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5 12:16:09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时间:2023-09-05 12:16:09     小编:薇儿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转变以往突击式、运动式、集中式、被动式整治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各类乱象反弹回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围绕巩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管理“六个零容忍”和“十个严管理”工作要求,坚持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环境要突出问题导向,对环境治理进行“回头看”,找准薄弱环节、管理粗放环节,从治标入手,完善标准化机制,聚焦落细落小,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的“三个维度”,实现城区人居环境主动治理、整体治理、系统治理“三个转变”,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农村环境要围绕田园综合体、农民异地搬迁以及扶贫等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自治区和赤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方向,以建立长效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改变农民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动力,标本兼治,内外兼修,远近兼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首善之区”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3年,全面清除既有违建,新增违建实现零增长,既有垃圾全部清除。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生活垃圾初步实现分类收集,餐厨垃圾初步实现循环化利用,厕所达到“老城区800米、新城区500米”1个标准,智能停车位达到2万个,立体停车位达到8000个,智慧城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加,实现对各行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协调指挥,彻底杜绝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垃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牧滥牧、乱焚乱烧、私设市场等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达到90%以上,全区培育创建10个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面完成,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达到75%,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市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一)推进城乡垃圾综合治理。

1.开展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结合垃圾堆放点的规模、设施状况、周边环境条件,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工业和城镇污染“上山下乡”。所有行政村均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垃圾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全面完成既有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做到村边、路边、水边、田边、树林中无露天堆放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圾,沟渠无淤泥,无残垣断壁,无卫生死角。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立“公安+交通+城管”闭环管理模式,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分别采取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措施,实施联合惩戒,彻底消除建筑垃圾偷排乱排等现象。到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垃圾堆放清理任务。

2.加强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区综合执法局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制度》,探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日产日清,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全面强制分类全覆盖,实施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到2023年,基本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要科学布局,综合考虑村民需求,重点规划建设垃圾屋、垃圾收集箱。鼓励村民自备垃圾收集容器,确保每10户配备1组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分类垃圾桶。全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街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负责中转的镇街至少建设1处垃圾转运站,在满足垃圾清运要求的前提下,相邻镇街可共建共享。规划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原有简单生活垃圾填埋场。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提高运转设施及环卫机具卫生水平,增加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辆,逐年减少无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到2023年6月底前,90%以上行政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减少50%。

3.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确保每50户以下的村庄配备1名保洁员,50户以上的村庄按照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同步制定《农村保洁员工作管理制度》、《保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明确保洁员在设施设备检查、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涉农镇街要积极引导村委会通过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发动村民清理门前屋后垃圾、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到2021年年底前,农村保洁队伍全面建立(含乡村公路),保洁机制基本完善。

(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

1.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推进4公里雨污分流建设和排污口改造,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完成排水管网9公里、3座雨水泵站新建改造,将城区汛期强降雨排涝能力缩短1小时。制定《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方案》,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污水管网能够覆盖的村庄,接入市政污水管理集中处理,人口密集、污水生产规模大的涉农镇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他村庄以分散处理为主,与农村改厕结合,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

2.建立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河长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区农水、镇街、国土、环保、城管部门要消除河道内乱挖沙、乱搭建、乱倾倒“三乱”违法行为。已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拆除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未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井周围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用水习惯,促进源头减量。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推进城乡生态治理。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真行战略的实施意见》(赤红党发〔2021〕11号)的工作要求,完善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机制。到2023年,营造防护林面积5000亩,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林和退化林面积4000亩、新增城乡绿化面积3000亩,确保区域内现有湿地面积3400亩总量不变,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在采伐限额允许、有水源保障且仍更换为乔木的前提下,加速小老树更换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效应的开花树种和常绿树种,扶持苗圃、花圃产业。

(四)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推进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规划布局大型禽畜养殖场(小区),严禁在紧养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设,并配套建设必要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制定厕所粪污、禽畜粪污还田利用标准,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粪肥科学还田。到2023年,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2.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秸秆发电、秸秆制作燃料等新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粉碎还田和饲料化利用比重。到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推进农地膜种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严禁使用0.01mm以下农用地膜禁令,降低农用地膜清理难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地膜回收利用试点项目,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标准地膜,推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区综合执法局要按照与卫生城复审相结合,与组团开发建设相结合、与环保督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即: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城区公厕按照“老城区800米、新城区500米服务半径”的标准,通过新建、配建和免费开放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服务单位(涉密单位除外)厕所等方式,基本解决城区如厕难问题。农村公厕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制定《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优先建设和改造城区近郊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并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将卫生厕所建设纳入农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同步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到2023年,完成1.5万户改厕任务,(文钟镇农户就已达到1.1万户,改厕任务应适当增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六)推进市容村貌提档升级。

