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0 07:12:17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9-10 07:12:17     小编:影墨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一

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我从中深受启发:教育优先发展,以人为本,均衡公平的发展,也就是国力增强,必须以提升人的素质,更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同时提高教师道德水准和专业化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规划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要实现的目标,令人鼓舞,非常振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教育改革发展的美好蓝图。它紧扣国情,实事求是,目的明确。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二、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四、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一句话,教师要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要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教育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二

我来到卧室,发现没有床,只见床从天花板上缓缓地降下来。电视机呢?啊!一张纸居然是电视机,它还可以折叠、撕开、拼接呢。多么携带方便的电视机!

中午时分,妈妈说,“午饭时间到了,吃饭了。”可是餐桌上却空空如也,难道妈妈这么招待从火星回来的儿子吗?妈妈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她轻轻地说了声“准备午饭”。一位机器人像受了特殊命令,一边哼着欢快的小曲一边从角落边踱过来,走到餐桌旁,不紧不慢地打开胸前的显示屏,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让我们点菜。我们在屏幕上点了几个喜欢的菜,机器人急匆匆地步入厨房。两分钟后,这些菜都烧好了。机器人附赠了一句:根据您的地理位置以及您童年的饮食数据,赠送主食为米饭。请慢慢享用,祝用餐愉快!

吃饭时妈妈告诉我,现在的生活真的离不开机器人了。饭后,我参观了很多机器人,有大有小,这些机器人不仅是妈妈的好助手,而且也是妈妈的好朋友。

最神奇的机器人是煤气机器人,只要发现有煤气泄漏,它可以把煤气全部吸进去,经过转换吐出来氧气。如果当时主人正好在厨房,机器人则会变出一个防毒面具,让主人尽快逃离厨房,然后关上密封门,吸干净煤气。

未来的科技生活真美好呀!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三

五大发展理念在具体层面,每一个发展理念构成一个具体的理论子体系,下面是整理关于学习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

心得体会

范文,欢迎阅读!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也是本次全会的亮点和重大贡献。

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有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要求,建议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谋篇布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规。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今年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自2019年开始,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会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他还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例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它集中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胜之道。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与形势要求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党的xx大后,多次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芝麻开门,这门已经开了你就关不上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中国顺应了这样一个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他还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地区、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其他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繁荣之中。

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建设“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占据核心位置,创新发展贯穿整个新发展理念。如何科学认识和把握创新发展理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武器。

创新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造性运用。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概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创新发展理念揭示了发展的辩证运动过程,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的科学理念。创新发展理念运用时代语言,生动、客观、深刻地揭示了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事物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其基本方向是从量变转化为质变。创新发展遵循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强调从量变到质变、从渐进到突变,又从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新的渐进到新的突变,以至无穷。这种创新发展、辩证否定,正是一切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创新发展理念坚持唯物辩证的发展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肯定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新实践中的创造性运用。

创新发展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发展是有规律的;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动,不会得到应有的、合乎规律的效果。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创新发展的思想基础,是对事物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把握。人们只能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正确运用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更不能否定规律。自然界的发展有自然规律,人类只有科学认识并正确运用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的发展有经济规律,只有遵循经济规律,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否则就会阻碍和破坏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发展也是如此。创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适应自然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破除不符合规律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符合客观规律。

创新发展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保障。创新发展必须遵循客观规律,但它并不否认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不管是认识规律还是正确运用规律,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规律、尊重规律,目的是为了适应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更好地改造世界;也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才能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强调人的认识是自觉能动的过程。人的这种特有的能动的因素和能力,起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创新发展理念凸显了人的认识和实践对推动事物发展、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调动和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创新实践中实现创新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更离不开实践。毛同志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认识到革命实践的这一个飞跃。实践尤其是人们的创造性实践,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唯一途径。创新发展的成果,需要在创造性实践中取得,甚至需要多次反复的实践。创新发展的成果和成效如何,还要在实践中检验,并在实践中再发展、再突破。实践和创新发展是一体的运动:实践是发展的动力,创造性实践是突破式发展的推动力量。我们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最根本的力量源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根本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在创造性实践中所激发、调动起来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理念是理论的“纲”,决定理论的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形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理论、新体系、新话语开辟了道路。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问题,更不可能破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这就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发展新理论。

