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一
一、本次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是我很期待的一次体验。我所在的地方正是红色革命圣地,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这次寻访红色足迹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国革命历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使我更加敬佩和崇尚红色文化。
二、参加寻访红色足迹活动,让我深入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我们所到之处,都是曾经是红色革命圣地。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经过了多次的血战,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为我们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谱写了壮丽的篇章。参观红色革命遗址时,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的顽强拼搏和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三、寻访红色足迹期间,我也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魅力与力量。红色文化以坚定的信仰、奋斗的精神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融入了广大志愿者的血液和行动。这次活动中,许多志愿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红色文化的内涵,他们用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无私奉献,化身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四、寻访红色足迹的过程中,我深感到红色文化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红色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和背景,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化,代表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红色文化,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和理念,让红色文化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五、通过寻访红色足迹的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我们要通过学习红色文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加杰出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坚定信念,发扬革命精神,在各行各业中秉持着严谨、实事求是、忠诚、奉献等素质,不负革命先烈的遗志,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综上所述,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是我一次非常难得且宝贵的生活经历。通过亲身参与和感受,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红色文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激发人民奋进,凝聚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活中传承和践行红色文化,努力将革命先烈的精神和信仰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二
在近代历史上,红色足迹是一段不可忽略的历史时期,一代无愧的英雄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充满血性的画卷。去寻访红色足迹,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和责任。
我的红色足迹之旅是去了陕西延安,准确的说是到延安革命圣地和黄帝陵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承。在那里,我见到了革命历史博物馆,那里充满了各种历史珍藏,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基地的创立过程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让我对之前学过的历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今日龙山”路上,我看到了革命老区最古老的传统建筑-龙山公社大院,了解到了一段美好而又痛苦的历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延安市打造了文化二路,其中包括宋家沟红色文化区为核心的文化景观。这里建有绘会、音乐会、红色演讲、独立电影节等文化活动,以青年为主体,让我们通过不同的身体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历史,感受革命之路的艰辛,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向往。
我去了黄帝陵,在我的心目中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文化的象征。国内很多地方都有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黄帝的精神理念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到了“黄帝故里”,我看到了许多文化景点和陵墓,也许这些景点和陵墓本身并没有什么卓越之处,但是他们却让我看到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善良和追求美好的神秘力量。
这次寻访红色足迹的旅行让我认识到了延安革命之路对国人精神的深刻影响和启发。通过前行的足迹,回味着那个深不可测的历史优秀文化,一路走过艰难的历史,珍藏着革命领袖们的智慧,让我们有遥远的历史亲近之感。当代青年应该积极学习共产党的精神和成就,认真去思考、感悟革命历史所带来的思想碰撞以及深厚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激发自己的精神纪律和道德自律,弘扬红色文化,熏陶自己的青春,推动个人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红色足迹,是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见证。每一步的走过,都带着历史的温度和革命的热情,更带着了对革命者英雄事迹的无尽敬意,同时也是中国砥砺前行、迈向辉煌未来的生动写照。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三
