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一
上一个月,我的妈妈计划着给我报一个关于乐器的辅导班。我一听说,高兴得叫了起来:“哦!太棒了!”可妈妈又皱着眉说:“报什么乐器好呢?”我想了想说:“干脆报二胡吧。你看,我最喜欢的就是钢琴、古筝和二胡了,但钢琴和古筝太大也太重,所以就选二胡吧!”“好,那咱们就学它了。”最后妈妈拍板同意。并且很快给我报了一个二胡班。
第一次上课时,我发现教我的是一个男老师,心里就有些犯嘀咕,为什么是一个男老师啊?现在我才知道,原来这位男老师还是这个音乐班儿的校长呢,他姓冯,毕业于河南大学音乐系,出身音乐世家,他的父母都是搞音乐的。如今我是非常敬佩我这位男老师了,因为他每次拉二胡都很好听,用一个词描述就是婉转动听。
二胡也叫二弦琴,意思是只有两根弦。我第一个星期的第一节课学了怎样拉空弦。老师首先教我坐姿和拿琴法。先说坐姿,不能坐过高或过低的板凳,要坐一个你的腿坐那儿可以放平的凳子。再说拿琴法,把二胡搁在左腿腿根部位,琴身略微往前倾斜一点。这节课我主要学了空拉外弦和内弦,拉的时候大臂带着小臂,要顺着这根弦,不能别着它,右手腕要有节奏的自然摆动,不能死板。
第二个星期的第二节课我学了四个音符:1、2、5、6。刚开始练时拉出来的音儿真难听,如同杀鸡一般。不过还好,一节课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还没练出味道就下课了。
第三节课我又学了几个音符:3、4、7、ⅰ。老师把我的乐谱书翻到一首小歌前,说我们今天来学这首很简单的歌:春天来了。这首歌很短,所以我在下课前就练完了。这首歌的曲调很美,因为拉了很多遍,我不知不觉、慢慢的就背会了。
我现在一共学了五节课,已经能拉一些简单的小乐曲了,我真高兴,真希望我以后能越拉越好。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二
在二胡演奏中,对于“放松”一词,总是难以领会,更难以做到。总是以为放松是对紧张而言,消除了紧张,也就达到了放松。其实不然,在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才知道科学的演奏方法,在动作上应该是放松和自然的,演奏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使动作尽量地符合生理运动的自然规律。
。
我们说的放松并不是肌肉的完全松弛,科学的放松原则,是指绝不把劲使在不该用的地方,而要将力量集中用在必要的点上。具体举例讲,演奏时两腿放平,两脚着地是符合自然坐态的。又如,演奏时两肩自然下垂,这样既轻松,美观,又便于充分利用手臂的重量。再如,持琴时在上把位,左大臂与体侧应保持45度角,这是一个最佳的角度,既自然松弛,又利于演奏。当把位换至中下把时,大臂应该随之而下降,与体侧的角度变小。在拉弓时,右大臂过早抬起,或推弓时大臂不能及时收回,使大臂架起,既浪费了抬大臂的力量,又抵消了手臂下沉的重量,还是右半弓的发音难于控制,所以它也是不符合科学放松原则的。总之,在演奏状态上,讲放松就一定要把握住自然与必须这两个前提。
。
如二胡演奏中弓子贴弦的力量,就主要来自于手臂下沉的重力,再经过中指与无名指的动作来改变力的方向,从而形成弓毛对琴弦的一种斜向压力。又如,左手由低把位向高把位换把时,只需虎口一松,手臂就会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根本用不着再人为地加什么力量了。
如在换弓前,右手应该及早地放松,让最后一小段弓子依靠惯性来运行,到换弓时,正好将惯性的力量消耗完,使下一弓能够自然地与之衔接。还有一些弓法技巧,如抛弓,自然跳弓等,本身就是利用弓子运动的惯性来演奏的,如果不能掌握其规律,是很难运用好这些技巧的。另外,在演奏长音时,弓毛要在发音的瞬间“抓”住琴弦,右手要拿住弓子,给予一定的力量。但当长音发出后,右手就应该随即放松,以能保持琴弦正常的延续振动,而不必始终紧紧地抓住弓子不放。总而言之,要想获得最佳的音色效果,放松是根本。放松并非不用力,而是用力恰到好处,要在放松的基础上来用力,这样发出的音色才会优美动听,旋律流畅而圆润。
