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的教案(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5 14:12:08
最新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的教案(大全8篇)
时间:2023-09-15 14:12:08     小编:飞雪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一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1、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理解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1、竖式计算。

1、出示主题图,出示例3。

师:请仔细观察,看完后要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3、呈现

教师说明:像这样有加法也有减法的运算,叫做加减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1、出示:72-(47+16)=

3、尝试笔算72-(47+16)=

4、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

5、说一说、在做加减混合运算时应该怎样做?

1、完成课本29页练习五的第5题

2、完成28页做一做

3、知识应用。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又学会了什么?计算加减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引导梳理。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

72-(47+16)=9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 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 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三

1、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并按照顺序正确计算。

2、在辨析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反思、自省和思辨,从而自觉意识到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3、在对比练习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练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计算能力。

能正确运用减法的性质和除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一、 思考交流,梳理知识。

1、创设情境。

谈话: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前一天,同学们到超市购买食品

一盒德芙巧克力40元 一盒牛奶9元 两袋可比克薯片6元。

提出要求:根据下面问题直接列综合式,并说说运算顺序和得数。

(1)1盒巧克力、1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40+9+6)

(2)1盒巧克力比1袋薯片贵多少元?(出示:40-62)

(3)1盒牛奶的价钱是1带薯片价钱的几倍?(出示:9(62))

(4)2盒牛奶和2袋薯片共多少元?(出示:29+6)

(5)2盒牛奶的价钱是2袋薯片价钱的多少倍?(出示:296)

2、自主整理。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会按运算的顺序把它们分类整理吗?同桌交流想法,把算式分类整理在作业本上。

全班交流。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以下两种:

(1)从左往右算为一类;先算后面再算前面为一类。

第一类:40+9+6 296 29+6

第二类:40-63 9(62)

(2)只有加减法的为一类;只有乘除法的为一类;加或减与乘或除混合的为一类;有小括号的为一类。

第一类:40+9+6

第二类:296

第三类:40-63 29+6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四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五

教材p48页及练习十一4---6题

本单元主要学习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三步乃至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内容具体涉及加减、乘除、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及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其中加减、乘除这一部分,这节课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教学,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来学习计算。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今后更为复杂的计算学习奠定知道和思维基础。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乘法(除法)与加法(减法)的两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教学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应注意突出重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结合具体练习,使学生掌握含有不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会进行脱式计算

2.通过多种多样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掌握既有乘除,又有加减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看—说—算—查

一、激趣导入(约3分钟)

1.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0+4+30= 2x4x7=

15+5-10= 6÷3x2=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运算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 )顺序进行计算。

二、自主学习(约7分钟)

1. 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例2中的情境图。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回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同桌讨论,然后说一说。

4.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呢?

5.尝试列综合算式:4x3+7

三、合作交流(约10分钟)

1.4x3+7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

2.指名板演,全班齐练,评价。

3.7+4x3这道题你会用脱式进行计算吗?请大家试着算一算。

4.算完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自已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小组内交流。

7.比较7+4x3的运算顺序和4x3+7的运算顺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8.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一个算式中,含有除加、除减计算时和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一样,先算除法,后算加(减)法。

四、精讲点拨(约8分钟)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五、测评总结(约12分钟)

1.达标练习

(1)下面各题第一步先算什么?把他圈出来。

20-8÷2 7x5-3 4+4x6 81÷9+2

(2)完成第50页第5题。

2.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有什么特点?

3.作业布置:课本50页4、6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六

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5/9—2/31/2+1/63/4—5/81/6+3/10

9/14—1/23/8+1/85/9—2/97/10+5/10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4/5—(1/6+3/10)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七

本设计注重让学生经历“观察算式――回忆运算顺序――规划计算步骤――按顺序进行计算――反思并积累体会”的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算顺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1、注重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解题思路和过程。

由于学生有了一定的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本设计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组织学生充分表述解题的思路,在学生理解了“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的基础上,结合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帮助学生理解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通过设置冲突引导学生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在引导学生解决例2时,仍然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解题思路,再列出算式。由于例2含有两级运算,因此学生列出的算式会呈现几种不同情况,由学生的`解答入手,抓住冲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讨论,进一步体会规定保证结果唯一及追求数学表达简洁的目的,使学生深入理解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出示计算题。

