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一
欢迎大家来木渎古镇旅游!下面由我为大家讲解。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处,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个风景区,以吴越遗迹、山林石景和木渎古镇为特色,既有山林之胜,又有园林之美。现在,我们就到木渎古镇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们来看这座石牌坊,上坊写着“瑞门入胜”四个字,也就是说,当我们跨进这座吉祥门,就走进了古镇悠远的历史画卷。说起木渎的“古”,我给大家讲一下木渎之名的来历。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这里大兴土木,修姑苏台,建馆娃宫。木材源源而至,竟把这一带的河流港渎全部堵塞,称为“积木塞渎”。“木渎”之名也就由此而来。
这条河道虽然貌不惊人,但在春秋历史上赫赫有名。当年吴王为了讨伐楚国,从陆地上开挖了这条全长230多公里的人工运河,经水路发兵,出奇制胜,取得了“五战五捷”的辉煌战果,由此奠定了吴国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为这条运河由伍子胥建议并率众开凿,后人为了纪念他,就称此河为“胥江”。
河边的这条长廊称河棚,全长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与民居边成一体,为上街卖菜的菜农、船民和过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晒,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欢迎。远远望去,百米河棚显得错落有致,高低不一,仿佛姑苏园林中一道贴水的长廊,风姿绰约,平添了几分美感。
大家看,这儿有两座桥,一座叫“斜桥”,一座叫“邾巷桥”,两桥一横一坚,取袂而筑,相依相偎,因而又称“双桥”。请看。从太湖来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铜坑的香溪在斜桥下合二为一,一清一浊,形成一条明显的分水岭,这,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斜桥分水”。
木渎不仅是一个水乡古镇,由于镇上私家园林众多,因而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现在我们要参观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见长的私家园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冯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也就是仅次于状元的榜眼,所以人们称他的故居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占地约十亩。它的布局为前宅后院,坐南朝北,有照墙、门厅、大厅、楼厅、花园,形成一条纵轴线,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园林风格。
主人冯桂芬因出生时,正值桂花开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览群书,通晓经史,以才学负名乡里,道光十二年,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时,识拔了素昧平生的冯桂芬,称他为“百年以来仅见”的人才,并招入抚署读书,收为学生。这一年,冯桂芬刚刚二十三岁。
这是冯宅大厅。名“显志堂”。是主人招待贵宾的场所。堂名是主人当年春风得意时所题,显示了胸中的雄伟抱负。厅内陈设古朴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风范。
这里是冯桂芬的书房名“校邠庐”。冯桂芬高中榜眼之后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编修,因不满官场的腐败,不久就辞官回乡。在这期间,冯桂芬写下了他的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他针对鸦片战争时期内忧外患的国情提出了四十条改革建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采西学、制洋器”,成为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先声,又被后来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奉为先导。冯桂芬性格刚烈,嫉恶如仇,这副对联“官久方知书有味,才明敢道事无难”,正是对冯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总结。
校邠庐的建筑结构较为别致,汇聚了榜眼府内的木雕精华。首先,屋顶为三轩连缀,江南罕见,其次,在结构承重上又有独到之处,两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并饰以倒挂花篮,俗称“花篮厅”,既增加了空间,又方便采光,这种集技术和艺术,实用和美观于一体的建筑风格,正是当地香山帮巧匠高超智慧的体现。
