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6 02:46:16
最新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精选8篇)
时间:2023-09-16 02:46:16     小编:琴心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一

1、 理解来源于象棋的词语意思,了解象棋规则。

2、 熟记成语和古贤文。

3、 写好钢笔字。

4、 练习口语交际:学会倾诉烦恼

第一课时

1、教学第一部分。

(1)谈话引入:同学们听说过象棋吗?象棋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棋类运动,它是象征着古代战场双方厮杀的一种游戏。我们生活中有些词语就来源于象棋。练习中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看看。

(2)我们了解了象棋中“将军”的本意,那么,现在“将军”一词常常比喻什么呢?

(4)除了书中提到的,你还能说出哪些呢?

(5)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

2、教学第二部分。

(1)同学们会下象棋吗?下象棋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出示歌诀)这段歌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请同学们自己读读。

(2)能读懂歌诀的意思吗?请同学们凭借棋盘讲解。

(3)一首简单的歌诀,让我们对象棋的竞赛规则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呢?(琅琅上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对称押韵)

(4)欣赏朗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胡荣华是我国著名的象棋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请读读短文。

(2)在这段话中有一组近义词,你发现了吗?(技术、战术)它们可以调换吗?说说理由。

(3)“蝉联”这个词,听说过吗?根据上下文来猜猜意思。再查查词典,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1、认读“犯、饱、它”三个字,观察字形,说说异同。

2、观察字帖,读读“小小窍门”,领悟其中的规律。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熟记成语。

(1)先读读词语,读准字音。

(2)借助字典,了解词语意思。

(3)交流汇报,并体会每排两个词语在意义上的联系。

(4)学生练习朗读和背诵。

2、背诵《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1)回忆《古今贤文—合作篇(上)》。

(2)学生自读《古今贤文—合作篇(下)》。

(3)这段文章中的句子,有的来自古诗,有的来自民间谚语。你能读懂哪些句子呢?(全班交流,教师适当讲解,帮助学生大致理解句意)

(4)除了文中介绍的句子,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合作”的名言呢?

1、谈话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小烦恼热线”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热线跟主持人通话,把不愉快的事说出来,从而得到帮助。

2、那么,在倾诉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表达清楚,说清烦恼的原因;有礼貌,言辞诚恳……)

3、作为“小烦恼热线”的主持人要注意什么?(耐心、诚恳……)

4、同桌试着扮演角色进行口语交际。

5、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并评议。

6、小结:在生活中有烦恼是正常的,我们有很多解决方式,在倾诉与倾听时,都应做到尊重、有礼有节。愿同学们都能做一个善解人意、天天快乐的孩子。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二

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2个生字“恼、啥”。积累“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等词语。用合适的方法理解“苦恼”、“绝交”。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平等,要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出示词语:“苦恼”,“苦恼”是什么意思?(痛苦烦恼)

3、出示课题:班长的苦恼(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四人小组轻声读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正确朗读词语: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

(2)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3)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我”的苦恼是什么?为什么?

“我”的苦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反馈

(1)小火车读词语。比一比,组词:恼-脑梢-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完成填空,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绝交”。

三、研读课文

2、出示:

小苗,小苗当然没啥过错,

可大乔,大乔一直和我特好。

你们说这事儿该有多么难办,

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

3、师:这时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试着说一说。

出示填空:我憋了半天,直憋得满脸发烧,心想:_____________。

4、交流

5、师:于是我说:“打架嘛当然不好,但是,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这时,整个屋子突然静悄悄。

6、出示:

最后我说:打架,打架嘛当然不好,

但是,已经,已经打过了嘛也就算了。

嘴皮子就这么轻轻一动,

整个屋子突然静悄悄……

7、师:为什么突然之间,屋子就会静悄悄呢?而此时此刻,大乔、小苗和同学们又会怎么想呢?请们再读读这小节,试着说一说。

8、出示填空:此刻,__(谁)_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是呀,作为一位班长必须公正、无私地处理问题,所以同学们都没想到我竟然会包庇好朋友,做出不公正的决定,辜负了大家的信任。

10、出示4、5小节,有感情地朗读。

12、交流

四、小结复习

1、齐读课文。

2、选择课文片断,分角色演一演。

五、拓展

(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先让学生写一写,再交流)

六、作业

1、抄写词语,一词一行:苦恼、绝交、屋顶、掀掉、过错、影子、静悄悄

2、正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在生活中,你碰到过什么苦恼吗?你又是怎么正确解决的?用几句话来说一说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三

1、自主认识生字,理解“魁伟”、“保镖”、“同盟”等词语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3、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4、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知道周总理是个平易近人,尊重傣族传统,与民同乐的好总理。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描写周总理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积累第三小节相关词句,复述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一、检查预习,了解泼水节。

1、板书:泼水节

2、我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谁能用一两句话来介绍一下泼水节?