见过小白兔的人都知道小白兔的眼睛是红色的,可是相传很早很早以前,小白兔的眼睛是黑色的,而不是红色的,你知道小白兔的眼睛是怎么变成红色的吗?我现在就给你讲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古时候,小白兔们生活在一块一望无际的草原里,那里满地都是碧绿的青草,小白兔们在这块大草原上快乐而又和睦的相处着。
月宫里有一只玉兔,它从天上看到了小白兔们在草原上吃着嫩嫩的青草,自由自在地生活着,心里既感到非常的羡慕,又感到非常的难过,想想自己孤单单地陪伴着嫦娥娘娘,天庭的规矩,使得自己没有半点自由。
玉兔每天在月宫里,羡慕着小白兔们在人间的生活,终于有一天,她偷偷地学着七仙女下凡,从月宫里飘落下来,来到了大草原和小白兔们相会,小白兔们一见来了一位陌生的漂亮姐姐,一下大家都感到惊讶。
没想到世上还有如此美丽的小白兔,特别是她有着一对红色的眼睛,一身特别洁白洁白的皮毛。
有一天,小白兔们问:“玉兔姐姐,你的眼睛长得好美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我们好想能有一对像你这样美丽的眼睛。”
玉兔姐姐说:“其实我的眼睛原来也是像你们一样的,就是因为我每天在月宫里看着你们,羡慕着你们在人间快乐的生活,真是望眼欲穿啊,久而久之,我的眼睛渐渐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玉兔姐姐,我们如果像你一样在月宫里生活,那该多好啊!”小白兔们说。
“小白兔妹妹们,其实我红色的眼睛是因为羡慕你们而染上了不可治愈的红眼病,现在你们这么羡慕我的眼睛和月宫里的生活,你们不怕像我一样染上红眼病吗?”玉兔说。
小白兔们一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异口同声的说:“哇!你的眼睛变红色啦。”
于是,小白兔们一个一个地跑到了溪边,用清澈的溪水当镜子,大家一看,不约而同地说:“哇!我的眼睛变红色啦。”
故事讲到这里,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原来,她们一是因为羡慕玉兔那红色的眼睛,二是羡慕玉兔在月宫里的那种生活,很快就染上了与玉兔同样的红眼病。
当小白兔们醒悟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由于自己的虚荣和贪婪,得了不可治愈的红眼病。
从此,小白兔们将承受着一种不可治愈的病痛,渐渐地,连嘴也变成了三掰。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四
当我们坐在宽敞的教室,拿着崭新的教科书,坐在阳光下,大声的朗读课文,又有名师来教导我们时,可曾想过,是谁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切?是抗日战争的英雄们。又是谁带来了我们祖国如此的繁荣和如此高的科技?还是抗日战争的英雄们。
就拿董存瑞作个比方吧:董存瑞带领爆破组炸掉了敌人的9个碉堡,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突然,敌人的子弹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下面,起不来。这是隆化中学一座桥上的6架机枪。敌人修了一个暗堡。指挥部要求把暗堡炸掉。连长派出几名爆破手去炸掉它,冲出不远,就被枪弹打中,1人壮烈牺牲,2人重伤。连长又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拿着炸药包,冲了出去。他匍匐前进,又借着手榴弹的烟雾跑了过去。桥型暗堡里,机枪越打越紧,在要冲进开阔地时,有人扔了一阵手榴弹把铁丝网炸飞了。
董存瑞看了看桥顶,左手托起了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喝道:“卧倒!”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就是这样,我们参观了烈士陵园。
刚进大门,就有一组具大的雕像出现在我们面前,上面写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我们瞻仰了一会儿后,便走到另一边去看埋葬在这里的烈士姓名。哇!这里的烈士墓埋葬着好多烈士呀!烈士的名字整整写了一个墙!!!
随后,我们又参观了三个展厅,上面有写革命烈士的故事,还展示一些烈士们的遗物。令我最憎恨的是:有两三个日本鬼子把一个大妈用麻绳困在一棵大树下,让她招供八路军的行踪和去处,她就是不招,鬼子便向树上泼洒汽油,并把干草围着树铺了一圈,他们还威逼着她说:“如果你再不招供的话,我们就放火烧死你!”大妈并没有屈服,鬼子只好放火烧树,大妈没有吭一声,就这样壮烈牺牲了。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句话可说的真好呀!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五
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中长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我们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红色精神。
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简称红军,全国红军发展最多时达到约三十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的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国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长征历时两年,纵横11个省份,攻战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时,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到了山腰,小董看队员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许坐下去,一滚一百多丈,终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小董才比我大两岁,她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因为有一个坚定的内心在支撑着,这就是长征精神。对于我们新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揣摩。当然,在新世纪中,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六
利用这个假期的时间,我去了曾经的革命根据地——延安。延安是革命圣地。为了纪念那段艰苦而辉煌的历史时期,如今建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我怀着激动崇敬的心情到此寻访红色足迹。