这副石雕《盛世滋生图》是我们榜眼府中的第二宝。此画又名《姑苏繁华图》,由清人徐扬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绘,全长1225厘米,主要描绘了康乾盛世时苏州的繁华景象,具体内容为“一城、一街、一镇、一村”,而木渎占了一村、一镇,因此在民间流传着这祥一句话:“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进入内宅,我们就可以看到榜眼府第的第三宝:砖雕门楼。这座砖雕门楼建于清嘉庆年间,砖雕内容均为戏文图案,有“渔樵耕读”、“太白醉洒”等,表现了主人崇尚的人生境界。中间四字“通德高风”,既高风亮节的意思,是冯桂芬的又一位恩师潘世恩所写。
内厅名叫芙蓉楼,以芙蓉“出污泥而不染”之寓意,来表达主人的高洁品性。另外,芙蓉花生命力旺盛,因而也有希望家族兴旺发达的意思。
后花园面积很大,园中有亭榭廊轩,点缀在红花绿树之中,最有特色的是,我们在山顶的含山亭可登高望远,俊逸挺秀的“吴中第一山”灵岩山一下跃入您的眼帘,激起你对吴王、西施故事的无限遐思。
木渎镇上有两处“双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有“小双桥”之称的西安桥和小日晖桥。站在西安桥上向东望去,就是百步之遥的东安桥,两桥一座精致,一座雄丽,遥相呼应,俗称“姐妹桥”。站在桥上向西望去,就是著名的木渎古“十景”之一的“姜潭渔火”。每逢夜幕降临,岸上的万家灯火,满天闪烁的繁星与江中的点点渔火相映成辉,让人留连忘返。
这是虹桥,始建于宋代。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袭朱纱,绚丽无比,这就是木渎十景中著名的“虹桥晚照”。
我们现在正走在山塘街上,这是一条百年老街,当年康熙、乾隆就是沿着这条街登上灵岩山的。由于山塘街背倚灵岩。面临香溪,依山傍水,在古代的时候有许多达官贵族在此居住。接下来我们参观的就是清末木渎四大富翁之一蔡少渔的旧宅———————古松园。
古松园的主人蔡少渔早年在上海经营洋货生意,发达后回乡造屋置地,有良田万顷,从这幅《古松园鸟看图》可以看出,古松园小巧精致,曲折幽深,是典型的清代宅第园林。
穿过门厅,进入天井,回首可见一座砖雕门楼,门楼上下坊分别刻有“老子西游入关”、“疯僧扫秦”、“将相和”、“截江夺斗”、“张羽传书”、“宁戚饭牛”等一组历史故事,字枋为“明德惟馨”,两侧兜肚分别为“张良拾履”和“高山流水”,整座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尤其“张良拾履”中的拱桥和“高山流水”中的水浪波纹,生动逼真,有极强的质感,充分体现出雕刻技艺的精妙。
这是一座抬梁式大厅,是主人接待贵宾和操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正厅为仿明建筑,步杆和内四界的梁架上各有四对棹木,形如古代官帽翼翅,俗称纱帽厅。棹木上透雕了各种戏文故事,梁头的山雾云和抱梁云为“鹤鸣九皋”图案,气韵生动,精妙绝伦。最有意思的是明间梁架正中一根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名为“八音联欢”,寓意喜庆欢乐。
这是楼厅,只五间,两侧有厢房,因檐枋下端有十六只倒挂花篮,楼上轩梁雕有十六只凤凰,因而人们又称为“花篮楼”或“凤凰楼”。凤凰楼是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这里的所有雕刻均为吉祥图案,民间称为“讨口彩”,如明间檐枋由东而西分别刻有画、书、信、元宝,称为“书中自有黄金屋”;次间檐枋刻有花篮、箱子、宝剑、葫芦等,俗称“暗八仙”;厢房檐枋上刻有海螺、风火轮、珊瑚、铜鼓等八件宝物,雅称“八宝”,楼下是“木渎名人馆”,介绍了木渎镇上66位历史和当代名人,图文并茂,大家看后会对木渎历史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楼上是“书法艺术馆”,集中展示了我们木渎“书法之乡”100多位当地书法家的精品力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上楼参观。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古松园的后花园,在花园东侧有一棵罗汉松,高逾十米,为明代遗物,据《吴县志》记载,此树已有五百多年树龄,蔡少渔“古松园”之名既因此树而来。不远处有一株银杏,粗可盈抱,枝干挺拔,秋天果实盈枝,初冬则满树金黄,为前宅后院带来一片喜气。
后花园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双层长廊把亭台楼阁连成一个整体,置身双层曲廊之上,既可近揽古松翠色,又可这瞩灵岩山景,这样,古松园虽小,但于局面促之中,能领略山水之妙、自然之趣,不失为苏州私家花园的精巧之作。
沿着山塘老街,我们继续往前漫游,身边是静静流淌的香溪河,传说吴越春秋时,西施住在灵岩山馆娃宫里,每日用香料沐浴,这洗妆水流入山下河水中,满河生香,故得名香溪。沿着香溪漫步,我们就像闻到了二千五百年前吴宫花草的芳香。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木渎最大的私家园林——虹饮山房。
虹饮山房是清代乾隆年间苏州近郊著名园林,因为它门对香溪,背靠灵岩,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过于其它园林,所以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茶、吟诗,直到夜色降临,才依依不舍,顺着门前的山塘街道,前往灵岩山行宫。因此,虹饮山房在当地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
这就是御码头和御碑亭。乾隆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51年的春天,乾隆首次南巡,御舟经运河,转胥江,折入香溪,在此舍舟登岸。
