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模板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5 07:33:04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模板8篇)
时间:2023-09-25 07:33:04     小编:温柔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一

题目: 对社会错用、乱用语言文情况调研

学 号: 2014001400124

姓 名: 崔志星

专 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层 次:

教学

点: 直属

目 录

摘 要 3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4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4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4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5

(一)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发展的积极影响 5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发展的消极影响 5

三、

网络语言在汉语言文学发展中的意义 6

(一)成为新的文化产业 6

(二)成为新的文化传承工具 7

四、结语 7

参考文献 9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信息时代。依托于互联网技术下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得到了多样化发展,为社会发展带来多重影响。网络语言正是现代传播模式以及网络技术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其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对我国渊源流长的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此笔者展开对新时期下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及意义作用的梳理探索,以期能够为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语言;汉语言文学;发展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与特点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网络语言主要是指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区别于传统平面语言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最初是为了提高网络交流效率或是达到某种交流沟通需要所采用的方式。可以说网络语言同网络技术的动态发展息息相关,是一种特定环境下所使用的语言形式。同汉语言文学不同的是,网络语言构成方式多样,所代表的。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第一是网络语言具有自由性特点。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构成需要按照一定语言规律,而网络语言的构成包含了字母、拼音,数字甚至实现了再“造”字。如“又双叒叕”四个字表达不断叠加的意思。这主要是因为网络社交中的交流方式以及情感表达同现实是不同,网络社交中会出于个人的便捷从而改造一些词语、甚至是利用一些错字、病句等来提高达到小群体内的交流的高效性。如“不明觉厉”是“不明白是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的样子”句子的网络化处理,正是出于高效的原因,才利用四个字缩短了表达的时间。第二是网络语言具有开放性。网络语言的使用没有任何场合、语境等的影响。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在随意使用。同时网络语言的构架是不局限于汉语这种文字的,还融入了拼音、囧字数等缩写,设置还插入了一些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如“”字的出现。由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上具有自由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有别于传统汉语言文字的优势特点,让网络语言的传播和利用具有较广的传播影响范畴。

第一是网络语言优化语言组织形式,带来文化交流空前繁荣。汉语言文学的语言组织形式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所展开的,且拥有一定的语言情感,要求合适的环境下使用。但是网络语言没有任何的规则限制,且能够生动形象的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一旦流行起来,在网络世界中就会变得随处可见,人们在网络平台中更容易受到这些语言的影响,并且掌握这些语言成为网络语言的传播者。如对囧于“”这个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率不高,而随着其成为一种网络语言之囧后,在日常生活交流中,人们会借助“”来表达一种广泛的情感。如听到一件囧尴尬的事情,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尴尬的心情。而看到一些搞笑的事情,囧也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郁闷。更重要的是这些网络语言还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囧囧囧实现了文化交流。如电影《人在途》《港》《泰》系列的应用。

第二是网络语言的有利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多样化发展。由于网络语言是出自于网络,其自身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内涵特点,因此当前在素质教育活动中,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工具、现象在教育互动中被应用,为教育的生活化发展提供了素材,更是通过新颖、有趣性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能够借助网络语言更好发展自己的汉语言能力,使得汉语言更加生动、多样化发展。

(二)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字发展的消极影响

网络语言从本质上来说根本不是语言形式,其无法正确的表达出汉语言文学的人文性、情感性等。甚至一些网络语言的构成是为了标新立异赢得社会关注所存在的,因此在构成上具有投机性。同时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之间流传应用较多。对于还未形成完整的语言体系的未成年人而言,对汉语言文学进行曲解、重构的网络语言的过度接触,对正常的生活学习带来极大的误导。如最近流行的“亚子”表达,青少年在展开语言表达或是鉴赏时,下意识的利用网络语言中“亚子”来代表原本的正常的词“样子”。第二是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我国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迎来了走出去的新阶段,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传播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的工具,同时作为我们的民族语言,其所具有的成熟语言体系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文化自信强国构建的活名片。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趋势下,网络语言若是大行其道,其势必会对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误导。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实现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模式,在文化领域中更要求能够借助网络技术,更好地带动汉语言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建设文化自信强国做出贡献。当前网络语言所具有的全民参与性,流通迅速性等特点都是当前文化产业寻求发展的必备条件所在。因此当前能够实现网络语言发展的规范和引导,对于一些错误用字、词义误解等网络语言要加以抵制,但是对于一些能够丰富汉语言文学内涵和意义的网络语言,能够将其当做是汉语言文学产业化的创新点所在,符合网络语言历史人文内涵,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的现代化发展,网络语言的人文化发展。