构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作为发展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一直被推崇为指导发展中国家从落后状态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状态的经典理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一些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这一发展模式,如保持工资的较低水平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企业投资以加速工业化等。但是,这些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我国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时遇到的经济转型等难题时,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解释力和应用价值。这也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未能及时实现经济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原因之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在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一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从不协调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三是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四是从注重“引进来”的单向开放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工业化道路,即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对推动增长的重要性,以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突出知识和信息技术对增长的重要价值,但它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主要解决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新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而忽略了知识经济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同时推进信息化和知识化,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就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将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元经济结构问题提供方向和思路。一是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智慧城市建设协调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走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四是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巨大市场,为信息化快速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构建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虽然注重技术创新对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重点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后发优势理论对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技术创新是可行的、有效的,因为这类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通过学习和引进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加快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这一路径,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需要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的情况下,学习和引进技术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就越来越小,因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学不来、引不进的。同时,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也使发挥后发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从以下几个方向丰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一是在一些科技领域占领全球科技制高点,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或前列;不仅要推进应用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寻求科学或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二是既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推进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四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环境。

打造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将在以下两个层面引领打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在整体层面,基于新发展理念这一有机体系,把既有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观点系统化为理论学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在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许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等等。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背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和条件,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构架,可将以上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系统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体系,主要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具体层面,每一个发展理念构成一个具体的理论子体系。例如,创新发展理念超越了以往把创新主要理解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局限,提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四大基本要素,形成四位一体创新体系。这个四位一体创新体系的理论含义是:科技创新需要以重大理论创新为引领,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一切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制度创新是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解放思想、实现理论创新的结果,是文化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文化创新促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后三者反过来又有力地促进前者,如互联网技术催生了网络文化的繁荣,理论创新丰富了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则形成我国独特的改革文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的丰富实践和经验,为理论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条件,理论创新成果需要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中接受检验和得到完善。

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为我国在世界上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彰显理论的科学性。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继承性和包容性决定的。继承性体现在:把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是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一脉相承的;协调发展则源自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平衡理论,毛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以及“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理论等;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的深刻思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等重要思想的科学继承;等等。包容性体现在:创新发展理念借鉴和吸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有益成果,将其提出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等纳入创新发展的子系统。此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提出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科学成分也被吸收到了创新发展理念中;等等。

形成独特的概念、范畴、逻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中国贡献。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性决定的。这一理论基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发展理论。例如,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作出新的修正和发展,提炼出独特的概念、范畴以及理论体系,赋予其新的内容,是我国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独特的贡献,也赋予发展经济学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理应在世界上获得经济发展理论的话语权,使我国拥有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相称的理论软实力,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计量关系国计民生,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在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计量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使命,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给计量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新挑战,我们必须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努力构建“大计量”工作格局,持续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十三五”时期的计量工作,将以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聚焦“四个全面”、“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发展战略、制造强国战略、质量强国战略等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创造性地推动《计量发展规划(2019-2020年)》的全面落实,积极构建以计量为核心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充分发挥计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

一、以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提高计量服务水平

围绕国家战略前沿领域创新需求,积极开展计量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研究建立新一代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量子计量基准,积极开展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急需的国家计量基标准及相关测量技术研究,特别是以量子物理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精密计量技术、嵌入式测量和在线测量技术研究及应用,努力在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技术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升工业产业基础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提供技术基础;坚持问题导向,紧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测量技术,研制一批新型标准物质。推动重大测量基础设施、国家计量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地建设,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以标杆示范提高工业产业整体测量能力和创新能力,按照“三全一前”(全产业链、全量传链、全寿命周期和产业前瞻性计量技术研究)建设思路和中心、平台、联盟整体发展路径,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测量架构和测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满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先进测量体系,为我们国家实现科技非对称性赶超发达国家积极储备计量技术基础和优势。