在二胡演奏技术中,换把非常重要,也是扩展二胡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刚开始学习换把的时候,心理很容易产生紧张状态,主要原因就是不够放松,因此,虎口把琴杆夹得太紧,所以经常音不准或者动作沉重,显得笨拙。经过反复练习我慢慢领会到,在换把的时候要严格遵从“以手带指”的方法,也就是上行换把时,手腕要领先下去;下行换把时,手腕要先带上来。这种手先行的方法,是由上臂,小臂,手及手指联合动作来完成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换把联系要特别注意音准和减少虎口对琴杆的摩擦力。这不但使上、下换把灵活,而且还可使琴身保持稳定。换弦在二胡演奏中是最为常见的手法。在学习二胡的初期阶段,却经常因换弦的问题苦恼,一到换弦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些令人不乐的杂音。
说穿了,关键还是在于多练习。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的运行速度均衡,不能因为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快速换弦的时候,因为速度快,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就必须做到手指的动作由腕部来带动,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音准是二胡演奏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演奏乐曲时能否准确地奏出各种不同音高,它关系到能否最起码地反映出作品的内容,因此,音准对于演奏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要做到音准,并不是容易的事。由于二胡这件乐器不用指板,所以它的音准控制难度就比较大。演奏者在演奏时,感情情绪的不断变化,使按弦力度不可能始终如一,按弦力度的大小、松紧的不同,使手指触弦面积也会产生较大的伸缩,这两点造成同一音高在弦上的位置就不可能保持绝对固定。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方法来解决和克服音准上的问题。如何解决和克服音准问题,首先必须要把音的准确高度,音高之间的关系搞清楚。音高关系在音乐旋律的进行中,应该说它并不是静止的,固定不变的。音乐中通过不同音高构成一定的旋律线,作为反映一定内容的旋律,其音高之间的关系却又都是受调性的影响,旋律发展趋势需要的影响,感情或情绪发展倾向需要的影响,特定的旋律风格等的影响。从音乐这个角度出发,根据调性需要,音乐风格的需要及根据人们听觉心理上的需要来调节音的准确高度。另外,快弓技术也是二胡演奏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在演奏快弓时,经常会在速度上吃亏,音色出来以后不均匀,显得没有章法。如果我们将右手看作一条鱼的头部,肘部变作鱼尾的话,那么把快弓动作形容成“摇头摆尾”是再适合不过了。
在运动中,手腕只是起一个力量的调节作用,使快弓的动作不至于僵硬,因此,即不可紧张,也不能过于松弛。弓毛也要贴紧琴弦,每一弓都要有“嘎”一声音头,这样的快弓才能具有颗粒性。二胡的揉弦是为了美化音色,是为乐曲服务的,在学习中,我经常会因为左手的放松不够而造成揉弦速度不均匀,发出阵阵压弦的紧张感,或者忽快忽慢,忽轻忽重。还有是由于手指力度的缘故,往往指尖按不住弦,手指随着揉弦越揉越高。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三
到了宋代,又将胡琴取名为“嵇琴”。宋代末学者陈元靓在《事林广记》中这样记载: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学者沈括在《补笔谈.乐律》中记载:“熙宁中,宫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进酒而一弦绝,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终其曲。”说明在北宋时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为皇帝大臣们演奏”嵇琴”时,断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没有娴熟的技艺是做不到的。后来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又记载“马尾胡琴随汉东,曲声犹自怨单于。弯弓莫射去中雁,归雁如今不寄出。”说明在北宋时已有了马尾的胡琴。
