷区重点治理工程,再次被评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示范工程,再获1.43亿元资金支持,并纳入《全国“”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完成土方工程617万立方米,新增水面1851亩,建成道路8公里,绿化91万m2,获批为“河南省水利风景区”。陈官庄纪念馆景区改扩建二期工程顺利推进,国家4a级景区创建工作已通过省级验收。

(五)强化支撑,“六大保障”更加有力。

1.基础保障更稳。济祁高速二期、沱浍河航运、邢商永地方铁路、郑徐高铁等重点交通项目进展较快,共完成投资9.25亿元。马牧500千伏变电站、3万亩机井通电配套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顺利完成,日月湖35千伏变电站工程建设快速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综合评价居全省第2位。信息化建设提速,数字永城、智慧永城建设顺利推进,建成基站63座,宽带入户率100%;完成“智慧中原”建设工程、光电置换和入地工程。

2.要素保障更强。积极搭建银企政沟通平台,加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发放贷款29.1亿元,占新增贷款的64.4%。加快土地“三项整治”,完成补充耕地6212.5亩,拆旧复耕3765.5亩,完成土地报批12715.07亩。劳动力技能免费培训1.6万人次,为产业集聚区企业招工1.08万人次;完成劳务输出33万人次,工资性收入54亿元;完成境外劳务输出500人次。

3.软环境保障更优。深入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积极推进联审代办制,对大项目、重点项目开通行政审批“直通车”,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依法查处破坏发展环境案件26起,处理39人。

4.财力保障更实。在经济形势十分困难和主体税源下滑的情况下,着力抓征收,保支出,做好开源、节流两篇文章,较好地完成财政收入和支出任务。境内财政总收入突破70亿元,达到75.7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7.88亿元,超预期目标1.2亿元;支出超过50亿元,达到52.28亿元。

5.科技保障更好。实施科技计划项目73项,河南省工矿配件检测中心和化工产品检测中心建设进展顺利。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引进新技术23项,开发新产品14项。河南龙宇煤化工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6.安全保障更牢。突出“平安永城”建设,进一步构建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突出“稳定永城”建设,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及时排查化解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突出“安全永城”建设,积极开展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市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六)和谐发展,“两大改善”不断提升。

1.民生日益改善。市财政用于民生投入39.48亿元,占总支出的75.5%。“十大民生”工程40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自助图书借阅系统、农家书屋等23个项目提前完成,17个项目按规定时序顺利推进。收取“五大保险金”6.44亿元,发放3.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万人。发放城乡低保金8869万元。新建保障性住房1000套。搬迁安置采煤沉陷区村庄10个,复垦土地3000亩。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3500万元。“六位一体”民生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加快。改扩建农村公办幼儿园77所。市直第二幼儿园开园。市妇幼保健院等4个卫生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创建省级卫生乡镇1个、省级卫生社区2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7.5%。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面铺开,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大力开展国家森林城创建和省林业生态市建设,完成营造林2.53万亩,义务植树285.5万株,城市绿化覆盖率38.2%,全市森林覆盖率22.6%。编制完成29个乡镇环保规划,创建省级生态乡镇12个,完成神火电厂1×60万千瓦机组、裕东电厂2号机组脱硝工程,生态湿地建设和中水回用工程顺利推进。我市获得全省环境保护责任目标优秀单位。

(七)依法行政,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共办理建议、提案467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以上。畅通诉求渠道,处理群众反映问题2200余件。加强廉政建设,“三公”经费减少10%,腾退办公用房6000m2。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军民融合式发展取得新进展。审计、统计、市志、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各位代表!20xx年,是我市克难攻坚、亮点频出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相继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河南省双拥模范城、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优秀市、河南省计生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等一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国家卫生城创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暗访和技术评估;中国书法之乡创建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我市作为成长型资源型城市被纳入《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永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我们全面做好20xx年各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极为严峻的大环境下,能取得这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攻难克坚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关心、支持和参与永城发展的各位代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够逆势上扬,稳中有进,进中有快,快中有好,主要有六点体会值得坚持和发扬:一是把握大势,沉着应对。年初,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我市自身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内外交织叠加的情况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落。面对这一复杂严峻的形势,我们坚定信心,不乱阵脚,保持定力,沉着应对,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巧打“组合拳”,促进经济增长速度稳中趋升,质量稳中有进,趋势稳中向好。二是站位全局,重点突破。立足永城发展全局,牢牢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抓住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工作重点,以重点求突破,以重点带全局。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统一起来,认真分析研判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加快实施“22662”工程,取得了超乎预期的良好效果。三是选准载体,科学发展。年初,市委、市政府结合永城实际,着眼于“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着眼于调结构、促转型,着眼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把“一城五区”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载体,作为扩亮点、促就业、稳增长的有效举措。实践证明,这个载体选得准,推得快,效果好,对加快永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四是统筹协调,务实推进。注重统筹推进,正确处理稳增长、促发展与调结构、促转型的关系,正确处理三次产业协调推进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关系,加快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是同舟共济,合力攻坚。越是困难时期,越是闯关过滩,越是爬坡过坎,越是心齐气顺,步调一致,上下同心,这是攻难克坚,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六是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把精力用在为民谋利上,把财力用在民生改善上,回应群众呼声,办好群众最需最盼的事情。

