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大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4 02:44:10
2023年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大全5篇)
时间:2023-09-14 02:44:10     小编:XY字客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发展性课堂教学按一定的规律构建课堂,要有一条主线,“舒心、感动、愤怒、深思”是一条情感主线,让学生的情感随着这条主线向前发展。

阅读教学要进行语言实践,包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效的有发展意义的语言实践需要在一定的平台上进行。第八节中九色鹿的一段话是重点,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我采用反复“读”的方式——让一位学生读,一位学生当国王听。读有读的要求,读出愤怒、读出尊敬,读得让“国王”感动,读得让“国王”改变决定。听有听的要求:听后的说感受,并回答老师提出的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课前让学生收集九色鹿的有关资料,我也准备了一些资料,作课堂补充之用。

课前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课中有机渗透。一处:“重金”。师:据说,国王要分出国土的一半,还有金碗装的银豆,银碗装的金豆。让生学理解“重金”。二处:调达害人的理由。师:据说,调达在重金的诱惑下,心想,九色鹿不就是一只动物,它毕竟不是人,加上调达生活很贫困,所以才告密。但无论有多少个理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有恩于自己的人,都是不应该的呀。三处:调达的下场。师:据说,调达吓得步步后退,跌到深潭中淹死了,有的书上说调达后来身上长满烂疮,口流脓血,得了怪病而死。

师:有的版本上说,王妃没有得到九色鹿的皮毛,气死了,真可惜。估计国王回去没有好好向他解释。能让他不死吗?让我们代国王向她好好解释一下,让她感动。让我们一起来拯救她。

生:国王对王妃说,向我们告密的调达曾被九色鹿救过,现在他竟然恩将仇报,要害九色鹿。我们跟着他去害九色鹿,岂不是和调达一样了吗?这样,天下人会笑话我们的。

生:国王对王妃说,你知道吗?九色鹿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他救了调达,不要报酬,我们就放了它吧,让它继续为世人行好吧。

……

这一教学环节,首先是引进其它版本上的内容,再是对原有内容进行改造,使教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但对于调达的下场,就没有必要进行任何改变了。恩将仇报,他应该得到他应有的下场,只需介绍一下就可以了。也没有必要假想其它的结局。教材的发展要“因材而异”,教材的发展最终为了人的发展。

第二节的教学——

(出示第二节内容)

师:谁来把这一节读一下。

(生朗读)

师:老师觉得好像要读出一种——

生:紧张的语气。

生:紧急的语气。

师:对,要读出紧张。从哪里看出来?

生:从“救命啊,救命”看出。

师:人命关天,很紧张。

生:调达在“汹涌的波涛”中“挣扎”。

师:很危急,刻不容缓。

生:“立即”也可以看出情况危急。

……

师:再来读一下。( 效果好多了)

师:如此危急的情况,此时九色鹿心里怎样想的?

生:它想,一定要去救他。

生:它想,不救他,他会淹死的。

生:它想都没想。

师:对,它哪有时间想呀。我看,就是有了想的时间,他也不会去想。对于心灵如此美好的九色鹿来说,救人是不需要想的呀。

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九色鹿》是一篇拟人体的民间故事,赞扬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高尚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课文蕴涵着积极的思想,能给人深刻的启迪。

我在教学这一篇课文时,分成了四大版块。第一个版块是课件激趣导入新课;第二大版块是精读感悟主要人物形象;第三大版块是表演故事,体会道理;第四大版块是总结课文、布置作业。我的每一步设计都围绕课题来展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之大。“读”是教学的主要活动,也是学生品味,语言的主要方法。在第二段教学活动中,我注重花时间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重点感悟、朗读词句,分角色朗读,说话练习,体会九色鹿的勇敢、善良、不求回报,调达对九色鹿救命之恩的感激、郑重发誓。特别是第8自然段中九色鹿斥责调达的一段话。我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感悟中读。学生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九色鹿的愤慨在朗读中得以体现,九色鹿的机智勇敢也让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在解读九色鹿时,我让学生静心默读,圈点勾画,找到相关的语段进行解读,抓住关键字词品读角色内涵。如,第二节是表现九色鹿的重点语段,在分析这小节时,让学生紧扣“汹涌的波涛”、“立即”等关键词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想象九色鹿的毫不犹豫和奋不顾身,从而感受九色鹿的勇敢。而在第三、四小节分析九色鹿的善良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九色鹿和调达的对话,在对话这一情境中感受九色鹿不求回报的高尚品质。