元朝《元史.礼乐志》所载“胡琴制如火不思,卷顾龙首,二弦用弓捩之,弓之弦以马尾”进一步阐述了胡琴的制作原理。到了明清时代胡琴已传遍大江南北,始成为民间戏曲伴奏和乐器合奏的主要演奏乐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为二胡。半个多世纪以来,二胡演奏水平已进入旺盛时期。刘天华先生是现代派的始祖,他借鉴了西方乐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胆、科学地将二胡定位为五个把位,从而充扩了二胡的音域范围,丰富了表现力,确立了新的艺术内涵。由此,二胡从民间伴奏中脱颖出来,成为独特的独奏乐器,也为以后走进大雅之堂的音乐厅和音乐院校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很快,为了大力发掘民间艺人的艺术珍宝,华彦钧、刘北茂等民间艺人的二胡乐曲经过整理被灌成唱片,使二胡演奏艺术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涌现了张锐、张韶、王乙等为代表的一批二胡教育家和演奏家,在他们的影响下,又培养出了新的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王国潼等。二胡作曲家刘文金的《长城随想曲》等将二胡的性能超常发挥,并刻意创新,使二胡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异彩。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四
周六,我去上天才作文班,老师导读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叫《我们一起走,迪克》。
迪克是一条极其丑陋的狗,连妈妈和主人都不喜欢它,把它扔到了山林里,为了生存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迪克渴望能有一个主人,就遇到了小盲人阿炯。阿炯的妈妈是下乡知青,在他八岁的时候回昆明老家了,他跟着不负责任的爸爸生活,在一次高烧中眼睛失明了。
阿炯后来有了后妈,就更没人喜欢他了,被爸爸送到一个老瞎子那里学拉二胡,此后便在一个茶馆里靠拉二胡为生。在回家的路上跌倒丢失了盲棍,这时碰到了迪克,迪克帮了他,从此他就收养了迪克。
在一次变故中阿炯带着迪克决定去昆明寻找自己的妈妈,在经过死林时遇到科研考察队,以帮他们找寻丢失在悬崖中的岩石标本作为交换条件,被送到了昆明。
在昆明一边拉二胡乞讨,一边寻找妈妈。在乞讨的过程中有一个阿姨每天给阿炯钱,并且很关心他,其实这个阿姨就是阿炯的母亲,但是她顾忌现在的家庭以及自己的名声,所以没有认阿炯。
后来阿炯生病了,阿姨在和丈夫宋经理商量后,以好心人的名义把阿炯带到家里养病。后来戏剧团宋经理竟然发现阿炯拉了一手好二胡,于是就让他到剧团演出,并且答应试用期一过就可以成为一名正式的员工。这对流浪已久的阿炯来说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阿炯把自己与迪克坎坷的经历通过二胡演奏了出来,阿炯很快成了明星,可是在舞台上演出,迪克因为太丑陋而不受观众的欢迎,宋经理买了一只马戏团漂亮的狗来代替,最后迪克气不过搞砸了演出,为此宋经理要宰掉迪克。
阿炯绝对不会让别人伤害自己的迪克,同时也知道了阿姨就是自己的妈妈,他很伤心,最终带着迪克悄悄离开了这个家,离开了剧团。
对阿炯来说,找到了母亲,同时有了工作,而且还成了小明星,这是再好不过的归宿了,可是他为了与自己患难与共的迪克,他宁愿抛弃所得到的一切,哪怕是永远去流浪。阿炯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做出这样的选择很让人感动和震撼。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五
有一个精灵,漂泊如三春之水,清冷似冬夜之月;
有一个精灵,惆怅如初夏细雨,幽怨似深秋桂子;
有一个精灵,它注定了永远都在流浪。
它就是二胡,江南,流浪的二胡。
蒙古包、轱轳车,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注定了是马头琴的摇篮;
红高粱、信天游,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黄土高坡天生就是唢呐的世界。
而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的江南则永远是二胡生生不息的磁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风情孕育着一方乐器的生长,只是我们不知那当初的当初,是江南选择了二胡,还是二胡选择了江南。这样的选择费思量,难端详。