来到纪念馆,门前是个大广场,在广场显著位置矗立着几个伟人的塑像,其中最大的数毛主席的塑像,毛主席的塑像是那样高大威武,塑像的脚边还有一圈花坛,那些花坛里的小花让我联想到了祖国的花朵,就是我们这些带着红领巾的少年。你们这些小花可一定要健康的成长啊!塑像身后的纪念馆有七个洞门。每个洞门前排的队都长得看不到尾。大家都为了瞻仰伟人先烈们。
我们进了门后发现布局跟外面的风格有着天壤之别。里面有很多玻璃展柜,柜内有灯光,每件展示品清?触目。首先看到了简介,然后又看到了手榴弹的模型,还有各种的枪械、大炮,看上去就很威武。再次看到了伟人的塑像,还有伟人的简介,最后看了名人的物品和革命路线图。名人的物品有:毛主席给朱德等人的电报手稿。还有一些名人用过的烟斗、钢笔。毛主席坐过的藤椅,用过的藤具。对了,还忘了说,我看到的最真实的东西就是模型了,用泥土做的小小的房子和围墙马路。看着多么逼真,让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景象。油画上画的是毛主席率领红军部队意气风发的场景。这些都让我肃然起敬。
此次红色之旅,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的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沿着先烈们的道路,克服重重困难。为创造新家园而不断努力。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七
我们在这个和平时代幸福的生活。是老一代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听爷爷奶奶讲他们以前的艰苦岁月。野菜、玉米、红薯是他们的主食,玉米粥是他们的饮料,大白菜则是他们的佳肴。听起来确实艰苦,但他们的上一代却更让我们敬佩,那就是革命前辈老红军。顺着历史的大潮,我们寻找这红色的足迹。在我们山东有这么一个革命老区。今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走进沂蒙山区,追寻红嫂的足迹,聆听那感人的故事。
走进常山庄村的中国红嫂革命纪念馆,一尊年轻妇女一手搀扶着伤员,一手掀开衣角用乳汁救护的铜像,深深的震撼着我们。这儿保留了沂蒙山区的抗战古村风貌,房子和墙都是用石头砌成,有些房子有一百年的历史了。馆内以红色为主,以文字、图片、荧屏、雕塑和实物相结合,详细了介绍发生在这里的革命故事。看着照片中一位位看似平凡、慈祥的老奶奶,听着她们的故事却让我们肃然起敬。她们除了有明德英、王换于、李桂芳、胡玉萍四个代表外,还有一大批红嫂典型。有智闯虎穴的刘玉梅、有卖女拥军的方兰亭等等。她们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军粮、舍生忘死救伤员,不遗余力抚养革命后代。她们的那几句,“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衣。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听着就让我们潸然泪下。
她们虽然平凡普通,却干了出一件伟大的事情,尽管她们大字不识一个,但她们心中有个信念,那就是为革命出一把力,让全中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有这么一群红嫂的支持,才让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的不屈不挠的和敌人厮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才有了我们的今天。
我们现在的和平安宁的生活,是革命前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我们的国家也慢慢的强盛起来了。我们作为党的阳光下哺育的花朵,我们应该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在当今的和平年代,舍身救人的事迹也是红色精神。我们小学生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能够肩负起建设新中国的重任。让我们的祖国更繁荣富强,不辜负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天。
五星红旗是火红的,国徽是火红的,祖国人的鲜血是火红的,祖国人的心是火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龙的象征,是红色的象征。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上,红军战士的足迹深深的印在那曾经被蹂躏过的土地上,二万五千里长征,千千万万个足迹,牵连着龙族亿万人的心,终将被历史铭记。
从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走过,会看到历史的凝重,会发现野蛮的残忍,会领悟南京的伤痕。也许你没经历过,但历史牢牢为你记着,那场满城风雨的大屠杀。
这是一座类似灰色金字塔的建筑,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像,刻的是一位衣服破烂的妇女抱着奄奄一息的孩子,仰天长啸,像在抗议命运的不公。几个黑字重重地写在灰色的大理石墙壁上:遇难同胞300000。数字大得让人震惊,标的很粗,但是感觉却会万分清晰,谁会知道它的下面到底藏着多少凄惨无辜的灵魂。你们看一面面雪白的墙壁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受伤的老人,逃跑的孩童,受凌辱的女孩子们,被捆绑着的人们,失去父母嗷嗷待哺的婴儿,还有燃烧着熊熊烈火的南京城……都清晰地从照片中走出来。他们的档案,严严实实铺满馆内的墙壁,拧巴在一起。
我更不能忘记红军。因为旧中国的解放,就是靠他们打下来的;因为新中国的诞生,就是靠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国革命的道路总是漫长的。共产党人经历了二万五千里的行军,战斗,他们挨饿,受冻,他们穿越了地球上最险峻的峰峦沟壑和荒无人烟的广阔地区。二万五千里啊,我不知道有多远,但我知道是很远很远,远得那么不可触摸,不可估量。红军啊,你们好像一只笔,在没有污秽的白纸上一点一滴的文字,写上一大片灿烂的文章。
在台儿庄,我被哪里的景物迷倒啦,路边到处都是绿荫,炎炎的烈日高悬当空,红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着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时的火焰来。路边的花朵,娇艳欲滴,人们在这里开心快乐地劳作。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战争孕育的摇篮,鲜血四溅,血流成河,到处都是尸体。
现在我们只有切身地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掠者欺凌、摧残的幸存者的含泪倾诉,去聆听那些真实记录片的倾诉,才能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看到两个民族之间无法用时间磨灭的深仇大恨。这个恨,永远都不能忘记,他们曾经在中国的领土上掠夺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这个深仇大恨,永生永世都不能忘。
如今中国已经强盛起来了,建立中国共产党,早已经过去好长时间了。身为党的阳光下的花朵,我们更应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红色精神!
