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08 14:19:10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
时间:2023-09-08 14:19:10     小编:紫衣梦

方案是指为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步骤和措施。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一

在我镇高杏公路沿线14个行政村进行重点改造提升建设,其中:对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村风民风较好的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对经经济条件比较突出、村风民风比较好的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确定为小康村建设;对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重点搞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确定为环境整治村。

一类村:康庄村、杨窑村、九堡村、广恩屯村(美丽乡村);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小康村);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环境整治村)。

1、一类村:康庄、杨窑、九堡、广恩屯4村,将进行居民节能改造、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全面开工建设并加强村风、民风、文化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2、二类村:高堡村、五堡村、头堡村3村,将在主街道、小巷硬化、村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厕、饮水安全工程等改善村容村貌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并将在鼓励和支持各村农村经济合作社、创业致富带头人整合资源,带动群众发家致富方面取得实效。

3、三类村:七堡村、百姓营村、下四堡村、小堡村、二堡村、羊圈村、三堡村7个村,将重点做好村庄的美化、亮化、净化、绿化、农村改侧等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工程。

1、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高杏公路沿线私搭乱建的违法建设进行拆除。

2、硬化道路56300平方米,需资金414万元。

3、对主街道两旁进行绿化,种植枣树、龙爪槐等18000棵,需资金13万元。

4、安装路灯180盏,需资金36万元。

5、清理垃圾1。2万方,配备垃圾箱180个,垃圾池240个,清运车10辆、改厕350户,共需资金380万元。

6、主街道墙壁粉刷31500平方米,需资金27万元。

7、其它项目:在村庄连片集中区新建垃圾填埋厂一座,需资金110万元;饮水安全需资金120万元;节能改造需资金80万元。

以上所需资金合计:1580万元,可自筹230万元,需帮扶1350万元。

第一阶段:全力配合县执法部门对镇域内高杏公路两侧私搭乱建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清理路旁柴草杂物及垃圾,并栽植经济林木,对路边设施进行美化、亮化。

第二阶段:对村内主街道、小巷进行硬化,对主街道两侧进行绿化。配置垃圾箱、清运车、新建垃圾池、安装路灯、粉刷墙壁、节能改造、改侧、饮水安全工程等。

第三阶段:各村按标准建设完工后,将进一步完善其它设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并加大宣传,号召广大群众共同监督和维护本村的面貌。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加强重点乡村建设工作,切实提升我镇农村面貌,镇党委政府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副组长,各包村领导及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联动机制。

2、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加大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让群众不仅知道,而且理解,还要支持。

镇党委、政府及全镇广大群众有信心有能力把环境整治工作做好,但资金缺口过大,望县政府安排财政、交通、环保、住建及各农口等有能力的部门进行一对一的帮扶,以取得更大的效果和成绩。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二

根据《__市村庄绿化实施方案》、《__市村庄绿化技术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近两年村庄绿化中的经验和问题,制订本实施计划方案。

一、绿化原则

2、分类指导,因村而宜的原则。依据我县区位、经济状况,我县村庄绿化分为三大类,即(一)园林型:指经济状况较好,处于城市周边或交通干线上,要达到村内有园,村外有林,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绿化效果;(二)林果型:指经济状况一般,适应种植林果的村庄,要体现街道大树成行,庭院花果飘香,村周林果满山的效果;(三)生态型:指经济状况较差,地理偏辟的山区、丘陵区,以营造生态林、防护林为重点,体现村内随处有绿,村周林木遍地的效果。

3、统筹考虑,重点突出的原则。村庄绿化内容包含五方面,即村道绿化、街巷绿化、村周绿化、公共场地绿化、农家庭院绿化。设计施工要兼顾五个方面,但重点是村内外街道和村周绿化,按工程量划分是:村内外道路占工程量的50%,村周绿化占工程量的30%,庭院和公共场地占工程量的20%。设计施工中要做好两个衔接,一是紧邻村之间通道绿化衔接,公共绿地共享;二是村庄绿化中原有林木与新栽树木之间的衔接,要较好地体现整体性。

4、主体明确,专业施工的原则。村庄绿化的实施主体是有绿化任务的村民委员会,它是村庄绿化的组织者、享有者、管护者。因此各乡村必须积极组织协调,聘请有关工队进行设计。绿化施工依设计进行。要尽可能采取专业化施工的方式,栽植抚育一年后由上级林业部门验收,兑现补助资金。所栽树木、绿地由实施村做好长期的管护工作。