1.违法建筑整治。加强联动协作,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工作原则,实施城管、国土、公安、法院、消防联合执法,按照“不分级别,不分性质,无盲区,全覆盖”的原则,2023年拆除全部存量违法建筑,新增违法建筑实现“零增长”。具体包括:违建房屋、搭盖庭院、棚厦、牲畜棚、电梯、台阶、门厅、雨搭、吊筐、缓坡、地锁、阻停设施、地下室、建筑外立面更改、私自打井、私自建坟等。

2.物业管理整治。出台《物业管理准入、评比、退出方案》,规范物业企业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性价比,鼓励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物业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助推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在物业企业准入方面设置“1+1”模式,即:接管一个新建小区,同步接管无物业管理小区,充分盘活小区内共有财产,通过对外租赁获取收益抵顶物业费。依托失信惩戒机制,惩戒恶意欠缴物业费行为。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作用,鼓励社区内党员、机关干部加入业主委员会,实现小区居民自我决策、自我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物业管理投诉受理制度和纠纷快速调节处理组织体系。

3.城乡环境“八乱”整治。加大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垃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牧滥牧、乱焚乱烧、私设市场“八乱”整治力度,定期实施城管、安监、环保、公安、消防和市场监管多部门环境秩序、治安巡查、交通整治、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关停“六小行业”和“三合一”场所,消除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突出安全隐患,整治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环境脏乱差等“居改非”场所。加强前端管理、综合治理,从源头上封闭无序经营生存空间。注重疏堵结合,在新建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选址规划对外开放的便民市场,引导游商散贩入店经营。

4.交通秩序整治。区交警部门和综合执法局要加强交通设施管理和交通组织,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组织管理,避免全路段封闭施工,保障群众出行需求。同步推进智能停车建设,加强停车管理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区域,年内确保1.2万个智能停车位、1000个立体停车位基本建成。区交通局要加大整治非法客运车辆力度,坚决消除喊站拉客、非法客运等行为。交警部门要加快完成破损交通设施、交通信号灯增设工作,对乱停乱放现象严管重罚,确保城区停车朝向一致,配合区交通局、综合执法局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非封闭营运渣土监管,持续巩固“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倡导文明交通行为,营造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环境。

5.施工组织管理。区住建局对工地污染进行全天候监控,引导推广项目建设标准化、集约化、模块化装配式施工,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严禁未经审批占用道路交通资源和绿化施工。推行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和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严格运输车辆带泥上路、超高装载、沿途遗撒;对所有工地实行封闭围挡,采用临时绿化或利用网膜覆盖土方和抑扬尘材料,落实施工防尘降尘措施,减少施工扬尘污染。硬化场内道路,出入口配备车辆高压冲洗设施,设置排水沟、沉淀池,做到施工泥浆、砂浆不进管网。规范场内施工物料堆放,保证场内整洁有序。

(一)探索推行失信惩戒机制。

出台《x区城乡综合管理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对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和个人列入失信行为名单,通过信息共享,对失信单位和个人进行联合查控、联动监管、联合惩戒。对存在违法建设失信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在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招标、保障房申请和补贴发放、社会福利、信贷办理、消费出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财政供养辅助性岗位人员录用,予以限制或取消。

(二)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

深化城乡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区、镇街、居村三级管理体系,深化拓展网络化管理内容和范围,落实执法力量进驻村居,驻点巡查,压实网格责任。结合智慧城管平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及时研判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和趋势规律。理清各行业城市管理资源,构建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园林绿化、公安消防、城市规划、交通、安监、水务等部门信息流转联动机制。年内实现智慧城管平台与各行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施协同指挥。

(三)实行分类管理机制。

以实行分类管理作业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全面加强重点路段、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的管理,划分示范区、严管区、控制区,进行分类管理,不利补齐短板,切实提高管控能力和水平,配套制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方案》。示范区: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示范街路、示范村为突破口,逐渐向全区推广。严管区:按照“市容环境有序、道路养护到位、清扫保洁达标”的工作思路,强化日常管理,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突出常态长效,逐步向示范区标准过渡。控制区:针对城郊村、城边村、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在加强常规执法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村居民共治、自治作用,建立符合自治特点的长效管理制度,共同维护环境,逐步向严管区标准过渡。

(四)建立社会监督和自治组织监督机制。

开展“全民城管”行动,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兼顾互联网信息,提高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晓率,加深对城市管理的了解和认识。制定城市管理社会监督有奖举报机制,对群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经确认后依法给予奖励,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发挥村居作用,建立居民、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对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物业公司企业在劝阻制止,及时报告方面的作用。