我们是新一代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在红色精神的熏陶中长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的社会我们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红色精神。
中国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简称红军,全国红军发展最多时达到约三十万人,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的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中国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长征历时两年,纵横11个省份,攻战700多座县城,进行了300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牺牲了无数的红军战士。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爬雪山时,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刚到半山腰,就冷得瑟瑟发抖,队员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起不来了,到了山腰,小董看队员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丈,她也一屁股许坐下去,一滚一百多丈,终于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雪山。
小董才比我大两岁,她是多么勇敢多么坚强,因为有一个坚定的内心在支撑着,这就是长征精神。对于我们新一代,或许已经太遥远了,我们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艰难困苦,这样惊心动魄,但这段历史,还是带给我们无数的深思,种种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揣摩。当然,在新世纪中,在我们学生中,这些长征精神需要在学习中发扬,在校园中发扬,在做人处事中发扬,我们要将这些精神融入到血液中,让这些瑰宝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接班者。
题记:每当看到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他们的身影……
记得伟大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热血、他们的生命为我们创造了现在的幸福生活!而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也令人赞叹。
那时部队进入草地,由于环境、气候非常恶劣,使得草地行军十分艰难。更要命的是缺衣少食,不少队友就此长眠。
眼看牺牲的同志越来越来多,朱总司令发出了尝百草的号召,寻出一些无毒的可食用的野草,以度过饥饿的难关。而张思德在尝百草的活动中,总抢在他人之前。
有一回,一个小战士在水塘边高兴地叫起来:“野萝卜!野萝卜!”张思德过来一巧,果然,离水塘不远的地方长着一丛丛野草,叶子绿,形状跟萝卜叶子差不多。那个小战士拔起一根就往嘴里送,张思德忙赶上去,一把夺过来,先放到自己嘴里,不一会儿张思德感到头昏脑涨,全身无力,紧接着他肚子一阵绞痛,大口呕吐起来。他急忙对小战士说:“这草有毒,快……快告诉……”没等把话说完张思德就昏了过去。半个多小时以后,张思德慢慢醒来,模模糊糊地看见小战士端着瓷缸蹲在跟前,他急忙说:“不要管我,快去告诉其他同志。”张思德就是这样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生命的危险让给自己。
这种精神让我们敬佩,让我们回忆当年红军那种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精神。“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当念到这句
格言
时,我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红军长征,我会想到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让我不禁想起毛泽东主席曾就长征作过的精辟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队",90多年过去了,长征精神依然鼓舞着我们华夏儿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历史虽已过去,但在国际形式日益紧张、天下尚未太平的现状下,我们依旧更需要虔诚的缅怀革命先辈的不朽功勋,继承光荣革命传统,发扬先辈长征精神,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道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宁说过:庆祝伟大革命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完成的革命任务上。
“少年弱则国弱,少年强则国强”,作为一名学生就应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在学校我们应把红军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扬下去,孜孜不倦的学好每一科知识,用科技来强国,沿着先烈们走过的路,继续走下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永远巨人般屹立于世界强林之列。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八
古往今来,有多少爱国人士在各地默默无闻地奉献着。不论时代,不论春秋,他们始终揣着一颗感报国的心,不可磨灭。
每当听到“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这首歌谣时,我就会想起这个故事。
我们现在的生活虽然富裕,但是,我们也应该像朱德军长一样,不畏辛苦,艰苦奋斗。我们的党是靠艰苦奋斗起的家,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新的时期,发扬井冈山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永葆革命的政治本色。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把这种精神带到学习中去,我们只有刻苦地学习,才能为祖国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九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一个个英勇牺牲的烈士,从一名名足智多谋的中国人,从一位位优秀的领导人,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中得来的!那么,让我们走进历史时刻,寻访“红色足迹”吧!