乾隆喜好游山玩水,舞文弄墨,所到之处,必赋诗题字。当他见到这条山塘街古道幽奇古绝,不由诗兴大发,当即口占七律一首。后来,这首七律被当地官员镌刻于碑,置于亭内,与对面的明代怡泉亭两相映照,成为古镇一大景观。
大概是乾隆“到此一游”之类的诗题得太多了,据说他在位的60年中,作诗达41800首,平均每天达2首,因此,后人对他的诗题和书法见仁见智多有褒贬。他自己也觉得题诗太多,说是“五集篇成四万奇,自赚点笔过多词”。但是,后人对乾隆的重臣,体红客大学士刘墉的书法却是推崇备至,称他“浓墨宰相”,为一代书家之冠。现在我们看到的虹饮山房的匾额,就是由刘墉亲笔题写。
当年,乾隆皇帝住在灵岩山行宫,而那些词臣随扈则住在虹饮山房。据信吏记载:刘墉曾二度在虹饮山房下榻,与主人徐士元相交默契,这“程子四箴”四个大字,就是刘墉专门赠给徐士元的。这个“程”字,指的是北宋理学家程熙、程灏,两人为亲兄弟,同学于周敦,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称“二程”。官至崇政殿说书,反对王安石新政,主张“专人欲,存天理”,壁如寡妇再嫁,他认为是大逆不道。为封建统治者辩护。所谓“程子四箴”也就是要求读书人恪守本份,效忠朝廷。
这是虹饮山房的镇园之宝:龙椅。它可不是一把普通的座椅,是当年康熙南巡驻跸灵岩山行宫时的圣驾专座。后来乾隆游木渎时也坐过。它是用千年紫檀精制而成,九条金龙缠绕腾飞,显示出至高无上的帝王之尊。这只龙椅原来一直保存在灵岩山上,文革中论落民间,最近虹饮山房修复时从民间收受而来。
虹饮山房的主人徐士元是位落第秀才,一生不慕功名,惟喜居家读书。徐士元有个嗜酒的癖好,常和朋友在园中诗酒为乐,而且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即由此而来。徐士元嗜饮却从不放浪形骸,一生循规蹈矩,尤其对父母孝顺,是远近闻名的大孝子。为讨二老欢心,他专门在园中建造了这座古戏台,每逢春秋佳日,请来戏班子为二老演唱,以怡其心,安享天年。乾隆到木渎,必游虹饮山房,而且一定要在这里看戏。据说,有一次,乾隆看戏看得高兴,还亲自登台,舞剑助兴,这倒真有点与民同乐了。
不过,与乾隆爷一起看戏,一般老百姓可没有这样的待遇,能在这露台之上陪侍皇上看戏的,都是四品以上官员,其他地方官员和乡绅只能在戏台两侧的看楼里观赏,而且这戏台四周都有大内侍卫和官兵把守,一般人等是不得入内的。
在戏台两侧的廊墙上,陈列着明清及至民国时期吴地名人书写的对联65幅,称为“吴中联墨宝鉴”,所选名人大都与木渎有关,而且都是书坛一代大家,有着极深的艺术造诣。廊内还陈列着近百件清代牌匾,固其多为重臣大吏、进士举人榜书题写,书法精美,风格各异,加上精心刻制,妙趣横生,极具收藏和欣赏审美价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尽情浏览一番,细细品尝玩味。
现在,我们来到了东园,这里原是明代李氏的小隐园,以老树奇石和竹林茂盛著称。乾隆初年,此园被徐士元购得,增筑厅堂四进,主要用于生活起居,又在后园中疏池开径,叠石栽花,成为一处精巧雅致的宅第园林,既可与古戏台娱乐区相连,又可自成一统,十分清静闲适。
这是轿厅,名为“离茨堂”,是当年徐士元迎客停轿的地方。“离茨”二字出自《离骚》,有“茨录施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句,“茨录施”皆为恶草,徐士元将其借喻小人,告诫自己近君子,远小人,故以此为轿厅之名。
这是大厅,主人举办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招待贵宾的地方。中堂为《古木慈鸟图》。表达了徐士元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两侧字画值得一读,其中这幅《春山访友》,是徐士元留存至今唯一的一首诗作,诗意清新脱俗,寄托了诗人幽居隐逸的情怀。另一首是《夜读山房》,作者谈汝龙也是木渎人,康熙南巡木渎的时候,谈汝龙作为木渎秀才,当面向康熙献诗一首,深得赏识,被钦取进京,入内庭任纂修,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办公厅秘书。
到了清末,徐家日渐衰落,这座东园为陈家购得。陈家的外孙女沈寿从小在这里长大,随外祖母和姐姐沈立学习女红,用功不辍,终成一代“刺绣皇后”。这座楼厅就是当年沈寿的绣楼,名“雪宦楼”,如今,我们在这里布设了沈寿纪念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沈寿的生平、艺术成就和获奖情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看。
清同治十三年(即1874年),桂花飘香时节,沈寿出生于吴县,即现在的苏州乔司空巷。沈寿7岁的时候,开始在木渎外婆家生活,为姐姐沈立穿针引线,学习绣艺。第一幅作品为《鹦鸿图》,12岁时绣成《秋雨月上图》。惊动长辈,15岁就以绣艺闻名姑苏。
光绪二十年(即1894年),20岁的沈寿与绍兴秀才、书画家余觉结婚,住在苏州范庄前。五年后,随余觉迁居上海。
光绪三十年,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沈寿与姐姐沈立、学生余静芬等人绣成“八仙上寿图”、“无量寿佛”两幅寿屏,进献慈禧,被慈禧磁后称为“绝世神品”,人专旨农工商部领“四龙宝星”四等商勋,并亲书“福”、“寿”二字分赐余沈夫妇。沈寿原名沈立芸,得慈禧赐书后改名沈寿,并改号为“雪宦”。这时,朝廷采纳农工商部建议,设立好绣工科,亦称皇家绣工学校,沈寿为总教司,余觉为外事总办。11月,余沈夫妇赴日本考察美术学校教学,第二年1月回国,带回各种画册87本和刺绣小屏一架以及金线、颜料等,开始尝试以西洋版画及摄影图片为绣稿,开创“仿真绣”技艺,其贡献具有划时代意义。