六朝金粉、王谢侯府的秦淮,有太多的声色犬马,那不是二胡弦线上开放的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钱塘,有太浓的绮丽繁华,那不是二胡琴弓中跳动的律。纤道、乌篷、台门、廊棚,雨巷、石桥、茶肆、谷场,这才注定了二胡流浪的行脚。本不属于墨客骚人、显贵官宦,流浪的二胡注定只是在百姓黎民、俗子凡夫中开放的花,流淌的画;流浪的二胡天生就是贩夫走卒、商贾戏子开心时的道具,潦倒间的支撑。
我真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二胡开始在江南流浪,我只知道当如水的月色浸淫深秋桂子,稠密的细雨婆娑河边芭蕉的时候;当多情的晚风掸拂台门石桥,散漫的炊烟缭绕乡野谷场的时候,二胡的流浪便开始了。当流浪的二胡宿命地遇上了那个人,它的流浪被无端地浓缩聚集了,被无限地扩散放大了。那个叫瞎子阿炳的人,象一个巫师,二胡遇上了他,从此便再也停不下流浪的步伐。
《二泉映月》的音符如泉眼汩汩洇漫,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该是一种无奈;《病中吟》的曲调如泪水缓缓流出,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分明是一种悲凉;《良宵》的节拍如思念浓浓笼罩,我们知道那流浪着的更是一种彻骨的沧桑。不是二胡的流浪、音乐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灵魂的流浪、一方土地的流浪,那样的流浪是一个时代的流浪、一个民族的流浪。
一方水土的精灵,一盈风情的血脉,器乐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的魂魄。而流浪,不只是一种悲苦和困顿、一种沧桑和无奈,更是一种忍耐和坚韧、一种奋进和抗争。它是生命另一种鲜活的姿态,这种鲜活的姿态永远都不能消解。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六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的一种拉弦乐器,相传是古代胡人的乐器,所以被称为“胡琴”,又因只有两根弦,又被称为“二胡”,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那么,二胡入门基础中,什么是快弓的颗粒性?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通常对快弓效果的要求是:发音清晰饱满、干净利索、时值均等、换弦换把不露痕迹,要具有颗粒性。清晰饱满,是指擦弦紧,有力度,发音结实而不虚飘;干净利索,是指两手配合密切,不拖泥带水;时值均等与不露痕迹,是指对运弓擦弦距离的控制及左手的技术要求。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教材都是这样讲的。但这些提法还不足以形象的表明快弓的本质特征,于是,后来便出现了“颗粒性”的提法。虽然目前尚未见到对快弓颗粒性的明确定义,但颗粒性的提法却反映了快弓的本质特征。顾名思义,所谓颗粒性,即快弓的发音,每个音符都像“颗粒”一样,一颗颗、一粒粒似的结实、清楚、利落,而且每一粒的大小都一样。这一形象的说法简明扼要的概括了快弓的音型特征,因此逐渐被大家所接受,也得到了二胡专家们的认同。许多专家都把颗粒性写进了教材,并把具有颗粒性作为快弓的技术要求,许多人还把有无颗粒性作为衡量快弓质量高低的一个标志。由于笔者手头的资料不全,暂时还无法对颗粒性提法的最早出处进行查证,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颗粒性的深入讨论。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以为对快弓颗粒性的概念,是否可以这样来界定:颗粒性是对快弓质感的一种形象的描述,反映了快弓的音型特征,是衡量高质量快弓的一个标志。