成绩难能可贵,问题不容忽视。在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我们也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原来支撑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已难以持续,传统产业优势逐渐减弱,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二是尽管我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较大成效,但新的经济增长点尚处于培育形成之中,传统产业受市场制约和过剩产能的影响,竞争优势弱化,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三是虽然第三产业发展较快,但仍滞后于第二产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我市百强县(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四是瓶颈制约依旧严峻,节能降耗、用地、用工、资源需求等压力越来越大。五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承载能力受到挑战,公共设施建设任务艰巨,财政压力日益加大,矛盾日益突出。六是随着省全面直管,一些单位的基础设备、接收设备和人员素质不相匹配,亟需升级设备,提高人员素质。七是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吃拿卡要,“衙门”作风,效率低下,为政不廉,法纪观念淡薄等现象依然存在,转作风、正法纪、提素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着力加以克服解决。

二、20xx年整体工作部署

20xx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是推进“”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省对我市实行全面直管的第一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新一轮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发展空间较大;我国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发展机遇较多;全省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经济持续崛起,发展潜力较足。从自身优势看,我市具备较好的资源、交通、产业基础优势,又适逢全面直管的重大机遇,为我市加快发展又添新引擎。同时,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多变,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转型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许多挑战、诸多困难。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打造“富裕永城、文明永城、平安永城、生态永城、幸福永城”为总布局,以“勇当排头兵、争做先行者、打造示范区,百强晋位、富民强市”为总目标,以“两不三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为路径,以“一城五区”为载体,以“持续求进、好中求快、调转并重、改革创新”为总基调,着力稳增长、促发展,着力调结构、促转型,着力抓改革、促创新,着力强支撑、创优势,着力保民生、促和谐,持续经济社会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二)奋斗目标。

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

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5.实际利用外商投资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11%;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

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8.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1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率控制在上级下达指标之内。

(三)十大民生工程。

1.安居工程:统筹建设保障性住房20xx套。

2.社保工程:加快建设社会救助站、社会福利院、光荣院、军休服务中心、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六位一体”工程项目;建设一所养老服务中心。

3.公共卫生工程:改扩建薛湖等5个乡镇卫生院。

4.饮水安全工程:建成日供水3万吨的城北水厂;新解决农村10万余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5.绿化工程:完成淮海大道景观绿化续建工程和谢楼路、团结路绿化工程;多元化投资,建设汪楼沟风景林带二期(铁路—淮海大道段)和城区5处绿地绿化工程;完成日月湖广场绿化工程36.9万m2。

6.城市道路提升工程:开工建设雪枫路、文化路人行通道和芒砀路与东方大道交叉口环形立交桥;打通牡丹路铁路桥涵;修建沱滨路(永夏路口至六路环岛);完成中原路罩面、文化路改造工程。

7.教体工程:开工建设产业集聚区高中、幼儿园和东城区教师进修学校;扩建第九小学;建设实验高中田径场;新建新型农村社区标准化中小学校4所,改扩建农村小学校30所;加快河南煤化学院建设。

8.交通建设工程:开通东城区至芒山镇公交线路;完成s327改扩建工程;完成通村公路60公里、县乡道路25公里、危桥改造157延米;开工建设外环线。

9.电网工程:争取资金3750万元,进行电网改造升级,完成3万亩机井通电工程;增容改造农村10千伏配电台区200个;综合治理农村低电压台区300个。

10.便民设施工程:建成启动pm2.5监测系统;多元化投资,新设置公共自行车网点20个,投放自行车600辆;新建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系统2个。

全年的奋斗目标,充分考虑了我市所处的发展阶段及所具有的发展基础,既符合上级要求,也切合我市实际。实现上述要求和奋斗目标,必须着眼“总布局”,把握“总目标”,坚持“总基调”,注重“五着力”,实现“三个好”。