在解读调达时,以“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三个词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挖掘课文的留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调达会怎样郑重起誓,看到皇榜后会怎么想,从而揭露调达的卑劣,与九色鹿的美好想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引导学生对调达的卑劣行径进行斥责,有感而发,使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最后,我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顿时兴趣来了,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排演得非常投入,等到全班交流时,第三小组的表演赢得大家的热烈掌声,特别是周绪文“调达”的表演真是太“逼真”了。

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学与教育科研相结合,与新课程同成长,与新教材共发展,与教育科研齐绽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较为直观的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影片,向孩子们展示了猎人不慎落水后九色鹿奋勇相救的场面,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小眼紧紧地盯着画面,面部表情随着剧情变化而不觉地变化着。有了这一铺垫,在学习课文时,他们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猎人的心境,朗读时很容易抓到关键字词“吓得大叫”“救命啊”读出猎人焦急、害怕、不知所措的心情;从“跪下来”一词读出猎人对九色鹿的真心感激之情。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学习重点,也是我平时教学中感觉最烦琐、最索然无味的部分。但在教学这篇课文的生字时,我利用“告、必”的字型特点,我采用看动画猜字谜的方式,帮助学生牢牢地记住字型。如“一口咬掉牛尾巴”学习“告”字,并认识“这头没有尾巴的牛”叫做“告字头”;用“一箭穿心”的字谜学习“必”字。学生在看动画猜谜语的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会了这两个字,我相信他们会记忆犹新的。

二、以读为本,以思为核心

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我注重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采取激励读、赏读、赛读、读后互评、自评等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使学生自悟自得。如有个孩子读猎人的话时,边读边拍胸脯做保证,已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置身于猎人的角色中了。

在朗读的基础上,我多次设计让学生想象练说的环节,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读课文,以达到在读中悟,在悟中思的目的。如让孩子们想象猎人当时的真心保证;想象九色鹿的内心愤恨与失望;想象国王听了九色鹿的话会如何惩罚猎人等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从而更好地感悟课文。

此外,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时,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为学生初步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搭建了一个平台,最后让学生研读揣摩,深化认识,最终达到与文本、与人物合一,并高于文本,高于人物的一种境界。学生并能由此联想到我校近期开展的古诗诵读比赛中背的孔子的话:“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孩子们能够灵活地运用,证明课文读懂了,孔子的话读懂了,并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积累、运用的目的。

三、走进生活,人文教育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同文本结合起来,让文本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文本,从而构建一个人文化的和谐大语文观。

当猎人被九色鹿救起后做保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九色鹿的救命之恩,猎人可能会做怎样的保证?”这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浮现出生活中人们通常发誓的场景。

当国王发出布告用重金捉捕九色鹿时,我试问孩子们:“如果九色鹿曾经奋不顾身地救过你,你看见这样的布告,你会怎样做呢?”引导学生做一个守信的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猎人在金钱的利诱下,背弃了自己的誓言,反而带着国王的军队去围捕九色鹿。这时,我提出“面对这样一个忘恩负义的猎人,你此时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言行、心境等感悟猎人利益熏心、忘恩负义。

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课堂是孩子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释放自己的率真与天性,尽情徜徉自己的思想与激情,这是个性的课堂,更是生命的课堂。

《九色鹿》这篇课文为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最终受到了惩罚。它与20课《诚实与信任》、21课《珍珠鸟》一样都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诚信。

我把这篇课文合作展示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把九色鹿救调达和调达的背信弃义作为课文的两个主要场景,通过学生的脱稿表演,领悟九色鹿善良、勇敢、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诚信的道理。