(二)成为新的文化传承工具

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要想实现发展,必须能保持民族的独立性,抵制文化侵蚀,因此更要求能够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尽快建立文化自信强国。但是对于汉语体系以及中华传统文化体系而言,其可谓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了,如何将汉语在国际上推广出去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的难题所在。而网络语言的出现改变汉语言文学的艰涩、表达含蓄的特点,以一种趣味性、直接的形式呈现在世人面前,也由此带来更大的推广和传承。如“xswl”这样的拼音缩写,其具有简单的特点,但同时掌握到汉语言文学现代语音的人也可以从“xswl”字母中,反思出“笑死我了”的拼音情况。可以说网络语言为汉语言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动机。与此同时网络语言出现形式给予我国汉语言文学传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可以借助网络这一工具平台,对我国民语言文化和特色展开凝缩呈现。如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拥有大量的生僻字,一些语音字义优美但是不经常使用的字词,若是采用传统的宣传教育,则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无法在接受文化的同时成为文化的传承者。而反之借助网络工具,《生僻字歌》的出现,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汉语言文学文字拼音学习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化传承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社会形式下,网络语言的出现和应用是趋势所在,社会各行业各阶层对网络语言都避无可避,对于新生的事物只有辩证的看待它对待它才能够发挥其积极作用,形成社会进步发展的巨大推手。因此笔者对于网络语言带来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的归纳

总结

,从而提出网络语言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所在,旨在能够对汉语言文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评语;本文题目是报告的题目,但是内容是论文的内容,请重新组织内容,报告需要针对调查的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求职信

汉语言文学求职信范文

汉语言文学岗位职责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二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汉语言文学在开展相应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教授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汉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等等。汉语言文学在我国的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以及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能够培养起文化悬窗方面的专门人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汉语言文学的整体特色

汉语语言文学有着其自身的特色,汉语言文学能够传承我国的人文精神,能够体现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国目前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汉语言文学重要的组成内容。在我国民国时期的一些汉语言文章对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深刻的批判。通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和学习能够提升国民的整体素质,开阔国民的人文情怀,增强国民的人文素养。

(三)汉语言文学的整体意境

在我国汉语言文学教学和赏析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意境,作者在进行写作和创作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对于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在我国汉语言文学中,古诗是最能够体现汉语言文学意境的文体,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够营造出非常好的意境,让自己的诗歌和作品更加具有感染力。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三

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备扎实和专业的写作能力是学生在今后实现正常就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对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需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的写作热情,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写作能力,从而为其开展高质量、高起点、顺利实现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此,分析了在当前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职;汉语言文学;写作能力;不足;对策

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只有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体现其专业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求,做好本职工作。在日常教学中,制约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应该探索多种教学培养策略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为了更好地解决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存在的写作基础差的问题,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情况,进行必要的写作基础能力训练。如,对写作中条理不清、逻辑结构不清晰、病句、错别字等现象,教师需要继续加强汉语基础知识方面的训练和培训,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增加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不太了解各种常见文体格式的学生,教师要主动搜集一些有关文体写作方面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范文的阅读,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文体的写作规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断更新写作教学理念,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写作训练和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写作技能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2)要不断加强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格式的培养工作,引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秀的写作素材,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从而通过日积月累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3)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写作考核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提高写作兴趣,开展自我学习,将写作能力作为专业必修内容。

在新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改革目标下,如果要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培养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更加重视写作能力的养成和训练,全身心地投入写作教学中。从高职院校生源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相比来说都不是很强,学生的基础差异性比较大,因此在教学方法方面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很显然是不适应学生的多特点学习需求的。因此,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课程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生的基础情况,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就业意愿等情况,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确定不同的学习需求,重视以学生学习兴趣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教学,从而促进每位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发展,使每位学生既有学习目标,也有学习成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而确保每位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实现进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投入学习中来,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提高写作技能。教学实践表明,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法,开展写作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写作思维,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取得的教学效果更加明确。