光绪三十二年,沈寿用“仿真绣”技艺绣制了我国第一幅人物肖像刺绣作品《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参加意大利都朗博览会获一等奖,被授予“世界至大荣誉最高之卓越奖状”,被誉为“神针”。
辛亥革命爆发,沈寿的女工绣工科解散,余沈夫妇去天津创办自立绣工传习所,1914年,应张骞之邀,沈寿去南通任女工传习所所长,为南通培养绣女150多人。第二年2月,美国为纪念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博览会,沈寿的《世界救世主耶酥像》获博览会一等奖,声名远播,被誉为“绣圣”。
1917年10月沈寿患病。卧病期间,沈寿口述自己一生绣技的经验理论要点,由张骞手记整理成《雪宦绣谱》,开中国工艺专书之先河。在此期间,沈寿还抱病绣成了她一生中最后一幅作品《女优倍克像》。1921年6月8日(农历五月初三),沈寿病逝,终年47岁,葬南通黄泯山。
作为一代刺绣皇后,沈寿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刺绣艺术人才,为苏绣在国际上赢得了巨大荣誉。这就是沈寿的大弟子金静芬,解放后苏州刺绣研究所第一任所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位是沈寿的侄女沈粹缜,也就是邹韬奋的夫人,这是他们的全家福,中间就是邹家华。沈寿是苏绣的骄傲,也是木渎的骄傲。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二
开车2个多小时,我们到了古镇,住在镇上的天平大酒店,酒店真的很漂亮,高高的大厅里还栽了高大的棕树,像是露天的感觉。
酒店里还有游泳池,我和妹妹高兴极了,下午就迫不及待的拉着老爸带我们下水去游泳,这次,我可是只带了2个水袖就下去了,游的比上次去嵊泗进步大多了呢。
下午4点,看看外面的太阳好像没有中午那么厉害了,我们就去了木渎古镇游览,外婆和舅爷爷带我去看了“严家花园”,这个是古代一个大家族的房子,里面的花花草草很多,房屋也很多,大人们看的津津有味,而我和妹妹缺看不出什么特别,外婆说我们不懂历史。
出来后,沿着古镇转了一圈,天气太热了,汗水不停地流,吃冷饮、喝水都不管用,路也走不动了。夏天真热,不知道古代人住在这里是不是很热,反正我感觉吃不消了。赶紧和爸爸妈妈说我们想会宾馆,外面太热了。回到了房间里面,在凉爽的空调下面,感觉真的舒服啊。
木渎镇留给我的就是2个字的印象:炎热。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三
木渎古镇格局独特,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也是苏州的旅游景区,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作为导游也要做好木渎古镇的
解说词
,详细介绍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木渎古镇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木渎古镇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城西南15公里处的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有“吴中第一镇”之称;坊间传“先有木渎镇、后有姑苏城”之说。木渎古镇又有“园林之镇”的美誉,有严家花园、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古典园林多处,镇上老街纵横,山塘、下塘、下沙、中市街,历经沧桑,风貌犹存。
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中国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古镇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沉积,经国家批准的文物保护单位有12处。1983年被列为太湖13个风景区之一,享有“秀绝冠江南”之誉。镇西有风景名山灵岩山,山上建有“馆娃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山顶皇家花园,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迹。雄距山顶的灵岩寺为梁代建筑,气宇轩昂。灵岩山以中国佛教和游览胜地著称于世。清康熙、乾隆二帝多次南巡,皆驻跸灵岩山行宫。与灵岩山遥遥相对的天平山位于镇西北,更以“红枫、清泉、怪石”三绝闻名江南,“天平观枫”成为江南的一大奇观。木渎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清代《姑苏繁华图》描写木渎景致占一半。明清时代镇上有私家园林30余处,享有“园林之镇”的美誉。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位于苏州城西南15公里处,有“吴中第一镇”之称。 风景名胜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灵岩山馆、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中严家花园为江南名园,为中国台湾政要严家淦先生故居;虹饮山房是乾隆民间行宫,内有二十道清代圣旨,弥足珍贵。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最佳旅游季节到苏州,最佳行程在三日左右。