进一步研究计量的科学内涵,不断完善计量事业发展体制机制,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行业积极性和作用,推动计量全国“一盘棋”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将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与实施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创新驱动发展及“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有机结合,建立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督查和考核,保障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加快推进《计量法》修订工作,搞好中国计量体系的顶层设计,创新计量监管模式,完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和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积极探索推进计量校准市场和校准机构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满足社会对量值溯源和校准服务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建立跨区计量合作新模式,以计量资源共享利用为平台,以计量行政管理和技术服务为着力点,以服务区域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区域发展计量支撑体系。深化计量军民融合发展,努力构建统一领导、军民协调、协同高效、系统完备的计量军民融合发展体系,探索形成全要素、高效率的计量军民融合深度合作发展格局。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党和国家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实施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使命。20xx年9月16日教育局组织全体机关人员学习和传达《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阐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指导思想,从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教师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通过会上的集中学习和会后的自学,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本原则,用事实证明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每个学生的前途、家庭的幸福,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国务院《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自身工作,今后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身素养。

一、加强有关政策理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

二、加强有关教育督导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学习是我们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根本途径和有效方法。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应该主动学习有关教育督导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教育督导技能,注重提高自身的教育督导专业水平,认真有效地完成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督导工作人员。

三、树立岗位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作为一名从事教育督导工作的人员,要立足于本职岗位,识大体、顾大局,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督政、督学职能,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遵守《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规定的岗位职责,转变观念,拓宽思路,不断创新,认真履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估的职责,增强为基层学校和广大师生服务意识,掌握我市教育的真实情况,为上级政府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地依据,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益,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本职工作,使我们党的惠民政策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五

转眼间,人类社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多元”社会。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现代科技的气息,比如:智能手机、电脑、电视机、电子计步器、学习机等;就连小朋友的玩具都功能各异:可以一分为三的陀螺、可以手动加速的陀螺、用手抓住都不会停止旋转的爆旋悠悠球。

科技造福了全人类,也使我们的地球变得更加美丽!

妈妈也很赞同外公的看法,连忙点头说:“是呀,我们小时候虽然比你外公那时生活条件要好些,但如果饿了,哪还有什么营养食品吃呀,冷干饭泡开水就是我们最喜欢的了。哪比得上现在喝的牛奶都经过了高温灭菌,包装也用的是无菌的。我们当时想喝都喝不着呢!”听了外公和妈妈的一番话后,我也学着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体味生活。

那次,我去爸爸上班的地方――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参观。

一走进大厅,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眼花缭乱、应接不暇。突然,非洲进口水果展销区吸引了我,也让很多人驻足留连。其中刺角瓜很有意思,外表长得像只金黄色的刺猬,可是果肉却异常细腻、鲜美。还有黄金果,又名五指茄,茄子形的身子下长着五个大“手指”,令我感到惊奇不已。

最让我难忘的是我精心挑选的袖珍南瓜――非洲太阳果。口感面甜,还可以在中间加入冰糖、蜂蜜炖来食用。真是吃到嘴中,甜在心里。擦一擦我那流口水的馋嘴,仿佛自己来到了非洲,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大发展!

