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6 02:45:04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优秀15篇)
时间:2023-09-26 02:45:04     小编:纸韵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一

摘要:xxxx南地区具有边贸发展基础良好、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地理区位同越南多省区接壤便利、恰逢东盟博览会和环北部湾经济圈积极发展的有利时机等优势。

文章在阐述了合作竞争概念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学“共生”的理论本质,分析了目前xx南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xx南区域旅游“互惠共生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设想及策略。

一方面,xx南地区正好处于国内和中越国际两大旅游市场的交会处,是中国与东盟两大旅游经济圈旅游客流的结合点;另一方面,由于目前xx南地区旅游的发展与东盟一些旅游强国相比仍处于发展初期,其旅游竞争力不高,很容易被东盟旅游强国将其旅游替代或分流。

一、合作竞争概念

“合作竞争”的概念由布兰登勃格教授(nburger)和内勒巴夫教授(ff)在其合著《合作竞争》中提出,他们用博弈论描述了包含合作与竞争两个组成部分的现象,且基于波特行业结构分析模型上提出了企业与企业之间于合作、竞争为一体的第六种力量互补者。

可见,合作竞争并非是完全相互矛盾的,在利益主体的实际发展中是对立统一的整体。

合作竞争是以利益主体自身的竞争力得以增长为目标,充分考虑到各种竞争关系中的矛盾、问题所在,并且也充分认识并发展各种合作关系,找寻一个合适的尺度,选择最适宜利益主体发展的联合竞争模式,实现更有效的竞争和发展。

二、“共生”概念的旅游延伸

旅游“共生”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

其本质就是合作竞争思想的旅游延伸。

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

但也并不排除竞争,不摒弃自身性质和状态,这种竞争是通过参与共生的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三、xx南区域旅游发展现状

(一)xx南区域旅游发展现状

xx南地区地理范围较广,旅游资源类型、数量丰富多样,这样不容易形成规模游客量,游客的游览都被分散。

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花山风景区被定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成为与桂林漓江、桂平西山齐名的xx三大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其知名度随之有所提高,吸引了主要来自xx省内、广东自驾车、台湾及越南等国内外游客。

xx南区域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旅游资源组合有所欠缺,区域范围内的旅游开发不平衡;要告别单独旅游地的零敲碎打或旅游景区景点无重点的叠加,要重视整体品牌的建设;区域范围内的旅游产品构成单一,旅游消费较少,综合效益不高。

四、xx南区域旅游实施“互惠共生一体化”模式策略

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互惠共生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存在着由旅游发展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屏蔽阶段,旅游落后地区寄生于发展地区,逐步提升到两方相互依存发展的共生,到最后实现区域旅游的多赢发展局面。

这其中包括屏蔽阶段,寄生向共生的转变,共生意识的培育,共生单元的匹配、融合和规模的确定、合作方式、合作阶段、合作资源或项目的选择,合作契约的签订以及利益和义务的对称稳定分配等。

(一)空间形态的集聚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协同、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xx南地区以区内旅游资源地理位置为基础,以交通为纽带,以资源类型和文化内涵为依托,实施空间形态的集聚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

形成2轴6区1个核心3个节点的空间模式:

2条旅游轴线靖西大新南宁东西走向,南宁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南北走向;

1个核心南宁;

3个节点城市大新、宁明、凭祥

围绕“一个中心”、“三大品牌”、“四大特色”,实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

具体来说,即以南宁大新宁明凭祥旅游成长轴线为中心,以百越壮都南宁、花山崖画、德天跨国瀑布为品牌,以喀斯特奇观、亚热带山水、民族风情和边境边关为特色,实现各类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和区域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根据比较优势形成产业分工,各个地区都有自己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既能各成地区旅游体系又能共同组合实现区域内旅游产业结构合理化,构建具有xx南地域文化特色和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旅游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根据遵循核心主导、紧密辐射、网络联动原则,提升产品的资源功能承载单元之间的空间联动性,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产业集聚的合作性竞争两个层次,突出民族风情和边关风貌,生态和喀斯特自然旅游资源为重要补充。

整合左江花山风景名胜区,将其三带六片周围广泛分布的独具特色的风景资源形成以下-产业链(系列化、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与线路)。

喀斯特秀丽山水观光游专题、壮民俗、民族风情游专题、xx边境旅游专题、中越边境跨国旅游专题(包括整合两国的革命文物资源,联合开发追踪中越革命领袖足迹旅游,跨国民族风情旅游线路,跨国边贸旅游线路)。

(三)行业综合性、区域联动式旅游竞合开发

为支持xx南区域旅游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以旅游行业为核心,xx南区域内几乎所有的行业和领域都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行动。

这种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利用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和条件,最大程度地减少旅游要素区域流动所付出的成本,产生最高的旅游业合作与发展效率。

建立战略联盟,组建由南宁牵头的区域旅游管理公司和区域旅游集团,通过资本重组的方式,发挥南宁的投资和管理优势,促进相对落后地方的旅游企业发展和升级,实现旅游要素一体化经营和旅游价值链重构,形成开发、销售、服务一体化,包括吃、住、行、游、娱、购等相关产业的联合,旅游上游供应商(资源、原料、设施设备等)价值链、旅游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旅游经销商、零售商)价值链和旅游者价值链的重构,形成完整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真正实现xx南旅游圈一体化互惠共生。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二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 couch 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 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 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 游学中国 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 互助游 ,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 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 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 地主 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 地主 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 地主 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三

伴随社会与经济地不断进步,旅游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

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时的环境下浮现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景区的粗放管理尤为突出。

如何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旅游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如今向旅游强国迈进。