一节课一个反思,希望自己今后的课堂能有更多的突破,很大的飞跃。

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从济源归来,刚写完考察报告,就又接到一项任务——讲一节教研公开课。而且时间很紧,周二接到通知,周三就要上阵。心里一直拿不定主意该讲什么。周三早上,起床后发现嗓子如破锣般嘶哑,还伴着钻心的疼痛,真想一气之下撂挑子。冷静思考后,控制下来自己的冲动,决定上一节常态课。让人们看一下的的“五毒掌”。

四十分钟就是这样不知不觉过去,我的课也在轻松自如中画上句号,紧接着是专家评课,出乎意料的 竟是赞叹声一片,说我的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不由有些飘飘然。如果这是美的享受,我的孩子们岂不是天天都在享受,还是认清现实自我总结一下吧。反正讲完一节公开课,认真反思一下,已成为戒不掉的“毒瘾”。

一、首先要提提习惯。低年级的可塑性强,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受益终生。所以我一直致力于培养他们一个好的习惯。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上听讲。针对他们好奇的年龄特点,我也创造了多种方式。如果用别的班上真的不一定能取得这样的效果。因为很多提示语已如条件反射般存在于孩子的大脑。如“小手拍拍”,“不举手不开口”,“小手放平”,“好孩子坐端正”,“坐端正,onetwothree”,“.对对眼”等针对他们的无意注意远远大于有意注意,所以必须不断地有更新,让他们来围绕课堂而不感到厌倦。

三.教学任务圆满完成。可能是前面的体验太投入了,到下课铃响起时,还有一个说话版块没有进行。我没有慌,慢慢地导进设计的环节,让他们通过我喜欢        ,因为        。学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         。这个句式说话,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也练习了说一句完整的话。没有让学生为了下课而下课,从而吃快餐。

四.如何达到活而不乱。可能是自身性格活泼的原因,我也一直和孩子们亦师亦友的相处着,这种关系在下课时颇为亲密,但 到上课时,很难达到收放自如,我尽力让每个孩子参与进来,所以课堂上的群答或者集体活动较多。对于七八岁的他们来说,自律还是个很有难度的词,他们会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顺便交流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课堂就显得杂乱无章。在收拢就有点难度。离我所想如“校场练兵般整齐划一”还差很远。这将是我从此以后的日子里,认真钻研的课题。

我感到自己现在的课比六年前的课,少了几分花哨,少了几分轻狂,少了几分强硬,多了一些常态,多了一些平实,多了一些深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再多一些整齐。我盼望着,期待着,且为之努力着。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问中的重点词句,从而明白道理,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在课堂上,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我还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同时我还有两点体会: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如:看着画面想一想,当时调达会怎样向九色鹿起誓,会怎样说,怎样做?这样,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才能更好感悟课文。

《九色鹿》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个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落水人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严惩。本篇课文主要是要学生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懂得感恩的道理。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穆老师在听了这节课后提出了不少宝贵意见,在此基础上我进行了思考,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和成长。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的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独立开来。在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同时,要渗透写作的一些技巧和方法。例如穆老师提到的文章的结构。《九色鹿》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明白,写一件事我们应该按这个顺序写,这样,不仅可以为下节课的复述课文做准备,而且以后学生在写作时遇到写事的习作就会知道按什么顺序写了。除了文章结构以外,还包括文章中出现的句式:反问句,设问句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忽视的。当然还有关联词。为什么在这个地方要用这个关联词,表示什么意思,都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学生以后自然就会运用在写作,说话当中去。

二、板书

1、板书要讲究完整性,所以我既然写上了调达这个人物,那么在调达的人物下也应该相应写上反映他品质的词。这样一来,不仅完整了板书,也帮孩子积累了词语。

2、在这节课中,九色鹿是主要人物,调达的“恶”完全是来反衬九色鹿的“善”。那么,在板书中,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出九色鹿的“善”。