同学们,我们在享受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争做科技小能手,好好学习,善于发现和创造,将来为科技的进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文章通过两件事来表明写作的主题——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内容很丰富,描写的也很细致。但是以后要多注意错别字,继续加油!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六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建议的精髓和主线,也是本次全会的亮点和重大贡献。

指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有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发展理念搞对了,目标任务就好定了,政策举措也就跟着好定了。”正是按照要求,建议突出理念先行、理念引领,以新的发展理念为核心,在谋篇布局上突破了既往和常规。

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经济强国、创新大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指出,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没有创新发展,我们就难以摆脱过多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难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今年3月6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就明确指出,老常态的路子、简单粗放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了。他借用一句流行词说:“也不能那么任性了,否则靠什么可持续发展?”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面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新道路、新模式,不断寻求新增长点和驱动力,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为国家的兴旺发达提供不竭动力。

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我们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更多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创新拓宽道路。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我们要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分配制度、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坚持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自2019年开始,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认为,“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经济就感冒,现在还应该加上中国一打喷嚏,全球经济也感冒”。但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经济增长也不完全等于经济发展。当前我国发展质量、效益和后劲亟待提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和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等矛盾仍很突出,这些既会使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也成为我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短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对建议所作的说明中特别强调,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他还以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为例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谋划“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实实在在和没有水分的经济增长,建成不分地域、不分群体、不分层级、不分民族的全面小康。

坚持协调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均衡全局。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改革创新;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特别要着眼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在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推动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步提升。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使之相互适应,相互促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持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和自然和谐问题。绿色化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要求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要求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力戒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体现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被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它集中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思想,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制胜之道。

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仍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搞不好还可能演变成社会政治问题。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维护能源资源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们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共享,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格局,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坚持开放发展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当前,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空前紧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局面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和规则正在面临重大调整。与形势要求相比,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总体还不够高,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国际国内两类规则的能力还不够强,应对国际经贸摩擦、争取国际经济话语权的能力还比较弱,运用国际经贸规则的本领也不够强,需要加快弥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时代潮流,封闭没有出路,开放才能发展。党的xx大后,多次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芝麻开门,这门已经开了你就关不上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乃大势所趋,中国顺应了这样一个时代潮流,坚定不移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他还说,现在“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怎么使我们的开放水平更高的问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进扩大开放,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我国经济正在实行从引进来到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大转变,已经出现了市场、资源能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参与地区、国际合作和竞争,坚持内外需并重、进出口并重、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重,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在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与世界其他各国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增进人类共同利益。中国将继续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地惠及世界,寓中国发展于世界发展繁荣之中。

在制定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全球经济治理的进程中,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加快推进建设“一带一路”、设立亚投行等重大战略部署;要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使之更加公平公正;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维护自由、开放、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要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努力寻求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通过务实合作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坚持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但是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城乡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无论是实际情况还是制度设计,都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意见也比较突出。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这既需要把“蛋糕”越做越大,也需要把“蛋糕”越分越公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只有充分调动全体人民推动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家发展才能具有最深厚的伟力。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要全面把握发展和民生相互牵动、互为条件的关系,通过持续发展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通过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更多有效需求。要科学统筹各项改革任务,推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硬招实招,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特别关注和关心困难群众,坚持精准扶贫,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扶危济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采取超常举措,拿出过硬办法,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七

通过党委、政府组织的集体学习及个人的自学,使我对“转作风、抓落实、促发展”这九个字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使我受益匪浅。

首先,要从思想上把“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当做一种责任。我们要把“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当做一种责任、一种义务,要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起“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的观念。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要看到“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取得的成效。回顾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依靠落实取得的成绩、获得的效果,如果加以总结、分析的话,恐怕也不会少。要利用这些成效,全面认识到抓落实在实际工作的重要作用。

第三,要能够深入查找自身在“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要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到差距,制定缩短差距、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更重要的如何把这些办法、措施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

第四,制定明确的方向。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和工作思路,并想尽办法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第五,要在“改作风、抓落实、促发展”上有切实可行的方法。立足于角度,我们应科学、合理地按照以下十个具体的方法:牢记自身的使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靠规章制度的力量、严密的工作套路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紧盯薄弱环节,转变工作作风,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探索规律,依靠坚强的领导核心和各级干部能力素质的提高,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以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抓好落实。而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如何把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加大落实力,取得实际效果。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八