(五)建立专项督查考核机制。

加大考核验收督查力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考核验收标准》,区委农工部要汇同区委督考办、区城管办建立专项考核验收小组,每年、每季度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纳入党委和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镇街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区委农工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协调部门,负责规划制定、政策落实、督促检查、问题整改等工作。发改、财政、住建、交通、环保、农水、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所承担的工作。涉农镇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主体,要抓好具体实施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将垃圾、污水治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整合财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资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牧区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逐步建立财政投、村民筹、社会捐的长效投入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运用托管、专业队伍承包等管护方式,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广大农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做到村庄内保洁、垃圾收集等费用由村集体和群众自行解决。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发挥宣传、文明办、妇联等部门作用,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示范村”、“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增强农村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荣誉感。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进一步巩固工作成果,转变以往突击式、运动式、集中式、被动式整治模式,建立长效的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机制,遏制各类乱象反弹回潮,经区委、区政府研究,结合当前工作实际,特制订本行动方案。

围绕巩固和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管理“六个零容忍”和“十个严管理”工作要求,坚持分区域、分类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城区环境要突出问题导向,对环境治理进行“回头看”,找准薄弱环节、管理粗放环节,从治标入手,完善标准化机制,聚焦落细落小,构建标准化、信息化、系统化的“三个维度”,实现城区人居环境主动治理、整体治理、系统治理“三个转变”,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高。农村环境要围绕田园综合体、农民异地搬迁以及扶贫等重点工作,深入贯彻***、自治区和赤峰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以创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为抓手,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提升村容村貌为方向,以建立长效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改变农民卫生习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动力,标本兼治,内外兼修,远近兼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首善之区”打下坚实基础。

到2023年,全面清除既有违建,新增违建实现零增长,既有垃圾全部清除。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生活垃圾初步实现分类收集,餐厨垃圾初步实现循环化利用,厕所达到“老城区800米、新城区500米”1个标准,智能停车位达到2万个,立体停车位达到8000个,智慧城管平台功能进一步增加,实现对各行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时协调指挥,彻底杜绝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垃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牧滥牧、乱焚乱烧、私设市场等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达到90%以上,全区培育创建10个以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全面完成,厕所粪污处理或资源化利用达到75%,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市容村貌和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一)推进城乡垃圾综合治理。

1.开展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结合垃圾堆放点的规模、设施状况、周边环境条件,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工业和城镇污染“上山下乡”。所有行政村均设置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垃圾工作台账并实行滚动销号制度,全面完成既有生活垃圾清运工作,做到村边、路边、水边、田边、树林中无露天堆放垃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圾,沟渠无淤泥,无残垣断壁,无卫生死角。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建立“公安+交通+城管”闭环管理模式,发挥联合执法优势,分别采取行政管理或行政处罚措施,实施联合惩戒,彻底消除建筑垃圾偷排乱排等现象。到2021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城乡垃圾堆放清理任务。

2.加强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区综合执法局要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制度》,探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日产日清,企事业单位生活垃圾全面强制分类全覆盖,实施居民区垃圾分类试点。到2023年,基本建成完善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体系。农村垃圾处理设施要科学布局,综合考虑村民需求,重点规划建设垃圾屋、垃圾收集箱。鼓励村民自备垃圾收集容器,确保每10户配备1组可回收利用和不可回收利用分类垃圾桶。全力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街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负责中转的镇街至少建设1处垃圾转运站,在满足垃圾清运要求的前提下,相邻镇街可共建共享。规划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原有简单生活垃圾填埋场。禁止露天焚烧垃圾。逐步提高运转设施及环卫机具卫生水平,增加压缩式垃圾运输车辆,逐年减少无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到2023年6月底前,90%以上行政村基本建立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无密封垃圾运输车辆减少50%。

3.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根据村庄人口规模、作业半径、劳动强度等,全面建立村庄保洁员队伍,确保每50户以下的村庄配备1名保洁员,50户以上的村庄按照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同步制定《农村保洁员工作管理制度》、《保洁设施设备定期检查维护制度》,明确保洁员在设施设备检查、垃圾收集、村庄保洁、资源回收、宣传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涉农镇街要积极引导村委会通过制定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等方式,明确村民的保洁义务,发动村民清理门前屋后垃圾、配合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定期组织村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治理。到2021年年底前,农村保洁队伍全面建立(含乡村公路),保洁机制基本完善。

(二)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

1.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内完成推进4公里雨污分流建设和排污口改造,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完成排水管网9公里、3座雨水泵站新建改造,将城区汛期强降雨排涝能力缩短1小时。制定《农村地区污水收集处理方案》,推动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污水管网能够覆盖的村庄,接入市政污水管理集中处理,人口密集、污水生产规模大的涉农镇街,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其他村庄以分散处理为主,与农村改厕结合,通过分户式、联户式的办法,采用装配式简易处理技术就地处理。