在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规模,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行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其产业结构都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问题,例如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规模不合理等。

实施的《旅游法》,只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2、旅游行业市场的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行业市场运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了国外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运行宣传,例如海报宣传、电视广告宣传、广播宣传等,难免达不到理想效果。

旅行社组团运营模式,也出现中间环节利润下降、散客增多、导游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还需根据时代背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改革,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备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结构上都存有不同的不合理因素,其中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内部结构、数量结构等存在不合理性。

为了实现可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每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由旅游行业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每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旅游的总的质量下滑,而且游客所需的服务不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提供完成,必须一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

然而在旅游行业的每个结构层次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完整的旅游行业的竞争和管理。

所以,在构筑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不论是在增加竞争能力还是增加行业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都必须要做的。

4、旅游产业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当地人民经济活动的失误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

人们经济行为对于景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商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出现的噪声污染了景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景点应该有的安静。

此种行为不仅使景点失去了以前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流和安静的气氛,而且还由于环境污染而降低了游客游览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环境开发和农业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得自然人文环境遭受了直接的不良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由于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政策滞后产业发展情况。

因此,通过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系统工程思考之中,以景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依托,融入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交通业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点突出地区的旅游发展功能,以旅游产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全局观的系统发展思路。

2、积极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创新

设立生态旅游和局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鼓励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旅游景点必定依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标准,促进景区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政府在考虑土地规划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景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且要把土地附作物上的生态资源,纳入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探索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把生态建设、开发、保护、管理融入到一个新的体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把传统中旅游产业结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重心,转变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以旅游低端服务的产品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旅游高端服务的产品对应的产业结构。

重视旅游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体系,做好旅游景区发展可持续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转型。

特别是要重视旅游产业各个链条的合作,增强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改变内部结构,促进行业自身更新升级。

另外,重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有效协调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四

【1】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竞赛一体化培养方法探索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中,积极参与各种竞赛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文从学生的竞赛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尝试着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竞赛一体化的培养方法及保障措施,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探索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在现代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为了检验和展示学生职业技能学习的实际教学成果,职业技能竞赛在各高职院校的正常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偏重于实用型的专业学科,将职业技能竞赛培训与理论教学联系起来,既能体现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同时也避开了过于偏重竞赛或理论教学从而对学生产生的偏科影响。

一、现有的职业技能教学与竞赛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管理是一门正在不断发展的学科,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经济产业,正在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职业技能的角度上而言,相较其他专业更需要贴近现实中的经济发展趋势,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偏重于通过实训来为理论进行说明,实训成为了理论的参考。

但其所涉及的理论在发展快速的行业里面也在不断地进行变更和进化。

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教材的理论和技能传授,那就非常容易造成现实与课堂专业学习的脱节。

2.竞赛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传统组成部分,也是为了鼓励学生多学习职业技能并将其进行实际应用,理论上而言对教学效果有利无害。

但是在实际的比赛准备过程中,却变成了学生与教师为了应对比赛的紧张日程要求,许多院校不得不选择让学生暂时全面脱离正常的教学环境,进行所谓的竞赛特训,以至于使原本作为优秀种子选手而挑选出来的学生,在竞赛技能上了如指掌,但是对于与竞赛无关的其他专业科目落下不少学习进度。

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而言,未免存在了隐患。

也很容易使学生与班级其他同学脱节,进而对其心态造成不利影响。

3.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就现实情况而言,旅游实训的教学环境建设在我国各高职院校中相对其他专业比较落后,无论是硬件上的配套设施,还是训练软件上的落后与匹配问题,都尚且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落差。

二、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竞赛一体化培养方法分析

1.技能竞赛与旅游专业的专业培养方案相结合,将竞赛的比赛需求融入正常的课程教学。

将竞赛的项目内化到课程的设计中,也就意味着需要对现有的旅游实训教学课程进行重新设置。

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围绕竞赛的需求进行改进和创新,按照教学难易程度来进行区分掌握技能的优先级。

将每一个教学模块的相关技能与职业技能竞赛相对应,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旅游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

现行的旅游专业课程多以理论为主实训为辅的方式进行,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如餐饮管理课程与调酒服务课程,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常常是同一个比赛赛项中的分赛项,但在传统教学计划中这两门课程往往彼此毫无瓜葛。

所以可以将此类有共同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课程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设计。

以竞赛项目小组的形式,分项目多头同时进行,一方面防止重复的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乏味的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容易激发学生在不同的领域之间的创新能力。

3.教学考核方式与技能竞赛相结合。

考核方式作为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主要方法,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将技能竞赛的培训内容与课程教学结合之后,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考核方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竞赛型课堂教学的参与积极性。

如将中文导游比赛作为一个竞赛项目,参加该项目的学生可通过中文口语演讲,个人才艺展示,综合笔试成绩等项目来进行最终的项目考核。

三、教学竞赛一体化的保障措施建设

1.确立以职业技能竞赛培养方式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在专业教学中给教师和学生确立好教学竞赛一体化的观念,能够帮助教师尽快适应改革后的教学新方式,也能使学生确实的掌握其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2.培养竞赛型师资队伍,提高旅游实训设施建设。

教学竞赛一体化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有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课堂教学理论知识,還要对于职业技能竞赛有充分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能够将微课、慕课、云课堂等新型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辅助教学等。

另外,技能竞赛指向的教学设计使其对学校所拥有的旅游实训设施设备要求较高,需要有充足的设备来提供学生的技能培训工作。

这就需要各高职院校对于专业实训建设与教学目标结合更加的重视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3.职业技能竞赛意识深化普及。