二、目标要求

总体要求是:村庄主要进出村道路全部绿化,村内主要街巷绿化框架基本形成,公共绿地及休闲活动场所初具规模,村民院落绿荫覆盖,村委、学校等公共场所整体实现绿化,努力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庭院绿化,尽量选择长寿高大的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树种。

2、进出村道路两侧必须配置一行以上高大乔木,常青树种可营造小景点,或在乔木内侧点缀栽植。

3、村中街巷绿化要在两侧或者单侧栽植行道树,树种主要以长寿高大乔木为主,并适当配置花灌木。

4、村内学校、村委、街心等公共场所绿化可以栽植长寿高大乔木片林,也可以配置以花灌木为主的小景点或绿化小品,提高绿化档次。

5、环村林带绿化原则上沿路渠、河滩地、边缘地、空隙地营造林带或片林。平川区限定在200米范围内,山区、丘陵区为第一层山脊线内。

6、村外村内所有空闲地,必须全部绿化,面积较大的营造片林,面积较小的可岛状栽植高大乔木,也可营造小景点。

7、平川区村庄绿化率和新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30%以上,山区、丘陵区和旧村林木绿化率要求达到25%以上。

三、技术指标

1、苗木指标:进出村路、村街道绿化苗木不小于2.5厘米,针叶乔木要求树高1.0米、冠幅0.4米以上并带好母土,核桃、枣、杏树等经济树苗木为两年生的嫁接苗,灌木树种为两年生,株高0.5米以上或头数为五头左右。树冠完整、匀称,根系完好,无损伤。

2、整地栽植标准:乔木树坑规格为0.7米×0.7米×0.7米,灌木树坑规格为0.5米×0.5米×0.5米,村内街道、进出村路、单位绿化乔木换土要求为1米×1米×1米,花灌木换土为0.6×米×0.6米×0.6米,草坪换土要求为0.6米厚,并对土壤改良。在保证不窝根的前提下,做到栽植整齐,苗木要扶正踩实。单位绿化要注重树木搭配的艺术效果。

3、管护要求:及时松土、除草、浇水,修理树盘,防治病虫害,促进其快速生长,使其早日成景出效。

四、设计、施工和验收

村庄绿化以省市县资金为基准,按资金标准进行设计。设计项目包含设计施工图,工程量及预算。村庄绿化施工采用专业施工的制度,由林业部门监督,实施村发包招标,招标后严格按设计施工。村庄绿化要严格按设计标准,由市县两级林业部门组织验收,成活保存率大于85%。具体标准执行市林业局的验收方案。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力推进。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主抓、村落实"的原则,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搞好协调,把村庄绿化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林业部门要结合实际,按照年度任务搞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工程督导和组织验收。

(二)完善制度,强化管护。要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集体管护、承包管护、专人管护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管护机制,通过明确职能、细化责任,使管护责任真正落到实处,所实施的村都要制定村规民约,确保村庄绿化成果。

(三)严格检查,限期完成。县政府将把村庄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年度单项考核内容,对各乡村进行认真严格考核并及时组织督导。对完成任务好的乡村予以表彰,完成任务差的乡村进行通报批评。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按照金昌市实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和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实施方案部署,总结推广20____年乡村建设试点村经验做法,深入推进全市2022年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____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政府主导、市场参与,规划引领、示范带动,走在前列、打造样板”的工作要求,聚力实施乡村建设“三个一”示范突破行动,即以“一线、一点、一部”(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周边村庄为重点,持续推进农宅质量改造提升,拆除无人居住废旧房屋,清理破墙烂圈废弃物,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着力改善村容村貌。

(一)示范镇创建目标。配套完善镇域道路、水电线路、林带网络、垃圾收储、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基础设施,建立公共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

(二)示范村创建目标。村庄规划务实管用。统筹布局产业发展、特色农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修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村庄安全和防灾减灾等全域要素,科学规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村民对村庄建设规划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基础设施便民实用。村内道路、饮水、供电、路灯、通信、污水管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科学布局、全域覆盖,做到便民实用。

二、重点工作

(一)编制务实管用的村庄规划。县区要按照“抓点连线带面”的建设要求,聚焦“一线、一点、一部”周边村庄,逐村开展调研摸底,充分征求村民意愿,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优先将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城乡结合部周边村庄纳入年度建设范围。学习借鉴酒泉、张掖土坯房改造典型做法和2021年全市乡村建设示范经验,统筹考虑村庄人口状况、发展定位、产业基础、用地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群众意愿等因素,全要素规划、全方位布局。