2.建立污水治理长效机制。持续推进河长制,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打造河畅、水清、面洁、岸绿的水环境。区农水、镇街、国土、环保、城管部门要消除河道内乱挖沙、乱搭建、乱倾倒“三乱”违法行为。已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拆除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筑。未划分水源地保护区的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井周围保护范围内严禁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无关的建设项目。加强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用水习惯,促进源头减量。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三)推进城乡生态治理。

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真行战略的实施意见》(赤红党发〔2021〕11号)的工作要求,完善山水林田系统治理机制。到2023年,营造防护林面积5000亩,更新改造低产低效林和退化林面积4000亩、新增城乡绿化面积3000亩,确保区域内现有湿地面积3400亩总量不变,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在采伐限额允许、有水源保障且仍更换为乔木的前提下,加速小老树更换为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效应的开花树种和常绿树种,扶持苗圃、花圃产业。

(四)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推进禽畜粪污资源化利用。科学规划布局大型禽畜养殖场(小区),严禁在紧养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场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建设,并配套建设必要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制定厕所粪污、禽畜粪污还田利用标准,做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动粪肥科学还田。到2023年,禽畜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2.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和秸秆发电、秸秆制作燃料等新技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提升秸秆粉碎还田和饲料化利用比重。到2023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推进农地膜种标准化。严格执行国家严禁使用0.01mm以下农用地膜禁令,降低农用地膜清理难度。积极争取列入国家地膜回收利用试点项目,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和标准地膜,推进农田废旧地膜回收利用。

区综合执法局要按照与卫生城复审相结合,与组团开发建设相结合、与环保督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即:新建一批、改造一批、开放一批。城区公厕按照“老城区800米、新城区500米服务半径”的标准,通过新建、配建和免费开放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服务单位(涉密单位除外)厕所等方式,基本解决城区如厕难问题。农村公厕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加快制定《农村厕所建设改造标准》。优先建设和改造城区近郊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并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将卫生厕所建设纳入农民危房改造、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的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同步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严禁生活污水直排直放。到2023年,完成1.5万户改厕任务,(文钟镇农户就已达到1.1万户,改厕任务应适当增加),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

(六)推进市容村貌提档升级。

1.违法建筑整治。加强联动协作,健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牵头”的工作原则,实施城管、国土、公安、法院、消防联合执法,按照“不分级别,不分性质,无盲区,全覆盖”的原则,2023年拆除全部存量违法建筑,新增违法建筑实现“零增长”。具体包括:违建房屋、搭盖庭院、棚厦、牲畜棚、电梯、台阶、门厅、雨搭、吊筐、缓坡、地锁、阻停设施、地下室、建筑外立面更改、私自打井、私自建坟等。

2.物业管理整治。出台《物业管理准入、评比、退出方案》,规范物业企业行为,提高物业服务水平和性价比,鼓励引导实力强、信誉好的物业企业,收购、兼并、重组,助推企业规模扩张和资源整合。在物业企业准入方面设置“1+1”模式,即:接管一个新建小区,同步接管无物业管理小区,充分盘活小区内共有财产,通过对外租赁获取收益抵顶物业费。依托失信惩戒机制,惩戒恶意欠缴物业费行为。充分发挥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作用,鼓励社区内党员、机关干部加入业主委员会,实现小区居民自我决策、自我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物业管理投诉受理制度和纠纷快速调节处理组织体系。

3.城乡环境“八乱”整治。加大乱贴乱画、乱堆乱放、乱排垃圾、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牧滥牧、乱焚乱烧、私设市场“八乱”整治力度,定期实施城管、安监、环保、公安、消防和市场监管多部门环境秩序、治安巡查、交通整治、消防和安全生产隐患联合排查整治,关停“六小行业”和“三合一”场所,消除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等突出安全隐患,整治噪声扰民、油烟污染、环境脏乱差等“居改非”场所。加强前端管理、综合治理,从源头上封闭无序经营生存空间。注重疏堵结合,在新建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过程中,选址规划对外开放的便民市场,引导游商散贩入店经营。

4.交通秩序整治。区交警部门和综合执法局要加强交通设施管理和交通组织,做好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组织管理,避免全路段封闭施工,保障群众出行需求。同步推进智能停车建设,加强停车管理规划调控和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停车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医院、学校、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等区域,年内确保1.2万个智能停车位、1000个立体停车位基本建成。区交通局要加大整治非法客运车辆力度,坚决消除喊站拉客、非法客运等行为。交警部门要加快完成破损交通设施、交通信号灯增设工作,对乱停乱放现象严管重罚,确保城区停车朝向一致,配合区交通局、综合执法局加强危险货物运输、非封闭营运渣土监管,持续巩固“百日攻坚”行动成果,倡导文明交通行为,营造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环境。