如果第一次来苏州,花上一天时间,游玩苏州的园林,还是很有必要,比如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盘门。如果已经来过,那大可跟着我们的步伐,寻找幽静的春色,花上半天游山塘,下午逛逛平江路。贡献一天半给西山。此外,余下的时间,可以抽空听听评弹,逛逛夜园林。如时间紧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四季均适宜出游。历史文化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 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0xx年),秦以吴国故都设立吴县,木渎隶吴县。三国时,木渎已是三吴重镇。东晋时司空陆玩为陆逊后裔,曾建宅于灵岩山馆娃宫旧址,后舍宅为寺,木渎成为佛教胜地。宋代,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北宋设木渎镇,属吴县,镇以渎名。”,当时木渎已是苏州城西诸乡镇的中心。至明代,木渎为吴县六镇之一。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商埠。清人徐扬绘有一幅乾隆年间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图卷《盛世滋生图》,其中木渎部分竟占全卷的二分之一。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为这里的山水风光而倾倒。民国时为木渎区公所驻地。1949年4月解放后,为木渎区政府驻地。1952 年升为县直属镇。1954年9月划归苏州市郊区。1958年8月,复划归吴县。1985年金山乡与木渎镇合并,遂成为镇管村的建制镇。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 并增筑姑苏台, “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中国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
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山塘街是木渎的经济中心,在那儿也有一处名园,那就是古松园: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林则徐弟子冯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木渎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风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另外在木渎古镇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枫“三绝”驰誉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错的去处。
要真正了解木渎,她的悠久历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东麓,又名范坟山。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称一线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人称“万勿朝天”。东坞有范仲淹祖坟,俗称“范坟”。
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例,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四
木渎古镇位于苏州西郊灵岩山麓,依山而筑,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为江南诸多古镇少有。木渎更是江南唯一的`园林古镇。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盘隐草堂等,其深厚的文化蕴积,幽雅的园林环境,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为现代都市人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迄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并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木材源源而至,竟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由此得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等等。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
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山塘街是木渎的经济中心,在那儿也有一处名园,那就是古松园:古松园在山塘街,因园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罗汉松而得名。古松园乃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砖雕门楼深雕缀饰,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联欢”,如此造型在江南园林建筑中绝无二例;凤凰楼为东山雕花大楼的前期作品,建筑和雕刻艺术如出一辙。后园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驻足双层长廊,可近揽古松翠色,远瞩灵岩山景,令人顿生尘外之想。后园西侧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沈寿传人----姚建萍刺绣艺术馆。