首先,中央全会是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的简称。它由中央政治局召开,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五年内一般举办七次。其中一中全会主要对党的人事安排进行讨论,二中全会主要确定国家机构领导人的名单,三中全会重点讨论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问题,四中全会以党的建设为主,五中全会主要为了审议国民经济规划问题,七中全会一般为下一届党代会做准备。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四中全会都在9月份召开,而今天则选在10月份召开,可以看出,此次中央全会的召开是做了精心准备的。历届四中全会召开主要以经济和党的建设为主要议题,而本届四中全会首次围绕“依法治国”作为议题,说明了我党对依法治国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议题是建国以来的头一次。本届四中全会对两个改革进行了讨论。一是司法体制改革,这将会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依法治国”的内容做更细致部署。二是党内或推动纪检体制改革,在之前的6月底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很有可能下一步朝着反腐制度化方向继续前进。

再次,本届四中全会将对中央层面的人事进行布局和进行中央委员会的人事递补工作。因为此前中央已经对蒋洁敏、李东生等中央委员进行反腐调查,所以他们将不能出席本届四中全会。本届四中全会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反腐,近期持续大力度反腐让每一个官员“不敢腐”,我认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通过制度建设让他们“不能腐”,这将使反腐迎来从治标到治本的转变。而且此届四中全会将会对中纪委对落马中央委员及中央候补委员的审查报告进行审议,对这些“大老虎”的审查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一个议题。

最后,说一说本届四中全会的流程: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二是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三是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四是进行部分人事调整,五是发表公告,对外介绍全会召开情况。

通过这次对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学习,不仅使我感受到了党治理好国家的决心,更坚定了我对党治理好国家的信心。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时刻关注党的动态,时刻支持党的政策。为国计民生献出我的微薄之力,时刻准备着。希望我们的国家在党的领导下越来越好,原来越强!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九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强调的这一目标任务,着眼的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切中的是党群干群关系受到损害的重要根源,解决的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目的就是要使全党同志以优良作风树立榜样,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 (摘自6月25日人民日报)

“四风”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四风”问题的解决务必下大气力,甚至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解决“四风”问题,诚然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更需要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反对官僚主义要着重解决在人民群众利益上不维护、不作为的问题,反对享乐主义要着重克服及时行乐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奢靡之风要着重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风气。只有从实际出发,抓住主要矛盾,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才能扶正祛邪,取信于民,凝聚共识,焕发出促进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一是与学习贯彻“八项规定”相结合。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要坚持务实为民的准则。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必须与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以关注民生为重点,以改进作风为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活动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

干部在工作中,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关心民生,发现实质性问题,而不是摆官架子,高高在上,热衷于造势出风头,只注重政绩,这样群众与干部的思想感情就会更密切;在生活中,干部要牢记党的性质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怕苦不怕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赢得百姓的支持和信任,凝聚强大的战斗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光明新区经济发展特点 教育发展的心得体会篇十

xx支行中心分理处是总行级示范所,省分行级“青年文明号”,连年被评为##市分行存款工作先进处所。今年以来,我处组织员工认真开展读书学习活动,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按照新型目标管理办法的要求,主动更新观念,努力创新机制,强化产品营销,优化金融服务,存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截止6月30日,中心分理处储蓄存款余额达2.9亿元,比年初净增3035万元,同比多增长1421万元,提前半年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正值全处上下处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状态时,全行开展了新型目标管理办法的学习活动,这种用远大理想和未来的绩效来激励自我做成过去不敢做的事情的管理方法,在员工中激起极大反响,我们多次组织员工学习文件精神,并找来《想大才能做大》一书进行专题讨论,这本书里,当三个建筑工人被问到“你在做什么”时,第一位工人回答:“在砌砖啊!”第二位回答:“一小时赚10块钱!”第三位则回答:“我在建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每个人都会想到:那位想着自己正在建造一座大教堂的工人,绝不会永远砌砖头,也许,他会成为一个工头、一个承包商或一个建筑师,总之,他会取得进步。为什么呢?因为,思想使这一切变成了可能。一个人的思想在“积极工作”,说明这个人具有潜能,足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一种新的自我设想会确立一个新的目标,而一个新的目标会导致一种新的人生。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和分析,干部员工明确三个了道理:新型目标管理是自下而上层层上报目标,是动力生成机制;目标具有随着各种有利因素的出现而不断更新的特性;判断目标是否合适的标准就是知不知道怎样去实现。首先是分理处负责人认识到了新型目标管理办法对分理处工作的重要性和指导性,并在支行党委的支持下与全体员工一起将贯彻“五论”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分理处形成了统一认识:金字招牌也会坐吃山空,吃功劳、怨客观都于事无补,只有抓服务、推产品、占份额,不断达到目标再制定更高目标,不要以达不到目标为耻,而应以不断挑战目标为荣,既要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气势,更要有“屡战屡胜”的激情。正是这样的认识,使我们将原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调整为半年完成全年任务,也正是这样的气势,使我们敢于“想大”,善于“做大”抢抓到机遇,顺利摘到了我们想要的“桃子”。