5.施工组织管理。区住建局对工地污染进行全天候监控,引导推广项目建设标准化、集约化、模块化装配式施工,加强重大风险源管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严禁未经审批占用道路交通资源和绿化施工。推行绿色施工、绿色运营和绿色化改造,发展绿色节能建筑。严格运输车辆带泥上路、超高装载、沿途遗撒;对所有工地实行封闭围挡,采用临时绿化或利用网膜覆盖土方和抑扬尘材料,落实施工防尘降尘措施,减少施工扬尘污染。硬化场内道路,出入口配备车辆高压冲洗设施,设置排水沟、沉淀池,做到施工泥浆、砂浆不进管网。规范场内施工物料堆放,保证场内整洁有序。

(一)探索推行失信惩戒机制。

出台《x区城乡综合管理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办法》,对违反城市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或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的企业和个人列入失信行为名单,通过信息共享,对失信单位和个人进行联合查控、联动监管、联合惩戒。对存在违法建设失信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在土地出让、政府采购招标、保障房申请和补贴发放、社会福利、信贷办理、消费出行、政府优惠政策支持、财政供养辅助性岗位人员录用,予以限制或取消。

(二)深化网格化管理机制。

深化城乡网格化管理机制。依托区、镇街、居村三级管理体系,深化拓展网络化管理内容和范围,落实执法力量进驻村居,驻点巡查,压实网格责任。结合智慧城管平台,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及时研判城市管理热点难点和趋势规律。理清各行业城市管理资源,构建城管执法、市场监管、园林绿化、公安消防、城市规划、交通、安监、水务等部门信息流转联动机制。年内实现智慧城管平台与各行业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和实施协同指挥。

(三)实行分类管理机制。

以实行分类管理作业为城市管理的基础,全面加强重点路段、薄弱环节、薄弱区域的管理,划分示范区、严管区、控制区,进行分类管理,不利补齐短板,切实提高管控能力和水平,配套制定《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方案》。示范区: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工作思路,以创建示范街路、示范村为突破口,逐渐向全区推广。严管区:按照“市容环境有序、道路养护到位、清扫保洁达标”的工作思路,强化日常管理,加大巡查执法力度,突出常态长效,逐步向示范区标准过渡。控制区:针对城郊村、城边村、城中村等薄弱区域,在加强常规执法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村居民共治、自治作用,建立符合自治特点的长效管理制度,共同维护环境,逐步向严管区标准过渡。

(四)建立社会监督和自治组织监督机制。

开展“全民城管”行动,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使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兼顾互联网信息,提高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知晓率,加深对城市管理的了解和认识。制定城市管理社会监督有奖举报机制,对群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经确认后依法给予奖励,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形成多元共治、良性互动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发挥村居作用,建立居民、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对接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居委、物业公司企业在劝阻制止,及时报告方面的作用。

(五)建立专项督查考核机制。

加大考核验收督查力度,制定《农村人居环境专项考核验收标准》,区委农工部要汇同区委督考办、区城管办建立专项考核验收小组,每年、每季度进行考核验收,并将考核验收结果纳入党委和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作为镇街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强化督查结果运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负总责。区委农工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协调部门,负责规划制定、政策落实、督促检查、问题整改等工作。发改、财政、住建、交通、环保、农水、林业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完成所承担的工作。涉农镇街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实施主体,要抓好具体实施工作。

(二)加大资金投入。将垃圾、污水治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整合财政“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资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积极争取上级农村牧区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获土地增值收益,按相关规定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整治增加耕地获得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统筹安排支持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方式,逐步建立财政投、村民筹、社会捐的长效投入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运用托管、专业队伍承包等管护方式,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广大农民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户付费合理分担机制。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和招投标程序,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质量。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管护自下而上的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村民议村民定、村民建村民管”的实施机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对环境整治的投入,引导农民投资投劳自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争做到村庄内保洁、垃圾收集等费用由村集体和群众自行解决。

(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区典型经验做法,教育和引导农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发挥宣传、文明办、妇联等部门作用,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示范村”、“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增强农村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荣誉感。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打造净洁靓美、文明和谐的城乡环境新景象,夯实高品质建设“xxxx”、高标准打造“xx”最优环境基底,经研究,决定开展xx区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紧扣城市发展需求、市民群众期盼,以“净化、洁化、序化、美化、绿化、亮化”的“六化”整治为抓手,围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居民小区、建筑工地、水域环境等13项重点任务,拿出硬措施、亮出硬办法、健全硬机制,使城市乱象、市容顽疾、环境脏点得到全面彻底治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为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治脏、治乱、治差、治破”为重点,按照“一年打基础、起势头,两年提品质、有看头,三年建长效、争一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整治行动,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实现城乡环境整治由阶段性向长期性转变、由突击式向常态化转变、由表面化向精细化转变,推动城市治理由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过渡、由财政托底向社会资本参与转变、由制度约束向行为自觉渐进。