(二)打造各具特色的示范村镇。永昌县以现存破旧农宅改造整治为主攻方向,结合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土木结构房屋进行排查认定,按照改造扩建、旧村整治、特色保护、迁址新建等不同类型,确定建设目标,因村因户施策、分类连片整治。统筹考虑村庄风貌特色,通过微改造、精提升,串点成线、连线成带,形成一村一特色、一带一风景、一线一主题,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三)建设适度超前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统筹建设水电路林、通讯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全面提升示范村镇公共基础设施配置水平。村内道路交通标志、村名标识设置规范,临水临崖路段设立安全生命防护设施,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安装照明路灯,满足群众出行需求。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确保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排水沟渠清洁干净、完整通畅,生活污水排放有效管控。电网杆线架设整齐有序,供电质量安全稳定,能够满足村民生活和产业用电需求。加强农村固定网、移动网建设,光纤宽带网络通村,信号通畅,线路架设规范、安全有序。水旁、路旁、村旁、宅旁宜绿化空地得到绿化。

(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保等综合服务能力,创新就业服务保障机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统筹乡村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办好“两类”学校,确保农村儿童就近入学、入园。村内按标准建有文艺演出、读书看报、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功能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面向群众开放,满足群众文体活动需求。

(五)创新和谐有序的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和培根铸魂工程,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充分发挥基层宣传阵地作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治、形势、政策等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爱国爱家、崇德向善。

三、实施步骤

(一)安排部署。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同步谋划建设项目,明确示范创建目标任务、年度计划、重点内容、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加快部署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二)组织实施。县区、乡镇乡村建设项目于4月上旬前开工建设,要充分利用有效的建设期,扎实推进公共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提升、破墙旧院拆除清理、基本公共服务完善、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

(三)验收评定。年底前,按照省上验收办法要求,做好各示范村、双湾镇的创建验收总结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确保高质量完成创建任务,走在全省前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全面领导下,市委农办统筹负责全市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做好协调推进、督促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

(二)加大投入保障。在推进乡村建设示范行动中应优先使用有关行业资金。县区要遵循中央和省级各类资金管理规定,科学统筹使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涉农整合资金、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增减挂获得资金及各类到县区可统筹使用的行业资金等。市级财政按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管理规定,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积极支持县区乡村建设示范行动。

(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群众乡村建设主体作用,各乡镇、行政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和大喇叭、微信群、村务公开栏、政策问答、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村庄规划设计民意调研、组织村民参观学习、选聘村民质量监督员、实时通报进展情况等活动,有效提升村民参与乡村建设及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着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健全推动机制。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建立市负总责、县(区)、乡(镇)和村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合力推进。将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工作内容纳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四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的事件。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xx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五

近年来,我市城区建设伴随着新世纪生态文明发展的春风,园林式城市的辐射和形成不断向纵深扩展,绿化美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更加完美。做为我市城区西部最大的一所高中,积极创建园林式校园责无旁贷。按照有关要求,根据校园实际,把树人和树木,把自然和人文环境相结合.通过创建园林式校园的绿化美化,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获取知识和身心健康的最好环境,为广大教职员工高效率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一个最好的场所,为实现创建园林式校园达一流高档次的宏伟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持续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善校园生态环境与对外形象为出发点,以绿化美化为主要手段,将校园建成一个集文化,生态,景观,休息,娱乐为一体的学习生活空间,体现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雅的园林式校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成立绿化美化领导小组

组长____xx校长

副组长______xx主管

组员______班子成员,各年级组长成立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_____xx具体负债

成员______xx保管,花工等

规划分大区:校园区和家属区.小区分:学校门围区,水池花园区,综合楼花坛区,学生公寓区,师生餐厅区,体育运动区。

1.学校门外的花坛,缺乏层次感,色彩太单调,增加绿丛中有红花,增加色彩灯,刷新渭南市杜桥中学七个大字为金黄色,体现美感.门内南边的竹子林要整修,四周栽培篱笆。

2.学生公寓旁的绿化带,要设计成组群花坛,在花草中间布置适当的球形冬青,达到多姿多彩。

4.教学楼及综合楼前的花坛,种植四季花卉,春天的迎春花,夏天的紫薇花.秋季的月季,冬季的腊梅.达到四季有鲜花,处处有芬芳。

5.家属区和校园区,实行平面与立体结合.在家属区开展每户养五盆花活动,学校安排专人管理,让草绿花香充满家属院.在校区的主楼上建立花坛,栽种耐寒常绿的吊兰.沿楼房外墙面种植爬山虎。