3、齐读第一小节。

二、整体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2、交流,梳理课文内容。

三、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2、交流。

3、出示句子:

突然,人群里一个魁伟的傣家人出现在阿果面前,欢笑着把一个银鉢里的水向她迎面泼来。

(1)课文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周总理,而是称他为“傣家人”呢?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呢?

(2)朗读句子。

4、出示句子:

总理笑着说:“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他示意随行人员把伞收起来,又笑着对阿果说:“你的保镖不错呀!”

(1)总理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2)“我们是来过泼水节的。”你认为这话是总理对谁说的?

(3)说一说阿果、阿岩和周总理泼水的情景。

5、出示句子:

总理想起来了,用银钵舀了满满一钵净水,欢笑着,拉开阿岩的衣襟,顺着脊梁浇了半钵,又把半钵从阿果头上轻轻浇下去。

(1)小组自学,大组交流。

(2)总理还会把这盛满自己祝福的吉祥和幸福的水,泼在谁身上呢?

四、感受情景相融的节日场面,总结全文。

1、引读第2节。

2、总结。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四

1、学会10个字,认识3个字。

2、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培养在生活中观察,思考的习惯。

教学难点:

懂得只要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的道理。

教学准备:

了解文中提到的星象、潮汐、动植物生长的相关知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奇怪的现象,你都是怎么处理的呢?(学生自由发言)

2、师述: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观察、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

3、板书课题,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奥秘、巧合、潮汐、心领神会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齐读课文第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2—3自然段,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学问?板书

(1)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2)你还了解哪些这样的事例?

(3)指导朗读。

3、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想:这段话讲到了哪些现象?

(2)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处处皆学问。

(3)教师小结: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内在的联系,只有仔细观察,研究才能了解其中的学问。(指导朗读)

4、仔细品读第五自然段。

(1)读一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体会“认真倾听”、“仔细观察”、“静静思考”的含义。

(3)体会“聪明的人类已经将许许多多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中。”

(4)指导朗读。

5、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自己的体会。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发现小知识,记下它们,与同学一起交流吧。

2、指导书写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

(2)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3)重点指导书写“宇、宙”字。

(4)学生书写。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红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段录象,简要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讲述的是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强渡汝河的战斗情景,表现了刘邓首长的英明果断和解放军战士勇猛顽强的精神。)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生字:度——渡斤——析夹——狭

b、换偏旁记忆的生字:峰——逢歇——揭刚——钢

3、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2、思考哪些自然段关系密切,可以合并为一部分。

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遇到紧急情况。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刘司令和邓政委亲临指挥,布置强渡。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部队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英勇杀出一条血路。

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刘邓大军胜利跃进大别山。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简单介绍大别山的地理位置及跃进大别山决策的历史意义。

二、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三、学生讨论、交流: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时遇到了什么紧急情况?

8月23日晚,先头部队到达汝河北岸。国民党_集中兵力后追前堵,渡河没有船,河水有一丈多深。形势真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

四、在这紧急关头,谁来了?讲了什么?读读课文。

1、学生汇报有关句子。

2、教师引导:说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其中“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是:在形势十分险恶的情况下与敌人交战,双方都有困难,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五、读读第7自然段,说一说讲了什么?

激战前的动员和准备。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很快在部队传开了。任务一级一级地往下传达:一定要杀出一条血路,跃进大别山。每条步枪都插好刺 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表明战士们做好拼搏的准备。

六、齐读第8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激烈的战斗场面,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段主要讲我军杀出一条血路,为跃进大别山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

七、教师范读最后一自然段。

八、总结全文。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能用书后的词语造句。

3、通过探究式阅读,自主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设计特色:探究式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题导入

1、板书课题

2、让学生就题目猜测应该写些什么,想表现谁。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说明要求:读通、读顺;能说出课文写了什么、想表现谁;说出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

2、读后检查;让学生选读一段,了解读通情况;用一句话说说自己读后的收获。

三、巩固字词

1、音:指读生字并组词,正音辨形(蓄——畜)

2、形:认识“裹”的字型规律(有:哀、衷)

3、义:读第3题,说说词义。(注意采用多种方法,不读解释)

四、再读理序

1、分节指读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的先后顺序)

3、分段,说说段意。

4、概括小标题(板书)

相撞——相遇——相邀——相处

五、作业

课堂作业:1、抄写词语

2、辨字组词(自己编题)

3、分段,写段意。

实践作业:找资料,写一段介绍爱因斯坦的话。

第二课时

一、揭示探究主题

1、名言激趣:爱因斯坦是名人,老师先送大家一句他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老师看大家能否结合课文,提出一个做有价值的问题呢?(让学生自主围绕课文提问)