一年整脏治乱,打基础、起势头。2021年度,建立环境整治领域各项工作管理和标准体系,深入开展巿容环境乱象整治和重点区域脏乱治理﹐积极查缺补漏,完善管理机制,巿容环境和脏差乱象得到有效治理,并实现明显好转。

两年集中攻坚,提品质、有看头。2022年度,通过开展功能修补、生态修复、城市更新,着力补齐背街小巷脏乱、基础设施欠帐、城市交通拥堵等短板弱项,推动城市功能、品质、形象迈上新台阶,市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明显提升。

三年重塑风貌,建长效、争一流。2023年度,巩固提升“四清、四拆、四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成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实现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市民文明素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质明显提升,城市更加宜居宜业、精致精美。

三、重点任务

本次环境整治行动三年实施方案覆盖xx全域,四清:清垃圾、清水系、清乱堆乱放、清乱贴乱挂;四拆:拆违建、拆危房、拆破旧建筑、拆乱搭乱建;四整治: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破损设施、整治小区管理、整治建设工地。具体工作任务如下。

一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组织广大干部职工,邀请公众委员、志愿者、市民代表不定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二是强化行动宣传统筹。区委宣传部牵头此次环境整治行动宣传工作,通过平面媒体、视频媒介等方式持续关注行动开展全过程,宣传报道工作进展成效,发动全民参与环境整治行动。三是加强部门宣传联动。各部门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宣传阵地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邀请媒体报道等方式宣传工作亮点,汇报工作成效。(区委宣传部牵头,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推进道路精细保洁。持续优化城市道路、县道、乡村道路保洁模式,以交通枢纽、重要商圈、公园广场、等级景区为重点,形成重点部位突出、覆盖全时全域、作业方式规范、作业质量达标、应急保障及时的清扫保洁作业机制,主次干道机械化保洁率应高于90%,道路整洁优良率应高于95%。二是强化薄弱环节整治。针对保洁盲区、死角等薄弱环节对症下药补齐短板,保洁作业区域向背街小巷、犄角旮旯延伸,不断提升道路环境整体水平。三是聚焦城市垃圾清理。及时排查清理主次干道、铁路干线、农贸市场、背街小巷、闲置地块、在建道路、等级公园、商场商超等区域积存垃圾、废弃杂物,全面消除城市卫生死角和盲区。四是深化农村环境提升。结合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村庄清洁、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等行动,清理常年积存垃圾、河塘沟渠、农业废弃物。(城管局牵头,交通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拆管中心、土储中心、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开展城区乱堆乱放整治。围绕城市街道、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周边等重点区域,深入排查、清理乱堆杂物、废旧物品、物料。二是开展工地周边乱堆乱放整治。定期对建筑工地、交通工地、路面临时工地周边建筑材料堆放、机械设备停放等侵占公共空间问题进行整治,确保材料堆放合规有序、密闭覆盖,机械设备停放规范、本体整洁。三是开展闲置地块乱堆乱放整治。定期通过人工巡查、无人机排查等方式,梳理全域拆迁地块、收储地块及其他待建地块内乱堆乱放问题,加强渣土运输管控,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偷倒问题的查处。(城管局牵头,区交通局、区建设局、拆管中心、土储中心、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推进乱贴乱挂治理。推行小广告、破损横幅、破损广告等清理市场化、专业化,加大对主次干道、农贸市场、学校周边、背街小巷、等级公园、游园广场等窗口地区乱贴乱挂问题的整治力度。二是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开展违规广告、违规标识标牌整治,持续推进屋顶、墙面大型广告化店招、二层以上外框支架店招等违规招牌整治拆除,确保户外广告设置安全、规范、有序。三是加强违规广告联合执法。加强违规张贴、悬挂、设置广告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对违规广告中涉及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城管局牵头,公安分局、交通局、文旅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实施河道岸线环境整治。根据河道保护蓝线,加强对河道及河岸沿线范围内垃圾、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搭乱建的清理,对水葫芦、水草、浮萍等影响水质的水生植物进行治理,打造生态宜人城市滨水空间。二是强化水体污染行为执法。对乱占河面河岸,乱挖、乱填河道,向河道进行违规排水,工业污水及有毒有害物质违规排放行为进行查处,强化联合执法制度保障、形成水环境综合治理执法合力。三是打造农村生态河道。按照农村河道水功能划分的总体目标,打造一批水生态环境优美的县乡级河道,努力实现“河道通畅、水体清澈、岸坡绿化、景色优美”的建设目标,建成一批农村生态河道,打造水美乡村。(水务局牵头,城管局、生态环境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拆除历史违建。以全区征收扫尾“攻坚清零”行动为抓手,加强历史违建排查,聚力攻坚拔除一批违法建设“钉子户”。二是严控新增违建。对新增违建保持零容忍,进一步构建网络化、立体化违法建设发现处置机制,运用无人机、遥感卫星等科技手段,对违法建设实行联防群治,力争违法建设零新增。三是推进违建联合执法。建立规资、城管、房产等部门参与违法建设治理联动机制,消除管理真空,提高违建执法效能。四是强化违法惩戒。继续推进违法建设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加大震慑力度,建立追偿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产生。(城管局牵头,规资分局、房产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开展危房隐患排查。建立完善危险房屋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完成全区成型及零散住宅小区一轮检查全覆盖,形成问题清单。二是开展危房屋整治消险。根据建立的危房问题清单,严格对账销号,科学施策标本兼治,及时消除危房安全隐患。三是推进重难点攻坚。对于险情隐患大、治理推进难的危房,进行挂牌督办,落实整改责任,限期整改到位。(房产局牵头,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责任分工落实)