落实教学竞赛一体化让师生们认识到职业技能竞赛的全貌。

一是要全面普及竞赛机制,通过课程的设置与计划,先组织班级内部的竞赛,然后同专业班级之间进行竞赛,形成竞赛气氛,再可上升至校内跨年级跨专业性的竞赛活动,通过竞争来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而在校级选拔中通过的队伍可参加市、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进而参与到国家级比赛中去,充分实现校内学习与高职院校竞赛活动的对接。

二是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取得竞赛成绩的学生可以实施“学分等换”“以赛代考”等鼓励方式,将竞赛成绩按照等次兑换相应学分,并可免修竞赛项目对应课程等,提高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避免出现因为参加竞赛而导致的学业受到负面影响的结果。

总而言之,在高校职业技能竞赛与教学过程的结合上,需要有相应的教学体制的改革,需要教师自我的不断提升与学习,需要各高职院校的重视与投入,其过程严格来说与现行的教学竞赛两者独立的模式相比确实更加“麻烦”,但从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上来说,更符合高等职业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教学目标要求,也更符合国家对于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期许。

【2】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居民旅游经验的日渐丰富,旅游市场对旅游服务的要求在不断提高,从而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论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为切入点,从学校、教师、学生等角度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从相对应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以期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意义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居民旅游经验的逐渐丰富及网络信息的日渐高速,旅游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而旅游行业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仅停留在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等要求层面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才的创新能力上。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应用性来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比重应逐渐提高。

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适应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注重学生的专业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行业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适应旅游行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民众不断提升的旅游服务需求。

二、限制应用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一)学校因素

1.思想上不重视

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在课程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在师资建设上忽视教师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实践环节上流行于形式,因而很难形成重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与氛围。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五

2.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3.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4.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6.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7.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8.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9.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10.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11.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12.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3.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4.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5.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6.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六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

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

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

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七

2.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4.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6.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7.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8.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9.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0.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2.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3.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4.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5.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6.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7.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9.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20.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八

摘要6-7

abstract7

目录8-12

1.2.1理论意义15

1.3.1文献研究法16

1.3.2访谈分析法16

1.3.3问卷调查法16

2.1.3藏文化主题酒店的概念界定24

2.4.1顾客行为倾向概念界定57

3.1.1访谈对象62

3.3.1顾客体验70

3.3.3顾客行为倾向71

3.4.1问卷结构71

4.1样本来源76

4.7.1顾客体验与顾客感知价值的相关分析109

4.7.3顾客体验与顾客行为倾向的相关分析110

6.1研究创新133

附录二访谈提纲151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九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合理的运用各项职能,以对旅游业中的财、物、人、地区及部门所开展的计划、组织以及监督或协调等相关工作。伴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讨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1]孙树风。关于国有煤炭企业干部人事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06):108—110。

[2]杨文德,张拓。甘肃省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中关于法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的问题及建议[j]。赤子(上中旬),2015,(01):183—184。

[3]李玉兰。关于深化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4,(36):207—208。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不再仅仅局限于满足基本衣食住行,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各大高校审时度势,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大量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式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旨在推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满足旅游业岗位的用人需求。笔者从各大高校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起点和层次各不相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就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2009年,在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目前,中国旅游业处于黄金发展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日趋旺盛,目前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旅游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企业不平等的用人制度造成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解决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一)高校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表的蓝皮书表明:中国旅游业收入逐年创新高,旅游市场呈现出“两高一平”的局面,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入境旅游平稳增长。我国旅游业的增长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世界第一客源国,以及较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服务范围较广的产业,就业门槛较低,能够吸纳大规模的毕业生。同时,我国各地区的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就北京、上海来说,酒店业管理人才缺口均在55万以上,并且现在每年新增的旅游企业中,中、高级管理岗位就有一千多个。由此可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大弥补岗位人才缺口的局面,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不愁将来会找不到对口的工作。

(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潜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不了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岗位需求严重脱节、旅游业不合理的用人制度、社会各界对旅游行业的偏见等因素致使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潜流失”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许多家长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有错误的认识,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一毕业就能担任管理层职务,这种眼高手低的择业观念,致使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是失落。所以部分学生会选择转专业或者是修读双学位来达到将来不从事旅游管理岗位的目的,尤其是本科毕业生从事旅游业工作的占总学生规模的不到35%,许多毕业生都从事了不对口的职业,形成了“有业不就”或“频繁跳槽”的就业局面。

(三)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亦有困境

一般按照理论上讲,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势必会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带来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情况不容乐观的是,旅游管理人才的供给质量无法满足旅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供需”矛盾日趋明显。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高校紧跟社会岗位的需求,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每年报考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数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远远超出了旅游企业可提供的岗位;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又是“弱势专业”,许多考生在不了解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被调剂”的情况下误学了旅游管理专业,结果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大量流入其他行业,未入行,先转行的局面。由于教学模式的缺陷以及学生的个人态度造成了旅游企业在招聘旅游管理人才时迟迟招不到人或者是招不到合格的毕业生。这样给企业、学校、学生都带来的困惑,陷入了无尽的恶性循环中,这样旅游管理专业会给后来的学子和家长带来这样的影响:学习旅游管理专业难就业、就业面狭窄、找不到工作等等诸如此类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发展极为不利的负面评价。