1920xx年10月毛泽东同志带领部队进入井冈山,在井冈山成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0xx年4月,朱毛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从此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革命的胜利。
1940年6月1日开始,胶东日军对招、莱、掖等根据地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6月5日,扫荡的敌人八路军的五支队十四团。为了排斥胶东区党政机关和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安全转移,十四团在团政委张咨明、副团长宋子良的带领下,占领灵山高地阻击敌人。面对众多敌人,战士们毫不畏惧,浴血备战,但由于我方寡不敌众,战斗十分惨烈,副团长宋子良、军需处处长王吉山相继牺牲,200余名净土以血染青山。
现在,新中国早已成立,改革早已开放,我们过着安静、舒适、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并且,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报效我们的祖国,把革命先烈的心愿传承下去。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十
曾经一度的想知道党究竟是什么.党--对我来说很神秘,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在她的光辉下我觉得满足、幸福、充满希望.我多么想知道她究竟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开始踏上了寻找党的足迹的旅途.
我曾幻想她一定拥有一双羽翼,护佑着中华十三亿的儿女;她一定拥有光环,照亮前面的路;她一定有着天使般的面孔,和蔼可亲.
大概这就是她的羽翼吧,护佑着我们过上了好日子,让我们没有了晚上没有电,洗澡去河边,早起找野菜,农耕累弯腰的回忆了.我们从小就有着幸福的生活,虽然我家不算富裕,可是我却可以拥有一个屋顶遮阴避雨,拥有墙壁挡风;我也拥有一台属于我的电风扇,在炎热难耐的夏天送来凉爽的风;我家还有暖气,能在严冬送来丝丝暖意……我们所吃的、用的、穿的甚至是交通工具都体现着我们生活的优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不就是党的力量么?党就是这样,造福于人民.
我也曾看过关于党员的报道,写了查文红放弃上海优越的生活环境,来到安徽砀山魏庙希望学校义务支教,一呆就是七年.整整七年,她为了那里的孩子,没有见上哥哥的最后一面、错过女儿的婚礼,遭来了亲人的不理解,她为了支教事业呕心沥血,她把学生当子女,她的师恩如母爱.查老师自创适合农村孩子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文编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学得更有趣,掌握得更牢固,她教的班级每年考试成绩都是全县第一,她的学生不仅成绩好,还讲文明懂礼貌,不知多少位失学的孩子在查老师悉心关怀下重返课堂,看到了人生的希望,重拾生活的勇气.对于鲜花和掌声,查老师总是深情用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将一切功劳都归于党、归于身边的乡村父老.
这大概就是她的光环吧,那无时不刻都在发光的光环,照亮了前方的路,即使前方的路有再多的荆棘,有再多的绊脚石,有再多的困难我们也不怕,我们一定可以度过难关.
党啊!你在哪里?顺着历史的大潮,我寻找着你的足迹!在南京的战场上,我见到了你!革命先烈用鲜血铸就了这座千年的古城.在台儿庄的焦土上,我找到了你!那血染的黄土地上,有你深深的印记!在武汉的天空,我找到了!无名大队的耻辱在这里得到了洗刷!在缅甸,印度,我也找到了你!野人山上有你们吃剩的树根草皮!在朝鲜的战场上,我找到了!你在鸭绿江攀嘹亮的歌唱.转眼间,你的足迹已经遍布大江南北,你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土地上印下了的的足迹.
你虽无形,可是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你的影子.党,你一直是那么的神秘,我想我还没有彻彻底底的了解你,我还只是浅浅地认识你,我们在此刻起程,寻找党的足迹,懵懂的我在那漫长的旅途中成熟.
党啊,你用你干瘪的乳房,滋润了稚嫩的我、迷惘的我、懵懂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优秀、你的先进、你的伟大.下一刻,你将看到的是我们的腾飞!