一是开展破旧建筑排查。以街道(场、园区)为单位,开展各辖区范围内破旧建筑排查,完成一轮检查全覆盖,形成问题整改清单。二是推进清单问题整改。确定各破旧建筑权属,明确主体责任,科学制定拆除或整治方案。三是清理农村地区无保护价值的残垣断壁。(城管局牵头,农业农村局、水务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清理辖区交通道路管养范围内、河道两侧岸坡、农业用地内、储备地块内等侵占公共空间、影响市容的披棚、雨棚等乱搭乱建。二是拆除城区临街各路段、各入城口乱搭乱建的钢棚、集装箱、披棚及其他乱搭乱建。(城管局牵头,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拆管中心、土储中心、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开展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持续对酒驾等机动车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治理,对驾乘电动自行车不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交通安全行为进行执法检查,倒逼交通参与者自觉文明出行。二是开展违法行为联合执法。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超限超载、违法停车等专项整治,推进手扶拖拉机、载人三轮车、非法改装车、报废车专项整治,强化“两客一危”、货车运输企业及驾驶员管理。三是创新手段提升管理效能。将公职人员多次闯红灯、逆行等交通违法情况纳入定期抄送内容,并视情将抄送机制扩展至辖区企事业单位,倒逼公职人员树立遵纪守法模范带头作用。(公安分局牵头,交通局、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开展市政设施病害处置。强化全域绿地精细化养护及市政设施修缮,做好道路、游园广场、等级公园内标识标牌、井盖、护栏、安全警示标识、各类灯具、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管理维护。二是开展市政设施调查统计。定期开展市政设施调查统计,厘清公共设施责任主体,对于重要区域无主设施,会同财政局、建设局、交通局等多部门,通过联席会议确定养护主体并落实日常设施精细管养。三是加强农村设施管理养护。细化《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基本要求》在垃圾分类、灯光亮化、公厕管护、道路管养等方面的管护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农村设施管养水平。(城管局牵头,交通局、文旅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是开展小区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推进居民小区和零散楼栋内部垃圾、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搭乱建等问题的治理工作,开展不少于两轮的全覆盖检查和循环整治。二是规范建筑垃圾储运。开展建筑垃圾专项清理,规范小区内建筑垃圾堆放点设置,集中清理长期堆放的建筑垃圾,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三是提升生活垃圾管理水平。加强小区及零散楼栋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及环境卫生监督检查,保持垃圾亭房整治,无明显异味,生活垃圾收运有序。(房产局牵头,建设局、城管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一是严格落实“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要求。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围挡达标、清扫保洁达标、裸土覆盖达标等方面整治,对工地签订《扬尘控制承诺书》、设立扬尘污染防治公示牌等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建筑工地裸土及扬尘管控。二是开展工地设施设备整治。分类开展集装箱、活动板房、工地围挡清理,对工程全面完工、具备拆除条件的集装箱、活动板房、工地围挡等设施进行全面清理、拆除。对暂时不能拆除的集装箱、活动板房、工地围挡等进行整理和清洗,清除乱贴乱挂,确保序化、整洁,规范公益广告设置。三是开展环境工地卫生整治。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垃圾(废弃物)、乱堆乱放,实施食堂卫生、环境消杀。(建设局牵头,生态环境局、各街道(场、园区、平台)按职责分工落实)