二、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因素

(一)现阶段旅游业用人单位用人制度不合理、不公平

旅游业用人单位在招聘毕业生时功利性较强,企图缩减用人成本,因此,招聘人员时过分强调毕业生是否具备丰富的旅游管理经验或旅游从业经验,完全忽视了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再造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缺乏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但是如果就因为这个原因将旅游管理专业求职者拒之门外,是否会显得旅游企业不通情达理?旅游企业要充分考虑到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为广大旅游管理毕业生提供一个可以施展自身能力的平台,经过严格笔试、面试和考核后择优录取。另外,旅游业的现实情况:管理人员要从服务人员做起,要做好饭店管理者,必须具备基层服务人员和部门经理的经验。而且服务人员劳动强度大,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都较低,很多毕业生眼高手低,觉得自己高校毕业,可是毕业后还是照旧需要从基层干起,不甘于基层等服务客户的工作,毕业生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空间,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1.缺乏合理有效的旅游职业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的将旅游管理专业和旅游等同,忽视了毕业后所要从事的是旅游管理职业,而非是旅游本身;另外,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盲目跟风,在校期间只忙着报考旅游证、二级计算机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证书缺乏针对性,对学生日后就业用处不大,忽视了对自身未来的职业奋斗目标的规划,学生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愿望不强烈。

2.缺乏必要的就业准备

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于从事旅游管理的晋升行规无法坦然接受。在情理上也是可以理解的,大学生在家里被奉为“天之骄子”,可是如果从事旅游管理行业就要从基层服务员干起,大部分大学生心气高、碍于面子,不愿意从事较不体面的服务性行业,就业心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在校期间没有从事服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大学毕业后无经验之谈,更不要说可以在短期时间内提升为正式的管理部门高层干部。

(三)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旅游人才市场的需求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专业的开设与社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部分高校只是生硬的培养学生,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不负责任,沿袭落后的教学体制,没有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教育体系,导致学生理论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没有针对市场需求而设置,而且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缺乏针对性,无法满足外向型旅游行业的岗位需求。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在初级教学阶段,比如在大一、大二年级,以专业理论教学为主体,忽视了对实践应用类课程的设置,致使学生缺少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另外,教材内容太陈旧,缺乏系统新和创新性。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探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一)以市场为导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办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开设旅游管理专业之前,要明确并制定出人才培养目标,这样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有紧紧围绕的中心,不至于盲目追求办学模式的创新,而与教学任务严重脱节。值得部分高校的借鉴的是,在国际较发达的地区对于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相当明确,国内也有许多值得借鉴的高校,比如旅游教育领域世界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制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招生-在校学习-岗位实习等环节分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具有未来发展潜力的适合旅游业、旅游教育、旅游行政部门以及其它相关行业工作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旅游管理人才”。那么,如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导向,立足于旅游业发展的岗位需求,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复合式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第二以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建立应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思想意识协调发展的培养体系;第三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外向型、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的高级旅游专门人才;第四延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实现教学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技能的相辅相成。

(二)建议高考生理性报考,招录有行业内就业意愿与行业潜质的学生

部分考生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由于缺乏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以及“在服从调剂”情况下被调剂到旅游管理专业,这一部分学生在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时候,对这门专业感到很失落,甚至通过选修双学位或者是转专业来改变自身的未来职业选择。要想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外向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学校要从招生源头做起:首先要宣传学习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比如说酒店服务人员要具备外向型的性格特征,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未来就业方向等情况,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旅游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专业选择,防止考生错报专业,经过正式学习后才发现实际的旅游管理专业与自己想象中的大相径庭;其次,教育部和各大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平台、报纸、白皮书等形式向广大高考学子具体介绍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为学生报考志愿提供参考依据,便于考生作出理性的专业选择。这点,各大高校要借鉴旅游教育领域排名第二的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的人才培养经验:第一,该学校在招生时不仅注重考生的成绩,而且会进行一定的笔试、面试或者电话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就业方向,反馈给学生专业评估报告,招录有行业潜质与行业内就业意愿的学生;第二,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增强旅游管century理专业自身的影响力与吸引力,努力将该专业做大做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管理专业。

(三)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科学设计课程设置

高校专业是否成功很大的一个影响因素便是课程的设置,其代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知识的架构。目前旅游业外向型的发展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其要求学生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还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综合运用能力,能够与客户进行顺畅的沟通,以及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这对于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来说需要作出合理的规划、设计:首先,要坚持课程设置与旅游行业的实践性特征相符合,又要具有专业综合性的原则;其次,课程的开设要注重理论的应用型,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另外,学校要注重初级阶段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旅游管理专业不同于学术性的课程,教学理论离不开与实践的结合,因此要克服以往旅游管理专业在大一、大二课程设置上缺少实践应用类课程,重视对学生初级阶段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方面,要增加选修课程的范围,合理设置涉及人文知识、自然知识、地理知识、历史知识、国际服务贸易的规则和惯例等方面的课程,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岗位,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个人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除此之外,学校要不惜投入重金邀请旅游业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课程设置,并根据课程教学需要招聘对口教师,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专业性、针对性与应用性,提升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在行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校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干意识,为竞争激烈的旅游管理岗位降温。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创业,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业教育,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完善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就业或者创业类的指导性课程不要仅仅局限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这两门选修课,要增加实战演练性的课程;营造良好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定期聘请校外专家、企业界人士或者校内创业成功人士来校做一些创业经验之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保障安全和不影响正常学业的情况下在旅游企业兼职,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总结丰富的工作经验;教育部和高校要加大对旅游管理专业创业教育财政和政策的支持力度,积极筹备的创业基金,拓宽大学生开设特色旅行社、小型旅店筹集资金的渠道;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起正确的择业意识,不要企图毕业后自身的事业能够一蹴而就,要在兼职实践中踏实肯干、任劳任怨,要甘愿从基层做起,避免眼高手低,在兼职过程总结出旅游管理的新思路,为自身日后的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财富;政府要引导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增加寒暑假大学生实习岗位,维护大学生实习的劳动合法权益,保障大学生在实现期间的人身安全。