6.体育运动区,在操场四周和四角,放置移动花坛,看台周围种植高大的国槐树和松柏,以便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好运动场地的草坪。

1.保持原有客观赏的树木,风景。

2.学校统一安排,分季度,有计划地投入资金,从财力人力上大力支持此项工程.同时争取社会力量对学校创建工作的大力支持。

3.动员全体师生的力量,开展大家捐花献草活动,让每个教室,办公室,教研组都有绿草艳花美色。

4.加强对绿化美化成果的管理和养护工作,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落实工作责任,保证草绿花香,永远健康。

5.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林荫绿地为主,在校园的适当位置配备亭台,雕塑。

总之,要真抓实干,有规划,有落实,有发展,真正使创建园林式校园构成独具特色的风貌,努力创造舒适,优美,陶冶情操的学习生活环境。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六

辛集市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打击违法用地专项 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单位、个人的用地行为,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规范土地市场管理秩序,促进辛集市经济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建筑法》、《行政强制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河北省政府部署的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的要求,结合我市 2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和 20**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的严峻形势,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国土资源监管力度(一)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国土资源保护和监管工作负总责,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国土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及时制止处置到位。同时加强国土资源服务站力量,做到有办公场所、有人员并配备必需的交通和办案设备。要明确乡镇政府、村委会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责任,构建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三级国土违法防控工作网络,主动开展巡查工作,采取果断有力措施,在违法初始对违法建筑依法实施拆除、复耕到位,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做到对违法行为早预防、早制止、早处置。

理工作,有效拓宽基层信访举报渠道。充分发挥手机执法平台的作用,切实履行通报制度和报告制度,提高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发现率。

(三)建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与乡镇、园区管委会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国土资源局主管负责同志召集各乡镇、园区管委会主管负责同志共同召开,对土地违法案件发现、制止、查处、联合执法等事项进行工作信息交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

二、整治对象和标准 针对我市违法用地的严峻形势,为遏制违法用地的蔓延势头,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对 2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及 20**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进行集中整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拆除到位、没收到位、罚款到位、符合办理用地手续的办理用地手续到位。对新发生的、正在进行施工的违法用地,要坚决拆除,不能让其形成违法建筑。

三、

实施步骤(一)思想动员阶段(20**年 4 月 12 日至 4 月 20 日)全面进行宣传发动,大力营造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的工作氛围。将违法用地整治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园区,明确责任人员、明确任务。逐案逐户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全力依靠群众,积极争取被拆除单位和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最大限度争取自拆,减少强拆。

政策的,先缴纳罚款,然后补办用地手续;四是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争取建设用地指标,尽快补办合法手续。

2、通过拆除复耕进行整改。按分类整改措施不能整改的 2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和 20**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依据《辛集市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办法》(辛办发〔20**〕7 号)文件精神,由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负责牵头组织,国土中心所、公安派出所、电管所、村委会等相关单位配合,予以强制拆除。

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解决整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随时进行调度。

(二)严厉督导问责。一是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办、国土资源局联合成立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工作督导组,对专项行动全程巡查督导。督导组要对市委、市政府负责,真正发挥督导作用,要严于督查,敢于问责,对等待观望、消极懈怠、工作不力的要及时提出严厉批评,并及时报告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各乡镇政府、园区管委会将 20**年度卫片执法检查发现以及 20**年新发生的违法用地的拆除情况每天上报督导组,市政府每周按违法用地发生宗数、拆除宗数、拆除率进行排队通报,每周调度一次。三是启动约谈问责机制。市政府对专项行动中工作落后的乡镇、园区进行约谈,约谈后仍不能完成工作进度的,对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营造整改氛围。电视台、新闻中心开设专题专栏,加强对此次专项行动的宣传报道,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打击违法用地的标语,每周有打击违法用地专项行动的新闻,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进行大力宣传,弘扬正气,对阻挠执法、拒不整改的典型案件进行公开曝光,形成“旧的违法后悔占、新的违法不敢占”的浓厚氛围,全面建立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