(1)用竖式计算:45+37= 90-48=

(2)指名板演,并说出用竖式计算加法和减法时应注意什么。

2、出示口算题。

(1)口算下面各题。

2+4+3= 30+40+20= 2+30+5=

70-30-20= 17-7-5= 14-9-2=

(2)引导学生思考:连加、连减算式要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那么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下一环节学习同级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

自主探究,总结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47页例1主题图。

(1)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主题图,说一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

(学生观察,互相交流)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思考: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3、引导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4、全班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1)小组讨论这道题的计算方法。

(2)每组派代表展示算法,并汇报计算方法。

生1:因为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就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所以先列式计算53-24=29(人),中午有29人,再加上下午来的38人,就可以求出下午一共有29+38=67(人)。

生2:要求阅览室下午有多少人,要先求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下午阅览室的人数,列综合算式是53-24+38=67(人)。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汇报。

生3:不同点是第一个算式是分步计算;第二个算式是综合算式。相同点是都先算减法,再算加法。

5、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理解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6、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时,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小学三年级数学混合运算法则篇八

教材分析:

《混合运算》是冀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6-57页的内容,本节课是“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不带括号的两极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即:饮料问题及购鞋问题。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分析,归纳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既锻炼了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又使其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分析:

在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些学生在课外还接触了两级混合运算,并从父母或其它渠道获得了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有一定运算基础的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同时,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促使其各方面素质得以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教具准备:cai

教学重点: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知识点为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以后进一步学习混合运算知识的基础,因而其作用是承上启下的。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本着生活化、问题化的思想,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教学时我以“廉价超市”清点库房这一现实情境为切入点,导出“饮料问题”,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发现数学信息,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整理归纳,又通过解决“鞋子问题”进一步探索、归纳出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终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数学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学生交流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针对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以生活中这一生动的情境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愿望,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学生可能提出:我想求三箱饮料一共有多少瓶;我想求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解决饮料问题

师:刚才有位同学提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试算,全班交流)

师:哪位同学想第一个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生1:24+24+24+8=80(瓶)

生2:24×3=72(瓶)

72+8=80(瓶)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3:24×3+8=80(瓶)

生4:8+24×3=80(瓶)

(3、4算法如果出现,教师给予表扬。)

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写算式的?

生:我是仿照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算式来写的。

生:我在书上看见过这样的算式。

(如果生3和生4的方法没有出现,教师可提出郎蓝灵鼠的问题:把生2的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师: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3+8

=72+8

=80(瓶)

师:说得真不错,哪位同学的算式和他的一样?(学生举手)你能不能再说说?

生:我先算的是乘法,然后算加法。第一步求的是3箱饮料有多少瓶,第二步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有没有和他们不一样的算式?

[鼓励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个性话的做法。]

生:老师,我是这样列的,8+24×3。

师:啊,你的算式和他们的真不一样。那这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小组讨论。

生:我也是先算的乘法,求的是3箱有多少瓶,再算加法,求的是一共有多少瓶。

师:为什么不先算8+24呢?小组讨论。

生:不可以,因为那样得数就不对了。

生:我们先算乘法,是要先求3箱一共有多少瓶,然后才能求一共有多少瓶。

师:原来是这样啊。在这两个算式里,我们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8+24×3

=8+72

=80(瓶)

2、尝试应用,解决购鞋问题

学生观察、汇报。

师: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试算,全班交流。

生1:36÷4=9(元)

63-9=54(元)

请该生说一说每步算的是什么。

生2:63―36÷4=54(元)

(请该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如果学生中没有出现这个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改写)

师:63―36÷4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然后呢?

3、知识归纳、内化

师:我们再来回顾这两个算式(24×3+8和63―36÷4),看它们先算的是什么,再算的是什么。

(集体回顾这两种算式的运算过程)

师:那向这种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说呢,让我们小组共同讨论一下吧。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归纳运算顺序)

三、走进生活,体验成功

师:今天,我们总结了既有乘法、除法,又有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你愿意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做一些练习吗?(愿意!)

(教师组织学生解决课后“练一练”习题)

四、畅谈收获,升华情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过得愉快吗?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吧。今后,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你准备怎么做?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打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6722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