(五)对旅游管理专业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提供实习平台

目前来讲,校企合作教学在各大高职院校中应用的较广泛,旅游管理专业带有自身的特性,其不需要进行实验研究,也不需要呕心沥血的撰写学术报告,唯一需要关注的是学生本身的实践演习能力,学生只有在亲身体会旅游管理专业的岗位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以致用。关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目前在国际和国内取得卓有成效的形式有多种,笔者从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出发,将校企合作的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校企股份合作模式联合办学、企业参与旅游院校办学、校办企业等为代表的以办学模式为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二是合作形式为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顾问委员会等以以实践教学体系为结合点;三是体现在理论教学体系上,表现为编写特色旅游教育教材、开展专题讲座、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等。笔者建议从以下校企合作模式出发,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产学研一体化:一是旅游企业根据工作岗位需要与学校共同确定培养对象,签订用人订单,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样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签订订单的用人单位就职,旅游企业也省去了不少人才招聘环节、节约用人成本,实现了校企双赢;二是企业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的校企股份制合作模式,企业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提供实习场地,还在教学领域开展合作。企业及时的向高校汇报国内外旅游饭店业发展的新动态、新信息,同时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三是高校投入资金根据专业特点建立实训基地,集学校的主体地位和酒店的载体地位为一身。校办企业实现产教合一,既能实现人才培养效益,又能创造经济价值。

(六)借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利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时间,实现学生的自我认知、行业认知、专业知识的深化以及实操技能的锻炼四个方面逐级深入、环环相扣,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帮助毕业生热爱、了解自己的专业,进而乐于走进旅游行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内蒙古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国内外有必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大一时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综合分析学生自身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启发学生对职业做出初步的定位,并且为实现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出短期、长期的学习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对自我个性、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大二时。随着专业课程的逐步增多,再加上学生对工作岗位环境接触的机会较多,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开设一些认知实习课程,促使学生形成对所要从事岗位的初级认知;大三时在课外要延伸实践教学,积极开展一些专业技能大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提供实践演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还要建立与企业的合作,让学生走入企业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了解酒店的工作流程,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尝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七)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师资力量对于学生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质量提升非常重要,要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首先就要建立“行业实践+研究平台+创新团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旅游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学校要定期对教师队伍展开培训,考核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组织教师亲自去观摩旅游企业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等机制,教师在亲身体验之后,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才能有机的将这些事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校建立区域旅游经济研究所,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可操作的平台;学校要重视教师与校外先进旅游管理师资队伍之间的交流合作,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意识到自己教学的不足,借鉴其他教师的成功经验;学校从旅游企业中引进、聘请高水平的业务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改善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相长,在产研学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更新教学观念,为培养出应用型、技能型、素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而努力奋斗。结语: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是培养出应用型、创新型、技能型、素质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重中之重。各大高校和教师要高瞻远瞩,站在社会时代发展的浪尖上,打造出一批旅游管理精英队伍。

参考文献:

[1]范新宇。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旅游专业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杨帆,朱定秀,程晓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提升策略研究——基于高校a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池州学院学报,2014,(6).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一

2、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文献研究综述

3、 国内景区管理研究十年--基于《旅游学刊》的综述

4、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5、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景区管理与服务探讨

6、 长白山旅游景区管理问题研究

7、 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8、 智慧旅游视角下的景区游客管理体系研究

9、 五台山景区管理研究

10、 基于环境认知的生态旅游者对景区管理方式的态度测量

11、 推行生态型旅游景区管理

12、 浅析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3、 优化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的对策研究

14、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5、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6、 旅游景区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17、 智慧景区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

18、 试论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 基于网格化的景区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2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研究

21、 旅游法背景下景区管理的游客满意度研究

22、 基于社区参与的旅游景区管理

23、 庄河市旅游景区“四维互动”管理模式研究

24、 西安旅游从业人员景区管理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初探

25、 景区拥挤度评价体系研究

26、 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的智慧

27、 旅游景区管理问题及对策探究

28、 基于智慧旅游视角的旅游景区管理发展探索

29、 生态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0、 云和梅源梯田景区管理创新实践探析

31、 我国旅游景区前台管理信息化评价研究

32、 旅游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3、 五台山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研究

34、 临海古城“智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研究

35、 高速免费与景区管理的矛盾探究--以华山景区为例

36、 电子门票让景区管理更规范[n]

37、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旅游景区管理的和谐共生机制探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38、 庐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39、 浅谈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锦州市旅游景区为例

40、 论低碳经济视阈下的绿色景区管理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二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而当前,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据报道,目前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森林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同样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传统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关注森林和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中的一个新亮点。据统计,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利用这些森林资源,截至二00五年底,全国已建立各级森林公园1900余处,规划面积1500公顷;建立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1699处,规划面积1.2亿公顷。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2.1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

2.2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有560多种,野生动物有152种。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公园内风景优美,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2.2.1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的七大景区组成。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马营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等。

1)芦芽山景区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旅游品牌,但却直属于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设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无权干涉芦芽山景区的一切事务。而芦芽山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制约,无力改变景区落后的面貌:登山的石阶不规范,随意堆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费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缮,目前已破烂不堪,行车困难;出租马匹的商贩随处可见,混乱不堪。

2)万年冰洞形以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而位列全国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极具科考价值。为了保护景观,应冰洞限制每日参观人数,但这系项措施好象并没有真正地实行过。目前已有一些冰柱开始融化,过多的游客对冰洞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荷叶坪景区也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但自2001年后,却由五寨县旅游局开发管辖。由于盲目开发建设,大量游人甚至不少车辆都进入草甸内,丢弃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致使草甸被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剧。