3、从学生角度出发,我们的孩子生活着的社会是现实的,我们不能只让孩子看到善的一面而完全忽视恶的一面。

三、作业

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是这样来设计作业的:如果让你来赞一赞九色鹿,你打算怎么来赞美?学生说,然后相机出示3个要求:1讲故事(复述课文)2表演课本剧(分角色表演)3摘录优美词句(帮助孩子积累词语)但在这样的环节中,孩子说了很多种方式,看似很热闹,但是也存在弊端。也就是穆老师提出的:作业的布置一定要落实到实处。如果仅仅是追求课堂上的一种氛围,而让孩子潜意识地认为:作业只要说说不一定要做,那么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孩子的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我想,把“你想怎么赞美九色鹿”这个问题去掉,直接出示作业要求会来的更清晰,目的也更明确。

在听了穆老师的指导,我受益非浅,我深深体会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一堂课要成功,更不能只考虑环节设计的精致,更要关注孩子,真正做到从文本出发,从孩子出发,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的道理。

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九色鹿》这篇课文为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最终受到了惩罚。它与20课《诚实与信任》、21课《珍珠鸟》一样都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诚信。

我把这篇课文合作展示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把九色鹿救调达和调达的背信弃义作为课文的两个主要场景,通过学生的脱稿表演,领悟九色鹿善良、勇敢、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懂得做人应当诚信的道理。

首先,我考虑到了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让学生来说。如:让学生扮演调达来说说调达的话,体会调达当时的心情。其次,我注重了学生的读,在读前,我明确了学生读的目标,使的学生有目的地去读,同时也重视了朗读的指导。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来体会九色鹿的勇敢,进而指导学生更好地读,最终更好地去品味九色鹿的勇敢、救助他人的优秀品质。最后,我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郑重发誓”时,我让学生想象调达会发誓些什么、怎样发誓,并请学生扮作调达“郑重发誓一下”。当然,我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很多,在教材处理上,没有把九色鹿和调达融合在一起讲,没有通过对比而衬托出九色鹿的善良、勇敢,调达的卑鄙、无耻;在课堂上,没有很好的注意学生表演与语言上的细节问题。

一节课一个反思,希望自己今后的课堂能有更多的突破,很大的飞跃。

九色鹿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讲的是九色鹿救了一个落水人调达,调达发誓永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金钱面前,落水人背信弃义,出卖了九色鹿,最后受到了严惩。课文情节生动,语言浅显,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小组学习交流的方式,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故事教学的角度来讲,我认为除了故事情节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要通过阅读,感受人物形象,为此,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情节之后,我确定了这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即研究两个主人公的品质特点,这样让他们学有目标,学有方向。

在开课之后随即出示小组学习交流的要求,让学生寻找描写两个主人公的相关语句,明确学习的方向,把握学习的重点。

第二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九色鹿的见义勇为、舍己救人、不图回报的特点。这里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立即纵身”、“汹涌的波涛”以及九色鹿的语言体会其特点。从“立即”一词可以表明九色鹿救人时不假思索,行动快速而果断,而且联系上文可以看出九色鹿不顾自己的安危,这就是一种见义勇为的精神。

第三个环节的教学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更能体现九色鹿敢于斗争、无所畏惧的精神,这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学我注重朗读课文,在学生读熟、读出味儿的基础上我出示了这段话:“陛下,你知道吗?正是这个人,在快要淹死时,我救了他。他发誓永不泄露我的住处地,谁知道他竟然见利忘义!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引导学生反复阅读,反复体会,交流感受,一步步引领孩子品读课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由九色鹿的气愤到勇敢到机智,情感体验越来越深刻,课文读得也越来越有味。

在小结中我安排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一说话,这使学生能各抒己见,也能同时巩固各人物的性格品质,在说道调达的时侯,我让学生用一些关于守信的名言警句来劝勉他,这也能让学生加深教学的重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中,我没有强调调达是反面形象,这不利于学生认识世界的态度。但在学生体会的每一个环节,我都会顺势引导学生感悟九色鹿的神奇美丽、不图回报、善良勇敢,这其实是我教学的一条暗线,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但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想象说话的环节:想象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想象国王会怎么说,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这堂课的教学我还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案,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在理解九色鹿敢斗敢争这一环节,我还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4970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