寻访红色足迹手抄报篇十一
招远这片土地,自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就盛产黄金,抗日战争时期,丰富的矿产资源引来了大量日本人,在招远进行疯狂的进行黄金掠夺,同时这里也涌现出了大量的民族英雄,也有了“地下出黄金,地上出将军”美誉,招远共43位将军,上将就达到了4位之多,招远特殊的山水养育了特殊的儿女,孕育出了天地金魂,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位传奇人物“花爪子”——冯官令。
“花爪子”,在招远市可是位响当当的人物,鬼子伪军一个个是谈“花”色变,可是越怕谈越爱谈,越谈越玄乎,谈来谈去他们把冯官令描绘成飞檐走壁、来无踪去无影的剑侠英豪。此后,二鬼子们夜间只要闹矛盾,就互相恶狠狠地咒骂对方:“你小子不用咋狂,叫你明天出门碰上‘花爪子’!”。鬼子视冯官令为“眼中钉”、“肉中刺”,曾连续多次围捕他,说谁抓住“花爪子”就“赏钱两千,官升两级”,但谁都没这个能耐抓住“花爪子”,冯官令光是在家中就被鬼子堵了5回,直接用枪点着就有3回,但他都英勇机智地逃脱了。
冯官令在金矿当矿工时,在井下打眼放炮炸伤了手,伤好后一双手变得花花点点,就得了“花爪子”的绰号。当时谁也想不到,十几年后,这个绰号会让鬼子汉奸闻风丧胆。
1939年日寇侵占了招远的玲珑金矿以后,一天,冯官令亲眼看到,鬼子无故将大蒋家村农民蒋万腾推到电网上活活电死,还在一旁哈哈大笑,这让他体会到了当亡国奴的痛苦。1940年,34岁的冯官令愤然离矿,参加了抗日工作。
1941年腊月的一天,在玲珑金矿附近的潘家集上,一个扛枪的伪军勒索百姓,打了一个卖粉丝的摊主老汉。当时的冯官令肩搭一个钱褡子、一身地道的农民打扮,正在邻近小铺佯装喝酒。看清了这个伪军的暴行,趁附近无其他伪军,冯官令走上前,拾起一个秤砣,出其不意地将这个伪军击昏,夺下他的长枪,迅速朝天开了一枪。趁慌乱之际,他迅速潜入胡同溜走,当时南招二区区中队加上冯官令夺来的那支枪总共只有三支枪,可以说冯官令算是力了大功。
“花爪子”潘家集徒手夺枪的故事经人们演绎,被传得神乎其神。驻招城和玲珑金矿的鬼子们开始知道:“八路军里有一个‘花爪子’,大大地厉害!”。
1942年4月10日,八路军五旅十三团 派小股部队与县大队部分队员组成小分队,袭击位于玲珑金矿中心的日军卫兵所,冯官令担任向导,带领小分队穿涧越峰钻电网,迂回到玲珑矿区的南山坡。
冯官令让大家潜入一片松林等候信号,自己带一名侦察兵战士敏捷地进入矿区内一幢低矮的工棚,借了矿工的衣裳和矿帽,装作矿工手提矿灯,肩扛铁锨,走出工棚。
冯官令和侦察员大大方方向门岗走去,佯装矿工去上工。鬼子窜过来,用刺刀指了指矿工上班的路,示意往他们那里走。冯官令用拿矿灯的手指了指鬼子身后那条路,说要到那边干活。鬼子不解,刚一回头张望,冯官令就双手紧握铁锨朝着鬼子头上砍去。鬼子倒在地上,侦察员马上举起用红绸布包着的手电筒朝玲珑山南坡闪了三下。
在山南坡埋伏的战士们看到信号飞速包围卫兵所,将一颗颗外面套着装有石灰粉、辣椒面布袋子的手榴弹从卫兵所的门窗纷纷投进,里面的鬼子睁不开眼,摸不着枪,东一头、西一头地瞎撞,大半死伤。冯官令将手伸进卫兵所的窗里,麻利地摸到一支手 枪。仅一两分钟,奇袭结束,队伍迅速撤离,当附近小蒋家据点的伪军赶来反击时,队伍早已不见了身影。
这次奇袭活动,冯官令和战士们编了一段快板:“毒瓦斯,手榴弹,石灰粉,辣椒面,鬼子尝得够新鲜;喘不过气,睁不开眼,摸不着枪,拉不开栓,乖乖进了阎王殿……”而冯官令更是被老百姓传的神乎其神,人民眼中的大英雄。
冯官令有勇又有智,他非常讲究对敌策略,在招远清除了一个又一个恶贯满盈的叛徒。1980年,他年迈因病去世,但在招远提起“花爪子”,很多上了岁数的人都知道他是曾杀敌几十名、被誉为“独胆英雄”的抗日勇士。“花爪子”的故事老人们会讲给自己的孙子孙女听,孩子们在听一段故事,更是在聆听一段历史,聆听一段保卫家国的英勇事迹,而我有幸听到了这段故事,现讲给大家听听。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56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