三、全年工作安排

完成全年的奋斗目标,要重点实施“三大攻坚”,加快“三化建设”,做强“六大载体”,强化“三大保障”,确保“三大改善”,即“33633”工程。

(一)实施“三大攻坚”,调整产业结构。

1.项目建设攻坚。全年计划安排省及市本级重点项目200个,总投资600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0亿元。加快项目推进,把符合开工条件的甲醇二期、麦硒多食品、商业步行街等70个重点项目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如期开工;要落实责任,细化分工,确保汇金源、中录电缆等60个在建项目按时序推进;要强化督导,综合施策,确保博得铝业、年产2万辆专用汽车、40万吨醋酸等50个进度较快的项目早建成、早达产、早见效。要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广泛吸引各类优质要素集聚永城,吸引外地资本更多地投向实体经济、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放宽市场准入,大力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要积极对接,及时跟进,争取更多上级项目和资金落户永城。

2.招商引资攻坚。突出“四大招商”重点,遵循“四全”、“四无”、“四不”的工作理念,实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坚持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利用省外资金50亿元以上,引进外资4300万美元。力争签约亿元以上工业、商业项目30个,开工建设3亿元以上项目10个,建成亿元以上项目10个。

3.现代服务业攻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充分融入经济各领域、社会生活各方面和有效服务生产生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一要大力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围绕提升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文化旅游等高成长性服务业,加快建设一批物流配送中心、电子商务产业园、金融集聚区、精品旅游景区等,促进这些产业扩量提质,逐步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加快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建设,积极引进股份制银行、保险机构和一些有实力的非金融机构进入永城。强力推进盈和机械装备物流园、龙宇国贸物流园、众品冷链物流园等项目建设;突出抓好红星美凯龙、大润发、大商新玛特、先帅商业街等购物中心项目建设。二要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教育培训、商务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服务业,逐步培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大力发展城市综合体、文化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新兴业态;加快建设老年服务中心,强力推进旅游“三大支点”建设。三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和新型商业模式,支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大型商贸企业建设网上商城和中小微企业开设网点。规划建设综合农贸批发大市场,改造升级百花市场等3个农贸市场,规划建设陈集等3个乡镇农贸市场以及张寨等3个社区农贸市场。同时,突出发展楼宇经济,打造“亿元楼宇”。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开工建设商品房80万m2。加强小区物业行业监管,切实维护业主利益。

(二)加快“三化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1.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中心城区、新型农村社区和美丽乡村建设,构建新型城镇化体系格局。

(1)突出“三级联动”。以东、西城区建设为抓手,做大中心城市。在改造提升西城区,配套完善产业集聚区,快速推进东城区和商务中心区的基础上,加快东西城区一体化和永高一体化进程,加快芒山次中心组团建设,加速人口集聚。以乡镇政府驻地、旅游景点所在地、采煤沉陷区安置地和群众热情高的一般村为抓手,做美新型农村社区。发挥新型农村社区扶持资金的撬动作用,科学引导,培育工业生产、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生态农业等专业特色新型农村社区。同时,严守耕地红线,防止“摊大饼”式的盲目扩张。以特色产业村、历史文化名村为抓手,做靓美丽乡村。坚持“政府规划、群众自建、社会共助”的原则,打造“民富、村强、貌美”的美丽家园。

(2)做到“三个覆盖”。规划全覆盖。强化城乡一体化意识,全市各类规划实现无缝对接,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基础设施全覆盖。以实施“整治村庄环境,共建美好家园”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马桥等5个乡镇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公共服务全覆盖。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建设。

(3)推进“三个集中”。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和农村住房置换成合作社股权、生活保障和城镇住房,推动工业企业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居住向新型农村社区、美丽乡村集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有序转为城镇人口。

2.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突出工业主体地位,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806亿元,增长18%;完成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2%。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提升优势产业。推进挂优靠强和上市融资,抓好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培育,打造汇金源、龙宇煤化工等一批裂变式增长的大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环节延伸拉长。发展高新产业。努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推进科源电子铝箔、中驰龙结晶铜管、全球采购中心、呼叫中心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集群。抓好骨干膨胀、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招商,推进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煤化工、铝精深加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产业集群。推进“两化”融合。培育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家,新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家,新增数字企业4家。突出品牌创建。创建国家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2件;创建国家、省名牌产品2—3个。