在日常的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来写一写有关企业方面的写作内容,如企业策划文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学习需求,教师可进行一定的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等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及学习状况,并根据日后的就业意向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就业密切相关的写作教学内容和方法。在具体实践中,高职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要在积极发挥引导作用与组织作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学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交流和沟通,引导学生自我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写作技能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写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比如,想从事国际贸易专业的学习,可以多学习一些与贸易相关的文书的写作,而希望进入企业综合办公室工作的学生则可以学习一些与企业文秘相关的写作内容来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使写作知识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并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潜力和积极性,积极参与到写作学习活动中。总之,介于高职教育的明显特点技术以就业为导向,在高职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尤其是写作教学中,也需要以学生就业为核心,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四

常永奇

内容摘要:很多作家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探讨都是在“五四”时期内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约束性和理想性,本文结合当今爱情观及现今爱情悲剧试论《伤逝》,表达《伤逝》爱情悲剧不是因为时期的局限,而是子君和涓生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本就缺乏结合的稳定性,悲剧的发生是注定的。

关键词:伤逝;鲁迅;隔膜;爱情观

《伤逝》是鲁迅《彷徨》里面唯一以爱情为题材的一篇小说,历来有很多人对《伤逝》爱情悲剧根源进行探讨,关于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的实质,有人认为妇女解放缺乏经济支撑,导致了爱情的悲剧。我认为根源在于他们自身,他们的爱情观是不成熟的,是爱情观点的不同。爱情观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因而爱情观的不同决定了俩人不同的性格心态及行为方式。同时,也决定了他们在社会和经济的压迫下,最终难免分离的悲剧结局。

他们走在一起,结为伉俪。其实客观的看一下,他们之间的爱恋是单纯的、盲目的,他们只是在互相精神的吸引下走到了一起,这种精神,只是在不成熟的时代的一种不成熟的产物,至于以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他们完全没有论及。

涓生子君初始虽然真诚热烈地相爱,但他们爱的内涵是不相同的。涓生对子君的爱只是缘于她的果敢、她的思想进步和与众不同,并不甚实质,恐怕难以维系;而子君对涓生的爱虽然是那样的专注深至,但其内容也十分空洞虚幻、不切实际,只是“盲目的爱”。此外,从“破屋是这样地寂静和空虚。——我爱子君,仗着她逃出着寂静和空虚,已经满一年了”。对会馆中那鲇鱼须的老东西和涂着雪花膏的小东西的窥视和鄙夷,子君是“目不邪视地骄傲地走了,没有看见;我骄傲地回来。”在寻住所时,“我觉得在路上时时遇到探索,讥笑,猥亵和轻蔑的眼光,一不小心,便使我的全身有些瑟缩,只得即刻提起我的骄傲和反抗来支持。她却是大无畏的,对于这些全不关心,只是镇静地缓缓前行,坦然如入无人之境。[5]”所以说,同居前,涓生虽然是子君精神上的导师“启蒙者”,但另一方面,子君却是涓生在空虚寂寞的人生中藉此前行的动力和勇气。不难看出,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能的欲求和情感的需要。对涓生而言,爱是找一个可爱的人来爱并以此使生活充满意义和色彩,爱是生活的一种点缀,是手段而非目的。可谓是浪漫的爱情观。而对子君而言,爱是找个可依靠的爱人相守一生,爱是生活的归宿和目的。可谓是实在的爱情观。这种不同,决定了恋爱过程中,俩人性格心态及行为的不同。

在旧的社会,这种爱情的结合显然是很难存在的,双方的结合是“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在“五四”变革时期,男女在追求自由的精神下,追求自我显然是他们最大的诉求,然而这种简单、盲目的诉求,很难维系多久。

致了她的生命激情与创造力量的衰减甚至丧失,而这无疑是对子君的人格力量的消解,因此两人闻必然会产生冷漠。罗洛·梅说:“恨并不是爱的对立面,冷漠才是爱的对立面。[11]”。冷漠局面的形成也等于宣布他们的爱情、婚姻即将走向死亡。

时,子君的“脸色陡然变成死黄,死了似的”,眼光向虚无的空中寻找,拼命寻找那一根救命的稻草。最后,只能随父回家,在严酷和冷眼中走向“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了自由。万万没有想到同居的生活,使爱情观不同的他们逐渐显露自己,差距日益明显,感情逐渐疏远。