全县打击森林违法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xx镇打击违法野外用火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七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部分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差距。为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活条件,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尊重规律、稳扎稳打。顺应乡村发展规律,合理安排村庄建设时序,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久久为功、从容建设。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财力可持续和农民可承受的基础之上,防止刮风搞运动,防止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拆建、大开发,牢牢守住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底线。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乡村建设要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结合农民群众实际需要,分区分类明确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设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避免在“空心村”无效投入、造成浪费。

——注重保护、体现特色。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政府引导、农民参与。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组织保障等方面作用,坚持为农民而建,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搞建设,不搞大包大揽、强迫命令,不代替农民选择。

(三)行动目标。到2025年,乡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取得积极进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四)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坚持县域规划建设一盘棋,明确村庄布局分类,细化分类标准。合理划定各类空间管控边界,优化布局乡村生活空间,因地制宜界定乡村建设规划范围,严格保护农业生产空间和乡村生态空间,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严禁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积极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

(五)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继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以县域为单元,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骨干网络,推进乡镇对外快速骨干公路建设,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建设,有序推进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改造、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或错车道建设。

(六)强化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防范水库垮坝、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风险,充分发挥骨干水利工程防灾减灾作用,完善抗旱水源工程体系。稳步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推进划定千人以上规模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配套完善农村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健全水质检测监测体系。

(七)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城乡配电网建设,提高边远地区供电保障能力。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在条件适宜地区探索建设多能互补的分布式低碳综合能源网络。

(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推进鲜活农产品低温处理和产后减损。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产地冷藏保鲜,建设通风贮藏库、机械冷库、气调贮藏库、预冷及配套设施设备等农产品冷藏保鲜设施。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要销区,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整合优化存量冷链物流资源。

(九)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推进数字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持续开展数字乡村试点。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光纤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数字电视和下一代互联网覆盖,进一步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质量和覆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农村遥感卫星等天基设施。建立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进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

(十)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推进“一站式”便民服务,整合利用现有设施和场地,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站点,支持党务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事业服务就近或线上办理。加强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加强农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推进公共照明设施与村内道路、公共场所一体规划建设,加强行政村村内主干道路灯建设。加快推进完善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欠发达地区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应急避难场所,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十一)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农房周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以用作经营的农村自建房为重点,对排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整治。新建农房要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地段,顺应地形地貌,不随意切坡填方弃渣,不挖山填湖、不破坏水系、不砍老树,形成自然、紧凑、有序的农房群落。农房建设要满足质量安全和抗震设防要求,推动配置水暖厨卫等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木竹结构等安全可靠的新型建造方式。

(十二)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研发干旱、寒冷等地区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选择改厕技术模式,引导新改户用厕所基本入院入室,合理规划布局公共厕所,稳步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统筹农村改厕和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基本消除较大面积的农村黑臭水体。

(十三)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发挥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支撑作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采取固定设施、流动服务等方式,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优先规划、持续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支持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多渠道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十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充实加强乡镇工作力量。持续优化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带头人队伍,推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干事创业。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做到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推动各级党组织通过驻村工作有计划地培养锻炼干部。加大在青年农民特别是致富能手、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强化县级党委统筹和乡镇、村党组织引领,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三、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机制

(十五)建立专项任务责任制。按照一项任务、一个推进方案的要求,牵头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制定专项推进方案,指导地方组织实施。各地要细化措施,强化政策的衔接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加强项目和资金监督管理,防止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

(十六)建立项目库管理制度。按照村申报、乡审核、县审定原则,在县一级普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加强项目论证,优先纳入群众需求强烈、短板突出、兼顾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项目,切实提高入库项目质量。安排乡村建设项目资金,原则上须从项目库中选择项目。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负面清单”,防止形象工程。建立健全入库项目审核机制和绩效评估机制。

(十七)优化项目实施流程。对于按照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小型村庄建设项目,按规定施行简易审批。对于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对于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对于重大乡村建设项目,严格规范招投标项目范围和实施程序,不得在法律法规外,针对投资规模、工程造价、招标文件编制等设立其他审批审核程序。严格规范乡村建设用地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

四、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

(十八)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通过现有渠道积极支持乡村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将乡村建设行动作为重点积极予以支持,并向欠发达地区适当倾斜。将乡村建设作为地方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部分可按规定统筹安排支持乡村建设。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使用相关资金推进乡村建设。

(十九)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支持乡村建设。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机构法人、业务在县域的农信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工作重心放在乡村振兴上。