2、揭示主题:关于爱因斯坦是不是“最伟大的人”,父亲、小女孩、爱因斯坦自己和你有什么看法?(可分成4个小主题,通过阅读课文、找资料来得出自己的看法。)

3、明确重点:应该以哪一个为重点研究主题?(小女孩的看法)

二、自主探究主题

1、先各自读书,研究重点主题;再研究另一个主题。

2、小组合作:交流、完善结果,要求有一人说出结果。

三、交流推进探究

1、父亲的看法;认为是——引导学生展示上节课收集的资料,进行证明。

2、小女孩的看法:认为不是——读第2自然段,说自己的理由——根据第2、3段,说说自己的理由——辩论:爱因斯坦为什么连衣服也穿不整齐?(潜心科学研究,不拘生活小节的品质)——角色表演,表现、体会爱因斯坦对孩子的关爱(让学生选一个内容表演,评价是否表现出爱因斯坦的两个品质。)——朗读,表现(选一个部分读)——引导:你觉得小女孩是怎样的人?(天真、可爱,不迷信权威,与人交往有礼貌,有办法等。)

3、爱因斯坦自己的看法说明什么;读有关句子——说说自己的认识(谦虚)——小结:谦虚是他成为伟大的人的一个原因,谦虚就是伟大的人更伟大。

4、我们的看法: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小结。

四、总结表现结果

1、学生小结:各人的看法都是正确的,因为各人都有自己的看问题的角度。

2、自由表现:选择一个部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情朗读、角色表演、边读边演)来表现出你对课文的理解。

五、作业

课堂作业:课后练习4、5

实践作业;与人合作,写成课本剧并进行角色表演。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七

一、引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发挥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三、栓查读文,在读中学习1-4自然段。

1、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1-4自然段,边读边想:大花园里都有什么?

2、指多名同学回答并补充。此时老师板书: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太阳。

3、下面我们就举行一个朗读比赛,请你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然后再选一个你读得的一段给大家展示,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些小生长灵的样子读好。

4、在小组内展示,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

5、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

(1)第一自然段的朗读要求读出蜂子的可爱,知道“小毛球”指的就是蜂子。

(2)第四自然段朗读时要注意重音,如“特大的,特别,亮,钻,飞”边读边联想到花园的健康之美。

(3)读完之后,请同学评一评,再读一读。

6、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你能试着填一填吗?

我们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样样都有。好看的————-满身——-,蜻蜓——-,蚂蚱————-,蜂子胖圆圆的就和一个——-似的。

三、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复习生字。

2、指读1-4自然段。

二、学习5、6自然段。

1、读第五自然段,看谁读得好。

2、指名朗读。边读边指导,边读边评。

(1)“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愿意————就————”等句要读出节奏,读出自由的感觉来。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读中来。

3、结合上下文说说“一切都活了,一切都是自由的”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1)讨论。

(2)用自由说一句话。

(3)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读文。

4、根据书后提示背诵课文。

三、写字

四、完成课后习题1、2、3。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四年级语文园地七教案篇八

1、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

3、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4、背诵积累景点楹联,提高记忆力,感受中华诗词魅力。

与中国的“世界遗产”有关的音像图文资料,搜集有关文物保护的资料,搜集各景点有名的诗词和楹联等资料。

第一课时

宽带网

一、明确任务

指名读,说一说本次资料搜集的范围。

二、交流方法

1、方法展示台

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遇到困难是怎么克服的?

教师随机板书:

随时摘抄、剪贴、或复印;

查阅或购买书籍、杂志、碟片;

查找相关古诗;

登录网站查找;

调查访问亲朋好友;

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

2、资料展示会

展示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简要谈谈搜集的过程。

3、老师的建议:

(1)建立资料袋,分类收藏;

(2)组成合作小组进行收集与整理;

(3)要纠正一些不当作法。

三、课后实践

进一步搜集相关资料,为专题展示活动准备。

第二课时

一、读有关长城的报道,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口语交际――保护文物

二、展开讨论,提出建议

1、4-6人为一组,围绕保护长城的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建议。一人主持,一人记录,人人发言,充分讨论。教师巡回倾听,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发言,并组织评议。教师适当板书要点,引导把建议相同或相似的归为一类。

3、自由发言:由保护长城开始,交流各人了解的其他文物古迹被破坏的情况,说说怎样加以保护。

三、创设情景,模拟交际

交际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

四、课堂小结,表扬激励

第三、四课时

习作

一、创设情景,

2、要求:

(1)熟悉景点风光,了解有关故事,明确注意事项;

(2)写出并熟悉导游词。

二、交流资料

1、你想介绍哪一处“中国的世界遗产”重点介绍什么?

2、说说你最有特色的内容;

三、阅读范文,借鉴写法

教师出示一篇导游词,让学生自主发现如何写,再默读教材中的揭示语,进一步明确写法与要求。

四、自主完成习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703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