其实在开始,他们也意识到了这种不合与隔膜的严重性,都试图设法弥补,但往往适得其反。子君近来也不仅也“间怀有温暖的神情”,“而且对我也温和的多了[14]”,“但这反而增加了我的苦痛[15]”。心的背离是很难改变的,“记得有一夜,子君的眼里忽而又发出久已不见的稚气的光来,笑着和我谈到还在会馆时候的情形,时时又很带些恐怖的神色。我知道我近来的超过她的冷漠,已经引起她的忧疑来,只得也勉力谈笑,想给她一点慰藉。然而我的笑貌一上脸,我的话一出口,却即刻变为空虚,这空虚又即刻发生反响,回向我的耳目里,给我一个难堪的恶毒的冷嘲。[16]”“我和她闲谈,故意地引起我们的往事,提到文艺,于是涉及外国的文人,文人的作品:《诺拉》、《海的女人》,称扬诺拉的果决,也还是去年在会馆的破屋里讲过的那些话,但现在已经变成空虚,从我的嘴传入自己的耳中,时时疑心有一个隐形的坏孩子,在背后恶意地刻毒地学舌。她还是点头答应着倾听,后来沉默了。我也就断断续续说完了我的话,连余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他们现在的感情已经使彼此觉得痛苦了,结合的目的何在,维系的桥梁又在哪呢?即使放到现在,这样的夫妻关系也是维系不了的,毕竟,他们才结合一年,现在的三年之痒、七年之痒,顺利通过的是什么?是沟通,无法沟通的夫妻注定要分离。

“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17]”,

涓生的想法已经很明确了,他对子君说,“我老实说吧:因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但这于你倒好得多,因为你更可以毫无挂念地做事[18]”。子君“脸色陡然变成灰黄,死了似的;瞬间便又苏生,眼里也发出了稚气的闪闪的光泽。这眼光射向四处,正如孩子在饥渴中渴求着慈爱的母亲,但只在空中寻求,恐怖地回避着我的眼[19]”。当时子君和涓生的心底是怎样的呢?他们都明白彼此已经不可能在一起了,但是离异这件事毕竟对女性打击是最大的,况且当初她毅然决然地跟随涓生,不惜与家族决裂,等待她的是什么呢?她渴求的又是什么呢?子君临走时只留下一句话,托官太太告诉涓生,“她走了”,我想子君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为什么她追求的自由,追求的幸福最后会落下如此的结局。涓生呢,“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20]”。临到子君死亡的后,涓生才想到,“她以后所有的只是她父亲——儿女的债主——的烈日一般的严威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此外便是空虚。负着虚空的重担,在严威的冷眼中走过人生的路,这是怎么可怕的事呵!而况这路的尽头,又不过是——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21]”。

可以想象,子君面对理想的破灭是怎样的郁郁而终。“我不应该将真实说给子君,我们相爱过,我应该永久地奉献她给我的说谎。如果真实可以宝贵,这在子君就不该是一个沉重的空虚。谎语当然也是一个空虚,然而临末,至多也不过这样地沉重。我以为将真实说给子君,她便可以毫无顾虑,坚决地毅然前行,一如我们将要同居时那样。

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22]”。这就是真实吗?鲁迅先生在写《伤逝》的时候,最后让涓生反思,这种反思是无力的,在“五四”时期,他们的结局是悲剧,放到当代,多数情况下不会有阴阳相隔的结局,但是虚幻的破灭我认为是必然的,说与不说真实不是问题的全部,在追求真爱情的开始,两人的爱情观差异已经决定了结局。

子君,骨子里还是个很传统的妇女,她尽管接受了新思潮的影响,但仍把封建的“女子内治”的礼俗视为当然,认为结婚后靠丈夫养活是天经地义。当家庭陷入困顿时,她变得恐慌和怯弱,她不知所措,没想过反思,更没想过走出家门,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与丈夫一起支撑家庭。而任凭涓生“孤军奋战”,这导致她不能和涓生共同承担责任,不能携手同行,寻求生路,一致于他们的距离越来越远,爱最终破灭。

而持浪漫爱情观的涓生,尽管他刚开始是乐观而又坚强的,但在残酷的现实逼迫下,逐渐暴露出了他个人主义自私自利的思想。他把陷入困境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子君,他认为此时的子君已成了他的累赘,只要离开子君,便可摆脱困境,有所作为。尽管涓生想到了子君可能因此而死,但自私和卑怯使他不愿对子君负责,只想尽快抛弃她,还是绝情的提出了分手。