快弓的颗粒感。颗粒感不是一种定量的`硬指标,而是定性的主观感受。弹拨乐器,例如琵琶的乐音,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击打乐器,例如扬琴的乐音,如崩豆跳荡。它们都具有明显的颗粒性。但是把颗粒性运用到二胡的快弓上来,就有了区别于其他乐器的特殊含意,此颗粒非彼颗粒也。弹拨乐、击打乐的颗粒性,是弹出来的、打出来的;二胡的颗粒性是拉出来的,是弓弦摩擦出来的。弹拨、击打乐器的颗粒感是单体的小颗粒,两个音符之间是断开的,其声音的特征呈点状,波形是尖柱状形。而二胡快弓的颗粒感是连续的块状颗粒,首尾是相连接的。其乐音即不是球状,也不是枣核状,而是一条线段,两个乐音之间是线段与线段的紧密连接。即使极快速的快弓听起来像点状,但把它放大,仍然是更小的线段。因为快弓乐音的形成是靠弓毛摩擦琴弦的时间和距离,虽然弓毛在琴弦上的走距不足1厘米,但它也是线段而不是一个点。既然快弓是线段与线段之间的连接,为什么还要强调颗粒感呢?这就是快弓颗粒性开创者的高明之处。用颗粒之感来突出快弓的质感,要把快弓短促的线段,演奏成块状大颗粒的感觉。块状的大颗粒之间的衔接不允许有空隙,要做到天衣无缝,以此来提升快弓的高水平、高质量。这是弓弦乐器二胡所独有的特点,这也是快弓与跳弓的区别。快弓的质感。质感是用艺术手段来表现不同物质的特质。绘画使用颜色,摄影使用光的层次来表现物质的质感。它们都是视觉艺术。而二胡是听觉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乐曲的情感和境界。为加深对快弓特点的讨论,笔者引入质感这一概念,来表达二胡快弓声音的特质。二胡乐音的质感,要靠不同的技法来表现。快弓声音的质感,要用快弓技法去展现。而快弓的质感是以颗粒性为本质特征的。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第一,乐音的颗粒性,是快弓质感的内在特征,也是快弓质感的核心。颗粒性表达了快弓音质的特性,每个音符像颗粒那样坚硬,饱满,明快。借此说明快弓声音的质地是密而不虚,硬而不粘,刚而不柔,明而不涩。这是快弓在听觉上给人的一种感受。
第二,时值的均衡性,是快弓质感的外在特征。快弓奏出的音符,是快弓的技术产品。时值的均等,是快弓产品规范性、一致性的特点。它是靠左右手对动作时间严格的控制来实现的。不管音程的高低,无论声音的粗细,每个音符的长短必须保持整齐划一,时值均等,让人听起来感到快弓的组织是严密的,整洁的,是训练有素的,快弓的每个产品都是符合规定的。
二胡工作室总结篇七
二胡琴码的选择主要是根据二胡声音的追求而定,这与每个人对二胡声音的鉴赏相关。从二胡声音品质的角度分析,选择的琴码对二胡声音要具有:通透,均匀。内外弦协调,上下把位均衡作为标准。音色应该追求二胡固有的圆润优美的声音取向,并且要求音质纯净。
由于二胡材料、工艺和新琴、老琴的不同以及气候环境的影响,将会产生各种不同特点的声音状态。在选择琴码时,更注重在基本声音要求下对琴码的调整和确定。
其实对二胡琴码的选择和调整是一门学问,主要是根据琴码的结构、规格、尺寸不同,材质不同来调整。以达到二胡满意的声音效果。如何选择和调整:应该是因琴而宜,因人而定。每个琴码只有配置在适合它的琴上,不可能全包,也不是万能的。
根据二胡专业演奏发展的历程以及长期的艺术实践,合理选择和调整琴码,首先要具有一定主观听觉审美能力和正确的演奏基础,并根据自己对二胡声音的.鉴赏喜好来选择调整琴码。
目前专业演奏界主要选用以下几种材料和结构以及工艺的琴码:
1、圆形底油煎枫(色)木码
2、圆形底枫(色)木码
3、长圆形底上乌(红)木条下枫(色)木码
4、为了调整新琴或气候干燥声音尖噪,部分采用老松节码。
二胡琴码是二胡琴弦振动发音的传导体,琴弦架压在码的上端,码的底平面压在二胡琴筒皮膜面的中央。当琴弦摩擦振动后波动传递到琴码,这时琴码就是声波的传导载体,通过它将琴弦的振动传导到皮膜,产生谐振。再通过皮膜激振琴筒空气柱和琴筒腔体,产生耦合共振,最后导致全琴振动,从而产生二胡的整体音响。
既然琴码的主要作用是琴弦振动的传导以及与皮膜的谐振,它的好坏就要看对二胡声音音质、音色、音量是否有利。
从音响学角度分析,琴码对二胡琴弦振动的传导以及与皮膜的谐振在整个频响范围内越均衡越好,有利于二胡声能(音量)的放大。并且根据二胡音色特点对各音频段进行适度的调谐。
为了让大家从客观角度比对二胡琴码的差异,笔者采用电脑频谱分析再做些尝试。
整体声音较为均衡,音色圆润秀美,但最高音区声音穿透力和亮度略弱,音量适中。主观听觉感受三个琴码的声音特点基本接近。
声音比较透亮,音色圆润性稍差,各音区基本平衡,但感觉声音统一性不太好。音量略大。
声音均衡宏亮,音色圆润性不足,高音区明亮穿透力好,音量大。音质略有噪杂。
声音基本均衡,音色较润厚,高音区尚可,但音量偏小,不够透亮,稍有灰暗之感。根据正常二胡声音要求,红木琴码一般不易使用。因为红木材质过于密实比重大。音响阻抗强,木材振动内摩擦衰减因数大,声音的通透感差。
来适配合适的码子,才能使音色达到自己满意的最佳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2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