4)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如情人谷、汾河源头、古栈道等,但都是由宁武县旅游局、宁武县水务局等单位所管辖。这些景区由于开发单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许多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2.2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开发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建设。在景区或林区内,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加之旅游景点的开发,周边地区矿产开采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会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和个人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整个公园分属多个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机构没有实权,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造成对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理解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6)开发生态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7)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淡薄。在自然环境中,游客缺少对保护生态资源的责任感。

3.1与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各项职能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参与型、运动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正因如此,森林公园必须把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取得对景区的管理权。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管理职能作用。

3.2对景区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建设

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制定一个开发合理、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的总体规划,以避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否则,必定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

3.3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筹集范围,积极与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或采取股份制、或主动与有意从事发展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而逐步改善公园旅游的基础设施状况。

3.4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开展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实行竞聘上岗的人才竞争机制,以提供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3.5加强管理和规范各种经营行为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景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3.6加强旅客的环保教育

要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可以通过

1)管涔山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拾垃圾,认养树木,设立环保提示牌等等。

2)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乱扔赃物,使用环保包装物等。

3)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4)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为宗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综合型产业。它将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目标,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这正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配套。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林场、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吴章文。森林旅游区环境资源评价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2]孟宪宇。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卢云亭,王建军等。生态旅游学[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7.

[4]邹统钎: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

[5]文军。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生态风险及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3.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三

一,毕业论文选题说明

针对本专业实践性较强以及毕业实习的特点,改革传统毕业论文侧重于理论研究的现状,本届毕业论文选题要求每位同学用所学旅游管理理论结合温州旅游发展及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案研究.从个案出发对温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给出理论解说及政策建议等.

二,选题模式及方向参考

1,温州酒店业服务质量问题研究——以××酒店为例

2,温州酒店业员工流动率过高现象研究——以××酒店为例

3,温州休闲餐饮发展研究

4,温州快餐业发展现状研究

5,温州旅行社业经营现状研究

6,温州餐饮市场发展研究

7,温州酒店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酒店前厅管理研究

9,××酒店客房管理研究

10,温州旅行社价格竞争策略

11,旅行社合作模式探讨——以温州“千人团”现象为例

12,旅游社联合体研究——以温州“八方旅行社联合体”为例

13,从欧洲嘉年华登录温州看温州主题乐园发展方向

14,温州餐饮连锁经营研究——以××餐饮连锁经营为例

15,温州江滨路酒吧一条街现象研究

16,温州旅游节提升战略研究

17,温州会展研究

18,温州周末旅游市场研究

19,瓯菜创新与发展

20,温州各主要景区个案研究

21,旅游企业个案研究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四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中的管理者为了更好的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合理的运用各项职能,以对旅游业中的财、物、人、地区及部门所开展的计划、组织以及监督或协调等相关工作。伴随着我国旅游业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也随之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关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探讨为探究话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探析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方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怎样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以更好的符合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对旅游管理体系进行改革不仅是时代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更是顺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其也可以更好的符合旅游行业形式变化、发展的实际需求,更是各个旅游企业提升服务质量的必经之路。

所谓的旅游管理就是指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为了提升旅游活动的整体质量,以为旅游者提升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运用自身所具有的各个职能,对旅游行业中的各项资源进行计划、指挥、调节以及监督等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关于旅游管理的必要性,首先,旅游管理所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将旅游部门和国内、外旅游业以及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协调。旅游业不仅是一个单独的部门,更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其又是一个较为综合的专业,和国民经济中的诸多部门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其次,旅游管理也是协调旅游行业内部与其他部门以及企业关系的实际需求。在旅游行业中,各个部门以及各个企业都是开展经济活动的组织,同时也是开展经济活动的基础单位。

(一)缺少宏观管理

旅游业属于我国的第三产业,随着其发展的迅速加快,很多单位以及部门也相继成立了饭店、交通服务以及旅行社等企业,这些企业的人事权以及企业产权也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在旅游行业中,除了青旅、中旅、国旅之外,几乎各个旅行社都处于同一个系统,这种现状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的系统出现各自为政以及多头建设等情况。特别是在市场疲软以及客源不足的情况下,造成各个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加大,从而导致了市场混乱以及内部矛盾等诸多的问题。

(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

首先是商品业整体的开发滞后。商品在旅游创汇中占有着重要的位置,其往往具有劳动密集、成本低以及利益大等诸多优势,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推动工商业的整体发展。但是由于在生产以及销售体制上缺少完善性,使旅工商出现了严重的不协调,一些旅游商品长期的处在自发状态,在产品品种上也存在着单调、创新不足以及老化等诸多问题,导致其优势不能够充分的得以发挥。其次,在旅游交通上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旅游交通由于受到了短线制约,所以长期以来都处于较为紧张的局面。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客源形式良好的局面,在国际航班中也出现了大量的来华游客,因此也就出现了“一票难求”等诸多的状况,另外在交通口岸的发展以及配置方面也存在着严重滞后的问题。

(一)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对旅游行业整体进行体制改革已成为现阶段的必然趋势,旅游管理要求政府的相关主管部门直接的对所属企业所开展的相关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目前这一要求显然早已不能符合现阶段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因此只有真正将部门的相关管理体制转换成行业整体的管理体系,才能更好的适应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3]。行业管理可以按照劳务及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来对企业进行划分,之后再由政府的相关部分对其开展归口管理。也可以说,不管旅游企业是处于哪一部门下,从行业整体上看,都是统一归属旅游局所进行管理的。与此同时这一行业管理也应合理的转换主管部门的相关职能,以实现三方面的改革,分别是由微观转为宏观,直接转为间接、部门转为行业,从而更好的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