他们是五四思潮影响下觉醒的新青年,他们敢于追求和婚姻自由、敢于反抗传统,但他们的追求是盲目的,他们实际上并未理解恋爱和婚姻自由,其前提是责任的担当。

子君是“五四”追求自由爱情的“向往者”,涓生是自由恋爱的“教化者”,然而这种美好的爱情,最后却走上了绝路。无论何时,我们都应该深思。

注释:

[1][2][5][20]鲁迅:《伤逝》,《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说明:以下引文出自此书者,不一一详注。

[3][6][7]见《彷徨》第72页。

[4]贾振勇:《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鲁迅研究月刊》2001第3期。

[8][9]见《彷徨》第73页。

[10][11]罗洛·梅:《爱与意志》,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31、21页。[12][13]见《彷徨》第74页。

[14][15][16][17][19]见《彷徨》第78页。

[18]见《彷徨》第77页。

[21][22]见《彷徨》第80页。参考文献:

【1】、刘家思:《忏悔与自责——传递真实情感的谨慎与多虑》,《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2】、黄怀玉:《〈伤逝〉的意蕴:背负荒谬苦行》,《怀化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3】、李泉:《男性难以逾越的心理樊篱——〈伤逝〉主题新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4】、谢廷秋:《叹人生隔膜伤爱情已逝——鲁迅〈伤逝〉新论》,《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五

近几年,素质教育在教育行业的综合性推广,使教师从主要以应对考试为主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化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新模式。汉语言文学作为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语文学科,逐步成为提升语文教育水平的重点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育与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对接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

科技对接;素质教育;交流沟通

汉语言文学作为基础教育中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快速发展的重点改革项目之一。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内容包含了对古代诗、词、歌、赋等不同文学创作模式和内容的鉴赏。然而,在近现代的语文学科教育中,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汉语言文学在学生的心目中只代表了背诵科目,忽略了其对于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的重要引导作用。汉语言文学的学科教育不仅对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中华文明的古代文学艺术传承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现阶段,我国的整体教育发展还不够完善,语文教育尤其是汉语言文学的教育对学生文学底蕴的积累和延伸还没有起到足够的指引作用。在各高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将汉语言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基础教育项目,是实现学生在文学方面综合发展的有效教育举措。

(一)语言是沟通交流的桥梁

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桥梁,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延续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加强语文学科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积累语言基础,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承和传扬中国文化,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方面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语言是人类沟通和交流的载体,是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开始逐步了解的学科,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指导,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二)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无论是学生接受初级语文教育的基础学科教育阶段,还是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化教育时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都是不可或缺的。将思维意识转化为语言这种外在的.表达方式,将内在的精神外延成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载体,是我们处于幼儿时期就会模仿学习的一种本能。在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时,学生进一步将语言组织成具有逻辑性的思想表达模式,将思想通过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语文学科的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组织引导作用,对培养思维敏捷性、开发语言文学潜力、提升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的贡献。

不管是语文教育还是汉语言文学教育,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二者都能对学生的精神面貌或者认知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都能够丰富人的见识。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要实现很好的对接,要能够形成结合性发展模式,首先要实现二者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对接。汉语言文学教育和语文教育应该寻找他们的共通点,虽然语文和汉语言文学在本质上有区别,但是语文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包含汉语言文学教育这个模块的,因此,二者在教学内容或者一些理论指导上其实是有相通之处的,在实践方面,应该抓住这些共通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社会提供有用的人才,要积极地探索提高实践能力的方法,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汉语言文学中,诗词歌赋的品读和学习也需要重视起来,汉语言文学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探索和运用方面。而在语文教育中,也要把握汉语言文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使现代化技术逐步融入教育行业,一方面为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技巧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对汉语言文学进行学科讲解时,可以融合时代特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同时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教育资源共享成为可能,通过相关教育问题的讨论,可以有效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为推动素质化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突出汉语言文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育部门应将汉语言文学在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指导和语文教育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为此,相关部门应加大汉语言文学的改革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学能力方面的重要引导作用,为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六

·论传统文化对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影响

·浅谈向君

诗词

作品中的形和意

·尊重历史,与时俱进—论格律诗词的欣赏

·诗的境界及意象

·矛盾表达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试论《春江花月夜》的赏析与意境

·汉语学习中肢体语言的运用

·现代汉语声调按四声分类浅探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七

1 、论历史传统与现实生活对文艺创作的双重作用

2 、论创作者的艺术欣赏对其创作活动的意义

3 、对艺术欣赏者的再创造问题的探讨

4 、论新写实小说之“新”