四、时间安排

本次xx区“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整治行动三年实施方案从2021年9月至2023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各单位对照任务进行摸底排查,从9月4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并按照全区三年实施方案要求,统筹安排本单位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时间进度和保障措施,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各单位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坚持对标找差,深化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提升管理机制,在实干中摸索优秀管理经具备整改条件的,要制定整改方案,紧盯不放,推动整改落实。

3.常态整治阶段(2022年)。坚持举一反三抓整改,持续推进各类问题的排查发现和整改落实,对“存量”问题隐患进治攻坚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坚决啃下一批“硬骨头”。

4.巩固提升阶段(2023年)。深入分析挖掘制约全区环境品质提升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梳理政策措施层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具体制度,逐条逐项推动落实整治行动经验专项整治经验,将治理实践提炼固化为长效机制。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责任单位成立工作专班,负责领导、推动、协调、督促三年行动计环境整治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

2.落实资金保障。各级财政部门要把环境整治行动算,专款专用,尤其在拆危房、拆破旧建筑等重点工作上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3.加强联动协作。各单位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相关牵头部门要制级分解落实行动计划的主要任务和指标,明确责任和时限,确保计划任务落实。

4.加强工作考核。区政府办要把环境整治行动开展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内容,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跟踪督查,确保目标任务顺利部门履职效能进行跟踪,对推诿扯皮、落实、整改不力问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

5.营造良好氛围。各单位充分发挥新闻报道、公益广告等宣传作用,加大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市民群众支持、主动、有序参与“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整治行动。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篇四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经验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根据文件要求,我办及时制定并下发《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要求各部门各村(社区)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责任落实,配合密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文明创建,加大投入力度,认真完成职责范围内的各项环境卫生整治任务,按照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扎实的开展。

(三)实施环境整治工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自去年,每年投入30多万元,对全办主千道及村组道路,实行市场化保洁并结合文眀创建,多次开展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出动人工500多人次,铲车100余车次,运输车20余0车次,摆放垃圾桶150个,清运垃圾180多吨。整治村容村貌。全面清理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乱堆乱放50多处,拆除违搭乱建40平方米,清除牛皮癣30处,改建卫生厕所496户,新建1个公共卫生厕所,改造、新建村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3处,铺设绿道1800余米,洽理水体污染。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美丽乡村建设,加大河道疏浚力度,清淤河道沟塘29处。提升绿化水平。践行“绿色行动”计划,栽植各树木15000余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涉范围广、所需投入、运行成本高,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整治的瓶颈。

(二)污水处理水平低。目前,农村自来水使用率已很高,但农村污水处理几乎没有,虽然现在有少部分村(社区)开始建污水管网,但也仅限于交通干道,大多数村民组均未覆盖。

(三)卫生改厕难度大。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落后观念的影响,加之宣传教育的氛围还不够浓厚,对卫生改厕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性与配合意识。群众素质亟待提升。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不够,群众素质有待提升,部分农村群众的公共卫生意识和环保意识差,对于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作业没有充分发挥,农村乱搭乱建、乱多乱放、乱扔乱倒等陈规陋习依然存在。

三、

下一步工作打算

(二)拓宽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将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加强项目调度,整合涉农资金,在环卫设施、垃圾处理场、排污设施、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沿路亮化等方面加大投入,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自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渠道,不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公共配套设施,为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提供有力保障。

2020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自查汇报

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工作报告

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区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篇五

狗街社区村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精神,全面改善村社环境,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切实做好试点工作,现结合村社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工作重点和基本要求

整治旧村和整治环境卫生要紧紧围绕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这个关键点和出发点,抓住重点,稳步推进。通过整治,使村容村貌整洁优美,达到“安全卫生、环境优美、舒适文明”的基本要求。

1、村内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确保村内道路平坦、整洁、通畅。

2、完善村内排水设施建设,进一步查漏补缺,实现“三化”即雨水排放明渠化,污水排放暗渠化,排水系统的各种管渠硬底化,保证排水畅顺。

1、加强道路保洁管理。主干道路要保持洁净,要有人清扫,垃圾随产随清,定时清洗路面。路面要做到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渣土、无卫生死角。

2、加强村内道路门前管理。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做到定人、定岗、定责。确保门前无乱丢垃圾、乱张贴、乱堆物品、乱停车辆、乱挂衣物。

3、加强禽畜圈养的管理。在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制订出相关的奖惩制度,确保辖区内无禽畜放养。

4、加强除四害工作。每月进行一次灭蚊活动,要定期进行灭鼠、蝇和蟑螂活动,以控制鼠、蚊、蝇和蟑螂孳生繁殖。

5、加大对乱倒垃圾、乱拉挂、乱挂衣物、乱停放、乱摆卖、乱张贴等现象的清理和打击力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498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