五、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强化统筹协调。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要求,推进乡村建设行动落地实施。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立专项推进机制,协调推进重点任务。

(二十一)实行清单管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按年度确定建设任务,细化到县(市、区、旗)。各县(市、区、旗)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科学制定任务清单,建立乡村建设台账。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八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优美环境建设活动为载体,着力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培育特色校园文化,努力打造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高效,品味高雅的校园文化形象,做到以环境带作风,以环境树形象,以环境提效能,切实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根本目的。

1、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梁鸽翔

2、实施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后勤组全体同志

1、绿化美化校园按照“能绿则绿”的要求,对校园进行全面绿化,科学搭配花草树木的品种,针对目前学校的整体格局,充分开发每一块能够绿化美化的土地资源,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的智慧,深入调研,全面谋划,认真落实,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2、利用本土苗木种子结合本地实际,就地取材,充分发动全校师生捐献花草苗木的种子和幼苗,用足用实用好本土资源,恰到好处地实现绿化、美化的目标任务。

3、积极创设景观通过垂直挂绿,阳台摆绿,栏杆绕绿等方式,增加校园绿量,提升校园绿化档次,要求各班及处室,充分发动师生,献策献力,在教室及处室内栽培合适的花木,并安排学生专人管护,以此达成育花育人的双重效果。

4、净化美化校园定期开展卫生大扫除和环境大整治活动,消除校园内的垃圾和杂物,使校园卫生干净整洁,在师生中开展“我为校园增绿”和“校园花朵我载植”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全体师生“爱花、爱草、美化环境、美化校园”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5、立足现状,大胆创新对我校现有花园、绿化带重新进行修剪、整形。以求有新变化、树立新形象、创设新环境。

6、针对我校今年校园、操场硬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谋划、小调整。重在维护、修剪、整形。工程结束后全面实施校园绿化美化,改善校园面貌,优化育人环境,树立学校新形象。

第一阶段:(3月1日―――3月20日),宣传动员。学校制定总体工作方案,宣传动员全体师生参与绿化美化活动。

第二阶段(3月21日―――4月10日)制定计划。校工会和政教处、后勤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和要求。

第三阶段(4月11日―――4月20日)组织实施。根据实施细则,按计划有步骤地高质量地落实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各班组、各处室全力抓好落实,做到空地绿成苗,花园花常开。

第四阶段(4月21日―――5月10日)总结汇报。“五一”假后,学校按照实施细则和工作要求,全面检查,查漏补缺,确保面积达标,质量创优。

1、提高认识全体师生要充分认识到校园环境的优化美化活动也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作风,提升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全体师生要人人参与,全员动手,积极完成此项工作。

2、科学谋划校工会、政教处、后勤处要在全体师生中展开调研,广泛听取全体师生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校绿化美化工作实施细则,为第三阶段的具体实施当好参谋,当好指挥。

3、落实责任根据“谁的区域谁管护”的要求,落实好绿

化美化区域的管理和维护责任,抓好抓实花木的日常施肥、浇水、修剪及除虫防病害工作,做到个个参与,责任明确。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九

为深入贯彻《____省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扎实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建设美丽乡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有关部署,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为依据,以落实《____市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目标,以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四个一批”为工作路径,以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方向,聚焦乡村规划、农村住房品质提升、“空心村”治理、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和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进一步细化目标、压实责任,夯实基础,实化措施,确保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庄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实现整体布局合理优化,住房建筑品质提升,人居环境全面改善,村庄风貌整体改观,基础设施配套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抓好重点工作

(一)夯实工作基础

各县(市、区)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标准。要协调统筹乡镇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组建专门队伍,在20____年9月底前全面完成域内所有村庄新农村建设情况摸底任务,明确“四个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易地新建一批、集中联建一批、新型城镇化新建一批)村庄完成情况和剩余任务情况,形成《“四个一批”任务计划表》。

(二)健全乡村规划体系

1、尽早确定村庄布局。落实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综合考虑人口变化、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按照村庄类型分类,科学确定村庄形态和布局,分类制定规划管理策略。20____年底前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统筹全局,规划先行。

3、完善规划审批程序及管控管理。村庄规划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规划成果在规划批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公开。严格执行乡村许可证制度,依法落实“一户一宅”,坚决防止违法占用耕地、违规建设等行为。