3.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稳粮、提质、保安全的目标,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抓基础保障。继续实施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千亿斤粮食工程等项目,努力做好防汛抗旱的各项工作。新建高标准粮田17.8万亩,高产创建片50万亩以上。农机总动力达到176.2万马力以上。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350万亩,粮食总产达到24.5亿斤。抓科技支撑。以院市合作共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市为抓手,建立示范基地8个;推进种养业良种工程,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粮食增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建设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搞好气象服务,加快建设国家级基本气象站。抓产业化发展。新增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以上。实施国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县建设,同步推进育肥生猪和奶牛保险工作。抓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市财政列出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抓扶贫开发。打造2个扶贫开发亮点村,完成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

(三)做强“六大载体”,夯实发展基础。

1.做大中心城市。深入开展“六城联创”活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启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科学化规划。修编完成《永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xx—2030年)》;做好《永城市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xx—2030年)》和西北组团、北部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精品化建设。建设芒砀路北段、东环路南段等道路。加快推进体育馆二期工程。完成新建道路路灯安装、城市色彩、弱电入地工程。建设5座公厕和2座垃圾中转站。完成“两城”改造100万m2。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加大环卫保洁工作力度,提升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硬化和秩序化水平。

2.做强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23亿元,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3亿元,增长20%;实现税收14亿元,增长12%。新上亿元以上项目25个,争创河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突出项目。做到“一个加快两个确保”:加快16个在建的项目建设,签约落地的12个项目确保开工建设,新建成的6个项目确保达产见效。提升服务。着力推动综合服务中心、检验检测、技术研发等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破解瓶颈。重点加强土地开发整理、投融资担保、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源开发平台建设。产城融合。加快梨花、梅花、杏花3个社区建设,启动建设客运总站等配套项目。

3.做优商务中心区。建设商业路西段、团结路和谢楼路。完成谢楼路、团结路路灯安装。加快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确保欧蓓莎家居生活广场、亿丰时代广场开业运营,金博大广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开工建设金融中心、汉宫大酒店、中国台湾世联广场、振兴商务园区等重点项目。强化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大公司、大企业的区域性总部和结算中心、研发中心等高端业态企业和机构,完善产业体系,提高发展水平。

4.做靓新型农村社区。持续“五大重点,三个层次”工作思路,规划推进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30个美丽乡村建设。年内建成入住社区12个,完成入住居民10万人,拆除旧村复耕1.2万亩。要严格规划,完善100个新型农村社区和30个美丽乡村布局规划,科学编制建设规划。严厉打击随意更改规划和不按规划建设的行为。要加快建设,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和涉农项目整合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要做强支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宜牧则牧的原则,着力发展支柱产业,建设30个生态农业园。要提升管理,创新社区物业、户籍、治安、便民服务等管理模式,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繁荣社区文化。

5.做实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现代农业先导区建设为抓手,强力推进农业展览馆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五大面粉集团为依托,加快面粉食品产业集群、主食产业园区以及以众品食业为龙头的生猪产业集群建设,力争面粉食品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生猪加工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40亿元以上。

6.做活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抓手,突出现代文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实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和“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深入开展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创建。加快旅游“三大支点”建设。芒砀山景区以争创国家5a级景区为抓手,继续推进汉文化博物馆、文圣园布展工程;建成开放地质公园、汉文化游览区,建成使用游客服务中心。陈官庄纪念馆景区完善门前绿化景观和配套服务设施,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日月湖景区完成土方400万立方米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创建国家4a级景区;建成安置区一期15栋20万m2主体工程;完成永宿路东段拓宽改造工程;申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酂城造律台景区和崇法寺佛教文化景区。

(四)强化“三大保障”,助推经济发展。

1.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以深化改革为抓手,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承接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调整管理体制,实现与省精准对接;优化职能配置,实现与省直部门处室有效衔接;理顺垂直部门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推进相关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工作。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协调推进公共服务体制、文化体制、医疗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行政审批制度和事业单位分类等领域改革。二是扎实推进财税改革。加快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提高贫困乡镇财政保障能力;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完善政府融资平台,扩大融资能力;完成农信社改制,组建永城农商银行;支持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金融机构。四是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完成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启动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增流转土地20万亩;抓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流转试点工作。

2.强化要素保障。用地保障上,加快土地综合整治,强力推进拆旧复耕工作,争取报批土地征收、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6000—7000亩。资金保障上,健全担保机构,发挥好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确保项目建设资金。金融机构存款增幅确保15%,力争完成20%;贷款增幅确保10%,力争完成15%。人力资源保障上,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5000人,再就业培训1800人,创业培训40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300人。搭建企业用工平台,为集聚区企业招工5000人以上。

