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28 14:16:04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通用8篇)
时间:2023-09-28 14:16:04     小编:翰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一

通过撒花片这样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操作中探索、发现,在操作中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以及操作能力,同时也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操作结果用语言加以表述,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认识,从而促进数学思维品质的发展。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2.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体验操作的乐趣。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记录撒花片的结果,初步感知5的分合。

在操作的过程中能用语言大胆表达探索的结果。

红、蓝两种颜色的记录笔若干、花片若干(花片一面红色,一面蓝色)、记录单人手一份、小棒人手一根、纸盘人手一份。

1.今天花仙子给我们送来了很多漂亮的花片?来看看它是怎么样的?

2.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双色花。今天我们要用这个双色花来玩一个撒花片的游戏。

3

1.学看记录单,按要求取数。

(这个游戏怎么玩呢,它需要一张记录单,我们来看看记录单,你觉得要取几个花片?)

2.猜测撒花片结果。

(如果把这5个花片撒在我的盘子里,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3.教师示范操作,引导幼儿进行表达。

(5个花片撒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4.幼儿尝试取花片、撒花片、分花片、说结果。

(我们先取一张记录单,看看上面花片的总数,然后取一样多的花片,摇一摇,撒到你的盘子里,再用魔法小棒把两种颜色的花片隔开来。)

(交流:你的5个花片撒出来的是怎么样的结果?)

1.学看记录单,探索记录方法。

(出示记录单,你觉得撒出来的结果记录在哪比较合适?我给你们准备了红颜色和蓝颜色的笔,我们可以怎么记?)

2.尝试记录第一次撒花片的结果。

(请小朋友把你撒的结果记录下来。)

3.集体交流、验证。

(如果把中间的小棒拿走,想一想这两种颜色的花合起来会是几个呢?)

小结:虽然它们变成了几个蓝的几个红,可它们合起来还是5个。

1.幼儿多次撒花片,记录结果。

(下面还有几次撒花片的游戏?继续撒一次记一次。)

2.集体交流,记录不同的结果。

(你撒出来的结果有和我的不一样的吗?教师记录)

(看看我们记录的两个部分合起来是多少?依次验证)

小结:原来5分成了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合起来还是5。

5个花片就能撒出那么多的结果,要是6个、7个花片那又会撒出怎么样的结果呢?

激趣导入,了解花片特征,为下面活动打好基础。

示范讲解撒花片,幼儿通过看、想,了解撒花片规则和要求。幼儿尝试第一次撒花片,在撒一撒,说一说中感知5的分成。

幼儿通过撒一撒,记一记的方式,在操作、记录、交流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再次感知5的分合。

在多次操作中进一步感知5的分合,并用语言表达记录结。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二

1、引导幼儿实物学习2的减法,认识减号并理解其意义。

2、学习用语言讲述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图意,体验“还剩”的含义。

书两本、磁性小兔2只、数字1、2和减号、等于号若干。学具盒每人一个。

1、做“碰球”游戏,复习2的组成和分成。

“今天我们来做碰球游戏,我的球和你的球合起来要是2。”

师: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幼:嘿嘿、你的1球碰1球。

2、复习2的加法

事件二、生日那天、爸爸送给芳芳一个娃娃、妈妈又送给芳芳1个娃娃,她一共有几个娃娃?(2个)同样让幼儿在黑板上将算式列出来。

2、学习2的减法。

(1)、出示两本书:“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了什么?”(2本书),老师有2本书,给了1本给小朋友,老师手里还剩下几本书?(1本)你是怎么知道的?老师可以用一道算式表示刚才的事情。老师出示算式2—1=1。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老师手里有2本书用数字几来表示?(2)给了小朋友1本书用数字几来表示?(1),手拿减号(—),这个符号你们认识吗?叫什么名字?(减号)怎样读?(减)。这道算式叫做减法算式。读作2减1等于1。这道算式你们会读吗?大家一起来读两遍。

(2)、出示磁性小兔:“草地上有2只小兔,走掉了1只小兔,草地上还剩下几只小兔?你是怎么知道的?谁会用一道算式来记录这件事情?大家看他记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说说这道算式,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减号表示什么?还剩下几只小兔/(1只)。他记的对吗?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道算式。

小结:这两种情况下,物体都变得比原先少了,说明就要用减法算式。

3、幼儿操作,复习2的减法。

(1)、先交代要求,听清老师说的题目,再用数字和符号摆出一道算式题。

(2)、请小朋友轻轻打开学具盒,听老师报应用题,幼儿摆算式。

(3)、摆好后检查幼儿幼儿的操作结果。

(4)、请个别幼儿读一读他的算式。

4、要求幼儿收拾整理学具盒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三

1、通过幼儿尝试操作,能熟练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培养幼儿从身边事物中发现单双数的能力。

1、课件、音乐《小树叶》、玩具小火车。

2、幼儿分组操作材料(树叶、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

正确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知道两相配的是双数,余下的一个不能两两相配的是单数。

一、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新知,让幼儿找出10以内的单数、双数。

1、出示挂图,让幼儿感知什么是单数,什么是双数。

2、幼儿分组操作(小猫小狗图片、纽扣、瓶盖废旧品),尝试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开火车体验学数学快乐,结束教学。