(三)全面提升农村住房建设品质

1、突出地方特色标准。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保护生态、传承乡愁记忆,展现农村特色、乡土味道和田园风光,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城郊融合类村庄,新规划的集中住宅小区宜以多层建筑为主,其他村庄选择多层或低层(三层以下,下同)住房建筑;对集聚提升类村庄,联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选择多层或低层住房建筑,其他村庄以低层为主;对特色保护类村庄,注重传统资源保护。

2、加强技术服务指导。落实规划设计管理、房屋结构设计、建筑工匠管理、技术服务队伍指导、竣工验收“五项制度”为主的建设管理服务制度。完善建设标准和规范,提高农房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

3、健全管理和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住房使用安全常态化管理制度,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安全保障监测预警和排查处置长效机制,动态监测、网格化管理,确保问题隐患随发现、随清零,农村住房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处置。确保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率达到100%。

(四)全面完成“空心村”治理

1、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方式。农宅空置率30%-50%的村庄,20____年11月底前完成治理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村庄整治和提升。

2、统筹跟进后续工作。解决好群众养老、医疗、教育、贫困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医疗保障局等)

(五)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引导村庄建筑风貌提升,有序推进村庄建筑风貌及庭院整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通过“门前三包”明确村民责任,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常态化、持续化。以“五美”(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标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根据街道宽度、周边环境进行乔、灌木、花立体搭配,持续推进乡村绿化。

2、大力推进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结合本地实际,依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技术要求,因地制宜选择改厕类型,推广经济实用、群众满意度高的模式。同步开展厕所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新改(建)户厕具备条件的均为水冲式厕所,新建农房,原则上厕所一律入室,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动卫生厕所改造与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建设,沿海地下水位较浅等地质复杂不易施工地区,可推行使用卫生旱厕。

(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管理责任制,推行专业化管护模式,按照政府主导、集中统一、市场运作的农村供水管护机制,进一步增强专业化管护能力和水平,巩固全市农村江水村村通工作成果,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

(七)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发展有资源、有市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推进黄骅市、南皮县、海兴县、盐山县、河间市、肃宁县六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支持电商、物流企业和供销合作社向农村地区延伸,建立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邮政快递进村全覆盖。建设新型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点。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把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筹谋划,压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市级负责综合协调和工作督导,研究制定全市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健全工作台账,建立清单管理制度,实行销号管理。市直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加强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推进机制,推动工作落实。

(二)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市直各有关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配套制定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加强业务指导,推动政策落实。落实好财政支持政策,各级财政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统筹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新农村建设倾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三)细化工作安排。每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要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按照“四个一批”推进要求,确定年度任务安排,按季度、按月份细化安排项目实施、工作调度、督导检查、典型推介、总结验收、整体评价等工作举措,确保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任务。有条件的地区在完成既定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同步开展提档升级,统筹考虑建筑风貌、人文景观等,进一步提升村庄品味。基础好的,要率先创建省级美丽乡村。

美化行动违法建设拆除方案篇十

20-年,我市认真贯彻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重建绍兴水城,重构绍兴产业”的战略部署,以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为重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不断促进农民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实现了美村和富民两翼齐飞。

一、坚持科学规范,争创农村治污新业绩

全市上下坚持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任务抓紧抓实,创新政策举措,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共完成新增治理村527个,新增受益农户20.17万户。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集中办公。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列入各级各类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现场会,两次组织开展全市性工作督导活动,推动工作落实。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团,共有专家126名,及时开展指导服务。举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各类业务培训,累计培训超过3000人次。二是加快项目进度。全市以县域为单位,全部编制完成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完成543个村的项目图纸设计。专门下发文件,加强对规划设计单位委托、终端设施及主要建材采购、施工监理单位确定等招投标工作的规范管理,全市以县域为单位统一开展了主要材料招标采购。坚持科学治污、典型带动,扎实推进市级3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村建设,试点推广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复合技术等7项先进适用技术。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编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手册》,制定实施质量巡查、材料检测、招标采购、专家指导、月报统计、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在全省率先研究出台《绍兴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设计指导性意见(试行)》,严把图纸审核关、材料质量、施工建设关、技术工艺关、监理监督关、验收评审关等“六关”。新昌县推出“一团一牌一碑一网一考核”的“五个一”工作制度,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了项目建设质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工作的意见》,探索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四是强化要素保障。全市共整合落实15.2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市财政落实7500万元专门用于市本级的以奖代补。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中,新昌县、上虞区进入全省补助资金竞争性分配第1类县(市、区),其中新昌县获全省第7名。全市各级广泛组织开展“千企联千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认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捐款超过3.5亿元。