(二)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

首先旅游部门应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以清理掉一些不符合成立条件而创办的旅游企业,从将政企分开更好的得以推行,已使企业成为自负亏盈的主体。同时也应积极的推进政企分开,以形成一种大型国民企业主导,而中小企业有序发展的格局。从而对企业经营环境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创造出企业之间公平竞争的良好条件,并统一进行税负,灵活制定用工条件,以更深层次的完善和推进企业的经营承包责任制,并以股份制改革为主要方式,对旅游企业进行经营方式的创新变革,根据其所在区域设置相应的经营试点。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在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缺少宏观管理和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等问题。因此行业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增强行业整体的管理体制以及完善企业个体的管理体制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改善和解决,以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的服务水平,从而为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更多关于完善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有效策略让我们在未来的实践中一起探索吧。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篇十五

从生态旅游资源、交通区位、经济社会环境、旅游规模、旅游规划等方面详细论证了聊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为区域发展生态旅游挖掘优势提供决策依据。

聊城市;优势;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当时是指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并且在旅游过程中这些自然景物不应受到损害[1]。在全球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充实,目前一般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绿色旅游”和“保护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

中国旅游业在经历了二十多年以观光为目的的初级发展阶段后,休闲度假式旅游及其他商业性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休闲度假旅游业作为当今富有蓬勃活力和巨大潜力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各国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的行业。实践证明,生态旅游的发展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逐渐为旅游业界和理论研究者所重视与关注,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实施对于旅游区的保护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山东省聊城市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在创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过程中,聊城市把握住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等难得机遇,通过科学市场定位和明确发展目标,逐步打造生态旅游体系,并积极纳入到山东省旅游大格局中,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聊城市地处山东省西部,位于北纬35°47‘-37°03′,东经115°16′-116°30′之间。总面积8590km2,全市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着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聊城市辖1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人口557.52万人。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1、江北水城———韵味独特。

聊城以水兴城,以水而闻名,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3条,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的河流有23条,黄河在此蜿蜒百里,京杭大运河从市区纵穿而过。城市建成区内湖、河水域面积达13km2,占城区国土面积的1/3。

聊城市内的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是我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聊城市以环绕于古城四周的东昌湖为基础,对湖区多次进行了清淤开挖,使湖区的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现已达到6.3km2,是中国长江以北最大的城内人工湖,且把方方正正面积达1km2的宋代古城环抱怀中。在确保东昌湖水水质的基础上,相继进行了古运河四期开发工程,总长12km,把东昌湖与古运河相连通,建设后的东昌湖风景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了“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挖掘水的内涵,做足水的文章,先后完成了东昌湖湖底清淤、湖岸衬砌、亭榭修建等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了占地1600亩的湖滨公园,修建了金龙、腾凤广场和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水城明珠剧场。在东昌湖周围分别修建了凤凰科技园、姜堤乐园、梦幻乐园和马颊河度假村,成为游客观光游玩的好去处。

卓越秀美的江北水城,风光无限,魅力迷人,是现代都市人品味自然风光的上乘选择。

2、运河古都———文化底蕴深厚。

聊城曾因京杭大运河而兴,明清时期,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帆樯如林,百业兴隆,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聊城有25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共遗留下400多处文物古迹。这里有新石器时代的景阳冈遗址、魏晋时期的曹植墓、明代的光岳楼、明清时期的临清运河钞关、清代的山陕会馆等历史遗迹。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的许多题材都取之于这里。历史上第一个以负鼎俎调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国家的杰出庖人伊尹,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知名学者、史学家,以清勤着称于世的傅以渐,平民教育家武训,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范筑先,人民的美术教育家李苦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傅斯年、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聊城这座运河古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广大游客体验千年运河带来的运河文明。

3、生态聊城———宜休闲度假。

聊城地处平原,生态资源特别是湿地、温泉、森林等资源非常丰富。以天沐温泉旅游度假区、马颊河森林度假村、马西森林度假带、万亩梨园等景区为主构成的生态旅游线,以休闲、保健、度假等功能和独特的平原田园特色吸引大批城市游客。

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战略,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突破口,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成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无公害的农产品品牌。全市8个县(市、区)全部成为省级以上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已建成超过100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基地,生态庭院过万户。目前聊城市拥有山东省旅游强县3个,山东省旅游强乡镇5个,山东省旅游特色村6个,好客人家农家乐3个。

4、地方特产,质优价廉。

聊城拥有丰富的地方特产。东阿阿胶,具有三千年的历史,汉唐至明清一直是皇家贡品,历代《本草》皆将其列为“上品”,誉为“圣药”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化痰清肺、调经安胎、改善睡眠、强筋壮骨、延缓衰老、美容养颜、增强免疫力、提高耐缺氧、抗疲劳、抗休克、升高白细胞、抑制肿瘤等多重功效,系中医治疗血虚的首选之品,“东阿”牌阿胶在全国阿胶厂家唯一3次荣膺国家金质奖、唯一荣获传统药“长城”国际金奖和“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魏氏熏鸡,色泽栗红,水分少,皮缩裂,肉外露,无弹性,药香浓,肉嫩骨酥,香而不腻,堪称上等美肴和馈赠佳品。冠县鸭梨皮薄核小,色泽金黄,果肉嫩脆,汁多味甜,为鸭梨中之上品。郎庄面塑,造型简练夸张,着色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民间特色,被誉为“中国一绝”。