3.强化软环境保障。以“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为抓手,加大办事“五难”、涉企“四乱”、公路“三乱”和社会“五霸”的治理力度,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和吃拿卡要、衙门作风、以权谋私等突出问题,切实提升执法人员执法执纪观念,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五)确保“三大改善”,构建美丽永城。

1.确保基础设施改善。突出交通建设。加快济祁高速二期、沱浍河航运、邢商永地方铁路、郑徐高铁永城段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4.4亿元。争取开通永登高速永城西出口;高标准建设高铁站广场以及高速公路连接线2.5公里;力争开工建设s325改建工程。加快推进三宿(三门峡到宿州)铁路以及永翔通用航空项目前期工作。突出电力能源建设。争取资金2100万元,对东城区2座110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筹资1700万元,对黄口、马桥35千伏变电站进行增容改造。突出农田水利建设。扎实推进全国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县、土地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井井通电等项目建设,新增恢复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新建旱涝保收田3万亩;新建维修各类桥涵460座;新增改善除涝面积7万亩。完成骨干河道22座危桥的维修和重建,以及7座中型节制闸的维修保养。新打机井800眼,修复旧井1000眼。突出信息化建设。以“数字永城”、“智慧永城”建设为抓手,建设10万线光纤宽带,新建光网小区68个,改造光网小区96个。推进无线城市建设。投资2.3亿元,建设4g基站200座、fdd—lte基站60个,3g网络平滑升级为4g网络,3月底前,实现东西城区4g网络覆盖,年底前,实现乡镇主要街区4g网络覆盖。

2.确保民生改善。没有民生的改善,没有福祉的增进,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全力办好省、市两级“十大民生”工程,着力构建“大民生”工作格局,努力让全市人民吃得更放心,住得更安心,过得更舒心,生活更开心!

(1)实施收入倍增,提高群众富裕度。突出抓好农民、中小微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增收。新增城镇就业5600人、困难对象再就业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00人。完成境外劳务输出550人次。

(2)完善保障体系,提高群众幸福值。加快演集中心安置区、高庄安置区、产业集聚区和日月湖安置区的建设。搬迁安置采煤沉陷区村庄8个,复垦土地2600亩。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加快养老体系建设,加强敬老院建设管理,实施温暖工程,满足五保老人集中供养需求。提高“五大”保险参保率,实现社会保障人群全覆盖。统筹社会资源,继续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残疾人托养康复综合服务中心。

(3)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群众满意率。办好教育事业。继续实施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县活动,做好省政府“学前三年行动计划”验收工作。加强校车管理,确保校园安全。清理非法办学机构,规范社会办学。改善就医条件。争取开工建设东城区市中医院。加强新农合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加强医院管理,严查开单提成等违法行为。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净化医疗市场,规范医疗行为。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坚持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基层基础和利益导向机制建设,开展“关爱女孩”、“生育关怀”、“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稳定物价水平。落实价格调整政策,确保cpi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4)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改进信访稳定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主动地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永城”。加强“六五”普法宣传。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创建“平安永城”。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属地管理,强化安全培训和岗前教育,夯实基层基础,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药品、食品安全监管,用严格的标准、严密的监管、严厉的惩处、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走私贩私、非法传销等行为,建设“安全永城”。

3.确保生态环境改善。加大创建力度。落实《永城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和省林业生态市创建,完成营造林2.5万亩。开展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创建省级生态乡镇5个、生态村6个;省级卫生乡镇2个、卫生村3个、卫生社区4个。推进节能减排。实行能源总量控制,严格节能审查,抓好行业节能。加大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力度,完成减排任务。放大生态效应。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率100%。加快中水回用工程建设,逐步改造完善城区道路雨污分流设施。建设沱滨路生态湿地。建成使用第五污水处理厂、产业集聚区东片区污水处理厂。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推进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综合整治,确保不发生违法排污和环境污染事件。加强“生态文明,美丽永城”宣传教育,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生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

同时,继续加强新形势下的国防教育、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能力。切实做好外事侨务、统计、审计、市志、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方面工作。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水平

各位代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是对政府工作水平的重大考验。我们将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夙夜为公,勤勉为民,把全市人民的重托凝聚成矢志不移、加快发展的动力,转变为心系群众、改善民生的行动,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促进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确保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一)坚持依法行政。完善决策机制,严格依法办事,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推进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广泛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深化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决策上体现民意,行动上维护民生,作风上赢得民心,依靠人民推动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过上更有保障、更有尊严、更加幸福的新生活!