5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及其艺术表现

6 、浪漫主义的理想性与艺术性问题

7 、自然主义文学的真实性:意义及其局限

8 、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关系一议以左拉的小说创作为例

9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接受美学中的相关理论

10 、中学语文教学与美育问题

汉语言文学论文二十篇八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外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张,这导致近些年出现了“外语狂潮”,国内甚至对于外语的追捧逐渐超过语文。面对这一情况,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升人民群众对于汉语言的重视,其中以各省市高考改革方案的逐步推进最为明显。而作为一名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应该采取怎样的行为,响应国家的政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时代新形势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实现人生价值。本文就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概述。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师范生;就业;实践能力

一、引言

“师者所以授业解惑者也”,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汉语言作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就不言而喻。面对国际上的“汉语热”和国内的“外语狂潮”,当前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未来的预备语文教师,在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同时,也应当走进社会实际。也就是还要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入手,培养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从而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学生和身边的人正视重视汉语言文学,发挥汉语言文学的潜在积极作用。

二、当前汉语言文学的社会现状

普遍来说,社会上对于汉语言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就是掌握简单的口语和浅近的文字,对于进一步更高深的汉语言知识不甚了解。社会上存在着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于汉语言的应用不规范,诸如读音不标准、用字用词不当、习惯性使用网络语言等情况很是寻常。[1]同时,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来说,对于汉语言文学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一味重视表面的华丽的知识的传授,功利性过强,以致于掩盖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的魅力。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也令一部分人崇洋媚外的心理得到壮大。[2]以上这些情况使得外国人对于汉语言的研究和热情远远大于国内的人民群众,严重影响了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进步。

三、培养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进

身为中华儿女,身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所要承担的弘扬、发展汉语言文学的使命也就更重大。同时面对当前就业困难,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汉语言文学的专业的师范生可以用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以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第一,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是最直接、最全面、最仔细研究五千年以来形成的语言文化的一部分人,除了具有文学修养和鉴赏能力以及较强的写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新的研究成果,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而作为一名师范生,除此之外还担负着教书育人、培育下一代的使命,所以更是要立足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提升教学水平技能,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同时,相比其他的学习者对于汉语言文学应该有更深的热爱,更真挚的情感,唯有如此才能将自身所学真正根据社会需要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发挥出来。另外,还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规范汉语言文学的日常使用,对于发音、用字、用词等都要十分严谨细致,以自身的行为带动周边人对于汉语言文学观念态度的转变,逐渐实现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3]作为一名还没有毕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还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培养起对汉语言更高的热情,为未来自身的发展和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第二,创新汉语言文学学习、教育、工作观念。除了时代的冲击以外,汉语言文学自身的一些特征如果不跟随潮流进行创新发展,就会令汉语言文化的魅力被掩盖,无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所以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来说,在学校求学期间对于教师传授的知识要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性学习,在掌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同时,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融入其中,将所学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真正变为自己的。当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生毕业,面临就业时,无论以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其他行业,都要记得自己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要通过自身的行为将汉语言文学的内在魅力展示、弘扬出去,潜移默化之间影响更多的人。而对于希望从事汉语言文学教育工作的在校师范生来说,创新自身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汉语言文学,体会到汉语言文学对于人的积极作用,从而纠正目前社会中对于汉语言文学的错误认识。而这一切都需要在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转变、创新汉语言文化学习观念做起。

第三,引导自身适应社会、逐步培养就业实践能力。所有的专业知识和思想观念都是走向社会,实现好发挥好汉语言文学育人引导作用的前提基础。对于在读的师范生来说,还要逐步培养起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既要积极入世了解汉语言文学当前的实时环境,了解社会需要的汉语言专业师范生的侧重点,于在校期间将自己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随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当初的目的,忘记对汉语言的那份热爱和执着。也就是,要在汉语言专业的师范生再将自己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后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表现,将汉语言文化中的精髓进一步弘扬发展,令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喜爱汉语言文学。

四、结束语

当前汉语言文学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所发挥的引导、育人作用也是大打折扣。而在读的汉语言文学师范生既是汉语言文化的传承者、创新者,又是未来汉语言文学的传播者和发展者,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意义重大。面对这一情况,身为一名在读的师范生更是要肩负起国家和人民的重托,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目前这种局面。而以笔者的观点就是,应当首先培养提高自身的就业实践能力,在工作岗位上,进一步以自己的行为推动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550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