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四、总结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二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三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二、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班的--、--、--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四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它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因此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对于“平均分”这个概念每个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如何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学的重点。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五
以下是《平均分》说课稿,欢迎借鉴!
一、说课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二、教材简析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
三、教学设想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实施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二)实践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三)进一步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究多种方法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四)全课总结
(五)再次体验,拓展思维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 “平均分”
6、 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四)、学习平均分
1、 教学例2:把10个卡片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 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 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五)、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六、教学结束: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请同学们写出来。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1、通过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2、识字、写字。
这篇童话故事内容浅显,格式每两段一样,课文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主见,学生通过读文,大多数人都能体会出来,所以指导学文时可采用放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进行交流。
教学挂图、投影、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谁呀?(一只小猴)它在干什么呢?(它在种果树)
2、猴子是怎样种果树的?结果怎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出示词语:
施肥浇水改种拔掉耐心种树喜欢一想等不及不着急
(1)自由读。
(2)这课中,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3)开火车读词,指名读,齐读。
(4)去拼音读。
3、再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
4、指名分段读课文。
5、默读课文,勾划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
6、讨论交流:
(1)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是农民从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于农业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施肥:给植物上肥料。
7、再读课文,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停顿看谁读得最通顺。
8、读了这篇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
三、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
2、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这些字?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练习写字。
四、作业:
1、朗读课文,以及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抄写生字,各组词一个。
3、你除了知道“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这些农谚外,你还知道哪些农谚,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所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浇水施肥耐心拔掉改种等不急不着急
二、新授
1、指名读,齐读。
2、从这里我们知道猴子拔了梨树种杏树,拔了杏树种桃树,拔了桃树种樱桃,到头来什么树也没种成。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
3、猴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它都听了谁的话而不断改种果树的?贴画
4、乌鸦、喜鹊、杜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叫你喜欢鸟的。叫声吗?表演给你的'合作伙伴听。
a、小组表演b、小组派代表表演
5、这三只鸟是怎么对猴子说的呢?你喜欢哪只鸟就读哪只鸟说的话。
6、采取多种形式读三只鸟说的话。如小组读、小组选代表读、摆擂台、表演读等等。
7、师:听了三只鸟的话,我们知道它们都说了一句农谚,都是哪些农谚呢?(板书)
乌鸦说了哪句农谚?(梨五杏四)
8、什么叫“梨五杏四”?
9、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说猴子有这个耐心吗?
10、(出示句子)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换个说法,使意思不变。
11、猴子听了乌鸦这么一说,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2、听喜鹊说“杏四桃三”,猴子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13、那么猴子一定吃到桃子了!(没有)为什么?
14、那这次猴子一定吃到樱桃了!(没有)为什么?(樱桃好吃树难栽)
15、齐读第8自然段
16、就这样,猴子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如果你是这只猴子,你会种哪棵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侧面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
2、学了这篇课文,你现在最想干什么?(表演)
a、小组之间练一练,可以加动作、神情等。
b、愿意展示的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做评委,选表演奖、创艺奖等)
3、表演。
4、学生评价。
5、小朋友们,猴哥到头来,什么树也没有种成,那么你想对它说什么呢?(把表演猴子的同学留在台上?)
6、猴哥听了这么多好伙伴的话,你今后会怎么做呢?
7、知错就改,仍然是个好猴子,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够吃到自己种的果子的。
四、小结
通过学习,希望每位小朋友今后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耐心,有主见,争取把事情做成功,不要半途而费。
五、作业
1、回家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说说为什么这只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小学二年级平均分教案篇八
1、巩固汉语拼音,背默《汉语拼音字母表》。
2、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37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73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3、结合《语文练习册》的练习,争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练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语言交际、写话的能力。
x月17――26日
以单元复习为主,归类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不让学生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让学生比较轻松的度过复习阶段。
1、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加强看拼音写词语和生字组词的训练。
2、以课文为本,对每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了解阅读的基本方法。
3、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并能根据句子表达的内容填出相应的词语。
4、抓住《语文练习册》的练习特点,以归类的形式激发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主动阅读课外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看拼音写词语或者简单的句子。
2、区别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并能用其组词。
3、结合课后练习和日积月累的内容,变换形式进行填空练习。
4、古诗的吟诵和填空练习。
5、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课外阅读练习。
6、看图,写几句话。
1、紧扣课后练习和综合复习,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查漏补缺的复习工作。
2、对学生易错易忘的字词进行比较,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布置自主性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要。复习内容要有阶段性,体现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4、阅读训练的内容多样,帮学生建构最基本的阅读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5、以看图写话为核心,鼓励尝试想象故事的编写,旨在培养学生各异的思维方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47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