(三)坚持与时俱进。始终把提升境界、高点定位、开拓创新作为政府工作的源动力,敢于突破惯例,善于打破常规,用新举措破解新难题,用新机制增创新优势,用新思路引领新发展。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志在必得的信心,立竿见影的举措,和强的比,与高的攀,同勇的争,力争各项工作都走在全省前列。

(四)坚持真抓实干。“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坚持重实践、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谋一件,干一件,件件落实。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不做糊涂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打开局面、赢得主动。着力破除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断追求突破,不断超越自我,强力推动发展。

(五)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风清明。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坚守廉政准则,守住底线,不触红线,厉行节约,力戒浪费,狠刹“四风”。

各位代表!海阔潮涌百舸竞,正是扬帆奋进时。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敢于担当的责任感、富民强市的使命感,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奋勇争先,勇当排头兵,争做先行者,打造示范区,为建设集聚带动作用强的中心城市和富裕、文明、平安、生态、幸福新永城而努力奋斗!

3

页,当前第

3

1

2

3

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十二五”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2011年政府将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良好环境。

对资源型省份山西而言,转型更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去年12月,山西被确定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如何利用好这个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如何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布局中谋求关键突破,从温总理这份催人振奋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山西可以看到并抓住哪些机遇?邀请我省两位社会、经济领域专家,对其中部分内容予以解析。

【专家】李志强

山西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山西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谭克俭

省社科院人口研究中心主任

1、经济结构调整

报告摘录: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对接山西:

“山西在‘十二五’期间,城镇化的速率快于全国,因此在布局结构中,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推进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协调促进。”李志强说。

在战略调整中,山西特别要注意加快“5+6”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争取有1-2个城市进入到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为山西走向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低碳绿色发展,先行先试。

2、优化投资结构

报告摘录:

李志强说,这对山西来说是非常重大的利好机遇,山西民间资本这块是很大的,而近一两年,受后金融危机和煤炭资源整合影响,集聚的民间资本已有向省外流出的迹象。山西要想办法把我们的民间资本留住。

尽快制定山西的市场准入标准和相应的支持政策,“只要国家不明令禁止的,山西应全面放开。”李志强分析说,“十二五”期间,为保证投资力度,山西一定要把新36条当作重中之重来落实。

3、医疗

报告摘录:

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对接山西:

在山西历史悠久,山西也是中医药材的重要产地之一。而且,在山西,有全国有名的中医药专家王学诗,曾于2008年荣获全国中医药界第一枚“白求恩奖章”。与其他省份相比,山西发展中医药事业具有先天优势。

谭克俭认为,山西的中医药发展,不仅触角要深入到基层医疗机构,同时要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同时,还应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开设中医治未病专家门诊,将中医治未病的优势项目,如大病早期干预方案和慢病康复方案均纳入治未病范畴。

4、文化

报告摘录:

“让公共文化在基层开花结果,如今已成为共识。”谭克俭说,今年我省两会期间,省长王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

谭克俭表示,文化事业的振兴,文化惠民活动的不断实施,不仅能丰富基层百姓的文艺生活,同时还将拯救一批即将失传或灭绝的民间艺术创作形式、表演形式,一系列利好措施将促使文化硕果开满三晋大地。

5、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报告摘录:

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对接山西:

“国家对教育投入、财政性教育支出力度加大,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李志强说,“山西转型发展,迫切需要转型人才。”他表示,伴随着人才转型,山西应加大教育方面投入,特别是加大高等教育改革、投入,高等人才培养等,为山西转型跨越提供人才支撑保证。同时,山西应争取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和投入的支持。

6、保障民生

报告摘录:

7、重点领域改革

报告摘录:

“山西作为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区,也属于国家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的一个内容。”李志强说,国家将在生产性服务领域推进增值税、资源税改革,这对山西影响很大,我们要争取在山西先行试点。山西金融资本市场相对滞后,山西的上市公司仅有30多家,而江苏省在十二五期间要达到350家,山西2011年要推荐上市的公司才3-5家。因此,要借国家政策,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引导鼓励领导干部增强企业管理工作、产业经济、资本市场的学习,加快资本市场推进工作。

8、对外开放

报告摘录:

“对山西来说,对外开放就是要加快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同时加快山西、陕西、河南的‘黄河金三角’经济开发综合试验区进度,争取上升到国家战略。”李志强说,同时,山西要利用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引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355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