加西亚,西班牙的反抗军首领,在美西战争爆发后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可惜他在南美的丛林里,无人知晓他的行踪。罗文,一个士兵。美国总统需要一个人将一封信送给加西亚,有人告诉他“一个名叫罗文的人有办法找到加西亚,也只有他才找得到”。罗文从总统那里接过信,就出发了。他没有问谁是加西亚,为什么送这封信,加西亚在哪里,什么时间送到,有没有人保护他…他知道,他要做的就是将信送给加西亚,罗文做到了。

“决定了目标,就立即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诸行动,你就能做到!”这是一位员工在读《致加西亚的信》后的感想,中心分理处坚持在每周一次的下班会上读好书,不定期地要求员工现场发表读后感,针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找办法,定措施。为了实现年完成全年存款任务的目标,我们运用新型目标管理办法,用“五论”指导业务拓展,以“追赶论”“更新论”来抓服务,以“挖潜论”来推产品,以“摘桃论”来抢份额,以“份额论”来判断自己的工作成绩。今年上半年某开发区土地买断款20xx万元由中心分理处代发,该款涉及到7个行政村92个村民小组3000余户村民,在3000多张存单开出来后,我们面临着很多困难:部分群众不信任由政府选择的银行;与开发区附近的建行、农行和信用社相比,我们没有地理优势;他行早已磨刀霍霍等着抢摘我们的“桃子”。

面对困难我们提出一个口号:“做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全处上下没有一个人叫苦叫难,而是象罗文一样,主动去克服困难,用我们的敬业与忠诚去战胜困难。我们在存单上都盖上“三亿元大处—工行中心分理处欢迎您”的印章,宣传本处的实力,取信于农民;在营业厅内开辟接待专区,设立开发区专柜,取悦于农民;在柜外安排专人向农民宣传业务品种,柜内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办理业务,避免因不熟悉银行手续而产生麻烦感。面对他行挖存款的风潮,我们在柜面斗智斗勇,同时加大了反击力度,深入到村组,与村主任、会计密切关系,首先把他们的存单转存定期,将他们发展成义务宣传员,请他们介绍在当地村民中有影响力的人,或宗族大户,再上门做转存工作。每个村发放存单的时候,都派人现场宣传,发资料,讲优势,不给他行可乘之机。得知建行也有100万元的代发款项后,我们立即上门收取7位村民的10余万元存折,出动专车将村民请到建行支取,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钱被取出来,更显示了我们的工作力度,挖存款之风立时收敛许多。

读书学习活动的持久开展,提高了员工的个人修养,开拓了员工视野,提高了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同度和对工商银行的忠诚度,从而促进了中心分理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这个大所、老所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取得更大的成绩积蓄了起飞的动力,我们将坚持在员工中推行读书活动,做到“读‘好’书、‘好’读书”让读书学习活动来见证我们向年新增4000万元这一目标冲刺的征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040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