林则徐弟子冯桂芬的故居——榜眼府第也十分有名:榜眼府第在下塘街,为林则徐弟子、近代政论家冯桂芬故居。冯桂芬是清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进士,故邑人称其宅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为前宅后园结构,占地近十亩,是典型的清代园林建筑风格。“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主要特色。花园以池为中心,亭、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高低错落,绿树掩映,充满了诗情画意。
木渎还有一处胜景,那就是灵岩山:灵岩山风景区位于“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麓。景区内有吴王姑苏台、清代状元毕沅的灵岩山馆、清代大诗人张永夫纪念馆等名胜,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九曲长廊因地形而走,清池涓流,岸曲水回,自古便是吴中著名的旅游胜地。顺山而上,可寻访馆娃宫、西施洞、琴台等春秋遗迹,朝拜东南第一佛教名刹灵岩山寺。
另外在木渎古镇西北,向以怪石、清泉、古枫“三绝”驰誉天下的天平山,和山塘街上的明月寺,也是不错的去处。
要真正了解木渎,她的悠久历史,便是一定要知道的: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献美女西施与吴王。吴王夫差为取悦西施,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管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积木塞渎",木渎便由此得名。
天平山位于苏州市城西15公里处,海拔201米。因有名人范仲淹的高祖葬在山的东麓,又名范坟山。北宋皇朝曾将天平山赐给范仲淹,也称"赐山"。以枫、泉、石为著,并称“三绝”。这里也是观太湖的好地方。山麓有成片枫林,大者年逾四百,秋日经霜,层林尽染,称“万丈红区”。半山有白云泉,誉为“吴中第一水”。其西有两崖,对立如门,俗称龙门,又称一线天。山多奇峰怪石,山腰笔架峰后,岩石环回,挺秀奇伟,人称“万勿朝天”。东坞有范仲淹祖坟,俗称“范坟”。
怪石、清泉、红枫为天平三绝。山上奇石纵横错落,皆危耸向上,似古代大臣朝见皇上时手捧的朝笏,故称此景观为"万笏朝天"。清泉出自岩名"白云泉",泉水由竹筒引入云泉精舍石壁下的钵中,又名钵盂泉,味极甘例,唐代茶圣陆羽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红枫为范仲淹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移来,尚存176株,迄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深秋时节,碧云红叶,灿烂如霞,瑰丽夺目。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五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是江南著名古镇。境内风光秀丽,物产丰饶,又恰在天平、灵岩、狮山、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是与苏州城同龄的水乡古镇。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造馆娃宫,又在紫石山增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木渎灿烂的文化,自古以来,木渎人文荟萃,人才辈出,自北宋至清末,共出进士25人,举人30余人,其中状元2名,榜眼1名。著名人物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清代著名诗人、诗选家沈德潜,清末启蒙思想家、政论家冯桂芬,以及近现代的刺绣皇后沈寿、台湾政要严家淦(gan)等等。
作为沟通苏州城和浩淼太湖的交通枢纽,木渎是名副其实的太湖门户,因而在明清时期,木渎即是苏州城西最繁华的商埠。
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反映当时姑苏繁华风貌的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全长1225厘米,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木渎当年之繁华可见一斑。清代乾隆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与他的老师沈德潜吟诗唱和,与他的好友徐士元茶棋相娱,留下了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如今200多年过去了,木渎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未变,依然是吴西最大的商埠、姑苏第一水镇,镇上古宅庭院深深,小桥流水悠悠,其中胥江为伍子胥所建,乃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香溪因西施在此洗妆满河生香而名,木渎的每一条河,每一座桥都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休憩价值。