首先我以歌曲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自然导入新知,其次我运用课件让幼儿学习新知,最后我引导幼儿进入操作区巩固新知。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四

1、复习6以内数的组成,能正确地记录6以内数的分合形式。

2、练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看算式报出答案。

3、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问题。

1、经验准备:幼儿已学过6的组成和5的加减。

2、幼儿用书1-21页。

(一)游戏:碰球。

——鼓励幼儿前一已有经验大方地在集体面前回答。

——师幼共同玩“碰球”的游戏。

(二)游戏:开快乐火车

(三)幼儿操作活动。

——看算式进行5以内加减运算。

——看图列算式

——算式与答案连线。

(四)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的操作材料,表扬画面整洁、正确的幼儿。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五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

3、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

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

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

2、认识钱币面值

(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

(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一角、5角、1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

3、钱币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

(2)引导幼儿比较1元、5元、10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

(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元比1元买到的东西多,10元等于两个5元。

4、数数多少钱

(1)教师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

5、付钱的方法

(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

(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6、分组游戏活动

(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2)快餐店。

(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

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六

1、认识半圆形,能正确区分半圆形和其他图形。

2、感知半圆形的基本特征,初步体验半圆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

3、对图形感兴趣,培养幼儿对图形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1、一个较大的圆,中间有切割线,能分成两个半圆;小丑图片。

2、大小不同的半圆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若干。

2、你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啊?引导幼儿说出圆形名称。

3、看清楚哦,老师现在要变魔术了。

4、将圆形拆开成两个半圆形,提问:现在看老师把圆变成了什么形状,你认识吗?引导幼儿发现圆形变成了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5、引导幼儿大胆地说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像半圆形。

1、为了欢迎小朋友,老师还带来了一幅画,一起看看吧。

2、在老师的的道具中,哪些是半圆形的?数一数,一共找到了几个半圆形。

4、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1、我们一起来摸摸半圆形,和他做好朋友吧。

2、引导幼儿触摸半圆形的边角,感知半圆形的特征。

3、猜一猜,如果把两个半圆形并在一起会变成什么呢?

4、游戏:制作缺少半圆形的道具,然后邀请小朋友来用半圆形给他们补上。

3、找一找:带着已有的半圆,从众多半圆中找到一样大小的半圆,并拼一拼看看能否成为圆形。

4、师幼共同验证,跟半圆宝宝再见,结束课程。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七

1、让幼儿通过实践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使幼儿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的次数越多。

3、初步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

1、各种自然测量的工具(笔、积木、筷子、布条、纸条等)2、记录测量次数的纸、笔。

1、谈话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教室里的每一样物品有多长吗?

2、学习自然测量。

(1)幼儿尝试自由测量,记录结果。

(2)交流,教师请个别幼儿测量从黑板的一端到另一端,并引导幼儿讨论出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工具要和起点对齐,在测量工具的另一头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时,要从记号开始接下去量。

(3)教师与一位幼儿合作,再次进行测量,并做好测量次数的记录,最后说出测量结果。

(3)幼儿自由结伴,选择测量工具和测量线路进行测量,教师进行观察,适时进行辅导。

(4)请部分幼儿说一说测量的结果。

3、体验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师:“我用两种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同一条线路,测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2)请两位幼儿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的数目为什么不同,说出用长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少,用短的工具量出来的次数多。

4、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1、认识各种各样的尺,了解其用途,发展幼儿的观察、思维能力。

2、初步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培养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1、ppt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2、幼儿每人一把尺子。

1、课件:各种各样的尺

(1)请幼儿将自己认识的尺子给小朋友介绍。

要求说出叫什么尺,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2)教师讲解各种尺的特征。

2、讨论交流

请幼儿说一说比较有趣、特殊的尺。

3、引导幼儿归纳有些什么样的尺,各有什么用途。

二、比较尺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1、找出尺的不同点。

(1)这么多的尺都是不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个别幼儿发言,其他幼儿补充。)

(2)引导幼儿归纳,从用途、材料、形状等不同方面进行小结。

2、找出尺的共同点。

尺有这么多不同,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小结:它们上面都有刻度,都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1、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

(1)请幼儿拿出自己的尺,尝试测量桌子的长度。

(以各自的尺为单位测量。)

(2)请幼儿说说是怎样测量的。

(3)引导幼儿小结测量长度的方法:

测量时尺与被测量物的起点要对齐,每量一尺要做上记号,

接着量时尺的一端要与记号对齐,要记住量了多少尺,不能漏计,

也不能多计,最后的测量结果就是物体的长度。

2、实际测量: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1)幼儿用自己的尺测量。

(可让幼儿反复测量,说出测量距离。)

(2)讨论:为什么你们测量的课桌长度会出现不同的数字?

小结:尺的长短不同,所以量出的结果也不同。

(3)教师帮助幼儿测量课桌的长度(120厘米)。

在活动区域投放各种直尺,供幼儿选用。

幼儿园大班教案数学认识以内的序数篇八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4、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5、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5891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