粗布具有不起球、抗静电、冬暖夏凉、吸潮透气等特点,一年四季均可使用,是理想的绿色产品。“武大郎烧饼”因在《水浒传》、《金瓶梅》两部古典名著中均有描述而名扬四海。武大郎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香脆可口,便于携带,馈赠亲友之佳品。高唐驴肉清香鲜美,香而不腻,烂而不散,具有活血化瘀、滋补益肾的作用。聊城呱嗒食之香酥,味道适口,有馅有面,备受欢迎。聊城市的地方特产,质优价廉,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火车站改造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2011年年底前竣工后,聊城火车站将成为山东省除济南、青岛、烟台之外站房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现代化车站。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还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济聊馆高速、青银高速在此穿越。济聊一级公路、济南城际轻轨等重大交通项目将大大拉近聊城与济南的距离,将聊城融入济南都市圈。正在规划建设的临高高速公路建设、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青兰高速公路聊城段、阳谷至南乐高速公路、济聊高速至青兰高速连接线,基本建成“一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八个县(市、区)全部通高速公路。

明显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发达的通讯网络为聊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良的经济社会环境。

1、经济发展良好,经济基础雄厚。

2011年聊城市实现生产总值1905.19亿元,增长12.3%,增幅列全省第3位;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13.7:56.9:29.4调整为12.8:57.0:30.2,第三产业比重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2011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44.10亿元,实现增加值243.37亿元,均比上年增长4.3%,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粮食生产在克服春旱秋涝等不利条件影响,连续九年实现丰收,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分别比上年增长1.2%、2.2%和3.4%。畜牧业产值过百亿,实现产值115.05亿元,生猪、家禽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7.8%;肉类、禽蛋产量依次比上年增长4.6%和1.7%。201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2%,比全省平均增速快2.2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2011年,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7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取得历史性突破,完成投资104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增幅高于全省1.6个百分点。2011年,进出口额达到56.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2.7%。其中出口18.75亿美元,增长45.4%;进口37.79亿美元,增长56.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2007年的12401元增至2011年的2064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7年的4501元增至2011年的7735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3.6%和14.5%。

2、领导重视、宣传到位,城市品牌凸显。

聊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生态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在重要会议上讲有关生态旅游,亲自安排部署旅游工作,加大对重点旅游工作的协调调度。在2010年聊城市政府机构改革中,市旅游局成为唯一一个由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转为独立政府组成部门的单位。

在宣传方面,聊城市积极与省内其他重点旅游城市共同开展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在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国际频道及凤凰卫视等强势媒体投放聊城旅游形象片。丰富和完善旅游宣传品,新制作涵盖中华水上古城、阿胶养生文化苑、阳谷古城等新景区的旅游宣传折页。大力宣传聊城市拥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

以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全国宜居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众多的荣誉称号,并积极争取新的更大的荣誉,不断提升城市品牌。

(四)旅游客源地不断扩大,旅游规模得到攀升聊城市的主要旅游客源来自北京、天津、济南等地。2011年接待入境游客4.51万人次,增长27.9%;接待国内游客1057万人次,首次突破千万人次,增长21.2%,实现旅游总收入6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4%。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118万美元,增长34.0%;国内旅游收入62.9亿元,增长25.4%。其中过夜游客504.7万人次,同比增长20%。

聊城旅游业在实现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快速增长的同时,旅游经济结构和质量效益有了显着改善,二日游、三日游比重明显增加,旅游目的地形象初步显现。

(五)规划思路超前,发展势头强劲。

聊城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江北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增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品牌效应,整合旅游资源,实施重大精品工程,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打造长江以北重要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城市。未来五年,聊城市将以生态城市为载体,以历史文化为内涵,以北方水城为特色,突出“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以中华水上古城为核心,沿黄河、沿运河发展一批特色旅游精品,着力打造水上古城博览、运河文化、名著文化、生态旅游度假文化、阿胶养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等旅游板块,形成以济南(泉城)-泰安(山城)-聊城(水城)为主的山东新的旅游圈,实现由旅游过境城市向目的地城市转变,打造生态宜居城。使旅游业逐步发展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1、建设区域交通“桥头堡”,积极融入省会都市圈。

聊城市第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明确要求把聊城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连接山东省和中西部地区的“桥头堡”。明确提出了建设“四路一枢纽”重点项目的目标任务,将着力实施“一纵四横十大出口”高速公路网和“五横六纵两环一通道十九大出口”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加快聊城区域性“枢纽城市”建设。

2、大力完善城市交通设施建设。

按照“一城五区”的总体布局,以徒骇河为中轴,大力实施“两城一河”发展战略,统筹城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在城区主干道、主要通道交叉口规划建设综合立交、城市环线等快速通道,市城区重点加快东昌路与柳园路、卫育路交叉口立交项目建设,延伸昌润路、湖南路,建设财干路,形成市城区快速路网。

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2009年12月马颊河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定位为中原第一奢华生态度假区、中国著名自然生态综合资源开发典范。2010年5月,徒骇河旅游开发项目列入省重点服务业建设项目名单。从2011年开始,聊城将重点围绕徒骇河打造一条世界运河风情走廊,将世界各地优秀的运河景观“搬运”到水城,打造“水城威尼斯”、“水城印象”等品牌。

[5]聊城三个县晋级省级旅游强县[eb/ol]。

[6]钟伟,王利珍。山东旅游强乡镇等5项评审结束聊城5家单位上榜[eb/ol]

[6]聊城市统计局,聊城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eb/ol]。

[7]聊城市统计局,2011年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6350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