木渎四周群山拱峙,又毗邻太湖,既得真山真水之趣,又具小桥流水之幽,更有私家园林、名人故居等众多的人文古迹,因而,木渎景区名列太湖风景区十三个景区之首。作为中国唯一的园林古镇,木渎在明清时有私家园林30多处,迄今仍保留了10余处。其中,严家花园乃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故居,后归木渎首富严国馨,园中布局疏密曲折,高下得宜,局部处理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营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现代建筑学家刘敦桢、梁思成、童俊等人数次考察此园,倍加推崇,称其为苏州当地园林之“翘楚”。
虹饮山房是木渎文人徐士元故宅,占地广袤,建筑大气,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过其它园林,乾隆每到木渎必游此园。古松园是清末木渎富翁蔡少渔旧宅,园中雕花楼精雕细琢,与洞庭东山雕花大楼为同一大师作品,堪称南北姐妹雕花楼。
榜眼府第是洋务运动先导、著名政论家冯桂芬故居,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为其镇园之宝。灵岩山馆是清代木渎状元毕沅的私家别业,清池涓流,岸曲水回,是吴中著名山水园林。木渎私家园林既秉承了苏州园林的精致幽深,又有其空旷高远、山林野趣的个性,充满了一种大气和皇气。
在28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我国著名文物、古建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人参观了木渎古镇私家园林之后,激动不已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遗产”。走进木渎,你便走进了唐诗宋词的幽雅意境;穿越古镇,你便穿越了二千五百年的历史风云。
苏州木渎古镇一日游实用篇六
这是羡园大厅,名叫尚贤堂,是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明朝建筑,因梁上有帽翅,俗称纱帽厅;而厅中直柱均为楠木,故又称楠木厅,此厅主要用于接待重要客人、举办红白仪式、祭奠祖宗和商议族内大事。
作为一座江南名园,严家花园主要以其建筑布局疏密曲折,局部处理精巧著称,体现出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整个花园分春夏秋冬四个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第一部分:春景区。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广玉兰,此树相传为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时所种。
友于书屋是当年严家馨的子孙们用功勤读的地方,严家以经商发迹,希望有后辈弃商从政,光耀门楣,果然,严氏子孙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担任中国台湾“国民党总统”严家淦先生。
书屋后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扬先抑的效果。穿过假山,我们来到夏景区,夏园主要以赏荷为主,三两好友置身廊内,阵阵消凉的荷风吹来,夹杂着一丝丝荷花的清香,让人暑气尽消,感觉来到了仙境一样。在夏园内不同的角度欣赏这座湖石假山也别有情趣,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响,再假山上寻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墙,以为这里是花园的尽头了,其实不然,只要绕过这座天绘峰,里面就是另一个世界了。这里是秋景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所以用黄褐色的黄石来堆砌假山,渲染一种秋收的喜庆气氛。对面有座水榭,名“闻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当仲夏,这里是丹桂飘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轮明月倒影水中,随波荡漾,是赏秋月,闻桂花的最家去处,榭中有副对联:“闻香思折桂,攻读仰收萤”,寄托了园主期望子孙得中功名的美好愿望。
再往前,就是见山楼和眺农楼,当年严家小姐们在楼上凭栏远望,可看见对面灵岩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农人们在田间躬耕劳作的情景。
这座平台是园主特设的临水舞台,四周的建筑就是家人和亲友听曲赏戏的地方。站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高朋满座,歌舞升平,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条特色的长廊,它沿着地势渐渐升高,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登上二楼,因而又叫爬山廊。这是苏州私家园林中最长的一条爬山廊,有是严家花园中最具有识别特征的建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27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