二、坚持建管并重,展现农村社区新风貌

以村庄环境美化为目标,全面惠及和精品培育并重,加快建设和加强管理并举,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打造江南新水乡。一是全面改善农村环境。在全市村庄环境整治基本实现“轮一遍”的基础上,按照全域覆盖的要求,结合“双清”、“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程,以高速公路、国道沿线、名胜景区、城镇周边为重点,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村庄整治水平,目前诸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示范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建立健全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大力推广专业化、社会化保洁机制,积极采用舆论监督、行政问责等手段,深化农村环境整治保洁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如柯桥区从拓展“洁净乡村”竞赛活动、完善“双最”评选办法、启动庭院整洁户评选、区级领导挂职城乡环境“三长制”、加大奖惩力度等方面入手,努力实现农村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二是深入开展“四级联创”活动。以美丽乡村先进县、先进乡镇、精品村和美丽农家创建为载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年有12个乡镇、16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先进乡镇、精品村,全市建成各级美丽农家3.9万户。嵊州市围绕建设“和美越乡”,突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建设名人圣地等美丽乡村示范区,成功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三是有序推进空心村改造。选择村级班子战斗力较强、群众实施改造愿望强、村内空心区成片面积较大且旧房占比高、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且项目能实现资金平衡、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或节余的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全市当年新启动106个村开展空心村改造试点,累计完成27个村,完成改造面积1300亩,其中退宅还耕250亩,已安置农户近3000户,探索形成了“原地改造”、“土地收储”、“退宅还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改造模式。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全市确定了14个市级试点村(其中新昌县、上虞区的4个村被列入省级试点),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在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定了太阳能生态处理、自然堆肥等不同方式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诸暨市赵家镇采用沼气生态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模式,建造完成160立方米的太阳能堆肥仓,可消化解决450人口一年的生活有机垃圾。

三、坚持人文特色,丰富村庄建设新内涵

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历史文化传承弘扬的过程,通过深入系统发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深化和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一是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省第二批5个重点村、21个一般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通过省审评;确定第三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培育村。同时加快第一批省级重点村、一般村和第一、二批市级重点培育村的建设。全市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共完成顶瓦修补4.57万平方米,墙体加固3.45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6.52万平方米,修复构件2974个,整体拆除不协调建筑2.11万平方米,修复村内古道31.4千米。二是加快农村文化培育建设。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重要载体,按照“五有三型”标准建设,整合行政村现有文化阵地,建设农村文化综合体,全年全市新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73家。同时开展了农村文化礼堂“菜单式”活动,明确了一批法制宣传、科技普及、安全教育、健康知识、文艺活动、礼仪礼节、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努力提高农村文化礼堂实效性。推进农家书屋和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建设,新建农村出版物小连锁店6家,累计建成35家。三是开展花卉进村庄试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倡导在村庄内路旁、树下、广场、隙地、门前、庭院广泛栽花栽果,培育建设一批体现当地文化传统、产业特色的花卉街巷、花卉公园、花卉之家,大力弘扬花卉文化,使种花、爱花、赏花蔚然成风。全市共有31个村开展花卉进村庄活动,10个村创建成首批市级花卉村庄。如柯桥区的王坛镇东村村利用农业产业基地优势,分别以梅花为主要花卉,打造花卉村庄,形成村庄新特色。

四、坚持创业创新,拓展农民增收新途径

创新农村体制机制,优化农民创业环境,加快“美村”、“富民”的有机结合,把地域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是培育农村新型业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经济、民宿经济、农事体验、农村电子商务等农村新型业态。市政府专门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扶持政策,全面实施乡村旅游“1112”工程,计划培育2000家乡村旅游特色经营户(农家乐经营户、越乡民宿、家庭农场)。诸暨市赵家镇依托美丽乡村先进乡镇创建,兴建农村电子商务园区,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其中最大的一家电子商务开业2个月就完成农产品销售200多万元。二是创新土地制度。积极推进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柯桥区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实现农村宅基地跨村流转,允许农村宅基地在坚持“一户一宅”、法定面积和接收村同意的前提下,在镇乡域范围内调剂、购置。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集体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全市农房确权登记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探索物业经营、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多种发展模式,增强持续增收能力,鼓励村集体通过整理、收购、置换等途径,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和村庄整理节余土地,建设各类物业项目,使物业成为村集体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收入来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3764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